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東華門外唱名

放榜日,重演一番有人歡喜有人憂的劇目,一張窄窄的榜單承載了十年寒窗太多的辛酸。有的考生恨不得削尖腦袋往裡鑽,有人看到名落孫山後正仰天長嘆,還有的考生得以高中,欣喜若狂地奔走相告。

第一名黎淳,第二名徐瓊,第三名陳柄中,章子俊無緣前三甲,排在二甲第十四名,這成績還是很不錯的,不過這不是最終的結果,接下去還有一場考試---殿試,殿試因皇帝親自主持,故不設考官,僅設讀卷官。殿試前一日,由禮部開列大學士及由進士出身之尚書、侍郎、左都御史、內閣學士名單,奏請皇帝欽簡大學士二人、部院大臣六人爲讀卷官。按例,殿試題目由讀卷官擬定奏請,有時,皇帝也會親自擬題。

讀卷官是負責閱卷與向皇帝進讀試卷的官員,執事官則是各類輔理官的總稱。各類官員聽從皇帝的命令,各司其職,共同保證殿試各環節的正常舉行。

明代的殿試讀卷官,由禮部在殿試前幾天提前奏請,皇帝親自任命。殿試後,讀卷官閱考生試卷,詳定其高下,並選出優秀試卷爲皇帝進讀,以供皇帝欽定鼎甲排名。

殿試執事官的人選,亦由禮部在殿試前奏請皇帝批准。

本屆殿試執事官章子俊應該認識,由新任內閣李賢擔任,還有二張熟面孔是受卷官楊守成、劉升在列。

殿試執事官的種類包括提調官、監試官、受卷官、彌封官、掌卷官、巡綽官、印卷官、供給官。各類官員官職不同,職責分明,共同保證殿試各程序的正常運行。

先由鴻臚寺官設置黃案二處,一在殿內東邊,一在殿外丹陛上正中,鑾儀衛設鹵簿法駕於殿前。新貢士穿袍服冠靴于丹陛排立,依其會試名次排位兩隊,單名在東隊,雙名在西隊。王公百官亦穿朝服分列丹陛內外。

一切安排好後,鳴鞭,鼓樂齊鳴,皇帝升座。接着大學士從殿內黃案上捧出考題,出來交給禮部官員放置在丹陛黃案上,官員和貢士向皇帝行禮畢,禮部散發題紙,貢士跪受後,即到殿內試桌答題。期間,貢士可自帶試桌、食品,殿前南院設有茶水,朝廷僅賜宮餅一包。

開考後,貢士須在答卷的前半頁寫明履歷三代及姓名、籍貫、年齡等。接下是寫對策全文。對策開頭用“臣對臣聞”,結尾用“臣末學新進,罔識忌諱,幹冒宸嚴,不勝戰慄隕越之至。臣謹對。”策文不限長短,一般以一千字以上爲準。

整個答題過程中,除監試官、巡綽官等考場官員外,其餘官員不得留在考場。遇到特殊情況,如下雨或大風天氣,考生將移至大殿兩側的廊道答題。

殿試考生與鄉試、會試考生一樣,所需的試卷紙以及筆、墨、硯均需自備,草卷、正卷各備紙十二張。

考試到中午的時候,由光祿寺造辦午餐,午餐規格如下: 每桌,茶食五楪,果子五楪,按酒五般,點心一楪,湯二品,飯一分,菜四色,酒五鍾。進士每名饅頭二箇,湯一碗。禮部晚宴並早粥,用鹿一隻,豬二口,羊三隻,鵝十二隻,熝豬肉八十斤。粳米三鬥,火薰三腿,雞蛋一百箇,豆腐五十連,煮粥豬肉五斤。油、醋各二瓶,醬六斤鹽十斤,細粉五十斤,花椒十兩七錢,胡椒五兩,香蕈、麻菇各五兩,香油六斤,酒九十瓶。

大家要看清哦,參試考生的午餐規格比考官簡單,每人饅頭兩個,湯一碗。那些酒、羊、火腿、鹿肉什麼的全是給考官吃的。

此外,設受卷官四人、彌封六人、收掌四人、印卷二人、填榜十二人,均有內閣、翰林院、詹事府、光祿寺、鴻臚寺、禮部等衙門派出。

殿考一直到當日下午結束。《明會典》有載:“諸舉人對策畢,詣東角門納卷而出。”即殿考當日下午答策完畢,諸舉人到東角門納卷,而後由此門而出。

皇帝臨軒親策,是皇帝重視殿試策士的體現,同時對殿試考生起到一種鼓舞與激勵的作用。考生不是講究師承嗎?皇帝親臨主考,也就是皇帝纔是考生的坐師。加之體現了森嚴等級性的殿試儀式,皇帝在向考生彰顯天威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向考生強調了天子的至高地位。

