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大星

如是笨蛋,這句話很莫明其妙,我問你是爲什麼不作聲,你是怎麼回答的?手握權柄的人,恩惠歸自己,怨恨歸誰?

答非所問。

但范仲淹不是笨蛋,也尊重王曾,聽出它深層含義,手握權柄的人,都想別人說他的好,不讓大家說它的壞,可能嗎?或者說好事自己來做,做惡人的事誰來做?

除非打醬油,不作爲。

作爲就會有好的一面,有壞的一面。會使一部分人受益,一部分人受到傷害。況且自己所做的一定是對的嗎?在地方上自己治水救災,讓人立生祠,到了京城,立即投入破壞當中。打倒了呂夷簡,又打倒誰呢?

王曾還有許多話沒有說出來,兩相一旦開戰,非是你們小鬥鬥,國家近億的百姓怎麼辦?事實後來王呂鬥,產生嚴重後果,讓一羣老妖怪將國家鬧得烏煙瘴氣。

鄭朗產生懷疑,王曾爲什麼不產生懷疑?

趙禎在這件事上很曖昧。

爲什麼郭氏突然提出要做皇后?孃家郭家在中間扮演了什麼角色,她在皇宮多年,也有一些親信,又扮演了什麼角色?呂夷簡與閻文應肯定賴不掉。然而曹家呢?

可能是懷疑過度,萬一是真的,事情揭開,會產生什麼後果?

國家不要治國了,專門盯着趙禎那個後宮吧!

後宮乃是世間最藏污納垢的地方,全部不做事,盯着它值得麼?

十二個字足矣,但此時王曾又補充一句:“繞幾百裡道,去太平州看一看。”

對鄭朗王獸仍不悅,不過宋庠回來後,將鄭朗說的原因也帶回來,稍能理解。他不快樂的地方,是不管什麼理由,地方不能與朝廷對抗,也是一種嚴重危險的訊號。

可鄭朗在太平州的兼顧,讓他十分欣賞。這纔是宰相之才,沒有這個兼顧之心,大戶是好的,政策對着大戶,其他羣體怎麼辦?貧困百姓是好的,對着貧民,其他羣體怎麼辦?

郭氏是好的,曹皇后怎麼辦?當真是好的?前有耳光門,後有皇后門,至今還要文武百官受冊,這個女人真的無可救藥。

早死早好,省得象一個火藥桶,時不時讓平靜的朝廷爆炸一回。

至於君子小人,見鬼去吧,誰對國家有利誰就是君子,趙匡胤不知不覺讓士兵強行披了皇袍,相信嗎?皇帝做得很開心。趙匡義謀害了兄長,皇帝做得同樣開心。這時,君子在何處,小人在何處?

范仲淹茫然若失地離開王家。

他似乎看到前面還有一條更廣闊的大道,可又不知道怎麼走,離開京城了,王質等人前來送行,道:“範君此行,尤爲光耀。”

極爲、愈爲、尤爲,三光!

范仲淹這次沒有覺得光耀,心中想着可能是自己哪裡出了嚴重問題,所以沒有慷慨陳辭,心情恍惚地說:“下次再送我,請準備一隻羊,就當是我的祭品。”

說完,帶着家人上路。

雖然他說話有些意志消沉,可在那一夜,空中一顆大星冉冉升起,光亮照人!

范仲淹在反思,其他人還是執迷不悟,或者最後走向一條相反的道路。

畏於呂夷簡的威勢,多數諫官御史不敢言,還是有人敢言,餘靖說道:“仲淹前所言事在陛下母子、夫婦之間,猶以其合典禮故加優獎;今坐刺譏大臣,重加譴責。儻其言未協聖慮,在陛下聽與不聽耳,安可以爲罪乎?汲黯在廷,以平津爲多詐,張昭論將,以魯肅爲粗疏,漢皇、吳主,兩用無猜。陛下自親政以來,三逐言事者,恐非太平之政也。請速改前命。”

