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八十章 高原雄風二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八百八十章 高原雄風(二),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無彈窗廣告 讀讀窩

第一件事從特務營調出少量精銳,潛入契丹。其實這也意味着想經營幽雲了,朝廷多次泄密泄怕了,特務營一些機密情報,皆是直接交給了趙頊,趙頊看到後,驚喜地問:“可成否?”

“西夏不滅不成,如王韶徵河湟,不斷其羽臂,主幹不滅。”

“朕不急,”實際趙頊很激動,來回地走動。

“是不能急,滅西夏,不用十年,但收幽雲有可能最少準備十五年,甚至於二十年。”

“朕等得起。”

不過鄭朗很擔心,只能說趙頊大約不會再短壽了。畢竟自己保姆式的服式,不讓趙頊那麼煩心。另外還有一封密信。也交給了趙頊過目,趙頊看了失神,道:“怎麼會?”

“也許罷了,遼國皇后多次進諫遼主不要狩獵,不狩獵,耶律乙辛就不能專權,再說蕭觀音其子耶律濬頗爲英明,年漸長,耶律乙辛很忌憚,故臣斷定他會加害遼國皇后。”

“他僅是一個臣子……”

“陛下,古今往來李林甫之流還少嗎,故臣再三勸戒陛下要分權,祖宗同樣再三分權,以免權臣出現,故爲此理。當然,也有可能是臣判斷錯誤。”

趙頊想了一會兒,其中風險不小,可收穫更大,若使用得當,可要遠比當年的寧令哥所帶來的收益高上十倍,最後道:“準。”

但大約與鄭朗無關了,而且必須要趙頊活着,趙頊能長壽不僅意味着收復幽雲成爲可能,還能意味着趙煦能順利繼政,不再活活失望而死,也不會出現蔡確邢恕策王慘劇。說不定未來的趙煦會在一個良好環境下成長,實際只要宋朝這幾代皇帝平穩的過渡,也不要多,只要這兩人個個能活五十歲,這個帝國的前景將會無法想象。因此鄭朗在鄆州教導趙頊時,一再要求趙頊注意身體健康。可究竟如何,只有天知道了。

不過最大的收穫,聽到契丹會發生這樣的危機,趙頊一顆心才徹底放下去。

第二件事便是覈實去年的收支。對今年財政進行一次估算,今年是別想還欠負,但也不能讓財政透支。

兩件事做完,朝廷詔王韶回京敘職,順便詢問西方事務。許多在奏章裡是說清楚的。得當面詢問。

聞聽王韶將要歸京,京城矚目。

爲了激勵人心,報紙皆大肆刊登西北數次大捷,確實很長志氣的。所有百姓皆想看一看這個大英雄。

這時,鄭朗拋出他內心許久以來的想法。

在都堂會上未直接說,而是從他與司馬光一段對答說起。

鄭州幾年,除修儒學。還有撰寫了格物學。這個比較難的,缺少輔助資料,比如數學化學的各種參數,還有各種實物。特別是物理化學,因此難寫,寫出來也難以理解。

並沒有寫完,後面還有。有的是鄭朗只記起來一部分,還有一些能記得住。但未必能吃透它,陸續地用筆記記了下來。有時候回想一點記一點,這個冊子未公開的,放在家中。司馬光來做客,看到混沌論時,忽然問了一句:“鄭公,你所修的儒學是混沌論?”敢情他將混沌論理解成渾沌。也不能司馬光,這個筆記裡知識,在這世界裡不會有一個人能看懂它,包括鄭朗自己,包括沈括。之所以記錄下來,是給後人指一條捷路的,主要是基礎太薄了,現在是一點一滴將這個基礎壯大,鄭朗有生之年大約看不到了,除非他能活上一百歲,但不會太久,有可能一百年內,各種基礎牢固,自己名聲不是那麼惡劣,格物學陸續在推廣,那麼就會從量變產生質變。到時候不僅是生產,還有武器,那怕成吉思汗在世,也未必擊垮這個國家。所以這一兩百年,宋朝安定是最重要的。

至於以後在鄭朗有意指導下,會不會爆發什麼資產階級革命的啥,鄭朗能管到嗎?就是爆發了,文明成果還在,頂多是制度或者政權在內部更替,文明不會遭到毀滅性打擊,這個民族依然傲立於世界之林。況且還有那個未來的大監,進一步保護文明成果。後世就不會發生那麼多悲慘的故事。

這個用意鄭朗不會說的。

當時就與司馬光做了解釋。

鄭氏儒學,說到底就是多元觀,夫子隱隱說了多元觀,但說得不多,而是片面的二元觀成份居多。真正的渾沌,乃是老子的一元觀。什麼叫二元觀,也就是片面的仁義善惡直非。

實際不可能存在的,真正存在的有善有惡,惡中有善,善中有惡,乃是一個複雜的構成。也就是多元觀,但非是老子的那個一元渾沌觀。不過即便在司馬光面前,鄭朗也不敢說夫子不對,而是善意地替夫子辨解。

