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爭權(一)

廬州的城牆,因年久失修,多處殘缺,此間合肥古城,周圍長4706丈(26裡),正西和西南面城牆皆緣岡地,河水環城通流。全城計七門二水關。東二門,左曰威武門,五楹,高二層;右曰時雍門,三楹,月城頂有石臺。西二門,左曰西平門,五楹;右曰水西門,三楹,月城頂皆石臺。南二門,左曰南薰門,三楹;右曰德勝門,三楹,月城頂皆石臺。北一門,曰拱辰門,三楹,月城頂有石臺。

這是章子俊來到廬州後,看到城防的一番景象,而且城內街道曲折狹小,除了知府衙門前的小廣場及旗杆處用青磚鋪就外,餘下全是土路,晴日塵土飛揚,下雨泥濘不堪,垃圾糞水遍地,街道兩旁居戶的生活水全部往外隨意倒,蚊蟲蒼蠅滿天飛,惡臭熏天。

好在廬州自古作爲大城,城池格局很大,護城河寬闊且深,主要城門仍在,在後衙,章子俊正在看衙役送來的廬州城圖,正在思考把這一家子按排在哪裡好。

目前全家都住在知府內,不是長久之計,還得在城內找一個住處,已經有府中同知、通判這些下屬爲新任知府大人按排了一處花園,被章子俊婉拒了。

章子俊需要的不是面積大,而是要隱秘,不太引人注目纔好,看了半天的圖諭看中了靠近南薰門處的那片荒地很不錯,臨水而築,可以圍起來建一個住所,不需要高大豪華。只要能住得下就成。可邊上的林照磨卻道:“府尹大人,南薰門這一片全是流民、窮人居住之所,大部全是棚子屋,道路不堪,行路不便,治安有點那個,那個所以荒蕪。”

章子俊回話道:“林大人不必擔憂,此城將會大變樣,在本官任內首先把城內的垃圾清理出城,還要硬化路面,如不改變現今的模樣,到了夏天必定瘟疫橫行,到時後悔晚矣!”

章子俊最看不得垃圾遍地,污水橫流,這是受穿越前的影響啊,眼裡容不得塵土漫天,所以起碼在自己的居住地,利用手中職權得改造一番。

新上任的府尹大人定在明日辰時排衙,所謂排衙一般爲新知縣上任時所需要的儀式,可是在明朝成化年間,這種儀式不單單侷限在知縣,凡是地方一把手新官上任,都要舉行的,作爲府衙,跟縣衙所不同的在於方式方法上。

例如一個縣衙,凡經吏部任命,放任知縣的新官,要提前放出諭帖紅告示,通知將到任的縣署衙門,新的官員到任時,在到達所轄地前(一般爲距離還有二三十里時),需先令人報知禮房吏員,告示官屬及父老人等出城來會,令灑掃合祀神祇祠宇,預備牲醴祭儀,以候謁告。然後在城外齋宿三天,第四天清晨,由父老人等將新官員領進城中,祭祀城內諸神祠。

新官到任當天,衙門預備的儀仗前期出城,將新官接到署內,換上公服,然後到神廟(一般爲城隍廟)進行祭祀。

禮房先準備牲酒等物陳設。禮生及父老人等,導引新官,同僚屬官吏到廟中。此時新官着公服,贊唱行初獻禮。引贊引新官詣神位前。贊唱跪。新官跪。贊唱衆官皆跪。贊唱獻爵。執事者捧爵於左。跪。新官獻畢。仍授執爵者,以爵奠於神位前。

反正這種儀式枯躁繁瑣,到任次日或第三日,到各廟行香。先去到文廟,行四拜禮,難卿廟文昌廟(開平縣記爲此二廟,此處應爲本地所供神祠)亦如之,城隍廟行再拜禮,土地祠行一拜禮,朔望行香亦如之。凡行香俱在黎明以昭誠敬。

