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7章 庾太尉

隆化五年的汴梁異常平靜,平靜到只有鳥語花香,只有風吹麥浪,只有商旅輻,只有書聲琅琅。

國子學今年又是一批學生試經過關,得授官職。

離別之際,城內的妓館酒肆歡聲笑語不斷,城外的驛站長亭灑淚之幕不絕,不知道留下了多少詩賦一一沒辦法,現在試經要考這個了,雖然不是決定性的,但卻是加分項。

經歷了多年的試經,累積下來的官員數量已不在少數,至少在中下級文官中越來越多。比如三省六部九寺的底層錄事、簿丞、舍人之類真是茫茫多,已經佔據了很大一個份額。

平心而論,這些人大部分都是士族出身的子弟。沒辦法,他們考試真的厲害,教育傳統也好,其他人很難競爭。同等水平下,試經的考官也更願意給他們高分。

國子學的存在稍稍遏制了下這種趨勢,畢竟這是個以勳貴子弟爲主要生源的學校,考試時就不能那麼嚴格。

但無論如何,這個羣體越來越成型了。

就像當年生造了武人羣體一樣,邵勳同樣在花十多年的時間生造另一個利益羣體,只是不一定能看到其開花結果了。

來到中原的粟特商人也是一羣又一羣,往往拖家帶口,人數衆多。

或許,他們對家鄉的政治、經濟環境真的徹底失望了吧,至少是滿懷憂慮。

與家鄉相比,大梁朝冬天沒有那麼冷,夏天沒那般熱,水土條件好,物產豐富,文化、商業都很繁榮,不來此定居纔怪呢。

他們現在是兩頭安家,一頭在康居城邦,一頭在大梁朝境內,且越來越往全境擴散。

邵勳曾經惡趣味發作,詢問有沒有叫「安祿山」的人。黃沙獄還真去察訪了,回報說有十幾人都叫這個名字,但並非漢名,而是胡名音譯。這把邵勳整不會了,最後只能隨便找了個理由,說不用找了。

三弟邵當時深深地看了眼邵勳,沒說什麼,領命離去。

粟特商人對商稅的貢獻是巨大的,但也有文化交流的動作。而今中原流行的舞蹈中,

或多或少都吸收了部分西域的元素,龜茲舞更是在洛陽火爆一時。

這就是絲綢之路的意義,不獨在於錢。

攻滅司馬晉已經不少年頭了,南渡之人數十萬,經過時間的沉澱,說實話已經漸漸積累了相當可觀的財富。

一個典型的印象便是南貨北運越來越頻繁,數量越來越大,價格越來越便宜。

毫無疑問,這是造福整個天下的事情。人口多了,物產就多,可供交易的勞動剩餘也就越多,這是很明白的道理。

孫家的孫熙那貨不斷鼓搗各種東西,最近更是響應號召,參與研究砂糖的製作方法。

多年以來,這廝幾乎把家底折騰掉大半。當然,只是浮財而已,他的「固定資產」其實沒有減少,甚至增多了。

好在兄長們支持他,時不時給他貼錢,讓他能更好地研究下去,畢竟孫氏族人靠出售高質量的皮甲、紙張、肥皂已然大賺特賺,不補貼弟弟說不過去。

而孫熙也是一個相當正面的例子,告訴人們搞這個真能賺錢,還能提升政治地位,甚至獲得讓子孫蔭入仕的資格。

與之相比,羊氏的羊責就沒那麼成功了。這個體弱多病的傢伙研究出來的風車目前多用於徐州地界,其他地方零零散散,並不是很常見。

但他依然獲得了巨大的好處,包括邵勳賞賜給他的那一隊樓蘭舞姬。

這就是臨近臘月時,邵勳對國家的整體印象。

是的,他已經回到宮中五個多月了。他採取放手的態度,但又在大梁這艘巨輪稍稍偏離航線時,小心翼翼地將其撥正,令其重回正軌。

至於其他時候,則以低功耗待機爲主,比如今日。

「陛下越來越修身養性了。」麗春臺上,庾亮跟在邵勳身後,慢慢走着。

「元規,等得不耐煩了?」邵勳問道。

這話有點一語雙關。

邵勳午睡了不短的時間,庾亮一直在麗春臺外等着,此其一。

蜀中度田已然結束,覆田勸農使幕府雖然沒有解散,但大部分人已然無事可做,留少許官吏處理收尾雜事即可。

作爲長史,庾亮真的閒下來了,最近兩三個月甚至在與人下棋度日。表面上看起來非常閒適,但不代表他心裡不着急,回到京中後,磨蹭了半個月,終於還是請求入覲了,這便是邵勳問他的第二層含義。

