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七十九章 公平

六百七十九章 公平

二十幾個大臣帶了進來。

趙禎憤怒地問:“是誰,是誰想斷朕的手臂?”

一旦四句讖語傳出去,鄭朗仕途到此結束了,以後只能做打醬油的大臣。否則就要“迭”帶趙家江山。有果有因,四句讖語是對着鄭朗來的,想得利的人無他,一個是兩府宰執,不希望鄭朗以後威脅他們的權利,二是言臣看不慣鄭朗在南方種種做法,找麻煩又找不到,只好先弄出來四句讖語。有了讖語,再彈劾鄭朗就容易了。甚至以後動輒將這個鄭迭趙搬出來,鄭朗只有灰頭灰臉的份。

至於狄青,趙禎還真沒有想過。在宋朝,一個武將永遠沒有話語權的。

幾十個大臣面面相覷。

趙禎未說讖語,但知道是爲了讖語。

富弼說道:“陛下,下詔嚴查,此人太無恥。”

政治鬥爭是難免的,蕭何與曹參乃是西漢兩大賢相,拋開這個光鮮外衣,認真分析,實際鬥得你死我活。開元盛世之初三大賢相姚崇、宋璟、張說,同樣鬥得你死我活。

李林甫釘在恥辱的柱架上,但分析起來,之所以蠱惑李隆基不問政事,無非想大權在握,用胡人爲節度使,也是防止漢臣在邊疆立功,回來任相,危脅他的政權。但他內心並不想唐朝瓦解崩潰,爲了處理政務,將被子帶到政事堂,連家都很少回,就在政事堂睡覺,勤政的程度罕有幾人能及。實際在他爲相時。唐朝並沒有走向衰落的跡象,李林甫更沒有想有謀朝篡位的想法。一切爲了一個字,權。

鬥也要有分寸的,不能連鄭迭趙都弄出來,這個先河一開,可以想象未來朝堂的殘酷。

樑適說道:“陛下,不用動怒。以臣之見,派人嚴查,此語出來時間不長。如嚴加盤查,終會能找到線索。其次臣還有兩條意見,第一條未必是朝堂大臣所爲。陛下賢明,造謠生非得不了逞,事情若暴露,陛下必會重懲,得不償失。臣倒以爲可能是敵國所爲。”

“那一國?”

“臣也不知,但不可小視密探之作用,特務營幾個密探將契丹與西夏攪得天翻地覆,僅是散佈幾句謠傳,兩者都不能相比的。”

說得似乎有道理的,特別是西夏人。連趙禎放出去的宮人都收買過去,幾乎無所不爲,趙禎沉吟一會,說:“第二條呢?”

“第二條以臣之見,可將狄青召回京師。儂氏謀反幾乎全部撲滅。餘下或有幾生蠻部不聽朝廷調動,以鄭朗在循虔道戰役的表現,足以將這些部族撲滅。且儂氏忘恩負義如此,千古罕聞,也可着狄青將儂母與儂智高數子押回京城,以示警戒。狄青一回京師。謠傳自破。”

“儂氏啊……”趙禎不悅地說,宋朝養了好幾只白眼狼,西夏不算最厲害的,說起來多少與趙匡義一些做法有關。只有這個儂智高才是真正的白眼狼,沒有宋朝扶持,就沒有儂氏的壯大。而且看到儂家不詭,宋朝繼續給之沒有任何限制的獨立與自由,不但坐視他們做皇帝,還主動劃分七源州等羈縻州給他們做爲大南國治下的土地。或者說宋朝不接受儂智高爲臣子,當真如此?

做臣子行啊,既是臣子了,將你治下原來宋朝的羈縻州重新交出來。不交,又要繼續做皇帝,繼續在宋朝各羈縻州上擴張自己領土,交趾來了,俺又是宋朝臣子了,你們宋朝得派幾萬大軍替俺抵抗交趾的進攻。

宋朝幾萬臣子,加上皇帝,近億的百姓,難道全部是傻子不成!