爲什麼多元觀變成二元觀,一是多元實際是二元構成,二元是根本,多個二元組合,變成了多元,演化成這個世界,人性。與中國神話傳說理論很相似,盤古開天地,分陰陽,漸成世界。這是能接受的理論。

但夫子着重的是治,不能一件事得說它多元,仔細分辨出無數個善與好的地方,無數個惡與壞的地方,那也別想做事了。治還是重新將它從多元轉換成二元,也就是簡單化。

比如制度,改革派說恢復上古制度,保守派說不能動祖宗家法,這都是狡辨,實際從古代到現在,制度已經改得面目皆非,每一個國家興起,都有懲前代之弊,進行了制度修改。纔開始的新制度,多是良性制度,不過人性有自私的一面,時間一久,會一點一滴地讓它傾斜向不好的一面。有可能會變成好的一面,但這種可能性極小。

每隔一段時間對制度進行調整是對的,但不動沒有事,一動必有人得益,有人受害,得益的人不作聲。多是悶聲大發財,受害的人便會強烈反對。比如韓絳下去對張詠之法進行調整,實施時就有許多人不滿。還有就是趙匡胤有懲武將專權,導致五代更替不休,由是削弱武將權利,沒有想到士大夫幾十年後能將武將打壓到今天光景,估計趙匡胤活着,肯定是不想看到的。

因此不能用多元觀去看,而是要用二元觀去看。分析實施時會帶來什麼影響,以及什麼後果,若是八成以上是良性後果,僅是二成是惡性後果,就可以動手改制。那怕是三成惡性後果,七成良性結果,都不能動,因爲人的智慧有限,誰也不知道實施下去,會發生多少意外。也就是用多元觀看等分析問題,二元觀來裁決。

這番對答說出來後。大家皆有些蒙。

趙頊遲疑地問:“鄭公是想做什麼?”

“臣是想提出一件事,用錢不是很多,收益巨大,但會死許多兵士。故臣心中一直在猶豫不決。”

“說吧,”趙頊皺了一下眉頭。

鄭朗所說的,正是派船隊去美洲大陸尋找植物種子幼苗。

不能直接說出來,而是將很早編的那個故事。又重新講了一遍。他在杭州時遇到一個海客,曾經因爲去東邊那些島嶼上做生意。這時候講很有人相信的,畢竟腳步已經踏到了新西蘭島。

然後說這個海客因爲未使用宋朝的指南針與羅盤,在大海上遭遇風暴,迷失方向,吹到大洋彼岸,在上面生活了整整二十年整。爲了想辦法回來,腳步遍及了大洋彼岸許多地區,看到許多新奇的糧食水果蔬菜。這些都有很多的用場,鄭朗聽了十分重視,用他的那種寫真式的繪圖方式,仔細地將原植物當着這個海客的面畫出來,經過確認,鄭朗將這些圖紙保存,但當時船舶技術與航海業還沒有那麼發達,鄭朗一直未說。

平安監出現創造了可能。一是供給點,供給點甚至引到新西蘭島。當然,這是他的推託說法,實際這一手是他刻意一步步推動的,不過無法說出來。二就是船舶技術,鄭朗對鄭和的寶船一直好奇,在鄭朗種種措施與引導以及平安監壯大,船舶技術漸漸成熟。海上已經大規模出現龐大的三萬石鉅艦,也就是載重量達到一千五六百噸。船不大是不行的,不僅裝載兵士,不大就不能帶大量後勤過去,往東沒有供給點,皆是茫茫無邊的大洋,就是到了彼岸,也未必能獲得食物。回來後船艙還要挪出巨大空間對植物移載。所以船要大,不僅要大,還要牢固,有的船小,未必不牢固。也有一些船塢嘗試着造更大的船,皆失敗了。能航行,可不能很好的抵擋風浪顛簸。因此鄭朗琢磨着,十之八九,還不及鄭和的寶船。不過在這時代,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船隻。

彼岸有太多太多他想要的東西。土豆,玉米與紅薯,這三樣是必不可可的。

但豈止是這三樣,也不止是花生,辣椒,還有橡膠,細絨棉,以及一樣最重要的東西,那怕辣椒與花生找不到都無所謂,可這一樣必不可少,金雞納樹,在所謂的青蒿素技術不成熟,成本高昂的情況下,瘧疾仍成爲南方移民的頭號殺手,金雞納樹便能很好取代這一空白。不僅關係到南方,還有未來的那個監……

