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章子俊爲了生計

京城裡大戰初定,目前朝廷正在恢復百姓的日常生計,出臺了許多的定製,此舅舅名李福寬,在城王廟處開有酒食、米鋪、醬菜鋪。京城大戰時,調集戰時糧餉後,不覺饑荒,可是現在京城饑荒初顯,朝廷也分佈了輸納徵調令,生員凡納粟或上馬者皆許入國子監。軍民輸納,或米或粟或豆或草或鞍馬者,也均授予冠帶。朝廷以罪罷黜的官吏如輸納上述軍餉,可以復職。

此令一開,納粟者雲集,章子俊苦於沒有米粟,原因是府試、院試在即,輸納三十石米粟者,直接通過府試,輸納七十石米粟者直接通過院試,成爲一名增廣生。

秀才也分爲三等,廩膳生、增廣生、附生。成績最好的叫廩膳生,每年都可以領取稟餼,相當於獎學金,讓他們能夠安心讀書。成績其次的叫增廣生,增廣生沒有吃國家補助的資格,但有可能作爲“替補隊員”,升到廩膳生的行列。附生是指剛入學的秀才。

有這麼好的政策,多麼好的機會章子俊當然想要利用上,過了這村就沒店了,已有監生郭佑等上書朝廷,痛陳其弊,而未被採納。在這個人治社會中混,沒有功名在身,一般的衙役就能治你死罪,可以府試、院試一起過的話要一百石米粟,按目前明朝制一百石就是一萬斤,在章子俊眼中,一萬斤不多,也就是五千公斤,用大車裝的話,每車五百斤,正好二十輛馬車,換一個秀才功名,很划算啊,可是在京城保衛戰後當前來說,二十大車的米粟可不得了。

戰後邊關饑荒越來越嚴重,朝廷隨後分佈了,輸豆、草料四千石以上授指揮使,此令初行之於宣府、大同,其後兩畿及諸布政司、遼東等地皆行。

當章子俊在舅舅李福寬處瞭解了京城此時的糧價後,死心了,原本想捉一隻雄麻雀的,結果只能望米糧興嘆,看來想投機取巧也是要有財力才行,李福寬作爲商人,家中還開有米鋪,當然對糧價一清二楚,“外甥啊,你也看到了,在京城生活不容易,這些日子來,作爲舅舅每日好吃好喝地供着你,加上你還帶着家人,全是吃貨,這樣長久下去,舅舅也難以爲繼,可否爲舅舅補貼點家用?”

商人怎麼能做虧本的買賣呢?再說了又不是親外甥,就是親外甥這樣,也能把舅舅家給吃空了,這麼許多日子來,說真的這位李福寬做的已經很不容易了。

章子俊早就想找個機會,想跟這位“舅舅”談談人生了,一是初來乍到,還在熟悉環境。二是想看一看這位“舅舅”的爲人處世如何,是不是良善之人。三是每日除了自己讀書外,教學二寶、子雅、子哲讀書,也不想能教出什麼名堂出來,起碼能識字斷文吧。

二寶是去年章子俊考過了縣試,成爲了儒生後章父特地配置的書童,說好聽點就是伴讀,是本家一遠房,說是親戚其實已八竿子打不着了,現在章家只留下了章二寶唯一的“傭人”,反而章子俊收留的章子雅、章子哲地位比二寶要高,雖然章子俊從來沒把二寶當成“傭人”看待,也當成了自己的小弟,可古時這種上下等級觀念是刻在每個人深處的東西,別人不在乎,自己在乎啊,這些時日來,章家人全死絕了,章子俊翻箱倒櫃尋覓出章老爺子留下的全部細軟碎銀,省着點花也能過個二年,十歲的章子雅很懂事,古人云:“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連只有五歲的章子哲也很聽話,一些洗洗刷刷縫縫補補的事,全是有章子雅在做,每當此時,章子俊總是扔下書本一起做,日子過得雖然清苦一點,外加有這位“舅舅”照顧着,章子俊很是感激,今天已經把話說到此處了,那麼章子俊也就開口直話直說了,先是一番感激之情,銘記在心,接着又問了家中的主要生意,一個小小的食肆,一個糧鋪、一個醬菜鋪經營着三家商鋪,都在西直門大街上,放在五百年後,妥妥的大老闆啊,可憐現在是明朝的景泰年間,三家商鋪加在一起養一家子也是日不敷出,精打細算地過日子。

章子俊道:“此食肆每日提供一些簡單的小吃食,還不如改成一個滷肉小酒鋪爲佳,主食爲何不用豬肉烹製啊?”