所以宋朝君臣皆覺痛恨與委屈,鄭朗卻不是這樣想的。世上那有絕對的獨立與自由,自由萬歲,民族自主,都是騙人的,用心極其歹毒的說法。想要治理,就不能給地方絕對的自由與獨立,那不是自由,是縱容治下百姓分裂,要麼就象大理一樣,將他們當成一個國家看待。再者,將兩廣當成宋朝的疆域,不聞不問,甚至將它當成下等的地區,流放之地,又讓嶺南百姓如何對國家產生忠心?

但儂智高卻給了鄭朗一個極大機遇,若沒有儂智高,鄭朗想開發嶺南,想在嶺南實施眼下的種種舉措,想要朝廷投資一億緡錢下去,根本不可能。

趙禎思考一會,說道:“樑卿,准奏。”

知道狄青在嶺南會給鄭朗幫助,但讖語事情鬧將起來,會十分嚴重的,兩相擇取,丟車保帥,只好將狄青調回京城。

其他諸臣也覺得此議頗爲合理。

只有龐籍狐疑地看着樑適,再想,又想不出什麼。

事後也似乎證明樑適判斷是對的,讖語傳了沒有幾天時間,在諸多衙役狠抓嚴查之下,迅速查出來。

是兩個中年人用了錢,與一些玩具,果子誘惑京城裡一些頑童傳唱的。連口音也問出來,是西北口音。又請了畫師畫像,不過畫師們沒有掌握西方那種寫真技巧,只畫了一個大約模。

用這兩張畫像下去海捕。

是人刻意放出的謠言,那就不是讖語了。

但傳也傳了出來,終是一道陰影,於是詔狄青押着儂智高家人,帶着餘下的蕃騎,返回京師。

這麼大的事,鄭朗在廣州很快知道了。

沒有辦法,不知道是那一個人弄的,也可能確實是西夏人做的,不能小視沒藏訛龐。但狄青是留不住了。正好狄青回到桂州,於是將廣南東路諸重要的官員一起召集。

月兒給十幾人沏茶。

鄭朗拿出圖紙,總共一千一百張圖紙,不但涵及到水利,還有道路。僅是修建的堤圍、堰、陂、車、坡、梯,帶來的各種耕地就達到近三十萬頃。未必全部是新耕地,有十萬頃是加固圍堤,但新耕地佔了大多數。也不全部給遷移過來的漢戶,也耕不了,二十萬頃耕地最少得四十萬戶百姓耕作,這是移民不可能完成的數字。其中部分會交給當地熟蠻,以及部分從深山老林裡聞訊走出來。表示歸化的生蠻部族。未來還有,但現在的耕地與水利工程、道路已經滿足兩三年廣南東路開發的需求。

經濟條件也不允可,再開發。也拿不出錢帛。

這麼多圖紙不僅僅是鄭朗與諸位重要官員的功勞,還有各州各縣官吏的功勞。但鄭朗在中間功勞最大,超前的理論。開闊了許多官員的思路,例如車田,有了車田,可以對許多旱地進行灌溉。再比如“竇”,有的地方又叫涵,或涵洞,堤上建竇,以備宣波,在海堤上建竇,又可以吐納潮汐。可以方便控制調節水源。但讓鄭朗直接過度到清朝時代,竇用長大方砧石砌築,閘門用堅韌松木爲之,能讓啓閉之時,雨季能分波內潦。旱則可以灌浸圍糧,那些窪亢之田,也就是那些沼澤地帶,甚至是多生瘴癘的低窪潮溼區,立即變成良畝高腴。但不是所有堤圍皆以竇主持控制水源,有的地區又根據地形。建小石橋代替,旱則灌,潦則塞,還能利於內河小船來往。

