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點將(下)

“富兄,說什麼呀?”鄭朗道,再次狐疑地看了崔嫺一眼。

宜兒主動解釋原因,欠了一下身體,道:“鄭知府,奴前來是想到你那段曲子,聽太守說用琵琶彈奏最好,僥倖還記得一些,嘗試着用琵琶彈奏了一下,不知道對不對,聽說太守回來,特地登門拜訪賜教。”

你不要誤會哪,我只是來請教曲子的。

“坐,你彈彈看。”

“奴遵命。”又欠了身體,很溫婉,很會察顏觀色,長相又俏麗,富弼再次掐了鄭朗一下,那意思是不錯的,收下吧。宜兒不會不同意,以鄭朗在杭州的威望,無論那一個花魁,一努嘴,就進了他的府邸。

鄭朗搖頭。

宜兒彈奏起來,僅兩段,很快彈奏完畢,落在富弼耳朵裡,已經聽出區別:“宜小娘子好記性,果然用琵琶的好。”

聽出用琵琶的好,可宜兒對音律不懂,記不起來,無法從箏曲變成琵琶曲,刻意誇獎一句。

“既然你能記得,某再給你第三段,點將。”

琵琶鄭朗不會彈的,還是用古箏,這一段是一輪接着一輪的長劃,在琵琶上是用長輪指,不急促,無論是扣還是彈,以抹爲主,用手指長抹下去。古箏上也是一樣,手指一輪一輪地抹着數弦,表現將士的威武雄壯。

至於長短,沒有嚴格的限制,可以抹上一分鐘,可以抹上兩分鐘。但不能抹上五六分鐘。

抹完了,道:“第三段。”

宜兒問道:“那麼第四段呢?”

“第四段未到時候。”

宜兒用不解的眼神看着鄭朗。

“不用看我,今天是我聽到一個好消息,我派出的船,不日將要回來,所以想出第三段。”不是,與這個船根本沒有關係,可真實的用意,鄭朗一直沒有說。

“那個船……?”

“對你幫助不大,對你義父來說,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

“謝過知府。”

“勿用,不但是爲了你義父,更主要是爲了朝廷。”

宜兒不敢問,又不敢留下吃飯,起身告辭。

富弼說道:“這個小行首,真的不錯,聰明懂事。”

“懂事的女孩子多,但與我無關,難道天下好女子,我要一個個納入府中?”

富弼大笑。

吃了一頓飯,富弼夫婦告辭。

鄭朗將楊九斤與王直喊過來,問道:“我給你們那幾本書看得如何?”

這是重要的一個安排。

想要平安的將這些金銀開採出來,很不容易。不要試圖攻打倭國,宋朝根本沒有這個實力與勇氣,跨海作戰更增加了難度。必須另想他法。

首先是保密,能讓他們知道產金銀,但不能讓他們知道產多少金銀。

也要從源頭上斷,鄭朗想出一個辦法,倭人喜歡來宋朝借種,有女子懷了宋人的孩子,在家族中不以爲恥,反而以爲榮,往往能冊立成家主,於是有的婦人漂洋過海過來,到宋朝借種。

鄭朗的方法,是讓王昭明他們暗示一下,帶一批倭人過來借好種,管她們借了什麼種,然後用這個理由,發出詔書,對倭人船隻進行嚴查,對他們上岸逗留進行防範。理由與中原禮教不合。

否則找不到更好的理由對倭商戒嚴。

再主動與倭人進行一些商議,說朝廷不喜,以廉價向他們提供一些貨物,你們別冒險出海了,我送便宜貨給你們,在家門口就能賺到大錢。

然後是買地,反正是瞎說吧,有什麼木頭,就說宋朝缺這種木料,並且發現一些金礦銀礦,早遲要知道的,挑明瞭說。但不能說出真實的儲藏量,若沒有錯,這兩個礦是倭國最大的金礦與銀礦。

倭國此時有金銀礦,可開採技術落後,開採量也很小,隨便說一說,一年能採一兩千兩銀子,算是很高的產量,倭人也相信。再給大量的貨物,別一次付清,分幾十年付,一年一付,一次性付清,以這個猥瑣強橫的民族,什麼事都能發生,付的價值也超過這一千兩銀子的價值,倭人不會輕易反悔。

