四百十章 國書的背後

四百十章 國書的背後

元昊此次來犯的軍隊不是十萬人,而是十二萬軍隊。迷惑宋軍,打着十萬人的旗號。

但他這一戰最終目標出忽鄭朗意料,他與鄭朗一樣,此戰是爲了和平而打的。準備議和了。

宋朝封鎖了三四年,西夏境內十分苦逼。一匹粗絹遠不是楊守素所說的,價近兩千,到了秋後來臨,越來越貴,漲到三千,元昊前面一徵兵,後面象坐火箭一樣上升,眨眼之間便漲到八九千錢。

元昊無論用怎樣的手腕也扼殺不了這股歪風。有許多貴族一起跑到蘭州去,每當宋貨歷盡千辛萬苦從龕谷運至蘭州,競相出價拍購。這肯定是不行的,那條通道先是經過宋境,再經過吐蕃境,兩邊隨便那一方將通道扼殺,整個河西人心將會嚴重動搖。

這時候,元昊已嗅出鄭朗的陰謀味道。

但他怎麼辦?

逼得他要議和。可有一門最大的好處,宋朝有許多文臣不思進取,只要自己真心議和,這些文臣必然歡天喜地。掌握這一情報,元昊可攻可守。先打了再說。

於是大軍發出天都山,先來到高平寨。

高平寨位於鎮戎寨北,寬闊的葫蘆川上。它的地位有些尷尬,說它重要,它卡不死西夏大軍的進攻,形式有些象豐州,孤零零的懸於海外。說它不重要,下溝通鎮戎寨,上通達天聖寨。關健若是後退時,此寨出兵攔阻,到時候會很傷神。

十幾萬軍隊涌來,無邊無際。來到高平寨下,元昊派人向城頭喊話:“投降吧,投降饒爾等一條姓命,不投降屠城。”

話音未落,景泰的長子景思忠張弓搭箭,一箭將喊話的西夏小卒射死。

鄭朗派出大將景泰駐紮此城。

先期它的戰略地位不重要,但在戰爭後期,高平寨將會成爲一道重要的門栓,關門打狗。

不知道此戰會有什麼結果,若是將元昊擊斃,什麼問題都解決。

那是夢想,元昊很狡猾的,犛牛河敗成那種德姓,還讓元昊逃出了生天。

元昊大怒,看了看此寨,有些磣人。

高達兩丈半,本來砌有厚厚的土牆,但在一年後,又讓宋朝人在外面加了一層厚厚的青磚牆。反正那個什麼撞木撞車的,別想了。好在此次元昊準備充足,帶來許多攻城梯子,不及宋朝的各種攻城梯,但比野利遇乞那種簡易攻城梯要好。

開始攻城。

城頭上箭如雨下。

西夏士兵舉起盾牌掩護,陸續有士兵犧牲,但有更多的人到了城牆下面。

有的將士張弓搭箭,與城頭上宋軍對射起來。

忽然一塊塊大石頭從城內飛出,用拋石機拋出來的。

高平寨孤懸於涇原路防禦圈外,僅是加固城牆不管用的,鄭朗陸續在高平寨內增加許多防禦武器,拋石機只是一種。隨着城頭上擡出十幾張牀子弩,以及其他一些勁弩。其中牀子弩威力最大,要十幾人艹作,才能將弩射出去。

但這種弩箭最惡人,光箭身就長達一米多,最大射程在一千五百米,有效射程也在一千米。箭頭也不是平常的箭頭,分成兩種,一種是圓形鐵球,不是貫穿,是硬靠強大的衝力將人活活砸死。還有一種更讓人噁心,成鏟形,斜斜平射出去,就象一把電鋸一樣,有時候碰巧能連鏟兩三顆人頭下來。就是艹作太慢,成本高。整個涇原路也就三十張牀子弩,一半分配給了高平寨。

