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五十六章 破蛹

八百五十六章 破蛹

這些都是在鄭朗心中憋了很久的話。

也沒有多深奧,相反的,在這種場合說出來,有點兒不適時宜。但說完了,大家卻是一片安靜。

散了都堂會,鄭朗回家。

不得不回家,因爲家中還有一場婚事要主辦。

自鄭蘋出嫁後,兩個養子在崔嫺主持下,訂了兩門親事。那時候趙禎還沒有去世,鄭朗雖在鄆州,影響力非同小可。不過崔嫺十分理智,並沒有找什麼名門望姓。

鄭濡與鄭晏有一門短處,非是鄭朗的親生子,養子在這時代實際就是親兒子,終是有區別的,不然趙曙也不可能那麼折騰了。以鄭朗的身份地位,可以攀兩個大戶人家。不過崔嫺思來覆去,擔心以後會發生一些不好的事。再說兩個養子的資質不是很佳,以至鄭朗一直不敢讓他們參加科舉。

苦思良久,主動將條件下降,中等官宦人家,但其家條件要好,這一點很重要,物質條件不好了,對方若手伸得長,是答應還是拒絕?其次家世稍遜一點沒關係,女方本身不能太差,無論長相或者品行要計較的,最好是不能離鄭州太遠。找來找去,在蔡州與京畿找了兩戶人家,一個是均州通判李道的小女兒,一個是芮城知縣趙炳的二女兒。

算是中戶,不過兩個女子長相漂亮,舉止文雅賢惠,崔嫺又派人上門暗訪了訪,然後派媒婆上門提親。兩家肯定不會拒絕的。這門親事就訂下了。但隨着發生一系列的故事,先是三娘去世,後是四娘,五娘。

爲了國家,可以奪情,但這個丁憂期還是存在的,至少在丁憂期內,不能發生喜慶故事。然後親事就拖了下來,這一拖幾乎長達六年之久。雙方的孩子都大了。五孃的丁憂期也早滿了,李趙兩家派人上門催促。

今年發生了這麼多事。仍然不是大辦婚事的好時機,不過人家女方是不能再等下去。因此崔嫺答應下來,於臘月底,將兩門親事一道主辦,正好讓鄭朗利用手中權利,走一個不算是後門的後門,讓李趙二人赴京敘職,順便雙方家長都在,將兩門親事隆重舉辦了。

鄭朗回到家問了問。

崔嫺一五一十回答。然後抱怨道:“官人,你什麼時候才能結束?”

“快了。明天端午前吧。”

“明年端午前,你也未必能輕鬆。”

“那能輕鬆呢,不過會比現在好得多。再說,外面的輿論也逼得我該收了。不然我再改下去,會成千夫所指。”

“這纔是嘛,若大的國家,你一個人有什麼力量支撐起來?”

府上的人正在忙忙碌碌,準備聘禮,鄭朗與崔嫺、杏兒碎碎地說着話。崔嫺又說道:“隔壁趙家要去杭州。宅子想賣,兩個孩子一旦成親,也要學一學獨立生活,要不要將它買下來?”

“這個啊,這樣,你問一問附近房屋的市價,買可以。必須高於市價,只能高不能低。”

“憑什麼啊?”四兒道。

“四兒,想一想張方平買那棟宅子吧。”

“官人,爲什麼。我不懂,爲什麼官越大,連買一個東西也要比人家貴。”環兒說。

“環兒,仁宗是不是皇上?”

“是啊。”

“是不是好皇上?”

“是啊。”

“那他作爲皇上,爲什麼過得那麼苦?”

“不同啊,百姓都承認他是好皇上,可看看現在,有多少人說你是好相公?”

“那是仁宗駕崩時的說法,仁宗在世時,你想一想那些言臣怎麼當面說仁宗的?”