似乎很有理,范仲淹對你很忠心的,他說歸說,陛下你聽歸聽,三逐言者,不是太平事,趕緊將范仲淹召回來吧。逐到筠州。

尹洙很實在,上言道:“臣嘗以范仲淹直諒不回,義兼師友。自其被罪,朝中多雲臣亦被其薦論,仲淹既以朋黨得罪,臣固當從坐,乞從降黜,以明典憲。”

范仲淹是好人,朝中也有很多人說我是他推薦上來的,既然范仲淹以朋黨得罪,何必留臣在京城,請逐我吧。

呂夷簡大怒,又逐之。

再到歐陽修,但他沒有上書,而是高若訥上奏的,很委屈,他剛剛帶頭進奏,打倒了閻文應,纔過去三個月,自己是多勇敢哪,多忠直哪。然而歐陽修卻寫了一封私信給他,說他現在坐的位子正是范仲淹以前的位子,眼睜睜看着呂夷簡在朝中橫行霸道,你還是讀書人嗎?每天出入朝堂,與士大夫爲伍,你還要不要臉,知不知道羞恥二字是怎麼寫的?

高若訥被罵暈了,言道:“范仲淹貶職之後,遵奉敕榜,不敢妄有營救。今歐陽修移書抵臣,言仲淹平生剛正,通古今,班行中無與比者。責臣不能辨仲淹非辜,猶能以面目見士大夫,出入朝中稱諫官,及謂臣不復知人間有羞恥事。仍言今日天子與宰臣以迕意逐賢人,責臣不敢言。臣謂賢人者,國家恃以爲治也,若陛下以迕意逐之,臣合諫;宰臣以迕意逐之,臣合爭。范仲淹頃以論事切直,亟加進用;今茲狂言,自取譴辱,豈得謂之非辜?恐中外聞之,謂天子以迕意逐賢人,所損不細。請令有司召修戒諭,免惑衆聽。”

然後將歐陽修寫的信遞給趙禎,差一點哭了起來。

這封信罵得太惡毒。

再貶歐陽修。

其實處執范仲淹還有對錯可言,可後面來一個殺一個,呂夷簡的做法漸漸讓王曾沉不住氣。

王曾暫時還沒有發作。

但是蔡襄看不下去,寫了一首很長的詩,叫四賢一不肖詩。《右餘安道》:南方之強君子居,卓然安首襟韻孤。詞科判等屢得雋,呀然鼓焰天地罏。

……高冠長佩叢闕下,千百其羣訶爾愚。吾知萬世更萬世,凜凜英風激懦夫。

《右範希文》:中朝鶯鶴何儀儀,慷慨大體能者誰。之人起家用儒業,馳聘古今無所遺……廷臣諫列復鉗口,安得長喙號丹墀。晝歌夕寢心如疚,咄哉汝憂非汝爲。

《右歐陽永叔》:先民至論推天常,補袞扶世爲儒方。圜冠博帶不知本,樗櫟安可施青黃……皇家太平幾百載,正當鑑古修紀綱。賢才進用忠言錄,祖述聖德垂無疆。

《右尹師魯》:君子道合久以成,小人利合久以傾。世道下衰交以利,遂使周雅稱嚶鳴……希文果若事奸險,何此吉士同其聲。高譚本欲悟人主,豈獨區區交友情。

《右高若訥》:人稟天地中和生,氣之正者爲誠明……人謂高君如撻市,出見縉紳無麪皮。高君攜書奏天子,遊言容色仍怡怡。反謂範文謀疏闊,投彼南方誠爲宜……四公稱賢爾不肖,讒言易入天難欺。朝家若有觀風使,此語請與風人詩。

他與歐陽修關係最好,所以寫歐陽修的詩最長,最毒辣的是寫高若訥,字都免了,直接稱呼名字。

這首詩一出,洛陽紙貴,所有士子爭相傳閱。

連同契丹使者來到京城,一看真熱鬧,還是漢朝文化昌隆啊,連罵人都可以用詩寫出來,似乎寫蠻不錯的,好玩,花錢讓人謄抄一份下來,放在幽州宋朝使館外面,供幽州所有胡漢百姓觀看宋朝文人文化的博大精深。

