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七十四章 007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無彈窗 五百七十四章 007 頂點

一秒記住

鄭朗僅翻了幾頁,便將奏摺放下來。

趙禎問道:“鄭卿,爲何不看?”

“陛下,看我的仁義,”鄭朗道。

人性本來就是貪婪的,這種貪婪未必不好,正是這份貪婪,刺激人們追求更美好的生活,使文明進步。所以古代賢人多用道德觀來調控。想杜絕,根本不可能。即便是在絕對平均主義下,老百姓一批批的餓死,那些大隊幹部一日三餐全是溫飽,這些幹部不好,統統打倒,打倒一切,結果整亂了套。況且在這封建年代。

對這個,鄭朗抱着冷靜的態度看待。例如王安石新倉法後,損耗減少到兩三成。爲什麼出現損耗,很正常,一部分保管不當,黴變,一部分讓老鼠吃掉,一部分翻曬時讓雀鳥吃啄掉,一部分水份流失。但這能有多少,半成足矣,一成半進入私人腰包。已經謝天謝地。原來倉法一年損耗達到五成!今年放進去一百石糧,明年只剩下五十石,後年只剩下二十五石,大後年,別查了,一粒糧也不想擁有。因此,只能說恩威並用,以示警戒,減少貪墨數額。

之所以鼓動朝廷發起此次清查,乃是賈昌朝時代官吏風氣比較黑暗,貪污現象嚴重,就此機會,整頓修正。

中庸裡說過類似的道理,仁義裡說得更多。

趙禎很沮喪。

鄭朗又說道:“陛下,不是人人皆如陛下。若是人人皆象陛下,這個國家不用官員也會大治。”

“如何處理?”

“陛下,先下詔書,標明倉儲除了國家詔令可以動用,或者對四等以下戶發放青苗寬貸外,其他人等一律不準參與其中。包括髮貸,四等戶以備春荒與種子之糧,一戶人家不得超過五石糧。若是有商人私購倉糧,可與小吏合夥挪用倉糧。嚴懲不怠。加倍充罰,糧食銷售走了,可以用其資產抵押償還糧食。但還得警告幾位御史,不得結私,不得牽連,不得包庇,以免事態擴大。畢竟旱情連連,國家最需要的便是安定。”

鄭朗刻意將最後一段話說得極重。這些御史下去,查啊查的。查到最後怒火沖天,會自動的將事態擴大。比如那個一等大戶如何變成五等戶的,當地知縣必有參與,牽連面必然很廣。

沒有這個必要。

對貪官的態度鄭朗無語,什麼方法都不會管用。殺好,養好,皆不行,那怕學習朱元璋。一殺幾千幾萬的殺。貪官還是比野草更有生命力,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鄭朗前世去上海,看到一個很普通的大隊幹部,手上幾十套房產,還有什麼企業,家產不下近億。打麻將低於十萬人民幣,人家不會來的。不知道那來的那麼多錢。難怪一個縣局就能養七十二位夫人。

這個。只能碰到了,殺雞賅猴,不能來個全國性的洗澡,誰來洗,誰會悲催。

包青天只能存在人們想像之中,誰要真正地學習包青天,即便在趙禎朝。命也不久矣,更做不好實事。

趙禎從中書接到奏摺後,直到此時,漸漸冷靜下來。最後失望地說:“就依鄭卿之意,再詔諸位按察使,一一細察倉糧,不得有誤。”

首先得將糧食追回來,這可不是少錢,近兩千萬貫,近三千萬石糧。有這個糧,今年災情雖重,但不會急,正是當初設倉法的本意。可是鄭朗在心中琢磨着,趙禎之舉,還是想夏竦將屁股下面的位置坐穩。所以讓幾位反對夏竦的御史慢慢查,最好查上半年時間。

鄭朗瞅了瞅其他數人,又說道:“正好,臣有一諫。”

“何諫?”

