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洛陽春光好(二)

這天早上李來亨從馬鞍邊上醒來,小虎隊在從宜陽到洛陽的半路上,不巧碰到一股官軍的遊兵。李來亨雖然佈置兵馬,將其盡數殲滅,但也因此耽誤了不少時間,等到他們趕到洛陽附近的時候,時間已到了崇禎十三年的最後一天,明日就是新年了。

李來亨簡單吃過半塊餅子後,看到將士們已都休息的很好了,便準備上馬,他預計最遲今天中午大家就能抵達洛陽近郊,參與攻打洛陽的戰事。

冷掉的餅子十分堅硬,李來亨用蠻力狠咬兩口,才咬掉了一小塊。他自嘲一笑後,看到旁邊的方以仁,一塊冷餅子咬了半天還沒咬動分毫。

李來亨見方以仁咬不動後,竟然把那塊冷餅子就丟在一邊,忍不住調笑道:“樂山,小虎隊不養閒人是因爲糧食實在太少。雖然在屏風寨繳獲不少糧食,但很大一部分上繳給闖營主力以後,兩山中的糧食維持幾千兵馬已很困難,你若這樣不愛吃餅,乾脆學饑民吃蛆蟲和飛蝗好了,那倒很容易咬開。”

方以仁訕笑一聲,又把冷餅子重新撿起來吃了。他聽到李來亨稱呼自己的表字樂山,而不再直呼其名,心中想的是這是否表明管隊已把自己當成自己人看待了?

“蛆蟲和飛蝗想吃也沒那麼容易,我聽搖旗在路上詢問饑民,據說近來連蛆、蝗都讓大家吃光了。”

方以仁說完以後,又長嘆一聲,感嘆道:“宜陽城裡還有蘇州來的行商,聽他說連吳江一帶都因大旱不雨,飛蝗蔽天,現在也是流丐滿道、死屍枕藉。江南的樹屑榆皮,也爲饑民一掃而空!”

江南竟然也到了如此地步。

李來亨的觀念裡,還覺得只有北方的陝西、河南一帶,是人間煉獄、遍地餓殍。卻沒想到原來他印象中歌舞昇平、紙醉金迷的地上蘇杭,現在也因天災人禍,到了這等地步。

天下已無一處樂土乎?

就在小虎隊上下用早餐的時候,郝搖旗突然縱馬飛馳了回來。他本來負責的是先鋒任務,帶着兵馬走在最前面開道,這時候卻不知道遇到了什麼突發狀況,居然一大早就趕回來。

更讓李來亨吃驚的是,跟在郝搖旗身邊的另一員騎將,居然是大家的老熟人,李自成的義子李雙喜。

“雙喜哥!你怎麼來這裡了?洛陽那邊出了什麼變故嗎?”

李雙喜騎在馬上,身手矯健,輕輕一提繮繩,就把戰馬停住。這段時間他隨着李自成南征北戰,身上輕率的氣質減弱不少,多了一層穩固堅毅的氣度。

“小老虎,咱們兄弟兩人好久不曾碰面了!”李雙喜面帶微笑,翻身下馬,他一走近李來亨,便來了一個大擁抱,把李來亨整個人擁在懷中,說道,“洛陽的事情的確出了變故,你絕沒想到,攻打洛陽竟會這樣的順利。”

“今早凌晨時分,洛陽已叫闖營所破!”

“啊!”

洛陽已破的消息震驚了所有人,這條消息立即一傳十、十傳百,傳遍全軍,牛金星、劉體純、高一功,還有李來亨麾下的郭君鎮、李世威等人。大家全都圍了過來,紛紛追問李雙喜,要聽他說說洛陽被攻破是怎麼一回情況。

許多人都憤憤不滿,覺得自己滿懷鬥志,大老遠從熊耳山甚至伏牛山山區,趕到洛陽來。結果起了一個大早,卻趕了一個晚集,剛到洛陽附近,眼看着還有半天路程,洛陽竟然就已經被攻破了!

李雙喜見衆人心情都很激動,暢懷大笑幾聲後,分開雙臂,重新介紹了洛陽方面的戰事:“我們的大兵抵達洛陽附近的時候,周邊的窮苦百姓與饑民,就因聽說了闖軍人馬如何紀律嚴明,秋毫不犯,如何只懲土豪大戶,保護善良百姓,如何開倉放賑,救濟饑民,以及窮百姓如何焚香歡迎,爭着投順。”

“然後我們在洛陽遠較附近,意外遇到了一股從偃師來援洛陽的官兵。爲首的副將羅泰和參將劉有義,這兩個人都是貪生怕死,膽小如鼠,既害怕咱們義軍,也害怕他們手下士兵。交戰不久,這股官兵便大半譁變,許多人帶着火炮參加了闖營。”

牛金星在旁點點頭,對李來亨等人說道:“小將軍,我們昨天遇到的那股官軍遊兵,應該就是被雙喜他們打散的羅泰、劉有義所部偃師兵馬。”

郝搖旗大手扶額,哀嘆道:“該死的,我們就是被這些遊兵耽擱了,才未能趕上攻破洛陽的盛事!”

