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七十章 平衡

五百七十章 平衡

趙禎看着諸臣,想揉腦袋,最後還是要決定的,不能真讓樞密院擁有三個樞密使,說道:“陳執中、宋庠、丁度皆復所降官,夏竦爲河陽三城節度使檢校太尉同平章事。”

等於是與陳執中共掌首相之職,不過陳執中地位稍高一點,帶着集賢院大學士工部侍郎之職,比夏竦那個河陽三城節度使檢校太尉更貴。

何郯還想說話,趙禎搶在他前面說道:“何卿,勿得多言,若沒有其他事務,散朝,兩府相公前去都堂,商議鄭卿所獻之策,以便定落,解救災民。”

不就是一個首相嘛,當真那麼重要,外面還有幾百萬流離失所的百姓呢。

前去都堂,龐籍在路上低語道:“行知,你那個保甲法我以爲不得法啊,當真能替國家備軍?”

說的是老實話,能備軍,但備軍效果不會很顯著,除非從裡面精挑細選,才能選出少量戰士。相比於巨大的投入,得不償失。

鄭朗答道:“醇之,若沒有這個保甲法,陛下會不會同意裁兵?”

“……”龐籍一驚。

“此舉以撫卹爲主,所擇者皆是生活貧困的五等以下戶,君也是出自寒門,當知這些貧困戶生活有多艱難。保丁免其稅役,再稍給一些錢糧,對於這些貧困戶來說,便多了一份生機。何謂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即便不爲貧困戶着想,揭竿者何衆者多,貧困百姓也,爲了生計,不得不挺而走險。”前面說得小聲,後面用正常聲音說話。

趙禎扭過頭,道:“鄭卿,言之有理。”

龐籍在深思。

兩府宰相坐下商議,七嘴八舌的。最終將意見統一。陸續詔書頒出,以何郯等御史爲陝西、河東、河南、江淮以及京畿各路按察使,巡視各地倉糧保丁,又以武昌節度使、知永興軍程琳爲宣徽北院使,判延州兼鄜延路經略使,仍爲陝西安撫使。徙知鄆州、資政殿學士、給事中富弼爲京東路安撫使、知青州;知揚州、資政殿學士、給事中韓琦爲京西路安撫使、知鄆州,協助配合各按察使按察。

協助未必,安撫是真的。

重用夏竦。許多人心中不服,於是將韓富二人提撥,以示平衡。

都堂會散,鄭朗來到樞密院,先看文書,以及西府卷宗。主要是兵士的情況以及支出。看了後。終於明白爲什麼龐籍會急,雖裁了兵,情況依不大好。

各地禁兵數量六十八萬餘人,等於是這幾年未減反增加一些兵士。蕃兵數量下降,朝廷節約開支,部分蕃兵降爲土兵,在陝西各路,保持着近四萬蕃兵。

鄭朗皺眉,這個他不是很喜歡的。蕃兵比禁軍戰鬥力更強大,又多悍不畏死之徒,一旦戰爭來臨,蕃兵作用不可替代。但待遇下降,士氣必然下降。這個錢不當省。

未說,再看土兵,這個鄭朗不排斥,養一個土兵朝廷一年所需的費用,以及兵器損耗。不過二十貫。不足邊區禁軍的三分之一費用。要麼便是在邊區開墾的所得,這個不開墾。地也是荒着,與朝廷用度沒有什麼牽連。緣邊四路一共募得近五萬土兵。

又有弓箭手與壯丁,是鄭朗的進諫,陸續給予免役,少許補貼,每人又要朝廷一年支付近十貫錢。這提高了士氣,但同樣增加朝廷費用支出。並且陝西河東河北弓箭手與壯丁數量龐大無比,二十萬餘衆。

還有馬匹,鄭朗用意是將馬匹從中原各大牧監向邊區轉移,然宋朝的古怪制度,便是幹強枝弱,牧監雖然減少一部分,然保留了大部分,邊區戰馬增加,費用同樣也在增加。

效果還是有的,產生大量真正的騎兵,軍隊戰鬥力顯著增強。

主要便是費用。

種種措施,雖裁去許多兵士,費用沒有顯著節省。

最好的就是廂軍,一直穩定在三十五萬人,比以前大幅度的下降。然又增加了五十幾萬保丁,將節省的費用再度支出大部分出去。

看到鄭朗將卷宗放下,龐籍說道:“行知,兵源很冗哪。”

