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黃金搭檔 再坑曹真

翌日清晨,在險峻的劍閣關牆上,站着兩位身穿官袍的男子注視着下方一行人的離去。

這二位男子,一人金印紫綬,一人銅印黑綬,代表着各自的官階高低。

銅印黑綬的那人正是丞相主簿楊儀,而在他身前的,除去當今大漢丞相諸葛亮之外,還能有何人?

楊儀盯着漸漸遠離的虞翻一行人,他有些遲疑地問道:“丞相認爲孫權會聽從虞翻與孫桓的勸諫出兵淮南嗎?”

哪怕昨日諸葛亮依照糜暘的意思,對虞翻與孫桓使出兩個大殺招,令他們二人俯首貼命,但江東的軍政大權還是牢牢掌握在孫權手中。

虞翻與孫桓二人的懼怕,不代表孫權會懼怕。

若是孫權執意要坐山觀虎鬥,那天下間恐怕也沒人可以強令孫權出兵。

楊儀的擔憂在諸葛亮看來實在有些多餘。

“會。

因爲他是善於制衡,善於自保的江東之主。”

諸葛亮的語氣頗爲篤定。

他心中的篤定,源於他對孫權的瞭解。

對於孫權來說,他之所以要一直休養生息,根本目的在於要用江東的勢力,來保證他自身的利益。

糜暘的那兩個殺招,雖名義上有各種說法,但實際上透露出的信息就是:

也許大漢會丟失梁州,但大漢丟失梁州後,接下來一定會死磕江東,到那時候天下三強,是誰會先滅亡呢?

這層深意或許有些無賴,但對付孫權這種兩面三刀的小人,有時候無賴的做法是會有奇效的。

等虞翻與孫桓回到江東後,得知一切的孫權是不可能會無動於衷的。

哪怕考慮到這是糜暘的借刀殺人之計,孫權也會很樂意當糜暘手中的那把刀。

“孫權不止會出兵,以吾所料,他接下來還會盡最大的力量出兵北伐。”

聽到諸葛亮的這點判斷,楊儀更加詫異。

“何解?”

楊儀認爲孫權是否會出兵北伐尚是一個未知數,而就算孫權出兵北伐了,以他的作風,他也完全可能派出老弱殘兵做做樣子。

見到楊儀到現在還不能明白內中情由,諸葛亮不免顯得有些失望。

能被諸葛亮委任爲自己的主簿,說明他對楊儀的才能是十分看重的。

可或許楊儀只精於籌算理政之道,對於國家戰略及人心方面,還是有着不少欠缺。

這一點與糜暘實在沒法比。

一想起糜暘,諸葛亮的嘴角不禁流露幾分笑意。

無論是之前共同想到奇襲定軍山一事,還是當下的唱雙簧共同威逼孫權,都可以充分證明糜暘與他在很多事上有着天然的契合。

這對諸葛亮來說,是一件很開心的事。

鳳雛雖逝,尚有白鹿,知己向來難尋。

只不過諸葛亮倒也沒在楊儀面前透露內心的想法,他只是淡淡地解釋道:

“因爲,孫權貪婪。”

當說完這一句話後,諸葛亮便走下了城牆。

留在城牆上的楊儀則仔細琢磨着諸葛亮的那句話,良久之後楊儀的臉上露出會心的笑容。

對呀,孫權是一個極爲貪婪的人。

對於一個貪婪的人來說,既然只能選擇北伐,那麼他一定會盡最大的力量,在北伐這條路上爲自己攫取最大的利益。

當明白諸葛亮的深意,楊儀不禁將目光望向東方。

西北戰事未歇,東南即將再起刀兵,兩面作戰,曹魏能擋得住嗎?

漢章武四年五月末。

在雨季即將到來的時候,諸葛亮終於在劍閣內大致料理完奇襲定軍山的一切準備工作。

這也預示着,一場漢軍曾經做過的偉大戰術,即將再度出現在那綿延羣山之間。

只是在命大軍出發之前,諸葛亮卻下令數萬漢軍走出劍閣,來至曹洪大營的數裡外安營紮寨。

當曹洪從斥候的口中得知這個消息後,他一時之間都無法相信他得到的這個情報。

曹洪召集衆將後,氣的將手中的軍報重重拍擊在身前的書案上,然後咆哮着說道:

“短短一年之內,益州哪來的數萬大軍?”