從國內帶去最好的技工,宋朝是中國古代科技發展最快的時代,此時開礦技術已經很發達了,比如銀礦開始出現灰吹法。再支援火藥,別藏着掖着,是從別人手中搶東西,快點搶回來吧。但火藥必須從火藥作製作,再運到倭國,用火藥開採,提高開採速度。

這兩個礦容易開採,並且是私人佔了一定比例。

一旦加入私人,就會有動力,朝廷不急,私人也會着急,在人家的國家內搶財富,有幾人不擔心的。那麼有可能會複製歷史,四五十年就能將大半金銀採出來。剩下的那些尾巴,可要可不要。

還會有意外發生,必須派一個機靈的人,利用倭國此時的政局,進行一些挑唆,使他們不齊心,不齊心力量就不會很強,甚至利用軍隊與財物,讓他們相互之間發動戰爭,加深仇恨。

因此鄭朗要的人選才有了那些古怪的條件,王昭明只能湊和,嚴格來說,還是達不到鄭朗的要求。

這是外部的手段。

內部自己得有一支強大的軍隊。

朝廷會派出一部分軍隊,畢竟是龐大的財富,大臣們不會反對。主要戰鬥力恐怕是私人的武裝力量,由朝廷提供管制武器,武裝私人的力量。這是在海外,朝廷忌諱不會太多,而私人的武裝,是關係到自己的財富,一旦有事,作戰起來會更加勇敢。並且山上有樹,一開始開採,不會有人注意,能用廢棄的礦石與樹木可以修一座長長的城防堡壘,進行拱衛。

然而還是不夠。

是地形造成的。唐朝不行,雖然唐朝武力更強大,可自從被劉仁軌擊敗後,倭人在國內挖了三條長長的壕溝,有一道正好從島根縣經過。唐朝武力強大,倭人防範心又重,也不會答應賣地。宋朝武力弱,反而降低倭人的防範心,又是割據的政局,減輕了難度。

但有一條最不利的因素,倭國奈良時代王都在平京,也就是奈良,平安時代卻將京都搬到平安京,在京都,離石見銀礦僅五百里路。太近了。石見銀礦本地的割據勢力出雲國又是倭國皇族平氏的知行國,原住民是從東北遷移過去的肅慎人,精通採礦採金技術,對冶金技術也善長,出雲倭國刀是倭國的名牌產品。

雖然周圍有許多割據勢力,可以利用,難度還是很大,就怕這些勢力會全部聯手,又是皇族出兵,那麼孤懸於海外,會十分危險。

自身力量越雄厚,纔會越有說話的本錢。

鄭朗又想到了一個地方。

女真。

非是契丹遼陽的熟女真,而是居住在混同江下游的東海女真、五國女真,與完顏部無關,完顏已經深入內地,不便聯繫。

這些女真此時不相統一,經常自相殘殺,契丹對生女真管制也很鬆,太遠了,太窮了,無法仔細管制,只要完成稅賦,你們殺不殺與我們無關。

如今沒有一個人將這些女真當作一回事,可鄭朗知道這些女真人的戰鬥力。

後來金國與南宋交手,屢屢吃虧,非是女真不行,當時女真人太少,軍隊多是契丹人與漢人,戰鬥力下降,加上本來宋兵戰鬥力一直被低估,非是宋兵弱,讓一羣文官與太監生生糟蹋了他們戰鬥力,作爲女真,進入中原開始墮落,也是一部分原因。然而原始的女真人,無疑是這時代最強悍的兵種。

這一帶又十分落後,有可能用兩個破碗,一個鐵鍋換回一個戰敗部族的俘虜做奴隸。

若是換回來兩三千名女真奴隸,組成一支軍隊,銀礦可以說是高枕無憂。並且這支強悍的軍隊,能激活其他軍隊的戰鬥力,使整個駐軍實力大增。

語言不通問題好解決,高麗人與女真多有來往,請幾個通譯,語言問題可以解決。可前去主事的人必須有膽略,不能害怕。要有智慧,能隨機應變。要有一定的軍事水平,完顏阿骨打率領的一羣女真人天下無敵,範雍率領的一羣女真人有可能連末落的吐蕃也打不贏。

