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興趣

這一句問得奇兀,司馬光還是很老實的答道:“羞恥耳!”“那麼爲什麼需要律法?”

不問法家的法,不問儒家的義,只是指律法。

“畏懼耳。”“那麼帝王犯了錯,用什麼讓他產生畏懼感?”

這欄說,兩個少年皆恍然大悟,資質真的很聰明,同時站了起來,拱手道:“謝解元指正。”

“不準說指正,不過今天一語,法不可傳他人耳。”

“喏”兩個少年賊兮兮的笑起來。

但孔子當時也許有這意思,並不是很明確,事實是他沒有看到〖真〗實的鬼神,沒有證據存在,所以半信半疑,信者多,疑者少,於是出現了一些很矛盾的話語。

在他的〖言〗論中,類似的情況還有,一會兒說寧肯貧窮也不能失去志氣,一會兒又說,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爲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富裕如果能求到,就是做拿鞭子的事,我也去做,求不到,那還是做我喜歡的事吧。這未免太作賤自己了。但他的每一句,都被放在聖壇上,縱然是不好的,也被後人反覆的曲解,變成了聖典!

要看怎麼解釋了,只以說得通,就可以自成理論。

其實鄭朗無論怎麼解釋孔子的話不要緊,關健他的意思直指統治者的核心。

“鬼神有無,我不敢去談,太幽遠了,即便是有,也非是我們所想像的鬼神。但你們要記住劉玄德與狄仁傑的一句話,以人爲本。這個人不僅是士大夫,還有工匠、農民與商賈與士兵,所有人過上幸福的生活,這纔是真正的以人爲本。”

“喏。”

應當比較滿意的一次交談,主要兩個少年沒有與他擡槓,否則那會很窩心的,就是鄭朗現在的水平,想辨贏他們,同樣要費好大一番口舌。

但是王益與司馬池卻不知道,若是知道兒子放在鄭家,這樣去教,該作如何感想?

“你們好好溫習,我也要努力學習,爭取早日省試高中,那麼就有更多時間在一起交流。”

聽到現在,兩個少年都是很高興,但聽到交流二字,皆是皺眉頭。然而關心卻是有的,又說道:“你們也要早些休息,學習非是一日之功,身體同樣要注意。還有,若有什麼缺的,你們身邊的小婢皆很年青,她們未必懂,儘管開口。”

“我們很滿意。”“那就好”鄭朗說完了,也就離開了事情並不是他想像的那麼順利,收了這兩個人爲學生,別指望平安,1小鄭子!

這一天,坐在家裡吃午飯,午飯兩個少年肯定是回不來了,不過在城中,鄭家有鋪子,於是每天柳兒抽空送了飯過去。其實司馬池也不大放心,悄悄派了人過來看了一下,聽到後很滿意。還要怎麼樣呢?

人家都將老太太送的馬車拿出來,成了寶貝兒子的專用座駕了。

況且鄭家子的刻苦,也起了一個帶動作用,似乎另一個伴讀同樣不簡單。不僅如此,鄭家子前程遠非自己所能比的,一旦青雲直上,自己的兒子必然沾光。

誰不打小算盤,不打,那才叫傻瓜蛋!

大娘正在家中誇獎兩個小傢伙,州學的幾個儒生一道來到鄭家。

鄭朗熱情的唱了一個肥喏問好,然後問:“幾位先生爲何大駕光臨。”“先生那敢當啊”幾個先生羞憤欲死,然後將事情經過說了出來。是鄭朗說的,你們不懂就要問。不象在司馬家與王家,兩位家長皆是進士出身,若有不懂的,可以立即指教。

自己時間又不多,所以遇到難題必須請問。

問題就來了,因爲沒有遊學過,鄭朗對宋朝整體文人認識過於擡高。不僅是學子,包括一些儒生在內,未必有他想像的那麼高。終究這是一個傳播很落後的年代,包括有許多學子,沒有條件隨意讀書寫字。除了象歐陽修那樣的天才外,大多數學業僅靠言傳身教來獲得的。

所以優秀者很少。

兩個少年傲氣又重,有時候問,看到老師支吾吾的,於是自己解釋,老師,我這樣解釋對不對?