新官導引至月臺上更換朝服,設香案望闕行五拜三叩首禮,禮畢後更換公服,皁隸排衙,報時辰,擡書案至前,吏房將公座呈押。

先從皁隸,次吏典,各行兩拜禮。新官坐受。次合屬官參見,亦行兩拜禮。新官拱手答禮。次首領官見,行兩拜禮。新官起身拱手荅禮。次佐貳官,行兩拜禮。新官出公座答禮。如是佐貳官到任,先受所屬並首領官行禮。後至長官前行兩拜禮。長官出公座荅禮。畢。

這就是所謂的排衙,可是上到府尹,就不會那麼繁瑣了,一個府衙中官員衆多,所謂的排衙,只限在府衙本身內,一個府衙內除了章子俊是府尹外,此時的廬州府內還有二位同知,正五品。三位通判,正六品。在府衙對門還有一個推官府,正七品,一位府經歷,正八品,在府衙左邊上還有一處知事所,正九品,主簿一人正九品,府衙照磨所,從九品。其它的就是一些未入流的校檢及司獄,最後是府尹、同知、通判這些人的私人幕僚,也就是說,新府尹大人上任,開個全體大會,相互間認識一下,見個面,在這之前先去城隍廟舉行儀式是免不了的。

章子俊也可以不做這些,原因是一個人初來乍到,兩眼一抹黑,這廬州府尹的缺已經四年了,這四年來廬州的運作就由二位同知在作主,一位祝浩銘,一位顧麟,現在章子俊出任了府尹就意味着收回了二位同知的權力,這幾天來算是看明白了,府內沒有一人聽從章子俊的,權力全部在祝同知及顧同知那邊。章子俊就是一個擺設地存在,這纔想起先排衙吧!

利用排衙,就是告訴府內府外各衙門官員,廬州府尹有人了,往後是府尹大人執掌,同知只是二把手,沒有權力行使府尹職權,特別是倉儲、司獄、財稅這些部門,即日起,沒有府尹大人的首肯,所辦之事全屬非法。凡是牽涉到這三個部門人員的月銀髮放、糧倉的收儲、司獄內的日常開支全要經過府尹批示後才行,不然屬於私授。

章子俊上來就抓住一個財權,一個司法權,一個糧食權。能不能抓住是一回事,抓不住的話,也起到了一個申明的作用,那怕祝同知及顧同知十萬個不願意,又能如何,而且這兩位在沒有府尹這四年裡,相互爭權奪利,鬧的很僵,面對這一次碰到了一個“共同的敵人”,團結起來了。

一個府衙能不能辦事,取決於手底下的衙役們支持,而這些最低層的衙役所奉行的宗旨是誰給好處多就偏向誰。正所謂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所不變的就是這些衙役了,衙門裡的官,任期一到就會調往它處,要麼升官,要麼免職,而這些衙役全家生活在這裡,世代不變。

對章子俊來說,真正難搞的是三位通判,在地方上崗位職責是執掌錢糧將兵和戶籍地方稅,包含刑獄起訴必須協助知府管理方法,爲什麼說他比知府的權力也要大,由於知府要想下達文書激發將兵錢糧都必須通判的印章纔可以起效,儘管通判的官階比知府要低,但他的權力卻不比知府少。通判是古代的官名之一,多指州府的長官,掌管糧運、家田、水利和訴訟等事項,對州府的長官有監察的責任。

官府用通判來監管知府,那麼通判又該有由誰來監管,官府想想一個方法那便是把通判的官階降低一些,一般的知府全是正五品或是從四品,而通判則是以正六品,進而做到互相牽制的實際效果。

章子俊目前要抓在手中的權力,其實全部來自三位通判的配合,在這三位通判中數吳蘊中的權力最大,也最年輕。另一位盛彌已到了致仕的歲數,卻跟同是通判的王芿嶠糾纏不清,這二位不對付,相互之間咬來咬去,章子俊採用拉攏吳蘊中,暗中支持王芿嶠,送高帽盛彌的辦法來平衡權力,原因是盛彌爲官時日不多了,現在就是依老賣老到處數落着,連吳蘊中也懼怕三分,能躲就躲。

