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最強折家軍(四)

這場戰役進行了很長時間。

分爲兩個部分,從元昊開始進攻,到豐州滄陷,爲前半場。再圍麟府二城,爲後半場。

大部分神話是在後半場發生的。

前半場傳奇已經開始,但因爲一些人,灰暗佔了主調。

先是康德輿。

元昊軍隊入侵,蕃漢欲入城,康德輿閉門不納,城外百姓在西夏軍隊到來時,沒有地方可逃,或者不得不降賊,或者爲賊所殺。元昊圍城,折家軍在浴血奮戰,康德輿與馬步軍副總管王元、兵馬鈐轄楊懷忠按兵不動,只是拼命的求河東副轉運使文彥博調動物資來援。

直到元昊攻打豐州時,他做了一個樣子,不救要倒黴的,率軍出府州城僅數裡。三天後聽到豐州城破,率軍回來。百姓看到,不知究裡,以爲又是西夏軍隊來了,慌忙地丟下家中的物資與牲畜,逃到城中。導致多個百姓踐踏受傷。

最醜陋的一幕。

……

許多人奇怪,朝廷其他地方的軍隊呢?

但也不是朝廷不救。

無奈也。

宋朝在兩淮與江南兵力很少,即便有,也是鞭長莫及。

然後是京城,京城的兵力比較多,趙祉朝時京城及各縣兵力達到六百多營,京東路一百四,京西路一百六。但不能當真,一營根本不滿五百人,能有三百來人就算不錯了。也就是滿打滿,京城到河南山東等州府,三十幾萬禁軍。有,也來不及調動。都是步軍,等他們跋涉千山萬水,到達府州時,黃花菜早就涼了。

陝西三百來個營,但實際不止,吸納了當地蕃兵,實際正規軍隊數量達到二十萬。

河北二路兩百五十四個營,大約十萬禁軍,防止契丹力不從心,更不要說隔着太行山,將兵力調過來。

能調動的只有二路,河東路與延鄜路。

爲了防止延鄜路支援,元昊派了數萬軍隊於陷豐州後,再從橫山進入延鄜路。王信迎來一場光輝的戰役,但這一攻,使朝廷不敢將延鄜路的軍隊向府麟投放。

只有河東。

朝廷在府麟也駐紮着禁軍,拱厚府麟實力,府州三營,也就是康德輿的屬下部隊,同時兼管着麟州二營、火山軍一營。剩下的軍隊就是當地人的武裝力量,包括折家軍。

外圍是苛嵐軍、寧化軍、嵐州與石州,前面二州只在五營,還要防止北方的契丹,誰敢調動。嵐州與石州只有十一營,自保都來不及,又怎能調動?

只有往更遠的外線去,代州、忻州、太原、汾州、隰州。代州十營,忻州五營,然而想放棄雁門關不顧,前去解救府麟嗎?只有往南,太原三十六營、汾州二十一營,隰州五營忽略不計。

只能從太原與汾州調兵。

救了,但問題一大堆。

其實只有一個辦法。

陝西三路齊攻西夏,韓琦在後方沒有辦法了。

往小裡說,這就是一場足球賽,眼下大家半斤八兩,宋朝龐大富裕,軍事力量卻是很弱。西夏軍隊稍兇悍,能力也不強。一個象笨重的大象,一個象狡猾、貪婪的瘦小豺狼,大象沒有辦法踩死瘦狼,瘦狼也弄不死大象。

元昊將主力軍隊帶到府麟,那麼自橫山往下,兵力會虛弱。

但不能說國內就沒有軍隊了,有,力量卻在下降。若大意之下,只進攻,不防守,宋朝的下側還會丟球。但只要做得好了,西夏的下側將會被宋軍攻成篩子。

爲了增厚下側的力量,元昊只得回軍救援。

歷史上龐籍被元昊幾萬虛虛實實的軍隊拖住,延鄜軍隊不敢調動。還有,范仲淹,他的防禦能力無用置疑,也會在邊境小大打小敲,但指望范仲淹率主力軍隊發西夏境內發起進攻,可能嗎?