以及其他種種。

正是這些思路,使明清得以漸漸將兩廣開發起來。

清朝雖開發了兩廣,可國家始終缺少統一規劃,大多數工程都是地主經官府允許後,帶着百姓自己興修的,造成許多糾紛與浪費。不過這個浪費是出自民間,與朝廷無關。因此,百姓雖勤勞,仍開發一直卻很緩慢。

也就是說鄭朗給兩廣來了一個大躍進。

但問題也多,臨海鬱水三角洲多有大型堤圍,其他地區多是零碎分散的小工程,有的陂田車田僅能灌溉幾十畝。僅是水利工程就達到了近千個,各種堤圍、陂坡堰車,達到六百多處,圍堤長度達到七千餘里路,石堤佔據四千多裡之巨,新修與擴修的道路長度達到近兩萬里路。至於用工,多多益善,越多越好,那怕有百萬人施工,都不會嫌少的。

幾千萬緡錢就是這樣砸了下去。

還發明瞭火藥,否則工程費用還會增加一半。

將這些圖紙交給元絛、田瑜與程師孟、楊察、蔡挺,說道:“諸位,廣南東路的事交給你們了。”

田瑜很不解,問:“爲何?”

兩廣你纔是真正的大佬,馬上工程全面動工了,你不能逃。

“鄭迭趙,文武配,往南飛,復北歸,我能不忌憚麼?”

“何來此語?”楊察驚詫地問。

“京師裡剛剛興起的童謠。”

“可惡。”周沆氣憤地說。太不公平了,鄭朗累死累活,居然換來這句誣衊。

“雖可惡,我也要警心,兩路的經略安撫招討使,總掌着嶺南所有軍政財大權,又有五嶺之隔,朝廷各項投入,可能會接近億緡錢,全部交給我一個人,已經有違祖宗家法。再有狄青將軍爲軍事助手,怎能不會引起一些閒言碎語?故我將廣南東路事務交給你們。”

大家一起不作聲。

也就是分權。

狄青走了後還不行,必須將權利分化下去,特別是這麼多錢帛,若用來謀反,可以做很多事的。但交給了田瑜等諸臣,鄭朗就不能掌控,謠傳自破。故鄭朗返回桂州,這也是一種高姿態。

鄭朗又說道:“諸位,雖前期準備完善,可工程零碎,一旦實施下去,會必引發諸多糾紛,要注意調解,持公平之心。到了明年春天,工程基本能草工,百姓開始春耕播種,諸項事務也就落實了。”

說完,商議一些細節問題,第二天鄭朗便離開廣州,乘船返回桂州。

狄青還要準備準備,沒有走。

鄭朗將狄青與司馬光喊到家中,讓他們坐下來,說道:“狄將軍,這大半年來辛苦了。”

“鄭相公,不敢當。”

鄭朗又看着司馬光,說道:“君實,你也辛苦了。”

“鄭相公,謝謝你。”司馬光說道。心中慼慼。差一點就將命丟在特磨道。

“你做事踏實,學問淵博,這是你的強項,可行事略過保守,故我讓你前來磨練,開拓你的思路。不知道未來有沒有戰爭,否則我會將介甫喊來。讓他看一看戰爭的殘酷。”說完,又看着狄青說道:“我將寫一封奏摺,你站在我邊上觀看。”

“喏。”

鄭朗讓月兒拿來筆墨紙硯。開始寫奏摺。首先說戰事,樑適說嶺南平安無事了。非也,交趾野心勃勃。不可小視,況且還有梅山蠻,這兩戰皆兇險。我對軍事不是樑適所說的那樣精通。現在因爲某些人用心不詭,不得不將狄青調回京城,但還要派一名名將過來,張亢。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又說朝中缺少能征善戰的武將,南方雖有禍,僅是疥癬,割除時會痛。但僅是痛,不關係到生命危險。北方纔是最致命的,無論西夏或者契丹,皆不可小視。雖有些將才,可僅善長於指揮步兵。能有大局與謀略,並且善用騎兵者,僅狄青一人。未來在北方作戰,必用騎兵。此次誣謠一案,狄青又是一個武將,擠身於朝堂之上。必受文臣排擠。望趙禎三思,要善待保護好狄青,不是爲了狄青,而是爲了宋朝的未來。

將狄青與宋朝未來劃上等號!

