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五十五章 請行

四百五十五章 請行

六月天氣熱了,看着深邃的夜空,杏兒說道:“天街夜色涼如水,天上一定不熱吧。”

鄭朗一陣大笑,說:“若是在夜晚,天下肯定不熱,不但不熱,還很冷。”

“會有多冷?”

鄭朗又笑,在宋朝講這個講不清楚。

京城依然象以前那樣繁華,許多人出來納涼,有的店鋪索性一夜開到亮,過了三更後,生意照舊興隆。但此時宋朝正處在巨大的危機當中。

多年的戰役,使全國百姓困苦,再加上這場突如其來的大旱,宋朝整個象坐在一座火山口。也平安無事,原因很簡單,君王仁愛賢明,大臣們雖然勾心鬥角,有的人私心很重,還沒有發展到置百姓死活一點不顧的地步。整個龐大臃腫的機制依舊在緩慢運轉。

不過來到中書,鄭朗陸續接到一些邸報,心中也暗叫僥倖,事實比他想的還要嚴重,幸好戰爭中止,否則今年宋朝將會面臨無法想像的危機。

朝堂上還沒有感覺,王倫事件在相關的官員遮掩下,並沒有驚動朝堂,還以爲與其他類似的情況一樣,僅是一羣流匪。朝中大佬視線繼續盯着邊事上,先是歐陽修上書,朝廷派使與西賊和約,但臣聽到邊臣頻得北界文字,詢問西夏約和之事如何。若真是如此,事深可憂,臣以爲天下之患不在西戎,而在於北敵。

一語中半的,西夏是沒有能力催毀宋朝的,能催毀宋朝的是在北方,但歐陽修只說對了一半,不是開始墜落的契丹人,而是更兇悍的女真人與蒙古人。

理由更不對,與契丹和好四十年,朝廷一有事便來敲詐勒索,可見其國之心。這麼好的便宜不撿。傻了不成?當真以和爲貴啊,國與國之間可以用這個口號來迷惑對方,可若真心裡面這樣想,這個國家快完蛋了。若是換成鄭朗在契丹。這一次會敲得更多。

因此要防北,可是北邊幾個大臣都是無能之輩,鎮定一路是張存,昔在延州就以不能主邊而罷去,定州王克基平庸輕巧,非將臣之材。要換得力的大將去北邊鎮守,要練兵。要選將,要備邊,不能等契丹人來了,到時候後悔就來不及。

防範之心是應當有的,可歐陽修一個勁的唱黑契丹,使得朝堂上草木皆兵,於是發生後來的事。

接着范仲淹與韓琦表現出高度的“默契”,不停的共同上書。先說不能罷同解乾耀一千八百貫公使錢。也就是出差費與招等費。這是禮制,一千八百貫,只能養兵士十八人。再省也不用省這個錢以廢禮。

大旱來臨,物價上漲,養一個士兵費用變成了一百貫,再備兵西夏、契丹,京城的禁軍更不敢裁……

旨準。

接着再次聯手上書,西陲用兵,爲數浩繁,可因爲受陝西轉運使節制,緣邊四路多有不便,這個鄭朗在涇原路也能感覺到。唯有相互商議。韓琦與范仲淹身在西北,局中,爲了避嫌一直不好說,直到來到京城,不用避嫌,纔將這個陋習說出來。因此讓四路便宜行事。所有勾當(指謀事人),能大段回易得利息,可以根據制度獎勵,以便助軍費。

這是想辦法開源,不然國家經濟太緊張。於是趙禎再次旨準。

終於韓範二人開始真正進言,竅以天下郡邑,牧宰爲重,得其人則致化,失其人則召亂……臣等欲乞聖慈特降詔書,委書、樞密院臣僚,各於朝臣中薦堪充舉主者三人,候奏到姓名,即逐人各賜敕一道,令於通判內舉厲資已上一員充知州,知縣內舉成資已上一員充通判,薄尉中舉有出身三考以上、無出身四考一員充職官知縣,或於職官令錄中舉五考以上之人充京官知縣。仍於敕明言所薦之人若將來顯有善政,其舉主黨議賞,若贓污不理,苛刻害民,關與同罪。

爲什麼國家到這地步,正是大臣無能,所以大臣必須要保薦,要連坐,保的人好有功,保的人不好同樣有罪,環環相連,擔當起責任,這樣各個賢能便能從民間撥出。

有了慶曆新政“擇官長”的一些雛形。

但關健這個好壞怎麼判斷?

