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妹妹的婚事

在頤和園,年輕的光緒皇帝見慈禧太后發了雷霆之怒,要把他的老師翁同龢趕回江蘇老家,驚得目瞪口呆,他見過慈禧無數次發怒,這一次“親爸爸”最火大,於是渾身顫抖,半天說不出話來。

醇親王這時考慮到光緒皇帝剛親政,如果此時把翁同龢開缺,帝黨就垮了,爲了兒子不誤入歧途,這時站出來說情,說翁同龢多年來對大清忠心耿耿,教光緒皇帝也盡職盡責,這次攻擊李鴻章也是一時糊塗,請太后恩典,留翁同龢在朝中查看。

慈禧太后本來想給醇親王面子,準備改變主意,張佩綸又站了出來,炮轟翁同龢。對於如何扳倒翁同龢這樣的高官,張佩綸是有經驗的。

張佩綸23歲中進士,第二年就進入翰林院,四年後被擢爲侍講學士,可以單獨上書。這份話語權他用得很足,九年言官生涯共上書127件,三分之一說的都是得罪人的話,但也由此揚名立萬,其中最受矚目的,是彈劾軍機大臣王文韶一事。王文韶16歲以前是資深賭徒,年紀雖小,手筆卻大,幾乎要把家產全敗光;16歲那年,突然間幡然醒悟,丟下賭徒這份沒有前途的事業,回頭奔科考的光明大道。沒幾年就考中進士,這位高智商的少年進入官場後更是一帆風順,精明圓滑,那年他被牽扯進一樁要案,御史們連番上書,上面只是置若罔聞。張佩綸一口氣上了四道奏摺,讓他灰溜溜地離開了軍機處。

這一次鬥爭,張佩綸幾乎是全力以赴,巧舌如簧。話從他口出,彷彿放大爲千軍萬馬,橫掃天下,又可以縮小爲一把精緻的小李飛刀,很優美地旋轉着,直抵要害。對比之下,翁同龢本人的辯解顯得乾癟灰暗,因此理屈詞窮。但決定翁同龢命運的關鍵人物,是慈禧,她長於御人之術,把控清廷時不時地打一打,拉一拉,讓臣子們摸不清楚她的底牌,纔不能含糊她。拉攏很簡單,打擊則比較複雜,弄不好就一片譁然,要想讓人沒話說,就得找個靠得住的抓手,而寫得一手好文章,願意說話敢於說話的張佩綸,正好給她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打擊藉口。符合她心意的,就小題大做,不符合的,可以裝聾作啞,有選擇地加以利用後,慈禧對於張佩綸還是比較滿意的。此時翁同龢,正是慈禧要嚴厲打擊的對手,上次屠仁守的奏摺事件,慈禧就懷疑幕後主謀是翁同龢,礙於帝師的面子,纔沒有追究翁同龢。

最終,李經述順利實現自己的打擊目標,翁同龢被開缺回老家三年,張佩綸一炮打響,在“清流”當中重執牛耳!李鴻章不但沒有受處罰,還被額外賞賜了三眼花翎,這是清朝皇親貴族才能得到的賞賜。翁同龢主管的戶部,由兩江總督劉坤一接管。沒了翁同龢等清流在朝廷上唧唧歪歪,張之洞主張修築的盧漢鐵路,很快就開工了,當然,啓動資金是找洋人借款。因爲光緒皇帝大婚、重修頤和園花了幾千萬兩白銀,清廷的國庫空虛了。

中國借款築路的消息一經傳出,美、英、法、比利時等國的公司派代表蜂擁來華,競相兜攬。張之洞找盛宣懷、李經述商議,認爲其他國家胃口太大,而比利時是個小國,鋼鐵資源豐富,鐵路技術成熟,最主要是他們“於中國無大志”,比較讓人放心。

比利時駐漢口領事法蘭吉見張之洞面商築造盧漢鐵路事宜。經過談判,清政府最終與比利時人達成了協議,《盧漢鐵路比國借款續訂詳細合同》和《盧漢鐵路行車合同》正式簽訂,清政府向比利時公司借款450萬英鎊,年息5釐,9折付款,期限30年。李經述也覺得找比利時挺好的,因爲他知道三十年後,比利時這個國家就被德國幹掉了,不存在了。

光緒十五年,李鴻章是人逢喜事精神爽。李鴻章第五次出海巡視他的北洋海軍艦隊。他興奮地看到,致遠、靖遠、經遠、來遠,四艘英德製造的新銳穹甲戰艦悉數歸國,在李經述的指揮下,北洋水師業已成軍;林泰曾、劉步蟾、鄧世昌、葉祖珪等一大批受過系統西式海軍教育的忠勇將佐,集聚一堂。朝堂上,也幾乎沒有了政治對手。李鴻章高興作詩一首:“雕弓玉帶出天閶,士女如山擁繡裳。照海旌旗搖電影,切雲戈槊耀榮光。佽飛禁旅嚴千帳,羅拜夷酋列幾行。德協謙尊齊讚頌,力辭黃屋福威揚。”