那一樣都不是西夏士兵手中盾牌所能抵擋的。

一陣陣慘叫,元昊看不對,下令再次進攻,又調出更多的士兵向城牆下面攻去。

景泰看到敵人密集了,揮手下令,城中將火藥包擡出來。

第一次真正將它當作手榴彈使用。

效果也不一樣,有的在空中就爆炸了,有的落到城牆腳下,有的落在城外,還有的落下沒有爆炸。

也不會是無敵的,但西夏人第一次看到這種東西,還以爲大石頭呢,只顧着盯住它躲閃。隨後爆炸聲響,不但衝力,裡面還有許多鐵釘子鐵蒺藜,一起隨着爆炸飛射出去。

未防備之下,西夏人倒下一大羣將士,其餘人一看不妙,不顧元昊會不會生氣,向後撥腿就逃。

景泰站在城頭上感到略有些遺憾,敵人太多了,城中只有兩千餘人,否則趁勢追出去,就能獲得一次大捷。

元昊一看傻了眼,這是什麼武器啊。

便想到石門川那一戰,來的時候還刻意從石門川看了一眼。

十二個大坑早佈滿了雨水,每一個坑就象一個巨型小池塘,又用竿子測了測深度,元昊久久不語。

一直認爲它是埋在地下的,於是一來高平寨沒有紮營,先在地下到處挖。但沒有想到它從天上也能飛落下來。

兩者不能相比,石門川那是巨型火藥桶,每一個七八千斤,一炸就能掀翻好幾百人。這個火藥包爲了能拋投出去,每一個只有十來斤。殺傷力有限。主要是用來震懾的。

元昊又派人過來喊話:“咱不打了,互相收屍。”

有這個規矩,然而景泰沒有聽進去。互相收屍,我們犧牲了幾人,你們犧牲了多少人。規矩,規你個頭。首先你就不講規矩。這一回不用兒子動手,自己張弓搭箭,一箭射去,直貫喊話小卒的胸膛。

元昊氣得跳腳。

最後冷靜下來,得,咱不在這個小寨子爭,直接南下去。

丟下幾百具屍體與大堆攻城梯子不問,大軍南下。然而高平寨的屹立,對元昊來說,有些寢食不安。首先就是供給,前面全是騎兵,但後面有許多民夫押着輜重,必須兼顧。偏偏有這個寨子立在後方,會成爲後勤軍隊的惡夢。想要平安,不得不分出一部分兵力護送。

但到這時候,元昊還是很樂觀的。

離鎮戎軍越來越近,將吳昊喊來:“你潛入渭州後方。”

“喏。”吳昊萬分不情願地說。

但不得不從,藉着茫茫的暮色,帶着幾個人,做了宋朝人打扮,向南方潛去。

第二天天明,元昊忽然將大軍帶着折向東南,東南便是彭陽城,斥候帶回來的消息,鄭朗正好巡視到彭陽城,城中僅有一千五百名宋軍,要麼鄭朗自己帶了一千名隨從。而且彭陽城修得早,一直沒有修葺,不象高平寨易守難攻。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只要將這個小宰相擒住,涇原路大捷便有了。

但在這時,元昊有沒有想過,真要將鄭朗捉住,契丹人會不會放過他,在契丹人心中早就將鄭朗當作他們未來的棟樑之材,中興希望。只要元昊將鄭朗弄成一個萬一,契丹人非得與他拼命不可。都不用鄭朗使反間計的。

……

戰事終於爆發。

在這之前,有一人悄無聲息調到京城。

包拯。

天聖五年中的進士,與韓琦、王堯臣、吳育、石介他們是同一榜進士,比歐陽修還早了一屆,比鄭朗早兩屆。分配到和州做了一個小稅官,這是勘磨,不能作數。但家中父母病老,惦念不下,雖然和州離廬州很近,仍放心不下,放棄官職,回家侍奉父母親。這一侍奉便是九年時間。

很可怕的九年,從一個青年人生生變成中年人。不過有一門好處,即便他在家侍奉父母,實職官還在,繼續能拿朝廷的薪水。父母去世後,包拯才離開廬州,前往京城等候授職。在京城的一個小客棧裡寫下一首詩:清心爲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幹終成棟,精鋼不作鉤。倉充鼠雀喜,草盡狐兔愁。史冊有遺訓,無貽來者羞。