環兒語塞,崔嫺道:“環兒不要再說了,我們家也不缺這個錢。”

崔嫺又說道:“要麼妾身明天去問一問,若談好了,將兩宅打通,省得到時候賓客到來,家中地方小,會擠。”

“好啊。”

正在說話的功夫,外面門客稟報,說司馬光求見。鄭朗說道:“讓他進來。”

司馬光來到客廳,對鄭朗說道:“鄭公,我錯了。”

鄭朗只是嘆了一口氣,今天在都會上所說的最後一條,就是刻意針對他的,只不過沒有點名道姓地批評。此時鄭朗都沒有解釋,因爲早解釋過了,以前說過,前年又說過,就說到這個南北紛爭。宋朝自北周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開國元勳多在北方,權貴最多,他們是既得利益者。南方乃是錢越,南唐,南漢,荊楚,隨後大一統,地位肯定不及河朔京洛。一旦改革,觸動最大的乃是北方權貴豪強。因此在改革思想上,北方士大夫會相對而言十分保守。司馬光說南人狡祚,狡祚好還是聰明好,或者是其地理條件,立國時久,南方不但經濟比北方發達,漸漸的文化教育也比北方發達。象兩浙與福建每次科舉都會錄用大批的士子。隱隱地東南在各方面都有後來居上之勢。這是體制造成的結果。

想用科舉選士,南方經濟條件越好,教育越會發達,錄用的士子也會越多,除非不承認這種體制。無疑南方的興起,讓河朔許多老牌貴族感到失落。對此,鄭朗看法很客觀的,未必南方人有多好,也未必有多壞。疏導不當,宋朝河朔貴族成功地將王安石變法擋在門外,當然了,結果是金朝南下,元蒙南下,整個中原就象水煮一般,在這些蕃子面前,再也沒有什麼優越性而言。同樣,疏導不當,南方的權貴引狼入室,真倭寇假倭寇,使東南民不聊生,一點一滴將明朝基業啃壞,最後乖乖地做了滿清的階下囚,是囚,想做人家的奴才,人家還不收。

在這方面。鄭朗也能算是既得利益者,北方人,不過還是贊同王安石意見的。

但這是一張大網,看不到,摸不到,可它確確實實存在,鄭朗碰了,很委婉地碰,去疏導,不敢強來。這就是鄭朗與王安石區別之一。

這兩種差距是南北兩地區重大的差異。

不將它掀開,沒事,一旦掀開,南北士大夫各自抱成團,黨爭必然開始。一旦產生黨爭,什麼事也不要做了,準備將家人南遷吧。南遷還能繼續苟延殘喘。不南遷,必將做亡國奴。

沒有想到,司馬光居然還是將這個隱患揭開。

這讓鄭朗很失望。

不然也不會在都堂會上專門怦擊此事。

司馬光理虧。又道:“鄭公,介甫以好惡用人。富公雖多病,然是朝堂砥柱中流,況且富公在朝堂,對鄭公也有利。介甫何必如此?”

“他以好惡用人,你就能以好惡言事?”

“這個,這個。”

“有容乃大,我不知說了多少遍,爲什麼你們心胸還是如此狹隘?”

“官人,人非聖賢。孰能無錯,不要嚇着君實。”崔嫺在邊上說道。

“是,是,還是大娘子說得好。”

“君實,也不是我說你,官人每天忙碌,你與介甫是看到的。可爲什麼你們不能替官人省省心。你們與官人不是一家人,等於是一家人,都想爲國家好,爲什麼不能坐下來。關起門好好協商,看看如今,也不怕人家笑話。”

“是,是。”

“嫺兒,你不要插言,君實,非但介甫,你也是,張方平二十七月丁憂期滿,按理要回到朝堂,爲何你與介甫共同反對?”

這就是張方平苦逼的地方,作爲溫和派成員,他不喜王安石的躁進,也不喜司馬光的保守,如鄭朗不管不問,原先是國家頭號參知政事,一個丁憂結束,結果只能流浪到蔡州。

“鄭公,我是不大反對的,不過張公返回朝堂,往哪裡分配?是中書,或者是西府?好象皆沒有空闕,到了中書,介甫只怕也會不滿。”

“讓我想一想吧。”

“鄭公,今年財政收入如何?”司馬光好奇地問道。

“還好。”

“哪裡好?”