在章子俊沒到任前,祝同知也是利用通判間的相互爭鬥攬權在手,而顧同知丈着盛彌的支持跟祝同知暗鬥了四年。可以這樣說,廬州府目前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在官場上表面上大家一團和氣,你好我好大家好,私底下你踩我一腳,我踢你一跟斗。

以府尹大人爲首的一幫有吳蘊中,原因是吳通判年輕,還有在仕途上再進一步的慾望,章子俊的到來,看到了能當京官的希望,因爲章子俊是翰林出身,是京官下來擔任廬州知府的,而且很特別,人家的知府品軼是正五品或是從四品,而章子俊是正四品,還有一個身份是南京工部侍郎的虛職,另一個身份就看不懂了,布政使,雖只是掛個名,畢竟是一省的上憲,專門是節制總督的,雖然總督是正一品大員,就跟通判節制知府一樣,還能享受從二品的排場及待遇,這就讓人不得不遐想了。不倫不類啊,想不通朝廷爲什麼要這麼做,漸漸地吳蘊中看章子俊的眼光變的神秘起來了。

第一百二十一章 第三次罷官第六十六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零九章 勝芳城瘟疫(六)第九十七章 明朝市井鄉村第一百九十三章 衍聖公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路西北(二)第一百九十五章 曲阜見聞第一百四十六章 大明版水泥第一百六十九章 笑死人的筵講(下)第九十七章 明朝市井鄉村第五十一章 大明月報翰林出品(上)第一百六十六章 被吏部招回第八十九章 古代的外科郎中第一百九十五章 曲阜見聞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理寺的鬧劇第七十四章 章子俊不幹了第一百七十三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四)第一百二十七章 該規劃自己了第三十六章 果然被捉婿.第一百七十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一)第五十五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三)第二百三十八章 搶時間種糧食第五十八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六)第一百八十六章 一路西北(六)第一百六十七章 笑死人的筵講(上)第一百七十三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四)第二百零八章 建府平安鎮第五章 兩敗俱傷第一百七十六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七)第一百七十二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三)第九十五章 一炮糜爛十里第一百七十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一)第六十二章 事情鬧大了(上)第二百三十四章 練軍備戰第二百三十章 綏德知府郝淵之第一百四十章 官官相護第三章 瓦刺來襲第七十四章 章子俊不幹了第一百七十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一)第一百二十七章 該規劃自己了第三十六章 果然被捉婿.第一百四十四章 爭權(三)第一百十章 浮生若夢,爲歡幾何第二百零八章 建府平安鎮第七十一章 大明第二家第七十八章 觀念不同,理念就不同(下)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路西北(二)第二百二十一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四)第六十三章 事情鬧大了(下)第一百七十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一)第五十二章 大明月報翰林出品(下)第八章 景泰元年第一百十七章 千瘡百孔(四)第一百零一章 勝芳城械鬥(上)第八十一章 朝堂驚譁第七十二章 引起爭議第一百五十九章 廣而告之第二百三十五章 成化年西北大 饑荒第一百六十五章 方士僧道第二百零九章 首戰走馬樑(上)第一百二十八章 見色起意第二百三十七章 尹龍之獄第二百二十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三)第二十六章 院試(下)第一百十四章 千瘡百孔(一)第九十五章 一炮糜爛十里第一百三十七章 裝做不知道第二十二章 最幸運的狀元第二百零一章 明朝不缺清官第一百二十六章 古人懂得感恩第一百零五章 勝芳城瘟疫(二)第四十三章 英宗改元第一百六十一章 古人的智慧第一百八十三章 一路西北(三)第二百零六章 已無話可說了第二百三十章 綏德知府郝淵之第二百十五章 丫鬟就是一種商品第九十五章 一炮糜爛十里第二百零一章 明朝不缺清官第二百零一章 明朝不缺清官第二百零五章 宣府之戰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路西北(二)第一百三十九章 公上纓怒殺焦海熊(下)第二十一章 改造生活質量(下)第六十五章 門達弄權第二百二十八章 興醫辦學堂第一百章 中央巡視組(下)第一百二十九章 糊塗縣令糊塗案第四章 土木之變第一百九十四章 魯王府的往事第一百五十二章 京城幺蛾子(上)第九十九章 中央巡視組(上)第三十九章 偶遇第一百七十九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十)第五十七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五)第八十五章 全是爲了活命(下)第三十三章 徭役猛如虎第二百二十七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十)第九十七章 明朝市井鄉村第六十八章 兩宮尊號之爭