還有,可可,向日葵,地瓜,番茄,菜豆、利馬豆、西洋蘋果、菠蘿、番荔枝、番石榴、油梨、腰果,西洋參,番木瓜,蕉芋,筍瓜,佛手瓜,人心果,蛋黃果,雪蓮果,火龍果,等等。特別是諸多水果,會使兩廣變成世界水果之都,想不繁榮都不可能。儘管現在運輸困難,但有辦法將這些水果弄出來,比如製成水果乾,與蔗糖一樣,製成水果密餞。那麼兩廣幾十年後,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除了這些水果雜糧蔬菜藥材之外,還有,一些花卉,一些觀賞性的植物,不過鄭朗也不知道會有什麼,皆可以引進。畢竟宋朝是一個愛花愛唱歌的國度。若全部引進,會使多少人民得以就業,得以養活,會創造多少產值?

鄭朗說着,將他所繪畫的畫,分放下去。逐一講解其作用。

也沒有人懷疑,這些圖繪畫了很久,並且鄭朗一直對海外十分重視,再加他那種連自己都無法確認的格物學推理,導致龐大的平安監產生。這些年,平安監爲宋朝帶來多少財富,若是沒有平安監會如何?連趙頊都不敢想。

大家一邊在看着鄭朗這些圖畫,一邊聽着鄭朗講解,特別是聽到土豆與紅薯的產量。許多大臣眼睛都放起光芒來,鄭朗說得很含蓄,說它們畝產會高達五百斤,有可能接近千斤。在後世種植方法得當,肥料充分。有可能達到萬斤五千斤以上,不過在這時代是永遠不可能的。但不能說它們不是糧食,比如土豆對歐洲產生的意義。還有玉米,關健動心它們就是爲了產量低下的北方刻意準備的,耐寒,不挑地,產量高。人口越來越多。整個北方又因爲取得經濟效益,多種棉花,導致整個北方越來越缺少糧食,這幾樣事物出現。會代表着什麼?對這幾種雜糧,也不能想得太樂觀,一出現就能養活幾億人了,那也是不可能的。清朝雖養活了四億人,不僅是有雜糧。還有風調雨順,技術進一步發達,大肆開墾,糧食產量增加帶來的良性結果。也不能想得那麼悲觀,雖未阻止明朝走向滅亡,實際也有朝廷的責任,它們出現的時候,正是東林黨與閹黨爭得不亦樂乎之時,哪裡還顧得上這幾個雜糧,更沒有積極推廣。因此使它們沒有產生多大作用。所以偉人就是偉人,朱元璋就看到棉花作用,下詔推廣。至於後來的那些士大夫們,除了眼裡的印章與位子,還有什麼?

北方缺糧,看重的就是糧食,以至讓他們忽視細絨棉的作用,橡膠的作用,還有金雞納樹的作用。不過後面一些蔬菜水果類,問題不是很嚴重,能找到更好,找不到也無所謂,包括辣椒,花生與瓜子。但前面六樣,缺一不可。

肯定是好東西。

但接下來鄭朗講了其風險性。

第一是海上的風險。如今航海仍沿着海岸線跑,包括前往大洋洲,亦是如此,有連綿不斷的島嶼做爲供給點,還設立了燈塔指導航向。但往東就不行了,即便有島,皆是很小的島嶼,就是可以做地標的小島也少,又隨時能遇到大風大浪,甚至會迷失方向。

史上布魯諾創造一個奇蹟,與他手下環球航行成功,這是成功的一面,當時爲自身環境所逼,西班牙與葡萄牙到海外謀生,起初十之只能生還一二。看到成功的一面,實際更多更多的人死在茫茫大海上。

在海上就會面臨極大的風險性。

第二便是陸地上的風險性,這些植物自中美洲開始,一直到南美洲的南端,不僅環境惡劣,言語不通,兩塊大陸皆分佈着強大的土著人,而且這些土著人多有了一些強大的武裝力量,而非是象大洋洲上落後的土著人。最討巧的辦法,便是準備一些禮物,哪裡的土著人性格活潑,因此禮物要顏色鮮豔,不怕俗氣,越豔越好。可以用它們來避免交惡,但能保證送了禮物就不會交惡?陸地上也有極大的風險。不僅有土著人的殺戳擄奴,還有兇猛的動物,複雜的地形,陸地上的風險不比大海上弱。

有風險性,可是北方缺糧現象越來越重,今年大旱僥倖前去因爲準備平抑糧價,去年又看勢不妙,省怕有心人做文章,打壓改革,準備了許多糧食。若是沒有這些糧食準備,今天北方會是什麼辰光?

