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十七章 雍齒

八百十七章 雍齒

韓琦會不會謀反,肯定不會,會不會扶持另一個世子王子上換,將不聽話的趙頊換掉,也不會,但有沒有產生過這種想法,那就不好說了。縱觀整個宋朝,政權交接基本都是很平穩的,即便章惇插足也未成功。當然彼時章惇遠不及此時的韓琦。

這是後人看宋朝的,在宋朝不可能看到後面,看到的只是前代。

因此即便強勢無比的劉娥,對丁謂都忌憚無比。

高滔滔此時還遠不及劉娥,趙頊只是一個少年人,對韓琦肯定會產生一些忌憚。

韓琦的表現也僅是留戀權利,一旦趙頊不退讓時,便開始辭退了。加上史書的篡改,若不改變,史書還會記載得曖昧不清,但一些文字裡還能看到趙頊起初對韓琦那種小心。

特別是吳奎的“倒戈”。

作爲鄭朗,此次入朝,不會再象前一次執掌朝政那樣,坐視它破,就是爲了立。

但有很多問題,趙禎朝不可能不破不立,吏政沒有敗壞,財政也沒有到了危機萬分的時刻,改革動力不足。趙禎性格,也註定大型改革不易發動。

趙頊性格剛激,危機也有了,改革似乎渠到水成。趙頊本人史上對王安石十分器重,改革失敗原因有很多種,包括改革本身的不完善。但有一條,趙頊也掉了好幾次鏈子,多方面考慮的。朝堂上提撥了許多保守黨平衡,甚至默視一些元勳老臣在洛陽天天開派對。

所以鄭朗再三說到要反思。最簡單的一個要求,若不給自己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進行改革,頭沒有開好,後面就不易成功。說具體一點,韓琦與文彥博兩大政敵不排斥在朝堂之外,自己如何得功?這邊在改革,那邊在抽後梯子,成麼?

國家經濟一分朝廷的經濟。一分民間的經濟。

在趙禎與自己共同努力下,民間經濟良好,如今破壞不大,但拖下去,民間經濟必然會出現嚴重傷害。

這是好的一面。

沒有全部爛掉,但整個制度與政治爛掉了,韓琦大約也看出來,不知道從哪兒着手。自己知道從哪兒着手。但會非常非常的麻煩。

寫了一篇文章,一爲聲援趙頊,二是進一步爲自己創造條件。

自己一年丁憂期漸滿,從民間到廟堂,到輿論,呼籲讓自己返回中書的聲音高了起來。

鄭朗做了聲明。國家有事,不敢不爲國家出力。

只要皇上願意,自己必爲國家效勞,但有一條,國家財政虧空如此之重,讓人無法想像。僅是四年間虧空了兩億多,若是一些官員藉着國家財政紊亂的情況下,中飽私囊,大肆以國家名義借債。實際這些債務並沒有進入三司賬冊,若將這條加上,有可能更多。自皇祐起到嘉祐年間,不算銀行監的收入,高者也也近三千萬的盈餘,低者還有一千多萬,若再加上銀行監收入,這才支持了龐大的兩廣荊湖南路開發,河工。以及南方數次戰役。

也就是裡外結合。一年虧空了一億有餘,可想財政與吏政敗壞到什麼地步。

新皇帝登基。奮發向上,頗有作爲,自己若進入中書向以前那樣調節,數年後情況會好一點兒。

然而自己不可能一輩子呆在中書,與體制不合。況且自己也漸漸到了老年,又能執政多少年,十年,或是二十年?一旦到了奔七年齡,就算還能活着,身體每況愈下,還能不能再象現在這樣精力旺盛,處理大量政務?那麼一旦以後有什麼萬一,又會出現眼下的危機,國家兇矣。

因此有後一條,正好自己是黃金年齡,至少能保持十年,對國家一些弊端進行處理,將這些弊端去除。

這是一個很漫長的時間,至少要十年才得其功。

改革的目標是使所有人過上幸福的生活,富者益富,貧者也能安居樂業。

但在最初呢?

