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政殿。
寅時仍燈火通明。
趙哲眉頭緊鎖,爲難的看着兩封奏摺。
平西軍威衛將軍昌星上疏,紫樓縣大月氏百姓聚衆謀反,領兵鎮壓,斬首反賊一千有餘。
另一封是鎮撫司密摺,昌星帶領兵卒跑馬圈地,大月氏百姓聚集縣衙,敲鼓鳴冤,結果遭到血腥鎮壓。
一正一反兩封奏摺,寫的都有理有據。
趙哲沉吟許久,在第一封上批示:“昌愛卿平息叛亂有功,擢升新月府通判。”
新月府原爲大月國領土,武德三十六年被平西軍覆滅,拓土千里,朝廷設府分縣。
趙哲又在鎮撫司密摺末尾寫道:“蒐集昌星貪墨罪證。”
待昌星失去軍權,再以貪墨之罪罷黜,有理有據合法合規,既不影響平西軍在西北三府的威懾,又能籠絡大月氏百姓。
“國朝征戰三十餘年,朝堂、地方武將勢力膨脹太過,邊疆州府文官成了擺設,昌星在衙門口屠戮百姓,縣令竟然連屁都不敢放……”
趙哲早先在溫調殿批閱奏摺時,已經發現這個問題,然而思索不出解決之法,甚至他能坐穩監國之位都離不開兵部支持。
武德四十七年夏,諸皇子觀政滿半年,六部官員給出評價,趙哲位列魁首。
不止兵部鼎力支持,包括吏部、戶部、禮部官員,紛紛稱讚趙哲有“仁君”之相。
武德帝對評判結果很滿意,命趙哲移居東宮,以太子之身監國。
之後半年,朝中再無官員入獄流放斬首,哪怕因貪墨、失職等罪名削官,至多遣回家鄉養老。
仁德之名,朝野讚頌。
趙哲又批閱了幾封奏摺,即使是官員拍馬屁言之無物的奏摺,也就寫幾句勉勵的話,換做武德帝直接扔薰爐燒燬了。
這時。
內侍司總提督、司禮監提督兼掌印,近幾年的太監老祖宗,冷公公急匆匆進殿,面帶悲慼,跪地稟報道。
“太子殿下,陛下命您過去。”
趙哲心中一突,自從監國之後,父皇就在溫調殿調養龍體,從未在後半夜召見過。
“前面帶路。”
急匆匆趕到溫調殿,進門看到四個朱紫貴胄跪地聽令。
趙哲撲到龍牀前,看着形如枯槁的武德帝,不自禁淚流滿面:“父皇,兒臣……”
武德帝說話聲有氣無力:“以後做了皇帝,縱使遇到天大的難事,也不準哭!”
趙哲來回擦拭眼淚,然而怎麼都止不住。
人生前二十年,他對武德帝印象並不深刻,受母親經歷影響,甚至有幾分怨念。
自從入了父皇眼界開始,享受親切關懷、諄諄教誨,殫精竭慮爲自己鋪墊前程。
方纔享受不久,便要生離死別。
武德帝指着四個朱紫貴胄說道:“朕爲你選的輔政大臣,往後國朝就交由你們君臣治理了。”
趙哲強忍悲慟,躬身道:“見過成親王、袁閣老、張尚書、盧尚書。”
“臣拜見殿下。”
四人整齊叩首見禮,他們平日裡同朝文官,互相之間頗爲熟悉,然而從根本上就尿不到一壺。
成親王是先皇時碩果僅存的老王爺,統領京營兼掌宗人府。袁閣老是內閣首輔,難得出身小門小戶,乃是大雍文人領袖。
兵部尚書張項,從姓氏就知曉來歷,同樣的還有禮部尚書盧宏博,兩家一武一文,一個新晉貴胄一個千年世家。
當着武德帝的面尚能維持臉面,私下裡遇見少不了互相鄙夷嘲諷幾句。
武德帝揮揮手:“下去吧,朕與太子有話說。”
“臣告退。”
四人三叩九拜,躬身退出殿外。
武德帝招招手讓趙哲坐在牀沿,靠近了說道:“太子看這四人如何?”