那麼只有下方王沿的涇原路。

王沿?

他守都膽戰心驚了,還敢進攻。結果未進攻,七萬人防守,還是在定川砦葬送。

但現在不是王沿。

……

戰爭開始。

內應很重要的,戰爭不是畫地圖,那麼漫長的幾百裡邊境,天知道宋朝軍隊主力在哪裡,一旦進攻不利,時間拖延,有了準備,對此次進攻將會產生不利。

況且元昊也不知道宋軍的兵力分佈,更不知道後方太原能抽出多少軍隊過來。

但他有幫助。

乜羅。

在這個叛徒的帶領下,西夏軍隊來到宋軍防守最薄弱的後河川,伐木做了木筏子,渡過屈野河。

這個意義十分重大,直接來到麟州城下,也意味着前方諸砦寨的兵力全部失去作用,而且被西夏大軍一分爲二隔離起來,本來兵力薄弱,再將兵力隔開。可以從容收拾。

……

康德輿沒有放百姓進城,苗繼宣放百姓進城。

西夏人在渡河。

沒有辦法阻擋,麟州城王原用肉眼都看出來兵力稀少,守城兵力都不夠,不可能出城迎戰的。那是給敵人上菜。

周圍密麻麻的百姓涌入城中。

苗繼宣大聲吆喝着:“快,快。”

wωω¤Tтká n¤c ○

一起堵在城門了,一旦敵人到達,憑藉眼前慌亂的局面,麟州城會立即失守。

都押王凱情急之下,喝道:“跟我來。”

帶着一支人馬出城,從城外將百姓攔截下來,強行的讓百姓排成隊伍,然後從城門魚貫而入,進入城中。這一來,進城的速度終於加快,一會兒城外涌向城中避難的百姓越來越少,最後變成零星的幾個。

葉餘貴在城頭上與劉真何儼商議:“敵人真的來犯府麟路,要不要通知相公?”

“再等一等吧。”劉真說道。

現在肯定侵犯了,但不知道敵人來了多少,元昊本人有沒有來。

一會兒遠處煙塵揚起,葉餘貴道:“來了。”

真正戰爭到來時,他雖勇猛,卻沒有在戰場上親自交戰,反而沒有劉真、何儼淡定。

“來了,也攻不下來麟州城,至少城中還有苗知州與王都押。”劉真說道。

剛纔在城門口麟州城兩位大佬表現出色,再加上麟州城的本身堅固,未必能打守。

但西夏軍隊到來後,劉真恨不能將他說的話收回去。

隨着前鋒軍隊到來,後面陸續的有敵人軍隊涌來,象一個個魔鬼,漫延到了天際盡頭。

也不知道有多少人。

麟州城立即被圍困。

苗繼宣正好來到他們身邊,看着這三人,搖了搖頭,你們記錄什麼,這下子好了,也陷在這裡。

與王凱開始指揮軍隊,先將城門關上,將武器一一搬上城頭。其實苗繼宣心頭也是一片茫然,他也沒有想到有這麼多敵軍。

將王凱拉到一邊問:“王都押,派人向朝廷請求支援吧。”

王凱說道:“麟州城已經困成這樣子,如何出城送信?苗知州,還是準備作戰吧。”