再加上平安監帶來的一些基礎,因此鄭朗想組成五支船隊,前往彼岸將這些植物種子與幼苗帶回來。每支兩千人,全副武裝,成本不會太高,即便是禮物,以鮮豔爲主,不是以奢侈爲主,船舶以堅固爲主,不是以奢化爲主,所用錢帛會在朝廷接受之內。但人數不能少了,否則就是上了岸,也會面臨滅頂之災。

若成功,其意義非同小可。

然而鄭朗很清醒,絕對沒有這麼樂觀,五支船隊若東下,能回來兩三支,那就算很好了,有可能全軍覆沒,一個也不能回來。

也就是這一行。肯定會死人,並且死的人還不少。

何去何從,請大家決擇。

不要到時候,雖東西帶回來了,看不到這些事物帶來的價值,反而彈劾自己不顧人命。不要說不可能,如王安石大災所做的努力,在史上有幾人看到?

大家一起感到很怔忡。

引進植物,在宋朝不排斥。占城稻,籙豆等等,鄭朗帶動下,棉花北移到河北,麥子推廣到南方。還有從南海帶回來一些水果,山竹,紅毛丹,芒果,以及麪包樹,等等,多種植在嶺南。與中原無緣。但有商人從南方將它們帶回來,因爲運輸與保管的原因,到了京城後價格十分昂貴,多嚐鮮。花大價錢買一點回來嘗一嘗。

水果意義不大,但棉花北移,給宋朝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還有那個從西方帶回來的除蟲菊,製造出蚊香。意義也非同小可,並且每年爲朝廷賺取了兩百萬緡錢。幾乎相當於原先茶礬兩項專營所得。

至少大寒之年,凍死的百姓幾乎漸漸絕跡。

還沒有鄭朗所說的幾種雜糧意義之大。不過一聽必死人,並且死很多人,都有些猶豫。這恰恰是鄭朗最擔心的地方,宋朝每年都會有許多非正常生死亡百姓,有的因爲醫療條件落後,英年早逝,有的因爲貧困,餓死病死,或者將自己親孩子活活溺死的情況仍然在發生。但與在坐各位無關,因爲自古以來,避免不了的。應當說,發展到今天,這些非正常死亡已經減少了很多。

在宋朝似乎很重視人命,死刑犯多次重審,才能判決。人命大於一切,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以人爲本,不是鄭朗一個人在說,似乎所有人在說。但別當真。

不過那些非正常死亡與他們沒有直接關係,但若是直接他們一手推動,造成許多人死亡,往往就成爲政敵最佳的攻擊對象。甚至戰爭失敗了,都會導致政途崩塌。

鄭朗所說的前景很是美妙,可一聽會死很多人,一個個不作聲了。

其實還是大災降臨,否則此時都會有別有用心的大臣反對。

富弼睜開眼睛,聲音有些沙啞,問:“全軍覆沒的有幾分可能?”

這個問題很關健,那怕只要有一支人馬平安地回來,將這些植物帶到宋朝推廣,一開始肯定有爭議聲的,畢竟所帶回來僅是少量種子與幼苗,想得功,就是朝廷努力開發,也要好幾年,不過只要有鄭朗所說的美好,一年後能看出一些結果,爭議聲也就會漸漸消失。至於犧牲的兵士與壯丁們,大不了朝廷撥款撫卹其家人。就怕一支人馬也不能回來,一萬人消失,朝廷還要拿出兩三百萬財帛,準備這次航行,到時候兵士家屬哀號,舉國上下反對,在座的誰也擋不住啊。

“全軍覆沒可能性極小,不過我也不敢絕對保證,”鄭朗老實地答道。

“那個海客何在?”吳充問道。

“他回去了,不過當時回答得十分詳細,這些畫也是我根據他所說,一點一滴繪畫出來的,也得到他的確認,我認爲很可靠,只是他眼界低,迷失方向,僥倖逃了回來,不會想到將它們帶到南海,再說,有許多植物也不適應南海種植。對它們存在與分佈不存在疑問,他在哪裡呆了二十年,至少大至範圍還能判斷出來的。諸位,植物真收勿用考慮,考慮的就是其風險性。”鄭朗道。圖是畫了很久的,究竟是什麼時候畫的,誰能甄別。

一起緘默不答。

不出事罷,一出事,鄭朗只是將這件消息放出來,卻是他們准許的,到時候必須他們來承擔這個責任,那可是一萬人,一萬條生命,到時天下洶洶,誰點頭誰倒黴啊。

“不如這樣,大家再仔細考慮一下,”鄭朗道。略有些失望,看來在座的還是將國家前途,看得比自己官位更重。

趙頊嘴角動了動,想說,又不知從何說起。

王安石忽然道:“陛下,諸位,我以爲可以。我朝國土狹小,卻養活了這麼多百姓,若是沒有真宗陛下下詔從占城引進佔城稻,如今又有這麼多百姓,再加上災害,會是什麼樣的後果?僅此一項,活的百姓豈止是萬人。是幾百萬人之衆。鄭公剛纔說的多元觀看待事物,二元觀處理事物。正是此理,失之雖小,得之之大卻是不可估量,爲何不能執行?”