……

范仲淹到了太平州。

朝中爲皇帝的後宮吵得差一點動刀子的時候,太平州又發生一次神蹟。

王曾怨恨,可不知道七千戶給鄭朗帶來多大的負擔。

九圩圈好,近乎神蹟。

可不是去年的大圩,若那樣能擠出九千頃耕地,什麼災民也安排下去。能圈出來,可鄭朗不敢,那幾乎會將所有湖澤全部圈進去,沒有泄洪的河道,沒有蓄水的湖泊,會變成什麼結果?

其實圈得夠狠的,原來湖澤的五成五全部變成大圩。

但是除兩圩與去年的祐民圩相彷彿外,其餘幾圩只是中大型圩田,有兩個圩只有兩百幾十頃,僅是景民圩的八分之一大小。

因此總耕地面積只有五千兩百頃,看得周圍許多官吏眼睛全紅起來,可太平州最大危機到來。

得的地不少,要拿出三千四百餘頃給百姓,是前年冬天的承諾,各大戶要補償近六百頃小圩的田地,只剩下不到一千兩百頃。外加州府掏錢買來肥瘦不等的四百頃地,也只是一千六百頃,卻要安頓七千戶災民,一戶只有二十三畝地。

要麼讓他們等,但結果也不容樂觀。

今年還能重開五六個圩,可一個比一個小,有的可能只有一百來頃。總耕地面積也不會超過一千兩三百頃。

到了極限,不能再開。這些有做補償,還有幾個小圩必須強行拆掉,也要補償,所以拿出的比例更多,供分配的不足八百頃。剩下的水面,讓鄭朗圈,都不會圈了。

仍然不夠。

事情真相沒有傳出,否則災民會“起義”。

魔術開始。

過了元宵節,十幾個衣着華貴的商人來到蕪、湖城。鄭朗也將太平州所有的大戶,二戶與三戶一起召集到蕪、湖,帶着他們來到那個神秘的作坊中。

佔了一百多畝地面積,但現在除了少量建築物,到處是空蕩蕩的,對此太平州許多百姓議論紛紛。

進去後,“咣噹”大門關起來。

一日三餐,除了衙役送飯菜進去外,看不到一個人出來,過了三天後,所有人出來了。

一個個臉上表現很古怪,大多數帶着笑容,只是鄭朗看着大家說道:“你們都是老匹夫!”

全部得意地大笑,有的樂得捻鬍鬚,有的樂得笑彎了腰。

鄭朗無奈搖頭。

這讓他人很好奇,你們究竟說了什麼,讓鄭知州氣成這種樣子?

也沒有一個人回答。

隨後很古怪,這些人家開始向官府交地契,達到近一千一百頃。不過有兩百多頃是各個小圩的,包括那幾個準備強行拆掉的小圩,還有三百頃是貧瘠的坡地,也有三百頃是大圩圩田,本來鄭朗還想多爭一點的,爭了一天未爭動,正是爲這事罵這些人是老匹夫的。還有近兩百頃也能取到水源,不算是貧地。

那近三百頃地不用考慮,等不起。

但官府又變出兩百頃地。

這麼多圩同時並起,必然產生一些變化,比如房屋,需要磚頭、瓦塊與木料,木材生意好起來,還有一些小型窯場,許多人家看到數圩起來,大批大批的桑苗運來,又要準備作坊,去年錦鏽苑怎麼做的,他們就準備怎麼做。今年不會出現那麼多勞力修大圩,糧食必然會外銷,米店也要準備了。於是城裡吃的喝的樂的玩的也興了起來。