於是這幾年鄭朗一直在培養王氏兄弟、楊氏兄弟。

教他們識一些字,讓他們讀左傳,與縱橫家、兵家的書籍,又讓他們到杭州禁兵駐軍裡觀摩。

朝廷派出的軍隊,有各自的指揮將領。

但鄭朗會向朝廷提出請求,設兩支蕃兵駐軍,用買回來的奴隸,佈置兩支軍隊,這兩支軍隊交給楊九斤與王直率領。

想出這個計劃後,鄭朗隱隱感到女真的作用不僅於此,比如提前讓朝廷認識到女真人的戰鬥力,避免以後海上同盟的事發生,或者其他。

還早着呢,沒有多想。

菱刈金礦則很好辦,在鹿兒島,倭國的最南端,平安時代倭國幾乎管不到這個地方,當地有一些勢力,也不大,只要派出一支軍隊過去,不用什麼安排,都可以高枕無憂。

龐大精美的貨物與強悍的軍隊,不但能保障兩礦安危,甚至可以用戰爭,或者貨物,得到大量廉價的勞力。此時倭國諸多勢力割據,又沒有國家的觀念,戰俘更多,都是勞力的重要來源。

談判容易,難的是找礦,自己畫的地圖很詳細,誤差幾乎不會超過三十里路。但就是三十里路,有多少山,有多少嶺?因此,對這個時間,鄭朗也掌握不了。

直到今天得到消息,他同樣鬆了一口氣。

這是第一步,第二步便是銅。

僅北宋就鑄銅錢達到五千多萬貫,鐵錢一千多萬貫,如果加上私人鑄的私錢,以前留下來的銅錢,僅銅鐵錢一項接近一億貫。還有大量的金銀當成了準貨幣在流通。遠不止,還有紙幣,自己不將這些金屬變出來,馬上就要開始了,先是一年發行幾百萬貫,然後是幾千萬貫,宋理宗時最高一年發行六億五千萬貫。

紙幣濫了的,最低時楮幣與銅錢比是二十比一,但流通的貨幣實值也有好幾億貫。並且有絲絹糧食等代替貨幣交易。

若金屬貨幣充足,全部滿足宋朝龐大的經濟總量,以及周邊國家的用錢,最少得二十億貫以上,甚至會達到三十億。這僅是錢,還有器皿、首飾、佛像,並且王安石變法失敗,若是王安石變法考慮更周全,又不遇上天災,讓他改革成功,經濟進入良性循環,貨幣量還會提高十億貫。加上其他的用度,金銀銅的用量還要增加三倍,才能滿足需要。

所以鄭朗不會發愁開採的金屬多,會導致貨幣氾濫成災,不是多,是沒有能力供應得上。

但不急,一步步來,先將這最關健的第一步邁好。

楊九斤與王直很老實地答道:“鄭大夫,我們好多地方沒有弄懂。”

“好,從今天起,若有沒弄懂的地方,用筆畫上線,做上記號,我會抽空指導你們。”

“謝過鄭大夫。”

“不用謝,雖然我給了你們一條升遷的道路,但有許多危險。”

“富貴險中求。”楊九斤昂首挺胸答道。

“嗯,若真求來這個富貴,那我寫給你父親四個字,就成了靈驗,”鄭朗笑了笑說,然後讓他們下去。

崔嫺抱着鄭蘋走了過來,問道:“官人,有件事妾不解。”

“還有你不解的事?”

“別拿妾開玩笑,妾是認真的。”

“問吧。”

“當時宜兒走的時候,妾留過,但沒有留住,可離開後,她又找了你好幾次,她在想什麼?”什麼請教音律啊,崔嫺可不相信,即便愛樂如命,這首十面埋伏鄭朗沒有譜完,就那麼急着要?

鄭朗呵呵一笑:“嫺兒,當時不是你說要收下她。”

“妾是說過,可她心思妾猜不透。”

“我也不打算納妾,何必要猜?心不動,任它幡動風動?”

