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三章 跟劉翊有關

要說在這個世上,跟章子俊生活在一起,時間最長久的人,就數雅琴了,這些年來寸步不離,服持左右。

雅琴作爲章子俊的貼身丫鬟,也就是傳說中的通房丫鬟,"通房丫鬟"顧名思義,就是主子兩在行房事的時候,她不但可以貼身伺候,還可以在主子招呼下,一起行房的丫鬟。通房丫鬟可以說是地位較高丫鬟,一般無需從事體力勞動, 通常由女方陪嫁過來的貼身丫鬟,或是男主從小陪伴在一起長大的。

比如《紅樓夢》裡面的平兒就是通房丫頭,她既要服侍王熙鳳,同時又要在王熙鳳不方便的時候,陪賈璉行房。 襲人也可看作是寶玉屋裡的通房丫頭。

章子俊來到明朝後,對於這種生活有點懵,大嘆封建社會就是男人的天堂,有一種幸福的煩惱,對雅琴也特別做了分工,晚上睡後不必服侍,也跟雅琴分爲二房各自安睡,可是隨着雅琴的長大後,目前都二十三歲了,做爲通房丫鬟存在,要出去嫁人也嫁不到好人家,身份卑賤。嫁給窮苦人家別人還高攀不起,雅琴最好的結果就是成爲章子俊的側室。

可是姚穎當初出嫁時,也帶了二名丫鬟,荷香與雪柳,起先姚穎是想讓其中的一位成爲相公的通房丫鬟的,可是章子俊不同意,還是習慣隨身帶着雅琴,慢慢也就作罷了。

雅琴在章府中的地位很高,除了主人外,僅次與章二寶,這一次也是帶着任務出來的,是姚穎特別關照,在外這些日子能給章家生個一兒半女出來,姚穎的打算若是生下子嗣,則會被過繼到自己名下,一來保住了自己的地位,二來章家也得以傳宗接代。這樣的想法是符合明朝人的傳統觀念的。

章子俊從小生長在紅旗下,來到明朝後不得不在轉型的路上改變,自己卻沒有一點自覺,現在的身份是伯爵,實職是兩府巡按,在老百姓眼中就是天,一句話可能會定人生死。

王小姐爲什麼那麼聽話,原因是章子俊的身份的作用,換成是屁民,說最多的話也無濟以事,在章子俊的眼中,阻礙社會進步及發展的就是朝廷中的文官,從底層的縣令到內閣,因爲文官是治理國家的機器,爲了保持自己的利益,就會千方百計維護自己想要的權力,可以說這種文官體系比太監對老百姓的危害更大,皇帝不得不利用太監去抵抗文官,多數人都對太監沒有好印象,好像記憶中的太監都比較壞,比如,魏忠賢、王振、劉瑾等,沒一個好東西;對文官、文人士大夫的印象則非常好,比如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等,一個個風流倜儻,憂國憂民。

之所以爲這樣,主要是文官集團掌握了話語權,文官士大夫一般出身較好。在古代,貧富差距很大,多數人都特別窮,一般平民是無法讀書識字的,會寫自己的名字,就已經很不一般了。能飽讀詩書,考取功名的出身必定不一般,要麼是地主家庭、書香門第,要麼是一個大家族的人共同培養一個讀書人。 太監主要來自最底層窮人,還有戰俘、罪犯以及罪犯家屬。但凡能有一點活路,也不會去當太監。可以說,太監是出身最低賤的一個羣體。相比之下,太監只是皇室的奴僕,身份是奴隸。人人羨慕的官本位並不包括太監的所有官職。因爲身體殘缺,是家族的恥辱,死了都不能埋進祖墳。

文官家裡本來就不會很窮。即使像范進一樣,家裡很窮,一旦中了舉人,立馬會變成富人,很多人會爭相攀附,送禮送錢,有的地主會直接把土地掛靠在范進的名下,因爲古代有功名的人享有免稅特權。