對,解釋得很好。

還能說什麼呢,然後躲在一邊冒冷汗。果然是解元公家的學生,學生都如此牛逼!

若這樣,也就應付過去了。

關健還是在兩個人身上。不僅是國策上一個激進,一個保守,對儒學的認識,兩個人同樣截然不同。

王安石說過一段話,孔氏以羈臣而與未喪之義,孟子以遊士而承既歿之聖,異端雖作,精義尚存。逮煨燼之災,遂失源流之正,章句之文勝質,傳注之博溺心,此淫辭坡行之所由昌,而妙道至言之所爲隱。

說孔孟儒家經學的源流之正,這一點與鄭朗意思差不多,所以王安石嗷嗷的叫,要往鄭家莊跑。但還是有區別的別當真。

即便孟子有一些“異端”仍不失儒家之道。秦始皇焚書坑儒與戰亂,使儒家經典遭到了嚴重破壞,以致漢魏以來章句傳注之學盛行。

遂失之正,不得經文內容實質,陷溺其心,淫辭被行得以流行,聖人之道隱而不顯。那怎麼辦呢?傳注不能玩了,以義理之學代替傳注之學。

甚至隱隱的將孟子還凌駕於孔子之上說孔子以羈臣而與未喪之義,這句話很有意思的,他是一個有阻困的臣子,未喪之義,是不是代表着因爲這個羈臣的身份使他的學問還不是很完美?

但司馬光呢?他刻意撰寫了一本《疑孟》,懷疑《孟子》非孟子本人所言,而且對孟子一生的作爲提了疑義。抱有這個觀點的,前有李規,後有晁說之。可是司馬光提出這個疑議,卻有一小半專門針對王安石的。

然後又說:王安石不當以一傢俬學,欲蓋掩先儒,令天下學官講解…又黜《春秋》而進《孟子》,廢六藝而尊百家。特別是王安石居然將《春秋》說成“斷料朝報“讓他痛恨到了極點。

如此貶低《春秋》,的確是過了。

但司馬光同樣好不到哪裡去。

王安石尊那個都是假的,天上第一,地下第二,他第三。司馬光是天上第一,地下第二,前人第三,他第四。

司馬光來了,說了說,幾個老先生一聽不錯。

然後王安石來了,兩個人擡槓歸擡槓,有時候也在做交流。既然司馬光問的,大多是王安石同樣不明白。不能什麼都問鄭朗,兩人特聰明,知道此時若沒有特殊情況,不能讓真鼻的小老師分心。也來問了。

老師於是將剛纔司馬光說的話再稍加上一些自己的見解,說了出來。

先生,不對,你說錯子。

我哪裡錯了。

王安石又講出自己的觀點,別看化小,一般的儒生真沒有他水平高,一聽又忽悠住了。

一次罷了,兩次罷了,長久下去,十幾大儒被兩個小屁孩子弄得仙仙欲死。無奈之下,幾個清閒的老師商議了一下,跑到鄭家來,對鄭朗說道:“鄭解元,你那兩個學生天資太高,非是我們所能教授。”

大娘很奇怪,睜大眼睛問:“這兩個孩子很乖,很懂事。”

幾個先生有苦難言,因爲鄭朗的再三提醒,兩個小傢伙至少表面上在做尊師重道。看似是很禮貌。

其中一個儒生比較能說會道,一一將苦水倒出來。

但又不好將自己說得太低下,說得含含糊糊的,大娘沒有聽明白,還在問:“不懂是要問啊,所以我兒外面問字問畫問琴問學問。”

幾個先生又皺眉頭,大娘,你怎麼擰不清,你兒子問的是什麼人?

字是字的高手,畫是畫的高手,學問是學問的高手,都是整個大宋最撥尖的那麼幾個。俺們是誰啊?整一個打醬油,混一口飯吃的教書先生,能跟你兒子問的那些人相提並論麼?

