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十四二章 另一半
更勁爆的消息又傳到京城。[穀粒網清爽閱讀?/]
鄭朗做爲契丹太傅,有感契丹皇帝的信任,當天便給契丹皇太子授課,契丹皇帝旁聽,未授課之前,縱觀古今,談論契丹長短,可比諸葛亮與劉備的隆中對……
說得有鼻子有眼睛的。
張方平坐不住了。他與曾公亮、富弼、王堯臣、蔡襄,外加一個王素,做記錄的呂公著,是樊樓宴的參與者,可牽連者。三個君子黨不提,他與曾公亮已經貼上鄭氏標記。
其實當初鄭朗選這幾人,有很深的用意,首先德『操』還可,他可沒有奢望個個德『操』能達到范仲淹的高度, 第 740 章 ,不參與有不參與的好處,會與契丹人結恨。契丹可不會害怕宋朝的,一旦仇視鄭朗,鄭朗無論什麼打算,也休想回來。最好的結果是朝廷不同意,而鄭朗又參與契丹科舉,自己手中就有一副好棋下了。
張海已經中計。
這也很正常,論武力值,一個張海能揍十個賈昌朝。論陰謀詭計,張海再機靈,也不及賈昌朝的十分之一。
賈昌朝又轉了轉,問:“行知讓你回來,可帶過什麼話?”
張海差一點就說出來。可眼前忽然浮現出鄭朗託話時鄭重的表情,突然清醒,說道:“沒有。”
這個表情迅速讓賈昌朝看到。
沒有作聲,離開。
確實,論陰謀詭計,無論吳育,或者張方平,皆遠不及之。
能讓鄭戩內鬥滕宗諒,還容易麼?然賈昌朝就實現了。至今讓鄭朗想不明白。沒有對張海下手,而是對張海的另一名手下,邊勝,在京城無聊,六人常出去吃喝玩樂,不算過份,是士大夫本身帶的頭。
邊勝來到一個青樓,喝着花酒,摟着妹妹。邊上一人聽聞他從契丹回來。感到好奇,邀請他過去一道吃酒,並且拿錢請客。邊勝也沒有想到其他,兩人喝着酒。互相吹捧,一會兒邊勝讓他掏出去話。包括鄭朗將張海喊去,交談很久,以及一行人被契丹冒名的強盜抓去一事,一起乘邊勝酒醉之時,套了出來。
只是一會兒,消息便到了賈昌朝的耳朵裡。賈昌朝分析一下,明白六七分。但還有許多沒有弄明白,心中在盤算,想要弄明白事情經過,還是要撬開張海的嘴巴。
可他動手也遲了。
崔嫺從鄭州來到京城。不是她來的,雖然北宋風氣依然很開放,畢竟需要一些避諱。但沒有關係,家中還有五個娘娘。母親問兒子,有什麼不能問的。
看到崔嫺到來,張海委屈地想哭。
這容易麼?那麼多大佬盤問。自己那有這些人聰明?
看了看幾個娘娘,不是不相信鄭朗的母親,而是這幾個母親與自己一樣,見識未必有那麼長遠,鄭相公在宋朝不要緊,如今不在宋朝,萬一被人套出話,可不大好。
崔嫺對幾個娘娘說道:“三娘,四娘,五娘。六娘,七娘,你們先回避一下。”
大娘二孃一去,按理說是三娘撐起家,可三娘來自平民家庭,不敢當。讓四娘撐,四娘也不敢,於是交給兒媳『婦』。這終不是一個辦法,鄭朗一回來,夫妻二人早遲要外出,在京城爲官好一點,離鄭州近,若是外放,會很糟糕。不過這不急,可以慢慢來,現在最重要的是等兒子回來。實際此時鄭家已經是崔嫺在做主。
幾個娘娘出去,崔嫺說道:“張海,你但說無妨,我家官人所有計劃,只有我一人知道。”
“鄭相公臨行前囑咐過我,讓我轉告你們,他在契丹一切安好,不用擔心。不過臨行前還對我吩咐一句,若是陛下召見,有大臣在邊上,不要往深裡說。只有太監與宮女在側,還要我斗膽對陛下說一句,請陛下勿要將我說的話傳出去。然後才說,在契丹安好,陛下不用擔心,倒是鄭相公擔心國內,擔心朝堂上有人誣陷,那麼鄭相公在契丹局勢會危險。果然讓鄭相公猜到,這京城傳了許多謠言。可是皇上沒有召見我……”
“不是皇上不召見你……這些天有誰來過?”