對於范仲淹與韓琦也是一次時機,國家正醞釀着巨大的危機,趙禎心中焦急萬分,只要有好的策略,一概想試用,於是對輔臣說道:“自用兵以來,策試授官人猥多,而任事頗無善狀,今獻策及僚論薦,宜先委有司詳其可否以聞,其與試人宜加精核。”

這時,范仲淹與韓琦步子邁得還是很小,他們初次進入中樞,有的情況沒有摸清楚,也不敢說。爲了減少百姓壓力,趙禎詔議欲鬆馳茶鹽禁,減商稅。范仲淹說道:“茶鹽,商稅之入,國用有餘,當先寬賦役,然後及商賈,弛禁非所當先也。”

國家錢還不夠用,這時候不能鬆動茶鹽與商稅,若有餘錢,最主要的先減去百姓賦役。說得也有理,沒有錢怎麼辦?但這時候范仲淹略過保守,乘此時,若改革,茶鹽之政有許多弊端能夠就此消除。不消除問題也不要緊,最大的危機還是各地的起義。終於王倫的消息傳到京城。

一起感到愕然,從沂州到高郵有多遠哪,沿途又駐紮多少軍隊、廂兵與捕快,怎麼就讓他們逍遙自在了一千多里路?

歐陽修進言道:“近日四方賊盜漸多,皆由國家素無御備,而官吏賞罰不行也。臣謂夷狄者皮膚之患,尚可治。盜賊者腥心之疾,深可憂。朝廷終未當處置……今沂州軍賊王倫,所過楚、泰等州,連騎揚旗,如履無人之境,而巡檢、縣尉反赴賊召,其衣甲、器械皆束手而歸之,假令王倫周遊江海之上,南掠閩廣而斷大嶺,西入巴峽而窺兩蜀,殺官吏,據城邑,誰爲悍御者?此可謂心腹之大憂。爲今計者。先先峻法令,法令峻則人知所畏,自趨而擊賊。請自今,賊所經州縣奪衣甲。官吏並追官勒停,巡檢、縣尉仍除名,勒從軍自效,俟破賊日則許敘之……”

這封奏摺暴露了歐陽修的本質。

不是峻法的問題,關健是王倫爲什麼發動起義的?

歐陽修經過多年官宦生涯,真正完成從貧困子弟到士大夫的脫變,可他也忘記根本。主動站在權貴一邊。

不僅是王倫,還有,這纔是鄭朗叫僥倖的地方。餘靖又進言道:“朝廷所以威制天下者,執賞罰之柄也,今天下至大而官吏弛事,細民聚而爲盜賊,不能禁止者,當賞罰不行……南京者。天子之別都也,賊入城斬關而出,解州、池州之賊不過十人。公然入城虜掠人戶,鄧州之賊不滿二十人,而數年不能獲。又清平軍賊入城作變,主者泣告,而軍使反閉門不肯出。所聞如此,而官吏皆未當重有責罰,慾望賊盜衰息,何由而得?今京東賊大者五七十人,小者三二十人,桂陽監賊僅二百人。建昌軍賊四百餘人,處處烽起,而巡檢縣尉未知處以何罪……”

爲什麼會這樣?

當真是用酷法就能解決的?

范仲淹又說,陝西禁軍廂軍近二十萬衆,防秋在近,必須養育訓練。以期成功,在乎豐以衣食,使壯其力,積以金帛,示以厚賞,牛酒以悅之,律罰以威之,雖二十萬衆,合爲一心,有守必堅,有戰必強……

這個錢從哪裡來,糧納糧草並金銀錢帛,及萬緡與南監交鈔,二萬與上佐官,三萬者京官致仕,如應舉到省,與本科出身,除家便官。

沒有辦法,只好賣官湊錢。

鄭朗聽到賣官之策居然從范仲淹嘴中說出來,不由十分愕然,揉了揉太陽穴,說道:“陛下,臣以爲只要主明臣賢,內患不必憂也,憂的還是外敵。雖有的時候年光不好,百姓被逼無奈,淪爲盜賊,然我朝乃是最重內治之國,故這些盜賊必不深患。”

