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四十一章 合作

八百四十一章 合作

陳昇之第一個就不相信,懷疑地問:“鄭公,乃是你的真心話?”

鄭朗道:“以和爲貴吧,我們宋朝那麼多問題,得和平發展,爭議留給後人解決。”

“後人解決?後人就能強大?”陳昇之更是莫明其妙。

“眼下那麼多困難,不先解決困難,如何解決邊境糾紛?”

“鄭公,國家那麼大,無論什麼時候都有困難,失去了雄心,後人會更軟弱!”陳旭,應當是陳昇之乃是韓琦心腹,受韓琦影響很深,如今又似乎與激進的王安石走在一起,當然,他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激進派,但不是保守派。這筆交易怎麼看怎麼地不划算,作爲西府宰執之一,自然強烈反對。什麼留給後人解決,簡直是軟弱無能,貪生怕死的代言人嘛。別人能說,你鄭行知不能說。

鄭朗打了一個哈哈道:“以仁爲本,以義爲節,仁,愛人也。說不定後人比我們更好呢。”

陳昇之氣得要暴走。

因爲鄭朗清晰地在修著儒學中就提到過,儒家之道,內聖外王,故中庸說國是治的,天下是平的,何爲內聖外王,對內以仁爲本,以義爲節,對外則不同,這些蕃人少知王道之化,有理也辨不通,多半給他們好心,反而當成驢肝肺,以爲是軟弱,加倍地欺侮。故用在外時,與易的卦象一樣,是顛倒過來的,內是仁爲本,義爲節,外則成了義爲本,仁爲節,這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國與天下的觀念。

當時這些言論發表出去後,一度還引起過很大的爭議。也不能說沒有道理,比如西夏,宋朝對西夏不好嗎?契丹出兵,大肆市易。甚至默認西夏將大批青鹽運向宋朝,變相地支持西夏對抗契丹,危機度過,沒藏兄妹是如何回報宋朝的?沒藏叛,宋朝再度出兵,將沒藏叛亂鎮壓下去,以李諒祚一統西夏,李諒祚又如何回報宋朝的?

想到這裡。陳昇之又看着鄭朗,以及趙頊。見兩人皆在微笑,心有所動,於是不言。

趙頊原來也不大相信的,但一個月前,鄭朗就上密奏。預料到了今天的事,由是信心滿滿。

擺了擺手道:“就這樣吧。”

不知道鄭朗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但至今,大多數宋朝的士大夫們依然以苟和派爲主,從一開始得到綏州就一直反對,因爲理由不充分,沒有得逞,如今終於將這個燙手的山芋扔出去。立即將宋朝的答覆傳給西夏使者都羅重進。

都羅重進聽後略一猶豫,土門、安遠寨到長城嶺一帶。原來沒有那麼多堡砦的,只有數堡而己,後來慶曆議和後,西夏學習宋朝,建堡築砦蠶食延州到保安軍西北的領土,於是堡砦越築越多。領土是誰的,宋朝認爲是宋朝的,西夏認爲是西夏的,但九成以上堡砦卻是西夏建設的。因此都羅重進前來商議。土門乃是宋朝的。交還給宋朝,其他幾十堡皆是西夏的。並沒有想用它們交易,雖得到綏州,平滅嵬名山還須廢很大的精力,宋朝得到三十六堡,若派兵駐守,以後再無進攻延州的空間。

輕重無法掌握,只能答道:“謝過皇上恩典,然臣監行之前,我主與太后並沒有提及,我必須回去稟報。”

一羣士大夫有些傻眼,明明是宋朝一樁很吃虧的生意,看樣子這名西夏使者還不大樂意,爲何哉?