“來的人很多……”張海百曉生文學網出來。
“我明白了,皇上大約曾經想召見你,被人阻攔,於是讓張方平問你話。”
“張中丞?”
“他與我家官人在西北一度共事很長時間,又是同一榜進士,關係算是比較默切的。”
“那麼張中丞可以相信了?”
“我也不知道,官人如何吩咐,你就如何去做。不過有一人,千萬莫要相信。”
“誰?”
“賈相公。”
“啊?”張海驚訝地張大嘴巴。
“官人雖說託辭朝廷,但在心中還是希望參與契丹科舉。契丹與我朝不同,他們是遊牧民族,漢化對他們未必有利。所以官人蔘與,繁榮儒學,對國家並沒有什麼害處。不過怕朝堂上有人做藉口攻擊,所以用了託辭。”
“那糟糕了。”
“是有些糟,你中了賈昌朝的計,若是回絕契丹,契丹人必然遲早生惡,官人想回來,還要很長時間,那麼不是拘押,甚至會有生命危險。不過你做得也不錯了,這是三百兩黃金,拿去分給其他五人,讓他們勿得泄『露』官人在契丹的消息。剩下來的,交給我來辦。還有,囑咐他們這些天勿得外出,以免發生不好的故事。一旦朝廷決定好出使人選,必讓你們再度去契丹,到那時候你們就安全了。”
“我們怎敢收大娘子的厚禮。”
“張海,你得我家官人保佑,才得不死,我們夫『婦』都相信你。可其他人不同,此金不僅是爲了獎賞你們,也是防止你手下的人被其他人收買。”
“原來……”
“好好做吧,張海,此次我官人回到大宋的時候,便是你飛黃騰達的時候。”
說着帶着五個娘娘離開驛館。
人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崔嫺聰明能幹,長相美麗,讀了許多書,出家官宦家庭,所以有主見,加上幾個哥哥謙讓,父母寵愛,在少年時比較有強勢。
但就會有有利的一面,有主見,有想法,居內多替鄭朗出謀劃策。特別是在權謀方面,比鄭朗還要厲害。這些年來,鄭朗犯錯很少,崔嫺主內功不可沒。
在渭州兇險時,正是因爲她這種個『性』,所以冒着危險站了出來,使全城百姓動員,將渭州城守下來。爲外人所知的,只是這件事。其他事,外人並不知道。
其實這麼多年的風風雨雨,鄭朗在成長,崔嫺也在成長。可憐,有些人還不知道。
張海聽了崔嫺一說,立即將手下召集,不得讓他們現驛館一步。這一回賈昌朝呆住了,不能派人到驛館公開抓人。或者將舊案翻開,那樣做豈不太明顯。
但崔嫺壓力很大的,特別是張海將三百兩黃金分發下去,他自己未得,家中生活還可,又有軍餉的錢,夠用了。於是一人六十兩金子,也就是六百貫錢。放在那一個家庭,也是一筆不小的數字。五人全部感謝萬分,邊勝就想到那一晚發生的事,將情況一說。張海不敢大意,派人通知崔嫺。
崔嫺一聽眉頭就皺起,這個賈昌朝在朝堂,果然不省心哪。
ps:這是反『潮』流的書,受衆面很小(每當看到才子高達近六百萬的總點擊,汗顏,感慨,莫明,不解),無所謂了,不會因爲成績,改成純小白文的,頂多使語句白一點,易懂一點。那個什麼年度作品與年度作家的票,請大家若有心,投一投,遮遮醜,別人幾百幾千的,那上面只有十幾張票,太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