上古大賢子產治鄭,開始時民皆怨之,三年後纔出現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情況。宋朝更大,人口多,情況更復雜。改革之初,必然會傷害到許多人的利益。

若聯手反對,自己必然下位,改革也隨之半途而廢。自己非有功,反會成爲奸臣,遺臭千古。若全力支持,熬過幾年,改革出現成效,那麼大家會一起受益。

不但大家受益,一個更強大的國家便會出現。子子孫孫便能安居樂業,而非因興亡之事,子孫蕩盡。若是王安石,還沒有權利說出這句話。鄭朗卻是可以說的。

斂財之能,無人能及。

並且鄭朗一直做得很公正,儘管傷害到部分豪強,但卻帶着更多豪強走向更富裕的道路。

以前的經歷是一段寶貴的經歷。

因爲心中有這個猶豫,自己一直不出。我不知道如何選擇,請各位明示。

文章很短,直接拋上京畿晚報,讓大家回答。

趙頊看到報紙,喃喃道:“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鄭朗講利益,他聽了不少。只是跟隨鄭朗後面學習的時間還是短了,若是學上三四年,就不會出現現在的孟浪,以及焦躁不安情緒。但終是學了一些,這一文出,立即明白了鄭朗良苦用心。

但民間不同。

有的人已經聽到國家財政的敗壞。更多的人沒有想到財政敗壞到如此地步,一篇文出,引起轟動。馬上就有了效果。

財政如此,不僅是韓琦與歐陽修的錯,也有趙曙的錯。無節制的調用,軍費,加上災害,以及政令不暢所帶來的嚴重浪費。今年西北不打仗了,在趙頊帶領下,錢帛也沒有胡亂用了。兩府自發地做了一些調節,危機比去年要好,可嚴重的三冗仍然存在,國家仍在虧空。虧空了,就要想辦法挪用或者借債。

關健鄭朗隱晦地說了一句,借債不怕,朝廷會償還的。但這些債務有沒有得到朝廷的正式承認?

下面出現一些恐慌。

還沒有太亂,因爲在坐看,若是鄭朗回到中書,一切問題就能解決。

這便是變法的讓富戶與精英人士對鄭朗進行支持。

可另一點是爲什麼出現這種情況,於是更多的人彈劾批評兩府大臣。想找理由,太容易了。治平近四年時間,兩府最少有一百條嚴重把柄讓人挑剔。還有一些官吏嗅覺靈敏,這篇文章一出。感到朝堂會有大變,有的想巴結,有的想推託責任,紛紛倒戈,鋪天蓋地的反對聲自朝堂開始,一直到黎民百姓。

得到鄭朗支持。王陶到了陳州,仍謝表攻擊韓琦。

中書準備擬旨再貶,司馬光看到鄭朗文章出,心中有數,論政治嗅覺,不要說韓琦,就是鄭朗拋開金手指,也遠不及司馬光。他說道:“王陶固然有罪,可是陛下欲廣開言路。屈己愛陶,爲什麼宰相獨不能容?”

然後靜靜地看着中書幾個大佬,還想來啊,做夢吧。

曾公亮自然不會作聲,儘管王陶也說了他不好,但主要是針對韓琦的。要麼就是趙概,要麼就是吳奎,吳奎嘴張了張,這幾天他坐食難安。趙頊批的那三個字坐臥者。難免會讓人想入非非。難道自己做錯了?