鄭朗聽到下屬稟報,微微一笑。

道理似乎是很簡單的道理,但不管是宋朝,還是以後,卻一再在上面載跟斗。

沒有管,不痛到骨子裡,苟和派會一直佔據主流。打開卷宗,乃是幾十名武將考覈記錄,也是最後一批團指揮使名單。不僅團指使,還有各營指使,各營指使人數太多了,好幾千人,必須以後慢慢考覈,鄭朗不可能一直呆在西府,能管一管的不過是各團指揮使最終名單,一共有四百多名團指使,還不包括各種蕃兵,蕃兵不行,爲了照顧各族酋長,皆是酋長或者其子弟擔任。還有南方的一些鄉兵與廂軍,因爲路程遠,未來得及來到京城,有的土兵本身就是蠻人組成,與蕃兵一樣,不必要進行考覈。其他的禁軍、廂軍與鄉軍逐一編製成團。經過考覈後,基本上能保障團指使這一塊沒有多少真正意義上的廢物了,懂一些武藝,對戰陣與謀略、兵法稍稍精通一些,其中鄭朗還發現了二十幾名比較優秀的年青將領。注意了,未露聲色,就象王韶一樣,資質雖佳,還要經過磨練,才成變成璞玉。

放下卷宗,到了這時,第二步改革也漸漸到了尾聲。

走出西府,回到家中,派家僕將司馬光喊來,遞了一份手稿給司馬光,讀中其中的一段:“今農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過百畝,百畝之收不過百石。春耕,夏耘,秋獲,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給徭役;春不得避風塵,夏不得避署熱,秋不得避陰雨,冬不得避寒凍,四時之間,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來,弔死問疾,養孤長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覆被水旱之災,急政暴虐,賦斂不時,朝令而暮改。當具有者半賈而賣,無者取倍稱之息;於是有賣田宅、鬻子孫以償債者矣。而商賈大者積貯倍息,小者坐列販賣,操其奇贏,日遊都市,乘上之急,所賣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蠶織,衣必文采,食必粱肉;無農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過吏勢,以利相傾;千里遊遨,冠蓋相望,乘堅策肥,履絲曳縞。此商人所以兼併農人,農人所以流亡者也。今法律賤商人,商人已富貴矣;尊農夫,農夫已貧賤矣。故俗之所貴,主之所賤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惡乖迕,而欲國富法立,不可得也。”

出自晁錯的《論貴粟疏》。

因鄭朗提議,趙頊刻意調派一些文學人士。協助司馬光撰寫《通志》,已經修到卷二十漢紀十二。在第十五卷孝文十二年,司馬光刻意將此篇疏文全篇摘出來,整整佔據這一年紀事篇九成以上的篇幅。

糧食在古代是十分重要的,老百姓吃不飽,可不管你是什麼孔子老子,在飢寒交迫下,即便孔夫子做皇帝。也會揭竿而起。大約這纔是司馬光看中此篇文章的原因。

讀完後,鄭朗嘆道:“說得好啊,雖我朝糧食增產,一畝產量能有兩石多,可在漢朝一戶能有百畝土地,我朝卻不及其三分之一。有的五等戶人家僅有數畝十幾畝耕地。就是這點田地,要服勞役,要交稅,要交際,要有生死病死,要有婚嫁迎娶,要撫養老人,要養兒育女,要吃喝穿住。平時能勉強半飢不飽,一有天災來臨,朝廷雖禁止,百姓仍然要賣兒賣女,或者流離失所。但是豪戶穿着華美的絲綢,駕馭着高貴的寶馬,乘坐着堅固的馬車,甚至腳下一雙羅襪能值幾金。可他們仍然不滿足,對國家隱田。對貧困百姓巧取豪奪。大肆兼併……”

“鄭公,欲速則不達也。”

“我知道欲速則不達。但君實,不管快或者是慢,要不要做一點什麼?”

“德化。”

“德化也要刑律來輔助,否則就是墨式德化,你下去了,也德化了,若不最終動用律法武器,能得多少隱田?”鄭朗說到這裡,心裡在想一件事,司馬光好歹是自己學生,也能算是一個重情義的人,否則此時在朝堂上多半成爲自己死對頭了。其實不管德化,或者其他的什麼,都是藉口。就象後世的房屋一樣,爲了剝削百姓,滿足自己的慾望,說中國人多地少,有可能是,但密度當真及倭國、南方一些國家,阿三,或者西歐諸國?又說城市化,許多農民未進城呢。不知道農民種的是大米還是黃金,若不是黃金,靠一畝地一千幾百斤大米,種籽化肥農藥,到猴年馬月才能買得起一棟房子。一個房屋套着,還能做什麼夢,惡夢!