殿試次日,在文華殿內,收掌官從箱內取出試卷,按官階高低分佈於讀卷官面前,大約每人三十卷,卷背粘籤,上書讀卷官姓氏,不書名。讀卷官閱後,按五等標識試卷,即:圈、尖、點、直、叉。讀卷官註明標識後,在輪閱其他讀卷官閱過之卷,稱爲“轉桌”。每個讀卷官將所有試卷輪閱完後,即送首席讀卷官總核。進行綜合評議,個人皆可發言。得圈多的試卷必列前位。

讀卷官進殿後,依次跪至御前向皇帝朗讀所持試卷。朗讀完畢,將試卷交給司禮監官,再由司禮監官將試卷放到御案之上,以便皇帝御覽親批。讀滿三卷後,皇帝或將此三卷直接選爲一甲人選,確定名次,或由皇帝決定再進讀幾卷。皇帝至養心殿西暖閣,閱讀卷官所呈前十名試卷,欽定名次後,召讀卷官入殿,拆開彌封,用硃筆填寫一甲三名次序,再書二甲七名,隨後傳前十名引見,稱之爲“小傳臚”。

十名以後之卷,讀卷官到內閣拆開彌封,依閱卷時所排名次於卷面書第二甲、第三甲及第幾名字樣,最後,按名次填榜,稱爲“金榜”。自皇帝升殿前,至傳臚完畢,每一個步驟都有固定的禮制。傳臚的內容,則爲宣佈殿試考生排名情況,賜各位貢士“進士及第出身有差”,具體爲賜一甲進士三名,賜進士及第,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榜用黃紙,表裡二層,令中書四人寫小金榜,另外四人寫大金榜。小金榜存於大內,大金榜蓋印皇帝之寶,待到傳臚日張掛於天安門外。以示天下,“順天府官用傘蓋儀從,送狀元歸第”。

自宋太祖確立殿試製度,由皇帝本人遴選士子,給予中舉士子"天子門生"的榮譽,加上由皇帝唱名賜第,都表達出宋朝立國之初"興文教"的導向,加強對及第進士的重視和恩寵,自然就能籠絡住這些天下精英。這些人是能幫助皇帝治理國家的人才,而不是對江山社稷有威脅的統兵將帥。

唱名的場面很浩大,但並不在東華門,明朝沿用了宋朝的唱名步驟,只是通過東華門傳向了大宋的四面八方。因爲東華門是大宋皇城的東門,而東華門外就是都城汴梁的最繁華所在,這裡就是大宋的中心。

到了明朝這一說法沒有改變,唱名東華門成爲進士及第的一種榮耀,唱名之日,皇帝坐於殿內龍椅之上,宰執、中書、殿試官等大臣分列於殿內,新進士和其餘大臣則在殿外等候。貢院的考試官,也就是科舉全程中涉及到的工作人員,如知舉官、南省點檢試卷、諸科出義考試官等,在此時也和在殿試時一樣,須在殿外當值。

此外宗室皇親、軍方重臣都會應召參與唱名儀式,給朝廷把場子支棱起來,表達對新科進士們的認可與肯定。仁宗景祐元年,詔:爲放舉人,令宗室允寧以下並駙馬都尉赴崇政殿衹應。皇祐元年,詔:放舉人日,曾宣皇親兵管軍臣僚、使相、節度使已下至刺史",這麼多大佬齊聚,可見級別之高。

唱名賜第儀式的流程每一個步驟都有相應的規範,中舉的新科進士們只要按部就班就可以走上人生巔峰。

在唱名前幾日,準備工作就要展開了,這時候新科進士會根據殿試的名次得到一個小紙條子,也就是"號紙",其功能作用,相當於唱名儀式入場券。

章子俊領到了第八名,這個數字很吉利,也就是說經過殿試後,自己的名次從二甲十四名,上升到了一甲第五名,新進士們要換上公服,帶上“三枝九葉頂冠”,就是進士們要穿着襴袍、靴子,舉着號紙通過和寧門,而後到達殿外。這個時候就發揮號紙的作用了,沒有這個出入證的一律不允許進入。站在朝班之末等候,百官行禮後,由鴻臚寺的官員引領進士就位,跪下聽傳。之後會分別唸到第一甲三名進士及第,也就是狀元、榜眼和探花的姓名,這三個人都要出班前跪謝恩。