李經述這時也成爲了北洋海軍實際上的總司令。自此,他手握兵權,位極人臣,統領一方,李鴻章也是坐鎮北洋,遙執朝政,凡內政外交、樞府常倚爲主,在漢臣中權勢最巨。這一年,李經述的妹妹李鞠耦已經是二十三歲的大姑娘了,還待字閨中。很多人都爲她的婚事忙碌起來。包括李經述,他甚至想把李鞠耦介紹給譚嗣同。

李鞠耦的大名,按輩分叫李經璹,聽起來,非常男性化的名字。李鴻章給她起這個名字,表達自己的喜愛,《說文解字》上說:“璹,玉器也。從玉壽,聲讀若淑,殊六切。”也就是說“璹”,其實就是八寸長的玉璋,古時候王侯佩戴的一種長方形玉器。李鴻章對她寄予厚望,把她看作自家的珍寶。

那天,時節已是深秋,寒露已過,秋風漸涼。李鞠耦去找李經述,說她已經有喜歡的人了。李鞠耦站在院子中,拉住李經述的手說:“經述哥,我求你一件事,你能不能去跟父親說說,不要再介紹那些公子哥給我相親了。那些媒婆介紹的,我一個都不喜歡。小妹我已經有心上人了。”

李經述笑了笑,問道:“是張佩綸嗎?要是有人知道中堂大人的東牀快婿,竟然會是一名朝廷的刑滿釋放人員,那我們李家還不沒人笑話死?更何況張佩綸還中年喪妻呢?”

李鞠耦聽了這話,一臉傷心,擡頭望着藍天上飄蕩的白雲,天空中有一隻白色的鴿子飛過,她問道:“難道就因爲我爹地位顯赫,我自己就沒有權利選擇自己的愛人嗎?”

李經述問道:“張佩綸到底哪一點好呀?竟然打動了我妹妹的芳心?”

李鞠耦說:“我也說不好。剛開始就是覺得他孤苦伶仃,有點可憐,後來接觸後發現,這人還是挺有才華的。不光詩文寫得好,連八股文也寫得文采飛揚。”

李經述說:“文如其人,這只是表面的。窮酸臭的文人,這世界多了去的。等你長大了,你就會知道,愛情這東西,就是自己騙自己的。想過的人多,見過的人少。”

李鞠耦問道:“經述哥哥,你也像經方哥哥那樣討厭張佩綸嗎?”

李經述搖搖頭,說:“我倒不討厭張佩綸。而且父親也並不討厭他。

聽說李鴻章不討厭張佩綸,李鞠耦兩眼放光,說:“父親也不討厭他?父親不是討厭那些年輕的言官,曾說此輩皆少年新進,毫不更事,亦不考究事實得失、國家利害,但隨便尋個題目,信口開河,暢發一篇議論,藉此以出露頭角,而國家大事,已爲之阻撓不少。”

李經述按了一下妹妹的額頭,笑着說:“張佩綸和其他言官不一樣呀,他被流放那三年,吃了不少苦,我看他的變化很大。父親對張佩綸可謂照顧有加。父親念舊情,當年在安徽打太平軍時,他跟張佩綸老爸張印塘有生死之交。當年張佩綸母親去世,循例丁憂,父親特地寫信給他安排差事,後來張爲庶母遷葬,父親一出手就贊助紋銀千兩,兩人書信來往不斷,實在是熱絡得緊。我看你要是真心喜歡張佩綸,就自己去跟父親說,我想他不會太在意張佩綸的身份。不過說實話,我真的覺得張佩綸配不上你!”