此時、彼時!

又拿出一本冊子說道:“你在漢紀一里借韓信之嘴寫到韓信問漢高祖,今東鄉爭權天下,豈非項王耶?漢高祖答道,然。韓琦又問,大王自料勇悍仁強孰與項王?漢高祖默然良久,道,不如也。韓信再拜曰,惟信亦以爲大王不如也。然臣嘗事之,請言項王之爲人也。項王暗噁叱吒,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將,此特匹夫之勇耳。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項王雖霸天下而臣諸侯,不居關中而都彭城;背義帝之約,而以親愛王諸侯,不平;逐其故主而王其將相,又遷逐義帝置江南;所過無不殘滅,百姓不親附,特劫於威強耳。名雖爲霸,實失天下心,故其強易弱。今大王誠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誅!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義兵從思東歸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爲秦將,將秦子弟數歲矣,所殺亡不可勝計;又欺其衆降諸侯,至新安,項王詐坑秦降卒二十餘萬,唯獨邯、欣、翳得脫。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強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愛也。大王之入武關,秋毫無所害;除秦苛法,與秦民約法三章;秦民無不欲得大王王秦者。於諸侯之約,大王當王關中,民鹹知之;大王失職入漢中,秦民無不恨者。今大王舉而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

“項王仁是婦人之仁,所過殘滅,詐坑秦降卒二十餘萬,愛人也只是假愛,愛諸候非不愛民。漢高祖入武關,秋毫無犯,除秦苛法,約法三章,此乃真仁也,愛民,愛的乃是天下百姓。由是漢高祖一入漢中,父老響應,東向鴻溝,最終得天下。君實,你所愛的是權貴士大夫,還是天下的民?”

不是我說的,乃是你說的。

“鄭公,自從你用雷霆手段改革以來,許多人更加激進騷動,我擔心會重蹈慶曆新政之轍。”

“是啊,我也想到過了,故我每次改革後,都會停上一段時間,做一些退讓進行安撫。但是隱田之傷會有多重。你想過嗎?兩稅在國家收入中雖不及唐漢比例,仍是大頭,就是償還天下欠負後,天災人禍,還有想不到的兵事,兩稅可以免去嗎?不但不能免,朝廷不再加稅對百姓來說,就算是一份生機了。兩稅那麼多。又有許多士大夫與權貴耕地少稅免稅,田隱得越多,稅務就越重。兩廣炎勢難當,瘧疾至今並不能保障真正根除,爲何有那麼多老百姓前去兩廣?生活所逼迫也。但就是兩廣,終有人滿爲患之時。到時又逃向哪裡?”

“鄭公爲何讓我下去?”

“君實,我讓你下去,是減少紛爭,從寬處理,非是讓你百般牽就。不錯,此次清查隱田,你做得最好,矛盾少,又取得成效。但去年的震懾也被你耗之一空了。自此以後。每次清查,這些主戶們必象去年一樣,不斷地試探着朝廷底線。但有幾個士大夫能有你的智慧,控制着這條底線。即便每次讓你領手,失去這個震懾力,二次三次,四次後,休想九萬頃隱田,就是你下去。一萬頃隱田也未必能得到。繁與簡。苛與寬往往就是一線之隔。鄭莊公非是愛共叔段,乃是害共叔段。你也非是愛士大夫。乃是害士大夫,貧富失衡,國家繼續積貧積弱,要麼被外番侵犯,要麼揭竿而起,國家崩解。唐朝五姓七家都能消失在歷史長河中,況且普通的士大夫!此也是婦人之愛也!”

崔嫺在邊上嗔怪地看着鄭朗。

好歹他還是你的得意門生,不嫌說話太重了嗎?

實際作爲崔家女,也算是權貴之一,對丈夫一些作法,她與司馬光想法很相近,認爲鄭朗做得略有些激進。

鄭朗衝她搖頭笑了笑,對正在思考的司馬光又說道:“君實,我五十出頭,你也近五十,歲月無情,你我黃金時光不多,就算是身體健康,也不過二十年的政治壽命。過了七十,縱然身體平安,也沒有現在這等精力。你的經術之才,介甫的經營之道,再加我,難道不想攜手,共創一個美好的未來嗎?國家在經歷重要的脫變,上去了,國家會再度強大起來,下去了,以後又上哪兒找你我介甫這樣的人才?”

