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明朝府試(上)

站起身回頭一看,才記起來原來是劉升,連忙施禮,現在章子俊在明朝算是弄明白了一點,少說話,多見禮,保持微笑,就像沒穿越前見領導時的樣子,現在加上雙手作揖,準錯不了。

來者就是劉升,還帶着另外兩位書生,全是有功名在身的,有沒有功名主要是看身旁有沒有傭人,讀書人就是書童丫鬟之類,不是有錢就可以有傭人丫鬟之類的,比如商人,家裡最怎麼有錢,也沒有資格僱傭僕人,五百年後電視上看到的那些什麼古代商人有錢人府上一堆丫鬟下人,全是瞎編的。有資格僱用僕人府上有點錢,首先要買了個名義上的官,號稱:員外。

員外郎在明朝以前可是正六品官職,也要經過“十年寒窗”苦讀聖賢書參加科考才能獲得,隨着時間的推移,在明朝以後,員外郎成爲了一種閒職。而逐漸和財富聯繫在了一起。有錢的富豪都可以花銀子來捐一個員外郎的官職來做。後來就多用來指地主豪紳,在明朝以後,與科舉制度無關了,變成了一些富豪捐錢就能得到的職務,於是就變成了一種閒職。 這成了一些人得到仕途功名的捷徑。可是現在是景泰年間,這個捐官成爲員外的職稱,還沒有興起,不過最過幾年到憲宗即位後,員外郎可以捐了,大批的富商捐了員外後,隨即家中丫鬟傭人隨便僱傭了。

隨即劉升當起了介紹人,這位是某跟大家說過的“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章子俊章公子,雙方再一次見禮,這一位是李勝,直隸永平衛,這一位是曹衡,浙江台州人士,章子俊善眉善目,喜笑靨開鄭重再見禮,反正禮多人不怪。 李勝道:“想不到啊,劉兄說的這首詩詞出自此賢弟之口,某當時一位了不得的英雄豪傑纔對。失敬,失敬!”

邊上的曹衡道:“今日正好,何不邀這位章公子去義館一起辨經疑,切磋琢磨。”正當劉升出言相邀時,章子俊快人一步打斷曹衡的提議道:“各位前輩,小子不才,正準備去順天府報考府試,前輩都是大才,身有功名,何奈小子連府試還沒過,辨經釋疑實在差距太遠,萬望饒過小子則個。”

開玩笑,這三位目前一看就是舉人身份,說不定也在等來年的會試,如能成功就是進士出身,而章子俊現在只是剛過童子試,這差距不是一星半點,受邀到了義館也是給別人捧臭腳而已,還不如回家練練字。

不想劉升很是熱情,既然章子俊要去順天府,那麼某等三位可以給子俊老弟保個名,雖然是藉口,也是一個正當的理由,章子俊拗不過臉面,也只能答應,小子不勝感激之類的話滔滔不絕。顯得很是尊敬及受寵若驚狀。

明朝考試聯名結具,相互做保是在鄉試中的要求,要五位秀才功名作保才能鄉試。府試、院試只要有居住地官府備案即可,現在有三位舉人作保,那就是天大的臉面,可以直接無視縣試的保舉。

人家都擡舉到這個份上了,章子俊如果再磨嘰就顯的太不近人情,小家子氣了。沒說的,一羣人牛皮哄哄地來到了順天府。

府試,說穿了就是院試的資格賽。起步爲縣試,當地縣太爺出題,縣太爺點名誰能過,誰落榜,權力很大,監督縣試的是縣署教諭,考中就是儒生了,也即是童生,考不中來年再考,一般是三年二考。章子俊這一關算是過了,今天來到順天府就是要過府試這一關,如果能過的話,接下去就有資格參加院試,而院試就是考秀才功名,縣試、府試、院試這三關全得第一的話,稱謂“小三元”,要說府試重要不重要的話,其實很難說清楚,如果府試成績好,接下去的院試發揮一般般的話,也會得個生員的功名,也就是秀才裡面最末等,前面說到過,秀才分爲三等,不管怎樣,最末等也是秀才。

