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四十五章 遙指

八百四十五章 遙指

曾公亮小聲嘀咕了一句:“真打啊。”

鄭朗心中想笑,看中趙頊,就是看中他的有作爲,雖這個有作爲往往與激進冒險是同一代言詞,但宋朝到了這種地步,不改還是死,難道坐以待斃嗎?

只不過趙頊許多方面未處理好,包括高遵裕的掛帥,雄心了,悲劇也有了。

斥責西夏,沒有士大夫敢說話的,真打,有人說話了,文彥博站了起來,說道:“陛下,慶曆戰爭,國家經濟運轉良好,沒有任何欠負,遠非今日可比,然四年戰爭下來,國家凋殘,百姓民不聊生,盜賊四起。望陛下慎重決旨。西夏如此,無非就是綏州之境,失之不傷大雅,得之無利,卻又要引起兩國大戰,臣以爲不妥也。”

文彥博的話很有市場的,前面說完,後面附和聲如雲。

趙頊一拍桌子,喝道:“何謂侵佔,綏州當真是西夏人的地方嗎!”

正要發怒,忽然看到鄭朗衝他搖頭。會意,箇中原委,鄭朗在那份密奏上寫得很清楚。無力地揮揮手,太監喝道:“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一起散吧。

趙頊暴怒,不顧羣臣有沒有奏本揚長退下,一邊揮擊着袍袖,他也許有許多地方做得毛躁,但絕對不是一個軟弱的主,傳說中得幽雲者可封異姓王,就是趙頊下的遺詔。大臣們面面相覷,趙頊則憤怒地衝向後宮。

一切要從鄭朗那份密摺說起。

密摺的起頭部分說宋朝敵人,是西夏?不是。只要宋朝將內部整頓好了,用好將領。不僅可以擊敗西夏,將西夏殲滅也是可以實現的。當然首要前提不能用高遵裕掛帥。更不是契丹,契丹也不能說很老實,一旦朝廷對西夏動手了,契丹必過來阻攔。但很正常,難道坐看宋朝將西夏消滅了,調過頭來全心全意與契丹相抗衡?可契丹也不是最大的敵人。

最大的敵人還是在內部,許多內斂而又貪婪的士大夫與權貴們。他們不僅在喝着國家與百姓的血,吃着國家與百姓的肉,並且爲了保護他們的地位,對外極其的軟弱。其實宋朝還好一點,若象後來裸官那樣,國家基本無藥可醫了。

在這種內斂的帶動下,宋朝許多士大夫貪生怕死。最簡單的一點,一打仗了,國家用費緊張,官員薪酬僅是一部分,還有衣服、祿粟、茶酒廚料、薪炭、鹽、隨從衣糧、馬匹芻粟、添支、職錢、公使錢以及各種恩賞與職田,這纔是大頭。用費緊張必然減少,以及其他的原因。真正爲國家着想的少之又少。契丹墮落了,也出現類似的情況,與薪酬無關,多是貪圖宋朝的歲貢與互市所帶來的利益。

得到綏州是好的。溝通了延鄜與麟府,打開了橫山諸羌一塊重要跳板。若能守下來,又能得到大量牲畜與優良的戰馬,若能感化得當,還能得到大量戰鬥力極其強悍的橫山羌兵。

但士大夫們要麼軟弱,要麼鼠目寸光,反對的人多。所以鄭朗起初只說暗佔名不佔,俺們只派四五營官兵進駐,其中還有兩營鄉兵,再派一個範純祐前去這宣慰安撫,並且是不掛職去的,名份上讓它存在爭議,避免過份激怒西夏,同時就是堵朝中這些苟和士大夫的嘴巴。西夏派使來議綏州還是如此,可以做退讓,並且是大幅度的退讓,可也不能由着西夏來。

西夏會怎麼做的呢?