李雙喜嘿嘿笑了一聲後,接着說道:“之後我們就先用繳獲的火炮轟擊洛陽城頭,城內不滿福王的百姓極多。據城內百姓後來告訴我們,一夜之間,城牆上就貼滿了無名揭帖,只有一小部分是我們的內應貼的,大部分都是城中百姓自發而爲。”

“無名揭帖寫的都是咱們掌家如何仁義,只殺官不擾平民,不再受官府豪紳欺壓的傳聞。”

李來亨也感嘆說道:“老掌盤這大半年來縱橫豫西南,只拔寨而不攻縣城,只殺豪紳而不掠平民,闖軍的故事已經充溢於河洛百姓口中了。”

“是極!可憐那個豬頭福王,到了這個份上還不清醒,吝嗇至極。洛陽百姓都說‘福王倉中的糧食堆積如山,朽得不能再吃。可是咱們老百姓流離街頭,每日餓死一大批。老子不隨闖王纔怪!’。不僅是洛陽百姓這樣說,連官軍的士兵也都說‘福王的金銀多得沒有數,錢串兒都朽了。咱們快一年沒有發餉,哪個王八蛋替他賣命守城!’”

“福王府的一道宮牆內外,就是兩個世界。”牛金星搖搖頭,低吟道,“洛陽自古是帝鄉,朱氏不能用,是天遺此王霸之資於元帥。”

牛金星長嘆一會兒後,又問李雙喜說:“在洛陽城中養老的呂惟祺是南京兵部尚書,他是理學名儒、河洛人望,手腕很厲害。洛陽城中,我只擔心此一人,雙喜,呂惟祺如何了?”

“呂惟祺?這人我有些印象!”李雙喜回憶了一會兒後回答說,“這個老學究還算有點骨氣,福王被我們抓住以後,他連番勸說福王什麼‘死生有命,綱常至重’,可惜福王根本聽不進去他的話,在我們面前磕頭如搗蒜,屎尿都一起嚇得失禁了。”

“呂惟祺在海內尚有人望,我去熊耳山前曾勸說元帥,若破了洛陽城,不可殺呂惟祺。不知道他現在何處?”

李雙喜聽到這話,有些尷尬地說道:“我們倒沒有殺這個呂惟祺,掌家勸這個老頭子投降不成,反叫他唾了口唾沫在臉上。但掌家記得啓翁您說的話,還是沒有殺他,叫我們發給他路費十兩,讓他自己滾回北京南京去。只是……”

李雙喜停頓一小會兒後才接着說:“只是我們不殺呂惟祺,卻有人不讓他活,呂惟祺一出福王府,就讓一羣洛陽百姓抓起來砍頭了。人們都說呂惟祺的確是有骨氣的名儒,不應該這樣殺掉他。可殺呂惟祺的那羣洛陽百姓也說,他們是呂惟祺家中的佃戶,呂家年放青麥賬照例是小鬥出,大斗入,外帶高利盤剝。”

“這些佃戶都因爲還不清呂家的青麥賬、閻王債,有的人上吊投崖,有的鋃鐺入獄,賣兒賣女,妻離子散。呂家還豢養一批爪牙,專會刻苛窮人,敲詐勒索,***女。呂惟祺固然有人望,可這些佃農覺得呂惟祺放縱爪牙虐害窮人,他們理應報仇雪恨。”

牛金星聽到呂惟祺被殺掉的消息後,以手扶額,十分震驚惶恐。他本想讓李自成招攬呂惟祺,即使不招攬,也絕不應該殺死這等有清名、有賢名的中州名儒,絕了闖營招攬人物的路。

李來亨看牛金星這副樣子,知道他心中所想,便笑道:“啓翁,呂惟祺或許確實是極具人望的賢士大儒。可這等有清廉之名的大儒猶且爲佃農所深恨,那其他沒有賢名清名的官紳豪富,所作所爲更可想而知。我們既然揭竿起義,就要先博取佃農之心,之後才能考慮收取士人之心呀!”

“雙喜,你繼續說說攻打洛陽的事情吧!究竟發生了什麼事,破城這樣快?”

