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三十二章 西進

八百三十二章 西進

地震要到八月,那時候改制已經產生良性結果。若是不裁兵,今年財政就能得到扭轉。實際此次改制,官員名稱並沒有變動,仍沿用過去的官員名稱,制度也未動,變動的只是明確各個官員職責所在,減少九成的重疊。但這就是改革。

不重疊政令就會暢通,就會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就不敢不作爲,推卸責任,至此,趙匡胤兄弟的改良制度纔得到真正完善,有效的保留了其好的一面,革去了不好的一面。

五月蔡水邊第一鋼廠成立。

鄭朗看出許多問題,不過其他人不知道,看到的僅是更鋒利的鐵,更堅韌的鋼,以及低廉的成本,一個個歡天喜地。沒有食言,隨後將三十萬小股劃分出來。

並且清楚地標註了劃分的原因。

還有一半未分配,想得到,就得學習這些人。

接着第二監成立。

對這個監鄭朗不能預計,不知道最後收益會有多少。就是鏢行監,真正鏢局出現的歷史很晚,以前沒有,要麼就是驛站有些類似的功能。到了清朝纔出現鏢局行鏢。

宋朝也請要看護,往往貴重物品聘請老兵或者強悍的百姓押運,但一直不規範,有的人平時飛揚跋扈,關健盜賊來臨時會立即逃之夭夭。還有的人與盜賊勾結,謀奪主家財物。

比較混亂,官府對此不大管。皆是自發的行爲。

這次鄭朗提議成爲一個鏢行監,不知道最終會有什麼效果。第一乃是解決一些老兵的安屯問題,馬上就要裁兵了,這些兵裁下來怎麼辦?即便這些兵有老弱病殘怯懦者,但多少經過一些訓練,特別是一些從戰場上實戰後退下來的殘兵,只要不嚴重殘疾,他們戰鬥力依然遠勝於常人。若統一起來,再進步的培訓。就是最好的保鏢。一舉兩得,不但可以經營,也是一項善政。

第二個就是替朝廷解決一些冗政。

比如押運錢帛、物資,以前朝廷皆用正規兵士押運,或者僱傭民夫,層層剋扣之下,浪費極其嚴重。比如宋徽宗據據曾運一塊石頭,從江南到京城花三十萬緡錢。這時候運輸很笨拙的。但怎麼着一塊石頭花了三十萬緡錢?這得多少錢哪,化成一枚枚銅錢,整三億個。也就是浪費掉了。還有一條,就是減輕百姓壓力。

押運工作除兵士外,還有大量的百姓,不過有好聽的名字。廂兵、壯丁等等,朝廷付了錢,且憂了民。終不是禁兵,待遇比較差的,家中還要耕種才能收穫,這邊在雙搶,那邊衙役過來了,走,替朝廷運東西去。能不誤事嗎?

鏢行成立,就部分地取代了這些兵士與差役工作,進一步減輕朝廷負擔,與一些不必要的浪費,給百姓緩解壓力。

因此它的收入同樣不菲,並且自成立起,鄭朗又宣佈了一份詔書,再裁差役,但這一回與小吏無關。而是壯丁等苦力差。也不急。要等鏢行監全部成立以後再陸續裁去五萬人左右。

會陸續節省兩百到三百萬緡免役法費用,隱形的更不止。免役錢還照交的,但將這兩百萬緡到三百萬免役錢劃到鏢行監收益上。以後根據情況,逐步增加。

這纔是大頭,國家一年用於運費,會有多少?國家的,私人的,根本就無法計算。

從中取得一成,也會產生驚人的利潤。

並且這一監成本低廉得驚人,就是鏢手,也是朝廷解決了的。

無奈,還是交一半契股給私人,不能讓國家專營,否則遲早會象茶葉一樣,幾億斤的茶葉,朝廷專營的結果,小心謹慎,獲利還不能超過一百萬緡。主要還是成本,幾乎象撿來的錢一樣。

朝廷未必得多少利,但可以進一步讓百姓鬆壓,各個契股歡天喜地。盜賊劫鏢時,考慮面對的不是一戶憤怒,而是天下許多權貴的憤怒,甚至當地知道自己根底的豪強就有契股在裡面,那麼不得不思量一番。

一箭n個雕。

實際這就是一個放大版的黑水保安公司翻版。

鄭朗將真相揭開之後,大家先是面面相覷,然後一個個地自愧不如。這可與格物學沒有任何關係,只是就着宋朝體制產生的奇思妙想。爲什麼以前沒有人想到呢?