趙哲說道:“父皇深思熟慮,顧及朝堂各方平衡。”
“不錯,平衡二字,道盡古今帝王權術。”
武德帝又問道:“待皇位穩固,他們四人該如何調換?”
趙哲仔細斟酌片刻,回答道:“成親王百年後,擇親近宗室統領京營。袁閣老可榮歸故里,樹爲百官楷模。擇機擢升崔尚書,頂替盧尚書位置。至於張尚書,還要看元妃娘娘的意思。”
“朕果然沒選錯人,太子有此卓識,朕無需再叮囑什麼。”
武德帝稱讚幾句,話音一轉:“元妃算不得什麼,待大權在握將她圈起就好,莫要輕動鎮北王。”
趙哲疑惑道:“莫非鎮北王有何後手?”
武德帝目露欣慰,沉聲道:“當年魏先生潛入北疆,未尋到蠻族大上師蹤跡,傳聞死於亂軍圍殺,朕猜測是歸服於鎮北王。”
趙哲問道:“莫非那大上師是先天宗師?”
武德帝頷首道:“周遭蠻夷小國,少有能傳承百年,唯金狼王帳能數百年屹立不倒,就是有先天傳承。”
趙哲說道:“一樣滅於父皇之手。”
“哈哈哈……”
武德帝爽朗大笑,後人罵他殘暴也好,罵他冷酷也罷,終究撇不開橫掃北疆的功績。
趙哲請教道:“兒臣聽聞傳言,鎮北王對蠻族圍而不攻,藉機討封,爲何父皇不換個將軍?”
“將是將,帥是帥,朝中驍勇善戰的將軍不少,但是能覆滅蠻族的只有鎮北王一人。”
武德帝幽幽說道:“朕從不後悔封異姓王,縱使鎮北王起兵造反,揮師南下,那也是中原內戰,百倍好過蠻族擄掠……
朕就是要親手斬下狼王頭顱,祭奠五哥在天之靈……
朕之功績,千百年後依然有人流……”
武德帝說話聲愈發低微,趙哲貼近耳朵才能勉強聽清。
“朕培養三十年的太子,心血付諸東流,沒精力爲你鋪墊太多……太子有崔氏血脈,可以拉攏世家……你還年輕,徐徐圖之,熬死那些老東西,自然能掌控朝堂……”
眼見武德帝瞳孔開始渙散,趙哲鼓起勇氣問道。
“父皇,母妃病死與您有無關係?”
武德帝呢喃道:“淑妃不病死,張家就不會鼎力支持……譬如楚王就不錯。”
趙哲聽出話中意味,父皇知曉元妃逼迫,選擇冷眼旁觀。
淑妃一死,沒了外戚專權隱患,讓趙哲生出狠辣仇恨,又徹底抹去了張家從龍之功。
“母妃當真是死於元妃之手麼?”
趙哲不知道答案,卻也沒有繼續追問,緊緊握着武德帝的手,靜等氣息消散。
“兒臣,恭送父皇!”
殿外聽到聲音。
託孤大臣、太監宮女、禁軍護衛,以及聞訊趕來的嬪妃皇子公主,紛紛跪地高呼。
“恭送陛下!”
……
冷宮。
月色如霜,銀光滿地。
楚公公癱在搖椅上,雙目完全變成乳白色,四肢浮腫毫無知覺,唯有耳朵還能聽到些許動靜。
忽然。
耳邊傳來連綿不絕的鐘聲。
楚公公喉頭蠕動,從嗓子裡擠出幾個字:“小安子,景陽鐘響了幾聲?”
李平安仔細計數:“四十五聲。”
“……”
楚公公沉默許久不迴應,李平安察覺異樣,伸手試探鼻息,已然氣絕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