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和平將軍陳永福

陳永福的投降,並非是一時受到真韃首級刺激,才突然做出的選擇。他早在開封被闖軍攻陷之前,就已經和李自成、李來亨等人有書信往來,陳藎投靠闖營的時候,陳永福就差點直接起義、參加了闖軍。

使得陳永福最終從開封突圍,一路奔逃到歸德的原因,其實無非是他對李自成開出的價碼還不夠滿意。

畢竟陳永福是射瞎李闖王一隻眼睛的人,投降闖軍以後,究竟會不會被秋後算賬呢?雖然老朋友陳藎一再向他擔保,說李自成已經答應下來和陳永福折箭爲矢,一笑泯恩仇。

但想想蕭何是如何詐韓信入長信宮,使得淮陰侯身死婦人之手。陳永福難道能夠將自己的身家性命,全部寄託在一個朋友的身上嗎?

何況他自恃能戰,還並不覺得李自成攻克開封以後,就真能席捲中原,成就帝業。

朝廷那邊對他也算倍加拉攏,自從左良玉沒於賊中以後,崇禎對於這些越發割據自雄的明軍武將,不僅是不再追究他們殺良冒功、跋扈屠掠的罪責,相反,還一再增強了朝廷武官們節制地方、便宜行事的權力。

史可法出鎮徐州剿總以後,也把陳永福視爲一張關鍵性的王牌來打,從徐州和淮安向歸德輸送了大量糧草、餉銀。

到這時候,陳永福就更加看不上闖軍的拉攏了。

崇禎開出的是什麼價?

雖然史可法沒有明說,可是徐州剿總事實上已經允許了陳永福節制豫東,一切方面均可便宜行事。

這就等同於是讓陳永福在豫東成爲了一方藩鎮諸侯,史可法之前還在給陳永福的書信裡,暗示他說一旦恢剿闖賊的戰事有所進展,河南鎮在豫東收復的州縣城鎮,都將一概按照歸德舊例,劃歸到陳永福“節制地方”、“便宜行事”的範圍裡。

這就幾乎是實封諸侯的價碼了!無非只差一個公開的世鎮許諾。

李自成那邊開給陳永福的價碼,則只有一個制將軍,說是一旦他帶兵投闖,就還會允許陳永福繼續率領舊部,獨領一軍,將來一旦開國分封,也將餌以爵祿。

這種價碼,對陳永福的吸引力確實比較一般。而且闖軍這段時間以來通過陳藎和陳永福幾番談判,談的都只是他投降以後“照領舊部”、封“制將軍”的事情,對爵位一字未提。

陳永福其實也不是在意什麼封侯封伯的虛名之事,他在意的是投降以後,自己能否繼續保有節制豫東、便宜行事的權力?

就從李自成統一軍令以致於逼走袁時中的事情來說,對於投闖以後,到底還能不能繼續割據自雄這點問題,是連陳永福自己都覺得想也別想了!

兩相比較之下,陳永福即使明知道闖軍在中原軍力強橫,徐州剿總完全只是一支東拼西湊的雜牌軍,可還是不願意放下他對實封一方藩鎮諸侯這等野心的想法。

再加上孫傳庭在陝西練兵治谷,確實是頗有成就。秦軍素稱驍勇,明朝並不是到了徹底燈枯油盡的地步。

如若孫傳庭在豫西取得一些進展,那麼陳永福進可以協助秦兵恢剿中原,退也可以保有歸、徐,維持一方藩鎮的地位。

陳永福的本性,最大的特點就是膽大心細。這種性格特點,使得他在許多危急關頭,總能找到一條正確的道理,於間不容髮的危機之中,爲河南鎮這一小小團體,謀求到更好的出路。

可是到了這個時候,陳永福的膽大,正在一步一步超越了他的心細,這才使得河南鎮處在了今天進退維谷的困境裡。

但應該要說的一點是,即便如此,陳永福其實還可以爲自己謀取到更爲有利的地位。最差,也不至於讓他像今天這樣,毫無辦法地落在了闖軍的徹底包圍之中,成爲了任李來亨揉捏的案板魚肉。

可是陳永福的膽大心細,讓他對小袁營這支兵力強盛的部隊產生了過分的心思。

以他自己的估計來看,河南鎮足可以同闖軍最精銳的部隊抗衡,小袁營又是闖軍之中一支很有勇名的部隊。

一旦自己和袁時中結盟合作,甚至於是利用朝廷的名器恩威,設法將小袁營吞併。那樣河南鎮的處境就將獲得極大的改善,陳永福甚至因此產生了別樣的心思,河南鎮和小袁營聯手,大可以主導徐州剿總,爲自己將來牟取到一個世鎮徐州,甚至於是世鎮淮揚的地位。

