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涅槃,屠戮衆生。迦音拈花,泯滅佛門。
龍隱佛窟,外壁雕刻着萬佛寶像鎮壓諸邪,而內壁則繪有歷代高僧親手所畫之壁畫。與北域萬國寺的萬國浮屠塔相對,這也是佛宗絕不對外開放的兩個地方。
所以,易言成自己都沒有想過,自己能夠踏進這佛道執念高過蒼天的地方。他本人也沒有想過自己今生的業果是否能夠面對諸佛的詰問。
龍隱佛窟內非常幽暗,如此陰暗的環境很容易讓人心存猥瑣。然而當看不見出口的微光時,易言成拿到忘塵給他的佛燈,用火石點燃了燈芯,附近範圍漸漸被照亮。
金剛怒目。左側壁畫一尊百尺高的天王畫右手持蕩魔翦,左手大開照妖鏡,怒不可遏,目眥盡裂,像是要將這天地間的妖魔頃刻除盡。
這麼大的壁畫究竟是怎麼畫出來的?
忘塵信步在前,兩邊的壁畫熟視無睹。只聽到他問身後的易言成道:“小言成,你對佛道瞭解多少?”
“通常的佛經讀過一些。”易言成手持金盞燃燈回答道。
他又問道:“知道佛語之中——修羅,是何意麼?知道就說詳細點。”
“我想想。”易言成想起了關於修羅的傳說,便將書中記載一一闡述:
相傳在普渡時代佛門八部之中修羅本是北域秦王朝管轄小縣的一介築基書生,自幼便是商賈世家,家財萬貫,衣食無憂。所以,長大成人之後的書生內心單純,當他二十歲那年,家中給他定下一門親事,乃是隔壁縣的大家閨秀。
書生內心單純,甚至單純到不知該如何行男女之事。但是,大婚之後三個月,大夫竟告知書生說已經那名夫人懷孕三個月,而書生喜不自勝,理所當然認爲這個孩子是自己的。
日後他接手家中生意,也因爲他爲人淳樸,所以熱善好施,扶危濟困,得了一個大好的名頭。
好景不長,大善之人不常有,心懷叵測之人卻多,他們聽說書生爲人大善,便佯裝乞丐接受書生的接濟,並且主動提出報答書生,幫他做事。
書生欣然,便讓他們在此工作。
兩個月後書生遠出外歸,回來時已經是物是人非。父親與母親慘死,一家三十一口人死於非命,家中錢財蕩然無存,剩下的一座大宅也被妻子賣了逃回了孃家。
書生悲痛欲絕,去官府報官,縣太爺口頭上受理,實則卻沒有任何行動。心疼娘子被迫逃回孃家必然不被人待見,便想去見他們,準備變賣僅剩的物品出發。
當地有一名隱居在此的方外智者,知道書生是大善之人,不忍書生矇在鼓裡,所以寫信邀書生前來,將事實相告。
原來新科狀元便是娘子表哥,兩人兩小無猜,珠胎暗結。然而那時狀元公家中家中無財,又恐事情敗露,便讓表妹下嫁於書生。科舉結束,表哥成爲新科狀元,爲了表妹腹中胎兒,他便巧施手段,招引一夥歹人來到此地。
最後謀奪他家財產,弄得書生家破人亡。
智者說完,書生斷然不信。堅決去找娘子問個清楚,智者便取出銀兩讓他去看個究竟。
果不其然,書生到了隔壁縣,在詢問之下便知道自家娘子已經被狀元公接走。
事已至此,書生無可不信。悲痛之下,他便向縣令告狀。
普渡時代,家族制度還尚未被推出,還是以前的帝王模式。縣令一級,相當於現在黃階家族。
結果縣令被告知,那狀元公皇家欽定狀元,委派爲京都知府,已經是巡撫所管。
書生於是上告巡撫,結果那縣令竟然提前告知狀元公,在他上告巡撫的時候廢了他的四肢,巡撫也視而不見。
二十年後,那時狀元公已經貴爲宰相。那夥殘害書生家中的那夥歹徒一共百人,都已經成家。二十年後的一天夜裡,他們包括他們的家人都被折磨致死,一共五百餘人。
又過了十天,那縣令一家數百口人相繼被害。
日後人心惶惶,再上一級的巡撫爲了安撫民心,便派人查看,當然查出了當日之事,嫌疑人也被定爲書生。爲了維持法紀,也爲了給狀元公一個人情,官府大力捉拿那個書生。
殺人者再次出現,他是不是書生,無從可知,因爲他帶着一個精鋼做的面具,遮掩了半張臉。
爲何官府明明查出了當年之事,狀元公還安然無恙?