與歐陽修正好說反過來。

“西夏國力狹弱,不能顛覆我朝,但野心難改,眼下西夏據於契丹之逼,必與我朝約和,可以贏來短暫的幾年或者十幾年和平時光。約和,我朝必須用錢帛收買其心,再加上他們內部休生養息,十幾後必會又來侵犯我朝。又不知道會進行幾年戰爭,反反覆覆,雖是疥癬之痛,可這個疥癬太大太深了,戰爭持久,民不聊生,若再來一個大型災害,陛下仁愛,民雖苦多不怨,盜賊難以成勢。可陛下能保證後世子孫皆如陛下?內外交困,那時纔是最傷最痛之時。至於歐陽修所說契丹之心,不可不防,也不可以誇張,嚴防而己,不必進行大規模的練軍與增兵,一是國家沒有錢帛維持,二是不能讓契丹人認爲我朝有敵意。之所以詢問我朝與西夏人議和事宜,一是當初的約定,二是他們也想判斷三國的形勢與走向。契丹已經墮落矣,臣擔心的不是契丹,而是北方更野蠻的韃靼人與女真人,這些民族取代契丹,必將成爲我朝最大的敵人。”

頓了頓說道:“桂陽監賊主要是走私私鹽的生猺,官府抓俘不服,發起的暴動。其餘盜賊,有的是軍中之弊引起的,還有的是百姓,四年重壓,加上旱災,生活無法維持下去,纔有膽大包天的歹徒爲非作歹。可這些人難道不知道謀反必死?爲什麼要挺而走險,官逼民反也,一些官吏沒有做好,加是貧困,於是挺而走險。許元已去南方籌糧,不日糧食就能抵達京師或者山東,陛下可以下旨,讓各州縣官寮開倉酌情放糧,賑濟百姓。范仲淹與韓琦、歐陽修議派按察使巡視各州縣官員,然臣倒以爲暫且莫急,不如派幾良吏按察各州縣,監督官吏放糧,先安民心。民以食爲天,不求讓他們吃飽,最少有一個半飽,老百姓就不會挺而走險,沒有饑民流民的加入,縱然有一些盜賊爲患,遲早必被朝廷剿滅。陛下,治國者義爲節,仁才爲本。老百姓爲了支持國家戰爭,苦了近四年,到了朝廷回報他們的時候。”

趙禎動容,說道:“準。”

鄭朗又說道:“數支賊寇,唯有王倫賊最強,讓臣帶一營悍遠軍前去南方,來回不出一月,便可將此盜賊剿滅。”