“妾不是吃醋。”

“你不要管,聽我的,也沒有心思管她。”

“是。”崔嫺知趣地說,馬上王昭明一行回國,一系列大事就要發生。

……消息很快傳開,許多人前來詢問,鄭朗沒有回答。臨近年關時,杭州忽然下了一場小雪。

四兒雀躍地跳起來,道:“官人,爲什麼杭州也會下雪?”

“誰說杭州不下雪的,只是下水雪,”鄭朗道。忽然他想到一件事,眼下是暖冬,但沒有多少年,宋朝將會迎來一個悲催的時光,小冰河,這個小冰河沒有明末惡劣,也很嚴重,持繼了一百多年。

它造成許多惡劣的影響,最惡劣是王安石變法時期。

寒冬了,河北莊稼只能年收一季,產量銳減,但危害不止於此,小冰河多帶來一些反常的天氣,比如大旱,或者大澇。王安石正好遇到一場幾百年難得一見的大旱,這場天災,成了保守黨反擊變法的最佳藉口。

歷史走向,會慢慢改變。

可這個小冰河,會對自己以後的人生產生什麼影響?

遙想了一會兒,對四兒與崔嫺諸女說道:“我們去看一下西湖吧。”

“好啊,”四兒高興地跳起來。

但她犯愁的時候很多,一直想要一個孩子,一直沒有得逞心願。最着急的是杏兒,她比鄭朗大了三歲,放在鄭朗眼裡,二十四歲如同花兒纔開,可這時代二十四歲是可怕的年齡。

鄭朗也無可奈何,一個人都沒有動靜,讓他怎麼辦?

來到西湖邊,地上積了一層薄薄的酥雪,遠處青山默立,湖水澄明,新修的長堤如同烏龍一樣,橫於西湖之上。想要美麗,要過上兩年,明年種上樹,載上花與草,後年成長,才能看到妖嬈的景象。

但此時磚墩子修好,石階也修好,涼亭拱橋一一齊備,雖少了花樹,也能看到一種粗獷的美麗。

杏兒凝神盯着這道長堤,又扭過頭,癡癡的說道:“官人,你好有本事,別人只是修水利,只有官人不但修水利,還將水利治成風景。”

也有沒本事的地方,比如喝酒不行,生孩子的本領也差了……轉了轉,正準備回去,兩個衙役跑了過來,大聲喊道:“船回來啦。”

“哦,過去看看,不對,我去迎接。”鄭朗說着,抱起鄭蘋就往碼頭上跑,反正他不喜穿官服,都知道的,現在穿着便服,也無人會責怪。

來到碼頭,已圍了許多人,大多數是聞訊趕來的商戶。

不過鄭朗額頭起了黑線。

他是吩咐過的,帶一些倭國女子回來,好尋一個藉口,然而到王昭明手中,變了味道。反正此次不是爲了交易,空船返航,不知道他從哪裡弄來的,幾艘船上最少帶了上千個倭國女人,有的站在碼頭上,有的站在船隻上,有的還躺在水手或者士兵懷中,遠遠看去,花紅柳綠,香豔無比。鄭朗一把將王昭明拽到一邊,責備道:“王內侍,你帶這麼多女子回來,豈不是讓本官送話柄給言臣?”

“鄭知府,我也知道,可沒有辦法,中間還有一個倭奴國郡主。”

“郡主?”

“你看哪,正中那個穿紅黃裙子的女子便是倭奴國皇室女子。”

“她也來借種?”

“這個我不知,不過倭國是很亂,聽說上一任皇帝立其姨母爲東宮妃,然後又立堂妹爲妃,嘖嘖,簡直不知人倫醜陋。”王昭明直搖頭,又說道:“這個女子叫什麼延子郡主,聽到她要來我朝,許多貴族婦女全部跟了過來,有的貴族女子正船上就借了種。你看那邊一個婦人,就是那個穿着我朝蜀錦裙子的,是藤原家的女子,在船上借了最少十七八個種。”

“停,停,不要提,”鄭朗又抹汗。

“我不提了。”

“堅決不能提,”鄭朗又抹汗,一個女子借了十七八個種,船上會亂成什麼樣子?