我要做一個清官。

事實他也的確是一個清官,無論鄭朗怎麼看,這一點無可否認。

宋朝以孝治天下,可怕的九年時光,連趙禎也驚動起來。不過孝是德,官是才,還得要看,於是調到天長擔任知縣。很難說他在天長做得多出色,就是斷了兩個牛案,略有一些小名氣。天長任滿,升任端州知州。在這裡做了一些政績。先是治理了西江水,造福當地百姓。後是硯。端硯乃是天下最有名的硯,包括鄭朗所用的六方硯臺,兩方是端州出產的名硯。在包拯前任知州,於上貢朝廷端硯數目之外,多會另加幾倍,作爲賄賂京官的本錢。包拯上任後,一改陋習,絕不會多收一塊。離任後,連他平時公堂上用過的端硯,也造冊上交。返京時,船在肇慶羚羊峽口,突然遇到奇怪的大風雨。他下船艙檢查,發現船艙裡私藏着一塊端硯,這是當地百姓悄悄送給他的。包拯一言不發,將那塊名硯丟入江心,到後世哪裡還有一個硯洲島,就是傳說中包拯丟硯臺的地方。

說法有些誇張。

但縱觀包拯一生,這些點點滴滴的小事,十分讓人感到很溫暖。雖傳說誇大了些,還是一個不錯的官員。

鄭朗略略有些偏見,一是站在趙禎的角度考慮,對包拯找張貴妃的麻煩有些不爽,二是六河塔事件事包拯表現讓鄭朗失望,與民間傳說太不相符。

他在鑽了牛角尖,將傳說的事,當作真事要求一個大臣。

調到京城,因爲品姓高潔,做了監察御史。

京城言官的最基層官員,沒有人在意。

大事件開始。

這一年中有半年風光是屬於富弼的。

歷盡千辛萬苦,將和議搭成。契丹表示尊重,派了更高級的官員,樞密副使保大節度使耶律仁先代替蕭特默與劉六符一道來到京城。

呈上國書。

重熙十一年,歲欠壬午,八月壬申朔,二十九庚子,遞大契丹皇帝謹致書於兄大宋皇帝闕下,來書去:謹按景德元年十二月七曰,章對皇帝與昭聖皇帝誓曰,共遵成約,虔守歡盟,以風土之儀物,供軍旅之費用,每歲以絹二十萬匹,錢一十萬兩,更不差使臣專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般送至雄州交割。沿邊州軍各守邊疆界,兩地人戶不得交侵,或有盜賊逋逃,彼此勿令停匿。至於隴畝稼穡,南北勿縱搔擾。所有兩朝城池,並各依舊存守,淘壕完葺,一切如常,即不得創築城隍,並決河道。誓書之外,一無所求,各務協心,庶同悠久。自此保安黎庶,謹守封疆,質於天地神祗,告於宗廟社稷,子孫共守,傳之無窮,人渝此盟,不克享國,昭昭天鑑,當共殛之。昭聖皇帝復答雲:孤雖不才,敢遵此約,謹當告於天地,誓之子孫,神明具知,嗚呼,此盟可改,後嗣何述!

窮以兩朝修睦,三紀於茲,邊鄙用事,干戈載偃,追懷先約,炳若曰星,今綿禩已深,敦好如故,如關南縣邑,本朝傳守,懼難依從,別納金幣之儀,用代賦稅之物,每年增絹一十萬匹,銀一十萬兩,搬至雄州白溝交割。兩界溏澱,已前開畎者,並依舊例,自今已後,不得添展,其見堤堰水口,逐時決泄壅塞,量差兵夫,取便修疊疏導,非時霖潦,別至大段漲溢,並不在關報之限。南朝河北沿邊州、軍,北朝自古北口以南沿邊軍民,除見管數目,依常教閱,無故不得大段添屯兵馬。如有事故添屯,即令逐州、軍移牒關報,兩界所屬之處,其自來乘例更替,及本路移易,並不在關報之限。兩界逃走作過諸色人,並依先朝誓書外,更不得似目前停留容縱。恭惟二聖威靈在天,顧茲纂承,各當遵奉,共循大體,無介小嫌。且夫守約爲信,善鄰爲義,二者缺一,罔以守國。皇天厚地,實聞此盟,文藏宗廟,副在有司,餘並依景德、統和兩朝誓書。顧惟不德,必敦大信,苟有食言,必如前誓。