倒不是傲慢之語。

就算有一個穿越者前來,未必有硬盤,未必有鄭朗的好耐心與苦功夫,以及小宅的心態。況且象司馬光與王安石,在歷史長河裡也找不出來多少。又道:“讓我們替國家,替陛下開創一個歷史吧。”

“喏。”司馬光正色道。

不管什麼想法,他也想國家變得更好。

鄭朗又道:“來,我們再說一說南效祭天禮……”

幾天後,王安石與司馬光聯手上了一篇札子,講南郊祭天禮。

南效祭天禮創自秦始皇,皇帝必須親自參加的大祭禮,不過秦朝短祚,沒能很好執行,漢武帝撿了過去,說是三年一祭,也未能很好地執行,到了東漢,再次荒廢。三國南北朝更不用說了,唐朝直到唐玄宗這才恢復過來。宋朝宋太祖時只執行了四次,宋太宗執行了五次。宋真宗五次南郊,一次東郊。宋仁宗時九次南郊,實際是十五次。

中間有區別,狹義的南郊祭天大禮僅指冬至南郊大禮,廣義的包括冬至圜丘南郊大禮、季秋吉辛日明堂大禮、正月圜丘祈谷大禮三大類,若包括後兩者,宋真宗基本執行了三年一次大禮,宋仁宗則是不止。

兩人進諫非是阻止頻繁的南郊祭天大禮,阻止的乃是大禮之外的東西。

祭天大禮,並南郊拜明堂,還有就是撫民,何謂撫民,寬賦役,大赦,賞賜,慰貧苦。一祭上蒼祖宗,二撫民以表心誠愛民。可這個撫民越來越變了味道。第一個就是大赦,因爲南郊祭成了規矩與制度,往往一些窮惡極惡之徒,犯了事後逃匿,等到南郊祭來臨投案自首,前面還沒有判決,後面大赦下來就赦免了,因此這少數人越來越危害鄉里。第一諫就是諫改大赦爲小赦,輕罪者赦免,一些屢犯與一些大罪者不得赦,以免破壞國家治安,使官吏奔波疲命。

第二個就是慰貧苦,但錢帛到了官吏手中,層層剋扣。天知道慰了多少貧苦,當然,二人也沒有提議將這些錢帛交給慈善會主持,畢竟有瓜田李下之嫌。民間的還是民間的,朝廷不去幹涉它。慰貧苦是必須的,不用臨時抱佛腳,即便上天有靈,也未必領這個情份。於其臨時抱佛腳。不如平時多執行一些善政。

寬賦役也是如此。

第三就是賞賜,這是重中之重,包括對兵士的賞賜,蔭補,賞賜官員官爵等等。

原本是仁民之舉,然而花費越來越大。宋太宗時一次郊丘,僅賞緡錢五百餘萬,真宗時增加到七百餘萬,到仁宗時僅是一次明堂禮就花費一千兩百餘萬,這個一千兩百餘萬還不包括額外的錢帛柴炭米糧賞賜,與加官進爵的。實際一次郊祭帶來的無形浪費能達到兩千多萬緡。

它已經不是仁政,而是勞民傷財的慶典了。

其次,三年一次南郊祭,二人不敢說改成五年。可是朝廷制度已經規訂,在冗官未解決之前,五年一次蔭補,這個衝突怎麼解決?

二人博學多才,引據論典,但如何減少這個浪費,使它成爲真正的仁政,因爲牽連太多,只提出來。未提出解決方案。想成爲仁政簡單。減少賞賜,往哪裡減?減兵士的。兵士十有八九會譁變,減官員的,馬上就會成爲衆矢之的。

但已經足矣。

這篇札子出來,就會有人反思。

鄭朗只對司馬光說了一句話,你與介甫商議商議。

聽着王安石宣讀札子,看了一眼王安石,又看了一眼司馬光,讚許地額首示意。

能合作,讓鄭朗十分高興。

司馬光只是苦笑,希望這一年時間早點過去吧。到明年這時,改革水落石出了,老師收手,恢復以前的微調,減少全國的騷動。

王安石讀完,趙頊問:“王卿,可有解決之道。”