“好,不提,不提,不過我帶回一個好消息。倭奴國比你說的還要嚴重,倭國天皇象傀儡一樣,大權主要掌握在藤原家人手中,要麼與平氏、豐臣輪掌關白攝政,就是宰相。”

“我知道,你簡明扼要地說。”

“還有更多的權力掌握在幕府將軍手裡,各地武士勢力又隱隱脫於朝廷之外。因爲上下不一心,各個貴族,以及一些大武士集團充滿了權力衝突與矛盾,多是訴諸於武力解決。不用我使計,他們國內已經很亂。”

“倒是一條好消息,可你要切記,繼續分化,想辦法使他們各自勢力越分越小,最好挑起一些矛盾,讓諸人對這個平氏家族不滿,如能達到這個目標,多花一些錢帛也無所謂。不然那座銀礦始終不會安份。”

“是,我會記住的。”

“再往下說。”

“鄭知府,你可真神了,富礦啊,你不知道,我們從登萊二州帶來找礦的工匠找到礦後,幾乎趴在山上不想起來了。”

鄭朗微微一笑,心裡說到,若不是富礦,不容易開採,何必虎口裡搶這個食,雖說倭國此時政局很有利,但平氏家族卻是不好惹的。道:“這個我早就知道,不提,說談判的事。”

“是,我們確認了兩個礦後,我帶着禮物,獻給倭奴國皇帝,他十分高興,談判也比較順利。當時他提出兩種辦法,第一種方法是讓我朝出兵,協助他扶持倭國皇室尊嚴。”

“不能答應。”

“那是,”王昭明那敢答應,出兵西北,陛下猶豫不決,況且是海外,代價也太大了。

“第二個條件要我朝給他二十萬匹上等錦綾,香料、藥材、瓷器、書籍、文具若干,二十萬貫銅錢,分五十年付清,但必須在第一年付清五分之一。清單在船上,我大約算了一下,大約花費在一百萬貫。另外還提出需要一些弓箭,我也答應了,不過數量沒敢答應多,只答應提供三千把普通弓箭。”

“不錯,弓箭數量還是多了,不能讓對方強大,你明白嗎?錢給少了,此次你回返,將他所需要的五分之一給他,這是額外贈送的,下餘的分五十年付清。”

“爲什麼?”

“昔日澶淵之盟時,寇準曾說三十萬緡雖多也值,利不厚,契丹不動心,和約就會成爲一紙空文。道理是一樣的,要讓他們動心,只有動心以後事情纔會少,這纔是根本所在。”

“但還有啊,地方上一些勢力,特別那個銀礦,地方上的武士要物資,平家也討要物資,我陸續又答應了他們價值八十多萬貫的物資。”

“也不多,這一次回去,同樣贈送他們二十萬貫物資,不要小視此兩礦,我說的能開採出一億兩銀子,三百萬兩黃金,不是虛言,縱差也不會差多少。價值兩億多貫,僅用兩百來萬貫買一個太平,何樂而不爲。就怕買不到太平,否則再加上一倍數量,也在所不惜。”

“有鄭知府這句話,我心中更有把握了。而且我與倭奴國皇帝立下盟誓,伐樹木立了界碑,又勒石用漢字與倭國假字刻在石碑上。這是地圖,”王昭明從懷中掏出一張地圖。

鄭朗看了大喜。

不僅是兩礦,臨行前鄭朗做過吩咐,地需要稍多一點,好迷惑對方,不然王昭明一返回,倭人派工匠去查一查,能立即撕毀條約,那個盟誓,當真?以後能種莊稼、蔬菜,養一些牲畜家禽,會有很多人的,士兵、工匠,開採的奴隸與工人,各商戶的代表,一些官員。可以從倭國購買,萬一反目成仇了呢?自己有糧不愁。冶銀冶金時,又需要樹木煅燒。

也說了的,一是礦,二是樹木,樹木是幌子,但在與對方談判時卻將它當作主要目的。必須做一個樣子,砍一些樹,捆成木排,順風用船拖回國內。拖多少無所謂,但要讓倭人看,我們確實需要樹木。

所以對談判人選有很高的要求,鄭朗卻低估了王昭明。辦這些黑暗無恥,有些不要臉的事,還得太監,王昭明圓滿完成,兩處共得六千多頃的地,四百多平方公里。

“好啊,好,”鄭朗很高興,又說道:“不行,回去後外圍一起用石牆壘起來,再多樹幾塊石碑。”

開採完了也要將這兩塊地方佔着,非讓這羣小倭奴噁心千代萬代!

