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強國之夢

一步。

兩步。

三步。

去山東就任巡撫前,光緒皇帝召見,李經述第一次見皇帝,心裡還是有點緊張的,就像是第一次新婚。雖然他也知道光緒皇帝也不過是一位二十一歲的年輕人,宮中的規矩和禮數,李鴻章還是對喜歡自由散漫的李經述強調了好幾遍。當他的虎頭官靴,啪啪踩在養心殿堅硬的玉石路面,跨過蠡斯門,走到第四步,就又把李鴻章強調的禮數回想了一遍,儘管當時他心裡想,皇宮裡的破規矩還真是多,不過去紫禁城裡逛逛也不錯。

李經述最終決定接受李鴻章的安排,去當山東巡撫,他也想去孔孟之鄉試試新政,看看民主與自由能否在晚清的中國落地。畢竟民主也好,自由也罷,都是腦子裡的路,總要在現實中走走,纔會知道走不走得通!!

過了蠡斯門,李經述遠遠看見一座石頭假山,假山下有一方亭,亭中立了一圓形石桌,四張石凳,光緒皇帝神情嚴肅地坐中間。

光緒皇帝就住在這養心殿裡,這次召見李經述,因爲帝師翁同龢的意見與阻撓,變成了非正式會面。

李經述擡頭看看天,一絲絲靜謐的白雲幽幽浮在空中,感覺自己的心跳加速了。光緒皇帝撤掉了身邊的內侍太監,方亭子裡只剩下光緒皇帝和李經述兩個人。

假山上的泉水汩汩流下,“咚咚”落到鵝卵石構築的池中,水清澈得像一面鏡子,光緒皇帝和李經述的身影在水裡晃動。李經述一行完禮,光緒皇帝就迫不及待地問:“汝有何辦法可以強國?”

這個問題,實在高度抽象,難以回答。

李經述立在光緒皇帝的面前,看了他一眼。光緒皇帝身材瘦小,顯得黃龍袍寬大,他高挑的眉毛下,一雙褐色的大眼睛,低垂着眼瞼,生得大口薄脣,上脣較短,鼻樑很高——一副被稱爲“隆準”的高貴面相。但李經述知道,1892年的光緒,名爲帝王,實爲最高貴的囚徒,真正的內政大權,還在慈禧太后手裡。

年輕的光緒皇帝看起來悶悶不樂,他的煩惱,還不只在與慈禧太后爭權。他那其貌不揚的隆裕皇后,醜得讓他心煩,他倆不只夜裡的生活不協調,性格也相剋,各鬧各的犟脾氣。但最痛苦的事,當着慈禧太后的面或在別人面前,還得裝成像恩愛夫妻一樣。雖然宮裡還有一位珍妃可以說說心裡話,但慈禧太后不允許他過多接觸珍妃,還說得冠冕堂皇,要他多關心國事。

李經述深呼吸一口氣,心想面對這樣一個皇帝,要回答好如何強國這樣高度抽象的問題,絕不能開門見山給他講民主共和或君主立憲,而要講究策略:光緒皇帝剛滿二十一歲,長期住在紫禁城內,正處於愛做夢的年紀,要給他一個真實的夢境打動他,也就是說,要給他一個強國之夢,一個君臨天下之夢!

李經述於是直視光緒皇帝的眼睛,漫不經心地說:“臣昨晚做了一個夢。”

光緒皇帝果然上鉤,奇怪地問:“什麼夢?”

李經述一笑,滔滔不絕講起自己的夢和自己的夢想:“臣夢見皇上登上泰山之巔,鞭執天下,萬邦來朝,泰西誠服,成爲王中之王!臣夢見皇上指揮着千軍萬馬,還有堅船利炮,將祖宗之土,北擴莫斯科,東到東京,西吞歐美大陸!臣夢見皇上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四萬萬國人美其服,甘其食,樂其居,萬世太平由皇上開啓。”

其實,李經述自己的強國之夢,是想重做中國的大總統,用堅船利炮、潛艇坦克,守衛中國的“海棠”土,讓四萬萬中國人民都活得有尊嚴!他曾無數次在鏡子前對自己說:“我有一個夢想,讓科學與民主,成爲中華文明的一部分,讓四萬萬中國人民過上泰西腐朽墮落的生活!我有一個夢想,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是中國的行省,印尼是中國的香料地,印度是中國的茶葉種植園,澳大利亞是中國的牧場!!我有一個夢想,分裂日本,拆遷沙俄,打破英國,讓中華帝國的旗幟,在世界之林高高飄揚!!!”

