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攤丁入畝不是必殺技

夏秋交際的時節,開封的天氣轉涼很快,李來亨沒有過多注意,竟然偶感風寒。他塞着鼻子,處理公務很不方便,不得不將相當一部分的重要事務委託給政事堂辦理,結果也拖延了對滇、對遼的軍事準備。

天氣變化很快,時冷時熱,有時候讓李來亨感到無所適從,同樣也使他對將來是否遷回北京或者另擇新都的事情,又做了一番考慮。

一股熱氣迫入書房之中,宮人們小心翼翼地將火盆搬了進來。門房窗戶的縫隙,也都用棉布和綢緞小心縫補了起來,免得寒氣滲入,又影響了天子的身體。

李來亨苦笑一陣,他倒是比較反對這種大動周章的做法。只是太皇太后實在擔心,於這種小事上,李來亨也沒有違逆太皇太后的意願。

“徽柔還好嗎?”

李自成唯一留下的血脈,大長公主李徽柔也染上了寒疾。李來亨自己長年熬煉筋骨,體質很好,根本不怕這樣一點小病小痛。

可是大長公主還是個幼女,一旦有事,則太祖血脈斷絕,他如何向李自成的在天之靈交代呢?

宮人一番稟報後,李來亨便想起內廷女官中的林貓貓,好像是一個醫術不錯的人選。他還記得幼辭懷孕早期,就是林貓貓負責照顧貴妃的。

“這樣,讓林貓貓林尚宮去照顧大長公主,萬要小心注意,不得有事,否則朕將如何面對太祖太宗在天之靈?”

說完,李來亨就躺回到了座椅上。御書房椅子的靠墊,都是隨州棉、松江布、蘇州綢製成,李來亨很支持這些大工坊的發展,皇家的採購也多集中在隨州、襄陽、武昌、蘇州、常州、松江等地。

湖北一帶的紳商工坊資本,有先發優勢,和大順朝廷的關係又很緊密,可以拿到不少皇室和軍需訂單。

江南一帶的紳商資本,則有雄厚的經濟基礎和優勢,一旦制度上放開限制,資本上又由於營田制的限制,不斷向手工業工坊傾斜,在蘇鬆省,各式各樣的大工場也正在百花齊放似的誕生。

營田制對土地交易、田產收入的限制起到很大作用,如今雖然多個省已經開始了清田馳禁的改制,造成地價大幅度回升,但朝廷也接着頒佈了不少限制土地兼併的法令,同時對人丁稅的改革也在同步推行之中。

營莊的大規模設立,以及後續清田馳禁過程中對全天下土地的嚴格丈量,使得大順朝廷掌握了田產面積、規模、分配情況的一手信息,自然爲後續實施“攤丁入畝”的改革奠定了基礎。

李來亨現在不缺錢,所以即便攤丁入畝可能造成一定時間內的收入下降,他也並不在乎。畢竟廢除人丁稅,或者說將人丁稅併入土地稅中,可以有效減低無地、少地農民及工商業者的稅收負擔。

從原則上講,無地的農民和工商業者不再負擔丁銀,相對減輕了負擔,有利於工商業的發展。而且人頭稅併入田畝以後,使稅額與負擔能力掛鉤,也有利於抑制兼併,增加大戶人家添置土地的困難。

“攤丁入畝”的初步試行,以及大順朝廷一直以來講究的“大賦小租、租從賦出”口號,都是在限制租佃關係過程中地主對佃農的超額剝削。

而清田馳禁過程中,對大量無地貧民直接分配營莊土地的做法,也製造出了大批可以賴以成爲順朝兵源和稅源的自耕農。

這些自耕農的田地規模較小,在“攤丁入畝”的改革中利益並不受損,反而由於人丁稅的下降,稅賦壓力減少了,自然更加成爲朝廷政策的堅定擁護者。

而且獲得營莊田地分配的自耕農,其中相當一部分來自於大順軍的退伍軍人、從軍家屬、烈士遺骨,這些人的經濟實力雖然很弱,但相互之間關係錯綜複雜,社會活動能量很大。

在地方利益的爭鬥中,甚至可以壓倒有權有勢的本地搢紳階層。

當然,由此造成的土紳與客農矛盾甚至械鬥的大規模社會問題,就是後話了。

實質上來說,佃農和少地農民受到的剝削和生活壓力,大部分不是來自於人丁稅,而是來自於上層地主的地租壓迫。

明朝後期地主徵收的地租,少者爲五成比例,多者甚至達到八成以上。這和明朝朝廷徵收的賦稅比例相比,簡直高出了快十倍。

所以貧農其實主要是受到上層地主的剝削,只是明朝朝廷對於地主向佃農轉嫁負擔的行爲採取公開支持和慫恿的態度,公開宣稱,“租無所出,賦從何來?”