當年簽訂的那個盟約對兩國有好處,不過呢,關南十縣俺們契丹人不服氣,想撕毀這個盟約,於是兩國重新籤和,增二十歲化解我們契丹憤怨之氣。

委婉的將增歲幣原因解釋一遍,給雙方一個臺階下。

自此以後,關南十縣的事俺們契丹不再提了,大家做好兄弟吧。如果違背誓言,國家滅亡,老天來討伐。

國書沒有抹宋朝的臉面。

其實這份國書的背後揭示許多問題,契丹人議和派比主戰派聲音更大,與宋朝一樣,只想苟且偷安,得到一些好處,見好快點收吧。

好聽的說話,以和爲貴。不好聽的說法,不思進取!

宋朝打到現在,國庫空虛,百姓負擔沉重,將士厭戰,兩面夾擊,關南十縣藉機得到手不是不可能。得到關南十縣,有這個跳板存在,二十萬歲幣又算什麼?

有人看出來,但也知道關南十縣對宋朝的戰略地位,怕宋朝人拼命,所以主和派聲音壓過主戰派。

目光短淺,不團結。

既然一心想主和,也得到許多好處,就不要再羞侮宋朝,關上門偷偷樂吧。卻來了一個納幣與獻幣,宋朝也有熱血人士的,怎麼甘心?

到了京城,耶律仁先又搞起花招,說南朝使至北國,位甚高,北國使來南朝,座列頗卑,禮宜均比。契丹使至宋朝京城,奔騰御道,橫衝直撞,如若無人之境,還喊不尊,難道要與趙禎平起平坐?

然從。

種種的做法,使這次新盟蒙上一層陰影。

只要心中有一份志氣的宋人,全部不服。

對契丹來說,短有九曲之喪,長有海上之盟,滅國之禍。

兩國皆沒有那麼長遠眼光的大臣,看到國書,呂夷簡十分開心。僅是二十萬,契丹都沒有討價還價,滿意了。物價漲得快啊,老百姓工資沒漲多少,房屋原來十萬塊錢一套,幾年後一百萬都拿不下來,人民幣嚴重貶值,增二十萬也不算什麼。

然後議這個納。

富弼還想哼哼,說讓呂夷簡與晏殊一撥拉,你小子滾一邊去吧,沒你事了。

富弼很想揍老丈人,氣得,還有妻子讓他更生氣。第一次去契丹寫信說家中女兒死了,第二次去契丹又來信說家中生了兒子。富弼在契丹氣得要發瘋。

忍着怒氣,上奏道,彼來獻納二字,臣既以死拒之,敵氣折矣,可勿復許。

奏上,被晏殊扣押不報。

富弼一怒之下,在京城重新買了幾個宅子,又贖了幾個美妹,放在宅子裡面,成了一個不回家的男人。

晏殊這時候沒有心思與女婿較真,得快點簽好,以免夜長夢多。

雙方會談,耶律仁先繼續要求將原來的貢改成納字。幾個大佬難之,耶律仁先說道:“石晉報德我朝,割地以獻,周人攘而取之,是非利害,灼然可見。”

是我們的地方,讓周朝柴榮強自奪過去的。現在我們不要關南十縣,僅要一個納字,還有什麼不可以的?

很好反駁,就用契丹國書上的內容便能反駁,可幾個大佬沒一個吭聲。

劉六符又說道:“本朝兵強將勇,海內共知,人人都願意想攻打宋朝。若恣其俘獲以飽所欲,與進貢字敦多?況大兵駐燕,萬一南進,何以御之!”

懂的,一看這羣大佬們都是慫樣,恐嚇便來了。

如果富弼在此,便會大聲喝道:“那就開戰吧,何說多言。”

馬上劉六符便會慫下去。

然而,呂夷簡慫了,晏殊慫了,杜衍也慫了。

於是同意納字。

消息傳到契丹,契丹舉國狂歡。

僅派幾個使者,不發一兵一卒,就得到這麼多好處,外加一個大號管仲,怎麼不高興,於是刻碑記功。

宋朝君臣也長鬆一口氣,不管怎麼樣,兩國夾攻的危脅終於化解。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只有一個人落落寡歡。

富弼氣得不行,自己孤身一人,在那種險惡的環境下,寸步不讓。契丹使者來到宋朝京城,居然一步步退讓。這是爲何!