第二監仍然放出五成股契,留下一半以後酌情再次分配。

到這時候,反對聲音再度小了很多。

一個又一個監不斷地出來,皆不知道鄭朗腦海裡還有多少監。鄭朗面臨一個問題,要麼看不慣做一個清高的隱士,要麼投身其中,將自己置與權貴一員,來改變他們。但這些人現在也面臨着一個問題,要麼反抗倒底,要麼附和,雖肉痛了,但從另一方面得到彌補,說不定彌補的遠大於自己損失。

如何選擇?

連帶着一些官員反對聲音也減弱下去,至少鄭朗用了心思,也做了更多的謙讓。

看到的多是這些,鄭朗在皇宮裡卻說了另一個作用,對高滔滔與趙頊說的。金大俠無比的誇讚高滔滔,實際與劉娥相比,高滔滔政治手段還差了很多的。

以前不用對趙禎解釋,趙禎也會明白,但對高滔滔與趙頊必須要做解釋:“如今六監契股牽連到一百二十餘萬戶,六成多三等以上戶,甚至許多四等戶,以及極少數熬吃省穿進入的五等戶。以後銀行監擴股,以及這兩監將會陸續以欠負戶爲主,那麼就給了這些權勢比較少的二三四等戶一個更大機會。若干年後,幾乎所有三等以上戶,以及大量四等戶進入六監。隨着盈利越大,他們將會與國家整整捆綁在一起。國家榮,他們榮,國家亡,他們無。”

這個意義對於趙宋皇室來說,會十分重要了。

然而趙頊問了一個讓鄭朗無法回答的問題:“鄭公,若是沒有這些契股制約,此次改制會是如何?”

大半天鄭朗長嘆一口氣:“無法想像,甚至會……失敗!”

趙頊看着鄭朗窘迫的樣子。啞然一笑,隨後也感到幸慶慼慼,此時一共十三份報紙,鄭朗進入中書後不久,所有報紙皆談論時弊。但真正動手改制後,大半支持的輿論消失,其餘皆是反對聲音,或者委婉地批評朝廷過於躁進。通過報紙風向。就可以想像下面的爭議與騷動。朝堂上更是如此,反對聲音越來越強烈。連唐介到了中書後,此時改制快到收尾時,唐介依然對此次改制進行了委婉批評。

他在宮中同樣感到那種壓力。

鄭朗嘆了一口氣,又道:“陛下,還要熬啊。最少到明年秋後,希望明年年底爭議聲能平息吧。不然這樣下去,我也能象諸葛武候那樣。”

活活累死。

“用茶,用茶,”趙頊道。

他讓鄭朗最欣賞的地方就是比較講良心,自己苦了一點,只要一呆在中書熬夜,馬上太監就端來大碗大碗的湯,湯材有來自高麗的百年老參。有南海的魚翅,有兩廣的特級燕窩,省怕自己累倒。

到了六月,老天翻天,經常大雨滂沱,黃河河水暴漲。

鄭朗立即命都水監官員下去查看。

不僅是黃河,河北太行山諸水同樣暴漲,部分地區出現決堤現象。

與黃河無關係,黃河東北流已自澶州全部關了起來。出現災情的乃是太行山數條支流。當然,沒有黃河侵襲。危害也不大。實際這些河流同樣也要治理的,但國家現在根本沒那經濟。河工之時,也困於經濟壓力,鄭朗僅僅是粗治了一些河流,效果並不大。但大家最擔心的還是黃河。

官員巡視後,看到河水不停的暴漲,儘管現在河堤理論上是金池固湯,還是很擔心,建議打開一些泄洪區,放水緩解河水壓力。這些泄洪區也是早規劃好的。不過開一洪區,就要安頓一處百姓,又得花不少錢。