梁氏是一個瘋子,不會領宋朝的情份,相反的,她會更加認爲宋朝軟弱可欺,得寸進尺。那麼接下來會發生什麼?西夏繼續堅持自己條件,宋朝能退讓,他們卻不會退讓,以換取兩國真正和平。

果如鄭朗所料,用一個若大的綏州換土門以及附近二十幾個小堡,西夏都不答應。鄭朗又往下推算,這樣肯定談不好了,西夏必會繼續侵犯宋朝。朝廷得到綏州,說明了,多少失了一些道義,這無可否認的。因此默視他們的侵犯,一次侵犯大家扯平,二次侵犯三次侵犯,那就不是宋朝做得不對了,俺們佔了綏州,卻在誠心與你協商,可也不能全部依你說得算。爲什麼破壞協議,屢屢侵犯宋朝?到時候戰就是道義之戰,道義不道義不提,主要就是將這些士大夫的嘴巴堵上。

又如鄭朗所猜,西夏出擊劉溝堡,燒殺搶掠,就算他們殺的搶的乃是蕃人,但這一千多名將士卻是實打實的宋朝兵士,其中有一半人就是京城的禁兵,他們皆有家屬或在京城,或者散佈京城郊外諸州縣。

再讓一次,第二次繼續來,文彥博你還能說什麼?

當然,這份奏摺不大好公開的,但這份奏摺十分理智。趙頊同意了,心中卻不甘心,找到高滔滔,說道:“母后,兒臣有一件事想不明白。”

“什麼事?”“宗室益多,雖費用冗巨,宗室子弟賞賜實際下降。”

“嗯,是謂必然,光武皇帝僅是九代宗室,已淪爲平民矣,自太祖太宗到你手中已經五代,有的宗室子弟到了七代,那麼多宗室子弟一一厚賜,國家費用更加驚人。”高滔滔平淡地回答道。這就要看了,越靠近皇帝的那一脈越尊貴,雖宗室子弟待遇越來越薄,皇帝那一脈始終不會薄下來的。至於疏遠的宗室,最終必將淪爲平民。鄭朗裁官,未裁職官,若裁職官,宗室子弟就是一個難題,那一個宗室子弟不帶着職官,但早晚必要動手的。宗室加上外戚,僅此職官就達到幾千人之巨。這些職官同樣拿着薪酬,同樣耗費着國家開支。

“兒臣不是說的這個,乃是周國大長公主,”趙頊說道。趙曙一死。高滔滔與趙頊當家做主,這對母子對趙禎幾個孩子皆很不錯的。陸續加封,趙念奴被封爲周國大長公主。趙頊又道:“幾位舅家不可謂不榮矣,不可謂不貴矣,爲什麼沒有滿足的時候?再看大長公主,發起慈善會,每年幾乎拿出全部錢帛,或者救濟宗室子弟,或者資助朝廷研發。或者救濟貧困,兒臣想不明白,難道貪婪沒有止境嗎?”

上次讓高滔滔劈頭蓋臉斥責一頓,至今趙頊心中尤有不甘,今天心中積氣,一起發作出來。

應當來說,趙念奴如今口碑真的很好。

作坊收益在增加。趙念奴那個性格與趙禎有些相像,不喜歡太奢侈,花費很小,要這麼多錢帛做什麼?除了用於研發與慈善外,餘下的多救濟一些宗室子弟。

其實這些宗室子弟也不貧困,就象蘇東坡一樣。當真他窮到那種地步?這是不可能的。主要是沒有守住財富,有了錢馬上胡亂花掉,到用錢時候,手中沒有錢可用。一些宗室子弟也是如此,特別是一些遠房的。或者庶出的,此時本來薪酬賞賜就不多。再加上一些人用錢無度,往往就顯得十分窘迫。趙念奴心慈,來求就給,還讓崔嫺說了一通。還有就是慈善會,鄭朗推動德化,鼓勵報紙宣傳好人好事,偶爾也讓趙頊接見一些做好事者,給予一些賞賜。但還沒有兩監來得直接,好心給你真正回報,無償賜你股契。這些都是所謂的正能量,因此慈善會募得的善款越來越多,正好北方這幾年多有災害,去年澇災地震,今年旱災,象今年前後一共募得近一千萬緡錢善款,除了一些成本外,還有九百多萬緡,一起砸了下去,幾乎使五六十萬戶百姓渡過難關,實際無形中替朝廷解決了許多難題。

因此趙念奴漸漸扭轉了士大夫心中的應象,變得正面起來。

以前逃婚,還小,不懂事嘛,長大了,隱隱就看到仁宗時的風範。

趙頊對這個堂姑姑應象也很好,偶爾也召趙念奴進宮促膝談心,並且賜李貴魯國公的爵位。

與趙念奴相比,幾個國丈家表現確實太差了。向經與曹佾爲官並不惡,不然曹佾也不可能成爲傳說中的八仙曹國舅,但在史上迫於家族的央求,再加上家中經營着龐大的生意,於是在曹高向三個女子耳邊吹風,成爲王安石變法最大的兩個阻撓者。

高滔滔看着兒子,看來兒子還有很多沒有想明白啊。

她問道:“你認爲魯國長公主如何?”