當然,這話無論哪層意思,都足以讓庾亮誠惶誠恐,因此他立刻說道:「陛下,臣孟浪了。」

邵勳停下腳步,轉身看看庾亮,凝視片刻後,嘆息道:「元規,若有朝一日我走了,

你—」

庾亮聽到這話,直如五雷轟頂,瞬間不知道該回什麼話,因爲天子像是在說我若死了,要不要帶你一起下去。

但意外地,庾亮卻沒有太多害怕的情緒,反倒是有些擔憂地看向,邵勳,道:「陛下春秋鼎盛,身強體健,何出此言。」

邵勳輕笑一聲,道:「元規,你也是從辟雍走出來的老人了,殺伐之事看得不少,如何不知軍爭的苦楚呢?我身上金創七八處,每到陰雨風雪天,總隱隱作痛,只不過我從不對外人提及罷了。數次北上大漠,千里遠征,這日子哪能比得了京中舒適?便是你東奔西走,身邊帶着僮僕,都覺得頗爲不便吧?軍中的日子可比你出外公幹差多了。朕沒那麼多精力看顧各方了,你要幫我。」

庾亮聞言沒有立刻回答,因爲他已陷入了一種莫名的情緒之中。

他固然熱衷名利,但並非無情冷漠之人。相反他感情豐富,甚至過於急躁操切了。聽到部勳這話,他第一反應不是自己的未來,而是邵太白、邵全忠怎麼了?若只是在宮中休養還好,可若不在了,庾亮只覺一片空白、茫然,不知道將來該怎麼辦一一好吧,將來他應能自己調整過來,撫平心態,但這會的震驚與失態也是真的。

部勳感受到了這一點。

看着庾亮臉上那副不似作僞的模樣,他用誠摯的語氣說道:「元規何如此耶?」

說完,拉住他的手,說道:「當年是真難啊。辟雍共患難之情,猶在眼前。出鎮樑縣後,元規你又幫我穩固後方,襄城、穎川、汝南等郡順服,難道沒有你的功勞?」

說到這裡,他又搖了搖頭,道:「普廷授我平東將軍之職,我可沒那般自信,印鑑、

官服一到,舉州如臂使指。但凡有點見識,都不會如此作想。錢糧、器械、丁壯、田地皆在河南豪族手裡,即便有匈奴威脅,然若不能被他們視爲‘自己人’,我又如何養軍?如何發役?如何征戰?彼時若無庾氏相助,可沒那麼容易。而今事過境遷,我確實不再需要只仰仗各地豪族,但事情不是這麼做的。四十年來我多以誠待人,元規你素知之,這個江山,還需要你多盡些力。」

庾亮心下感動,道:「陛下,臣———

說完,竟然有些硬嚥了。

中常侍侯三剛帶着人送來顧諸苑獻上的茶葉,見狀臉有些抽抽。

昨日天子還在凝眉苦思,要怎麼安排庾亮呢,今日怎麼這副模樣了?他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但很清楚庾亮大概又要被坑了一一當然,只是猜測,但他的猜測一向很準。

那邊天子的聲音還在繼續:「元規,而今你在天下士人中的名望最高,有些事你就多擔待着點,讓他們勿要多想,勿要生異心。江南風光好,江南好風光,在江南的日子也愈發安穩了,應該都知道朕沒有騙他們了。既如此,心中的怨氣也該消散了。朕說話算數,