然而鄭朗聽明白了,若是一個還好,兩個起了化學反應,不但自己會頭痛,擱哪兒都頭痛,不相信放在司馬池府上,司馬池同樣好不了。

摸着鼻子苦笑,只好好言相勸,說道:“幾位先生,晚生實在抽不出宴來。這樣吧。”

說着對江杏兒低語了幾句,江杏兒從屋後捧來幾鏈銀子,大約兩百來兩,州學裡一共有十四位先生,一人能分十幾兩。不算多,可也不算小數額。又說道:“陛下剛剛還政,明年一定會舉行省試。晚生一旦考中,以後時間不用這麼緊,那麼也不用打擾幾位了。若是這一次衝不上去,有可能要過幾年才能再度省試。那麼同樣時間會很多,也不用打擾幾位。但此二子非不池中之物。”

這一句,沒有人反對,就是太聰明,又問得頭痛,自己沒有能力教下去。

鄭朗又說道:“嚴格來說,你們也是他們的先生之一,以後他們飛黃騰達,你們臉上也有光彩。我知道,教他們很困難,諸位,這點銀兩是晚生的一點心意。”

“這可收不得。”

“勿要拒絕,晚生在陛下面前,也說過,子路受牛,夫子嘉之。

教此二子,更爲吃苦,幾位先生當受之,此也乃夫子嘉獎之事。”

這些儒生又不是進士,僅是一個舉子,學問多半與柴克明一樣,爲生活所迫,纔到州學授學的。家中情況皆不大好,鄭朗又冠以夫子大義,半推半就收下來。

這纔打發走。

但鄭朗並沒有對兩個小三子責備,本來不懂就要問的,他可不喜歡愛迪生的老師!

扼殺的是他們固執己見,但不會扼殺他們的求知慾,那樣反而不美。

可鄭朗這兩個學生十分難教,很快也傳出去。

這幾個月小皇帝過得很苦逼,朝堂們無論什麼事,同樣在吵,吵得他心驚膽戰,唯恐惹火燒身。於是輩加思念鄭朗,若有他在身邊,說說話,交流開導一下,多好啊。

因此,對鄭朗時有關注,就聽到兩個學生的事。將閻文應喊來,好奇的問道:“鄭解元收了兩個小學生?”

“是,臣聽聞那兩子十分聰穎,其中有一個正是司馬府尹家九歲砸缸救人的孩子,另一個人不大清楚。因爲鄭解元要準備省試,暫時寄於鄭州州學,可州學裡幾個儒生皆教不了。”

小皇帝來子興趣,說道:“朕很想看一看。”

“陛下想看,有機會的。九月兩位太后引葬永定陵,從京城到鞏縣大道離鄭解元家不遠,陛下可以喚他們過來一見。”