中書不作聲。誰還替中書反擊王陶?不要弄錯了,王陶乃是原來東宮舊臣。皇上心腹之一也。

趙頊做了第二個舉動。

以張唐英爲殿中侍御史裡行,趙曙初立,張唐英上書道“爲人後者爲之子,恐它日有引定陶故事以惑聖聽者。願杜其漸。”果然不久後,濮儀之爭開始。

趙頊提撥張唐英,大有深意的。

不好說俺老子做得不好,得一步步來。

接着又將另一人從四川調回,真正的黑麪包青天趙抃,授其知諫院。按照過去的慣例,因爲對四川重視,近臣自蜀還,必登省府,不能做諫官,大臣疑,趙頊說道:“我倚賴其正直敢言,想要大用,何必省府?”

故事,俺老子在你們帶動下,破壞了多少故事!見鬼去吧。

趙抃是如何下去的,大家皆知道,再加上張唐英,還不明白嗎?

回到京城,趙禎召見,對趙抃說道:“聞卿入蜀,以一琴一鶴自隨,爲政簡易,居然將事情做好了,爲何?”

趙抃會意,於是上疏,任道德,鄭朗禮書一出,已經有很多人看中這個道德。趙抃將它排在第一位,委輔弼,別邪正,去侈心,信號令,平賞罰,謹機密,備不虞,勿數赦,容諫諍十事。又說到五費,宮掖、宗室、官濫、兵冗與土木。

有的矛頭直指韓琦,有的是正兒八經的言事,大半中的。趙頊看後喜極,多見納用。又進言呂誨、傅堯俞、範純仁、呂大防、趙鼎、馬默,皆骨鯁敢言,久譴不復,無以慰搢紳之望。

若沒有鄭朗文章聲望,在鄭州呼應,趙頊仍不敢將這些言臣召回來的。

還是有些忌諱,沒有全召,召回呂誨、呂大防與範純仁,韓琦看到這三個生死對頭召回京城,爲趙頊所逼,終於呈上第一道辭表。趙頊不報,但這一回沒有召進皇宮安慰了。

趙頊又下第二道詔書,詔鄭朗入京,進入中書。

鄭朗不受,復問,陛下是想讓臣做救急之臣,還是做爲陛下重要的輔政大臣,治理出一個比仁宗朝更美好的富裕強大王朝?若是前者,臣馬上進京,若是後者,陛下還沒有做好準備。臣現在不能赴京,儘管已守孝一年期滿。

司馬光與范仲淹的外孫滕元發,花了幾個月的時間,終於將賬目羅列清楚。

在鄭朗後面呆了很長時間,學了一些新知識,包括報表。

將這些賬目一一羅列成表,一目瞭然,遞給趙頊。與實際還有出入的,但與三司內藏庫賬目比較相符了。

另外還寫了一篇文章做註解。

錢用在哪裡,鄭朗說過,趙抃說過,其他一些大臣也說過。

不但三冗嚴重,一些不必要的宮室與土木工程,還有新政也在破壞之中。比如改良型的免役法,若是史上的司馬光,那可能爲了反對而反對,如今是鄭朗發起的改革。因此認真的分析了其中原因。

本來免役法經過再三調控,已經比較完善,但制度再好,是人執行的。這幾年人爲的破壞,免役法已經面目皆非。要麼不作爲不徵,使國家財政浪費。要麼胡亂攤派,真正的一等戶乃是免役法的大戶,可不徵了。卻強行攤派到四五等不需應付免役法的貧困戶上。有的六七等戶都攤派過去。

再如倉法,因爲財政吃緊,原來義倉裡有大量存糧,陸續調用一空,可這兩年皆有大災大害,臨時調撥。兩稅徵收不完善,再加上邊境駐軍增加,奸商鑽營之下,導致用糧激增,一度使糧價上漲,仁宗晚年因爲全國水利開發,糧食產量增加,米價京城最低時一斗僅需六十文錢,但治平三年由於全國大旱。導致米價上揚到一百三十多文錢。