只見李福寬道:“此豬乃豕也,外甥吶要懂得避諱。”

章子俊道:“不瞞舅舅,小子能把豕食烹飪出一種絕世美味出來,明日勞請舅舅買豕大腸、豕大腳、豕頭、豕心、豕尾巴來,還要一些香料,如花椒、桂皮、香果、小茴香、白芷,某爲舅舅煮一個下酒滷雜,如果吃的好,往後食肆裡面不就可以賣了嗎?”

李福寬驚奇道:“你是說,把這些豕頭豕尾,豕下水煮出絕世美味?我沒聽錯吧?”

章子俊回道:“貴人不肯食,貧人不解煮” ,往後正好能成爲招牌菜了。還有多弄點鹽塊來,往後舅舅就靠這鹽,能生意興隆,日進斗金了。”

小子吶,此話大了,大了啊,生意興隆固然好,可這鹽貴着呢,官府不讓販鹽,是要殺頭的,別給自己找不自在。

很明顯,李福寬對章子俊的要求很是不滿了,現在吃着我,住着我還不滿足,還要提要求,幾個月來,生活變的越來越艱難,大戰後所有東西都在漲價,原本想從這個小子身上弄點銀子出來,等他院試完後,也好趕走算了,不想現在主動提要求了,就說這些豕頭豕尾豕下水不值幾個錢,可是鹽卻是金貴的很。

鹽在明朝就是一種戰略物資,官府有鹽鐵專賣法度,鹽被官府控制,鹽稅很重,百姓想要鹽就很困難,有些地方有錢也很難買到,如果那一家裡有條鹹魚的話,就會舔着吃半月,那麼就來說說,現今的明朝鹽是多少銀子一斤。要白銀1兩5分,普通人家吃不起。

明代食鹽多苦澀,其實也有好的鹽,稱爲白鹽,是西南鹽井所產,西北的鹽全是鹽池所產,東南的鹽都是海鹽,因提取工藝落後,加上官府限量專賣,平常百姓想要吃點鹽是很不容易的,鹽的品種也多,比如還有黑鹽、赤鹽、胡鹽、柔鹽、臭鹽、馬齒鹽等等,按照產地區分,還有石鹽、傘子鹽、木鹽、蓬鹽、崖鹽。平常百姓吃的最多就是黑鹽跟赤鹽,在西北地區就是赤鹽多,此鹽中含硫較高,聞起來有股氣味,而黑鹽多雜質,有泥土腥味。

明朝的鹽還有一個特點,特別是在西北和關外,鹽是結成大塊的,就跟一包香菸大小,吃時,就在食物上擦一擦,要不就用刀刮一刮,刮下點鹽末出來調味,當然也可以搗碎了吃。

不管做什麼菜,都要用鹽,因爲鹽有異味,大都的做法就是少放鹽,改用醬調味,可不知醬也是用鹽製作發酵而成,不過有一點,用鹽改成醬後,可以把鹽內的異味被醬的氣味遮蓋,吃起來不會顯有鹽內的土腥味及苦澀味,所以大加推廣,直到以後,北方半島上有一個地方的民族,世世代代喝着大醬湯,就是從明朝傳過去的。

章子俊很明白此時的調味品,作爲萬味之初的鹽品質不好的話,那麼隨後用鹽製作出來的所有東西,全會受到影響,就說說目前這個便宜舅舅的醬菜鋪子裡面的醬菜,全有一股子苦澀味,爲了能遮掩住苦澀,只能加糖,加蜜,這樣一來其味道就會很怪,也就是味不純而邪,甜不濃而澀,鹹不高而寡。