但有一個人站在暗處,隱然觀注着這一切,趙禎以功遷富弼爲吏部郎中樞密直學士,富弼懇切地說道:“增歲幣非本臣志,特以方討元昊,未暇與角,故不敢以死爭,其敢受乎!”

不是正在與元昊開戰,宋朝不能兩面應戰,不要說什麼納字,一毛錢也休想從我嘴中得到。

這是醜事,有什麼資格領賞功勞。拒授。

大家還是知道富弼立了大功的,有的人開始眼紅,新任御史中丞王拱辰找到趙禎打小報告,陛下,報告,富弼喪權辱國,不能阻止遼國無理要求,是失職。尤其是陛下只有一個公主,遼國求婚,他居然就答應下來,是大逆不道,應嚴懲。

趙禎盯着他大半天。

富弼官職小,又不象鄭朗那樣得到聖寵,兩人很少單獨面談過。可朕也不是傻子,大半天怒喝一句:“朕爲天下生靈,王女非所惜!”

將王拱辰生生罵走。

一幕大戲終於落下,另外一場小戲再次上演。

契丹的問題解決,還有楊守素呢。晏殊進諫,可以談西夏的事。

趙禎冷眼相觀,對此事他接到鄭朗密奏,心中有底細,在看諸位大佬表演,平靜地說道:“準。”

將楊守素召到宮中,幾位大佬再次入座。晏殊說道:“楊守素,契丹已經與我朝重新搭成和盟,你們西夏早點誠服,免得我朝集舉國大軍,攻伐靈興。”

受了契丹一肚子窩囊氣,晏殊將怒火發泄到了西夏人身上。

“晏相公,你的小令寫得很好,軍務大事非你所長。若是宋朝能攻入我西夏,緣邊四臣可謂是宋朝中興四臣,爲何無一人攻入我靈州。縱然我國進攻麟府,國內空虛,貴國三路大軍集合,僅是小掠韋州城,立即退縮。是謂何故?那時可有契丹人相逼?”

嚇唬誰呢。

“難道你們西夏不想和?”

“想和,大家必須拿出誠意。”

趙禎想抽他耳光子,本來還有憐才之心,現在看到臨死不改的奴相,趙禎也漸漸產生厭惡。

“那你們西夏需要什麼?”

“商榷重開,准許我朝青鹽涌入貴國,另外需要貴國賜幣,以安我國百姓之心。”沒有用貢幣與納幣,而用了賜幣,反正是歲幣。

“那不可能。”

“不可能只有戰,我國一無所有,頂多退回銀夏五州,可以自保,那樣最少能堅持與貴國戰上十年辰光。”別看俺不是契丹超級帝國,照樣能恐嚇你。

十年打下來,元昊肯定只能返回銀夏五州,不用征伐,國家也因爲戰爭自動瓦解。但宋朝同樣很苦逼,說不定造反的,起義的一大籮筐。

晏殊氣得發呆。

“退朝吧,”趙禎揮了揮手說道。

看過表演,心中失望之極,越是這樣,他反而越想求和。大臣無能啊,只能以和爲貴。

……

一片黃葉悄無聲息從樹頭落下。

御苑裡到處枯黃,清涼的秋風掠過,莫明的便有了一些惆悵。

趙禎揹着手,看着滿樹枯黃髮呆。苗氏悄悄走到他身後,躬身說道:“臣妾見過陛下。”

“嗯,這一回你可安心了。”

“也是你的女兒。”

福康公主不知道什麼,撒嬌地跑過來,拽着趙禎的麻袍喊道:“爹爹。”

趙禎將女兒抱起,其實他心中也捨不得,只有這時候他才恢復了做父親的那一份溫情,將女兒緊緊抱在懷中不放,省怕一放女兒便長翅膀飛走。

苗氏輕聲問道:“爲什麼不賞富弼?”

“你也知道?”