鄧綰說道:“陛下,讓臣來主持吧。”

這麼大的好事,卻沒有一個人敢說話,不就是怕出事了嗎。我來負責,出事由我兜着。

未必他會有這麼高的自覺性。乃是他在豪賭。然而鄭朗卻長鬆了一口氣,不管是黑貓白貓,捉住老鼠就是好貓。鄧綰出頭,北方危機又這麼重,大約此議會通過了。他不由擡頭看着趙頊。

趙頊想了想,額首道:“好,此次就交給鄧卿了。”

羣臣散。

都沒有表態,因爲鄭朗所說的太過遙遠,一個個不清楚會發生什麼後果。

然而鄭朗主動配合鄧綰,準備兵士,對兵士要求很高。家中是獨子者不能去,家中上有老人下有孩子的不能去,體弱多病者不能去,北方人不能去。一旦選中,除了薪酬繼續向家人發放,每家還另給五十緡錢。

然後是物資藥材與船舶,船舶必須要堅固。同時必須配備多次南下南洋的水手船水舵手,還有武器。因爲地形複雜,武器盔甲必須要以靈活爲主,但是質量也不能下降。

然後憑記憶力畫出美洲大陸的地圖,以及這些植物大至分佈地點,只能說是大約,即便磚家來,也未必能說得十分準確。還有標註出大洋上的季風與洋流。這些皆是準備,出發必須還得有好幾個月時間。

但這一樁心事總算了了。

靜候王韶歸來。

王韶赴京,報紙反覆宣傳,王韶回到京城的那天,萬衆矚目,大道兩邊都是圍觀王韶的百姓。

趙頊親自率羣臣接見。

因爲鄭朗開解,趙頊沒有太擔心契丹,更沒有驚恐到要讓郭逵去北境防禦,遭到王安石阻攔,很開心地與王韶攀談西北戰役。

不過史上王安石因爲郭逵是韓琦提撥上來的,對郭逵頗有意見,這時王安石對郭逵印象也不大好。就是鄭朗同樣也弄不清楚郭逵的心思,繼續在觀望中。

災害越來越重,不過國倉裡還有大量糧食,大家也不感到擔憂,再加上王韶迴歸,終於給宋朝帶來一份喜慶。不過樂極了,就要生悲。

王韶回來前沒有再進行擴張活動。有幾個原因,河州以東不管以前是什麼血緣,但漢化現象比較重,容易征服管理,過了河州往西,即便得到也不易管理。其次西夏多次徵吐蕃,兵敗湟州,遠征湟州後勤供給拉得很長,心中一點不忌憚那是不可能的。戰略上需要達到了,從通遠軍與河州發兵,就能隨時經營蘭州,一旦蘭州切斷,失去河西走廊,西夏等於自斷一臂。最後就是兵力因素,佔的越多,本來兵力就少,於是越來越分散,兵力更加緊張,也不容王韶繼續向西擴張。

這時候木徵也逃入西夏境內,呆在龕谷,一邊謀求西夏援助,一邊寫信給叔叔,請求支援。他們叔侄關係王韶也考慮過,但未想過他們會聯手,因爲瞎氈母親與磨氈角母親乃是李立遵的女兒,唃廝囉與李立遵反目成仇後,一度將李氏逐爲尼,將瞎氈二人軟禁。終虎毒不食子,坐其二人逃出發展勢力。因此,宋朝攻擊木徵兄弟,董氈一直未出手。王韶也不想惹這個董氈。軍至踏白城後不再西擴,也是一種默契的表現。

可王韶疏忽了一個小人物,董氈的養子阿里骨,他母親是回鶻人,沒有吐蕃的世仇觀,相反,因爲藺逋比死,于闐妻子與西夏公主按例由他來繼承,這個西夏公主可是真正的西夏公主,李秉常的親妹妹,不僅她一人,還有隨來的大量僕人,因此在阿里骨面前挑唆。實際董氈也不想與宋朝多事,但架不住阿里骨前來挑唆。於是想給宋朝一個嚇馬威,將吐蕃第一勇將青宜結鬼章派到東方。

面對王韶的威勢,鬼章不敢動。直到王韶回京,只剩下景思立留守河州,鬼章仍沒有出手,先是與木徵兵力會合,然後分析局勢。王韶雖走,可麾下精兵勇將還在,西軍實力不可小視。其次吐蕃人不善長攻城,而漢人精於守城。雖前數戰在野外宋軍多擊潰吐蕃軍隊。那是王韶指揮得當的,實際吐蕃比宋軍更擅長野戰與山地戰。木徵聽了老臉一紅,敗軍之將不言勇,怎麼辦呢,無法辨駁。最後就是王韶拉攏降服了許多吐蕃人,這些部族並沒有真正誠服,宋軍可以用,吐蕃也可以用。

