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鹿角線

左良玉生怕闖軍這支伏兵逃跑,他看李國英那支兵馬,時間一久,肯定能靠兵力優勢解決郝搖旗。便派左夢庚另外率領數千兵馬,往東面迂迴,左良玉認爲這種伏兵如果要跑,自然不會向西面的襄陽跑,而是肯定會往東面逃。

北面是大山,闖軍要是往北面翻山跑,那一旦遭到追擊,軍隊建制立即就會潰散。

想來李來亨也不是那種愚蠢之人。

所以左良玉斷定闖軍只會往東走,只要截住東面的出路,他就可以聚殲這支賊兵。

“今天方使闖逆,知我的手段。”

左大將軍陰陰一笑,又命副總兵吳學禮,率部直接繞開郝搖旗,直接進攻鷹子山。

吳學禮和滿清間諜董源是老朋友,董源心下憂慮,勸說左良玉道:

“大將軍,闖逆不在鷹子山據險而守,反而背山列陣。我恐怕闖逆還有什麼伏兵呀!”

“哼。”左良玉並不動搖,他冷冷道,“闖逆兵力有限,伏兵又能怎麼樣?我們的時間太緊了,即便多死一些人,也必須趕緊聚殲這股殘敵,好回去打下隨州。”

這也不是左良玉急於求成,而實在是左軍糧食匱乏嚴重。左大將軍如此急於求戰,也是被逼無奈,即便明知道闖逆有所埋伏,也只能用兄弟們的人頭鋪出一條路。

這位過去曾以“俊美”之名,獲得東林大佬侯恂賞識的將軍,此時神情猙獰,臉龐完全扭曲。這樣可怕的氣魄,董源又豈敢再說些什麼話呢?

董源遠望着北方,突然升起一股強烈的不祥感來。

遙遠的北方,烏雲密佈的北方大地,他何時能歸遼東家鄉?早知道當初跟着堂哥佟養性,投靠大清就好了!

副總兵吳學禮看了董源幾眼,見董源那副欲言又止的樣子,也想說些什麼。可是左良玉的語氣越來越兇,吳學禮再不敢多言,立即便騎馬率部而去。

左良玉賬下還有另一名副將盧鼎,原本亦是河南土寇的一員。在闖軍攻下洛陽的前夕,他投降於左鎮。此時盧鼎見吳學禮一臉不樂地離開,忍不住說了一句:

“大將軍,現在緊要時刻,用兵更要謹慎啊。”

盧鼎怎麼都沒想到,他自己的這句話正踹在了左良玉的鐵板上。精神高度緊張的左平賊,立即大發雷霆,下令家丁將盧鼎拖到陣前,痛打三十軍鞭,以儆效尤。

董源等人勸說不住,盧鼎也不敢頂嘴,心中只怨自己幹嘛要爲吳學禮說話。盧鼎挨的這一陣軍鞭,更給左軍諸將的心理上,增添了一層陰雲。

大家憂愁的不是能不能打敗闖軍,而是左良玉的爲人越發跋扈偏激,再不復過去那種,對百姓雖然殘虐,對兄弟卻推心置腹的樣子。

唉……

自從朱仙鎮之敗以後,大將軍就越發如此!

雖然郝搖旗還在李國英的圍攻之下,勉力支撐。但隨着吳學禮、左夢庚率部,從正面和東面兩個方向,迂迴合擊鷹子山大陣。

郝搖旗也知道,自己的任務最多做到這裡了!

“全力突圍!”

“三堵牆——潰圍突出去!”