“臣妾聽內侍說了一些外面的事。”

“朕賞了,他不授。”趙禎嘴角有些發苦,對於有些大臣來說,授官是非常困難的。

“陛下當重用之。”

“內宮之中,不得問外務。”

“是。”

趙禎也不責怪,苗氏過問,是認爲富弼談判得當,保護了自己的女兒才說的,不是真正插手政務。又說道:“用人也不是你想像的那麼簡單。富弼雖好,可脾氣直倔,有失溫和之氣。朕用人不能憑意義用事,得考慮長遠。故……”

沒有說。

呂夷簡有呂夷簡的不是,晏殊有晏殊的不是,可到哪裡找那麼十全十美的人?他也不是十年前的他,想當然的做事,結果什麼也沒有做好,反而惹得天下爭議紛紛。

徐徐說道:“再過五年吧。”

“五年?”

“那時候朕還是壯年。”

“爲什麼要過五年。”

趙禎沒有回答。後宮的事他不大想管,於是有屁大的事,居然連宮外面街坊裡都能知道。今天談了,說不定明天就會傳到市坊去。

又說道:“還有,鄭朗不得去煩憂他,以免言臣攻擊。”

“是,”苗氏心虛的低下頭,前段時間還派孃家帶了信給鄭朗,那敢說?

正在說着話,一個小黃門跑了過來,說:“陛下,呂相公求見。”

趙禎離開,呂夷簡帶了兩封急奏而來,一份是范仲淹寫來的,一份是鄭朗寫來的,說的是一件事,元昊大舉入寇涇原路。

“朕早就知道。”

呂夷簡莫明其妙,趙禎又說:“將那個楊守素傳來。”

楊守素被帶上來,趙禎將兩份急奏扔到他面前說道:“這就是你們西夏人想要的議和誠意?”

“陛下,臣也不知,恐怕是鄭相公將臣強行帶到京城,引起國主誤會,”楊守素說道。心裡面卻在打着冷顫,想到,這下子要糟糕。

呂夷簡也耷拉着腦袋,雖說也知道多半是元昊迷惑之計,可自己心底多少抱着幻想,在這件事上自己是失職了。

趙禎沒有空管他的心情,沉聲對楊守素說道:“鄭朗在奏摺上說漢殲一詞,說這類人是無國無君無父無母之輩,是乃天下十惡之冠首。朕看到了你,忽然就想到了這一詞。”

楊守素終於冷汗涔涔。

“鄭朗又說,朕殺你是污朕之手,要朕詔書天下,說是你來京後通風報信,涇原路纔有備,讓朕封你官爵,再將你送回興州,讓你的主子將你殺死,讓天下那些賣主求榮的人看一看做奴才做犬的下場!”

楊守素眼睛發黑,若那樣,元昊會將自己撕吃了。

“但朕是天下君王,天下百姓之父,臣屬可以用詭道用兵,朕卻要以正道治天下。朕讓你回去!來人哪,將他送出京城。”