“西夏交戰之初,因爲我朝對情報工作不慎重,屢屢出現失誤,居然讓西夏人在延州眼皮底下將李士彬策反,不知。契丹也是如此,交戰之初,元昊故意孤身前去謝罪,實際將主力軍隊佈於賀蘭山,準備全殲蕭惠部,契丹皇帝也不知,將元昊釋放回去,以至大敗。平時不重要,然戰爭出現,往往一兩情報人員,便能決定一場戰役勝負走向。我朝西北之戰,大規模的戰役一共是四次,前後花費達到一億多貫,一場戰役代價幾達三千萬貫。可見密探的重要性。”

宋庠說道:“行知,恐不妥,如今我朝與西夏、契丹和好,若開密探,必起三國間產生齷齪。”

“伯庠,此言謬矣。我朝不派密探,你能保證元昊沒有派密探來我朝?”

宋庠不能回答。

“陛下,我在霸州城頭,與張亢、種逵交談,說過一個問題,爲什麼我朝在拒馬河畔南側設了那麼多重城外,還有寨鋪(西北軍事要寨按大小地形取分爲寨砦堡關所,而河北則稱爲寨與鋪,鋪一般稍小,多在山區)。契丹也在幽州駐兵,可駐紮了多少軍隊?”

趙禎不能言。

鄭朗這一點,恰是趙禎最看重的地方。

鄭朗從不買名求直,象孔道輔那樣,將宮門敲得啪啪地響,某些時候還會主動迴避逃避困難。再發展,便是一個媚臣。然鄭朗不是,他也從不諂媚,有問題便說出來,從不遮掩。這種溫和而不媚諂的態度恰是趙禎的最愛。

但軟弱如此,趙禎總有些不大開心。

“張亢與種逵說,我朝少馬,缺少速度優勢,只能被動防守。當時臣回答,非是,乃是遊牧民族貧困,一旦入侵會有所得,我朝入侵北方,卻無所得。獲利不同,造成以後政策越來越軟弱被動,直到象南北朝那樣,被胡人控制中原。還有許多原因,那天我沒有多說。唐朝一度窮極到小海,遊牧民族也曾多次南下騷擾,但從不修長城,更不在北方設立大量駐兵,因爲他們軍隊強大,只要敢入侵,能加倍讓這些胡人償還。即便是安祿山鎮守北方,開始設行節度使制,起初安祿山手中兵力也遠遠不及我朝。無他,還是軍隊不夠強大。雖與契丹多次交鋒。互有勝負。但戰爭多是在我朝領土上發生的,天時地利人和皆在我朝。爲什麼嶺南與大理交趾交界,卻沒有駐紮多少軍隊?實乃兩國羸弱也,朝廷不駐紮軍隊,他們也不敢入侵。即便入侵,我朝能在一怒之下,讓他們亡國。唐朝藩鎮割據之亂,必須懲戒,但不能矯枉過正。養着史上最龐大的軍隊還是不夠。需要一些尚武的舉措,一些強兵的舉措。只是懲戒安史之亂,切不可讓節度使之類的事發生在我朝,軍隊牢牢掌握在陛下手中即可。那麼尚武有何不可,強兵又有何不可?我朝以內治爲主,但不代表着任由胡人欺侮。伯庠,我做爲大宋的宰相,差一點命喪契丹。然逃回來。還要強作歡顏。對他們說,兩國以和爲貴,這不是羞侮的事嗎?”

宋庠敢說這太正常不過,不算羞侮?

“陛下,當初留下私鹽通道,便是爲了斥候。臣在契丹聽聞,元昊讓其子迎娶党項大姓沒移族的沒移氏爲妻,因其美豔過人。於新婚之時,不顧大臣反對,強行將其收納後宮。元昊已經昏庸也,臣回朝後又聽聞,元昊爲使沒移氏歡心,又於天都山大修皇宮,諸族不服。因此臣想略有舉措。故於今天提及特務營一事。”

“特務營?”

“陛下,僅是一營,四五百人足矣,從軍中選撥精英,不僅善長格鬥之術,騎術,還要反應敏捷,有語言天賦,善長僞裝潛行,善長登山游泳奔跑,善長遊說,冷靜有膽識,不怕死,不怕刑訊拷打,還有一些一技之長……”

說了一大長串。

趙禎張大嘴巴問:“有這樣的人嗎?”