“略有所增加。”

“鄭公,說說吧。”

“坊場坑礦酒務便賣,大約可得五百多萬。”

“也不多嘛,”司馬光有些失望,若是一年,是不少了,關健考慮到各個坊場的性質不同,有的拍賣了五年,有的長達十年,這樣算起來,確實不是很多。

“你知道什麼,僅處理了一半,還有一半沒有處理。而且這是收益,我再說另一面,這些坊場酒務礦坑,累加起來,原先一年能虧空六十萬到八十萬之間。”

沒再往下說去。

拍賣出去的,都是經營不當的坊場酒務,除非未來河東路六州二十餘縣的酒務,那是盈利的,但拍出的價格也將是天價。虧空並不算太大,關健是節約的人力成本。進一步騰空出一些官職,雖未必一一裁下去,然而長遠來看,人口增加,官職也必然增加,想象慶曆時僅有一萬五千名官員那是不可能了。但最少要保證不會出現那麼多闕位需要候補,等於無形中限制了官吏的膨脹。使政務簡練,還有裁去諸小吏,使免役錢降低,讓百姓輕斂。又裁去大量的勞役與差役。朝廷的坑礦坊場,不會徵商稅的,私人的又能得到一些商稅。

其意義非同小可。

鄭朗又道:“其次是平安監,大約能增加六十七萬收入,包括其他諸監能累計增加近兩百萬。均輸法帶來許多煩惱,但替朝廷節約的費用也接近了兩百多萬。要麼就是兩稅,增加了近一百萬。茶礬取消榷法,計入商稅與兩稅,大約持平。現在就是節約的兵費,不過兩場戰役,即便兵費有所節約,大約還是不夠的。”

“商稅呢?”司馬光奇怪地問。雖認爲鄭朗有的策略過於激進,不過下面情況在逐步轉好,再加上坊場拍賣多少能徵一些商稅,估計在這上面也會增加收入的,爲什麼鄭朗不提?

“連你都反對我,我敢讓下面官吏認真執行商稅法?上面一鬆。下面更鬆,包括那個舉報制度,幾乎都成爲空文了。若再這樣下去,明年商稅非增反減,這個問題正讓我頭痛呢。要麼君實,你替我向他們說服說服。”

“鄭公,這非乃我所長,”司馬光訕訕道。

喝了一口茶,又說道:“若沒有西北戰事,今年朝廷經濟會很可觀。”

“君實。你又在曲解,就算我朝想求和求安,然而梁氏認爲我朝軟弱可欺,一是增加錢帛買安,契丹會有什麼反應,二是迫於梁氏所逼,西北不得不駐紮大量兵士,還不得不駐紮在前線,浪費會有多嚴重?皇祐時。當時文彥博頗有作爲,包括劉沆等相公。皆能稱爲兢兢業業,一度曾經將國家費用壓縮在一億五百萬,現在不要指望了。”鄭朗嘆息一聲。

實際此次改革非是象王安石所說的那樣,過於保守,改革範圍之廣,遠遠超過史上王安石變法,從三冗,到兼併隱田,到官員將士選撥。到制度本身,以及大幅度的瘦身,再加上趙禎朝時,鄭朗就執行的一些改革,無論規模或者力度,已經超過史上的熙寧變法。爲什麼王安石不滿,乃是兩種想法。王安石依然看重的是斂財,鄭朗看重的改正弊端,王安石對豪強的貪婪不滿,鄭朗雖不滿仍最大限度謙讓。

有兩條無法解決。第一個就是職官與差官增加,這個最少得十幾年時間,增加的職官一一老去,或者去世,朝廷小心的控制着職官數量蔓延,這一時弊才能真正緩解。但因爲人口增加,想恢復到趙禎朝,仍然是不可能的。第二個就是陝西不得不駐紮着大量軍隊,還是駐紮在前線的。因此其他方面都因改制節約了大量錢帛,國家支出仍然不可能縮小到一億一千萬以下。

“若是沒有那個欠負,那就好了。”司馬光也嘆息。

雖不大滿意,也能理解一些,兩年多年,老師做得很急,也是逼的。如果沒有這個欠負,何必如此興師動衆。就是興師動衆了,若沒有這個欠負,今年會盈餘多少錢帛,不可想像的錢帛!並且還是在西北有兩場中型戰役的情況下,取得的盈餘。

但他又錯了,鄭朗要的就是這個欠負。

欠負不怕,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後來聽聞朝廷要償還利息,又優先分配股契,豪強才羞羞答答地借錢給朝廷。原先都是無權無勢的二三四等戶,強行攤派借錢的,要麼用透支強加四五等戶百姓的稅務。

乃是仁政,否則朝廷不償還,這些人也沒有辦法,只能忍氣吞聲。明朝就幹過。

給了利息,償還的,問題不要緊。

正是有了這個巨大的欠負,才能一鼓作氣,將國家許多弊端一一革除。沒有了欠負,自己還想發起種種改革?