鬼章就得出以下幾個結論,王韶不在。想奪回河州很困難。不能拖久,一旦王韶回來,就是自己也未必是其對手。決戰地點必須是野外,並且儘量誘使宋軍進入自己選擇的戰場,而非象是以前那樣。戰場權一直掌握在宋軍手中,故即便在野外,也屢屢大敗。宋軍畢竟實力雄厚,一戰必須將勝果最大化,還要做好長期交戰的心理準備。

因此有四個步驟,逼宋軍主將離城出戰,設伏擊殺宋軍。廣結河州吐蕃諸羌,組成聯合戰線,與西夏結盟,互爲猗角。南北夾擊隴右。將這些分析與計劃向董氈會報,董氈準。

但鬼章仍然很小心,先是做了一個小動作試探,數擾河州屬蕃。誘脅趙、常、杓家等三族,集兵西山。襲殺河州採木軍士,害使臣張普等七人。其實很有深意的,吐蕃連戰連敗,士氣沮喪,但伐木不是精銳的宋軍,比較好下手,用來振作士氣。而且自大非川昔日水草豐美之所,變成了戈壁灘後,吐蕃人很自發地維護生態環境,自覺地保護着森林。宋軍經營隴右,自曹瑋起,就對隴右大肆開發,不僅伐木用來修軍營烤火,還順着渭水涇水東下,運向關中與京城銷售。這些年鄭朗一直一邊開發,一邊封山,雙管齊下,最大限度保護水土,但說不開發不伐木那是不可能的。中原之所用倭國高麗的木材代替了,可是當地軍營要建營,要生火取暖,特別這是在春初,高原上天氣仍然很冷。因此一些吐蕃人不樂意。這一舉會頗得吐蕃羌衆之心,那麼會進一步拉攏諸部族。

精心準備之下,不過宋軍很機靈,及時逃跑了,只殺死了七個將卒,沒有達到他的願望。

這讓鬼章萬分失望,於是下一步計劃開始。先是送去一封很不敬的書信給景思立,激怒景思立。再揚言是木徵作爲主帥攻打踏白城。踏白城乃是河州西方的門戶,從戰略上宋軍必救。木徵是宋軍手下敗將,也敗於景思立之手,宋軍會有輕敵之心。木徵出逃,終是卡在宋軍管理熙河二州的一根刺,宋軍也必須得到木徵。

給了三條足夠的出兵理由,宋朝還會不會出兵?

沒有讓他失望,景思立看到信後大怒,要率蕃漢六千兵進攻駐紮在踏立城郊外的吐蕃大軍。

歸降的吐蕃首領瞎藥與韓存寶勸說,特別是瞎藥,再三勸說景思立,宋軍這次面對的非是木徵,而是河湟名將鬼章,不可輕敵。景思立不聽。讓韓存寶與魏奇爲先鋒,王寧策應,王存爲左肋,賈翊爲右肋,李楶爲殿後,趙亶策之。幾人皆是西戰中涌現出來的勇將,至於吐蕃糾集了近三萬軍隊,景思立根本就沒有考慮,一路打到現在,那一次不是以少破多?不以說以一破五,以一破十,甚至苗授以五百能破幾萬的都有了。但他沒有想到此一時彼一時,木徵率三萬與鬼章率三萬,性質是天壤之別。

出了河州城,與木徵交手,木徵習慣性的崩潰,戰不久,就向西方逃去,景思立率軍追趕,到達踏白城郊外。踏白城仍在宋朝掌握之中,鬼章也很明智沒有強攻,不過城中兵力少,交戰雙方皆無視了。然後鬼章在此大搖大擺地連築了三砦連環防禦。自晨到末,血戰數十合,不分勝負。雙方仍在交戰,其實打到現在,鬼章心也打寒了,畢竟雙方士氣不同的,戰得越久,超越了自己兵士底限之後,三軍必然崩潰。緊張的局勢逼迫他不得不將一張埋伏好的底牌搶先打了出去。

在雙方對陣山丘的背後山溝裡,還埋伏着一支吐蕃軍隊。現在殺出來,肯定起不到多少奇兵效果。景思立也不爲意,因爲有李楶王寧守着後防。問題就在出在這裡,若是李楶王寧守住了,伏軍起不到效果,前線大軍打得心寒,戰爭走向會必然改寫。可是對着黑壓壓的吐蕃伏軍到來,李楶不敢應戰。率軍逃跑……三川口事件再次上演。