“鄭相公……”狄青感動得不能作聲。

鄭朗這些話是發自內心的,也料定狄青回去後,不是好事,會很慘很慘。他性情又剛烈,身上多處帶傷,一旦受到打擊,會與王忠嗣一樣,命不長久。

這封奏摺當着狄青的面寫,就是給狄青看的,不要感到委屈。還有我在後面支持你……

還是不放心,將奏摺放下來,說道:“狄將軍,皇上對你很喜愛,加上你此番數次立下奇功,一回到朝堂必會重用你。但對於你來說,卻未必是好事。”

“然而皇上……”司馬光嚅嚅道。

“君實,皇上是一國之君,是治天下,非是開罪天下。即便袒護狄將軍,若是所有士大夫憤起夾攻,皇上是要狄半軍一個人,還是要士大夫?”

“我也沒有得罪士大夫。”

“狄將軍,你是沒有得罪士大夫,可你是一個武將,擠身兩府,士大夫如何容忍?”

“不公平!”狄青氣憤地說道。他下句話未說,俺拼死拼活的賣命,爲什麼這些士大夫僅動動嘴皮子,就能拿我當猴耍?

“狄青將,所謂的公平,只是一個傳說的名詞。看看這天,天是圓的,太陽又大又明亮,月亮次之,星星微弱,即便星星與星星也有區別,天不公平!再看看這地,地有高山峻嶺平原,高低不平,地不公平!再看看這水,水有清有濁,有寬有狹,水不公平!天地不公平,山川河流日月皆不公平,天下間何來公平而言?所謂的公平,僅是強者給弱者的一種施捨,一種平衡之道。不然弱者積怨難返,最終會產生脫變。畢竟強者是少數的,一旦積怨到一定地步,他們凝聚起來,便會產生翻江倒海的作用。國家滅亡,權貴消失,強者不再是強者,只能任意的踐踏。所以強者越明智,施捨得越多,強者越昏暗,越貪婪,施捨得越少,貧富分化嚴重,弱者怨氣積累,最終強者化爲烏有。這便是易經的演變之理,我的中庸之學。”

狄青聽了還有些發愣,司馬光卻在沉思。

“說公平,實際根本就不可能有公平。即便是皇帝也要平衡之道,如郭皇后之死,楊尚二位美人拉出皇宮爲女道士,陛下應怎麼辦?殺掉相關的士大夫?不能。一殺,士大夫就寒心了。爲了國家的平衡,因此忍氣吞聲,擇大棄小,默受之。若是士大夫對你羣起圍攻,陛下爲了平衡,又該怎麼辦?”

“我要怎麼辦?”

“學王德用!”

但狄青未必聽得進去,到時候再說吧,鄭朗又說道:“狄將軍,正好你要離開兩廣了,我問你一件事。”

“何事?”

“交趾,”鄭朗將循州經過說了一遍:“若是交趾突然對兩廣發起進攻,我應當用何策對付?”

“難辦啊。”

“我知道,交趾乃是一個國家,非是儂智高可相比的,而且交趾這些年一直在擴張當中,也不能小視其軍隊的戰鬥力。地形與氣候對我朝軍隊又相當的不利,難辦。”

狄青沉思良久,說道:“鄭相公,你想佔領交趾,還僅是讓他們安份?”

“大理不感興趣,交趾我更不感興趣。”

“那就好辦,鄭相公,唐朝是如何擊敗高麗的?”