“很好啊。”

“鄭相公呢?”

趙頊咧開嘴笑,母親,還用問嗎?

“哀家也承認他們真的不錯,可他們也有不完美的地方。我就說這個作坊,從成立到運轉,是誰站在背後,甚至成立時的本錢是誰出的?”

“鄭相公回報仁宗之舉,雖略有小眥,兒臣看的乃是大局。”趙頊答道。就是給了一個作坊給趙禎四個女兒又如何,縱然再擴大,一年一百萬兩百萬或者三百萬緡收益,那就登天了。況且其中一半還用於慈善,等於是在幫助朝廷。但因爲鄭朗種種舉措,一年進出之間,相差何止幾百萬,三千萬五千萬綽綽有餘。況且那個作坊本來就是鄭朗的創意,無論落在鄭家名義上,或者落在趙念名義上,朝廷怎能阻止?

我身爲皇帝,要胸懷天下,難道要與死去的趙禎“爭風吃醋”嗎?

高滔滔也不排斥,鄭朗對兒子的種種也看出來,亦師亦友亦臣,若論忠心,在高滔滔心中排行榜鄭朗當爲第一。但有的事必須要說了,否則兒子這個心結解不開。道:“頊兒,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哀家對你說一件隱秘的事吧。當年鄭相公困於辰州那個山洞裡,不僅有西夏那個皇后,還有一個人,她同時與鄭相公被賊人捉于山洞裡。”

“誰?”

“魯國長公主。”

“姑姑?”趙頊額頭上流出汗水,他不笨的,立即想到一件事:“那李貴……”

“如你所猜,故鄭相公自荊湖南路起,一再上書請求貶職貶官,自潭州回來,主動遊離於朝堂之外,不然。那有後來的事,韓相公也不惡。可論治國,韓相公終是差了。而這次雖因爲國家不得不出山,鄭相公仍然身居二相,不敢居一相,正爲此故。”

趙頊傻了眼,怯怯地道:“鄭公怎能如此?”

“也不能怪他,賊人恨鄭相公多次率軍擊敗了西夏,其中一賊子家人還間接死於鄭相公指揮之下。待鄭相公與魯國長公主很薄,哀家還記得那年冬天,十分冷,仁宗正是赤足舞於庭中,祈求昊天不要降寒於人間而生病的,賊子將鄭相公與魯國長公主押于山洞裡,又沒有給足夠的衣被。二人不得不倦於一起互相取暖,結果就發生了一些不好的事。”

是人皆有七情六慾,也不是男性功能不行,那種情況下犯錯誤,也很正常。高滔滔摸了趙頊的腦袋,說道:“頊兒。人無完人,物無完物,哀家知道你十分看重鄭相公,這僅是鄭相公一生當中很少見的幾個錯誤,總體來說。他還是一個罕見的良臣。”

“母后,你是怎麼知道?”

“鄭相公將真相告訴了他那幾個學生。還有仁宗臨崩前也對哀家說了。”

“仁宗說了?”趙頊十分不解,幾個知道真相的人不說能理解,一說鄭朗政治仕途結束,二來也有礙皇家名聲。但爲什麼告訴母親?

“鄭相公功高望衆,才華過人,仁宗害怕後來人產生功高震主的想法,而棄國家一棟樑不用,有了這個真相在手,後來人就可以放心大膽地用鄭相公了。不過他也低估了哀家,哀家當真到了好歹不分的地步?”

趙頊徹底明白了。

“此事莫得說。”

“兒臣明白。”

“哀家告訴你,鄭相公很接近這個完人,實際還不是完人,就包括鄭鎮那個作坊,以及慈善會,於公於私,也略有一些私心的。鄭相公如此,況且外戚之家。我知道你不滿的原因,可你想一想,無論真定曹家,亳州高家,還是京城向家,他們家中有多少子弟?但頊兒既然說了,哀家對他們三家打一聲招呼,讓他們在隱田上配合一下,以便外面的人少議論。”

“謝過母后,”趙頊道。

鄭朗查隱田,無論曹家或者高家向家,皆不敢動,也招來了一些閒話。高滔滔說配合一下,也不可能交待所有隱田,更不可能讓他們不要兼併,不過既然說了,會更意思意思,至少能向外界表明,朝廷連三大外戚家族都敢動刀子,其他的人就不能再阻攔了。隱田現象會進一步好轉。但這一切有前提的,數監給了足夠好處,否則就是高滔滔也休想讓這三大家族放血出來。得到的多,失去的卻很少,高滔滔纔有把握做通他們的思想工作。

然而趙頊心中卻隱隱有些失落。

另一邊王安石也找到鄭朗。

與史上不同,因鄭朗推動,武器更犀利,以前也多次出現大捷,王安石同樣不甘心默認了西夏屢屢侵犯邊境,在中書對鄭朗說道:“鄭公,剛纔在朝會上爲何不說話?”