甚至還有鐵器、藥材,人多了,一萬緡錢修的港口十分奢侈,停船方便,吸引一些外來的客商將貨物運過來,藉着青弋水之利,向宣州等內河轉運。

新城漸漸有了生機。

但需要人。

每一圩起,就會少一批佃農,也要人,去年江淮豐收,從外地蠱惑百姓過來難度增加,於是蠱惑州內的百姓,主要是五等戶,進城幫忙吧。這批地又讓官府拿出三萬多緡錢吃進一批。

和州的馬知州對此十分不解,鄭朗說道:“是拿了錢,可造就的是一批四等戶,也是朝廷主要徵稅對象。一畝地僅花費一緡多錢,交於四等戶五等戶手中,要徵去三成收成,五年就將成本收回來。緩解貧富分化,朝廷又多得了稅收。只是要略略長遠一些,有何不可?”

賬不是這樣算的,富戶也會徵一些,比如鄭朗未考中功名之前,家中一年也要承擔許多稅務,但大戶終是大戶,想他們實打實交,是不可能的,不然不可能最後全國只剩下兩億來畝地,那四億來畝到了何處?朝廷若有充足的閒錢,這樣投資,五年收不回來,七八年,頂多十年足矣,用稅務的方式收回來。也能減少貧富分化。

這是今年,到明年手中若有錢,還能收回更多的田地。

實際隨着佃農難請,用人缺口增大,以及……有的大戶也對田地失去興趣。也是鄭朗從他們手中要到一千一百頃地的原因之一,是等不及,等得及,還可以多討要一點。

很神奇,一千六百頃的支配田地,陡然間變成兩千六百頃。並且鄭朗還似不滿意,究竟發生了什麼?

但還是不夠,按照以前的分配,最少得三千八百頃,才能讓災民滿意。

於是有了這條命令,大圩每戶五口下者三十畝,上者三十五畝,非大圩者五口下者,三十五畝,五口上者四十畝。爲了允許他們增加收入,每戶讓他們載十畝地甘蔗,非災民者,爲了滿足糧食產量,僅能載一畝,多者官府罰沒。又標註了收購價格,爲使百姓放心,官府與每戶人家簽訂協約,十月蔗民出蔗,官府給錢帛,絕不拖欠。

爲公平起見,對非大圩者,因爲調換,成片,組織人手,興修水利,使灌溉變得更加方便,坡田與良田嚴格搭配地分下去。坡地種桑植麻,良地種糧載蔗。

收入也夠了,原來一家六十多畝地,聽起來可怕,產量低,稅務重,農具、耕農、肥料以及種子,請短工,災害年的損失等去掉後,所得不過兩三成,三四百文錢收入,一年一戶不過兩十緡錢。如果找一些副業,有可能會更高一點。但遇到一個貪官,或者差役攤派下去,災難還會再度來臨。

按照鄭朗制訂的價格,一畝甘蔗能收入四緡錢,近收益會達到三緡。十畝地是三十緡,加上其他田地的收益,養活一家人足矣。

可是命令發佈下去,全部產生懷疑。一個簡單的道理,你收可以,但賣給誰?不是一畝兩畝,而是幾萬畝,甚至十幾萬畝。又有措施出臺,蔗種育好了,今年免費提供,還從四明高價聘請十幾個有經驗的蔗農過來指導,同時簽訂合約,只要種,一畝地先給三緡錢,到十月以蔗價償還。不管我如何賣掉它,先給你們三十緡錢。

還用懷疑什麼!

蔗種一搶而空,連帶着大圩內的百姓也要了一些,不過他們經濟漸漸緩過來,沒有任何補貼。

崔嫺在家裡笑鄭朗小奸巨滑,不然僅去年以工代賑,賺取的近二十緡錢遠遠不夠的,赤貧人家,不是給一些衣服被子用具就能解決,還有耕牛、農具與房屋,今年熬到秋後收成到來之前的糧食來源,肥料,種子等等。