後面的第二甲和第三甲分別賜進士出身和同進士出身,不用單獨出班,只需要一起行三跪九叩禮即可。傳臚完成後由禮部的官員高舉着“金榜”領路,諸進士出左右掖門,置榜龍亭,復行三叩禮。最後金榜還會在東長安門外張貼三日,然後再交回內閣。

人員就位之後,宰相向皇帝進獻三鼎甲的試卷,開始宣讀,而後按照五個層次,宣讀新科進士名字。讀完一個名字,就有殿前的禁軍衛士層層通傳。

聽到有人應答後,禁軍會先問這個人的籍貫和父祖姓名,確定本人後,接引至殿下,皇帝身邊會有人在此詢問其籍貫和父祖姓名,答完之後,就可以進入排好的班次之中,等同一甲的人宣讀完畢後,統一去領取敕書,而後拿着敕書謝恩,向皇帝躬身再拜後退去。

在唱名時,不同名次的人,享受的待遇也不一樣。作爲前三名的狀元、榜眼、探花是有單獨班次,唱完名之後同步會被賜予食物、量體制袍,還有資格向皇帝進謝恩詩。一直到第十名,爲第一甲,後面是第二至第五甲。從狀元到第二甲唱名完,會有一句"宜賜進士及第";第三甲和第四甲唱名完畢,會有一句"宜賜進士出身";到了最後的第五甲,就只有"宜賜同進士出身"了。