鄭朗道:“介甫,這樣,你與君實下值後到我家一敘。”

“好。”

下值後,王安石與司馬光來到鄭家。

先說西夏,鄭朗道:“介甫,我知道你心中不甘心,我也不甘心,泱泱大國,爲何一再受到人家的侵犯卻不敢言?”

“是啊。”王安石道。

司馬光卻說道:“鄭公,改革未平,最好不要動兵戈。”

“君實,介甫,你們成長道路因爲出身原因,一受法家影響,一受名家影響,無妨,張方平,老蘇,大蘇等人或受兵家,或受雜家,或受釋家,或受縱橫家的影響,我們以儒家爲本,其他諸家中有一些好的想法也可拿來運用,此乃夫子三人同行,必有我師的真義。不斷地完善,儒學才能真正成爲普世之道。但在吸納過程中,一定要看全面一點,不能有所偏頗。例如慶曆時君子小人之爭,何謂君子小人,用君實的話來說,才大過德是謂小人,決不可用。德大過纔是謂君子,朝廷才能重用。但當真如此,用君實的理論來分,呂夷簡毫無疑問就是一個小人,可他不是一個良吏嗎?任何事物走向極致,或極陽。或極陰,皆未必是好事。故漢書說。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水不能不清,但不能清到極致,人不可不察,但不能察到苛瑣的地步。介甫受法家影響,故重術道。君實受名家影響,故重人道。我先說人道。君實所謂的理論當真正確?就算正確,何謂德何謂才?一百個人一百個看法,怎能區分?若用這個來看人才看官員,還會產生慶曆時君子小人故事。所以我實施了二次保薦法,二次保薦連坐,官員推薦時必會慎重,在未進入真正差官之前。也有了一次勘磨察看的機會。看的是什麼?一爲有作爲,不作爲的官員永遠不會成爲良吏的,二爲不貪。慶曆時君子小心走向暴戾一端了,順者就是君子,逆者就是小人,連我也多次成了小人。君實的君子小人太虛了。何謂德才?因此,我給它降低標準,一有爲,二爲貪,就是好官。既減少不必要的糾紛。而且一旦實施下去,持續幾十年後。等到你我垂暮之年時,你們再看官場風氣,甚至超過仁宗朝清廉度也未必是夢想。所以看問題一要全面,二要長遠,你們可否想過?”

王安石與司馬光深思。

沒辦法,還是要慢慢教導,否則自己一放手之後,這兩人還會掀風鼓浪,不作鬧出多大的事。

“我再說西北,君實說改革未平,最好不要出兵。什麼時候才謂平定?就算將國家舊的弊端剷除,新的弊端又會出來。”

“何來蕭規曹隨?”司馬光問道。

“蕭規曹隨那是特定的環境,秦漢更替,人口稅減不剩三四,舊的貴族消亡,沒有耕地危機,沒有兼併危機。放在此時就不可以了。再說,蕭規曹隨,有一個蕭規,我朝的蕭規在哪裡?”

僅一問,司馬光就不能回答。

不過這也是鄭朗,換作他人,就是不能回答,司馬光也可以詭辨。

鄭朗又道:“想要國家變好,不但要重視術道,也要重視人道,沒有好術,有良吏也不行,沒有良吏,有好術執行都會成問題。西北就是術道,不能說國家有了困難,就要軟弱,就要被欺負。若此,西夏豈不是比我朝更困難?過軟過於苟且偷安,不但造成百姓對朝廷凝聚力下降,長久下去也會影響士氣,於是國家會越來越軟,越來越受外蕃欺侮。出了問題,就要敢於面對。國家財政僅是一個處理手段的關健所在,我們自己必須抱有一顆強者之心,那怕對手是強大的吳王夫差,迫於危機,不得不暫且求和,但我們自己要臥薪嚐膽。況且宋夏之間,若說吳越應當是我們是吳,西夏是越。何必過於軟弱。不過也不能窮兵黜武,即便我們有盛唐時強大的武力,戰爭也要是道義之戰。因此,西夏屢屢侵犯,我們必須要反擊。可反擊也有一個方法,術道也。”

司馬光還是無言,雖理念略有些不同,但知道老師的想法,對戰爭老師態度很理智的,並不是一個好戰之輩。而且在軍事上,司馬光也沒有插話之權。王安石卻問道:“何術道也?”