有了五十緡錢,才基本上度日。

一個先給,一個後給,性質不同,老百姓熬過最難的一道難關,甘蔗也推廣下去。

不過知道此事爭議會很多,崔嫺也沒有多說。

具體情況寫了一道奏摺遞到京城,我無奈了,只好用此安頓災民,否則擠不出地來。

當時朝堂上正吵得不可開交,也沒有人有心思管他。看似很有爭議的事,居然奇蹟般地通過。然後又勸災民,你們手中有了錢,是不是要買一些豬崽,小雞小鴨的養一養,改善伙食,又能增加收入,還有肥料來源,特別是甘蔗,更需要肥料。

這個災民深有體會的,去年到兩圩參觀過。

副業有了。

夏收來臨,看到油菜移載的好處,不但太平州在載油菜,其他各州也在載油菜,將餅肥派小吏從各個油坊裡收回,有官府的,有私人的,又讓十幾個蔗農宣揚需要餅肥。

象這樣大規模載甘蔗,在太平州幾乎是破天荒第一回,不僅說要餅肥,說是上面要撒麥麩百姓也相信哪。甘蔗長勢不但有了,甜度也有了。但成果要到秋收,要到明年開春才能完全揭開。

范仲淹來的時候,能看到一部分。

沒有去太平州城,先來到蕪、湖縣城。某些時候也將鄭朗當作了一個小兄弟,看一看,饒州有大湖有大河,說不定學習一些經驗,給地方百姓造福。這時的蕪、湖縣城已很有看頭,出現了許多絲織作坊。去年就在育桑苗,量太大,必須本地所出。正好兩圩桑樹漸大,要剪去上面的桑枝,使桑樹橫向生長,桑樹也沒有真正長起來,就着下面稀疏的地面,截枝育苗。

正好春天一道移載到各圩各坡。

范仲淹到的時間是六月,這些小桑樹也未長大,可產出來的桑蠶十分可觀,到明年會更可觀,後來纔會到了大成,現在作坊盈利不多,主要爲了手藝熟練。

是最先起來的支柱產業。

也有其他的店鋪,陸續住進來許多百姓,不象去年鄭朗來的時候,到處是空屋子。

還有,就是在拼命蓋房屋。

范仲淹請了一個當地的百姓,說道:“來我到老縣城看一看。”

當地老百姓也不認識他,將他帶到老縣城,比較了一下後,范仲淹久久不語。有些聳人聽聞,短短兩年間,一座縣城規模幾乎擴大了五六倍,還有房屋在向遠處延伸。

站在哪裡久久的不說話,王曾十二字真言給他啓迪很大的,最大的思想轉變,就是做實事。爭來爭去有什麼用?到頭來兩敗俱傷,還誤了國家。因此開始沉思起來,有的能想明白,有的想不明白,有的認爲自己還能讓它更加完善。

又到物格院看了看那十幾樣稀奇古怪的東西,觀者如山,幾乎所有到蕪、湖城遊客第一首選,現在景緻變得很漂亮,南邊湖邊修起幾個涼亭,還有幾道水榭,一彎石子路,兩排半大的垂柳,湖中青色的藕葉連天接葉,朵朵紅花灼若朝霞。邊上有一排長廊,供遊客寫詩留戀的,若做得好,縣衙派人刻石勒碑於湖邊。

此舉大得士子欣賞,范仲淹一行也看到一羣年青士子坐在涼亭中,正在吟哦,不知能不能作出美妙的詩篇。

一路上范仲淹多次聽到奇蹟與神蹟二字,此時也不得不承認,僅這個城來說,是有某種奇蹟在發生。甚至讓他看到十分愕然的一幕,一羣本地人偶爾聽到有人說鄭朗不好,憤然將此人胖揍一頓,直到衙役過來將才他們勸散。