壯丁與弓箭手不算,以前也有,現在略增加了一批,主要是以前壯丁與弓箭手是力役,國家沒有負擔,現在給予部分補貼以及免役制度,已經產生負擔。

短時間能看到好處,長期下去,未必有好處,邊境太過漫長,所需壯丁與弓箭手數最又爲龐大,不敢執行免役法,雖有補貼,終不及實行免役法地區的衙前收入高,不對比則己,一對比,緣邊地區壯丁與弓箭手心中必然產生不服。

鄭朗琢磨着,對龐籍說道:“緣邊需要部分壯丁與弓箭手,一是拱衛邊境實力,二是運輸前線物資。但戰爭結束,可以酌情減少,讓他們投入到生產當中。以我之見,最好裁去一半壯丁與弓箭手,留下一半足矣,再給餘下的壯丁與弓箭手增加部分補貼,以安民心,醇之兄,你意下如何?”

此時西府主要四人,王貽永是不管事的,高若訥實際對軍務不是很懂,拍板的只有鄭朗與龐籍。

西府形勢簡單一點,東府會灰常灰常的複雜,丁度態度曖昧不明,夏竦與陳執中不感冒,陳執中與宋庠不感冒,文彥博小算盤特精明,五個人五條心,除了大宋老實一點外,沒有一個是差的,可以說東府自夏竦前去報道起,每一天都會刀光劍影,火花亂飛。西府矛盾會簡單一點,高若訥與鄭朗幾乎沒有矛盾,要麼龐籍與鄭朗在軍事上思念有些不合,這個鄭朗可以調節,而二人之間並沒有多少矛盾。

但對於龐籍,鄭朗雖在趙禎面前推薦了龐籍,心中卻有些忌憚,因此主動諮詢。

未讓鄭朗失望,這是正事,龐籍並沒有動其他雜念,思付一下,說道:“此舉頗妥。”

“如何裁,還請醇之擬一個條文出來。我們大家共同商定。再者,就是蕃兵,所保留的四萬蕃兵皆是優良的騎兵,不能再裁減爲土兵了,不論怎麼說,他們戰鬥力比東兵強大,騎術也高超。但也不能過份枝強幹弱,陛下會不喜。也要訓練一支強大的東兵騎兵,與之相配。看一看,看明年我能不能弄到更多便宜的馬匹。”

“明年?”

“是明年,或是後年,”鄭朗說道。李元昊那小子馬上就要死了,契丹撿便宜去了。看能不能讓他們戰爭規模更大一點。細節不說。略過,繼續說下去:“然後是土兵,土兵所需費用並不高,英勇善戰,數量到此爲止,以後酌情增減,總體數量維持在這一數字。但也不能過於迷信蕃兵與土兵。雖節約費用……”

王貽永與高若訥同時點頭。

別的不說,首先一個出差費、調遣費就省去了,士兵又不必受家人分離之苦。

“不過若是數量增加。枝過強,陛下會不喜之。而蕃兵與土兵強在西北,身後就是他們的家人,作戰勇敢,也有缺陷之處,耐久戰不行,調往他地作戰,戰鬥力就不會及在西北。西北用之可,不能過於迷信。”

鄭朗再次說了一句陛下不喜。龐籍已經會意。沉思起來。鄭朗心中歡喜,東府成員相對而言。要簡單一點,怕的就是龐籍。只要龐籍能想通,接下來一系列改革便不會出現難題。

“東府長遠的打算是一增二減。增的是保丁,是精兵。醇之擔心費用問題,保丁主要是以京畿四路爲主,而保丁制度本來就是以賑濟性質爲主。減少京畿四路的貧困百姓壓力,京畿就會穩定。京畿穩定,天下穩定。”

“是,”龐籍鄭重地答道。

“特別是五等戶以下,若是有家中有兩子以上,多半不能娶妻立業,本來就貧困,又不能娶妻立業,這些人遊手好閒起來,危害有多大?免去其稅,部分補貼,便是生路。納於保丁,又能有序的統管。數量一多,也未必不能產生兵源。還有,京畿附近有大量的民兵存在,又有專門的低層武將掌管訓練,國家有難之時,未必不會產生作用。例如我在定川寨之戰,便有大量百姓加入。百姓的力量,不可小視啊,醇之兄。並且因爲有大量保丁,訓練有素,組織有序,便可以執行下一步計劃。裁兵。我從河北路一路往回看,看到許多軍營,裡面花甲老兵是沒有了,這是欣喜的一幕,然弱小之兵還有之,佔的份額不少,估計廂兵裡更多。在我計劃裡面準備將禁兵裁至六十萬,廂兵載至三十萬,再加上九萬蕃土兵,保丁、弓箭手與壯丁作預備兵源,國家兵力足矣。同時爲了補充新鮮血液,改去以往胡亂徵兵的做法,三年大比,便是增兵之時。正好各地兵士多有到了年齡退役者,除了其子優其頂替,即便是頂替,也要考覈,弱小者不能再讓他們入內爲兵。兵者,不是難民營,而是爲了國家征戰的,不能慢怠。考覈不過者,不得入內。騰出的名額便是爲了增加新鮮血液留下的。按舊例少數廂兵中表現優異者進入禁軍外,同時還有三年大比,比試項目共四項,所涉及到有土兵、蕃兵、禁兵、廂兵、壯丁、弓箭手、保丁,能名列一縣前三者,已謂可觀,若是名列一州前三者,皆可以被禁軍錄用。在全國大比中名列前茅者,能破格提爲十將、都頭,甚至指使。這樣,自兵士開始,到基層武將,都能保證陸續從全國選撥出優秀的兵源進去,增加其戰鬥力。每三年,最少能增加五千左右的禁軍,這些禁軍纔是真正的勇士,強兵之源。”