西夏人開始攻城了。

要感謝鄭朗。

幾年省試前元昊一次試探性的入侵府州,鄭朗建議增強府州實力。後來西夏軍隊撤離,朝廷疏忽,但增援了一批武器過來。兩城中武器要比史上的多。

士兵有限,但武器不用發愁。

西夏缺少攻城器械,也是地理環境造成的,境風少樹木,沒有樹木就不能象宋朝那樣,製造大量的雲梯,撞車。後來西夏也製造了一種攻城戰車,對壘。

在磚家的謳歌下,無限的誇大,說它可以跨越壕溝,所向披靡。其實也就那麼一回事。

宋朝以守爲主,主要敵人是西夏與契丹,對攻城器械研究也不發達,甚至因爲雲梯等攻城器械笨重,後來進攻西夏時居然不攜帶,導致與西夏軍隊一樣,對堅固的城池束手無策。

但不是不能攻城。

雲梯沒有,能製造一些簡易的梯子,也就是普通百姓修葺房屋的那種梯子,爲了搭到城頭上,比百姓所用的梯子要長。

在盾牌的保護下,西夏軍隊下了馬,扛着梯子向城牆靠近。

王凱站在城頭,默默注視,越來越近,王凱說道:“放!”

大旗往下一按,城頭上宋兵開始放箭。

射死了一部分西夏人,但更多的西夏人擡着梯子到了城牆下。

不斷有慘叫聲傳來,終究人太多了,也能壯膽子,一個個梯子搭上去。

王凱只好讓將士自由行動。有的在射箭,有的將梯子往下掀,有的用長槍往梯子上面的敵人刺。

西夏人也沒有坐以待斃。

元昊用旗子在中軍遙控指揮,城頭下面西夏軍隊用盾牌保護着,也用箭向城頭射去,保護戰友登上城頭。

各有傷亡。

宋軍佔着有利的條件,西夏人傷比率更高。

劉真終於忍不住,從背上將弓拿下來,從箭壺裡抽出箭,瞄準敵人,幾乎兩箭就射死一個。箭放得慢,但陸續好幾人敵人被他射斃。

何儼也開始學習他,將身體躲在牆垛裡做掩體,探出頭去,不停的放箭。

葉餘貴箭術差了,但有一身武藝,取出長槍,擠到一個梯子前,用槍往敵人身上扎去。

王凱走過來,觀看一會,對周圍人說道:“三位壯士乃是鄭行知鄭相公前來通風報信的,也擊斃多個敵人。他們身份尊貴,前途無量,乃是貴人,我們要學習。”

一喊,周圍士兵一起注意起來。

真的很不錯。

因爲要刺殺敵人,必須探出身體,葉餘貴肩膀上中了一箭,依然站在城頭上,一槍一槍往下刺。

三人只是侍衛,但作爲鄭朗的貼身侍衛,前途可想而知。

也在不要命的殺敵,很能帶動士氣的。

“殺!”葉餘貴大喝一聲,一個敵人又被他刺殺於槍下,墜下梯子。

“殺!”王凱也用長槍擊斃一名敵人。

更多的人喝喊起來。

元昊無奈,只好吹響撤退的號角。

先休息一下再說,將麟州城困死,再打造更多的梯子,好加強攻城的力度。

西夏人撤退下去。

王凱派出一部分人守城,大部下去休息。

葉餘貴在劉真的幫助下,包紮傷口。

劉真嘆了一口氣,說道:“餘貴,我應聽你的話,先出城稟報相公。”

如今再想出城也出不了。

“還有王原他們在府州,會通風報信的。”葉餘貴安慰道。希望很緲茫,西夏軍隊到達麟州,除非從府州渡過黃河,進入河東,從河東繞道涇原,再去通知鄭朗。那得繞多少路?

或者從西夏境內,強行潛過銀夏二州,進入延鄜路,那個有這個本事?最好是他們三人中的一個,不但知道西夏軍隊的數量,也知道元昊本人確實來到府麟路。

他們在想出城的辦法,苗繼宣也在想出城的辦法。

與王凱皆想不出來,於是出重賞,誰能出城送信,就給誰重賞。

命令出來,全部茫然,包括葉餘貴在內,苗大人,你也太能想了,城外多少敵人,七萬、八萬,或者是十萬?根本數不過來。將麟州城圍得裡外不通,如何出去?給十萬兩黃金也不行哪。

但真的有一個小兵站出來,說道:“苗大人,讓我試一試。”

張岊與張亢傳奇還沒有開始,第一個傳奇到來。

小兵傳奇!