這種話他排練了很多次,語氣鏗鏘有力,情緒飽滿,對光緒皇帝說到最後,李經述兩眼放光,光緒皇帝很激動,因爲在宮裡,西宮的太監們都不太把他當回事,要真能實現李經述說的強國之夢,那怕只有一天,肝腦塗地他也樂意。光緒皇帝趕緊問,這些美夢如何成真?

時機已到,李經述這纔跟興致勃勃的光緒皇帝講起具體的新政措施,他把一本集合了自己和容閎、李提摩太、嚴復等人智慧的《西洋各國維新變法考》交給光緒皇帝,稱中國只要“練就十萬強兵,開辦一萬工廠,興辦一萬學校”,即可實現強國之夢。

光緒皇帝翻閱了《西洋各國維新變法考》,很感興趣,就其中一些細節,比如如何議事,君主如何指導憲法的頒佈,詳細詢問李經述,君臣一問一答,不知不覺談了兩個時辰,涉及八股、辦學、鐵路、開礦、購艦、練兵、教育等,光緒皇帝對李經述更加刮目相看,他越發覺得翁同龢阻撓他和李經述見面是出於和李鴻章的私人恩怨,心裡對翁同龢公私不分很不痛快。

最後,光緒皇帝問李經述:“中國變成世界強國,你以爲需要多長時間?”

李經述仔細想了想,很多改革不能急於求成,否則容易生亂,於是回答說:“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十年發展,臣以爲不出三十年,中國可超越大英帝國。”

“哦?需要三十年?”光緒皇帝畢竟還年輕,覺得這時間有點長,追問了一句,“需要這麼久?”

說三到五年可以讓中國民主、富強,顯然是吹牛皮,改革會觸動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不會一蹴而就,李經述點點頭,回答光緒皇帝說:“是的。三十年中國一定行。”

“朕知道了。”光緒皇帝還年輕,有點急於求成,聽到強國需要這麼長時間,面色有一點不悅,道:“你去山東好好幹吧,不要讓朕失望。”

李經述面見完光緒皇帝,按照李鴻章的指點,備了一份厚禮,去頤和園慈禧太后那謝恩。一般二品以上的官員出京任職,到頤和園給慈禧太后謝恩,是晚清官場的潛規則。

見慈禧前,李經述先送了李蓮英一輛價值千金的豪華洋馬車,還有十個印度產的極品大煙,李蓮英一高興,便告訴他慈禧太后喜歡什麼樣的東西。

李經述便通過李蓮英,向慈禧太后進貢了一座瑞士產的精緻玻璃箱八音盒,裡面音樂一響,就會有舞女跳舞,還有一尊印度產的鑲嵌翡翠寶石的玉面佛像。

李經述曾問過李鴻章,中國爲什麼辦什麼事情都要送禮?這社會有不送禮能辦好的事情嗎?

李鴻章道:“中國就是人情社會,孔聖人收學生,還得收幾斤臘肉作學禮呢。禮多人不怪呀。”

李經述的禮物,果然收到了效果。慈禧太后收了李經述兩樣貢品,玻璃箱八音盒和玉面佛像,心裡十分喜歡,加上李蓮英在一旁介紹李經述文韜武略,頗有戰功,慈禧太后問了他幾條自強之策,也頗爲滿意,道:“怪不得李中堂在哀家面前說,他的位置後繼有人,你果然有定乾坤之才,哀家會跟皇上說說,維新變法有利於愛新覺羅的江山社稷,你署理山東巡撫,放手幹吧,哀家給你撐腰。你還有什麼要求嗎?”

李經述回答說沒有其他要求,慈禧太后還賞給李經述一些福字荷包、銀錢,恩賜他可以在頤和園的西苑門內騎馬。

李經述從北京回到天津的府邸,譚嗣同上門拜訪了。談道維新變法,譚嗣同毫無顧忌地說:“古之變法維新,多有犧牲,如今這世道,恐怕最後非得流血不可。”

李經述搖搖頭,道:“本官是武將出身,在戰場上殺敵,不管是日本兵還是法國兵,眼睛都不會眨一下。但是,在國內變法維新,我還是希望少些流血犧牲。那些喜歡把槍口對準手足同胞的人,不管如何把自己的愚昧兇殘,掛上替天行道或正義真理的旗幟,上臺後難免會施行暴政,對民衆來說,會是噩夢,對民族來說,更是災難!”