第一百五十七章 全部拉下水第二百零一章 明朝不缺清官第二百十二章 神木被困(上)第十三章 詩會百態(一)第一百四十六章 大明版水泥第六十六章 多事之秋第三十五章 這屆鄉試有人徇私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路西北(一)第一百三十九章 公上纓怒殺焦海熊(下)第二百零七章 規劃很重要第二百十五章 丫鬟就是一種商品第四十五章 東華門外唱名第二十八章 榜下捉婿第七十章 皇上廢后第一百三十八章 公上纓怒殺焦海熊(上)第六十四章 惠難夫妻第一百七十九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十)第一百三十九章 公上纓怒殺焦海熊(下)第二百零六章 已無話可說了第二百十五章 丫鬟就是一種商品第一百十六章 千瘡百孔(三)第二十章 改造生活質量(上)第一百五十五章 白馬寺夜話(上)第二百三十六章 新建爾林兔鎮第二百三十八章 搶時間種糧食第一百四十七章 明朝第一條水泥路第六十九章 這樣的日子第二百四十四章 河灣保衛戰(上)第二百二十一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四)第五章 兩敗俱傷第三十八章 古人也約會第一百七十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一)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理寺的鬧劇第八十四章 全是爲了活命(上)第一百零一章 勝芳城械鬥(上)第一百十五章 千瘡百孔(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一案第十五章 詩會百態(三)第八章 景泰元年第一百三十六章 易儲風波引出驚天之語第三十四章 鄉試第二百二十三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六)第八十六章 小人物亡命天涯(上)第九十章 又被賴上了第三十二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夜宿桃花岕第一百五十一章 章子俊的經濟學第一百二十三章 奢糜的世家生活第二十六章 院試(下)第一百五十七章 全部拉下水第二十七章 美好生活需要銀子第十五章 詩會百態(三)第三十八章 古人也約會第二百三十四章 練軍備戰第二百三十九章 第一次對陣第三十七章 辦私塾第十二章 明朝府試(下)第二十五章 院試(上)第一百五十六章 白馬寺夜話(下)第八十八章 硬着頭皮做醫生第一百七十九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十)第一百二十三章 奢糜的世家生活第一百七十三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四)第三十五章 這屆鄉試有人徇私第四十七章 定親酒第八十章 閉門深談第八十六章 小人物亡命天涯(上)第一百六十章 廬江山水竒第一百二十四章 麒麟山上的太湖強盜第五十六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四)第一百十二章 生米煮成熟飯的重要性第六十二章 事情鬧大了(上)第七十五章 眼界真的很重要第九十八章 築城爲了自保第一百七十六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七)第一百九十四章 魯王府的往事第一百三十一章 錦溪鎮上的鬧劇(上)第二百零三章 宦官不全是反面角色(下)第二百零九章 首戰走馬樑(上)第一百六十二章 百姓苦逼生活從稅開始(上)第六十七章 小日子第一百五十四章 商輅致仕第十四章 詩會百態(二)第二百十四章 中秋佳節團圓時第八十八章 硬着頭皮做醫生第三十七章 辦私塾第一百六十七章 笑死人的筵講(上)第二十六章 院試(下)第二百零三章 宦官不全是反面角色(下)第四十八章 上任後的騷操作(上)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路西北(一)第二百零一章 明朝不缺清官第一百二十六章 古人懂得感恩第二百二十四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七)第三十三章 徭役猛如虎第七十二章 引起爭議第八十六章 小人物亡命天涯(上)第二十三章 各奔前程第一百零七章 勝芳城瘟疫(四)
第一百五十七章 全部拉下水第二百零一章 明朝不缺清官第二百十二章 神木被困(上)第十三章 詩會百態(一)第一百四十六章 大明版水泥第六十六章 多事之秋第三十五章 這屆鄉試有人徇私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路西北(一)第一百三十九章 公上纓怒殺焦海熊(下)第二百零七章 規劃很重要第二百十五章 丫鬟就是一種商品第四十五章 東華門外唱名第二十八章 榜下捉婿第七十章 皇上廢后第一百三十八章 公上纓怒殺焦海熊(上)第六十四章 惠難夫妻第一百七十九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十)第一百三十九章 公上纓怒殺焦海熊(下)第二百零六章 已無話可說了第二百十五章 丫鬟就是一種商品第一百十六章 千瘡百孔(三)第二十章 改造生活質量(上)第一百五十五章 白馬寺夜話(上)第二百三十六章 新建爾林兔鎮第二百三十八章 搶時間種糧食第一百四十七章 明朝第一條水泥路第六十九章 這樣的日子第二百四十四章 河灣保衛戰(上)第二百二十一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四)第五章 兩敗俱傷第三十八章 古人也約會第一百七十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一)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理寺的鬧劇第八十四章 全是爲了活命(上)第一百零一章 勝芳城械鬥(上)第一百十五章 千瘡百孔(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一案第十五章 詩會百態(三)第八章 景泰元年第一百三十六章 易儲風波引出驚天之語第三十四章 鄉試第二百二十三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六)第八十六章 小人物亡命天涯(上)第九十章 又被賴上了第三十二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夜宿桃花岕第一百五十一章 章子俊的經濟學第一百二十三章 奢糜的世家生活第二十六章 院試(下)第一百五十七章 全部拉下水第二十七章 美好生活需要銀子第十五章 詩會百態(三)第三十八章 古人也約會第二百三十四章 練軍備戰第二百三十九章 第一次對陣第三十七章 辦私塾第十二章 明朝府試(下)第二十五章 院試(上)第一百五十六章 白馬寺夜話(下)第八十八章 硬着頭皮做醫生第一百七十九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十)第一百二十三章 奢糜的世家生活第一百七十三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四)第三十五章 這屆鄉試有人徇私第四十七章 定親酒第八十章 閉門深談第八十六章 小人物亡命天涯(上)第一百六十章 廬江山水竒第一百二十四章 麒麟山上的太湖強盜第五十六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四)第一百十二章 生米煮成熟飯的重要性第六十二章 事情鬧大了(上)第七十五章 眼界真的很重要第九十八章 築城爲了自保第一百七十六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七)第一百九十四章 魯王府的往事第一百三十一章 錦溪鎮上的鬧劇(上)第二百零三章 宦官不全是反面角色(下)第二百零九章 首戰走馬樑(上)第一百六十二章 百姓苦逼生活從稅開始(上)第六十七章 小日子第一百五十四章 商輅致仕第十四章 詩會百態(二)第二百十四章 中秋佳節團圓時第八十八章 硬着頭皮做醫生第三十七章 辦私塾第一百六十七章 笑死人的筵講(上)第二十六章 院試(下)第二百零三章 宦官不全是反面角色(下)第四十八章 上任後的騷操作(上)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路西北(一)第二百零一章 明朝不缺清官第一百二十六章 古人懂得感恩第二百二十四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七)第三十三章 徭役猛如虎第七十二章 引起爭議第八十六章 小人物亡命天涯(上)第二十三章 各奔前程第一百零七章 勝芳城瘟疫(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