他的長子,十三歲的範純祐與九歲的次子範純仁睜大眼睛好奇地看着這一切,自己父親在蘇州做得很好了,似乎也沒有贏得過這樣的民心。

這是城裡的變化,又坐船來到景民圩,整個宋朝眼下最大的圩田,桑柳已經正式成蔭,圩內阡陌交錯,稻穀沉甸,十分壯觀。也有讓他皺眉頭的一幕,甘蔗。

宋朝糧食一直很緊張,種甘蔗可以,這種得未免數量太多。

總體來說,花三天時間到處走了一走,對他產生很大的幫助。

這是一個極聰明的人,一旦變通起來,會非常之快。

一邊看一邊想,來到太平州城,鄭朗不在,巡圩去了,汛期未過,各個大圩起來後,果然產生影響,水位線升高了足有半米,這也是一個數據,看一看,我這裡臨近長江了,留下的河道也足夠多,然水位還是比往年同期雨量漲了近兩尺高。你們諸州若是在上游,水路不得暢,保留水道不多,蓄水湖泊不多,會有何影響。

結果就是更多的小圩破掉。

但小圩所剩也不多,損失不重。

看的是大圩,各個大圩還是很安全。但水土的流失,圩基的下沉,以及上游圈圩會擡高水位,幾年後必須要加高加固。

又發現了一件不好的現象,經過一年半生長,景民與祐民兩圩河柳漸漸長大,有村民將它們砍伐下來,做豬棚子或者牛棚子。鄭朗立即下令,凡私伐一株河柳者,罰金一緡。

不是開玩笑的,這是護堤之神。

十年後擇其粗壯者砍伐,由官府擇吏執行,數量也不能超過十之一,伐後必須將根挖掘出來,重新載上小苗。活着的柳樹是鎮堤之神,死了的樹根卻是害堤之魔。

樹碑於河堤上。

范仲淹重新在衙役帶領下,找到鄭朗。

鄭朗道:“回去說。”

然後好奇地看着范仲淹一家子,他考中功名晚,家又貧,成親很晚,不過娶的李氏是一個真正的賢妻良母。這些年一直站在范仲淹背後默默無聞的支持着范仲淹。

可惜到饒州後,不久病死。這個鄭朗沒有辦法了。但到了饒州後,范仲淹又娶了一個名妓甄金蓮爲妻,雖是妓,同樣賢惠,以後爲範促淹生下第四個兒子範純粹。

除了李夫人外,還有三個兒子,一個老僕,一家人穿着很儉樸。

面對這樣的道德君子,鄭朗還有什麼話說?除了敬重,還是敬重。沒有想到司馬光發難了,坐在船艙裡,對范仲淹說道:“範天章,你的德操讓晚生十分敬佩,然在京城你做錯了。”

范仲淹也不氣,微笑道:“說說看。”

“你們想爲皇后伸張正義,可是郭皇后之死,正是你們害的。”

範純祐聽到司馬光這樣評價他父親,氣得想揍司馬光,沒有揍,怒道:“胡說八道!”