再將它們盤運到邊境,可想而知,浪費有多嚴重,甚至最高峰時導致運到懷德軍時,一斗米價漲到近千文。若不是新運河直達河北各地,若不是三白渠,浪費會更嚴重。

還有平安監等等,這幾個聯營作監,也因爲充塞了大量冗官冗吏。導致利潤下降。

隱田現象一度控制了。全國統計上來的數字漸漸逼近四百萬頃,時至今天。全國報上來的數字不足三百萬頃。

也就是鄭朗所帶來的一些良性改革全部漸漸破壞。

當然不僅是這幾條原因,一共羅列了五十幾條弊端,這才煉成巨大的黑窟窿。

最後又說到,皇上即政以來,奮發圖新,一些不好的情況逐步下降,然而今年還會繼續出現很嚴重的虧損。並且下面面對朝廷巨大的虧損,已產生嚴重的不安。

趙頊苦笑,不公開便罷,一公開必會引起許多不好的情況。

不過若是做得好,未必是壞事。若做得不好,國家會更加騷動。

急得走來走去,無論是趙頊或者趙煦,壽命都很短,這個壽命往往讓人忽視。一個有作爲的君主,面對國家這些積弊,又束手無策,心情能不能好,一鬱悶之下,能長壽嗎?

他說道:“司馬光,助朕。”

若是原來的時空,司馬光將報表交給趙頊後,趙頊讓他來領手治理這些時弊,司馬光果斷地拒絕,俺要修通志,它是如此的偉大神聖,你還是找別人吧。

原因讓司馬光細緻的找出來,可不代表着有辦法治好。就象一個癌症患者,知道是癌症晚期,但醫生能治好它嗎?沒有到晚期,但也到了中期,若治,不知道牽動多少利益,這個雷大頭的事,司馬光可不會做的。

現在司馬光沒有這個必要回避,靜靜地看着趙頊說道:“若治,會牽動無數利益,僅是這些利益的調節,臣無能爲力也。臣觀天下間,僅有一人能有能力治好。”

“朕知道,然朕還不大明白鄭公要的什麼。”

“陛下,即便鄭公赴京,治也不易。若陛下不給鄭公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鄭公難免心中不安。”

“朕明白了。”

“不但如此,韓公說五年欠負鄭公便可以償還得清,陛下認爲五年時間行不行?”

趙頊茫然地搖頭。

“鄭公若是任職五年,會出現什麼情況?”

“朕會竭力支持也。”

“陛下若學先帝,倒也可以。若是想有作爲,羣臣反對,當真陛下能堅持住?”司馬光不客氣地問。

這一回,趙頊終於真正意識到鄭朗要的是什麼了。

賬目公開,呂誨呂大防赴京,再次直指兩府過失。

韓琦第二辭表呈上。

趙頊不報。

呂誨可不給趙頊面子,直接上書奏道,本來以爲陛下召臣等重新回京,大有作爲,然繼續坐忍奸邪居於廟堂之上,彼時先帝乃不知國家敗壞如此,情有可願,仍如今陛下已知,卻不作爲,昏庸遠勝於先帝十倍。既不聽臣等勸說,讓臣等再下去吧。

又要準備率領言臣罷工。

羣情洶涌,韓琦無奈上書第三表辭呈,逼得曾公亮與文彥博也不得不上表寫辭書。

仍不報,因爲永厚陵成,趙頊要率大臣們閃去弔唁。

這是頭等大事,呂誨等人隱忍不發,過了這個時間再說。

大隊人馬浩浩蕩蕩從京城出發,路過鄭州時,趙頊下詔,詔鄭朗前來。

不能等坐家中,那就成了仁宗的臣子,而非是趙曙的臣子,坐實了口實,以後也很麻煩的,並且命內侍強行將鄭朗帶過來,一道弔唁。鄭朗無奈,只好隨着內侍趕赴御駕。

趙頊聞聽遠遠地就迎了過來,不論以前的感情,這都是次要的,主要是心裡急啊。

小跑着過來,打老遠就伸出手,將施禮的鄭朗扶起說道:“鄭公,幾年未見,朕對鄭公日夜思念。”