但聽着嘰嘰哇啦的女人聲,鄭朗又對身邊衙役吩咐道:“你替我下一道命令,凡誰將我上次在北門會商的任何事情泄露出去,我當重罰之。”

想了想,還是不放心,得將這羣女人打發走,呆在杭州早遲會惹麻煩,必須讓王昭明快點動身,於是找了附近的一家店鋪,借來紙筆,立即書寫。

先是法令,比如出海要簽證,這個不要錢的,不象後世,成爲政府斂財的重要措施。也是必須的,鄭朗沒有反對,可接下來種種法令,不改不行了。首先不準海客去新羅高麗界,改成酌情相商。不讓船靠高麗,如何請熟悉生女真的人做嚮導與通譯?

帶的貨物要經官司投狀,登記後才能上船,海客本人要三名居民結罪保,也必須保留的,不然會亂。違禁物品及軍器物色不得上船,這一條又要改,違禁物品放寬,軍械之物登記審議後允帶。不帶武器,在海上,到了對岸後如何自保?

出海日期又有嚴格的限制,如廣州到杭州六個月,這六月時間包括來回返航,出貨進貨,同樣日期也要限制,但時間必須放寬,朝廷訂的時間太緊。

宋朝海船都是大船,大者上有數百人,小者還有近百人,以鉅商爲綱首,副綱首,雜事,市舶司給朱記。這顯然不可能的,此次不是以前,市舶司哪裡有這麼多朱記?船上的人員設保甲,遇到船上有人死者,籍其財。這一條最苦,天知道會不會死人?病死,水土不服,掉水溺死,遇海盜殺害致死,海上意外的事太多了。動輒籍其財,誰敢到市舶司登記?

以及其他的規訂,多做了修改,這就是當時鄭朗提出的條件。不改沒有辦法大規模航海。

再進諫設一監,暫由杭州管理,實際上是由他自己管理,其他人不懂!進入正軌之後,歸朝廷掌管,也是必然,靠杭州管理這樣重要的大監,權低責重,不大合適。

又寫了讓私人入股的原因,必須要寫的,不然又有官員胡亂來。

是從別的國家嘴中搶食,有的地方是一些小國,或者部落,不用懼,但象倭國的礦,動作越快越好,全部是朝廷,責任心不重,快不起來。往往貪其小利失其大益。

此次纔是之始,以後會有更多有契股加入,有可能多達幾萬戶,這麼多戶在內,雖會有矛盾,但不可能一條心,會起監督作用,官吏不敢貪墨。還會貪的,可縱貪不敢貪多,天知道這麼多張嘴巴,會不會有人捅出去。全部是官府所爲,必然貪墨,比如茶政,近千萬的收益,朝廷最後居然僅得二十幾萬貫。放其大戶大戶越富,爲害益多,放其官府,貪墨虧空朝廷未得一成,出此下策,不得己耳。

非是一礦,三年內將會推出十礦餘,每礦都需要大量人手,朝廷獨負吃力也。

十餘礦若沒有意外,將會有十億多貫的收益,損其半,數量也是巨大之極,將會有無數大戶陸續進入,每戶有可能所得一萬兩萬貫,這筆收入誰家都不可小視之。再製訂一些規矩,那麼這幾萬大戶會部捆綁於朝廷,有的礦藏可能會開採數百年之久,開採多少年,這些精英就會對朝廷忠心多久。並且因爲這個契股,不敢爲非作歹。