“君實,當年介甫要隨我一道學習,我給他提出一個條件,讓他去陝州將你請來。現在我也給你提出一個條件,帶一句話給介甫,就說我的吩咐,是強行吩咐,陛下裁減妃嬪公主宗室與大臣的年關賞賜與供給,你讓介甫上一道書奏,兩年多來,三次改革,官員皆很辛苦。這麼辛苦了,還要裁去賞賜,官員心中未免有些不平。建議陛下可以稍緩一緩執行。”

“鄭公,一個裁減,一個不裁,可是很多錢帛的。”

“妥協吧。”

“好,我去勸一勸,就怕介甫不聽。而且以介甫的性格,必然不聽。”司馬光面露難色。

崔嫺說道:“君實,你看看你們,幾十年前你們在太平州,在杭州,關係多默契啊,一個個有出息了,馬上卻要成爲仇人。”

“大娘子,天寒地凍,要麼我吃過晚飯去王家。”

鄭朗搖頭,喊來一個僕人,讓他將王安石請來。

司馬光又說道:“鄭公,我還擔心一件事,如果西北沒有戰事,明年會更可觀。若是梁氏報復,敗,我朝損失必會很慘重,勝,梁氏會加輩報復。”

這也是大多數士大夫心中的猶豫。

“君實,你想錯了,報復必然,但梁氏也不能不考慮到國家。就是沒有這件事,梁氏也會看國家力量強弱。對我朝用兵。或者我朝無償退還綏州,那麼要求我朝廢罷甘谷城。我朝廢罷甘谷城,她又要將勢力範圍往南延伸。吐蕃敗落了,一旦完全隔絕,早晚吐蕃必然被西夏侵吞下去。想一想後果吧。但反之呢,今年她十之八九會報復,敗,我朝損失是很慘重,勝,是西夏損失慘重。再加上西夏今年國用緊張,她還有沒有力量再度報復?當真不顧國家了。是欠負太多,否則持續性的中型戰役打響,西夏百姓越來越困窘,對我朝利遠大於弊。無奈之了。”

“鄭公是說寄託於涇原路?”

“準確地說,寄託於懷德軍。”

“以一軍之力對抗一國?”

“君實,你對軍事不懂,兵道非是你所想像,西夏人口不及我朝半路人口。爲何能存在於吐蕃、我朝與契丹環顧之下?”

司馬光無言了,主要不懂。就沒有話語權。

一會,王安石到來,同意了進諫,不過此次會面很不理想,他們走後,崔嫺擔心地說:“官人,怎麼變成這樣?”

“還好哪,”鄭朗不鹹不淡地說。這兩個學生,讓鄭朗頭大了。不過與史上相比,要好,此時,史上二人早就開始抄刀子,摸傢伙。雖讓鄭朗頭痛,有時候也幫着自己說一些公道話,安撫雙方的情緒。況且二人也有能力,無論在兩制,或者在中書,替自己做了很多事。乃是政務的兩大幫手。現在鄭朗不是爲他們二人頭痛,而是爲更多的人頭痛。鄭朗性格總體是淡泊的,這樣吵吵鬧鬧的,終是不喜,一眨眼兩年多時間下來,皆活在爭吵當中,讓鄭朗感到很累很累。

又說道:“看明年吧,明年這個時候,若能破蛹化蝶了,情況會變好一些。”

然而不但王安石與司馬光固執,趙頊也犯起了倔,王安石於朝會上進奏,勸趙頊勿得裁減官員賞賜,趙頊十分不悅地斥責:“王卿,自仁宗末年,到先帝,對士大夫可謂不薄也,非但不薄,賞賜越加豐厚,爲何國政每況愈下!”