悍遠軍便是那些生女真騎兵,來到京城後一切爲二,分成兩營,每營有兩百餘將校。在未完全被京城生活腐敗墮落之前,他們依然還是宋朝最強大的軍種。

六百四十六章 龐太師四百六十八章 河上浪上六百六十三章 變臉下之上第5章 約定(上)第74章 老太太的不良嗜好(下)第123章 去第33章 三變小妻子(下)第251章 鬥法(一)六百九十四章 三關一八百六十八章 河湟一八百二十一章 治平改制下第143章 問一(五)七百零二章 七千平方公里的口袋中第328章 光榮第12章 刻絲(上)第2章 修剪九百二十九章 雪大結局五八百八十一章 高原雄風三五百九十五章 爲難第313章 瘦身第104章 第一次非親密接觸(上)四百八十三章 倒戈九百十一章 崩潰六百四十六章 龐太師第796章 二更第180章 兩小鬥中丞·指槐罵桑第24章 三疊陽春三百九十九章 大戲·救世主第52章 鳴天下(一)六百二十八章 報答八百七十八章 河湟十一第223章 湖上,小露鋒芒四百零九章 鐘山風雨起蒼黃第337章 小戰(下)八百四十五章 遙指四百二十二章 定川寨中三百八十三章 帥才八百六十三章 第三者上四百五十九章 大計劃一第100章 區別(上)第334章 西風烈(下)五百七十六章 刑關三百八十三章 帥才五百六十六章 遠大的心六百九十三章 民與兵下七百八十八章 小重山六八百五十七章 剋星上第355章 從瞎氈開始(三)第4章 第一米九百二十三章 歡迎五百十四章 糖果第281章 依(下)五百九十六章 請戰五百七十七章 窗六百四十九章 萊公詩五百七十三章 雙喜第305章 疑問品四百八十章 站隊上第124章 火六百三十五章 皇佑之治七八百三十九章 最強弓五百六十九章 修正九百二十七章 雪大結局三七百九十一章 太傅六百八十章 夜郎五百四十六章 選的人四百二十五章 天人合一第36章 蛇書第110章 閉門羹(上)第189章 第二抓·詩四百二十三章 定川寨下八百十二章 秋後第224章 鐵板三百九十九章 大戲·救世主八百零二章 老天都不怕八百九十二章 大會戰四七百六十三章 辦不到的七百八十二章 皇子下四百二十一章 定川寨上八百八十六章 琉璃珠中六百五十七章 眼兒媚八百九十八章 大會戰十第300章 打雞五百八十一章 帝王心第161章 君子黨來了(中)六百九十四章 三關一第258章 問鬼(上)第96章 講仁(四)四百二十一章 定川寨上九百十七章 臘梅五百六十七章 何人爲首相第76章 最要得四百九十六章 推手中七百三十九章 種籽四百五十七章 天長之戰上七百零七章 趙禎心第242章 揚帆七百十七章 相會上第185章 第二抓·誤第111章 閉門羹(下)
六百四十六章 龐太師四百六十八章 河上浪上六百六十三章 變臉下之上第5章 約定(上)第74章 老太太的不良嗜好(下)第123章 去第33章 三變小妻子(下)第251章 鬥法(一)六百九十四章 三關一八百六十八章 河湟一八百二十一章 治平改制下第143章 問一(五)七百零二章 七千平方公里的口袋中第328章 光榮第12章 刻絲(上)第2章 修剪九百二十九章 雪大結局五八百八十一章 高原雄風三五百九十五章 爲難第313章 瘦身第104章 第一次非親密接觸(上)四百八十三章 倒戈九百十一章 崩潰六百四十六章 龐太師第796章 二更第180章 兩小鬥中丞·指槐罵桑第24章 三疊陽春三百九十九章 大戲·救世主第52章 鳴天下(一)六百二十八章 報答八百七十八章 河湟十一第223章 湖上,小露鋒芒四百零九章 鐘山風雨起蒼黃第337章 小戰(下)八百四十五章 遙指四百二十二章 定川寨中三百八十三章 帥才八百六十三章 第三者上四百五十九章 大計劃一第100章 區別(上)第334章 西風烈(下)五百七十六章 刑關三百八十三章 帥才五百六十六章 遠大的心六百九十三章 民與兵下七百八十八章 小重山六八百五十七章 剋星上第355章 從瞎氈開始(三)第4章 第一米九百二十三章 歡迎五百十四章 糖果第281章 依(下)五百九十六章 請戰五百七十七章 窗六百四十九章 萊公詩五百七十三章 雙喜第305章 疑問品四百八十章 站隊上第124章 火六百三十五章 皇佑之治七八百三十九章 最強弓五百六十九章 修正九百二十七章 雪大結局三七百九十一章 太傅六百八十章 夜郎五百四十六章 選的人四百二十五章 天人合一第36章 蛇書第110章 閉門羹(上)第189章 第二抓·詩四百二十三章 定川寨下八百十二章 秋後第224章 鐵板三百九十九章 大戲·救世主八百零二章 老天都不怕八百九十二章 大會戰四七百六十三章 辦不到的七百八十二章 皇子下四百二十一章 定川寨上八百八十六章 琉璃珠中六百五十七章 眼兒媚八百九十八章 大會戰十第300章 打雞五百八十一章 帝王心第161章 君子黨來了(中)六百九十四章 三關一第258章 問鬼(上)第96章 講仁(四)四百二十一章 定川寨上九百十七章 臘梅五百六十七章 何人爲首相第76章 最要得四百九十六章 推手中七百三十九章 種籽四百五十七章 天長之戰上七百零七章 趙禎心第242章 揚帆七百十七章 相會上第185章 第二抓·誤第111章 閉門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