有的地方政府甚至明令,“佃戶輸租時,每畝米加二升,銀加二分,以助產主完丁之費。”

所以攤丁入畝、廢除人丁稅,對於保護無地、少地農民的意義是有限的,這點就算李來亨不清楚,營田院那邊也是很清楚的。

所以營田院一貫的主張,始終是對於地主的地租要進行嚴格的限制,對於佃農的利益要進行徹底的保護。

因爲自耕農是有能力保護自己的,真正危險、很容易落入破產地步的農民,主要還是無地的佃農。

所以李來亨依靠國初朝廷強大的威望和行政執行能力,直接用行政法令確立永佃權的合法性以及地租不得超過四成的嚴格規定。

這兩項法令,在當時統稱爲“護佃新法”。其中強制要求地租不得超過四成的法令,在江寧、蘇鬆、淮海、江西、浙江、福建這東南六省,直接造成了舉省譁然的大騷動。

大量江南搢紳組織家僕,衝入府衙之中,毆打官差,燒燬法令,簡直形同造反。

對此種情況,李來亨一面下令調動駐軍,準備在形勢徹底失控的時候直接採取斷然的武力鎮壓。另一方面,他也命令地方的捕盜使、營田使、推官們,組織那些在“護佃新法”中獲利的貧農和士紳進行抗爭。

天法二年九月十一日,太倉搢紳以吳偉業爲首,率領家僕二百多人圍攻府衙,毆打官差,致使三名官差書辦被活活打死,十餘人受傷;

天法二年九月十八日,在太倉當地營田使的組織下,由無地貧農組織起來的常備民兵,以五百人兵力突然衝入太倉州州城,當地守軍打開城門,坐視不管,致使民兵竟然將吳偉業爲首的十一戶士紳大家洗劫一空,並焚其豪舍而返。