王安石本來就不願意,聽到後,退回班列,不言。

鄭朗又委婉地進勸,趙頊還是不聽。

趙頊有趙頊的想法,比如朝堂士大夫的薪酬。論實權,無疑鄭朗當爲第一,他想做第二也不行,無論曾公亮或者富弼都不敢將政務領手。論職權,曾公亮第一,他與富弼相彷彿,爲第二。但薪酬呢,非是鄭朗,非是曾公亮,乃是在大名府的韓琦。職官多啊,薪酬就高。其次纔是曾公亮,文彥博,富弼,接下來還不是鄭朗,乃是一個往往讓大家想不到的人,歐陽修。韓琦與文彥博在下面幾乎等於是養老,薪酬卻是鄭朗的兩倍,王安石累得要死要活,不及韓琦的五分之一,歐陽修的一半。

拿錢多的人不幹活,拿錢少的人活最多。

當真高薪,就能讓士大夫賣命?

那爲何還要拿這個高薪?

鄭朗心中也不大讚成宋朝這種高薪制度,高薪可以,可是宋朝的薪酬也高得太過份。又勸了勸,僅是證明一下,裁減官員賞賜與自己無關,趙頊不聽,與自己無關了,然後也退回班列不說話。

隨後又出來祖無擇案。

去年祖無擇與王安石同爲知制誥,按照故事,詞臣可以適度的收一些饋贈,替他人代筆,謂之潤筆費。王安石擔任知制誥,屢有人求王安石,王安石皆拒絕,有人送,王安石推辭不過,直接將它放在院樑上。這是一種做事方式。祖無擇不同,有人求,他也同意,將這個潤筆費收下後當成公費開支。王安石對此很不滿。

祖無擇後來知通進銀臺司,正好明州知州苗振因貪污事發。御史王子韶主審這個案件,讓兩浙官員彙報案情,牽連到了祖無擇。王子韶迎合王安石,於是將祖無擇抓了起來,交給張載發落。蘇頌言祖無擇乃是朝堂侍從,不能象犯人一樣,與小吏同獄對質。另一個御史張戩也營救祖無擇。王子韶不聽。案子審出來的結果,祖無擇與貪污無關,只是用貸官錢接濟過部下,乘船越過限制。沒有貪污,也犯了錯,貶其爲忠正軍軍度副使。

有些人不服。一是對王安石不服,二是祖無擇乃是山東大儒孫復的學生,因此蘇頌找到鄭朗央請。

鄭朗對這個潤筆費同樣不滿意。

蘇頌找來了,鄭朗便說到此事,兩制與臺諫制度是鄭朗一手將它們恢復起來的,特別是兩制,如今權利很大,某些方面在擔任着唐朝門下省的職責。雖潤筆費是故事,不過有了潤筆費,就會有許多貓膩。要麼有兩條道路可供選擇,第一條一切按照故事來,詞臣仍然可以收潤筆費,不過兩制權利也按照故事,將它縮小,以免貽害國事。二就是兩制權利繼續,但不能收潤筆費。

不但詞臣,就是其他大臣,也最好不要收什麼潤筆費。貓膩太多了,往往不是什麼潤筆費。是一種變相的貪污。

不算改革,雖讓一些人不快。

趙頊額首,下詔禁止大臣以後收什麼潤筆費,又聽從鄭朗進諫,撥祖無擇爲光祿卿。實際還是妥協,無論祖無擇的越制,或者收潤筆費,都做得有些不對,在打擦邊球。

接着又生了一件讓大家瞠目結舌的事。元旦節就要到了,朝廷下詔開封府半價和買浙燈四千枝,籌辦元宵節。時爲直史館權開封府推斷蘇軾上書:陛下留心經術,動法堯、舜,豈以燈爲悅?此不過以奉兩宮之歡耳。然百姓不可戶曉,皆謂以耳目不急之玩,奪其口體必用之資。此事至小。體則甚大,願追還前命。

皇上你動不動就想學堯舜,爲什麼以結燈爲悅?