五百二十九章 救駕來遲二六百五十八章 救人八百五十章 大麻煩八百六十五章 兩個瘋子第175章 興趣七百十三章 親事四第324章 小魔女(上)第313章 瘦身第174章 天若有情天亦老第78章 君子守德第214章 代朕去看看六百零三章 首相一四百零二章 呂夷簡的用意上五百六十四章 從此江湖各陌路三百八十九章 阿干城四第195章 天有情,天無情七百五十八章 不怕八百八十九章 大會戰一八百五十七章 剋星上八百三十四章 吾往矣第96章 講仁(四)第168章 最牛的學生(四)八百三十九章 最強弓第129章 中(下)四百四十二章 始中第139章 問一(一)第288章 狐威(中)五百四十八章 小妾七百三十二章 攤上事了四百六十九章 河上浪中四百八十九章 人類慾望史第27章 偶爾壞一回(下)四百九十六章 推手中第348章 在路上(四)四百八十四章 買單者上第198章 陰差陽錯第37章 有客自遠方來八百二十二章 破車子修一修七百八十四章 小重山二第28章 迴腕法、枯藤體第208章 大三元(四)六百七十五章 幽蘭操下第146章 恭賀五百章 老大一七百二十三章 漏洞四百七十三章 新政九百二十三章 歡迎第359章 最強折家軍(一)四百十六章 授徒弟五百五十九章 十萬火急四百二十九章 召第84章 臨江仙四百十八章 鳳凰八百三十五章 殺夫案第75章 幽蘭第118章 大人物(下)五百七十七章 窗第42章 花會(下)五百四十三章 爭第57章 道(一)第49章 花之戰·普庵咒七百零九章 上樹七百四十六章 三蘇八百零三章 道心第320章 最牛的居士七百零九章 上樹第259章 問鬼(下)七百七十四章 太子四第154章 冤(上)第170章 走鋼絲(上)三百二十八章 平戎策第24章 三疊陽春四百三十四章 請使下第319章 最神奇(下)七百三十一章 心第12章 刻絲(上)第47章 花之戰·:四翁三百八十章 太子絞肉機九五百二十六章 肚量第306章 保護五百七十六章 刑關第367章 君子,君王是兒子(四)八百十七章 雍齒第119章 解試第136章 小媳婦,你牛(下)五百七十五章 理第89章 長嘯八百七十六章 河湟九第91章 爲官大道三百七十九章 太子絞肉機八七百八十七章 小重山五六百二十三章 撈人第366章 君子,君王的兒子(三)八百四十三章 撞車八百章 光暗四百九十四章 包拯出場下第290章 十面埋伏之列營第295章 排陣(下)五百二十四章 絕密下第265章 大星
五百二十九章 救駕來遲二六百五十八章 救人八百五十章 大麻煩八百六十五章 兩個瘋子第175章 興趣七百十三章 親事四第324章 小魔女(上)第313章 瘦身第174章 天若有情天亦老第78章 君子守德第214章 代朕去看看六百零三章 首相一四百零二章 呂夷簡的用意上五百六十四章 從此江湖各陌路三百八十九章 阿干城四第195章 天有情,天無情七百五十八章 不怕八百八十九章 大會戰一八百五十七章 剋星上八百三十四章 吾往矣第96章 講仁(四)第168章 最牛的學生(四)八百三十九章 最強弓第129章 中(下)四百四十二章 始中第139章 問一(一)第288章 狐威(中)五百四十八章 小妾七百三十二章 攤上事了四百六十九章 河上浪中四百八十九章 人類慾望史第27章 偶爾壞一回(下)四百九十六章 推手中第348章 在路上(四)四百八十四章 買單者上第198章 陰差陽錯第37章 有客自遠方來八百二十二章 破車子修一修七百八十四章 小重山二第28章 迴腕法、枯藤體第208章 大三元(四)六百七十五章 幽蘭操下第146章 恭賀五百章 老大一七百二十三章 漏洞四百七十三章 新政九百二十三章 歡迎第359章 最強折家軍(一)四百十六章 授徒弟五百五十九章 十萬火急四百二十九章 召第84章 臨江仙四百十八章 鳳凰八百三十五章 殺夫案第75章 幽蘭第118章 大人物(下)五百七十七章 窗第42章 花會(下)五百四十三章 爭第57章 道(一)第49章 花之戰·普庵咒七百零九章 上樹七百四十六章 三蘇八百零三章 道心第320章 最牛的居士七百零九章 上樹第259章 問鬼(下)七百七十四章 太子四第154章 冤(上)第170章 走鋼絲(上)三百二十八章 平戎策第24章 三疊陽春四百三十四章 請使下第319章 最神奇(下)七百三十一章 心第12章 刻絲(上)第47章 花之戰·:四翁三百八十章 太子絞肉機九五百二十六章 肚量第306章 保護五百七十六章 刑關第367章 君子,君王是兒子(四)八百十七章 雍齒第119章 解試第136章 小媳婦,你牛(下)五百七十五章 理第89章 長嘯八百七十六章 河湟九第91章 爲官大道三百七十九章 太子絞肉機八七百八十七章 小重山五六百二十三章 撈人第366章 君子,君王的兒子(三)八百四十三章 撞車八百章 光暗四百九十四章 包拯出場下第290章 十面埋伏之列營第295章 排陣(下)五百二十四章 絕密下第265章 大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