西北之戰將不久矣,契股所得,一爲地,給予貧困百姓,分解朝廷危機,一爲錢,一旦戰事起,需要大量錢帛支持。比如杭州這次所得,近五百萬貫錢帛,一萬餘頃良田。

列了數條好處之後,開始討要軍隊,這是必須的,還有火藥,想要開礦快,必須要火藥。又說到設蕃兵的事,沒有多說,只淡淡提起,讓朝廷以後看,看這支女真軍隊有多勇猛。

最後說了一件事。

待到此次諸事已定之時,會再派人查看另一座礦藏。

是宿務島的託來多銅礦。不過有些難度,宋朝也與呂宋有一些商貿來往,可從呂宋往裡去,很落後,越往裡深入百姓越不開化,失去了交易價值。因此不是宋朝海上絲綢之路的主線。向南的多是順着西沙南沙進入馬六甲海峽,到天竺、大食、東非。

可能連一個通譯都找不到。

天氣炎熱,有人會發生嚴重水土不服的症狀,這倒好辦,多吃些蘋果,或者在船上置一磨,做一些豆腐,能緩解水土不服。但另一個問題很頭痛,瘧疾。最好的是金雞納霜,曾治好康熙的“聖藥”,葉子與皮煎湯喝也可以,但這種樹現在整個亞洲都沒有。

只能用生石膏,知母,玄蔘,麥冬,柴胡,常山,隨症加減,致少比宋代治瘧疾的藥方管用一點。

又在呂宋羣島裡面,航道不熟悉,儘管那個草履蟲形很好認,但並不容易找到這個島嶼。

唯獨的好處,周邊沒有龐大的勢力,頂上島上有一些原住民,力量單薄,不足以爲大害。沒有好處,不會有人上去冒險,但有了好處,上面那一點原住民也不算什麼。

佈置這一切正是爲了銅。

這個銅礦曾是東南亞最大的銅礦,銅礦石儲藏量接十七億噸,精銅含量爲萬分之四十一。但以現在的技術,頂多得到四分之一與五分之一,也很可觀的,就算再糟蹋,能得到十萬噸精銅。

但開採的時間會很長,有可能需要兩三百年,甚至更久。

也不錯了,一貫銅錢需料不足五斤,用銅僅三斤多,拋去運輸鑄造等各項成本,得其一半,也會有近兩億貫的收益。

而且它還是一個巨大的伴生礦,每噸礦石含金0.23克。但也別當真,取其百分之一,算是幸運的,那也能獲得好幾萬兩黃金。在此礦附近,還有一些小礦,含金量每噸達到九克多,並且還有一些鐵礦。總之,開採出來,多少年不能確認,可所得實利會遠遠超出兩億貫。

將這些情況一一寫了出來。

結尾說了一句,我做這件事,多少對社稷有所幫助,功臣不受之,但懇求陛下一件事,殺郭勸李渭!

在他記憶中,朝廷對郭勸與李渭的處罰是知齊州與知汝州,這算啥?也叫處罰?

殺!

俺等於是用五億六億七億貫錢買兩人的項上人頭!