鄭朗看着奏摺,又看了看外面滂沱大雨,很想上河堤查看去,難道連這樣的洪水也擋不住?那麼談何百年大計。

想了想,最終同意了。

但這一年儘管雨水多又大,始終沒有出現大的災情,更沒有黃河決堤現象發生。

國家經過大半年的騷亂之後,終於漸漸平靜下來。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西北又有事。這次發生在秦州,西夏奪下龕谷之後,秦州西側蕃部變得十分混亂,有的倒向宋朝,有的倒向吐蕃,有的倒向西夏。

其實若不是西夏也發生了這樣那樣的事,都能將勢力範圍侵襲到岷州一帶。

這裡勢力範圍十分複雜,名爲秦州,實際秦州以西、德順軍西南,宋朝控制能力皆很弱。如果沒有水洛城,整個德順軍南方皆是羈縻之所。水洛城事件過去也過去了,修也修了,沒有人再提它。後來郭逵爲加強對秦州西側的控制,以及與德順軍聯繫,又在瓦亭川西側,德順軍與秦州交界的地方修了雞川寒、治平寨,將許多熟蕃籠括進去。

實際秦州蕃戶對宋朝最有好感,大多數想附從宋朝。只是宋朝對他們不感冒,不感冒了,出事時也不會伸手援助。因此被迫倒向西夏或者吐蕃。郭逵修了兩寨,只能說籠括了一些蕃戶,還不能對秦州西側蕃戶進行有效的保護。因此秦鳳路西邊的熟蕃戶常常遭到西人侵掠,這個西人多指以西的蕃戶與羌戶,有的乃是自發過來侵掠。這邊的蕃戶生活好,一好性子就軟了,那邊的哥們窮,一窮就悍了。這僅是一部分,還有西夏的授意。

韓琦到陝西之前,一再戒告國家非常之時,陝西困窘,不得生事。他自己兒來了,卻又不那麼想了。

聽聞秦州屢屢遭到侵掠,他曾經一度擔任過秦鳳路安撫經略使,十分熟悉,或多或少有些感情,親自從京兆府來到秦州視察。

並且李諒祚去世,西夏孤兒寡母,居然還囂張如此,也讓他不了這個邪。

轉了幾天後,看到一處險要所在,大甘谷口,因此上書在谷口處修一城,名爲篳篥城,又叫甘谷城。

與鄭朗無關。乃是西府的事。

鄭朗也可以將西府的事領起來,比其他大臣更內行。不過制度乃是他訂下來的,必須要帶頭遵守。分工明確後,明文詔書,非到大戰到來之前,不準任何一人兼領東西兩府,以免權臣產生。

僅是修一邊境城寨,西府也不會還要詢問鄭朗。那麼要他們有何用場?

看到韓琦奏摺後。回批道,篳篥是秦州熟戶地土,將來興置一兩處,接連古謂,又須添屯軍馬,計置糧食。復如古渭之患。

這是指四年前向寶事件,向寶揚言要攻打吐蕃西使城(今榆中貢馬井),臧花麻料定不能堅守,一怒之下,將西使城以及周邊大片土地獻給西夏,使西夏將勢力範圍向南擴大到了古渭州(今隴西)。

畢竟韓琦還有一定身份的,又寫了一份更詳細的回批,何謂西蕃熟戶,不能當真。他們反反覆覆,用他們當熟戶,不徵稅務力役,就是讓他們做爲漢家的藩籬。不能怪富弼韓絳呂公弼等人的思想保守,受安史之亂侵害,到了宋朝,已經隱隱出現一些排外的想法。又道,現在築城,如果讓熟戶自守。必知熟戶無力自守。還須藉助漢兵,若有賊至。則漢兵當鋒,熟戶受庇,漢有餘力還可,然國家困弊之時,虛耗其內事於外蕃,非計之得。因此前後有臣僚累請,未曾施行,還請公仔細相度以聞。

韓琦復奏,先世圖制匈奴,患其與西諸國相連,故表河列郡,斷匈奴右臂,隔絕南羌。今西夏所據,多是匈奴故地,昔取一時之計,棄廢靈州,自失斷臂之勢,故德明元昊肆無忌憚,得以吞噬西蕃,以至獲甘涼瓜肅諸郡。於是勢大,至寶元初,始敢僭號。臣慶曆初曾知秦州,當時永寧、安遠(秦州西,甘谷城南)之北綿亙一二百里之外,皆是西蕃熟戶,其間也有生戶與熟戶交居,共爲籬落,故秦州最號藩籬之壯。後來西人以寇抄爲事,見秦渭西蕃最爲繁盛,又爲我朝降人(也就是漢奸,叛逃到西夏的漢人)獻說,以爲西界諸郡廣有所出,可以先取西蕃,然後以兵扼要害,則西川諸郡,一皆得之。於是一再攻脅秦渭諸蕃,今大半爲其所屬,已經逼近秦州西路城寨。比慶曆中,藩籬大段薄弱。西人又修葺西市城(西使城,韓琦寫了錯別字),建爲保泰軍。去漢界之近,自前未有也。