章子俊本想等府試後,再擺弄製鹽的,穿越三大招,精製鹽,提純酒,燒玻璃,對於這些看似很簡單能快速出成果的項目,其實在這個什麼也沒有的年代,是很難能實現的,先說燒玻璃,不就是把沙子通過高溫融化後,得到的嗎?並非如此,不是所有的沙子都可以燒製成玻璃,而是一種硅沙或石英沙,要經過過濾篩洗後得到,中間還要添加許多的添加物,比如氧化鋁、碳酸鈉、氧化鈣、二氧化錳等等,光是這些添加物就很難能製備出來。還有這個看似簡單的提純酒,把目前明朝人喝的酒,重新提煉得到高純度白酒,如果是這樣的話,還不如自己釀,最後採用蒸餾法,產出高度白酒來的爽快,而這種高度白酒的蒸餾法特別簡單。最有就是精製鹽了,看似很簡單,只要重新弄出一個用紗布過濾,再用火熬出來就是鹽了,其實這些全是哪些不懂裝懂,亂寫小說裡面的場景,真正要弄出合格的食用鹽,靠幾層紗布肯定翻車。

在章子俊的書房裡,牆角邊上弄了一個簡單的架子,一隻電瓶連着兩條電線插在一個礦泉水瓶子裡,又從瓶子裡引出幾根吸管插在一隻木盆中,這是一個簡單的製備鹽酸的法子,電解法是把飽和的食鹽水進行電解,正極產生氯離子,負極產生氫離子,跟食鹽水反應後釋放出氣體得到氯化氫氣體溶於水就是鹽酸,隨着時間木盆中的水會變成需要的濃度。

這是章子俊想出的唯一一個能自力更生的土法子,弄出一個家庭版的鹽酸出來,接下去就是利用石灰生成氯化鈣,按2:1的配比投入一隻水缸中,攪拌後發生反應生成酸性氯化鈣溶液,經澄清後,用布把水液過濾一次,放在爐子上加熱,等到水燒完後,可以看到鍋底有白色粉末結晶物,得到氯化鈣,大功告成。