王吉!

不是小兵,是一箇中年兵,還有一個兒子也在軍中。同樣英勇了得。

後來雙方血戰,戰後王吉發現一起作戰的十八歲兒子王文宣失蹤,有人說可能被西夏人捉住,需要花點錢到敵人哪裡打點,看看能不能搞出來。

王吉說道,我兒子被敵人捉住,還求個啥。

不是捨不得錢,花再多錢也求不出來。除非戰後平息下來,看看能不能想出方法。幾天後王文宣回來了,提着幾個西夏人的腦袋。王吉開心地說,你不愧是我的兒子。

打散了,王文宣離開主力部隊,可是強行穿過敵人封鎖線,殺了回來,還順便割了幾個西夏士兵的人頭回來領賞。

但王文宣猛,還不及他三十幾歲的老子猛。

王吉又說道:“我有一個條件,苗知州,你給我做一件西夏人的軍袍。”

“好。”苗繼宣在城中找出織工,搶制了一件西夏人的戰袍。

天未黑,不能出城。

到了半夜,王吉開始出城,葉餘貴三人也從城中軍營出來,要記錄,但記錄是假的,是觀看。

月底,夜色漆黑一團。

有光,是西夏軍營裡的篝火光芒,但城頭上一片黑暗,只有幾百名值巡的戰士警惕的觀注着敵人動靜。

苗繼宣與王凱也親自登上城頭,爲王吉送行。

王凱拿出一根繩索子捆在王吉身上,悄悄將王吉放下去。

來到城下,王吉解開繩子,向城頭上做了一個手勢,王凱收回繩子。

然後看到驚奇的一幕,王吉大搖大擺的向西夏軍營走去。

西夏也有巡邏的隊伍,王吉看到了,沒有等他們盤問,主動上前打招呼。離得遠,隱隱聽到是用党項語說的。說什麼聽不到了,巡邏的頭領斥責一句,王吉嘻嘻哈哈,又大搖大擺地,就象在自家後花園溜達一樣,正式進入西夏軍營。

一會兒消失不見。

葉餘貴看得瞠目結舌,奶奶的,從哪裡冒出來的猛哥子,這膽子比老虎膽子還要大啊。

怪胎不是他一個。

囂張無比的潛出西夏軍營,有沒有害怕,無人知。但根據此人後來的表現,估計汗也不會冒一下。

出了敵營,王吉不知道從哪裡弄來一匹馬,飛快地趕到太原府。

……

問題就在這裡。

太原有兵,但不敢動。

爲什麼?

無他,契丹也。

契丹與西夏什麼關係,誰都知道,當年李繼遷崛起,王小波起義有功勞,契丹更有功勞。本來河東兵力就很單薄,想一想,代州雁門關僅有十營軍隊,可能實際數字只有三千人。一旦契丹入侵,很快就能兵臨太原,從太原到汾州地勢平坦,這纔是河東路太原、汾州、潞州、晉州兵力最多的原因。太原三十六營、汾州二十一營、潞州十六營、晉州十五營。

而太行山與呂梁山之間的各州,多者六七營,少者只有兩三營。

這個兵力不能動。

事後證明契丹人沒有配合李元昊這次行動。但一旦動了,河東兵力空虛,契丹西京道將領會不會動心呢?

幷州知州是高繼宣。

這將是府麟路作戰中宋軍第二個怪胎,是高瓊的兒子。

接到消息後十分冷靜,太原兵力不能抽,不是怕死,一旦抽了,後果十分嚴重。契丹不入侵,此次危機不大。抽了後,契丹人心動,捲了進來,很有可能變成兩國聯手侵犯宋朝。這些兵不作戰,但會起震懾力量。

無奈之下,派出快馬向京城告急。

纔是府麟路第一份真正意義上的求援情報。可恨的是康德輿只是向文彥博要物資糧草。

物資糧食也需要,可這時候最重要的是什麼,援兵!