一切很順利,出具證明登記入冊,加上有劉升三人作保,很快就領到一片二指寬紙條,上面寫着考試人名,年月日,底下順天府印章。

府試是十日後,章子俊不得不約定等府試後去劉升的義館,因爲劉升說,義館每個月舉辦詩會,正好是府試後。

這個劉升爲何放下架子非要拉章子俊去義館,其一,那日章子俊進城時的詩詞很震驚,有意要結識。其二,章子俊不像是狂生,善眉搭目對人很有禮節。其三,土木事變及京城保衛戰後死了許多文人,義館有點不景氣,還有劉升7歲能詩,10歲赴省城參加鄉舉,名聲很大。前年禮部會試落第,弄的劉升很沒面子,有點灰頭土臉,遂居住京城,開義館,廣交名士。設講座、辨經疑,切磋琢磨,一時名士多出其門,慢慢形成了一個社結,也就是一個幫派 ,一個圈子,這種形式往後就會發展成一黨,不過現在是景泰年間,結黨成團還沒有開始,也就是還在萌芽狀態,只要義館裡面有人爲官,就會有許多的好處,門路多了大家往後的仕途相互照顧。這就是義館最終目的,抱團取暖,不過在明面上是交流體會文章,爲國蓄士,培養人才,供養賢才 。

作爲考取秀才功名的資格賽,有府衙教諭主持,考試分正試、複試二場。試八股文與試帖詩,並默寫“五經”中某一部書字百數字。揭曉名爲出案,錄取者進入院試名單。而院試同樣是分正試、複試二場,只不過由一省學政主持,因爲學政稱提督學院,故名院試,又沿襲舊名學道,亦稱道試。報名等手續與府縣試略同。學政於駐在地(一般爲省城,亦有例外者,如順天學政駐通州)考試就近的府、縣。餘各府,則依次分期案臨考試。正場一場,複試一場。揭曉稱“出案”。錄取者爲生員,送入府、縣學宮,稱“入學”,受教官的月課與考校。

學政由皇帝欽派翰林充任,每省一人,三年一任,學政考文童兼考武童,故加提督銜,全部官銜「欽命提督某省學政」,身份等同欽差,輿巡撫平行,三品以上官充任。

在回程的路上章子俊在李勝的嘴中,總算弄明白了古代科舉這些彎彎繞。

對章子俊來說,府試難度最大的數默寫“五經”中某一部書百字,五經包括《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要知道光《詩經》詩歌三百零五篇,全篇三萬八千多字。《禮記》就更別說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記性最好,也記不住這些經書裡面的全部內容。不過按照以往府試出題,還是有跡可查的,一般已孔子《春秋》爲題多,春秋筆法,微言大義,這是儒家所提倡的。如果真要有那個考官出難題,光《春秋》個人修的書,就能堆滿一間房,其中左丘明《春秋左氏傳》,公羊高《春秋公羊傳》,穀梁赤《春秋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列入儒家經典。 《左傳》30卷;《公羊傳》11卷;《穀梁傳》11篇;《鄒氏傳》11卷;《夾氏傳》11卷。所以一個府試,知府大人不會沒事找事,增加難度,弄出什麼吆蛾子出來,對自己官途也不利,影響考評。所以有的知府連續三年出題一樣的《詩經》國風周南,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只要字體工整,沒有錯字就“出案”了,說穿了府試有地方掌控,爲了撥高在教學上的政績,府臣不會爲難考生,反而接下去的院試考官是欽命的,有一省學政主考,難度直線上升。

時間很快到了府試,一大早天沒亮在二寶,子雅的服持下,準備考籃,籃子是用藤條編織而成,兩頭翹起,形似元寶狀,故名元寶籃,裡面有可食二日餅子,一件羊皮襖子,一罐子清水,一刀紙,一盞油燈,接下去就是筆、墨、硯。可以說很是簡單,子哲還小,正睡的香,就不打攪,這也是大半年來,章子俊第一次和“家裡人”分別,所以一直在念叨着寬心的話,讓“家裡人”放心。