“好辦法。”高若訥說道。

龐籍卻聽出更多,問:“那廂兵?”

“國家設立廂兵之本意,一是爲了補充兵源,可有了保丁,兵源用意已減。二是爲了安撫災民,可有了用工代賑,撫災用意已減。三是爲了捕盜,慶曆三年盜賊橫生,看到廂兵可起作用否?四是爲了力役,可是大型力役,廂兵也無法承擔,實際我朝廂兵等於是在養閒人,以後用工代賑開始,各地水利城郭道種,用災民興修。廂兵負擔力役作用也在下降。要麼些許雜務,各州縣又有大量衙前,動用廂兵的並不多,其實哪裡用到三十萬廂兵,二十萬到二十五萬足矣。”

還得要減!

鄭朗的雄心壯志,這時候才顯現出來。說冗兵,不是將兵士數量裁一裁,便將這個弊端解決的。即便鄭朗說了這麼多條款,冗兵之弊,也不過解決一半。還有許多弊端……只是鄭朗現在不想碰。

龐籍說道:“剛纔在殿上你爲何不說?”

他想起來了,鄭朗說精兵減兵,增保強保,增保強保說出來。精兵減兵卻沒有說出。

“陛下也有顧慮的地方,不能過份的幹細枝強,先將保甲法鞏固起來,讓陛下看到京畿附近有一支可動用的力量,才能酌情進一步的裁減禁兵廂兵,使禁兵與廂兵成爲精兵,有戰鬥力的強兵。數月後,你我再議再進諫。醇之兄,我此次從契丹逃回來。明知受辱,爲何再三說兩國需要以和爲貴?軍隊不強也。西夏橫隔於西方,醇之兄,當真不想將之催毀?”

龐籍沒有說話。

暫時他無法回答,當初議和,便是他發動起來,現在讓他改變口風,從和爲戰,太過爲難。

或者他心中未必贊成。不過鄭朗用溫和的語氣。用尊重的語氣與他徐徐而談,也不能說什麼。後面還有。特務營與軍械監,鄭朗纔來西府,先擱下,等熟悉了事務後,再做改革。

還有其他的一些舉動,他還沒有考慮好,更不能說。

但有一點,若是將禁兵裁至六十萬,廂兵裁至三十萬,無論有多少蕃土兵,或者增加多少保丁,國家用費必然降下來。

鄭朗沒有處理奏摺,交給了龐籍、王貽永與高若訥,他初來乍到,不大熟悉,所以不批各地奏章。這也是一種很穩重的態度,接着鄭朗整天伏在各個卷宗裡細細觀看,瞭解如今樞密院的事務。

下了值。

鄭朗回到家中,幾個妻妾迎了上來,從幾女身上掃過。看到樊月兒,與樊月兒拖了很久,生生將樊月兒拖到二十一歲,才納進家門,年齡也足夠了。可是鄭朗心中感覺還是怪怪的。

江杏兒替他沏了一杯茶,崔嫺關心地問道:“今天早朝如何?”

“陛下讓我爲樞密使,讓夏竦爲同平章事。”

崔嫺忍不住樂了,兩府雍腫不提,夏竦往東府一塞,東府恐怕成了一個超級大的馬蜂窩。

樊月兒盈盈欠身說道:“恭賀官人。”

鄭朗爲西府首相,應當恭賀的。其實不知不覺的,鄭朗的穩定已經很可怕,先是一小州的知州,後是大府知府,再後以使相名兼管一路,再後是東府副相,再後是西府首相。所過之處,皆是一大長串耀眼奪目的政績。因爲高,相比於他的政績來說,升得不算太快,可這種穩定,卻讓對手心寒。若是再過一段時間,從西府進入東府爲首相,水到渠成!