他有大把大把的時間,但沒有求救援兵。

不錯,折家軍與麟州邊軍很勇敢,然而是人,不是神。

高繼宣對探子說道,你給我騎馬快跑,日夜兼程,那怕馬跑死了,也得將時間搶出來。真的搶出來。消息很快到達京城。京城炸了鍋,然後商議。趙禎看着諸位宰相,說道,諸卿,你們別商議吧。

等到你們商議完了,府麟路也早就失守。於是將京神衛等二十個指揮使派向太原,讓高繼宣率領他們支援府麟路。

也就是二十營,滿員一萬人。

實際沒有,只有五六千人,而且全是步兵。

但此次這二十營步兵表現很勇敢,居然在幾天內趕到太原,一天行程幾乎達到一百五十里路以上,這也是創造了一個小小的奇蹟。

軍隊到達,高繼宣將事務交給通判,率領這支軍隊趕向府麟路。

趕是趕來了,但也累壞了,然而此時麟州城堅守了十幾天,情況危急,高繼宣也管不了那麼多。

但多災多難,到達天門關時,忽然老天下了大雨,前方黃河河水猛漲。

當天黑夜降臨,宋軍站在河邊全部發抖,沒法划船,沒法游泳。

高繼宣無奈的紮下營地,又在河邊殺豬宰羊,擺好香案,祭拜上蒼,老天在上,河神在下,讓大雨停下吧。

凌晨時分,雨真的停下來。

高繼宣說道:“河神顯靈了,這次一定會旗開得勝。”

但這裡是北方,縱然下雨,雨也不會很長,是不是高繼宣刻意使了一個心理戰術,不得而知。

黎明渡過黃河,傍晚時分,來到麟州郊外。遠遠的還能看到麟州城正在與西夏人交戰。

血戰十幾天,麟州城還在宋軍手中!

天也黑了,此時到了八月中旬,月亮正圓時刻。

盯着敵營,高繼宣也頭痛,這得有多少敵人,十萬也不止啊。

於是說道,我們今夜劫營玩一玩。

明月照千里,西夏大軍苦戰了十幾天,也累壞了,正睡得香。忽然殺聲四起,宋軍從後方殺到身邊。

西夏軍隊一片雞飛狗跳。

但起的作用不大,本來兵力少,而且幾乎在十天內從開封趕到府州。

就是畫地圖也要畫上好長一會兒,甚至騎兵素質不高,也得七八天才能趕來。

宋軍體力也到了極限。

楊文廣說延州兩戰勝,是勝在體力上。現在顛倒過來,正好用在這支宋軍上。雖乘亂擊斃了許多西夏將士,一會兒宋軍被殺散。換作其他將領,早就逃回去了。然而高氏這門很怪,很膽大。

高瓊犯法被斬,正好天降大雨,行刑的劊子手跑去躲雨,高瓊不知道怎麼弄的,將釘子撥去,繩子解開,大搖大擺逃走,投奔王審琦。後來多立下大功,澶淵時,正是他與寇準二人,將宋真宗的小龍椅子推到澶州城。

高繼宣繼承了他老子的血脈。

撓頭苦思,沒有辦法,先撤出來,將附近的邊民招來,條件是廂兵身份,禁軍待遇。不管什麼待遇,西夏人都殺到你們家門口了,你們要不要保家衛國。給了一些好處,又做了一番動援,讓他攏來兩千邊民,一支新的軍隊半天之內誕生,高繼宣替它取了一個名字,清邊軍。

但用這點軍隊與十幾萬西夏主力軍隊作戰,怎麼看還是去送死的。

高繼宣不管,騎馬看了看地形,第二天晚上又來了。

元昊氣得頭腦發昏,還有完沒完?派出幾萬人馬出營追趕,將這支軍隊給我全殲了。追殺到三松嶺,西夏軍隊惡噩到來。

這裡全是山地,西夏的騎軍,包括什麼鐵鷂子重甲騎兵在內,到這裡全部成了廢物。馬想跑都跑不起來,騎兵還有什麼作用?