曹洪會發這麼大的脾氣,是有緣由的。

之前他收到的軍情是,諸葛亮南征之時攜帶的軍士不過萬餘之衆,哪怕現在諸葛亮成功平定南中,但難道諸葛亮不用分兵留守南中嗎?

好,就算諸葛亮不顧及這一點,可不到一年的時間,諸葛亮又從哪裡扯來數萬大軍,就這麼直接呼到他面前?

楊阜坐在下列的首位,看着失態的曹洪,他心中倒是知道答案。

季漢與曹魏是死敵,早在曹操時代,曹操便耗費許多精力打探益州的虛實。

而在打探好虛實後,曹操曾以密信告知過鎮守關中的曹真,益州的國力大概在哪個層次。

據打探的情報可知,若是益州起傾國之兵的話,總兵力最多可達八萬左右。

當年漢中之戰時,劉備動員的總兵力,就在這個數量左右。

只是這是益州能爆發出的最大軍事力量,不是常規的軍事力量,因爲益州的國力支撐不起這麼多大軍的後勤開支。

別看漢中之戰劉備取得了勝利,但那一戰也幾乎耗空了劉焉、劉璋兩父子積累十數年的國力儲備,不然後面關羽水淹七軍時,益州不會一直沒有動靜。

除去國力的影響外,益州很少傾盡全國之兵的原因在於,劉備與諸葛亮的治蜀政策便是在儘量不耽誤民生的情況下進行大戰。

這與曹魏的國策是有本質區別的——季漢講究可持續發展。

當然也正因爲這個國策,纔會讓益州的民心十分歸屬於劉備。

去年益州給人兵力不繼的感覺,主要就是便是以上兩點原因。

但隨着一年的時間過去,季漢的府庫重新有了積蓄,加上漢軍結束危險的兩線作戰局面,劉備與諸葛亮有了如當年漢中之戰時一般孤注一擲的底氣。

楊阜起身將他心中的推斷,一五一十地說給了曹洪及在座的諸將聽。

而在說完這些推斷後,楊阜也得出一個結論:

“數萬賊軍連營壓近,雖看起來氣勢浩大,可益州畢竟只有一州之國力,又如何能長久奉養數萬大軍的糧草軍資供應?

此乃敵人狗急跳牆之故也。

我軍無須驚慌,只要我軍嚴守營壘,不讓賊軍有機可乘,賊軍雖衆,不出數月,自潰也。”

楊阜的判斷,瞬間引起在座諸將的贊同。

就連曹洪聽到後,也覺得楊阜說的很有道理。

其實早在正式出兵南征之前,曹真便也考慮到過漢軍可能會不顧南中,傾盡一切力量支援北境的做法。

對於這個做法,曹真也有對應的對策——拖,與漢軍比拼國力。

一年以前若漢軍想傾益州之兵與魏軍對抗,那龐大的後勤壓力,恐怕不出三個月,漢軍就得崩盤。

www☢тt kǎn☢℃O

現在縱算漢軍有先見之明,選擇先平定南中,積蓄一年的國力後再選擇這個做法,但漢軍本質上的劣勢還是沒有改變。

無非是將三個月的時間,轉變爲六個月,七個月而已。

既然如此,又有什麼好慌得?

在安撫住衆人的軍心之後,楊阜又向曹洪建議道:

“驃騎將軍可上書給大將軍,告知大將軍益州數萬援軍已被我軍拖在陽平關外,還望大將軍勿憂。”

楊阜的這個建議又說到了曹洪的心坎裡,之前他因爲被劉封大敗,剛被曹丕與曹真連環來書嚴厲斥責過,現在正是他將功折罪的時候了。

於是不久後,一道百里加急從曹洪的軍營中送出。

益州援軍在何處?

