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相忍爲國

申時二刻。

御前太監扯着尖細嗓音高喊。

“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百官三叩九拜山呼萬歲,待陛下起身離開勤政殿,便忙不迭的向宮外趕去。

早朝開到下午,在永寧朝已經是慣例。

半年來,不少年老體衰的重臣,身子骨屬實撐不住,屢屢在朝堂暈倒,不得不上表告老還鄉。

永寧帝挽留不成,便加封大學士、光祿大夫之類虛職,賞賜賜功德牌坊,命禁軍護送榮歸故里。

先皇老臣無不感激涕零,稱讚、宣揚陛下仁聖明君!

“崔閣老、崔閣老……”

盧尚書氣喘吁吁的招呼,緊趕慢趕追上,月前鄒閣老告老,經羣臣庭推崔尚書順利入閣。

過程合理合法,和崔尚書是陛下族舅毫無關係!

崔閣老忍着飢腸轆轆,停下腳步問道:“盧大人有何事?”

盧尚書瞥了眼左右,低聲道:“方纔陛下詢問減稅之事,崔閣老如何看法?”

崔閣老說道:“實乃利國利民良策,先皇消耗民力過重,理應減稅休養生息。”

盧尚書擔憂道:“當下國庫虧空,寅吃卯糧,再降賦稅,明年百官俸祿、軍卒糧餉該如何解決?”

崔閣老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問道:“盧大人可聽說過安公公?”

“當然。”

盧尚書左右瞅了瞅,確定附近沒有太監偷聽,壓低聲音說道:“這閹人心狠手辣血債累累,陛下讓閹宦染指京營,後患無窮啊!”

崔閣老問道:“陛下爲何提拔宦官?”

盧尚書咂咂嘴無言以對,歸根結底還是缺銀子,現在誰能彌補或降低虧空,陛下就擢升誰。

至於後患,自有後來人化解。

此時。

兩名朝堂重臣議論的安公公,正躬身等在御書房外,等待陛下召見。

御書房門口當差的太監小樑子笑容滿面,每回安提督來都會塞張銀票,少說百兩面額。

內侍司大人物很多,似安提督這般屈尊降貴的卻很少。

小樑子喜歡銀子,又喜歡大人物重視,低聲提醒道:“安公公,陛下近些日心情不錯,屢屢談及軍務。”

李平安點頭會意:“樑公公在司禮監當差,咱家不好說提拔,若有晚輩缺差事,隨時來御馬監、京營。”

小樑子眼睛一亮:“多謝安公公提攜,往後御書房有什麼事,咱家會及時知會一聲。”

李平安拱拱手,“門子”任何時候都是緊要位置。

等了小半個時辰。

冷公公從御書房出來,臉上看不出喜怒哀樂,對着李平安微微頷首,便急匆匆向司禮監走去。

李平安躬身迴應,私下裡鬥成什麼樣,表面都得維持臉面。

周太后與張太妃殺子殺孫的仇恨,宮裡面遇見了,至多陰陽怪氣兩句,可不會摳眼睛揪頭髮。

隨後海公公露頭通報:“安公公,陛下召見。”

李平安躬身進門,雙腿下彎滑跪到陛下跟前,三叩九拜山呼萬歲。

“平身。”

永寧帝面帶笑意,心情明顯不錯,招手道:“小安子來朕旁邊說話。”

李平安偷摸瞥了眼陛下右側的海公公,見他神色肅然冷漠,小心翼翼站在左側,落後海公公半步,躬身矮了半頭。 “陛下,奴婢來稟報京營事宜。”

“說說看。”

永寧帝隨時派鎮撫司盯着,成親王也會仔細稟報,不過他仍然要聽太監說話,對比三方奏疏區別才能兼聽則明。

李平安從袖口取出奏摺,高舉過頭頂躬身敬上。

“昨兒奴婢查了都武衛參將張元,此人出身貧寒,平西衛期間屢立戰功,未曾想調入京營後開始吃空餉、喝兵血,貪墨數萬兩白銀。”

永寧帝翻看奏摺,惋惜道:“好好一員虎將,屍山血海都闖過來,結果死在金銀侵蝕。”

李平安繼續說道:“奴婢與成親王商議後,擢升世子趙廉爲參將,請陛下批准。”

“王叔忠君體國,世兄驍勇善戰,朕準了。”

永寧帝從成親王奏摺中得知,小安子大肆安插開國勳貴入伍,於是硃批:辛苦王叔看好京營。

今日趙廉擢升,顯然成親王遵從聖意,開始與小安子爭奪京營官職。

先前二人聯手鏟除張家武將,轉眼就開始內鬥競爭,如此方纔符合永寧帝的利益。

永遠鬥爭,鬥而不破!

永寧帝放下奏摺,手拿御筆揮毫寫下四個大字:“小安子,看看朕這字如何?”

李平安仔細打量“相忍爲國”四個字,稍加思索不明其意,只得從字體上大加誇讚。

“陛下的字動靜相生,剛柔並濟,尤其‘國’字氣貫長虹,已非筆墨功夫,恍惚間可見胸中丘壑……”

楚公公曾講過各皇子喜好,其中陛下喜臨北碑行書。

李平安練習有些晚了,不過看了許多吹捧行書的書冊,知曉字體玄妙,自然懂得如何吹捧。

永寧帝知曉自己水準,卻也不點破麾下吹捧。

“小安子整頓京營有功,殺貪官污吏,平軍卒怨氣,朕就將這幅字賜予你。”

“拜謝陛下恩賜。”

李平安擠出兩行淚水,咚咚咚磕頭拜謝,恭敬接過御筆。

永寧帝頷首道:“退下吧,往後好生當差,朕絕不會虧待忠臣。”

“奴婢願效犬馬之報,粉身碎骨不辭!”