進諫不錯的,趙頊中旨罷之。

蘇東坡又上七千言書。說了很多,總結起來,就是三句話,結人心,厚風俗,存紀綱。

王安石看到後大惡,鄭朗看到後同樣大惡。將奏摺退還,批語道,結何人心,厚何風俗,存何紀綱。然後將蘇東坡發配到黃州擔任團練使,忘本沒事,先讓你去寫寫赤壁賦吧。

司馬光大驚失色,找到鄭朗說道:“鄭公,蘇軾是你的學生。”

“君實,難道是因爲我的學生,就可以徇私嗎?你們數人當中,論文學才情蘇軾最好,我不及,你不及,可是官員與文學有何干系?若此,蘇味道豈不遠勝於狄仁傑乎?看看你們諸人當中,個個生活作風嚴謹,然蘇軾呢。論風流,不亞於宋祁,論言語,又極似歐陽永叔。那篇奏摺你也看到了,寫的什麼?與反對無關,反對也有自己的想法,贊成也有贊成的理由。然而此篇文章裡有什麼想法?除了一堆引據論典外,全是人云亦云。讓他下去磨礪磨礪,看看百姓真正的疾苦。什麼時候想通,什麼時候我將他調回朝堂。”

司馬光無奈退下。

實際鄭朗真正大惡的原因,不是這篇文章人云亦云,而是忘本,蘇家生活也不是很好,剛剛跨入士大夫行列,就主動維護豪強權益了。自己敢情教了近兩年時間,眨眼之間,讓京城的燈紅酒綠,遺忘得一乾二淨。

蘇轍也來到鄭家,來回跑了兩次,不敢說話。

鄭朗最後說道:“子由,你想讓你兄長以後爲官有作爲,還是想讓你兄長做一個文學弄臣?”

朝堂上熙熙攘攘,但下面百姓生活經過兩年多的調養,卻在一天天變好。其實,天色漸明,只是太陽還沒有出來罷了。年關將近,鄭家主辦婚禮。鄭朗做了很多謙讓,政策與王安石斂財也不同,確實許多政策是惠了百姓,無論贊成的,或者反對的,對鄭朗品性皆是一致認同的。皆認爲鄭朗無子,養子就是兒子。幾乎所有京城官員都來拜賀。

府上肯定擺不下酒席的,包了幾個酒樓,鄭家擺了酒席,但能進入鄭家的非富則貴。鄭朗正在持着茶水,以茶代酒招呼客人,門房進來悄聲稟報,說西府有急事要稟奏富弼。

鄭朗讓門客放行,進來一名小吏,在富弼耳邊低語幾句。富弼神色凝重,又將鄭朗拉到一邊,悄聲說道:“西方傳來急奏,西夏於綏州撤兵,僅留下一半兵力於綏州城外四里處築八堡相逼,其餘軍隊一起調了回去,然後又發興慶府、賀蘭山兵力,共計十五萬之衆,兵分兩路,一路自蕭關,一路自沒煙峽,進攻懷德軍。”

“僅十五萬?”