而且陳永福也認爲,接納小袁營加強自己的兵力,即便激怒了闖軍,吸引到闖軍的攻擊,可是也增強了自己的實力。

在激怒闖軍和增強本軍實力這兩點上,膽大心細的陳永福,自然是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更爲積極、更加由自己來掌握主動性的後者。

特別是在和小袁營會師以後,陳永福和袁時中多番接觸,很快就把握到了袁時中這個人的性格特點。

陳永福對袁時中那種忠於朝廷的堅定“信仰”,大感驚奇,又覺得奇貨可居,感到只要自己握住朝廷名器這一點,就可以輕輕鬆鬆化小袁營爲自己的私兵。

這一切事情和因素,終於把自作聰明的陳永福,把明軍這一員善戰的將領,引到了死守馬牧集的歸路上。

當李來亨率領闖軍,在碭山之西鏖戰八旗兵的時候,包圍馬牧集的闖軍留守部隊兵力,已經下降到了二三千人。

袁時中彼時已經一再要求出兵力行突圍,可陳永福卻一方面不敢輕易相信李來亨會把部隊突然調走;另一方面也對一旦突圍失敗,自己兵力受損的前景感到擔憂,他是認爲兵力如果受損,那樣或許就連闖軍制將軍的位置都撈不到啦!

這是陳永福失算的一招,從這點來說,他比起有信仰、有信念的袁時中來說,就差了一層。哪怕袁時中的信仰、信念,其實只是誰都知道、誰都能看破的水中月、鏡中花,可畢竟這層信念能夠讓袁時中做出堅定果決的行動來。

陳永福的一切做法,包括他救出小袁營,又一再拿小袁營做籌碼,在進與退、降與戰、守與走之間,猶豫不決、徘徊往復的做法,無非是爲了保有個人的功名權位。

等到李來亨率領楚闖主力趕回馬牧集以後,其實馬牧集守軍的希望就已經徹底破滅了。只是陳永福還對徐州剿總的救援懷有不切實際的幻想,等到那數不清的真韃首級堆成京觀以後,他才終於明白,才終於醒悟了過來。

可是都到了這種時候,馬牧集的明軍早就已經成爲了一顆熟透了的果實,即便陳永福不說什麼“陣前起義”的荒唐之話,難道李來亨就不能順手將這顆果實摘取下來嗎?

就連陳永福自己,其實也對前途感到一片無望。

馬牧集之戰打成這副樣子,全因爲自己一人猶豫不決、不能下定決斷的緣故,最後還連累了袁時中!

他說陣前起義,也只是希圖能夠利用和李來亨、陳藎等人的老交情,起碼爲自己和河南鎮保有一個比較體面的結局。

“陳將軍深明大義,陣前反正,這當然是一樁大功!使君必定會露布飛捷,傳書汴門,使大元帥知將軍之績,使大元帥冊將軍之功。”

但讓陳永福意想不到的是,李來亨卻給了他十分寬大的待遇。顧君恩在明軍營中把楚闖諸將之前商議的和談條款,一條一條地說給了陳永福聽。

第一款,陳永福當然依舊可以在投靠闖軍以後,享有制將軍的軍階,這無非是虛名而已,自然李自成前已有過許諾,李來亨也毫無吃回這條的必要來;

第二款,河南鎮的士兵,李來亨答應對他們不會進行什麼懲處,顧君恩也同陳永福商定,等到明軍交出馬牧集的陣地以後,再另行商議具體的整編細則;