這是後話。
結果來追捕他的人都有去無回,因此巡撫損失慘重,大怒,上報秦王朝,也就是現在和易家同級的秦家。他們將此人的惡行一一相告。
自然,他們隱瞞了二十年前狀元公的事。
秦家派出最高執行武力蒼龍司出手。然而這個人依然冒着追捕,闖入了巡撫一家,屠殺滿門,一家老小一擊斃命唯獨巡撫被生生拗斷四肢失血而死。
蒼龍司是精英盡出,卻換得一個九成人員死亡,一成人員重傷的下場。
秦家怒了,準仙老祖終於被激怒出山。
結果便是他被送上斷頭臺,而秦家也因此廢了一個準仙。
斷頭臺上,那個執法的行刑者就是當初的狀元公,如今的宰相。
他被宰相揭下了面具,宰相冷笑着揭開了那張鋼筋面具,當他看到面具下的那張臉後,他再也笑不出來了。
此人正是書生,此時的他沒有了當初的文質彬彬,血紅的雙眼、冷酷的面龐令人望而生畏,譏笑着看着宰相的臉。
正當他要被護國道器所處刑前,一個人前來看他。
那個人就是二十年前的智者,那個智者也是靈山諸佛中的大夜傳道聖僧——止覺,靈山之上,他與迦音佛祖平輩。
普渡時代,萬民信佛。京都之中,當然會有人識得這名高僧。
止覺問道:“你還執迷不悟?”
“我不服,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憑什麼,憑什麼!他作惡多端,只因爲他高中狀元,貴爲宰相就能不遭到報應麼,我殺的人都是他們罪有應得!”書生向天怒吼,又朝着靈山的方向譏笑道:“迦音!我如今命在旦夕,但心中仍有問,你可敢回答否?”
靈山遙隔不知多少億萬裡,他的聲音竟然傳到了迦音佛祖的耳中,迦音佛祖問:“問。”
他問:“當今宰相奪**子,殘害我一家三十餘口人,謀奪我財產,是與否?”
“是。”迦音的聲音盪漾在斷頭臺的天空中,每個人都用不敢置信的眼神看着宰相,宰相儘量讓自己裝的淡定,佛祖之音在他的心海激起驚雷,他元嬰之軀都開始顫抖。
書生又問:“好,我再問。爲何他如此作惡多端,這麼多人要保護他?”
迦音說道:“因爲私利,他們覺得幫他比幫你的好處多。”
書生三問:“幫我,他們只損失一個元嬰宰相;幫他,他們卻損失縣令一家、巡撫一家、一名準仙。佛祖何出此言?”
迦音回答道:“世人愚昧,所以需要普渡。你問了我三問,可讓本座問你一問。”
書生說:“請。”
“可願放下屠刀,隨我成佛?”迦音說完,綁住書生的鎖鏈相繼斷裂。
書生看着自己的冤屈已經大白於天下,看着宰相,走到他的身邊,從他的手上將面具拿回來。此時宰相的手已經鬆軟無力,沒有當初的氣魄。
帶上面具,書生仰天說道:“弟子一生爲仇恨而執着,如今心願已了,再也不開殺戒。自知罪孽深重,無顏見諸佛慈悲,願永與面具相伴,爲佛祖鎮壓煉獄羣魔,以身殉佛。”
“善哉。”
迦音說完,書生立地得到八部金身,封號修羅,爲諸佛鎮壓煉獄中滋擾生事的羣魔,而宰相一家也被秦王朝滿門抄斬。
傳說到此結束,修羅的故事在後世還有很多。佛道中他是賞善罰惡的使者、快意恩仇的俠客,他沒有佛的慈眉善目,但是他卻有佛的慈悲。
易言成講完故事,他與忘塵也已經走到佛窟終端。壁畫如縷不絕,飛仙反彈琵琶伎樂天,舞姿似乎雲端漫步;佛祖割肉爲鷹,慈悲爲懷。
直到後面,忘塵停下腳步。轉身對易言成說道:“嗯,確有其事,不過你所說的並非修羅,而是另有其人。”
“事實如何,自有執筆者執念所書。此事與言成何干?”易言成生在帝王家,自古多少古來事改得最多的便是成王敗寇,早已經見怪不怪。
忘塵身爲真佛,又怎麼可能說些無關的事。他面朝東面的石壁,雙手合十道:“普渡之後,世間之人只知佛祖迦音,殊不知佛祖之上尚有七佛。七佛之一裟耶彌就是古仙迦音的師傅。”
“那果然不是夢!”易言成想起當時第二章金頁中所看到的幻象,當時的迦音的的確確叫他師傅。易言成看着忘塵,疑惑道:“那修羅是?”
忘塵所站之地從下滲出金光,金盞的火光很快被沖淡。聖潔端莊的佛光使洞窟變成的明亮無暗,他說道:“修羅,就是沙耶彌座下大弟子,迦音的師兄。他不是煉獄的執法者,而是魔道的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