然後看着鄭朗一頭白髮,感慨萬千,這纔是真正的忠臣,謙謙君子,還好還好,朝中有一良臣,不然這日子沒法過下去了。

“陛下,臣愧當。”

趙頊拉着鄭朗的手,往回走,低聲說道:“鄭公,父皇待君稍薄,也是奸人所誤……”

“陛下,先帝非是陛下所說的不堪。”鄭朗正色說道。

“咦,”趙頊奇怪地看着鄭朗,不顧抱怨,俺未說父皇不堪啊,因爲鄭朗這句話讓他感到很不解。

“陛下,臣在鄭州觀察,旁觀者清,看到先帝一些舉措,事實先帝想有作爲的,僅是因爲一些人挑唆,導致失去分寸。若沒有這些人挑唆,而是換成王曾魯宗道這些良臣在側,先帝會不會產生一些不好的想法?”

“不會,”趙頊想都未想就答道,那一個願意說老子壞的?此時趙頊再三地讓鄭朗與諸位言臣的洗腦,產生一個嚴重錯覺,父親雖做錯了,但不是父親的錯,乃是一些大臣挑唆之錯!

“可嘆可惜,說起來也是仁宗失誤,選錯了顧命大臣。而且先帝過早駕崩誠爲可惜。陛下,若是遲此年繼位,那麼想法更成熟,國家也有幸啊。”

“卿乃忠臣也,”趙頊感慨萬千,第一次聽到這種說法,公心一嫌無疑:“如今之計,如何做起?”

“若調節,容易。”

“朕想一世治也,若想調節,早下詔讓鄭公返京了,可朕又不知如何做起。”

“很麻煩的,想要一世治,第一步便要解決大部分冗官冗政之弊。”

“鄭公,那不大好吧,”趙頊狐疑地問。對冗政認識趙頊仍模糊不清,可冗官知道的。最頭痛的就是對官吏變動,誰動誰就會成爲過街的老鼠。當然是重要時弊,但第一步就從冗官着手,似乎不象是鄭朗平時的做法。

“臣知道很難,國家到了今天地步,就如病人重症,想要治好,必須用虎狼之藥了。但也無妨,陛下還記得西漢立國之初,漢高祖用張良計,用雍齒的故事?”

“記得。”

“想要從冗官冗政着手,必須將一人重新調回京城。”

“誰?王安石?”

“不是他,王安石豈是雍齒?而是歐陽修。”