王安石不答,而是看了看大殿的羣臣以及殿外拱衛警備的兵士。

趙頊也不說話了。

有解決之道,不在王安石嘴中,而是在自己心中。賞賜有多少,終是自己一句話的,但不能說出來。

等王安石說完,錢述說道:“陛下,臣有一本,諸官補缺。”

“奏來。”

也就是下去隨司馬光清查隱田的職官補缺。解決冗官之道最快的辦法就是裁官,但一裁官動盪必多,最後鄭朗做了謙讓。可在選官方面就十分嚴格了,空缺出來,必須有職官蔭補,蔭補時必須有知州以上官員保薦,因爲恢復了真宗時代的連坐法,若保薦的職官任差後有貪法等私罪行爲,保薦官也必處罰,因此保薦時保薦官員不得不慎重地考察保薦人的品行。未必能百分之百管用,可會起到一些作用。

保薦人名單到了中書後,再進行甄別,放於一些官員身邊擔任小吏進一步的勘磨,然後保薦官根據保薦人在吏職上勘磨的表現,進行第二次判斷保薦,這個就是治平改制中的二次保薦制度。

源頭上增加官員任命的難度,減少官員數量。現在仍然不起作用,那麼多官員銓選下來,除了少數老弱病殘,還有一些貪污暴斂的官員,特別是貪污官員,到處借錢,一些官員從中撈取便宜,私自做賬,也逐一查出來了,僅此一項就爲國家帶來近千萬緡的損失,這些官員是徹底下去了。然而其他官員多少有人脈關係,再加上龐大的職官,僧多粥少,去年鄭朗逐一盤查,從中選出五百餘名官員隨司馬光再次勘磨。這中間僅能摘出四百名官員得到實差。

其實這種嚴格的勘磨製度與保薦制度若不破壞的話,君王不算太昏庸,不僅能有效地防止官員數量再膨脹,還對官員風氣起到扭轉作用。

司馬光回來,鄭朗銓落了幾十名錶現不好的職官,將餘下的送到吏部內流銓,進行再次摘選,然後交給審官院確認,因爲規模龐大,必須上報給趙頊,趙頊再交給兩制審議,最後才能通過。

此舉乃是君臣最滿意的地方。

進一步掣肘相權,以後不會出現宰相若是李林甫之流,便能迅速敗壞國政的情況。

名單太長了,趙頊說道:“錢卿,交給兩制吧。”

“喏。”

三司使吳充站出來說道:“陛下,臣奏去年國家出納。”

僅一句,所有大臣一起豎起耳朵,鄭朗折騰了一年大半年,好壞不大好評價,有好的一面,還有許多讓大家不滿意的地方。不可能所有人皆滿意的,黃瓜白菜,各有所愛,各人有各人的想法,排斥的大臣並不多,畢竟鄭朗所付的努力皆是看到的,反對的地方不少。但這個好與壞,主要就是財政。財政的好處,則是證明變法的好處!