在陽平關外與我的大軍“對峙”呢。

大將軍請放心。

今晚加班,先一小章。

明日2大章奉上。

第59章 已到五溪蠻(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336章 一勝一敗 張溫到來第366章 何爲冠軍 虎吞敵人第276章 益德急智 羣情激涌第496章 心有牽絆 自爲猛虎第53章 你可知五溪蠻?第六百八十五章 西域密謀 再效班超第292章 正奇變幻 魏延奮命第631章 獵虎爲食 三方奔逐第419章 公安舊人 老而不死第七百七十五章 孫權猜疑 密詔殺呂第304章 突然襲擊 曹休棄城第558章 欲引天火 佈局長安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24章 屠殺?第597章 驚人喜訊 世家鐵拳第596章 利舌如劍 搖晃關中第309章 迴光返照 人力有盡第124章 孫權之怒 猛虎擡頭(4000字!求追讀第215章 鷹揚不揚 深夜密謀第336章 一勝一敗 張溫到來第109章 關侯長子 公安明月(明日上架!)第346章 梁州兵權 吳懿不願第507章 親征關中 二吐鮮血第七百二十二章 飢渴諸將 糜暘定計第167章 糜暘北歸 子瑜求和第519章 功高震主 北伐大會第417章 各取所需 糧草危機第650章 圍殺魏軍 車騎未退第136章 親軍相爭 龍虎相對第263章 以步克騎 奔潰無方第297章 龍駒騰凌 驃騎煊赫第六百七十七章 蒞臨京口 孫權反擊第619章 漢軍衝鋒 奮死一搏第193章 大軍分三 七斬爲令第445章 懷疑與自信第335章 脫衣負荊 箭懾張郃第455章 相忍爲國 天衣無縫第448章 烈焰封場 變生肘腋第388章 滿殿皆驚 帝王舉劍第216章 劉備教子 衆臣齊哭第470章 人心扭轉 稱大將軍第671章 儀同三司 拜大司馬第46章 吾師,臥龍諸葛公第43章 刀兵護家(求票,求追讀)第六百八十三章 於無聲處 乍見驚雷第69章 真吾制勝之地也 (求追讀,求票)第337章 吳可徵否 世子棄子第246章 左將軍暘 夜論孫權第305章 主簿獻城 魏延抱怨第564章 欲斷後路 先遣雄鷹第七百四十九章 挑首罵戰 善誅人心第520章 當頭棒喝 不按章法第658章 仲父有負 今日當解第521章 燭影佳略 滿堂喝彩第620章 死傷甚衆 公衡驚疑第388章 滿殿皆驚 帝王舉劍第665章 跪地千世 遺臭萬年第442章 天下強軍 致命錯誤第648章 太常之尊 那又如何第401章 長安異動 警覺頓生第414章 精銳彝軍 血染白袍第229章 強徵私兵 軍心崩喪第401章 長安異動 警覺頓生第130章 公安缺糧 司馬入營第675章 感人遺詔 漢皇駕崩第364章 利劍在手 可創生機第338章 故技重施 孫權心思第311章 三英之名 亦如當年第430章 獨當一面 血色征程第542章 城下相遇 棘陽失陷第89章 糜芳的進擊(四更求追讀)第489章 曹真咆哮 劉曄黯然第639章 夏侯不傻 席捲天下第495章 雨季將至 水淹南鄭第578章 非死不退 劍履上殿第七百六十三章 沙王絕招 共食江東第671章 儀同三司 拜大司馬第539章 三爺駕到 真假難辨第172章 恪之心思 鄧芝威脅第18章 荊州不能丟第631章 獵虎爲食 三方奔逐第297章 龍駒騰凌 驃騎煊赫第七百三十三章 必要犧牲 誓奪宛城第七百七十三章 一步之錯 傷心糜暘第365章 南鄭耀武 大變之兆第456章 不顧一切 速援陽平第506章 敬告太廟 北伐檄文第563章 孫大知兵 姜大運輸第319章 商議棄宛 宗親獻策第七百七十四章 何故發笑 思索滅魏第4章 父子對質第7章 懾服徐詳第七百六十九章 效仿郭開 言出法隨第85章 寧爲玉碎(四更求追讀)第638章 姜維定計 潼關告破第524章 天子親送 軍臨褒斜第六百九十八章 陸遜獻計 荊州躁動第273章 兄弟爭吵 燭影哭聲第359章 幼常豔羨 諸葛顧慮