譚嗣同一聽,極爲佩服:“我沒李兄看得深遠”。

李經述留譚嗣同在家吃飯,之後兩人便約定十天後同去山東濟南府。

十天後,秋風漸起,李經述在天津安排好北洋水師和新軍軍務,讓段祺瑞、馮國璋負責把新軍開到山東駐地,自己帶着席慕蘭、容雪等家眷,由親軍護衛,往山東進發,王士珍建議沿路考察民情,李經述便沒從水路前往煙臺。

那日天色陰沉,李經述一行人的車馬在官道上準備離開,譚嗣同還沒有到,李經述心裡正在着急,譚嗣同和一箇中年漢子騎高頭大馬趕到,“達達”的馬蹄聲越來越近。

那中年漢子背了一把青龍長刀,刀長十餘尺,刀身鑲有雙龍吞月的圖案,霸氣外露。李經述騎馬上前迎道:“原來是王五大哥,我們又見面了。好久不見,上次在日本你爲國出力,我還沒有好好感謝你呢。”

“王五雖是一介草莽,爲國爲民,義不容辭。”大刀王五一拱拳,對李經述說。

譚嗣同騎馬上前說,然後給李經述介紹同他一起來的中年漢子:“這次聽說我要跟巡撫大人去山東,山東現在拳匪鬧得很兇,王五大哥特趕來相助。”

王五給李經述行抱拳禮,李經述說:“王五大俠行走江湖多年。此去山東,我們正需要這樣的人才,求之不得呀。這樣,我們一行中,兩位夫人是女流之輩,她們的安危就交給王五大俠負責了。這次是私事,我一定要付酬勞的。”

大刀王五臉頓時黑了,還是不要,道:“爲朋友辦事,絕對不能收錢。”

席慕蘭微微一笑,打圓場道:“也是。我們這樣的無價之寶,巡撫大人傾家蕩產也付不起鏢銀呢。”

一行人被席慕蘭的話逗得哈哈大笑,盡釋前嫌,上路了。

車馬在路上走了兩天。才進入山東境內,德州知州宋森蔭早率領官兵到邊界迎接,一行人到德州吃晚飯。晚飯席間,李經述問宋森蔭道:“本官聽說山東境內最近拳匪爲患。滋殺教民,連普通百姓也劫殺。可有此事?”

宋森蔭說:“確有此事,入夏以來,拳匪多在曹州、濟寧一帶滋擾,現在蔓延到泰安、東昌、濟南三府。少則幾十人,多則上百人,一千人。”

李經述一聽,甚爲驚訝,道:“爲何拳匪如此橫行?”

宋森蔭道:“山東這些年各地遭受嚴重的水旱災害,百姓災難深重,十室三空。洋人趁機救災,二十多家教堂拔地而起,災民入教者數千人。現在沒有入教的民衆和教民打官司,經常輸,平民覺得洋人在教民背後撐腰,官府怕洋人,所以仇視洋人和教民。加上魯西南地區,素來‘風氣強悍’,拳匪打着扶清滅洋的口號,攻打教堂,很多鄉紳也參加了。這些拳匪趁機搶劫財物,綁架勒索,殺害人命,不只教民遭殃,一些非教民也被攻擊,家破人亡。”

譚嗣同道:“這就是巡撫大人說的,把自己的愚昧兇殘,掛上替天行道的旗幟,對民衆來說,果然是噩夢和災難。”

李經述誇讚譚嗣同說:“壯飛悟性不錯,沒想到我們此次新政還未實施,首先就得面對拳匪之亂,也好,大亂往往是大治的開始。”

譚嗣同很奇怪,問宋森蔭道:“拳匪這樣無法無天,官府不管嗎?”

宋森蔭道:“不瞞諸位大人,山東前任巡撫仇教排外,縱容拳匪,才被朝廷免職,我等也沒有辦法。”

李經述心想,歷史上,李鴻章臨終時嘴裡還痛罵毓賢縱容拳匪誤國,自己這次一定要把拳匪之禍撲滅在萌芽階段,絕對不許拳禍蔓延!因爲李經述知道,義和團的拳民,雖然和刺殺沙俄皇太子尼古拉的那位日本警察津田三藏一樣愛國,但最終會害了自己,害了國家,害了人民!