“陛下,有,王嵩。”

提到這個妖異的大和尚,趙禎不作聲了。這個和尚哥子太猛,舉世無雙。

“這樣的人手終是少,但從全軍中選撥,僅是一營兵士,還是能找到的。選撥過後,名單僅由樞密院諸相知道,還有陛下掌控,直接對樞密院與陛下負責彙報,以免泄露。提撥後,爲示獎勵,每人立授班直之職,使其家人無後顧之憂,再挑選一些優秀將領進行單獨訓練,由王嵩負責。此營所職十分特別,所以臣命名爲特務營。”

這不是特務營,而是四五百個007。

幾個宰相對視一眼,人數並不多,只有四五百人,由鄭朗折騰去,說不定象那個王勇幾人,以小博大,獲得成功呢。

陳執中還是很小心地說:“以和爲貴。”

國家災情不斷,最好不要開戰。

鄭朗額首,不怪陳執中,陳執中想法也代表着大多士大夫的想法。宋朝也不乏有滿腔壯志之臣,在北宋對西夏發起多次戰爭,即便南宋還一度北伐。也不能說宋朝軍隊不行,比如章楶,若不是北宋國庫緊張,發生一系列不好的故事,說不定就讓章楶將西夏弄沒了。但大多數時候讓文臣或宦官主持戰爭,指揮官不得力,兵力再勇敢又如何?最好的機會是岳飛之時,說不定在岳飛手中便能創造一個天大的奇蹟,但……

歸根倒底還是苟且偷安思想佔據主流造成的結果。

若沒有這個思想作祟,宋朝可以走得更遠。

不急,得慢慢來,自己從政十三年還不到呢,後面有很長的光陰。眼下主要不是開疆拓土,第一是強兵,第二思智的以小博大,第三斂財,爲未來做準備。打仗得花錢,問過張方平,國庫裡有錢,兩千來萬貫,真的不錯了。但想想眼下的災情,還有明年,十有**,國庫又得空。

幾個宰相同意,趙祉說道:“準,鄭卿,回樞密院將詳細條款擬上。”

“喏。”幾個宰相準備散去,鄭朗忽然又說道:“陛下,臣還有一諫不知當說不當說。”

此時,鄭朗嘴裡很苦。

別以爲簡單,因爲一個避嫌制度,想將小蘿莉這件婚事解決,不亞於對付宋朝的冗官之弊。

趙禎不知道鄭朗心中小算盤,說道:“說。”

“陛下,我朝以禮儀治天下,是否?”

幾個宰相一起鄙視,說了等於沒說,自漢朝時起,那一正統朝代不是以禮治天下?否則禮部爲什麼這麼重要?

“是,鄭卿。你要說什麼?”

“陛下。自古以來,人倫有序,臣聽聞陛下將福康公主選尚用和次子李瑋,李瑋乃是公主殿下表叔,臣以爲十分不妥。”

趙禎沒有想到其他,鄭朗是儒者,聽說了,提出來,也十分正常。微微一笑,說:“鄭卿,僅是小節,無傷大雅。也有前例,唐朝中宗將侄子雍王李守禮之女養於皇宮,此女乃是中宗孫輩,中宗卻當爲女兒,羣臣也無以爲不妥。”

在宋朝。什麼事得說出一個道道。有了得到大家公認的前例,便是制度,法律與道理。趙禎說的此女便是唐朝鼎鼎大名的和親公主金城公主。有了這個例子,趙禎將女兒嫁給李瑋也就不算是不對。

鄭朗很頭痛,話風又轉了轉,說道:“臣還是認爲不妥,陛下此舉,乃是憐其用和家遭遇悽楚。臣也明白。然陛下之愛護有大愛與小愛之分,故觸龍說趙太后也。一,李瑋已到及冠之年,而公主尚幼,想要成親,必須等公主長大成人,早則要等六七年。遲則要等十年時間,對李瑋來說,過於殘忍。二,李家單薄,尚公主必不能納妾。陛下若愛護李家,不是讓其尚公主,而是讓其家廣澤,此纔是真大愛護也。三,二人年齡也略有差距,頗爲不合。公主長大成人,李瑋略長,公主過於委屈。李瑋要等公主,青春年少之時,不得不耽擱,也是過於委屈。故臣認爲不妥。”

很小心地找了幾條理由。

說得不明顯,其他幾位宰相也想不起來,趙禎更想不起來。況且鄭朗此去契丹,九死一生,豈不正是爲了自己這個寶貝女兒?