由便宜舅舅李福寬親自架着一輛大青驢車來接,送章子俊去順天府學署考院,一路上已有不少趕考的童生一樣往考院彙集,慢慢地考院外人聲鼎沸了。

此次府試足足有四千多人,內有鬚髮斑白的老者,也有乳毛末脫的少年,隨着一聲銅鑼響起,在考院入口處,考生們開始排隊,這排隊還有講究,此時的順天府管轄四州,二十三個縣。通州(下又有三河、武清、香河、漷縣四縣)、涿州(下設房山縣)、霸州(下設大城縣、文定縣和保定縣)、薊州(下設玉田縣、遵化縣等四縣)等,除此之外,還有宛平縣、大興縣等十一縣。此時候的順天府要比五百年後北京城的範圍更大一些,也要更偏東。大約是北京、天津以及廊坊的大部分區域,同時也涵蓋了河北省唐山市、保定市的部分區域。

所以有衙役站在臺階高處喊道:“廊坊考生在此排隊, 通州考生在此排隊… … 。”

輪到京城考生進入後,天已大亮,陽光初顯,傳說中的搜身脫衣之類沒有出現,只是在衙役處登記,用報名時的二指寬紙條換成一個號,章子俊領到丙字二十三,進得內門上來兩衙役粗粗翻看了下考籃中的隨帶東西,簡單搜摸一下全身後就放行了,有專門衙役領着前往丙字二十三的考舍。

每一間的考舍很狹小,號舍三面有牆,唯有南面無門敞開,內部寬3尺、深4尺,前檐高6尺,後牆高8尺,空間狹窄逼仄。丙字二十三號在西邊靠左方向,還算好,不是“臭號”,所謂臭號就是左右前後緊靠出恭的地方,如果被分配到這樣的號舍,那麼接下去的二天,就要在聞臭中渡過了,而古代又不是沖水馬桶,拉出的粑粑,不把你薰死,也薰出一身病來,如果是鄉試、會試,每場三天,連考三場的話,還能寫出錦繡文章來,那就怪了。 聽說有些考生,考了一場後,就生病了。