趙禎的聲音很溫和,但一句以正道治天下,卻沉重地敲打着楊守素的心。被帶出皇宮後,他覺得雙腿格外沉重……

第161章 君子黨來了(上)第264章 悲絲(下)四百零七章 在風中三六百八十三章 魔術師下第456章 不能答五百五十九章 十萬火急五百六十一章 追八百四十六章 士大夫八百七十九章 高原雄風一第187章 第二抓·求八百零九章 鱷魚的眼淚中六百八十八章 行路難第225章 割(三)第304章 殺雞(下)七百九十七章第197章 省試(下)六百九十四章 三關一七百九十二章 轉授八百五十三章 星光中第282章 潮五百十九章 相歡上第138章 大案子八百四十一章 合作第185章 第二抓·誤八百零五章 倒計時二第216章 官人,小心第141章 問一(三)八百六十章 鏟佃八百八十九章 大會戰一六百六十章 裴行儉七百三十五章 其實不重要上七百二十五章 營救二八百八十八章 攻心戰四百五十四章 機遇第191章 橄欖枝第79章 擋箭牌三百七十三章 太子絞肉機三第356章 猙獰八百零二章 老天都不怕八百四十二章 條例司四百三十六章 和八百六十七章 無間道第196章 折第279章 天下第161章 君子黨來了(中)八百九十二章 大會戰四第146章 恭賀第134章 小媳婦,你牛(上)第65章 對眼七百六十五章 退七百七十八章 新篇章第182章 兩小鬥中丞·遠大六百五十章 蘇茂州第218章 找朋友(下)第353章 從瞎氈開始(一)第14章 山外的山,人外的人(上)第297章 走隊八百二十四章 簡中上八百六十九章 河湟二第96章 講仁(四)第74章 老太太的不良嗜好(下)第264章 悲絲(下)八百五十三章 星光中八百三十二章 西進八百八十三章 蕃候第214章 古怪的婚禮(上)七百二十章 很冷很暖二六百零八章 首相六第328章 光榮五百三十九章 各有主意三百九十二章 約定四百五十二章 負作用第302章 殺雞(上)六百六十五章 戰後上第3章 選書四百九十四章 包拯出場下八百十六章 坐臥者第44章 花之戰·雨霖鈴第143章 問一(五)第166章 最牛的學生(二)第42章 花會(下)五百二十七章 包養四百七十二章 爬山八百三十九章 最強弓五百二十八章 救駕來遲上第344章 目標定川砦(下)八百三十五章 殺夫案第211章 大三元(七)第278章 無敵(下)第115章 高山流水第94章 講仁(二)三百七十章 天都天窟中五百七十八章 並七百三十二章 攤上事了第165章 最牛的學生(一)第238章 出手(上)五百九十二章 奇貨七百六十二章 大單七百六十三章 辦不到的第195章 天有情,天無情
第161章 君子黨來了(上)第264章 悲絲(下)四百零七章 在風中三六百八十三章 魔術師下第456章 不能答五百五十九章 十萬火急五百六十一章 追八百四十六章 士大夫八百七十九章 高原雄風一第187章 第二抓·求八百零九章 鱷魚的眼淚中六百八十八章 行路難第225章 割(三)第304章 殺雞(下)七百九十七章第197章 省試(下)六百九十四章 三關一七百九十二章 轉授八百五十三章 星光中第282章 潮五百十九章 相歡上第138章 大案子八百四十一章 合作第185章 第二抓·誤八百零五章 倒計時二第216章 官人,小心第141章 問一(三)八百六十章 鏟佃八百八十九章 大會戰一六百六十章 裴行儉七百三十五章 其實不重要上七百二十五章 營救二八百八十八章 攻心戰四百五十四章 機遇第191章 橄欖枝第79章 擋箭牌三百七十三章 太子絞肉機三第356章 猙獰八百零二章 老天都不怕八百四十二章 條例司四百三十六章 和八百六十七章 無間道第196章 折第279章 天下第161章 君子黨來了(中)八百九十二章 大會戰四第146章 恭賀第134章 小媳婦,你牛(上)第65章 對眼七百六十五章 退七百七十八章 新篇章第182章 兩小鬥中丞·遠大六百五十章 蘇茂州第218章 找朋友(下)第353章 從瞎氈開始(一)第14章 山外的山,人外的人(上)第297章 走隊八百二十四章 簡中上八百六十九章 河湟二第96章 講仁(四)第74章 老太太的不良嗜好(下)第264章 悲絲(下)八百五十三章 星光中八百三十二章 西進八百八十三章 蕃候第214章 古怪的婚禮(上)七百二十章 很冷很暖二六百零八章 首相六第328章 光榮五百三十九章 各有主意三百九十二章 約定四百五十二章 負作用第302章 殺雞(上)六百六十五章 戰後上第3章 選書四百九十四章 包拯出場下八百十六章 坐臥者第44章 花之戰·雨霖鈴第143章 問一(五)第166章 最牛的學生(二)第42章 花會(下)五百二十七章 包養四百七十二章 爬山八百三十九章 最強弓五百二十八章 救駕來遲上第344章 目標定川砦(下)八百三十五章 殺夫案第211章 大三元(七)第278章 無敵(下)第115章 高山流水第94章 講仁(二)三百七十章 天都天窟中五百七十八章 並七百三十二章 攤上事了第165章 最牛的學生(一)第238章 出手(上)五百九十二章 奇貨七百六十二章 大單七百六十三章 辦不到的第195章 天有情,天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