“如何擊敗高麗的……”鄭朗回想,擊敗高麗有種種原因,不能小視這個棒子的頑強,不但隋唐打得吃力,如今契丹,未來女真、元蒙與明清都無法讓其滅國。唐朝擊敗高麗有種種原因,隋唐多次攻擊,讓高麗舉國凋零,高麗又正好產生內亂,唐軍的強大,名將如雲,等等,這才讓李績、劉仁軌、薛仁貴得逞。當然,寒冷的氣候也成了高麗的保護傘。

但不可能將隋唐滅高麗的經驗拿到交趾來,朝廷也不會准許自己發起那樣規模的戰爭。

想了一會,眼睛亮起來,說道:“我明白了。”

司馬光問:“何策?”

“天機不可泄露,”鄭朗笑了一笑,用眼睛看着南方。

狄青也是一笑,又感到遺憾,不打便罷,一打,這場戰役與自己一點干係也沒有了。

狄青與司馬光帶着蕃騎返回京城。

朝廷派富弼爲使,來到桂州與大理盟約。很慎重的,雖然宋軍攻到鄯闡府城,連鄭朗都不感興趣,朝中君臣更不會對大理感興趣。但盟約簽訂後,邊境會變得很安寧,這纔是大家最看重的。因此派了富弼爲使,與大理盟誓。

大理更重視,派來扶國功臣嶽候高智升。

這個高智升很有意思,後面楊家楊允賢公開叛亂,段思廉無力平亂,於是讓高智升出兵滅之。爲了封賞,將高智升封爲鄯闡候,使王室實力更加削弱。最後高家漸漸壯大,直接取代段家成立大中國,但看到各部不服,高家的高升泰又將皇位傳給段正淳,段正淳也是高家的女婿。因爲高家的權勢,段正淳害怕高家,也害怕自己的妻子,曾給寫妻子高升潔一首贊妻詩:國有巾幗,家有嬌妻。夫不如妻,亦大好事。妻叫東走莫朝西,朝東甜言蜜語,朝西比武賽詩。丈夫天生不才,難與紅妝嬌妻比高低。

比天龍八部裡的那個段正淳,更是一個男子漢,大豆腐。

不過那已是五十年後的事,與鄭朗肯定一點關係也沒有了。

高家的壯大,正是從高智升開始的。

富弼與高智升談盟約細節,鄭朗未參與。

但富弼找到鄭朗,說了一件事:“鄭相公,我臨行前龐醇之託我問你一件事,關於錢幣的問題。”

“錢幣?”