第一章 五百年後第一百二十一章 第三次罷官第二十八章 榜下捉婿第二百二十九章 廬州後遺症第一百五十四章 商輅致仕第一百五十一章 章子俊的經濟學第五十五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三)第二十五章 院試(上)第二百十九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二)第十七章 詩會百態(五)第一百八十八章 一路西北(八)第四十九章 上任後的騷操作(下)第九十章 又被賴上了第六十五章 門達弄權第二百零四章 大明邊關,明長城第一百二十一章 第三次罷官第四十二章 不想做神棍第一百二十八章 見色起意第一百三十七章 裝做不知道第二百零五章 宣府之戰第六十二章 事情鬧大了(上)第一百四十二章 爭權(一)第三十五章 這屆鄉試有人徇私第三十二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下)第六十七章 小日子第二百零五章 宣府之戰第二章 備戰備荒爲村民第一百七十八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九)第一百八十六章 一路西北(六)第四十四章 丁丑科會試第八十章 閉門深談第九十六章 第二次罷職離任第一百十三章 跟劉翊有關第五十七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五)第一百五十八章 荊襄流民第一百五十九章 廣而告之第六十五章 門達弄權第三十六章 果然被捉婿.第四十七章 定親酒第二百十五章 丫鬟就是一種商品第一章 五百年後第一百七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錦溪鎮上的鬧劇(上)第二十六章 院試(下)第一百十五章 千瘡百孔(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練軍備戰第三十六章 果然被捉婿.第二百十五章 丫鬟就是一種商品第一百五十七章 全部拉下水第八十八章 硬着頭皮做醫生第一百五十九章 廣而告之第六十三章 事情鬧大了(下)第一章 五百年後第四十八章 上任後的騷操作(上)第二百十三章 神木被困(下)第一百二十八章 見色起意第二百三十八章 搶時間種糧食第七十二章 引起爭議第一百四十六章 大明版水泥第八十八章 硬着頭皮做醫生第一百九十三章 衍聖公第二百二十七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十)第二百三十二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四十六章 要求去外地工作第一百八十八章 一路西北(八)第六十三章 事情鬧大了(下)第一百六十三章 百姓苦逼生活從稅開始(下)第五十七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五)第十一章 明朝府試(上)第一百六十七章 笑死人的筵講(上)第三十四章 鄉試第二十三章 各奔前程第一百九十三章 衍聖公第十九章 詩會百態(七)第四十五章 東華門外唱名第二百三十六章 新建爾林兔鎮第五十七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五)第一百三十四章 前路(下)第一百四十四章 爭權(三)第一百九十七章 理學之爭(上)第九十八章 築城爲了自保第五十一章 大明月報翰林出品(上)第二百零八章 建府平安鎮第一百五十章 有人狀告章子俊第六十五章 門達弄權第二百十七章 千里風雪投奔第八章 景泰元年第二百二十六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九)第八十八章 硬着頭皮做醫生第二百三十九章 第一次對陣第一百六十八章 笑死人的筵講(中)第九十八章 築城爲了自保第一百四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一案第二百二十二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五)第一百二十四章 麒麟山上的太湖強盜第一百九十五章 曲阜見聞第一百五十一章 章子俊的經濟學第二百四十四章 河灣保衛戰(上)第九十八章 築城爲了自保
第一章 五百年後第一百二十一章 第三次罷官第二十八章 榜下捉婿第二百二十九章 廬州後遺症第一百五十四章 商輅致仕第一百五十一章 章子俊的經濟學第五十五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三)第二十五章 院試(上)第二百十九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二)第十七章 詩會百態(五)第一百八十八章 一路西北(八)第四十九章 上任後的騷操作(下)第九十章 又被賴上了第六十五章 門達弄權第二百零四章 大明邊關,明長城第一百二十一章 第三次罷官第四十二章 不想做神棍第一百二十八章 見色起意第一百三十七章 裝做不知道第二百零五章 宣府之戰第六十二章 事情鬧大了(上)第一百四十二章 爭權(一)第三十五章 這屆鄉試有人徇私第三十二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下)第六十七章 小日子第二百零五章 宣府之戰第二章 備戰備荒爲村民第一百七十八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九)第一百八十六章 一路西北(六)第四十四章 丁丑科會試第八十章 閉門深談第九十六章 第二次罷職離任第一百十三章 跟劉翊有關第五十七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五)第一百五十八章 荊襄流民第一百五十九章 廣而告之第六十五章 門達弄權第三十六章 果然被捉婿.第四十七章 定親酒第二百十五章 丫鬟就是一種商品第一章 五百年後第一百七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錦溪鎮上的鬧劇(上)第二十六章 院試(下)第一百十五章 千瘡百孔(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練軍備戰第三十六章 果然被捉婿.第二百十五章 丫鬟就是一種商品第一百五十七章 全部拉下水第八十八章 硬着頭皮做醫生第一百五十九章 廣而告之第六十三章 事情鬧大了(下)第一章 五百年後第四十八章 上任後的騷操作(上)第二百十三章 神木被困(下)第一百二十八章 見色起意第二百三十八章 搶時間種糧食第七十二章 引起爭議第一百四十六章 大明版水泥第八十八章 硬着頭皮做醫生第一百九十三章 衍聖公第二百二十七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十)第二百三十二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四十六章 要求去外地工作第一百八十八章 一路西北(八)第六十三章 事情鬧大了(下)第一百六十三章 百姓苦逼生活從稅開始(下)第五十七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五)第十一章 明朝府試(上)第一百六十七章 笑死人的筵講(上)第三十四章 鄉試第二十三章 各奔前程第一百九十三章 衍聖公第十九章 詩會百態(七)第四十五章 東華門外唱名第二百三十六章 新建爾林兔鎮第五十七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五)第一百三十四章 前路(下)第一百四十四章 爭權(三)第一百九十七章 理學之爭(上)第九十八章 築城爲了自保第五十一章 大明月報翰林出品(上)第二百零八章 建府平安鎮第一百五十章 有人狀告章子俊第六十五章 門達弄權第二百十七章 千里風雪投奔第八章 景泰元年第二百二十六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九)第八十八章 硬着頭皮做醫生第二百三十九章 第一次對陣第一百六十八章 笑死人的筵講(中)第九十八章 築城爲了自保第一百四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一案第二百二十二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五)第一百二十四章 麒麟山上的太湖強盜第一百九十五章 曲阜見聞第一百五十一章 章子俊的經濟學第二百四十四章 河灣保衛戰(上)第九十八章 築城爲了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