“其一,此時士大夫抱着苟和心態的佔據上風,不符和反擊之道。其二,之所以我不說,唐介背疽而死,一些士大夫彈劾說是你我二人將唐介活活氣死的,此時我再發言,招致的批評更多。”

司馬光卻笑了起來。

唐介之死,與鄭朗沒有多大關係,王安石怎麼也逃不了。

“其三,均輸法又惹起一些爭議,我未必適合出面說話。其四乃是改制,改制朝堂上結束了,下面並沒有結束,重組之即,將兵調動頻繁,再加上裁兵安置,軍心略有些不穩,此時深入西夏腹地不是很好的時機。其五乃是謀劃,即便出兵反擊,也要謀劃得當,匆匆忙忙地出兵,註定敗多勝少。本來朝中苟和者居多,一敗再敗,只會加重苟和的心態。此次反擊,只能勝不能敗。這就是戰前,也就是介甫的術道。”

說到這裡,鄭朗站了起來,他不會將這些頭痛問題留給子孫的,那不是留給子孫,是貪生怕死的說法,只會讓外國越來越膽大,擱置爭議也能說一說,但那是搪塞迷惑敵人的,千萬自己不能當真了。因此又說道:“我早上在朝堂心中有兩條想法。第一條是調動三個人選去懷德軍,王韶勘磨了有數月之久,可以先將王韶調往懷德軍任知軍,其次是調種諤去懷德軍任通判。再調一人,章楶,去任懷德軍判官兼蕩羌寨主。”

這三個人選任命沒有問題的,王韶雖未通過制試考,可作爲重點培養對象,任一軍非是一州首長,倒也勉強可以勝任。種諤更沒有問題了,在荊湖南路原先就擔任過知州,因韓琦與歐陽修打壓,才成了青澗城主,處罰也處罰了,貶也貶過了,重新擔任一個通判,誰還能有異議嗎?

王安石卻問道:“章楶是誰?”

“建州人,治平二年進士,陳留知縣,前相章得象的遠房堂侄,章惇的遠房堂兄弟。”

“我也想到此人了,但他……”王安石很遲疑,軍事上王安石不懂,但在吏治上此人很平庸。

“我與此人談過,”鄭朗也是翻看名冊時才注意到這個名字的,借公差名義將章楶召到京城交談了一會,不然隨隨便便地說用了一個人,也會讓人認爲妖異的,又道:“此人軍事天賦頗佳,若用得好,他將會與王韶成爲我朝未來重將,不亞於狄武穆。”

這個評價何等其高!既然這個評價出來,司馬光與王安石還能不明白嗎,司馬光失色地問:“天都山,西夏行宮?”