每個文官背後都是一個地方大家族,以及因爲聯姻形成的豪族關係網。這種利益集團佔有很多土地,還抗稅,把稅負轉嫁給百姓,對老百姓危害極大。

就算遇到像萬曆那樣的皇帝,讓太監出去收礦稅,在地方上鬧得雞飛狗跳,很多人家破人亡。這種情況畢竟是少數情況,更何況,萬曆是因爲地主都不交稅,纔派太監到民間籌款的,實屬無奈之舉。如果稅收正常,誰去費那個勁。實際上文官士大夫對老百姓的危害比太監大多了。說白了,太監屬於皇權的附屬存在,可以說是皇權的影子,他的存在就是在於對抗文官集團,保證皇帝大權在握的,就這點來說明朝的監、閣共理國政的政治模式並沒有問題的。

但問題是監、閣共理的政治模式,客觀上使明朝皇帝可以偷懶,而這也是明朝中後期皇帝多怠政的原因所在。而皇帝一偷懶,自然害怕文官們抱團架空他,所以就故意給了太監很大的權力,將太監推到前臺,使太監與文官鬥個你死我活。

加上太監本就是身體殘缺之人,遇上好的的太監,諸如馮保和黃錦之流還沒什麼的。遇上劉瑾和魏忠賢之流,做事沒有底線,瘋狂的打擊文官集團,所以自然會形成表面上太監亂政的局面,其實刻意營造這一切的幕後黑手在於皇帝,而正因爲這個原因,太監也很容易被收拾,沒有兵權不說,平常又跟文官集團鬥個你死我活的,只要皇帝想要收拾太監了,放個話,那些對太監恨之入骨的大臣比誰都積極,擅權的太監自然馬上就被收拾了。

只是因爲歷史都是由文官來寫的,才把文人士大夫寫得很好,一個個風流倜儻、鐵骨錚錚。當然,文人之中也確實有牛人,史官把他們當成了典型的例子大書特書。多數太監不識字,更別提記錄歷史了。好太監一般是無法被記入史書的,只有壞太監纔會被記入。

明朝太監雖然多是亂政之輩,但不乏善良之輩,諸如嘉靖時期的太監黃錦,就曾救過海瑞一命。再反觀文官集團,也不可能都是善良之輩,也有禍國殃民的奸臣,但爲什麼明朝太監在大部分人印象中都是無惡不作呢,就是因爲太監處於文官集團對立面,而筆桿子在於文官集團手中,所以明朝的太監多少有些被妖魔化了。

此時的應天府中,就是這樣文官跟監督太監鬧的水火不容,

起因就是成化以來,自宮以求進用者越來越多,朱見深曾屢頒令嚴禁自宮,但由於這是一條飛黃騰達的捷徑,所以一直不能絕跡。

此時的宦官機構,就形成了“十二監、四司、八局,所謂二十四衙門也”。隨後,宦官的人數飛速增長。有右副都御史彭韶曾上言:“監局內臣數以萬計”。

有禮部上奏說又有自宮及宮其弟、子、侄者四五百人,朱見深命錦衣衛重杖而遣,並申令以後如有再犯,本人處死,全家發邊充軍。

皇上明發禁令後,作爲南京的應天府當然是執行,可是那些已經自宮的人怎麼辦,文官集團統一口徑,流放執千里。可是在南京的監督太監卻很是同情這些人,跟自己一樣現在要被驅逐,就偷偷地保了下來。就這樣雙方的矛盾就出現了。

這是一場文官集團對抗宦官的爭鬥,嚴格來說就是文官對抗皇權的爭鬥,因爲宦官是代表皇上的利益,可是目前朝堂卻是“紙糊三閣老,泥朔六尚書”把持,文官沒有頂樑柱,就顯的力不從心,各自爲政。

此時的朱見深完全沉溺女色,重用奸佞,荒政誤國。以不學無術而著稱的萬安內閣中,劉吉和劉珝只知誇誇其談,趨炎附勢,故而得名“紙糊三閣老”;在上行下效中,六部尚書自然也是亦步亦趨,完全成爲宦官集團的附庸,故而得名“泥塑六尚書”。