三堵牆的騎兵們傷亡特別慘重,他們以區區一千兵力,攪動了左鎮五六千人的兵馬。將士們幾乎人人帶傷,衣甲殘破,連長槍、快刀、寶劍都殘破不堪,短火銃也大多打完了火藥和鉛彈,連箭矢都沒有剩下幾羽。

戰鬥到這種地步,實在已經做得夠多了。

一名披着紅色罩衣的三堵牆騎兵,在最末尾處殿後,他身上已中了四五根箭矢。箭頭全部深入骨肉之中,還有好幾處刀傷可見白骨,觸目驚心,怕是已活不久了。

郝搖旗忍痛閉上了眼睛,他正在越來越向一個成熟的將領進步,現在最關鍵的還是把更多人帶回去。

總會有犧牲……

但郝搖旗希望這種犧牲是必要的,而且是能夠給百姓帶來一些益處的。

駐足丘陵之上的李來亨,也在動容。但他身爲主帥,還有更多要負責的東西,李來亨抓住了谷可成的肩膀,懇求道:

“谷哥,我長於戰前的謀劃,短於臨陣的決斷。現在左良玉已上了我們的鉤,陣前的具體指揮,就看你了!”

李來亨現在也很清楚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他的長處是思慮越發周全,思路又比其他人開闊得多,常常能相出別人想不到的法子;可是短處也很明顯,就是臨陣決機的能力,遠遠不如這些浸淫沙場十多年的老將。

今天這一仗,是湖廣闖軍和左鎮的大決戰,不容有失。

更何況優勢還在左良玉這邊!

他想的很明白,將闖營的老資格大將谷可成帶在身邊,也是爲了這種場合的使用!

谷可成比李來亨更穩健一些,他不慌不忙地問道:

“節帥,那李世威的銃炮標由誰來指揮?我實在還不熟悉火器。”

谷可成也是實話實說,他雖然做了劉宗敏許多年的副將,可是闖軍長期缺乏火器部隊,谷可成就算打了十多年仗,對火器的掌握,也恐怕沒有李來亨、李世威高。

李來亨沉吟一會兒後,想到自己的一些戰術,還是決定攬下這個責任:“那好,銃手全都由我指揮,但大局用兵以你爲主,你是前敵總指揮……你是本戰的排陣使!”

既然李來亨自己的臨陣指揮能力十分一般,那今後就該每戰都指派前敵總司令,由排陣使來負責起具體的戰役指揮工作。

少虎帥更多還是負責戰略和謀劃方面的工作,那樣更好些。

樣樣都大包大攬,那是權力狂,註定滅亡。

苗裡琛已經帶領礦徒兵,挖掘出了一道規模相當可觀的塹壕——雖然還很淺,但是搭配上一道鹿角、陷坑、柵欄構成的防線,足以成爲左軍的地獄之線。

“來了……”

李來亨感受到了大地的震動,闖軍先看到了從陣前撤回的郝搖旗。這一支兵馬爲了拖延時間,付出了慘痛損失,一千名最精銳的三堵牆騎兵,此時只剩下不滿六百人。折損近半不說,剩下的人也是人人帶傷,衣甲、兵刃俱已殘破至極。

所有人的心中都很沉痛,左鎮的實力、左良玉的動作之快,都幾乎要撐破李來亨佈下的局。若真的棋差一招,要如何收場?

恐怕是不能收場了……

“衝吧!”

谷可成知道戰機已到,闖軍的步兵少而騎兵多,絕對不能呆板死守,也絕對不能將勝負完全依賴在苗裡琛那道胸牆上面。

必須主動出擊。

馬寶所部已經下馬步戰,現在衝出去的是艾卓那支騎兵標。艾卓原本是紅隊的老管隊,但因爲在洛陽時表現一般,慢慢退出了秘密工作的戰線,卻在正面戰場上越發活躍起來,如今已成爲湖廣闖軍中數一數二的騎兵將領。

他沒有郝搖旗那般天生神力、勇猛過人,但愛惜士卒,很得部衆之心。

這支騎兵部隊的反衝鋒,相比較郝搖旗的做法更爲巧妙一些。艾卓對兵力的使用十分節制,留有中隊和後隊,保持了一種中等節奏的進攻頻率。他在和吳學禮所部激戰的同時,猶且能將部隊輪換下來,保持體力和馬力。