“龐醇之說你將所有錢帛一起調到嶺南,國家錢帛不足,錢幣也不足,此事龐籍替君遮掩過去,否則傳揚出去,會掀起更大的喧譁。”RQ

五百七十七章 窗五百三十二章 謝公屐五百八十九章 越長越大七百二十四章 營救一第204章 老匹夫第197章 省試(上)第108章 天外飛仙(下)八百八十一章 高原雄風三三百六十八章 花一樣的開三百八十四章 魚肉與刀俎三百八十九章 阿干城四五百七十六章 刑關五百八十一章 帝王心第3章 選書第342章 相公四百五十八章 天長之戰下第94章 講仁(二)第251章 鬥法(一)七百十八章 相會下八百零三章 道心三百七十三章 太子絞肉機三四百零七章 在風中三三百八十章 太子絞肉機九第337章 小戰(下)四百七十一章 怒四百四十章 託下七百四十八章 瑣碎二年上五百四十一章 信任的人第308章 雞鳴山第91章 爲官大道第205章 大三元(一)七百六十三章 辦不到的第24章 三疊陽春五百十七章 請使九百二十章 平與正六百六十一章 七天三百七十一章 天都石窟下六百五十九章 刀第350章 在路上(六)六百十八章 遠方下第280章 依(上)七百八十四章 小重山二八百五十章 大麻煩六百十七章 遠方中第182章 兩小鬥中丞·遠大七百六十四章 和約七百八十章 皇子上七百十九章 很冷很暖一八百十八章 燦爛第185章 第二抓·誤六百六十三章 變臉下之上七百八十章 皇子上第274章 老貪四百八十六章 從西邊出來的太陽第89章 長嘯第198章 省試(中)第239章 出手(中)八百八十五章 琉璃珠上九百零六章 資敵第161章 君子黨來了(中)八百十九章 治平改制上第171章 走鋼絲(中)七百四十八章 瑣碎二年上第126章 十段文七百八十六章 小重山四第42章 花會(下)第353章 從瞎氈開始(一)第299章 琴瑟七百八十八章 小重山六八百七十五章 河湟八第51章 進京六百四十三章 臨行中六百二十章 耳光與棗子下第45章 花之戰·鬥百花八百十八章 燦爛五百二十章 相歡下五百零八章 渾沌下第286章 白蛇傳(下)第134章 小媳婦,你牛(上)四百八十五章 買單者下第222章 處女地(四)第110章 閉門羹(上)第157章 準備第96章 講仁(四)第1章 七個媽媽,一個兒子七百六十六章 沉睡八百九十一章 大會戰三第16章 山外的山 人外的人(下)六百二十三章 撈人七百五十七章 拜第161章 君子黨來了(上)第302章 殺雞(上)第118章 大人物(下)七百十章 親事一第303章 殺雞(中)四百二十三章 定川寨下六百六十八章 快樂六百六十四章 變臉下之下五百十四二章 另一半第197章 省試(下)
五百七十七章 窗五百三十二章 謝公屐五百八十九章 越長越大七百二十四章 營救一第204章 老匹夫第197章 省試(上)第108章 天外飛仙(下)八百八十一章 高原雄風三三百六十八章 花一樣的開三百八十四章 魚肉與刀俎三百八十九章 阿干城四五百七十六章 刑關五百八十一章 帝王心第3章 選書第342章 相公四百五十八章 天長之戰下第94章 講仁(二)第251章 鬥法(一)七百十八章 相會下八百零三章 道心三百七十三章 太子絞肉機三四百零七章 在風中三三百八十章 太子絞肉機九第337章 小戰(下)四百七十一章 怒四百四十章 託下七百四十八章 瑣碎二年上五百四十一章 信任的人第308章 雞鳴山第91章 爲官大道第205章 大三元(一)七百六十三章 辦不到的第24章 三疊陽春五百十七章 請使九百二十章 平與正六百六十一章 七天三百七十一章 天都石窟下六百五十九章 刀第350章 在路上(六)六百十八章 遠方下第280章 依(上)七百八十四章 小重山二八百五十章 大麻煩六百十七章 遠方中第182章 兩小鬥中丞·遠大七百六十四章 和約七百八十章 皇子上七百十九章 很冷很暖一八百十八章 燦爛第185章 第二抓·誤六百六十三章 變臉下之上七百八十章 皇子上第274章 老貪四百八十六章 從西邊出來的太陽第89章 長嘯第198章 省試(中)第239章 出手(中)八百八十五章 琉璃珠上九百零六章 資敵第161章 君子黨來了(中)八百十九章 治平改制上第171章 走鋼絲(中)七百四十八章 瑣碎二年上第126章 十段文七百八十六章 小重山四第42章 花會(下)第353章 從瞎氈開始(一)第299章 琴瑟七百八十八章 小重山六八百七十五章 河湟八第51章 進京六百四十三章 臨行中六百二十章 耳光與棗子下第45章 花之戰·鬥百花八百十八章 燦爛五百二十章 相歡下五百零八章 渾沌下第286章 白蛇傳(下)第134章 小媳婦,你牛(上)四百八十五章 買單者下第222章 處女地(四)第110章 閉門羹(上)第157章 準備第96章 講仁(四)第1章 七個媽媽,一個兒子七百六十六章 沉睡八百九十一章 大會戰三第16章 山外的山 人外的人(下)六百二十三章 撈人七百五十七章 拜第161章 君子黨來了(上)第302章 殺雞(上)第118章 大人物(下)七百十章 親事一第303章 殺雞(中)四百二十三章 定川寨下六百六十八章 快樂六百六十四章 變臉下之下五百十四二章 另一半第197章 省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