“鄭卿,僅相差十歲,不算太大的距離。朕至今無子,止有數女,讓她嫁於用和家,也是爲福康的幸福着想。”趙禎根本沒有聽。

但話不能直接聽的。鄭朗心中反應過來,不是一定要嫁給李瑋,趙禎有趙禎的考慮。他若有子,兒子爲皇上,會想着父親的這個小舅舅,也是唯一的舅舅。關健他沒有兒子,未來走向不定,若是讓其他宗室子弟登基爲弟,李家便不會再得寵。但娶了公主,性質不一樣,那不但是貴戚,還是戚上加戚,李家從此便真正的踏入貴戚行列。所以看似李瑋委屈幾年,卻是爲了李家未來一族人着想之舉。

鄭朗無輒了。

趙禎又出一奏,道:“諸卿看一看。”

諸相輪流翻看,不知道是誰寫的,寫的也是老生常談。說諸路轉運司廣求出剩,求媚於上,民輸賦稅,已是太半所出用於納賦,但官員不滿足,又令加耗,美其名曰潤官。例如江西諸路州軍體例,百姓納米一石,出剩一斗,往往有聚斂之臣,加耗一斗還不滿足,再加一斗。且以江西一路百萬石爲準,若每石取米一斗,所收已是十萬石。若於民間取十萬石耗米,下面缺少糧米,米價必貴,百姓必食貴米。此只粗引一路之弊,況且天下,賦稅之饒,其弊無極。願陛下閱其奏目,或有橫加收斂,名爲出剩,乞賜黜貶,使民知陛下之意。

寫的人大約是江西一個小官吏,所以不敢署名,又因爲職低,缺少明確的例證。

關於這個加耗,鄭朗說過好幾次,遠比這篇奏摺說得更嚴重,更詳細,豈止是加耗,名目多得狠!

即便鄭朗說,也沒有說全。

幾個宰相狐疑地看着趙禎,不知道趙禎將這份很普通的奏摺拿出來有何用意?

趙禎說道:“古稱聚斂之臣過於盜賊,今如此苛斂,是讓朕結怨於民也。需草詔絕之。”

也就是讓各地官員不得再用加耗名義剝削百姓。

但鄭朗很懷疑,當然,會起一部分作用,有的官吏是爲了政績,加耗多半交給朝廷,有的官員加耗是爲了裝自己的腰包。即便朝廷禁止,也會利用其他名目剝削百姓。

鄭朗心中忽然明悟。

自己提起時,趙禎並沒有多說,眼下一封甚至連名字都沒有署的上封事(古代臣下上書言事時,將奏章用皁囊或火漆緘封呈進,以防泄漏,謂之上封事),卻立即通過,也是對自己一種保護。

畢竟一旦通過,自己會得罪許多官員。

當然也是一種愛民的表現。寧肯國庫收入減少。也設法使百姓負擔減輕。

不管怎麼樣,這也是一種好的詔令。寬鬆賦稅,對百姓肯定會多少有些幫助。但也看到趙禎對自己拳拳保護之心。趙禎越是這樣,鄭朗越是不想趙禎晚年時看到最喜歡的女兒瘋魔。

可是怎樣能說服趙禎?

鄭朗猜得不也完全對,此時趙禎看到這些奏摺後,觸目驚心,詔令天下罷去加耗,是釋放一個信號,朕不喜魚肉百姓。加重稅賦,以換取政績的表現。趙禎也不希望朝堂僅是鄭朗一人說話,要大家一起說,朝堂說,朝野說,這才能真正廣開言路。

看怎麼看了,橫看成嶺側成峰。站在岳陽樓上,春天看一回事。秋天看又是一回事。反正鄭朗此時心中很感動。

趙禎沒有想到他的心情。但看到一幕古怪的表情,龐籍、高若訥與王貽永盯着鄭朗看,問:“王卿,龐卿,高卿,你們看着鄭卿,爲何?”