樊月兒沒有察覺出來其中的區別,已經是西府首相了,很滿足。

幾個母親更是滿足,四娘高興地哭了,沒有想到鄭家出了一個大大的相公。

剛準備晚餐,門房進來稟報:“呂家三郎求見。”

“讓他進來。”

呂公著進來,施一個大禮,雖然年齡比鄭朗小不到幾歲,卻是名副其實的學生。

“晦叔,坐。”

“鄭相公,朝廷廢執臣不得接見賓客的詔書,以後我可不可以常登門?”

“晦叔,不可,雖廢,也有忌諱,人要小心爲妙,特別是身在朝堂中。”

“是,鄭相公,王家三郎與嚴大郎君一起到了地方。”

“我聽說了。”

“還有,我聽說一件事,賈昌朝在大名府上書,誣陷你。”

“晦叔,我也聽聞了。”

“鄭相公,爲何不辨?”

“爲什麼要辨?賈昌朝用意也不在此。他打的好主意。”

“好主意?”

“陛下先以夏竦爲樞密使,又使諸東府相公自降一級,打算爲我任首相鋪平道路。以前我在樊樓與諸位商談的諸多改革事宜,雖議未實施。一旦我身爲首相,必然會落實其中部分政策改革。陛下經範希文變革之後,心中也擔心。作爲前首相,當年宴會真相,相信賈昌朝也聽聞了。再加上陛下此時還有些擔心,想重用我,可是朝中諸相與我沒有明顯的恩怨,必須再度將賈昌朝調回京城,以相掣肘,形成一種新的平衡。但他打錯了主意,沒有想到我根本不貪圖首相,而退次之,只求西府樞密使,所以這次他是弄巧成拙。”

“原來如此。”

“你以爲什麼?”

“受教……不對啊,若是鄭相公若是以後有作爲,陛下必定會將此人調回京城?”

“也未必,範希文尚在人間,陛下就會有顧忌,不但對我,即便富弼、韓琦與歐陽修他們的任用,只要範希文還活着,陛下就不敢重用。”

“這……”

“沒有你想的那麼難……”鄭朗微微一笑,今年明年會發生一系列不好的事情,即便范仲淹活着,最後趙禎會因爲國家所逼,會做進一步的調整。自己順勢而上,不是現在,而是明年。

又說道:“況且敵友不是你想的那麼簡單,當初我與賈昌朝沒有什麼矛盾,賈昌朝之所以屢次陷害我,是怕我將他這個首相位置搶走。如今他沒有保住首相,首相卻有陳執中與夏竦,與他們,我沒有什麼衝突,然一旦陛下有意讓我爲首相呢?”

“這……”

“問題也不會大,陳夏二人不和,也不會做我的敵人。但這個賈昌朝確實有些頭痛,他不是範希文,那怕是歐陽永叔,只要將話講開,歐陽永叔不會施什麼陰謀詭計。此人政事不行,可心機卻很深沉。但我也不屑什麼君子的美名……晦叔,可我與你父親不同,打壓的乃是真正的小人。”

“這麼複雜?”

“比我講的還要複雜……”想到這裡,鄭朗忽然想到另一個學生,司馬光,他纔是權謀的真正高手。忽然有些想念了,一旦身爲首相,四面樹敵,僅是夫妻二人在家中商議,還是不夠的,要不要想辦法將司馬光與王安石從地方弄到京城來。自己出使之時,司馬光讓龐籍提爲集賢校理,又將司馬光進一步提爲幷州通判。兩人眉來眼去的,司馬光還是否對自己抱有青少年時的感情?