第一百二十一章 第三次罷官第六十六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零九章 勝芳城瘟疫(六)第九十七章 明朝市井鄉村第一百九十三章 衍聖公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路西北(二)第一百九十五章 曲阜見聞第一百四十六章 大明版水泥第一百六十九章 笑死人的筵講(下)第九十七章 明朝市井鄉村第五十一章 大明月報翰林出品(上)第一百六十六章 被吏部招回第八十九章 古代的外科郎中第一百九十五章 曲阜見聞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理寺的鬧劇第七十四章 章子俊不幹了第一百七十三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四)第一百二十七章 該規劃自己了第三十六章 果然被捉婿.第一百七十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一)第五十五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三)第二百三十八章 搶時間種糧食第五十八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六)第一百八十六章 一路西北(六)第一百六十七章 笑死人的筵講(上)第一百七十三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四)第二百零八章 建府平安鎮第五章 兩敗俱傷第一百七十六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七)第一百七十二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三)第九十五章 一炮糜爛十里第一百七十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一)第六十二章 事情鬧大了(上)第二百三十四章 練軍備戰第二百三十章 綏德知府郝淵之第一百四十章 官官相護第三章 瓦刺來襲第七十四章 章子俊不幹了第一百七十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一)第一百二十七章 該規劃自己了第三十六章 果然被捉婿.第一百四十四章 爭權(三)第一百十章 浮生若夢,爲歡幾何第二百零八章 建府平安鎮第七十一章 大明第二家第七十八章 觀念不同,理念就不同(下)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路西北(二)第二百二十一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四)第六十三章 事情鬧大了(下)第一百七十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一)第五十二章 大明月報翰林出品(下)第八章 景泰元年第一百十七章 千瘡百孔(四)第一百零一章 勝芳城械鬥(上)第八十一章 朝堂驚譁第七十二章 引起爭議第一百五十九章 廣而告之第二百三十五章 成化年西北大 饑荒第一百六十五章 方士僧道第二百零九章 首戰走馬樑(上)第一百二十八章 見色起意第二百三十七章 尹龍之獄第二百二十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三)第二十六章 院試(下)第一百十四章 千瘡百孔(一)第九十五章 一炮糜爛十里第一百三十七章 裝做不知道第二十二章 最幸運的狀元第二百零一章 明朝不缺清官第一百二十六章 古人懂得感恩第一百零五章 勝芳城瘟疫(二)第四十三章 英宗改元第一百六十一章 古人的智慧第一百八十三章 一路西北(三)第二百零六章 已無話可說了第二百三十章 綏德知府郝淵之第二百十五章 丫鬟就是一種商品第九十五章 一炮糜爛十里第二百零一章 明朝不缺清官第二百零一章 明朝不缺清官第二百零五章 宣府之戰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路西北(二)第一百三十九章 公上纓怒殺焦海熊(下)第二十一章 改造生活質量(下)第六十五章 門達弄權第二百二十八章 興醫辦學堂第一百章 中央巡視組(下)第一百二十九章 糊塗縣令糊塗案第四章 土木之變第一百九十四章 魯王府的往事第一百五十二章 京城幺蛾子(上)第九十九章 中央巡視組(上)第三十九章 偶遇第一百七十九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十)第五十七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五)第八十五章 全是爲了活命(下)第三十三章 徭役猛如虎第二百二十七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十)第九十七章 明朝市井鄉村第六十八章 兩宮尊號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