第59章 已到五溪蠻(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336章 一勝一敗 張溫到來第366章 何爲冠軍 虎吞敵人第276章 益德急智 羣情激涌第496章 心有牽絆 自爲猛虎第53章 你可知五溪蠻?第六百八十五章 西域密謀 再效班超第292章 正奇變幻 魏延奮命第631章 獵虎爲食 三方奔逐第419章 公安舊人 老而不死第七百七十五章 孫權猜疑 密詔殺呂第304章 突然襲擊 曹休棄城第558章 欲引天火 佈局長安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24章 屠殺?第597章 驚人喜訊 世家鐵拳第596章 利舌如劍 搖晃關中第309章 迴光返照 人力有盡第124章 孫權之怒 猛虎擡頭(4000字!求追讀第215章 鷹揚不揚 深夜密謀第336章 一勝一敗 張溫到來第109章 關侯長子 公安明月(明日上架!)第346章 梁州兵權 吳懿不願第507章 親征關中 二吐鮮血第七百二十二章 飢渴諸將 糜暘定計第167章 糜暘北歸 子瑜求和第519章 功高震主 北伐大會第417章 各取所需 糧草危機第650章 圍殺魏軍 車騎未退第136章 親軍相爭 龍虎相對第263章 以步克騎 奔潰無方第297章 龍駒騰凌 驃騎煊赫第六百七十七章 蒞臨京口 孫權反擊第619章 漢軍衝鋒 奮死一搏第193章 大軍分三 七斬爲令第445章 懷疑與自信第335章 脫衣負荊 箭懾張郃第455章 相忍爲國 天衣無縫第448章 烈焰封場 變生肘腋第388章 滿殿皆驚 帝王舉劍第216章 劉備教子 衆臣齊哭第470章 人心扭轉 稱大將軍第671章 儀同三司 拜大司馬第46章 吾師,臥龍諸葛公第43章 刀兵護家(求票,求追讀)第六百八十三章 於無聲處 乍見驚雷第69章 真吾制勝之地也 (求追讀,求票)第337章 吳可徵否 世子棄子第246章 左將軍暘 夜論孫權第305章 主簿獻城 魏延抱怨第564章 欲斷後路 先遣雄鷹第七百四十九章 挑首罵戰 善誅人心第520章 當頭棒喝 不按章法第658章 仲父有負 今日當解第521章 燭影佳略 滿堂喝彩第620章 死傷甚衆 公衡驚疑第388章 滿殿皆驚 帝王舉劍第665章 跪地千世 遺臭萬年第442章 天下強軍 致命錯誤第648章 太常之尊 那又如何第401章 長安異動 警覺頓生第414章 精銳彝軍 血染白袍第229章 強徵私兵 軍心崩喪第401章 長安異動 警覺頓生第130章 公安缺糧 司馬入營第675章 感人遺詔 漢皇駕崩第364章 利劍在手 可創生機第338章 故技重施 孫權心思第311章 三英之名 亦如當年第430章 獨當一面 血色征程第542章 城下相遇 棘陽失陷第89章 糜芳的進擊(四更求追讀)第489章 曹真咆哮 劉曄黯然第639章 夏侯不傻 席捲天下第495章 雨季將至 水淹南鄭第578章 非死不退 劍履上殿第七百六十三章 沙王絕招 共食江東第671章 儀同三司 拜大司馬第539章 三爺駕到 真假難辨第172章 恪之心思 鄧芝威脅第18章 荊州不能丟第631章 獵虎爲食 三方奔逐第297章 龍駒騰凌 驃騎煊赫第七百三十三章 必要犧牲 誓奪宛城第七百七十三章 一步之錯 傷心糜暘第365章 南鄭耀武 大變之兆第456章 不顧一切 速援陽平第506章 敬告太廟 北伐檄文第563章 孫大知兵 姜大運輸第319章 商議棄宛 宗親獻策第七百七十四章 何故發笑 思索滅魏第4章 父子對質第7章 懾服徐詳第七百六十九章 效仿郭開 言出法隨第85章 寧爲玉碎(四更求追讀)第638章 姜維定計 潼關告破第524章 天子親送 軍臨褒斜第六百九十八章 陸遜獻計 荊州躁動第273章 兄弟爭吵 燭影哭聲第359章 幼常豔羨 諸葛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