第三款,對於袁時中和小袁營,大元帥已有安排,過往一切,全都既往不咎,只要袁時中一人賦閒,闖軍可以給其厚祿使其優遊林下,小袁營將士則全都恢復闖營老部隊的待遇。

第三十五章 誰是狗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第十二章 闖營的勝利第七十八章 復其仇第九十三章 慶功宴(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治亂大不易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瘋了第七十三章 洗甲北舞渡(三)第六章 明末商稅論第三十七章 楊嗣昌的終局(一)第八章 英雄氣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二)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六十一章 進士館第六十八章 江南兵北伐第八十二章 三馬少一馬第一百七十九章 入地無門孔有德第一百一十二章 奔楚(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第六十九章 公審劣士紳第一百七十四章 絕境白狐第九章 土改藍圖的第一步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二十一章 勤王討賊第五十九章 程朱大義第七十六章 我的大腿呀第三十九章 小虎隊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九十一章 大順騎士第二十一章 勤王討賊第三十五章 元戎與花頭第二十六章 血戰無名山(上)第十章 李錦和李鼐第一百三十章 蟲豸搞政治第四章 闖營一小卒(中)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歸見陛下第五十一章 義王的實力第三十二章 滿洲的國運不久了第九十九章 清軍在迂迴第九十章 首都第四十七章 李來亨的秘策(四)第二十八章 血戰無名山(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流賊兵勢,強悍至此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掃第四十八章 伏兵山陽(三)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戰(五)第七十八章 劉國能自刎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八十七章 稅改第五十五章 楊嗣昌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八十八章 基層政權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一戰(七)第九十五章 前營的黑色大纛第六十四章 大順使者第七十章 奇襲雪域第八十七章 討賊聯軍來了第四十九章 棒打韃酋第一百六十二章 最後一戰(八)第八十章 鄉官體制開始動員第一章 後來的事第三十三章 破陣軍嶺川(四)第六十九章 公審劣士紳第一百一十六章 飛雲橋第四十五章 雷霆一棒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戰(五)第六十五章 湖廣巡撫第五十六章 三生投闖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煥第一百零五章 張國武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來亨:多難興邦吧第七十八章 治隆漢唐第七十一章 郝搖旗的三堵牆第九十九章 闖軍水師第一百章 何洛會多慮第七十九章 飛雨入葉縣第一百二十七章 民氣可用第一百二十二章 袁時泰的光榮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六)第四十七章 千騎劫營第七十四章 羊角山第一百三十七章 長伯,好做好做第九十五章 瑪瑙山第一百五十章 總動員第一章 湖廣節度使第十八章 瘋狂的田見秀第八十三章 李過回來啦第一百零七章 火燒阿山第一章 湖廣節度使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二)第十六章 李過和高一功是一種人第四章 徐州剿總,拉我一把第九十一章 高謙日記第八十五章 守太原第三十二章 新的田制第十章 太宗病危第四十五章 公子獻頭第五十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三)
第三十五章 誰是狗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第十二章 闖營的勝利第七十八章 復其仇第九十三章 慶功宴(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治亂大不易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瘋了第七十三章 洗甲北舞渡(三)第六章 明末商稅論第三十七章 楊嗣昌的終局(一)第八章 英雄氣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二)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六十一章 進士館第六十八章 江南兵北伐第八十二章 三馬少一馬第一百七十九章 入地無門孔有德第一百一十二章 奔楚(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第六十九章 公審劣士紳第一百七十四章 絕境白狐第九章 土改藍圖的第一步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二十一章 勤王討賊第五十九章 程朱大義第七十六章 我的大腿呀第三十九章 小虎隊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九十一章 大順騎士第二十一章 勤王討賊第三十五章 元戎與花頭第二十六章 血戰無名山(上)第十章 李錦和李鼐第一百三十章 蟲豸搞政治第四章 闖營一小卒(中)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歸見陛下第五十一章 義王的實力第三十二章 滿洲的國運不久了第九十九章 清軍在迂迴第九十章 首都第四十七章 李來亨的秘策(四)第二十八章 血戰無名山(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流賊兵勢,強悍至此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掃第四十八章 伏兵山陽(三)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戰(五)第七十八章 劉國能自刎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八十七章 稅改第五十五章 楊嗣昌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八十八章 基層政權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一戰(七)第九十五章 前營的黑色大纛第六十四章 大順使者第七十章 奇襲雪域第八十七章 討賊聯軍來了第四十九章 棒打韃酋第一百六十二章 最後一戰(八)第八十章 鄉官體制開始動員第一章 後來的事第三十三章 破陣軍嶺川(四)第六十九章 公審劣士紳第一百一十六章 飛雲橋第四十五章 雷霆一棒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戰(五)第六十五章 湖廣巡撫第五十六章 三生投闖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煥第一百零五章 張國武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來亨:多難興邦吧第七十八章 治隆漢唐第七十一章 郝搖旗的三堵牆第九十九章 闖軍水師第一百章 何洛會多慮第七十九章 飛雨入葉縣第一百二十七章 民氣可用第一百二十二章 袁時泰的光榮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六)第四十七章 千騎劫營第七十四章 羊角山第一百三十七章 長伯,好做好做第九十五章 瑪瑙山第一百五十章 總動員第一章 湖廣節度使第十八章 瘋狂的田見秀第八十三章 李過回來啦第一百零七章 火燒阿山第一章 湖廣節度使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二)第十六章 李過和高一功是一種人第四章 徐州剿總,拉我一把第九十一章 高謙日記第八十五章 守太原第三十二章 新的田制第十章 太宗病危第四十五章 公子獻頭第五十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