又木徵、瞎藥與青唐族相結,謀立文法,去西界所建西市城甚近,陰與夏人通款。若漸爲西夏誘,不但古渭孤矣,秦州西路也爲賊所逼,則董氈到回紇會盡爲阻隔。秦州豢馬也自此稀絕,可謂秦塞大患也。與臣二十六七年前在秦州時,邊事全然不同。所以久在西陲諳知邊事者,皆說城篳篥,則可與雞川、古渭成外奭之勢,隔絕西人吞古渭一帶諸蕃與瞎藥、木徵、青唐相結之患。

臣復見涇原路原州有明珠滅臧康奴三族,屢殺官軍,出入西界買賣,肆無忌憚。慶曆中,每西人入寇,則前爲鄉導,同爲抄劫。范仲淹於三族之北,修靖安綏寧二寨,隨後置空平、耳朵城二堡,其明珠三族於是不敢作過,聽從朝廷點集。

今臣所以乞城篳篥,非是好事。乘西人與朝廷還沒有全部議好間,可以城之。若說其修城後,積兵聚糧之費,臣以爲不然,篳篥既城,則秦州三陽、伏羌、永寧、來遠、寧遠(皆在秦州西、甘谷城南)諸寨皆在近悰,可以均勻抽減逐寨之兵,往彼屯泊,更有創置酒稅場相兼。篳篥城側近有隙地,可以招置弓箭手七八百人,就使防守,其雄重可知矣。臣今畫鄜延、環慶、涇原路沿邊城寨對西界小紙圖黏連在後,陛下觀之,則可見今之諸路,例皆以城寨包衛熟戶,非妄言也。望與二府大臣裁酌。

激動又氣憤之下,這篇奏摺寫得很亂(看到的是我整理過的)。

心中大約有些憋悶,前年還權掌天下,如今連修一個小城,居然還要再三央請同意,怎麼淪落到這種地步。

以爲是西府某人有意掣肘他的,刻意請求趙頊與鄭朗共同觀看,富兄弟,你不懂,還是請內行人來審議吧。但是韓琦很擔心。宋朝如今廣佈耳目於西夏,西夏同樣如此,不來西北不考慮這一點。來到了,就想到以前種種,往往朝廷還沒有決定下來,西夏人就得知消息,提前做了防禦。

因此一邊上詔書,一邊將西北勇將楊文廣調來。準備督其役,楊文廣來到秦州,對外聲稱城噴珠,將軍士聚集。然後率衆迅速潛向甘谷,到達篳篥城時,天色已暮。立即安營紮寨。

第二天天亮,夏兵聞聽宋軍來到甘谷,大軍趕到,與楊文廣作戰,還未到大寨前,一番弓箭亂射,又扛來了十幾門火炮開起火。西夏陣型大亂,楊文廣率軍乘勢殺出。夏軍大敗,敗逃後又氣憤的遺書對楊文廣說:“我們當告訴國主。以數萬精騎逐汝也。”

俺打敗了,沒事,回家喊俺爸李綱來對付你。

奏摺到了朝廷。

富弼思量再三,最終將它遞給趙頊。趙頊又喊來鄭朗。

鄭朗說道:“陛下,木徵非是與西夏陰結,而是已經向西夏投降了,並且兩相聯親。若朝廷不戒備,西夏勢力必向南蔓延,洮州諸蕃對我朝更是首鼠兩側。若不管不顧。讓西夏收復。與西夏邊界線將延長七八百里地,到時候得增加多少駐軍。才能拱衛西疆安全?”