鄭朗回過神,看了一眼龐高王三人。會意,說道:“是因爲臣在樞密院說過裁兵強兵之法,未向陛下稟奏之故。”

這時趙禎精力正是旺盛的時候,鄭朗一說,他也想起來,說道:“那天在早朝上你說了倉糧與保丁,但未說強兵裁兵……”

鄭朗苦笑。那天未說,是看到你臉上猶豫,飯得一口一口吃的。說道:“未說,是臣心中略有疑慮。想等保甲法完善,京畿有大量儲備兵源,讓京畿更加安全,臣纔會提此進諫。”

“說來聽聽。”

鄭朗再次原原本本說出。

果不出他所料,趙禎臉上再次猶豫,已經裁去大量禁兵,從八十多萬禁兵變成六十幾萬禁兵,雖說增加土兵與蕃兵,那是邊兵,掌控能力遠不及家人在京城的禁兵,再裁,趙禎心中沒有底。

看着龐籍,鄭朗在下面將手一攤。對裁兵,龐籍也十分認可。國家的錢用在哪裡,主要就用在養兵上。如果按照鄭朗的計算,將禁兵裁至六十萬,廂兵裁至二十五萬,一年所需費用四千幾百萬貫足夠了。再加上蕃兵、土兵、弓箭手與壯丁,頂多五千五百萬貫,甚至五千萬貫便足矣。

國家會節約大量用費,再加上三千萬貫養官費用,朝廷即便寬待百姓,只要是豐年,也會有不小的積餘。看到鄭朗將特務營說出來,趙禎通過,龐籍心中渴望趙禎再次將鄭朗的裁兵精兵法通過。

結果,讓他有些失望。

也不是不能通過,若是保丁組織得當,能看到部分戰鬥力,諸臣子一起進諫,十有**便會通過。所以進諫,也要抓住時機,時機不對,即便是鄭朗,趙禎也未必聽。宋朝是趙氏天下,天下人的天下,非是鄭朗的天下!這纔是根本,否則就成了范仲淹,名是趙氏天下,一度差一點變成實際的範氏天下。趙禎能不忌憚麼?

但趙禎沒有否決,鄭朗說得也頗有道理,遲疑一會道:“此事再議。”

諸臣走出都堂,在門口忽然遇到苗貴妃與曹皇后,前面趙念奴在用腳踮着繡球(鞠球的美稱,也就是足球),兩位尊貴的婦人在後面追,也不是真追,一邊跟着一邊說着話。

也正常,在唐朝最流行的是擊鞠(馬球),但宋朝馬少,又恢復到漢朝時光,蹴鞠(足球)流行。宮中踢足球的人很多,包括許多宮女,最大的足球迷便是宋徽宗,看到宮娥在踢足球,寫了一首詩,韶光婉媚屬清明,敞宴斯辰到穆清。近密被宣爭蹴鞠,兩朋庭際再輸贏。這首詩水平還是不錯的,比趙禎的強。字畫更比趙禎強,但治國……

看到大臣出來,場合不對,兩位貴婦人連忙閃到假山後面。趙念奴小,不必迴避,大大方方的施禮:“見過幾位相公。”

幾個宰相還禮,但一起看着鄭朗,一個個笑咪咪的,就連趙禎也在笑……

也沒有其他意思,今天鄭朗剛進諫公主的婚事,散了堂會撞到這位小公主,太巧了。

趙念奴睜大眼睛看着幾位宰相,大眼睛閃啊閃的,問:“你們笑什麼?”