所譏諷的對象,正是萬安、劉吉、劉翊三位內閣,吏部尹旻、戶部殷謙、禮部周洪謨、兵部張鵬、刑部張鎣、工部劉昭六位尚書。

“紙糊三閣老“中的老大萬安,行爲和舉止似乎太過淺現,太過粗鄙。前幾年連章子俊的”大明第一家“都要搶奪,就知道是什麼水平了,而劉吉不同,顯得更加有城府,更善於僞裝,是一個臉皮非常厚的人,甚至因此而有了“劉棉花”的稱號,雖屢遭彈劾而長期不倒。

劉文總督漕運兼巡撫淮安、揚州等府。 劉文跟劉翊在官場非常順遂的人,而劉翊在正統十三年考中了進士之後,一路高升,最終成爲了內閣的一份子。當然,劉翊在官場打拼的時間也不短,甚至有着“三朝元老”之稱。劉文跟劉翊是同族、同年,關係很不一般,一個在朝堂參機內閣,一個在地方兼巡撫漕運,可謂是相得愈彰,劉翊跟”劉棉花“及萬安不同,雖然被稱爲”“紙糊三閣老“,可是人家也是一步一步爬上來的,起初劉翊是一個有夢想有理想的好青年,可是世道不濟,碰上了一個戀母情節的皇帝,後然又是煉丹又是沉溺女色,劉翊也就失去了自己最初的鬥志和夢想,最終因爲受到了萬安和劉吉的排擠而辭官回鄉。 此是後話,目前當章子俊一行結束了在勝芳的疫情及饑荒後,一路南下不日就到了揚州府。