三百七十三章 太子絞肉機三第226章 遠大的心(上)六百三十七章 亂戰第360章 最強折家軍(二)三百六十八章 花一樣的開第277章 無敵(上)七百三十一章 心六百五十一章 崑崙關上第152章 八大王,你無恥(上)第219章 處女地(一)第282章 魚鱗塘五百五十一章 三顆星星第118章 大人物(下)五百十一章 逆天五百九十三章 燙手上第198章 省試(中)第311章 色賴有一九百二十六章 雪大結局二六百十章 夏雷六百三十三章 皇佑之治五第349章 在路上(五)第200章 放榜(中)八百九十七章 大會戰九第32章 三變小妻子(上)第231章 黃河八百四十七章 聖人六百二十六章 大票下第135章 小媳婦,你牛(中)第49章 花之戰·普庵咒七百十八章 相會下七百七十六章 純潔第61章 道(五)四百三十九章 託上第222章 處女地(四)七百六十六章 沉睡四百章 大戲·成上六百七十四章 幽蘭操中四百九十七章 推手下七百五十七章 拜第68章 拜師八百六十九章 河湟二六百十七章 遠方中六百九十四章 三關一五百九十六章 請戰第331章 最強的聲音(下)六百九十六章 三關三第115章 高山流水四百五十四章 機遇八百九十章 大會戰二七百五十四章 趙禎的綠帽子六百七十五章 幽蘭操下六百十九章 耳光與棗子上五百三十七章 四大家族四百七十六章 放中四百零二章 呂夷簡的用意上六百七十八章 復北歸下三百九十二章 約定三百九十三章 打臉六百九十三章 民與兵下第108章 天外飛仙(下)四百八十六章 從西邊出來的太陽第218章 找朋友(下)五百七十五章 理七百二十三章 漏洞七百零八章 惰性七百九十七章第304章 殺雞(下)六百八十三章 魔術師下第273章 進攻第285章 白蛇傳(上)七百三十九章 種籽四百九十四章 包拯出場下六百章 彌勒佛也穿越八百零二章 老天都不怕第173章 走鋼絲(下)第322章 金剛經的秘密(下)第212章 大三元(八)三百九十四章 金箭六百二十六章 大票下第330章 最強的聲音(上)八百八十章 高原雄風二第102章 大家(上)九百零八章 殿下三百八十三章 帥才六百六十三章 變臉下之上第251章 鬥法(一)第269章 特區·奇蹟之城(上)五百六十七章 何人爲首相第100章 區別(上)第44章 花之戰·雨霖鈴第197章 省試(下)第245章 希望的田野第283章 狐威(上)第347章 在路上(上)第279章 天下第177章 平靜六百四十四章 臨行下五百十一章 逆天第310章 九里山大戰七百三十章 姓李
三百七十三章 太子絞肉機三第226章 遠大的心(上)六百三十七章 亂戰第360章 最強折家軍(二)三百六十八章 花一樣的開第277章 無敵(上)七百三十一章 心六百五十一章 崑崙關上第152章 八大王,你無恥(上)第219章 處女地(一)第282章 魚鱗塘五百五十一章 三顆星星第118章 大人物(下)五百十一章 逆天五百九十三章 燙手上第198章 省試(中)第311章 色賴有一九百二十六章 雪大結局二六百十章 夏雷六百三十三章 皇佑之治五第349章 在路上(五)第200章 放榜(中)八百九十七章 大會戰九第32章 三變小妻子(上)第231章 黃河八百四十七章 聖人六百二十六章 大票下第135章 小媳婦,你牛(中)第49章 花之戰·普庵咒七百十八章 相會下七百七十六章 純潔第61章 道(五)四百三十九章 託上第222章 處女地(四)七百六十六章 沉睡四百章 大戲·成上六百七十四章 幽蘭操中四百九十七章 推手下七百五十七章 拜第68章 拜師八百六十九章 河湟二六百十七章 遠方中六百九十四章 三關一五百九十六章 請戰第331章 最強的聲音(下)六百九十六章 三關三第115章 高山流水四百五十四章 機遇八百九十章 大會戰二七百五十四章 趙禎的綠帽子六百七十五章 幽蘭操下六百十九章 耳光與棗子上五百三十七章 四大家族四百七十六章 放中四百零二章 呂夷簡的用意上六百七十八章 復北歸下三百九十二章 約定三百九十三章 打臉六百九十三章 民與兵下第108章 天外飛仙(下)四百八十六章 從西邊出來的太陽第218章 找朋友(下)五百七十五章 理七百二十三章 漏洞七百零八章 惰性七百九十七章第304章 殺雞(下)六百八十三章 魔術師下第273章 進攻第285章 白蛇傳(上)七百三十九章 種籽四百九十四章 包拯出場下六百章 彌勒佛也穿越八百零二章 老天都不怕第173章 走鋼絲(下)第322章 金剛經的秘密(下)第212章 大三元(八)三百九十四章 金箭六百二十六章 大票下第330章 最強的聲音(上)八百八十章 高原雄風二第102章 大家(上)九百零八章 殿下三百八十三章 帥才六百六十三章 變臉下之上第251章 鬥法(一)第269章 特區·奇蹟之城(上)五百六十七章 何人爲首相第100章 區別(上)第44章 花之戰·雨霖鈴第197章 省試(下)第245章 希望的田野第283章 狐威(上)第347章 在路上(上)第279章 天下第177章 平靜六百四十四章 臨行下五百十一章 逆天第310章 九里山大戰七百三十章 姓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