但還有好幾萬人馬。

高繼宣沒有猶豫,說道:“殺。”

殺了過去。

西夏人還在考慮是不是要下馬作戰呢。可下了戰馬作戰,似乎又不是他們所長,宋軍殺過來了。

特別是這些沒有進城的邊軍,有許多戰士的親人被西夏軍隊殺害,此時眼睛都紅了起來。又看到西夏軍隊失措的樣子,士氣高昂。

只堅持一會兒,西夏軍隊特有的土匪性格發作,一看不利,有的人調頭就跑。然而這裡是山地,邊上就是很深的山谷,後面自己戰以阻擋,還有戰馬要牽拉。結果慌不擇路,推搡之下,有許多人與馬象下雨一樣,往山谷裡掉。結果第二天打掃戰場時,山谷裡一堆一堆的人屍體與馬屍體。

這一戰打得就象寫玄幻小說一樣,魔幻無比。

另一邊沒有玄幻,打得很辛苦。但有一人坐鎮,也給元昊重創。

王凱,來歷同樣顯赫,他老子的老子的老子是鼎鼎大名殺神王全斌。

這邊城沒有攻下來,那邊不知道從哪裡跑出來的一個殺鬼,正在三松嶺耀武揚威,元昊氣昏了。對城上喊話,這一戰我讓你們殺死了三萬多人,蛋給你們擠破了,受傷了,回家養傷去。