第六十一章 孤的底牌比多爾袞的頭髮還多第一百四十六章 忠貞營第九章 太后寢宮第十二章 廢兩改元第四十五章 山陽縣中第二十章 即將定於一尊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二)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六十章 反對第九十七章 闖軍李公子第二十章 明末順初第八十四章 李來亨用兵第八十七章 夷陵大捷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一百二十章 貝勒爺昏招迭出第十章 竹溪突圍(中)第二十八章 八旗權力鬥爭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堵牆,三堵牆!第二十三章 楚闖雷霆第八十九章 不滅此胡,何復爲人第三十一章 南都內戰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五十九章 刀馬旦(中)第七十三章 大寧新城第八十五章 雷厲風行李來亨第七十六章 掃除絕域第二十九章 朝鮮第三十一章 南都內戰第八十三章 歷史開始了第七十四章 雞肋的巨人們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離解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十三章 誰來當皇帝第五十四章 鼻血如注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三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十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六十一章 進士館第二十六章 絕不引虜入邦第二十四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二)第二十八章 八旗權力鬥爭第三十三章 李來亨政權誕生第八章 濟南之屠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順軍萬勝(三)第六十八章 南水門第七十三章 磁州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瘋了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駕親征第八十六章 劉芳亮做出決策第八十九章 任繼榮和任光榮兄弟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第二十三章 李得勝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安事變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第九十章 首都第五十一章 猛士許都第四十九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二)第六十一章 進士館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一百四十六章 忠貞營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一百七十三章 羽林飛馳第二十一章 會師商州(上)第八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第六十一章 小酒宴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八十一章 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暴骨沙礫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第六十章 中原戰事結束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帥劉芳亮第五十一章 猛士許都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一)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軍,暈頭轉向第八十二章 三馬少一馬第五十一章 義王的實力第三章 楚闖這一年第四十三章 和平將軍陳永福第五十五章 東坡赤壁第二章 竹溪一民夫(下)第六十九章 安北大都督府第九十八章 武昌和嶽州第五十二章 搜殺第五十一章 義王的實力第一百三十章 毀滅滿洲人第六十二章 山中豈桃源(一)第七十九章 撲夷陵(五)第九十六章 聯軍末路(一)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疇和大明忠臣吳三桂第七十二章 花關索(中)第二十四章 席捲黃麻第三十七章 攤丁入畝不是必殺技第一百三十八章 婦孺與王者之師爭道第十五章 袁時中之心第一百零二章 湖廣大擴軍第九十章 方從哲
第六十一章 孤的底牌比多爾袞的頭髮還多第一百四十六章 忠貞營第九章 太后寢宮第十二章 廢兩改元第四十五章 山陽縣中第二十章 即將定於一尊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二)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六十章 反對第九十七章 闖軍李公子第二十章 明末順初第八十四章 李來亨用兵第八十七章 夷陵大捷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一百二十章 貝勒爺昏招迭出第十章 竹溪突圍(中)第二十八章 八旗權力鬥爭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堵牆,三堵牆!第二十三章 楚闖雷霆第八十九章 不滅此胡,何復爲人第三十一章 南都內戰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五十九章 刀馬旦(中)第七十三章 大寧新城第八十五章 雷厲風行李來亨第七十六章 掃除絕域第二十九章 朝鮮第三十一章 南都內戰第八十三章 歷史開始了第七十四章 雞肋的巨人們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離解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十三章 誰來當皇帝第五十四章 鼻血如注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三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十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六十一章 進士館第二十六章 絕不引虜入邦第二十四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二)第二十八章 八旗權力鬥爭第三十三章 李來亨政權誕生第八章 濟南之屠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順軍萬勝(三)第六十八章 南水門第七十三章 磁州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瘋了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駕親征第八十六章 劉芳亮做出決策第八十九章 任繼榮和任光榮兄弟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第二十三章 李得勝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安事變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第九十章 首都第五十一章 猛士許都第四十九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二)第六十一章 進士館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一百四十六章 忠貞營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一百七十三章 羽林飛馳第二十一章 會師商州(上)第八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第六十一章 小酒宴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八十一章 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暴骨沙礫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第六十章 中原戰事結束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帥劉芳亮第五十一章 猛士許都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一)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軍,暈頭轉向第八十二章 三馬少一馬第五十一章 義王的實力第三章 楚闖這一年第四十三章 和平將軍陳永福第五十五章 東坡赤壁第二章 竹溪一民夫(下)第六十九章 安北大都督府第九十八章 武昌和嶽州第五十二章 搜殺第五十一章 義王的實力第一百三十章 毀滅滿洲人第六十二章 山中豈桃源(一)第七十九章 撲夷陵(五)第九十六章 聯軍末路(一)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疇和大明忠臣吳三桂第七十二章 花關索(中)第二十四章 席捲黃麻第三十七章 攤丁入畝不是必殺技第一百三十八章 婦孺與王者之師爭道第十五章 袁時中之心第一百零二章 湖廣大擴軍第九十章 方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