“歐陽修?”趙頊差一點跳起來。

第59章 道(三)第228章 大中庸(上)第299章 琴瑟四百七十四章 父子第126章 十段文七百二十六章 營救三第355章 從瞎氈開始(三)五百六十五章 春情六百四十二章 臨行上六百六十九章 春風六百三十七章 亂戰第259章 問鬼(下)六百六十九章 春風八百五十三章 星光中第2章 修剪第276章 請六百九十四章 三關一六百四十六章 龐太師第205章 大三元(一)七百十四章 親事五四百二十八章 替罪羊第246章 嫁衣神功第214章 代朕去看看四百九十六章 推手中四百零六章 在風中二七百六十八章 秋實下第232章 割(一)七百六十九章 春華七百三十四章 預言帝四百十六章 授徒弟第19章 詩社(二)五百六十三章 奸人五百二十六章 肚量四百八十二章 敲打第33章 三變小妻子(下)四百零五章 在風中一七百十三章 親事四七百八十九章 小重山七八百六十四章 第三者下四百八十章 站隊上六百十三章 賢相下五百七十三章 雙喜六百五十一章 崑崙關上五百七十章 平衡第195章 天有情,天無情第113章 可愛貴、賤道寧(下)七百四十章 權利一第279章 天下六百四十八章 殺人島第85章 第一觀(上)五百七十九章 紅顏五百七十四章 007第99章 講仁(七)第115章 高山流水四百六十四章 大計劃六第212章 大三元(八)第456章 不能答五百十四二章 另一半第207章 大三元(三)第59章 道(三)四百零一章 大戲·成下四百六十一章 大計劃三四百九十七章 推手下第232章 割(一)五百二十三章 絕上第136章 小媳婦,你牛(下)第264章 悲絲(下)第8章 危機第53章 鳴天下(二)第261章 慶金枝九百十九章 輾壓第186章 第二抓·抓八百八十六章 琉璃珠中八百二十六章 第二讓四百四十二章 始中第308章 雞鳴山第194章 送(下)五百四十六章 選的人第1章 七個媽媽,一個兒子第367章 君子,君王是兒子(四)第231章 黃河第68章 拜師七百零二章 七千平方公里的口袋中三百七十二章 太子絞肉機一第289章 狐威(下)第252章 鬥法(二)五百四十三章 爭六百二十五章 大票上四百四十五章 不好啊第5章 約定(上)第612章 賢相(上)第13章 刻絲(下)第273章 進攻第97章 講仁(五)七百四十九章 瑣碎二年下第97章 講仁(五)五百三十四章 功臣五百零二章 老大三五百五十七章 黑水濼八百七十四章 河湟七
第59章 道(三)第228章 大中庸(上)第299章 琴瑟四百七十四章 父子第126章 十段文七百二十六章 營救三第355章 從瞎氈開始(三)五百六十五章 春情六百四十二章 臨行上六百六十九章 春風六百三十七章 亂戰第259章 問鬼(下)六百六十九章 春風八百五十三章 星光中第2章 修剪第276章 請六百九十四章 三關一六百四十六章 龐太師第205章 大三元(一)七百十四章 親事五四百二十八章 替罪羊第246章 嫁衣神功第214章 代朕去看看四百九十六章 推手中四百零六章 在風中二七百六十八章 秋實下第232章 割(一)七百六十九章 春華七百三十四章 預言帝四百十六章 授徒弟第19章 詩社(二)五百六十三章 奸人五百二十六章 肚量四百八十二章 敲打第33章 三變小妻子(下)四百零五章 在風中一七百十三章 親事四七百八十九章 小重山七八百六十四章 第三者下四百八十章 站隊上六百十三章 賢相下五百七十三章 雙喜六百五十一章 崑崙關上五百七十章 平衡第195章 天有情,天無情第113章 可愛貴、賤道寧(下)七百四十章 權利一第279章 天下六百四十八章 殺人島第85章 第一觀(上)五百七十九章 紅顏五百七十四章 007第99章 講仁(七)第115章 高山流水四百六十四章 大計劃六第212章 大三元(八)第456章 不能答五百十四二章 另一半第207章 大三元(三)第59章 道(三)四百零一章 大戲·成下四百六十一章 大計劃三四百九十七章 推手下第232章 割(一)五百二十三章 絕上第136章 小媳婦,你牛(下)第264章 悲絲(下)第8章 危機第53章 鳴天下(二)第261章 慶金枝九百十九章 輾壓第186章 第二抓·抓八百八十六章 琉璃珠中八百二十六章 第二讓四百四十二章 始中第308章 雞鳴山第194章 送(下)五百四十六章 選的人第1章 七個媽媽,一個兒子第367章 君子,君王是兒子(四)第231章 黃河第68章 拜師七百零二章 七千平方公里的口袋中三百七十二章 太子絞肉機一第289章 狐威(下)第252章 鬥法(二)五百四十三章 爭六百二十五章 大票上四百四十五章 不好啊第5章 約定(上)第612章 賢相(上)第13章 刻絲(下)第273章 進攻第97章 講仁(五)七百四十九章 瑣碎二年下第97章 講仁(五)五百三十四章 功臣五百零二章 老大三五百五十七章 黑水濼八百七十四章 河湟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