江南不度田,那就不度田。

今後好生做事,好生做人,好生做官。

試經也好,從軍也罷,又或者察舉、門蔭、召舉,該爲這個天下出一份力的,就不要退縮。這些事,你該與他們分說分說。」

庾亮擦了擦眼淚,道:「陛下放心,臣肝腦塗地,萬一一」

「哎!」邵勳扯了一把庾亮,作色道:「胡說什麼話?天下大安,朕還要與你共享富貴呢。」

庾亮心下涌起一陣暖流。

天子終究是看重他的。

天下士人領袖?使不得,使不得。不過話又說回來了,而今學問比他高的,地位比他低,能力比他強的,名望比他低,總之他確實可勉強稱一聲士林領袖,雖然不如當年的王夷甫。

最早一批士人已經南渡十餘年了,早早站穩腳跟,甚至擴大了家業,積累了財富。就連天氣,在住了十幾年後也沒那麼難以忍受了。

他們的下一代出生在江南,比他們更適應,甚至把江南視爲故鄉。天子說他們怨氣該消散了,或許樂觀了些,但至少消散了相當一部分,今後就彆扭捏了,該爲國效力就爲國效力。

好!是他該承擔起大任的時候了,便讓妹夫好生休養,繁雜的事情他來做即可。

冬月初六,詔以庾亮爲太尉、司豫並充等十州採訪使,察訪天下「民」情。

第一百二十六章 反第七十四章 影響第一百五十章 金谷園的海棠第五十二章 南陽與秦州第一百五十二章 大稔第三十九章 還有人來第1410章 碰到了算你倒黴第1148章 我進來了!(爲盟主血色天明加更)第四十二章 懸在頭頂的劍第1290章 話聊第1052章 期望第1273章 風氣第1212章 一波未平第836章 過河!第1114章 自謀後路第1463章 門房第二百零一章 三地第1217章 變天第三十九章 還有人來第1100章 取捨第1454章 行路難第八章 兩京第1281章 親子第861章 晉陽之議第981章 家事第877章 與時俱進第1267章 歸去第一百零六章 歸降與合圍第1059章 苦果第一百零六章 歸降與合圍第三十五章 後悔來了第十一章 努力第十九章 平陽拾遺(下)第三十一章 佯攻第七十一章 三人第1023章 抉擇第一百九十八章 佈防第四十九章 破局的希望第一十一章 人選第1462章 送行與準備第1087章 商屯第797章 耕戰第1286章 最後階段第1465章 逼王第一百六十六章 落幕第一百二十四章 戰略與戰術第一百三十八章 賣命第1041章 定調與期望第九十章 官僚系統(上)第八十一章 今昔第一百二十七章 屯田第1386章 佔官第二十七章 庶務第七十八章 汴梁第1453章 篳路藍縷第1436章 歸附第二十一章 政治表態第1311章 聚會(上)第七章 文昌殿第1455章 兄弟第一百四十章 糊弄第1337章 後方掃蕩第982章 王府第1511章 仙班奏樂第七十七章 事了拂衣去第一百四十一章 此消彼長第一百四十八章 淯水(上)第1212章 一波未平第六十章 關中閒子第二十三章 早有預謀第八十八章 話療(加更求月票)第一百二十六章 反第832章 踏入雁門第八十三章 水與旱(下)第九十八章 肅清第1097章 都水監第924章 長草的人心第1178章 軍鎮第三十七章 祁氏第一百章 中邪第一百二十二章 沒有回頭路第1509章 待機第三十五章 後悔來了第九十九章 把他留下!第1398章 清明(上)第十五章 濯足第1131章 老羌第1098章 楊口掠影第1223章 相天下第944章 祖、王第1043章 應對之策(上)第七十九章 巡視第八十一章 “無主之地”第一百六十三章 兵發第1463章 門房第四十九章 檢驗第1325章 歸正第一百二十七章 有變第一百零八章 瞬息萬變第1026章 樸實無華
第一百二十六章 反第七十四章 影響第一百五十章 金谷園的海棠第五十二章 南陽與秦州第一百五十二章 大稔第三十九章 還有人來第1410章 碰到了算你倒黴第1148章 我進來了!(爲盟主血色天明加更)第四十二章 懸在頭頂的劍第1290章 話聊第1052章 期望第1273章 風氣第1212章 一波未平第836章 過河!第1114章 自謀後路第1463章 門房第二百零一章 三地第1217章 變天第三十九章 還有人來第1100章 取捨第1454章 行路難第八章 兩京第1281章 親子第861章 晉陽之議第981章 家事第877章 與時俱進第1267章 歸去第一百零六章 歸降與合圍第1059章 苦果第一百零六章 歸降與合圍第三十五章 後悔來了第十一章 努力第十九章 平陽拾遺(下)第三十一章 佯攻第七十一章 三人第1023章 抉擇第一百九十八章 佈防第四十九章 破局的希望第一十一章 人選第1462章 送行與準備第1087章 商屯第797章 耕戰第1286章 最後階段第1465章 逼王第一百六十六章 落幕第一百二十四章 戰略與戰術第一百三十八章 賣命第1041章 定調與期望第九十章 官僚系統(上)第八十一章 今昔第一百二十七章 屯田第1386章 佔官第二十七章 庶務第七十八章 汴梁第1453章 篳路藍縷第1436章 歸附第二十一章 政治表態第1311章 聚會(上)第七章 文昌殿第1455章 兄弟第一百四十章 糊弄第1337章 後方掃蕩第982章 王府第1511章 仙班奏樂第七十七章 事了拂衣去第一百四十一章 此消彼長第一百四十八章 淯水(上)第1212章 一波未平第六十章 關中閒子第二十三章 早有預謀第八十八章 話療(加更求月票)第一百二十六章 反第832章 踏入雁門第八十三章 水與旱(下)第九十八章 肅清第1097章 都水監第924章 長草的人心第1178章 軍鎮第三十七章 祁氏第一百章 中邪第一百二十二章 沒有回頭路第1509章 待機第三十五章 後悔來了第九十九章 把他留下!第1398章 清明(上)第十五章 濯足第1131章 老羌第1098章 楊口掠影第1223章 相天下第944章 祖、王第1043章 應對之策(上)第七十九章 巡視第八十一章 “無主之地”第一百六十三章 兵發第1463章 門房第四十九章 檢驗第1325章 歸正第一百二十七章 有變第一百零八章 瞬息萬變第1026章 樸實無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