“正是有此意,”鄭朗說道。元昊爲了沒移氏,將天都山行宮修得美侖美奐,鄭朗不介意提前讓它再來一把火。

六百八十六章 風聲六百四十六章 龐太師第217章 找朋友(上)第115章 高山流水第104章 第一次非親密接觸(上)第143章 問一(五)第153章 八大王,你無恥(下)四百九十五章 推手上四百九十七章 推手下第160章 八大王四百九十四章 包拯出場下四百九十四章 包拯出場下三百八十八章 阿干城三第222章 處女地(四)七百十二章 親事二第94章 講仁(二)第701章 七千平方公里的口袋(上)四百零四章 大炮六百三十五章 皇佑之治七五百五十一章 三顆星星第326章 兼霞第165章 最牛的學生(一)四百九十章 炮打範歐四百二十章 兩封信第288章 狐威(中)八百七十八章 河湟十一六百二十四章 相見第181章 兩小鬥中丞·講歪理四百八十六章 從西邊出來的太陽九百十九章 輾壓第116章 談生意六百九十一章 動員令下八百七十章 河湟三七百八十二章 皇子下五百十八章 五問第29章 大家一起來洗腳六百九十七章 三關四六百五十三章 崑崙關下第99章 講仁(七)五百四十三章 爭七百十三章 親事四第60章 道(四)九百章 逆轉中八百十二章 秋後第282章 魚鱗塘七百八十八章 小重山六五百十六章 問邊八百六十四章 第三者下第310章 九里山大戰八百二十一章 治平改制下七百零七章 趙禎心八百十章 鱷魚的眼淚下五百六十章 魔術五百五十九章 十萬火急四百九十章 文臣五百七十二章 吻第315章 宣戰七百五十三章 皇儲六百八十三章 魔術師下第124章 火四百四十一章 始上九百二十七章 雪大結局三第188章 第二抓;拖五百四十八章 小妾七百十九章 很冷很暖一六百九十四章 三關一五百零五章 大唐國七百八十八章 小重山六六百三十四章 皇佑之治六第18章 詩社(一)第240章 出手(下)第229章 大中庸(中)六百八十八章 行路難三百三十七章 第二步八百四十四章 曹國舅八百章 光暗四百六十章 大計劃二第189章 第二抓·詩七百三十一章 心第112章 可愛貴、賤道寧(上)四百四十二章 始中七百零五章 擒龍下第109章 懸壁七百三十一章 心四百零三章 呂夷簡的心思下六百六十六章 戰後中八百零七章 倒計時四六百五十四章 特磨道五百二十一章 生與死一線間第74章 老太太的不良嗜好(下)七百十二章 親事三第86章 第一觀(下)六百四十七章 第一步第294章 點將(下)第28章 迴腕法、枯藤體七百十九章 很冷很暖一六百七十八章 復北歸下第168章 最牛的學生(四)四百章 大戲·成上七百二十六章 營救三
六百八十六章 風聲六百四十六章 龐太師第217章 找朋友(上)第115章 高山流水第104章 第一次非親密接觸(上)第143章 問一(五)第153章 八大王,你無恥(下)四百九十五章 推手上四百九十七章 推手下第160章 八大王四百九十四章 包拯出場下四百九十四章 包拯出場下三百八十八章 阿干城三第222章 處女地(四)七百十二章 親事二第94章 講仁(二)第701章 七千平方公里的口袋(上)四百零四章 大炮六百三十五章 皇佑之治七五百五十一章 三顆星星第326章 兼霞第165章 最牛的學生(一)四百九十章 炮打範歐四百二十章 兩封信第288章 狐威(中)八百七十八章 河湟十一六百二十四章 相見第181章 兩小鬥中丞·講歪理四百八十六章 從西邊出來的太陽九百十九章 輾壓第116章 談生意六百九十一章 動員令下八百七十章 河湟三七百八十二章 皇子下五百十八章 五問第29章 大家一起來洗腳六百九十七章 三關四六百五十三章 崑崙關下第99章 講仁(七)五百四十三章 爭七百十三章 親事四第60章 道(四)九百章 逆轉中八百十二章 秋後第282章 魚鱗塘七百八十八章 小重山六五百十六章 問邊八百六十四章 第三者下第310章 九里山大戰八百二十一章 治平改制下七百零七章 趙禎心八百十章 鱷魚的眼淚下五百六十章 魔術五百五十九章 十萬火急四百九十章 文臣五百七十二章 吻第315章 宣戰七百五十三章 皇儲六百八十三章 魔術師下第124章 火四百四十一章 始上九百二十七章 雪大結局三第188章 第二抓;拖五百四十八章 小妾七百十九章 很冷很暖一六百九十四章 三關一五百零五章 大唐國七百八十八章 小重山六六百三十四章 皇佑之治六第18章 詩社(一)第240章 出手(下)第229章 大中庸(中)六百八十八章 行路難三百三十七章 第二步八百四十四章 曹國舅八百章 光暗四百六十章 大計劃二第189章 第二抓·詩七百三十一章 心第112章 可愛貴、賤道寧(上)四百四十二章 始中七百零五章 擒龍下第109章 懸壁七百三十一章 心四百零三章 呂夷簡的心思下六百六十六章 戰後中八百零七章 倒計時四六百五十四章 特磨道五百二十一章 生與死一線間第74章 老太太的不良嗜好(下)七百十二章 親事三第86章 第一觀(下)六百四十七章 第一步第294章 點將(下)第28章 迴腕法、枯藤體七百十九章 很冷很暖一六百七十八章 復北歸下第168章 最牛的學生(四)四百章 大戲·成上七百二十六章 營救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