第一百九十五章 曲阜見聞第一百八十三章 一路西北(三)第二百三十章 綏德知府郝淵之第五十章 文人的心思看不懂第一百十四章 千瘡百孔(一)第五十三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一)第九十六章 第二次罷職離任第一百六十三章 百姓苦逼生活從稅開始(下)第一百二十九章 糊塗縣令糊塗案第一百三十五章 各方爭鬥第二百三十二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五十三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一)第一百五十四章 商輅致仕第四十章 奪門之變(上)第四章 土木之變第七十四章 章子俊不幹了第一百九十八章 理學之爭(中)第二十六章 院試(下)第六十二章 事情鬧大了(上)第一百六十五章 方士僧道第二百三十九章 第一次對陣第二百二十一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四)第二百二十三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六)第四十章 奪門之變(上)第一百九十二章 濟寧州第一百九十三章 衍聖公第五十九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七)第一百六十一章 古人的智慧第二百三十一章 神木王秋生第一百六十五章 方士僧道第六十一章 傳說中的桃花運第一百二十五章 夜宿桃花岕第一百九十一章 官場失意情場得意第二百二十一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四)第二百三十九章 第一次對陣第九十四章 鍊鐵廠的炮第二百三十七章 尹龍之獄第七十四章 章子俊不幹了第一百十五章 千瘡百孔(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糊塗縣令糊塗案第七十章 皇上廢后第二百十章 首戰走馬樑(中)第一百三十五章 各方爭鬥第二百十一章 首戰走馬樑(下)第九十七章 明朝市井鄉村第七十五章 眼界真的很重要第八十五章 全是爲了活命(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夜宿桃花岕第一百四十八章 摟錢搞福利第九十二章 統計伯府人丁第一百十八章 千瘡百孔(五)第六十七章 小日子第一百零六章 勝芳城瘟疫(三)第八十章 閉門深談第二十八章 榜下捉婿第二百十七章 千里風雪投奔第一百三十六章 易儲風波引出驚天之語第八十九章 古代的外科郎中第二十二章 最幸運的狀元第一百二十三章 奢糜的世家生活第八十三章 京師饑荒第四十二章 不想做神棍第二百三十二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四十九章 上任後的騷操作(下)第一百二十八章 見色起意第一百二十九章 糊塗縣令糊塗案第一百四十三章 爭權(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錦溪鎮上的鬧劇(上)第十七章 詩會百態(五)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理寺的鬧劇第二百二十二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五)第一百六十七章 笑死人的筵講(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各方爭鬥第一百三十二章 錦溪鎮上的鬧劇(下)第九十章 又被賴上了第十八章 詩會百態(六)第九十九章 中央巡視組(上)第一百六十六章 被吏部招回第一百七十七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八)第一百八十章 改進火 槍第一百十四章 千瘡百孔(一)第八十九章 古代的外科郎中第七十章 皇上廢后第一百七十七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八)第二十三章 各奔前程第五十章 文人的心思看不懂第一百四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一案第一百零六章 勝芳城瘟疫(三)第一百七十三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四)第二百二十九章 廬州後遺症第一百二十一章 第三次罷官第一百九十四章 魯王府的往事第四十五章 東華門外唱名第二百四十三章 爾林兔保衛戰第二十二章 最幸運的狀元第一百五十五章 白馬寺夜話(上)第四十五章 東華門外唱名第九十二章 統計伯府人丁第一百零三章 爲家族而活第四十九章 上任後的騷操作(下)
第一百九十五章 曲阜見聞第一百八十三章 一路西北(三)第二百三十章 綏德知府郝淵之第五十章 文人的心思看不懂第一百十四章 千瘡百孔(一)第五十三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一)第九十六章 第二次罷職離任第一百六十三章 百姓苦逼生活從稅開始(下)第一百二十九章 糊塗縣令糊塗案第一百三十五章 各方爭鬥第二百三十二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五十三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一)第一百五十四章 商輅致仕第四十章 奪門之變(上)第四章 土木之變第七十四章 章子俊不幹了第一百九十八章 理學之爭(中)第二十六章 院試(下)第六十二章 事情鬧大了(上)第一百六十五章 方士僧道第二百三十九章 第一次對陣第二百二十一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四)第二百二十三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六)第四十章 奪門之變(上)第一百九十二章 濟寧州第一百九十三章 衍聖公第五十九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七)第一百六十一章 古人的智慧第二百三十一章 神木王秋生第一百六十五章 方士僧道第六十一章 傳說中的桃花運第一百二十五章 夜宿桃花岕第一百九十一章 官場失意情場得意第二百二十一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四)第二百三十九章 第一次對陣第九十四章 鍊鐵廠的炮第二百三十七章 尹龍之獄第七十四章 章子俊不幹了第一百十五章 千瘡百孔(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糊塗縣令糊塗案第七十章 皇上廢后第二百十章 首戰走馬樑(中)第一百三十五章 各方爭鬥第二百十一章 首戰走馬樑(下)第九十七章 明朝市井鄉村第七十五章 眼界真的很重要第八十五章 全是爲了活命(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夜宿桃花岕第一百四十八章 摟錢搞福利第九十二章 統計伯府人丁第一百十八章 千瘡百孔(五)第六十七章 小日子第一百零六章 勝芳城瘟疫(三)第八十章 閉門深談第二十八章 榜下捉婿第二百十七章 千里風雪投奔第一百三十六章 易儲風波引出驚天之語第八十九章 古代的外科郎中第二十二章 最幸運的狀元第一百二十三章 奢糜的世家生活第八十三章 京師饑荒第四十二章 不想做神棍第二百三十二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四十九章 上任後的騷操作(下)第一百二十八章 見色起意第一百二十九章 糊塗縣令糊塗案第一百四十三章 爭權(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錦溪鎮上的鬧劇(上)第十七章 詩會百態(五)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理寺的鬧劇第二百二十二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五)第一百六十七章 笑死人的筵講(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各方爭鬥第一百三十二章 錦溪鎮上的鬧劇(下)第九十章 又被賴上了第十八章 詩會百態(六)第九十九章 中央巡視組(上)第一百六十六章 被吏部招回第一百七十七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八)第一百八十章 改進火 槍第一百十四章 千瘡百孔(一)第八十九章 古代的外科郎中第七十章 皇上廢后第一百七十七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八)第二十三章 各奔前程第五十章 文人的心思看不懂第一百四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一案第一百零六章 勝芳城瘟疫(三)第一百七十三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四)第二百二十九章 廬州後遺症第一百二十一章 第三次罷官第一百九十四章 魯王府的往事第四十五章 東華門外唱名第二百四十三章 爾林兔保衛戰第二十二章 最幸運的狀元第一百五十五章 白馬寺夜話(上)第四十五章 東華門外唱名第九十二章 統計伯府人丁第一百零三章 爲家族而活第四十九章 上任後的騷操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