“這主意好啊”1小皇帝高興地說。

倒要瞧一瞧鄭朗收了兩個什麼樣的學生?一定會有趣吧。

八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214章 代朕去看看五百五十八章 時間六百五十章 蘇茂州第113章 可愛貴、賤道寧(下)七百七十四章 太子四六百九十章 動員令上八百八十章 高原雄風二第330章 最強的聲音(上)第36章 蛇書七百五十四章 趙禎的綠帽子九百二十三章 歡迎第3章 選書八百零四章 倒計時一五百零九章 前兆第217章 找朋友(上)六百四十二章 臨行上八百六十七章 無間道第361章 最強折家軍(三)第347章 在路上(上)第224章 鐵板五百二十五章 高折七百三十一章 心九百二十七章 雪大結局三五百五十三章 好母親第226章 遠大的心(上)第294章 點將(下)第301章 拼爹四百十九章 鳳凰下九百零三章 融合第144章 衣服四百十一章 銷魂彭陽上四百八十四章 買單者上第239章 出手(中)第796章 二更四百二十二章 定川寨中第90章 三家祖第225章 法輪第82章 四君子(下)第294章 排陣(上)七百二十七章 營救四第185章 第二抓·誤六百十七章 遠方中第294章 點將(下)三百七十九章 太子絞肉機八五百零四章 老大五第115章 高山流水六百零一章 宮變上五百二十七章 包養第216章 官人,小心六百零八章 首相六第359章 最強折家軍(一)第286章 白蛇傳(下)七百五十八章 不怕九百零八章 殿下第182章 兩小鬥中丞·遠大七百三十八章 儒家的核心六百七十章 猴子上五百二十三章 絕上七百八十七章 小重山五八百七十四章 河湟七五百二十七章 包養五百十四二章 另一半第196章 折第338章 陽光照不到的地方七百九十七章四百二十五章 天人合一第123章 去第295章 排陣(下)八百九十七章 大會戰九五百二十二章 歐陽修第298章 失信四百七十九章 降下八百五十七章 剋星上八百八十四章 速度是關健第16章 山外的山 人外的人(下)第355章 從瞎氈開始(三)五百九十三章 燙手上第285章 白蛇傳(上)四百九十四章 包拯出場下第43章 花之戰·納蘭八百四十二章 條例司第119章 解試四百七十章 河上浪下七百五十五章 罰與賞第354章 從瞎氈開始(二)八百八十二章 高原雄風四第224章 割(二)第28章 迴腕法、枯藤體四百九十三章 包拯出場上四百八十四章 買單者上第117章 大人物(上)七百六十一章 學生六百二十五章 大票上八百九十九章 逆轉上四百十二章 銷魂彭陽下七百六十六章 沉睡五百八十一章 帝王心四百七十章 河上浪下
八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214章 代朕去看看五百五十八章 時間六百五十章 蘇茂州第113章 可愛貴、賤道寧(下)七百七十四章 太子四六百九十章 動員令上八百八十章 高原雄風二第330章 最強的聲音(上)第36章 蛇書七百五十四章 趙禎的綠帽子九百二十三章 歡迎第3章 選書八百零四章 倒計時一五百零九章 前兆第217章 找朋友(上)六百四十二章 臨行上八百六十七章 無間道第361章 最強折家軍(三)第347章 在路上(上)第224章 鐵板五百二十五章 高折七百三十一章 心九百二十七章 雪大結局三五百五十三章 好母親第226章 遠大的心(上)第294章 點將(下)第301章 拼爹四百十九章 鳳凰下九百零三章 融合第144章 衣服四百十一章 銷魂彭陽上四百八十四章 買單者上第239章 出手(中)第796章 二更四百二十二章 定川寨中第90章 三家祖第225章 法輪第82章 四君子(下)第294章 排陣(上)七百二十七章 營救四第185章 第二抓·誤六百十七章 遠方中第294章 點將(下)三百七十九章 太子絞肉機八五百零四章 老大五第115章 高山流水六百零一章 宮變上五百二十七章 包養第216章 官人,小心六百零八章 首相六第359章 最強折家軍(一)第286章 白蛇傳(下)七百五十八章 不怕九百零八章 殿下第182章 兩小鬥中丞·遠大七百三十八章 儒家的核心六百七十章 猴子上五百二十三章 絕上七百八十七章 小重山五八百七十四章 河湟七五百二十七章 包養五百十四二章 另一半第196章 折第338章 陽光照不到的地方七百九十七章四百二十五章 天人合一第123章 去第295章 排陣(下)八百九十七章 大會戰九五百二十二章 歐陽修第298章 失信四百七十九章 降下八百五十七章 剋星上八百八十四章 速度是關健第16章 山外的山 人外的人(下)第355章 從瞎氈開始(三)五百九十三章 燙手上第285章 白蛇傳(上)四百九十四章 包拯出場下第43章 花之戰·納蘭八百四十二章 條例司第119章 解試四百七十章 河上浪下七百五十五章 罰與賞第354章 從瞎氈開始(二)八百八十二章 高原雄風四第224章 割(二)第28章 迴腕法、枯藤體四百九十三章 包拯出場上四百八十四章 買單者上第117章 大人物(上)七百六十一章 學生六百二十五章 大票上八百九十九章 逆轉上四百十二章 銷魂彭陽下七百六十六章 沉睡五百八十一章 帝王心四百七十章 河上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