李平安叩首立誓,捧着字帖退出御書房,在門外再次三叩九拜,方纔轉身離開。

回到御馬監值房。

立刻遣人將字帖裝裱成匾額,高高懸於中堂,並將屋內其他字帖盡數撤下,什麼資格與陛下御筆同處一室。

李平安召來心腹太監,詢問道:“陛下這四個字究竟何意?”

御筆不會輕賜,《禮制》中有言“崇天法祖,寓於形制”,其中“形”就包含聖旨、御筆、手諭等等。

衆人商議揣摩許久,終究難明陛下深意。

夏公公皺眉道:“單看表面意思,就是整頓京營有功卻不能封賞,大人應當妥協隱忍。”

李平安對着御書房方向磕頭行禮,起身後微微搖頭。

“咱家是陛下家奴,合該盡忠效力,有賞是天恩隆厚,不賞也是理所應當,可不值得賜御筆。”

小靜子年歲小讀書少,仰頭望着匾額,喃喃自語反覆誦讀。

“乾爹,孩兒總覺着這四個字兒滿是憋屈……”

第59章年老體衰第28章鋒芒初露第67章神通天數第4章傳道受業第87章 北疆三策第13章二十畝田第7章不生憐憫第89章 主辱臣死第85章 殺伐果斷第70章 上架感言(明天12點上架)第28章鋒芒初露第62章喧譁熱鬧第109章 母慈子孝第45章 恩情賬冊第132章 提督回宮第57章消渴之症第62章喧譁熱鬧第123章 押送進京第127章 立鹽爲信第73章 大義在手第38章三個乾兒第3章似個人了第53章學以致用第139章 難堪大用第100章 感同身受第10章太子謀反第10章太子謀反第10章太子謀反第71章 拳就是權第51章一老一少第54章四十五年第109章 母慈子孝第92章 殺殺威風第58章 夜殺賊人第55章教子無方第100章 感同身受第20章除夕夜宴第30章 操縱龍嗣第37章殺雞儆猴第11章得償所願第28章鋒芒初露第117章 用兵如神第26章正立無影第135章 天不假年第23章封異姓王第116章 一下江南第52章好惡不明第140章 時移世易第38章三個乾兒第43章左右搖擺第130章 李氏餘孽第116章 一下江南第3章似個人了第134章 遭難受苦第119章 聲東擊西第79章 憶苦生情第77章 互相攀咬第74章 招攬舊部第49章玄陰化血第25章心無神仙第141章 以牙還牙第120章 雷厲風行第86章 清除異己第16章故人之死第20章除夕夜宴第52章好惡不明第38章三個乾兒第35章對上負責第76章 新官上任第5章虛心假意第82章 衡昌商號第13章二十畝田第136章 逼上梁山第85章 殺伐果斷第67章神通天數第40章無情無義第42章江湖大俠第81章 又得一官第32章 自相殘殺第136章 逼上梁山第55章教子無方第104章 三監提督第23章封異姓王第102章 一件黃袍第127章 立鹽爲信第121章 覆滅世家第37章殺雞儆猴第66章病來山倒第140章 時移世易第112章 事務繁忙第38章三個乾兒第85章 殺伐果斷第103章 兵法三條第50章 善始善終第84章 校場發餉第124章 交投名狀第104章 三監提督第17章爭相孝順第62章喧譁熱鬧第61章前倨後恭
第59章年老體衰第28章鋒芒初露第67章神通天數第4章傳道受業第87章 北疆三策第13章二十畝田第7章不生憐憫第89章 主辱臣死第85章 殺伐果斷第70章 上架感言(明天12點上架)第28章鋒芒初露第62章喧譁熱鬧第109章 母慈子孝第45章 恩情賬冊第132章 提督回宮第57章消渴之症第62章喧譁熱鬧第123章 押送進京第127章 立鹽爲信第73章 大義在手第38章三個乾兒第3章似個人了第53章學以致用第139章 難堪大用第100章 感同身受第10章太子謀反第10章太子謀反第10章太子謀反第71章 拳就是權第51章一老一少第54章四十五年第109章 母慈子孝第92章 殺殺威風第58章 夜殺賊人第55章教子無方第100章 感同身受第20章除夕夜宴第30章 操縱龍嗣第37章殺雞儆猴第11章得償所願第28章鋒芒初露第117章 用兵如神第26章正立無影第135章 天不假年第23章封異姓王第116章 一下江南第52章好惡不明第140章 時移世易第38章三個乾兒第43章左右搖擺第130章 李氏餘孽第116章 一下江南第3章似個人了第134章 遭難受苦第119章 聲東擊西第79章 憶苦生情第77章 互相攀咬第74章 招攬舊部第49章玄陰化血第25章心無神仙第141章 以牙還牙第120章 雷厲風行第86章 清除異己第16章故人之死第20章除夕夜宴第52章好惡不明第38章三個乾兒第35章對上負責第76章 新官上任第5章虛心假意第82章 衡昌商號第13章二十畝田第136章 逼上梁山第85章 殺伐果斷第67章神通天數第40章無情無義第42章江湖大俠第81章 又得一官第32章 自相殘殺第136章 逼上梁山第55章教子無方第104章 三監提督第23章封異姓王第102章 一件黃袍第127章 立鹽爲信第121章 覆滅世家第37章殺雞儆猴第66章病來山倒第140章 時移世易第112章 事務繁忙第38章三個乾兒第85章 殺伐果斷第103章 兵法三條第50章 善始善終第84章 校場發餉第124章 交投名狀第104章 三監提督第17章爭相孝順第62章喧譁熱鬧第61章前倨後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