李楶一逃,王寧孤軍難敵,前方宋軍又被吐蕃人拖着,王寧壯烈犧牲。

吐蕃伏軍順利對宋軍形成夾攻之勢,本來沮喪的吐蕃兵士士氣大漲,景思立心中悲痛萬分,派人責問李栥,爲什麼縱賊馬得過?李楶做賊心虛,一直不回答。

但就是這樣。還是讓景思立率着三軍慘烈的殺了出來,手下大將趙元凱戰死。不過宋軍傷亡不大,六千兵馬,此時還餘下五千兵馬。因韓存寶與魏奇等勇將皆受傷,景思立聽從弟弟景思誼與馮素的意見。以諸將多受傷,天色日暮,兵士疲憊,將軍隊撤到東面的坡嶺上,先行安營紮寨,休息一晚,明日再戰。

將士準備紮營。吐蕃又追了上來。鬼章乃是名將,這麼大好的形勢都不能殲滅宋軍,休息一夜,如何了得。這個營沒法紮了。景思立復率百餘騎衝下坡嶺,與吐蕃人悍戰。其實這時不但魏奇受傷,景思立自己也中了三箭,帶着傷勢。就是這一百多人。面對幾千蕃騎,居然將幾千蕃騎殺退。想一想。若是這時嶺上的宋軍撲下來,幾千蕃騎會更加逃命,幾千蕃騎向西方一逃,會連帶着鬼章大本營全軍混亂,那麼又還是大捷。

但就在這時,李楶再次抽瘋,看到吐蕃人不要命地糾纏,失去了戰鬥信心,再次率軍逃跑。不但他跑,另一個大將韓存寶看到李楶一逃,知道士氣已經全無,也不知道蘇東坡那個好朋友大俠巢谷教他什麼兵法的,居然看不到這麼大好的良機,也帶着人馬向東逃跑。兩個大將一逃,所有嶺上宋軍一起逃竄。景思誼勸都勸不住。

景思立回頭還指望嶺上宋軍借勢殺下來,來一個輝煌的大捷,然而久戰無信,扭頭一看,牙目欲眥,氣憤之下,說道:“我剛纔以百騎走蕃兵數千人,諸人卻無人助我,軍敗矣,我且自盡以謝朝廷。”

衆人勸住。

吐蕃人被宋軍殺慘了,忽然看到宋軍卻突然逃跑。也許木徵在此,景思立會平安無事,然而是鬼章,鬼章立即看出這是大好時機,又率三軍追上。景思立知道大敗是必然,從這裡逃向河州還有很長的一段路,於是自發的率領着一百餘騎斷後,且戰且走。宋軍主力保住了,李楶、韓存寶與景思誼安全了,可是吐蕃將景思立重重圍困,沒有殺出來,壯烈犧牲。

踏白城之戰結束。

不過鬼章也讓宋軍殺得心寒,沒敢有進一步的動作。

實際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雖損失了數員大將,但戰爭,終是有勝有敗,況且也不是全軍覆沒之戰,主力還在,面對吐蕃第一勇將,四倍多的兵力,重重埋伏,還有李楶與韓存寶懦弱所帶來的嚴重後果,是何其的不易。然而發生在宋朝,一切皆變得不同。

西軍開河湟,多次大捷,殺死了幾萬吐蕃軍隊,沒有人看到,宋軍損失了一千多兵馬,天就塌了下來。不過慘勝之後,是給宋朝帶來了一些麻煩,聞聽踏白城戰役勝利,蕃僧溫遵率容、李、龍三個羌族應之,將岷州圍困,道路不通者達數月。

並且要命的是還有許多災民正在打通川峽道,其中岷州道也是重心之一。幸好施工進度有些慢,百姓還在南方,沒有到達岷州境內。一戰一圍,引起了一系列後果。

還不是致命的。

吐蕃人終於勝了,鬼章將景思立的人頭割下來,裝在盒子裡,傳閱西域諸國使節。這個消息傳到宋朝原本很慢,不過因爲有諸多特務營的斥候秘密潛入青唐境內,聽後大感憤怒。

兩軍交戰,有傷有亡,那怕將人頭割下來懸於城門之上,這都是可以理解的,但不可能將主將人頭,還是河州的知州,一個國家堂堂命官的人頭傳閱他國使者,這是對宋朝何等的藐視?

迅速將消息傳到京城。

趙頊看到情報後,手都氣得直哆嗦。

王韶道:“陛下,臣火速返回。”

這不用說了,可這時鄭朗忽然說了一句:“陛下,讓臣去西方吧。”