“十五萬還少嗎?”富弼愕然。

七百八十四章 小重山二第224章 割(二)第113章 可愛貴、賤道寧(下)七百三十章 姓李三百七十一章 天都石窟下五百六十二章 歸八百六十九章 河湟二第131章 解元(下)第188章 第二抓;拖六百四十三章 臨行中第118章 大人物(下)五百三十章 救駕來遲三第309章 雞鳴山(下)三百七十五章 太子絞肉機四九百十五章 賣第152章 八大王,你無恥(上)四百六十一章 大計劃三六百三十九章 始六百十五章 古風下四百八十五章 買單者下六百零四章 首相二第64章 天堂(下)第115章 高山流水四百七十六章 放中七百十九章 很冷很暖一五百三十四章 功臣四百五十八章 天長之戰下第91章 爲官大道六百九十五章 三關二第366章 君子,君王的兒子(三)第80章 較勁第136章 小媳婦,你牛(下)第39章 授筒六百三十二章 皇佑之治四第104章 第一次非親密接觸(上)八百六十九章 河湟二六百七十八章 復北歸下九百零八章 殿下第161章 君子黨來了(上)六百八十一章 魔術師上五百六十四章 從此江湖各陌路四百四十六章 稻草七百四十一章 權利二五百八十章 指桑六百七十八章 復北歸下第367章 君子,君王是兒子(四)第211章 大三元(七)四百九十章 炮打範歐八百六十五章 兩個瘋子四百七十章 河上浪下五百七十一章 包黑子四百七十七章 放下七百零九章 上樹五百九十八章 科學的力量中七百八十一章 皇子中七百七十二章 太子二三百九十九章 大戲·救世主九百十九章 輾壓第180章 兩小鬥中丞·指槐罵桑五百零九章 前兆第10章 小鳥小飛(中)六百十五章 古風下五百八十二章 糖衣八百九十九章 逆轉上六百七十二章 強勢第302章 殺雞(上)第133章 神秘女郎第167章 最牛的學生(三)第354章 從瞎氈開始(二)八百四十六章 士大夫第179章 兩小鬥中丞·四季第20章 詩社(三)第70章 香閨第344章 目標定川砦(下)第58章 道(二)六百二十二章 死馬第240章 出手(下)七百七十三章 太子三第66章 法度第164章 君子四百六十五章 大計劃七第224章 割(二)第178章 蓋棺八百五十一章 契機第137章 明道三百八十二章 收割第57章 道(一)八百零八章 鱷魚的眼淚上六百零九章 首相七四百五十八章 天長之戰下五百七十二章 吻第72章 糊塗第283章 狐威(上)七百五十八章 不怕六百四十一章 五瘴說第312章 逃六百五十章 蘇茂州第92章 爭琴第197章 省試(下)第33章 三變小妻子(下)
七百八十四章 小重山二第224章 割(二)第113章 可愛貴、賤道寧(下)七百三十章 姓李三百七十一章 天都石窟下五百六十二章 歸八百六十九章 河湟二第131章 解元(下)第188章 第二抓;拖六百四十三章 臨行中第118章 大人物(下)五百三十章 救駕來遲三第309章 雞鳴山(下)三百七十五章 太子絞肉機四九百十五章 賣第152章 八大王,你無恥(上)四百六十一章 大計劃三六百三十九章 始六百十五章 古風下四百八十五章 買單者下六百零四章 首相二第64章 天堂(下)第115章 高山流水四百七十六章 放中七百十九章 很冷很暖一五百三十四章 功臣四百五十八章 天長之戰下第91章 爲官大道六百九十五章 三關二第366章 君子,君王的兒子(三)第80章 較勁第136章 小媳婦,你牛(下)第39章 授筒六百三十二章 皇佑之治四第104章 第一次非親密接觸(上)八百六十九章 河湟二六百七十八章 復北歸下九百零八章 殿下第161章 君子黨來了(上)六百八十一章 魔術師上五百六十四章 從此江湖各陌路四百四十六章 稻草七百四十一章 權利二五百八十章 指桑六百七十八章 復北歸下第367章 君子,君王是兒子(四)第211章 大三元(七)四百九十章 炮打範歐八百六十五章 兩個瘋子四百七十章 河上浪下五百七十一章 包黑子四百七十七章 放下七百零九章 上樹五百九十八章 科學的力量中七百八十一章 皇子中七百七十二章 太子二三百九十九章 大戲·救世主九百十九章 輾壓第180章 兩小鬥中丞·指槐罵桑五百零九章 前兆第10章 小鳥小飛(中)六百十五章 古風下五百八十二章 糖衣八百九十九章 逆轉上六百七十二章 強勢第302章 殺雞(上)第133章 神秘女郎第167章 最牛的學生(三)第354章 從瞎氈開始(二)八百四十六章 士大夫第179章 兩小鬥中丞·四季第20章 詩社(三)第70章 香閨第344章 目標定川砦(下)第58章 道(二)六百二十二章 死馬第240章 出手(下)七百七十三章 太子三第66章 法度第164章 君子四百六十五章 大計劃七第224章 割(二)第178章 蓋棺八百五十一章 契機第137章 明道三百八十二章 收割第57章 道(一)八百零八章 鱷魚的眼淚上六百零九章 首相七四百五十八章 天長之戰下五百七十二章 吻第72章 糊塗第283章 狐威(上)七百五十八章 不怕六百四十一章 五瘴說第312章 逃六百五十章 蘇茂州第92章 爭琴第197章 省試(下)第33章 三變小妻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