但沒有人當真,這個傢伙太狡猾。

果然不出所料,元昊調過頭,撲向府州。

何儼這纔將信送向渭州,本來有一次機會的,讓王吉將信帶走。可三個人皆不相信王吉一個人能衝出西夏十萬大軍,向外界通風報信。所以耽擱了十幾天時間。

葉餘貴戰死,劉真受傷。

麟州城第一次圍困解除,但更慘烈的戰事在府州那邊再次爆發。

這次將會比高繼宣更魔幻,更傳奇。

八百章 光暗五百四十七章 四美六百七十九章 公平第22章 三疊陽春(上)五百八十一章 帝王心七百二十四章 營救一第348章 在路上(四)六百十九章 耳光與棗子上三百九十二章 約定九百二十章 平與正七百八十九章 小重山七五百八十九章 越長越大四百七十四章 父子第701章 七千平方公里的口袋(上)六百五十三章 崑崙關下八百四十八章 幫手八百八十一章 高原雄風三三百七十七章 太子絞肉機六三百九十七章 大戲·和尚的傳奇第70章 香閨第1章 七個媽媽,一個兒子第336章 小戰(中)九百十四章 萬事俱備五百零二章 老大三七百五十三章 皇儲第99章 講仁(七)六百六十章 裴行儉八百六十三章 第三者上第253章 鬥法(三)四百九十三章 包拯出場上第65章 對眼五百五十五章 賭約第90章 三家祖六百四十六章 龐太師第294章 排陣(上)八百七十三章 河湟六六百四十四章 臨行下七百二十五章 營救二第57章 道(一)第319章 最神奇(下)第338章 陽光照不到的地方第183章 美人(上)第34章 考(上)第297章 走隊第100章 區別(上)第369章 天都石窟(上)六百二十八章 報答五百九十四章 燙手下第302章 殺雞(上)七百十三章 親事四四百九十八章 解圍四百八十一章 站隊下第209章 大三元(五)七百十五章 千古第一基情·戰鬥吧第173章 走鋼絲(下)四百八十三章 倒戈七百十三章 親事四第194章 送(下)第23章 三疊陽春(中)第365章 君子,君王的兒子(二)第189章 第二抓·詩四百八十三章 倒戈三百八十三章 帥才四百零九章 鐘山風雨起蒼黃四百二十三章 定川寨下六百九十三章 民與兵下八百四十五章 遙指六百六十一章 七天六百六十六章 戰後中第224章 鐵板五百六十九章 修正第281章 依(下)四百八十一章 站隊下八百五十一章 契機第264章 悲絲(下)第47章 花之戰·筆筒第172章 走鋼絲第137章 明道六百三十章 皇佑之治二第339章 放巴士八百九十二章 大會戰四第245章 希望的田野三百九十三章 打臉第218章 找朋友(下)七百三十五章 其實不重要上第54章 鳴天下(三)四百七十二章 爬山九百零一章 逆轉下七百三十章 姓李第43章 花之戰·納蘭第286章 白蛇傳(下)七百八十章 皇子上第95章 講仁(三)第30章 後生四百三十四章 請使下七百七十九章 成長第340章 難第15章 山外的山,人外的人(中)第120章 內定四百七十八章 降上
八百章 光暗五百四十七章 四美六百七十九章 公平第22章 三疊陽春(上)五百八十一章 帝王心七百二十四章 營救一第348章 在路上(四)六百十九章 耳光與棗子上三百九十二章 約定九百二十章 平與正七百八十九章 小重山七五百八十九章 越長越大四百七十四章 父子第701章 七千平方公里的口袋(上)六百五十三章 崑崙關下八百四十八章 幫手八百八十一章 高原雄風三三百七十七章 太子絞肉機六三百九十七章 大戲·和尚的傳奇第70章 香閨第1章 七個媽媽,一個兒子第336章 小戰(中)九百十四章 萬事俱備五百零二章 老大三七百五十三章 皇儲第99章 講仁(七)六百六十章 裴行儉八百六十三章 第三者上第253章 鬥法(三)四百九十三章 包拯出場上第65章 對眼五百五十五章 賭約第90章 三家祖六百四十六章 龐太師第294章 排陣(上)八百七十三章 河湟六六百四十四章 臨行下七百二十五章 營救二第57章 道(一)第319章 最神奇(下)第338章 陽光照不到的地方第183章 美人(上)第34章 考(上)第297章 走隊第100章 區別(上)第369章 天都石窟(上)六百二十八章 報答五百九十四章 燙手下第302章 殺雞(上)七百十三章 親事四四百九十八章 解圍四百八十一章 站隊下第209章 大三元(五)七百十五章 千古第一基情·戰鬥吧第173章 走鋼絲(下)四百八十三章 倒戈七百十三章 親事四第194章 送(下)第23章 三疊陽春(中)第365章 君子,君王的兒子(二)第189章 第二抓·詩四百八十三章 倒戈三百八十三章 帥才四百零九章 鐘山風雨起蒼黃四百二十三章 定川寨下六百九十三章 民與兵下八百四十五章 遙指六百六十一章 七天六百六十六章 戰後中第224章 鐵板五百六十九章 修正第281章 依(下)四百八十一章 站隊下八百五十一章 契機第264章 悲絲(下)第47章 花之戰·筆筒第172章 走鋼絲第137章 明道六百三十章 皇佑之治二第339章 放巴士八百九十二章 大會戰四第245章 希望的田野三百九十三章 打臉第218章 找朋友(下)七百三十五章 其實不重要上第54章 鳴天下(三)四百七十二章 爬山九百零一章 逆轉下七百三十章 姓李第43章 花之戰·納蘭第286章 白蛇傳(下)七百八十章 皇子上第95章 講仁(三)第30章 後生四百三十四章 請使下七百七十九章 成長第340章 難第15章 山外的山,人外的人(中)第120章 內定四百七十八章 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