八百十二章 秋後五百五十五章 賭約第22章 三疊陽春(上)六百八十章 夜郎四百八十四章 買單者上八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332章 拉手第53章 鳴天下(二)三百八十一章 太子絞肉機十八百七十九章 高原雄風一五百五十九章 十萬火急八百五十六章 破蛹三百六十八章 花一樣的開五百八十四章 最缺的七百六十八章 秋實下第41章 花會(中)七百八十六章 小重山四六百零二章 宮變下七百四十四章 權利五七百三十七章 其實不重要下第119章 解試第169章 最牛的學生(五)七百二十三章 漏洞第361章 最強折家軍(三)第38章 謝絕四百四十一章 始上八百四十一章 合作三百六十八章 花一樣的開六百九十四章 三關一四百三十二章 各人心思下八百十三章 捅第266章 淨第102章 大家(上)第178章 蓋棺第319章 最神奇(下)八百七十一章 河湟四第105章 第一次非親密接觸(下)第28章 迴腕法、枯藤體七百十七章 相會上四百三十八章 眼睛五百九十九章 科學的力量下第362章 最強折家軍(四)七百三十九章 種籽七百六十七章 秋實上三百八十七章 阿干城二八百七十七章 河湟十九百零八章 殿下第168章 最牛的學生(四)第301章 拼爹四百十四五章 老人六百九十四章 三關一七百零七章 趙禎心四百十六章 授徒弟四百九十五章 推手上第55章 鳴天下(四)第37章 有客自遠方來第318章 最神奇(上)第301章 拼爹五百十四二章 另一半第208章 大三元(四)四百四十五章 不好啊四百九十一章 慶曆士風第612章 賢相(上)第341章 新時代八百五十五章 良苦用心第183章 美人(上)第271章 特區·奇蹟之城(下)七百九十二章 轉授五百四十八章 小妾第108章 天外飛仙(下)五百七十一章 包黑子第263章 悲絲(上)七百十六章 反方向七百零六章 飛白體四百十八章 鳳凰第265章 大星第6章 約定(下)六百九十七章 三關四六百七十二章 強勢第329章 陽光普照五百六十七章 何人爲首相第225章 割(三)四百零一章 大戲·成下六百十九章 耳光與棗子上八百五十七章 剋星上第294章 點將(下)第258章 問鬼(上)第110章 閉門羹(上)第198章 省試(中)八百四十三章 撞車六百七十二章 強勢五百十一章 逆天七百九十章 強橫第362章 最強折家軍(四)五百十六章 問邊四百六十二章 大計劃四第124章 火第310章 九里山大戰第87章 潔字(上)六百二十四章 相見
八百十二章 秋後五百五十五章 賭約第22章 三疊陽春(上)六百八十章 夜郎四百八十四章 買單者上八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332章 拉手第53章 鳴天下(二)三百八十一章 太子絞肉機十八百七十九章 高原雄風一五百五十九章 十萬火急八百五十六章 破蛹三百六十八章 花一樣的開五百八十四章 最缺的七百六十八章 秋實下第41章 花會(中)七百八十六章 小重山四六百零二章 宮變下七百四十四章 權利五七百三十七章 其實不重要下第119章 解試第169章 最牛的學生(五)七百二十三章 漏洞第361章 最強折家軍(三)第38章 謝絕四百四十一章 始上八百四十一章 合作三百六十八章 花一樣的開六百九十四章 三關一四百三十二章 各人心思下八百十三章 捅第266章 淨第102章 大家(上)第178章 蓋棺第319章 最神奇(下)八百七十一章 河湟四第105章 第一次非親密接觸(下)第28章 迴腕法、枯藤體七百十七章 相會上四百三十八章 眼睛五百九十九章 科學的力量下第362章 最強折家軍(四)七百三十九章 種籽七百六十七章 秋實上三百八十七章 阿干城二八百七十七章 河湟十九百零八章 殿下第168章 最牛的學生(四)第301章 拼爹四百十四五章 老人六百九十四章 三關一七百零七章 趙禎心四百十六章 授徒弟四百九十五章 推手上第55章 鳴天下(四)第37章 有客自遠方來第318章 最神奇(上)第301章 拼爹五百十四二章 另一半第208章 大三元(四)四百四十五章 不好啊四百九十一章 慶曆士風第612章 賢相(上)第341章 新時代八百五十五章 良苦用心第183章 美人(上)第271章 特區·奇蹟之城(下)七百九十二章 轉授五百四十八章 小妾第108章 天外飛仙(下)五百七十一章 包黑子第263章 悲絲(上)七百十六章 反方向七百零六章 飛白體四百十八章 鳳凰第265章 大星第6章 約定(下)六百九十七章 三關四六百七十二章 強勢第329章 陽光普照五百六十七章 何人爲首相第225章 割(三)四百零一章 大戲·成下六百十九章 耳光與棗子上八百五十七章 剋星上第294章 點將(下)第258章 問鬼(上)第110章 閉門羹(上)第198章 省試(中)八百四十三章 撞車六百七十二章 強勢五百十一章 逆天七百九十章 強橫第362章 最強折家軍(四)五百十六章 問邊四百六十二章 大計劃四第124章 火第310章 九里山大戰第87章 潔字(上)六百二十四章 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