說着讓太監將地圖拿來,最盛的時候是鄭朗在涇原路的時候,那時至少名義宋朝疆域一度接近蘭州。但現在南會州、蘭州全部、古渭城以北這大片地區爲西夏擁有。

又道:“如今仍不可怕,蕃人戰鬥力強悍,西夏並沒有真正收服。若是真正收爲己用,這大片地區會爲西夏帶來多少強壯的兵士。他們又對秦岷二州地形熟悉,一旦入侵起來,危害遠勝於西夏本國兵士。是又橫山強蕃生於西方也。”

諸人面面相覷。

就事論事,不管與韓琦有什麼過節,對的就要支持,錯的也要反對。又道:“朝廷不僅要同意,並且回批,自篳篥城至古渭州中間仍然存在許多空隙,僅是一篳篥城仍不足以自保。讓韓琦仔細斟酌。”

韓琦接到回奏後,心中不是滋味,咱說的沒有道理嗎,何必讓鄭朗來寬恕?

至此,韓琦終於有些心灰意冷。

但朝廷旨意要聽從的,看了看,於是在甘谷的西方尋到一處所在,擦珠谷,於是上書說道,可以於擦珠谷築一大堡,乞廢納迷、丹山、菜園、白石、了鍾後方五堡,使戍兵駐於新堡。

這個堡就是後來的通渭堡,後又改成通渭寨。

兩城堡位置皆重要無比,鄭朗看到韓琦奏摺後,深深嘆息。

做爲首相,韓琦做得一塌糊塗,但對軍事,韓琦絕對不是一個外行漢,只可惜他的強橫性格讓人望而生畏,否則推薦一下,返回西府,乃是獨一無二的人選。

通渭堡還沒有動手修,先修的乃是甘谷城。

包括趙頊在內,都沒有太在意,想的只是增加堡寨後,必增駐兵,越往西去運糧成本越高,一年會用多少錢帛。但未想到西夏會反撲。一是西夏現在情況不大好,百姓困窘,二是李諒祚新喪,孤兒寡母,梁氏又是一個漢人,做爲漢人,應當與宋朝親近吧。

但想錯了,這個梁氏可是一個很瘋狂的漢人!

韓琦也想錯了,西府不是爲難他,而是富弼對軍事不懂,相反的,對民政倒是十分了解,因此身爲西府長官,卻在考慮國家財政。

真正對他動手的非是鄭朗,也不是王安石與司馬光,更不是富弼。

而是另外一個人。

趙頊的問話,讓文彥博坐食難安。

參知政事這一位置很微妙,容易上也容易下。鄭朗默默暗示了一些東西,未明說。而且又疑心唐介背後在皇帝面前說了自己壞話。思來反去,無奈了,只好向鄭朗與趙頊獻投名狀。

富弼離開後,他接手西府,乃是知道這個兵是如何冗的。

韓琦搶過去西府大量權利,文彥博嗅覺到韓琦這樣做,必有秋後算賬之時,暗中協助了韓琦,但一直沒有公開表態,對種種內幕比較清楚的。因此,在困窘之時,上書奏,建議朝廷大肆裁減兵士,否則財政仍不能轉爲良好。並且隱隱地將韓琦過去幾年內囂張跋扈寫了出來。再度冗兵與我無關,乃是東府將西府職權搶過去。