然後眼睛在鄭朗身上瞅,鄭朗讓她幾眼瞅後,身上涔出冷汗。千萬別一世英名,在這個小蘿莉身上給毀掉……

七百四十一章 權利二第366章 君子,君王的兒子(三)第221章 處女地(三)四百七十七章 放下七百七十二章 太子二第344章 目標定川砦(下)六百七十一章 猴子下第245章 衆志成城,成!四百十七章 渾沌第187章 第二抓·求五百五十九章 十萬火急九百二十四章 踏五百八十五章 兒戲第95章 講仁(三)四百七十四章 父子八百三十六章 少一塊不能說六百十七章 遠方中五百七十九章 紅顏四百七十章 河上浪下三百七十二章 太子絞肉機一第297章 走隊八百三十五章 殺夫案第81章 四君子(上)三百七十一章 天都石窟下第275章 留七百九十三章 帝王心八百十章 鱷魚的眼淚下第241章 黎明四百九十六章 推手中第143章 問一(五)五百二十二章 歐陽修八百四十九章 三道五百七十五章 理三百九十七章 大戲·和尚的傳奇六百九十五章 三關二五百零五章 大唐國四百十六章 授徒弟第198章 省試(中)四百零五章 在風中一第146章 恭賀六百八十五章 魅影三百八十一章 太子絞肉機十五百零十章 太監的反攻七百五十四章 趙禎的綠帽子四百二十三章 定川寨下第238章 出手(上)第17章 好兄弟第161章 君子黨來了(上)八百四十九章 三道第316章 佈施五百五十七章 黑水濼八百五十章 大麻煩第66章 法度第19章 詩社(二)七百六十一章 學生第189章 第二抓·詩七百零九章 上樹第172章 走鋼絲五百二十七章 包養六百八十四章 迷失的聖人四百二十二章 定川寨中三百九十二章 約定第279章 天下第83章 拜大神第153章 八大王,你無恥(下)五百四十三章 爭八百六十一章 夢中的美景六百四十六章 龐太師七百四十六章 三蘇第273章 進攻四百二十五章 天人合一六百零七章 首相五五百二十八章 救駕來遲上六百九十五章 三關二第114章 粉琴第316章 佈施第341章 新時代第62章 召見第73章 老太太的不良嗜好(上)五百七十七章 窗第353章 從瞎氈開始(一)六百十五章 古風下九百章 逆轉中五百七十三章 雙喜第99章 講仁(七)七百六十三章 辦不到的五百九十四章 燙手下第352章 在路上(八)八百七十四章 河湟七第228章 大中庸(上)八百七十六章 河湟九九百十四章 萬事俱備八百九十章 大會戰二三百九十五章 提醒七百六十四章 和約第211章 大三元(七)八百十九章 治平改制上五百三十一章 救駕來遲四四百七十七章 放下六百七十九章 公平
七百四十一章 權利二第366章 君子,君王的兒子(三)第221章 處女地(三)四百七十七章 放下七百七十二章 太子二第344章 目標定川砦(下)六百七十一章 猴子下第245章 衆志成城,成!四百十七章 渾沌第187章 第二抓·求五百五十九章 十萬火急九百二十四章 踏五百八十五章 兒戲第95章 講仁(三)四百七十四章 父子八百三十六章 少一塊不能說六百十七章 遠方中五百七十九章 紅顏四百七十章 河上浪下三百七十二章 太子絞肉機一第297章 走隊八百三十五章 殺夫案第81章 四君子(上)三百七十一章 天都石窟下第275章 留七百九十三章 帝王心八百十章 鱷魚的眼淚下第241章 黎明四百九十六章 推手中第143章 問一(五)五百二十二章 歐陽修八百四十九章 三道五百七十五章 理三百九十七章 大戲·和尚的傳奇六百九十五章 三關二五百零五章 大唐國四百十六章 授徒弟第198章 省試(中)四百零五章 在風中一第146章 恭賀六百八十五章 魅影三百八十一章 太子絞肉機十五百零十章 太監的反攻七百五十四章 趙禎的綠帽子四百二十三章 定川寨下第238章 出手(上)第17章 好兄弟第161章 君子黨來了(上)八百四十九章 三道第316章 佈施五百五十七章 黑水濼八百五十章 大麻煩第66章 法度第19章 詩社(二)七百六十一章 學生第189章 第二抓·詩七百零九章 上樹第172章 走鋼絲五百二十七章 包養六百八十四章 迷失的聖人四百二十二章 定川寨中三百九十二章 約定第279章 天下第83章 拜大神第153章 八大王,你無恥(下)五百四十三章 爭八百六十一章 夢中的美景六百四十六章 龐太師七百四十六章 三蘇第273章 進攻四百二十五章 天人合一六百零七章 首相五五百二十八章 救駕來遲上六百九十五章 三關二第114章 粉琴第316章 佈施第341章 新時代第62章 召見第73章 老太太的不良嗜好(上)五百七十七章 窗第353章 從瞎氈開始(一)六百十五章 古風下九百章 逆轉中五百七十三章 雙喜第99章 講仁(七)七百六十三章 辦不到的五百九十四章 燙手下第352章 在路上(八)八百七十四章 河湟七第228章 大中庸(上)八百七十六章 河湟九九百十四章 萬事俱備八百九十章 大會戰二三百九十五章 提醒七百六十四章 和約第211章 大三元(七)八百十九章 治平改制上五百三十一章 救駕來遲四四百七十七章 放下六百七十九章 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