第26章 中國的摩根第133章 日本賠款三億兩第23章 美人摘花第15章 妹妹的婚事第198章 不丹迴歸中國第119章 滿漢之爭第214章 英法大反攻第190章 奪取敖德薩第237章 沙皇退位第111章 山東新政第122章 控制京城第165章 華夷之辨第19章 四國博弈第35章 暗殺計劃(1)第149章 英雄救美第173章 日本本土淪陷第36章 鎮南關大捷第172章 中國海權第207章 中國的備戰第138章 研發坦克第130章 不一樣的甲午(1)第238章 東方強國第104章 反清又如何?第203章 中英大海戰第35章 臺灣保衛戰(3)第220章 德國的大訂單第240章 最後的海戰(1)第33章 海上霸權第255章 偉大的戰士第235章 權力的遊戲第33章 海上霸權第29章 權力變局(2)第23章 美人摘花第156章 流血星期日第178章 中華帝國第38章 報館被打砸第249章 楊翠喜妓案(1)第14章 初見袁世凱第23章 美人摘花第118章 廢黜光緒(下)第55章 研發中國潛艇第195章 中國中立第36章 鎮南關大捷第12章 最牛軍火商第179章 鞭打斯大林第25章 權力與女人(2)第6章 劉銘傳出徵第218章 希特勒的戰爭(2)第7章 特大旱災第262章 袁克文案(2)第10章 中國復興會第117章 廢黜光緒(中)第210章 瘋狂的巨炮第7章 特大旱災第48章 坑日本首相第204章 英國妥協第139章 積極備戰第27章 醇親王病逝第254章 魯迅的“三把火”第165章 華夷之辨第174章 中國軍用飛機第22章 三個朝鮮小妾第31章 大敗法軍第132章 對日本宣戰第106章 當山東巡撫第139章 積極備戰第36章 鎮南關大捷第257章 放開輿論監督第195章 中國中立第128章 民主亂象第15章 朝鮮的家事第216章 凡爾登絞肉機第250章 楊翠喜妓案(2)第265章 德先生與賽先生第238章 東方強國第142章 開始訓政第142章 開始訓政第182章 嗜血的契卡第6章 亞洲第一艦第39章 與日本開戰(1)第26章 中國的摩根第14章 初見袁世凱第166章 出兵南洋第136章 新政改革第43章 朝鮮甲申政變第105章 康有爲來訪第24章 權力與女人(1)第23章 美人摘花第246章 墮落的歐洲第119章 滿漢之爭第136章 新政改革第191章 莫斯科崩潰第174章 中國軍用飛機第14章 初見袁世凱第230章 出兵新加坡第106章 當山東巡撫第257章 放開輿論監督第29章 李鴻章家族第188章 我有一個夢想
第26章 中國的摩根第133章 日本賠款三億兩第23章 美人摘花第15章 妹妹的婚事第198章 不丹迴歸中國第119章 滿漢之爭第214章 英法大反攻第190章 奪取敖德薩第237章 沙皇退位第111章 山東新政第122章 控制京城第165章 華夷之辨第19章 四國博弈第35章 暗殺計劃(1)第149章 英雄救美第173章 日本本土淪陷第36章 鎮南關大捷第172章 中國海權第207章 中國的備戰第138章 研發坦克第130章 不一樣的甲午(1)第238章 東方強國第104章 反清又如何?第203章 中英大海戰第35章 臺灣保衛戰(3)第220章 德國的大訂單第240章 最後的海戰(1)第33章 海上霸權第255章 偉大的戰士第235章 權力的遊戲第33章 海上霸權第29章 權力變局(2)第23章 美人摘花第156章 流血星期日第178章 中華帝國第38章 報館被打砸第249章 楊翠喜妓案(1)第14章 初見袁世凱第23章 美人摘花第118章 廢黜光緒(下)第55章 研發中國潛艇第195章 中國中立第36章 鎮南關大捷第12章 最牛軍火商第179章 鞭打斯大林第25章 權力與女人(2)第6章 劉銘傳出徵第218章 希特勒的戰爭(2)第7章 特大旱災第262章 袁克文案(2)第10章 中國復興會第117章 廢黜光緒(中)第210章 瘋狂的巨炮第7章 特大旱災第48章 坑日本首相第204章 英國妥協第139章 積極備戰第27章 醇親王病逝第254章 魯迅的“三把火”第165章 華夷之辨第174章 中國軍用飛機第22章 三個朝鮮小妾第31章 大敗法軍第132章 對日本宣戰第106章 當山東巡撫第139章 積極備戰第36章 鎮南關大捷第257章 放開輿論監督第195章 中國中立第128章 民主亂象第15章 朝鮮的家事第216章 凡爾登絞肉機第250章 楊翠喜妓案(2)第265章 德先生與賽先生第238章 東方強國第142章 開始訓政第142章 開始訓政第182章 嗜血的契卡第6章 亞洲第一艦第39章 與日本開戰(1)第26章 中國的摩根第14章 初見袁世凱第166章 出兵南洋第136章 新政改革第43章 朝鮮甲申政變第105章 康有爲來訪第24章 權力與女人(1)第23章 美人摘花第246章 墮落的歐洲第119章 滿漢之爭第136章 新政改革第191章 莫斯科崩潰第174章 中國軍用飛機第14章 初見袁世凱第230章 出兵新加坡第106章 當山東巡撫第257章 放開輿論監督第29章 李鴻章家族第188章 我有一個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