以“太倉案”爲導火索,蘇鬆、江南、浙江、江西、福建、淮海六省,相繼爆發了大量搢紳圍攻府衙和民兵報復搢紳的暴力騷亂事件。

整場騷動持續了三個月之久,直到新年到來後才漸趨平定。

“太倉案”以及後續發生的大量相關案件,直接造成了上千人死亡和上萬人受傷,波及六省,規模極爲浩大。

第八十二章 精明震怒,借師助剿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衛晉王妃第五十四章 賀鎮精騎(一)第六十一章 孤的底牌比多爾袞的頭髮還多第二十八章 洛陽春光好(五)第九十九章 清軍在迂迴第十四章 大義覺迷錄第二十五章 盡入我彀中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戰(五)第七十章 放棄關中第八十九章 體制第三十五章 襄陽陷第三十章 清鮮戰爭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態,大順衛生運動第二十九章 朝鮮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營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三十七章 楊嗣昌的終局(一)二十六章 歲入第七十章 牛李黨爭第七十二章 厚重的騎兵第八十章 鄉官體制開始動員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九十六章 掃清胡塵第七十一章 多爾袞的行蹤第一百八十七章 獻祭第一百一十四章 絕北道第四十三章 楊嗣昌的終局(七)第九十三章 衝出洛陽城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殺爲慮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八十九章 體制第六十六章 摧破裕州城(二)第五十七章 問冬衣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三十章 破陣軍嶺川(一)第九十四章 火線解放,豁賤爲良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宮第三章 林貓貓第三十六章 約翰王孫可望第一百零八章 少虎帥破陣(三)第五十二章 袁時中不畏於死第二十三章 福建第八十章 呆迷兒帝國崛起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九章 竹溪突圍(上)第六十三章 孫可望出手第四十四章 五營軍制第三十六章 約翰王孫可望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八十二章 精明震怒,借師助剿第八十三章 開國元勳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一)第一百一十章 坑盡胡虜第十章 竹溪突圍(中)第五十七章 星光皓月與烈日第四十六章 永爲濁流第四十六章 風起潼關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疇和大明忠臣吳三桂第五十九章 刀馬旦(中)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個師保護第一百二十六章 奔楚(第二卷完)第九十五章 闖曹軍議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衛晉王妃第九十七章 東師出動第二十二章 牛金星第二十四章 富水堡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決戰名臺詞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順軍萬勝(三)第五十七章 遏必隆滿口天話第八十二章 三馬少一馬第八十二章 西瓦吉大王第三十三章 推行營莊制第七十六章 我的大腿呀第三十二章 洛陽春光好(九)第九十四章 最後一天第八十一章 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暴骨沙礫第十八章 祝捷第一百零八章 少虎帥破陣(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防線第二章 顧炎武第一百零三章 東虜醜類第四十五章 遼澤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宮第一百七十四章 絕境白狐第八章 熊耳山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軍營第一百零八章 闖軍一諸侯(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奔楚(第二卷完)第四十章 再議老營改革第六十二章 後勤策第三十三章 容齋隨筆只有六筆第七十九章 華南海盜第三十五章 元戎與花頭第一百零一章 天氣晴朗夏雨正涼第九章 鄉官亦士紳第七十二章 花關索(中)第五章 先帝遺詔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賊
第八十二章 精明震怒,借師助剿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衛晉王妃第五十四章 賀鎮精騎(一)第六十一章 孤的底牌比多爾袞的頭髮還多第二十八章 洛陽春光好(五)第九十九章 清軍在迂迴第十四章 大義覺迷錄第二十五章 盡入我彀中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戰(五)第七十章 放棄關中第八十九章 體制第三十五章 襄陽陷第三十章 清鮮戰爭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態,大順衛生運動第二十九章 朝鮮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營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三十七章 楊嗣昌的終局(一)二十六章 歲入第七十章 牛李黨爭第七十二章 厚重的騎兵第八十章 鄉官體制開始動員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九十六章 掃清胡塵第七十一章 多爾袞的行蹤第一百八十七章 獻祭第一百一十四章 絕北道第四十三章 楊嗣昌的終局(七)第九十三章 衝出洛陽城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殺爲慮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八十九章 體制第六十六章 摧破裕州城(二)第五十七章 問冬衣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三十章 破陣軍嶺川(一)第九十四章 火線解放,豁賤爲良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宮第三章 林貓貓第三十六章 約翰王孫可望第一百零八章 少虎帥破陣(三)第五十二章 袁時中不畏於死第二十三章 福建第八十章 呆迷兒帝國崛起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九章 竹溪突圍(上)第六十三章 孫可望出手第四十四章 五營軍制第三十六章 約翰王孫可望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八十二章 精明震怒,借師助剿第八十三章 開國元勳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一)第一百一十章 坑盡胡虜第十章 竹溪突圍(中)第五十七章 星光皓月與烈日第四十六章 永爲濁流第四十六章 風起潼關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疇和大明忠臣吳三桂第五十九章 刀馬旦(中)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個師保護第一百二十六章 奔楚(第二卷完)第九十五章 闖曹軍議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衛晉王妃第九十七章 東師出動第二十二章 牛金星第二十四章 富水堡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決戰名臺詞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順軍萬勝(三)第五十七章 遏必隆滿口天話第八十二章 三馬少一馬第八十二章 西瓦吉大王第三十三章 推行營莊制第七十六章 我的大腿呀第三十二章 洛陽春光好(九)第九十四章 最後一天第八十一章 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暴骨沙礫第十八章 祝捷第一百零八章 少虎帥破陣(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防線第二章 顧炎武第一百零三章 東虜醜類第四十五章 遼澤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宮第一百七十四章 絕境白狐第八章 熊耳山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軍營第一百零八章 闖軍一諸侯(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奔楚(第二卷完)第四十章 再議老營改革第六十二章 後勤策第三十三章 容齋隨筆只有六筆第七十九章 華南海盜第三十五章 元戎與花頭第一百零一章 天氣晴朗夏雨正涼第九章 鄉官亦士紳第七十二章 花關索(中)第五章 先帝遺詔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