八百五十二章 星光上第307章 鄭體第142章 問一(四)八百零四章 倒計時一第248章 劉郎五百二十四章 絕密下第347章 在路上(上)第312章 逃第170章 走鋼絲(上)第318章 最神奇(上)七百八十三章 小重山一第367章 君子,君王是兒子(四)第329章 陽光普照五百二十八章 救駕來遲上第192章 仙子六百二十四章 相見六百二十四章 相見七百七十一章 太子一第79章 擋箭牌第263章 悲絲(上)第124章 火四百五十八章 天長之戰下八百三十四章 吾往矣五百三十章 救駕來遲三八百五十七章 剋星上五百七十章 平衡四百十四五章 老人五百五十八章 時間第205章 大三元(一)八百六十二章 東施七百七十九章 成長五百八十九章 越長越大六百十九章 耳光與棗子上第129章 中(下)九百二十四章 踏六百章 彌勒佛也穿越第131章 解元(下)第179章 兩小鬥中丞·四季六百六十二章 變臉上第230章 大中庸(下)第198章 省試(中)第28章 迴腕法、枯藤體六百三十五章 皇佑之治七七百三十九章 種籽五百六十三章 奸人第14章 山外的山,人外的人(上)第133章 神秘女郎六百九十章 動員令上五百六十三章 奸人第295章 排陣(下)七百二十九章 情怯下八百二十一章 治平改制下五百零四章 老大五第155章 冤(下)第202章 捉女婿(中)七百三十四章 預言帝第259章 問鬼(下)八百五十二章 星光上第283章 宋詩九百二十二章 來了五百三十章 救駕來遲三第305章 疑問品四百十七章 渾沌第304章 殺雞(下)第193章 送(上)第160章 八大王四百七十八章 放上第99章 講仁(七)第261章 慶金枝第7章 坐禪五百七十六章 刑關四百二十二章 定川寨中第191章 橄欖枝四百三十七章 祖宗與兒子八百四十六章 士大夫六百九十四章 三關一五百四十一章 信任的人第18章 詩社(一)第259章 問鬼(下)第700章 逆轉(下)第194章 送(下)八百零六章 倒計時三第301章 拼爹五百六十二章 歸第105章 第一次非親密接觸(下)第224章 鐵板七百九十五章 浮沉四百九十七章 推手下八百七十三章 河湟六第209章 大三元(五)五百十八章 五問九百零三章 融合八百六十七章 無間道六百章 彌勒佛也穿越第107章 天外飛仙(上)九百二十七章 雪大結局三第186章 第二抓·抓第367章 君子,君王是兒子(四)第20章 詩社(三)六百四十章 首相之淚
八百五十二章 星光上第307章 鄭體第142章 問一(四)八百零四章 倒計時一第248章 劉郎五百二十四章 絕密下第347章 在路上(上)第312章 逃第170章 走鋼絲(上)第318章 最神奇(上)七百八十三章 小重山一第367章 君子,君王是兒子(四)第329章 陽光普照五百二十八章 救駕來遲上第192章 仙子六百二十四章 相見六百二十四章 相見七百七十一章 太子一第79章 擋箭牌第263章 悲絲(上)第124章 火四百五十八章 天長之戰下八百三十四章 吾往矣五百三十章 救駕來遲三八百五十七章 剋星上五百七十章 平衡四百十四五章 老人五百五十八章 時間第205章 大三元(一)八百六十二章 東施七百七十九章 成長五百八十九章 越長越大六百十九章 耳光與棗子上第129章 中(下)九百二十四章 踏六百章 彌勒佛也穿越第131章 解元(下)第179章 兩小鬥中丞·四季六百六十二章 變臉上第230章 大中庸(下)第198章 省試(中)第28章 迴腕法、枯藤體六百三十五章 皇佑之治七七百三十九章 種籽五百六十三章 奸人第14章 山外的山,人外的人(上)第133章 神秘女郎六百九十章 動員令上五百六十三章 奸人第295章 排陣(下)七百二十九章 情怯下八百二十一章 治平改制下五百零四章 老大五第155章 冤(下)第202章 捉女婿(中)七百三十四章 預言帝第259章 問鬼(下)八百五十二章 星光上第283章 宋詩九百二十二章 來了五百三十章 救駕來遲三第305章 疑問品四百十七章 渾沌第304章 殺雞(下)第193章 送(上)第160章 八大王四百七十八章 放上第99章 講仁(七)第261章 慶金枝第7章 坐禪五百七十六章 刑關四百二十二章 定川寨中第191章 橄欖枝四百三十七章 祖宗與兒子八百四十六章 士大夫六百九十四章 三關一五百四十一章 信任的人第18章 詩社(一)第259章 問鬼(下)第700章 逆轉(下)第194章 送(下)八百零六章 倒計時三第301章 拼爹五百六十二章 歸第105章 第一次非親密接觸(下)第224章 鐵板七百九十五章 浮沉四百九十七章 推手下八百七十三章 河湟六第209章 大三元(五)五百十八章 五問九百零三章 融合八百六十七章 無間道六百章 彌勒佛也穿越第107章 天外飛仙(上)九百二十七章 雪大結局三第186章 第二抓·抓第367章 君子,君王是兒子(四)第20章 詩社(三)六百四十章 首相之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