第275章 留第185章 第二抓·誤七百三十一章 心第200章 放榜(中)第22章 三疊陽春(上)四百二十四章 風騷的石頭四百零四章 大炮六百八十七章 安眠香第40章 花會(上)八百零九章 鱷魚的眼淚中八百五十三章 星光中第20章 詩社(三)五百七十四章 007第4章 第一米四百四十章 託下第153章 八大王,你無恥(下)八百五十一章 契機第152章 八大王,你無恥(上)第30章 後生第125章 笑場第24章 三疊陽春八百八十五章 琉璃珠上六百十七章 遠方中第47章 花之戰·:四翁八百四十八章 幫手五百四十九章 膽大包天九百章 逆轉中四百二十九章 召第11章 小鳥小飛(下)第323章 返京第190章 膽大七百四十九章 瑣碎二年下第227章 遠大的心(下)八百六十六章 打手第225章 法輪第44章 花之戰·雨霖鈴第337章 窟五百四十七章 四美第160章 八大王八百八十八章 攻心戰四百二十八章 替罪羊第107章 天外飛仙(上)第335章 小戰(上)第313章 瘦身第32章 三變小妻子(上)第322章 金剛經的秘密(下)第338章 陽光照不到的地方第204章 老匹夫第153章 八大王,你無恥(下)第91章 爲官大道第81章 四君子(上)第159章 撫琴(下)第218章 找朋友(下)九百零七章 抽薪第210章 大三元(六)第249章 母訓五百五十五章 賭約第312章 逃第181章 兩小鬥中丞·講歪理四百二十六章 讀孟嘗君傳八百九十一章 大會戰三五百七十二章 吻三百八十八章 阿干城三八百五十五章 良苦用心第304章 殺雞(下)六百九十四章 三關一第132章 小皇帝又要使壞了七百九十章 強橫第123章 去四百九十四章 包拯出場下六百四十七章 第一步第9章 小鳥小飛(上)四百四十四章 良言七百五十一章 私心七百零五章 擒龍下五百零四章 老大五四百二十五章 天人合一五百八十章 指桑三百九十章 阿干城五八百五十二章 星光上三百七十一章 天都石窟下八百十九章 治平改制上四百二十八章 替罪羊六百四十九章 萊公詩第32章 岳父的糊塗八百六十九章 河湟二第119章 解試第212章 大三元(八)第796章 二更七百六十五章 退四百五十七章 天長之戰上第110章 閉門羹(上)七百十二章 親事三第250章 謝第172章 走鋼絲第百五十八章 三個臭皮匠第173章 走鋼絲(下)四百十九章 鳳凰下第252章 鬥法(二)四百四十四章 良言
第275章 留第185章 第二抓·誤七百三十一章 心第200章 放榜(中)第22章 三疊陽春(上)四百二十四章 風騷的石頭四百零四章 大炮六百八十七章 安眠香第40章 花會(上)八百零九章 鱷魚的眼淚中八百五十三章 星光中第20章 詩社(三)五百七十四章 007第4章 第一米四百四十章 託下第153章 八大王,你無恥(下)八百五十一章 契機第152章 八大王,你無恥(上)第30章 後生第125章 笑場第24章 三疊陽春八百八十五章 琉璃珠上六百十七章 遠方中第47章 花之戰·:四翁八百四十八章 幫手五百四十九章 膽大包天九百章 逆轉中四百二十九章 召第11章 小鳥小飛(下)第323章 返京第190章 膽大七百四十九章 瑣碎二年下第227章 遠大的心(下)八百六十六章 打手第225章 法輪第44章 花之戰·雨霖鈴第337章 窟五百四十七章 四美第160章 八大王八百八十八章 攻心戰四百二十八章 替罪羊第107章 天外飛仙(上)第335章 小戰(上)第313章 瘦身第32章 三變小妻子(上)第322章 金剛經的秘密(下)第338章 陽光照不到的地方第204章 老匹夫第153章 八大王,你無恥(下)第91章 爲官大道第81章 四君子(上)第159章 撫琴(下)第218章 找朋友(下)九百零七章 抽薪第210章 大三元(六)第249章 母訓五百五十五章 賭約第312章 逃第181章 兩小鬥中丞·講歪理四百二十六章 讀孟嘗君傳八百九十一章 大會戰三五百七十二章 吻三百八十八章 阿干城三八百五十五章 良苦用心第304章 殺雞(下)六百九十四章 三關一第132章 小皇帝又要使壞了七百九十章 強橫第123章 去四百九十四章 包拯出場下六百四十七章 第一步第9章 小鳥小飛(上)四百四十四章 良言七百五十一章 私心七百零五章 擒龍下五百零四章 老大五四百二十五章 天人合一五百八十章 指桑三百九十章 阿干城五八百五十二章 星光上三百七十一章 天都石窟下八百十九章 治平改制上四百二十八章 替罪羊六百四十九章 萊公詩第32章 岳父的糊塗八百六十九章 河湟二第119章 解試第212章 大三元(八)第796章 二更七百六十五章 退四百五十七章 天長之戰上第110章 閉門羹(上)七百十二章 親事三第250章 謝第172章 走鋼絲第百五十八章 三個臭皮匠第173章 走鋼絲(下)四百十九章 鳳凰下第252章 鬥法(二)四百四十四章 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