第六十三章 事情鬧大了(下)第六十九章 這樣的日子第七十九章 士大夫的氣節第一百二十八章 見色起意一百四十九章 用歪招收買人心第五十六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四)第一百九十八章 理學之爭(中)第二百章 趁亂尿遁第一百四十八章 摟錢搞福利第一百六十五章 方士僧道第二百十二章 神木被困(上)第一百七十六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七)第一百七十三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四)第九十九章 中央巡視組(上)第二百零五章 宣府之戰第十五章 詩會百態(三)第四十三章 英宗改元第九十七章 明朝市井鄉村第六十二章 事情鬧大了(上)第一百六十九章 笑死人的筵講(下)第一百五十章 有人狀告章子俊第一百十五章 千瘡百孔(二)第二百十八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一)第十四章 詩會百態(二)第一百零五章 勝芳城瘟疫(二)第一百十四章 千瘡百孔(一)第十一章 明朝府試(上)第一百四十二章 爭權(一)第二百二十四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七)第二十八章 榜下捉婿第七十一章 大明第二家第一百九十七章 理學之爭(上)第一百九十六章 孔府家宴第一百零四章 勝芳城瘟疫(一)第八十四章 全是爲了活命(上)第九十章 又被賴上了第一百二十九章 糊塗縣令糊塗案第五十五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三)第十九章 詩會百態(七)第十八章 詩會百態(六)第一百八十四章 一路西北(四)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路西北(九)第一百十五章 千瘡百孔(二)第三十四章 鄉試第七十九章 士大夫的氣節第六十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八)第六十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八)第六章 碰到個大官第一百六十七章 笑死人的筵講(上)第一百二十八章 見色起意第二百十章 首戰走馬樑(中)第一百八十八章 一路西北(八)第一百二十九章 糊塗縣令糊塗案第一百八十八章 一路西北(八)第一百五十四章 商輅致仕第二百零七章 規劃很重要第七十五章 眼界真的很重要第十一章 明朝府試(上)第一百四十八章 摟錢搞福利第九十四章 鍊鐵廠的炮第一百十四章 千瘡百孔(一)第八十一章 朝堂驚譁第一百四十七章 明朝第一條水泥路第八十七章 小人物亡命天涯(下)第五十六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四)第三十六章 果然被捉婿.第七十八章 觀念不同,理念就不同(下)第一百零八章 勝芳城瘟疫(五)第四十七章 定親酒第十七章 詩會百態(五)第一百三十八章 公上纓怒殺焦海熊(上)第六十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八)第一百零八章 勝芳城瘟疫(五)第一百五十六章 白馬寺夜話(下)第二百零七章 規劃很重要第三十八章 古人也約會第一百七十三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四)第二百三十六章 新建爾林兔鎮第八十一章 朝堂驚譁第十八章 詩會百態(六)一百四十九章 用歪招收買人心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路西北(二)第八十二章 愉快地品嚐第二百三十一章 神木王秋生第一百零九章 勝芳城瘟疫(六)第三十八章 古人也約會第一百九十章 一路西北(十)第三十八章 古人也約會第一百九十三章 衍聖公第五十九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七)第六十五章 門達弄權第二百零五章 宣府之戰第五十二章 大明月報翰林出品(下)第一百七十二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三)第一百五十八章 荊襄流民第一百三十七章 裝做不知道第十五章 詩會百態(三)第四十四章 丁丑科會試第四十四章 丁丑科會試
第六十三章 事情鬧大了(下)第六十九章 這樣的日子第七十九章 士大夫的氣節第一百二十八章 見色起意一百四十九章 用歪招收買人心第五十六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四)第一百九十八章 理學之爭(中)第二百章 趁亂尿遁第一百四十八章 摟錢搞福利第一百六十五章 方士僧道第二百十二章 神木被困(上)第一百七十六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七)第一百七十三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四)第九十九章 中央巡視組(上)第二百零五章 宣府之戰第十五章 詩會百態(三)第四十三章 英宗改元第九十七章 明朝市井鄉村第六十二章 事情鬧大了(上)第一百六十九章 笑死人的筵講(下)第一百五十章 有人狀告章子俊第一百十五章 千瘡百孔(二)第二百十八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一)第十四章 詩會百態(二)第一百零五章 勝芳城瘟疫(二)第一百十四章 千瘡百孔(一)第十一章 明朝府試(上)第一百四十二章 爭權(一)第二百二十四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七)第二十八章 榜下捉婿第七十一章 大明第二家第一百九十七章 理學之爭(上)第一百九十六章 孔府家宴第一百零四章 勝芳城瘟疫(一)第八十四章 全是爲了活命(上)第九十章 又被賴上了第一百二十九章 糊塗縣令糊塗案第五十五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三)第十九章 詩會百態(七)第十八章 詩會百態(六)第一百八十四章 一路西北(四)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路西北(九)第一百十五章 千瘡百孔(二)第三十四章 鄉試第七十九章 士大夫的氣節第六十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八)第六十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八)第六章 碰到個大官第一百六十七章 笑死人的筵講(上)第一百二十八章 見色起意第二百十章 首戰走馬樑(中)第一百八十八章 一路西北(八)第一百二十九章 糊塗縣令糊塗案第一百八十八章 一路西北(八)第一百五十四章 商輅致仕第二百零七章 規劃很重要第七十五章 眼界真的很重要第十一章 明朝府試(上)第一百四十八章 摟錢搞福利第九十四章 鍊鐵廠的炮第一百十四章 千瘡百孔(一)第八十一章 朝堂驚譁第一百四十七章 明朝第一條水泥路第八十七章 小人物亡命天涯(下)第五十六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四)第三十六章 果然被捉婿.第七十八章 觀念不同,理念就不同(下)第一百零八章 勝芳城瘟疫(五)第四十七章 定親酒第十七章 詩會百態(五)第一百三十八章 公上纓怒殺焦海熊(上)第六十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八)第一百零八章 勝芳城瘟疫(五)第一百五十六章 白馬寺夜話(下)第二百零七章 規劃很重要第三十八章 古人也約會第一百七十三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四)第二百三十六章 新建爾林兔鎮第八十一章 朝堂驚譁第十八章 詩會百態(六)一百四十九章 用歪招收買人心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路西北(二)第八十二章 愉快地品嚐第二百三十一章 神木王秋生第一百零九章 勝芳城瘟疫(六)第三十八章 古人也約會第一百九十章 一路西北(十)第三十八章 古人也約會第一百九十三章 衍聖公第五十九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七)第六十五章 門達弄權第二百零五章 宣府之戰第五十二章 大明月報翰林出品(下)第一百七十二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三)第一百五十八章 荊襄流民第一百三十七章 裝做不知道第十五章 詩會百態(三)第四十四章 丁丑科會試第四十四章 丁丑科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