消息很快傳到陝西。

韓琦本來心中不暢快,聞聽後,一怒之下,差一點與鄭朗一樣,來一個一夜白頭。

第245章 希望的田野第32章 岳父的糊塗八百三十一章 文武三院五百七十五章 理七百七十章 未了的心願第85章 第一觀(上)第334章 西風烈(下)第197章 省試(上)四百三十九章 託上三百八十六章 阿干城一七百零四章 擒龍上第31章 好多老浪花第259章 問鬼(下)九百十九章 輾壓第100章 區別(上)第300章 打雞四百九十章 文臣八百二十七章四百八十五章 買單者下七百四十三章 權利四第184章 美人(下)第338章 陽光照不到的地方四百四十五章 地獄之門上第326章 兼霞五百九十九章 科學的力量下六百八十章 夜郎九百十八章 扯皮第304章 殺雞(下)第325章 小魔女(下)四百三十三章 始下八百四十二章 條例司四百九十六章 推手中四百八十四章 買單者上第104章 第一次非親密接觸(上)七百二十章 很冷很暖二第115章 高山流水第349章 在路上(五)七百二十四章 營救一三百九十八章 大戲·聯手七百八十八章 小重山六第357章 撫八百六十七章 無間道第193章 送(上)第63章 天堂(上)九百十二章 後背五百三十章 救駕來遲三七百零五章 擒龍下八百七十三章 河湟六第136章 小媳婦,你牛(下)六百四十七章 第一步第346章 在路上(二)七百九十一章 太傅第269章 特區·奇蹟之城(上)第288章 狐威(中)四百四十四章 深奧第12章 刻絲(上)第178章 蓋棺五百十五章 陳留橋六百十五章 古風下六百二十九章 皇佑之治一第337章 窟八百三十五章 殺夫案八百九十章 大會戰二第240章 出手(下)四百八十四章 買單者上四百十七章 渾沌七百四十七章 高山流水四百零八章 在風中四七百四十章 權利一六百五十一章 崑崙關上八百四十二章 條例司五百四十六章 選的人第272章 衝動五百九十章 破趙六百四十六章 龐太師八百章 光暗第199章 放榜(上)七百二十八章 情怯上第209章 大三元(五)第206章 大三元(二)第299章 琴瑟八百六十二章 東施第164章 君子七百九十八章 前夕第216章 官人,小心第204章 老匹夫七百二十一章 很冷很暖三第127章 中(上)四百十九章 鳳凰下七百十二章 親事三第31章 好多老浪花第73章 老太太的不良嗜好(上)八百零一章 反擊六百五十六章 遠來客六百六十五章 戰後上八百七十九章 高原雄風一七百四十章 權利一四百九十八章 解圍第52章 鳴天下(一)第239章 出手(中)
第245章 希望的田野第32章 岳父的糊塗八百三十一章 文武三院五百七十五章 理七百七十章 未了的心願第85章 第一觀(上)第334章 西風烈(下)第197章 省試(上)四百三十九章 託上三百八十六章 阿干城一七百零四章 擒龍上第31章 好多老浪花第259章 問鬼(下)九百十九章 輾壓第100章 區別(上)第300章 打雞四百九十章 文臣八百二十七章四百八十五章 買單者下七百四十三章 權利四第184章 美人(下)第338章 陽光照不到的地方四百四十五章 地獄之門上第326章 兼霞五百九十九章 科學的力量下六百八十章 夜郎九百十八章 扯皮第304章 殺雞(下)第325章 小魔女(下)四百三十三章 始下八百四十二章 條例司四百九十六章 推手中四百八十四章 買單者上第104章 第一次非親密接觸(上)七百二十章 很冷很暖二第115章 高山流水第349章 在路上(五)七百二十四章 營救一三百九十八章 大戲·聯手七百八十八章 小重山六第357章 撫八百六十七章 無間道第193章 送(上)第63章 天堂(上)九百十二章 後背五百三十章 救駕來遲三七百零五章 擒龍下八百七十三章 河湟六第136章 小媳婦,你牛(下)六百四十七章 第一步第346章 在路上(二)七百九十一章 太傅第269章 特區·奇蹟之城(上)第288章 狐威(中)四百四十四章 深奧第12章 刻絲(上)第178章 蓋棺五百十五章 陳留橋六百十五章 古風下六百二十九章 皇佑之治一第337章 窟八百三十五章 殺夫案八百九十章 大會戰二第240章 出手(下)四百八十四章 買單者上四百十七章 渾沌七百四十七章 高山流水四百零八章 在風中四七百四十章 權利一六百五十一章 崑崙關上八百四十二章 條例司五百四十六章 選的人第272章 衝動五百九十章 破趙六百四十六章 龐太師八百章 光暗第199章 放榜(上)七百二十八章 情怯上第209章 大三元(五)第206章 大三元(二)第299章 琴瑟八百六十二章 東施第164章 君子七百九十八章 前夕第216章 官人,小心第204章 老匹夫七百二十一章 很冷很暖三第127章 中(上)四百十九章 鳳凰下七百十二章 親事三第31章 好多老浪花第73章 老太太的不良嗜好(上)八百零一章 反擊六百五十六章 遠來客六百六十五章 戰後上八百七十九章 高原雄風一七百四十章 權利一四百九十八章 解圍第52章 鳴天下(一)第239章 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