第226章 世紀大海戰(1)第156章 流血星期日第20章 北洋水師學堂第178章 中華帝國第153章 收回海參崴第99章 廣島之戰(1)第103章 日本割地賠款第30章 出兵越南第31章 大敗法軍第2章 落魄書生第129章 君主立憲第256章 何爲強國第162章 梁啓超遇刺第129章 君主立憲第187章 斯大林奪權第229章 從卑微到偉大第6章 劉銘傳出徵第132章 對日本宣戰第5章 李鴻章的苦衷第109章 中西文明衝突第148章 臥底張作霖第25章 南方有佳人第54章 琉球特區第212章 和平瓜分世界第198章 不丹迴歸中國第156章 流血星期日第133章 日本賠款三億兩第8章 開倉放糧第42章 張之洞的抉擇第205章 德國的陰謀第126章 第一共和國第126章 第一共和國第148章 臥底張作霖第147章 堅船利炮第151章 血洗俄城(上)第14章 初見袁世凱第51章 擺平朝鮮第135章 大裁者第113章 慈禧讓步第6章 劉銘傳出徵第264章 袁克文案(4)第239章 世界在變化第158章 殲滅俄軍第248章 中國廉政局第183章 瘋狂的刺殺第22章 三個朝鮮小妾第28章 權力變局(1)第200章 挺進尼泊爾第244章 北京和會第197章 中英大炮戰第263章 袁克文案(3)第264章 袁克文案(4)第233章 英軍的慘敗第178章 中華帝國第205章 德國的陰謀第34章 臺灣保衛戰(2)第119章 滿漢之爭第6章 劉銘傳出徵第268章 愛情這東西第99章 廣島之戰(1)第164章 幹掉法國艦隊第110章 招安大刀會第7章 收復琉球第127章 李鴻章 訪美第120章 東南立第223章 火雞國的野望第48章 坑日本首相第139章 積極備戰第15章 妹妹的婚事第202章 裁者的末日第271章 中國的拿破崙第213章 法軍傷亡20萬第39章 與日本開戰(1)第195章 中國中立第137章 日本首相被砍第53章 日本屈辱求和第112章 殺一品大員?第198章 不丹迴歸中國第108章 讓子彈飛第125章 殺破十萬旗軍第138章 研發坦克第1章 光緒選妃第53章 日本屈辱求和第262章 袁克文案(2)第219章 推銷坦克第212章 和平瓜分世界第52章 佔領日本長崎第233章 英軍的慘敗第3章 百科全書第211章 巴黎告急第11章 奪取菲律賓(2)第270章 袁世凱停職第42章 張之洞的抉擇第160章 建設海軍強國第9章 大移民計劃第259章 上海交際花案(1)第12章 盧漢鐵路第13章 回國走仕途第179章 鞭打斯大林第6章 劉銘傳出徵
第226章 世紀大海戰(1)第156章 流血星期日第20章 北洋水師學堂第178章 中華帝國第153章 收回海參崴第99章 廣島之戰(1)第103章 日本割地賠款第30章 出兵越南第31章 大敗法軍第2章 落魄書生第129章 君主立憲第256章 何爲強國第162章 梁啓超遇刺第129章 君主立憲第187章 斯大林奪權第229章 從卑微到偉大第6章 劉銘傳出徵第132章 對日本宣戰第5章 李鴻章的苦衷第109章 中西文明衝突第148章 臥底張作霖第25章 南方有佳人第54章 琉球特區第212章 和平瓜分世界第198章 不丹迴歸中國第156章 流血星期日第133章 日本賠款三億兩第8章 開倉放糧第42章 張之洞的抉擇第205章 德國的陰謀第126章 第一共和國第126章 第一共和國第148章 臥底張作霖第147章 堅船利炮第151章 血洗俄城(上)第14章 初見袁世凱第51章 擺平朝鮮第135章 大裁者第113章 慈禧讓步第6章 劉銘傳出徵第264章 袁克文案(4)第239章 世界在變化第158章 殲滅俄軍第248章 中國廉政局第183章 瘋狂的刺殺第22章 三個朝鮮小妾第28章 權力變局(1)第200章 挺進尼泊爾第244章 北京和會第197章 中英大炮戰第263章 袁克文案(3)第264章 袁克文案(4)第233章 英軍的慘敗第178章 中華帝國第205章 德國的陰謀第34章 臺灣保衛戰(2)第119章 滿漢之爭第6章 劉銘傳出徵第268章 愛情這東西第99章 廣島之戰(1)第164章 幹掉法國艦隊第110章 招安大刀會第7章 收復琉球第127章 李鴻章 訪美第120章 東南立第223章 火雞國的野望第48章 坑日本首相第139章 積極備戰第15章 妹妹的婚事第202章 裁者的末日第271章 中國的拿破崙第213章 法軍傷亡20萬第39章 與日本開戰(1)第195章 中國中立第137章 日本首相被砍第53章 日本屈辱求和第112章 殺一品大員?第198章 不丹迴歸中國第108章 讓子彈飛第125章 殺破十萬旗軍第138章 研發坦克第1章 光緒選妃第53章 日本屈辱求和第262章 袁克文案(2)第219章 推銷坦克第212章 和平瓜分世界第52章 佔領日本長崎第233章 英軍的慘敗第3章 百科全書第211章 巴黎告急第11章 奪取菲律賓(2)第270章 袁世凱停職第42章 張之洞的抉擇第160章 建設海軍強國第9章 大移民計劃第259章 上海交際花案(1)第12章 盧漢鐵路第13章 回國走仕途第179章 鞭打斯大林第6章 劉銘傳出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