只是敵衆我寡,終究難以持久——何況左夢庚率領的數千左軍,也已從東側包抄了過來。

李來亨沉住了氣,他的表現也讓李世威沉住了氣。

銃炮標使用的鳥銃,是在隨州經過改制的新型火器,雖然還沒有到自生火銃——也就是燧發槍的技術水平。

但是闖軍的新式鳥銃遠比官軍的鳥銃大上許多,不僅口徑大,槍身也更大。除此以外,最大特點是由於槍身笨重,在火銃的下面還需要搭配一個支架,一起使用。

除了較大的重型鳥銃以外,還有更多人使用的是射程較短,但做工精良射速更快的輕型鳥銃。

火銃手們一支手持支架肩託槍柄,另一支手拿着燃燒的火繩,待在胸牆後面聚精會神地注視着左軍士兵。

左夢庚已經衝到了陣前,幾乎能看清對面闖軍的模樣。他對那些守在幾尺高矮牆後,手上拿着奇怪鳥銃的闖軍,深感疑惑,他們的隊列怎麼那麼淺?

按照父帥左良玉教導的知識,步兵對抗騎兵,不都要結成縱深極深的陣列才行嗎?闖逆居然列成橫隊?而且是那麼薄的一條橫隊?看起來只有三四排的樣子,最多也只有五排人,這樣淺薄的縱橫,怎麼可能抗衡左軍的衝擊?

左夢庚百思不得其解,他猜測闖逆頭目的水平大概就是這麼低吧,畢竟不是什麼人都可以得到左良玉的軍事教學。

他轉過身去,向着左鎮將士們高舉起一隻手,輕蔑笑道:

“闖逆不知兵法,自取滅亡!”

第八十五章 紙幣第五十九章 大清南征闖孽第六十四章 大順使者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第一百七十六章 醜陋的辮子第四十四章 黃河之冬第七章 免賦均田的悖論第七十七章 撲夷陵(三)第一百一十七章 奔楚(七)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第一百零一章 同心圓第四十六章 繡衣使者出奇算第二十二章 牛金星第一百零一章 崩潰的吳三桂第二十四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二)第八十五章 幼辭小妹妹第三十九章 李定國案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十五章 老營改革(下)第八十九章 搢紳降爲編戶,衿佩等於僕隸第八十八章 龐存回鄉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九十四章 天下與我何加焉第五章 耿應衢的生意經第七十四章 郭巨埋兒第八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第二十四章 席捲黃麻第四章 節帥幕府第五十八章 高郭進兵第一百一十一章 歷史轉動起來了第一百四十六章 忠貞營第八十八章 開封第十五章 春秋大義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八十章 太原唐王第二十三章 龍駒寨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九十四章 火線解放,豁賤爲良第七十章 直衝狗韃中軍第二章 顧炎武第一百八十三章 嗷,得國之正第五十九章 大清南征闖孽第七十六章 洗甲北舞渡(六)第六十二章 都營田使白旺第十五章 強攻屏風寨(一)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順軍萬勝(二)第五十二章 金氏朝鮮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然武俠化的一章插曲第六十四章 和碩特戰爭第一百七十六章 醜陋的辮子第五十九章 程朱大義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三章 李天下第一百一十九章 朝廷成敗,悉在吳三桂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七十七章 洗甲北舞渡(七)第四十九章 革左五營第一百一十一章 歷史轉動起來了第七十二章 鹿角線第九章 土改藍圖的第一步第六十五章 朕不爲寡人第五十八章 高郭進兵第二十八章 洛陽春光好(五)第五章 耿應衢的生意經第一百六十二章 最後一戰(八)第三章 楚闖這一年第一百八十三章 嗷,得國之正第十五章 老營改革(下)第八十八章 基層政權第一百零五章 竹溪一節帥(上)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一百八十九章 選擇第十五章 宇文免費補償上一章過多的玩梗第四十章 曹營的抉擇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四十六章 永爲濁流第四十二章 楊嗣昌的終局(六)第十二章 闖營的勝利第一百零六章 南陽公經略關中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一百二十章 阿濟格東路軍第十章 狼真的來了第七十六章 我的大腿呀第八章 英雄氣第八十七章 夷陵大捷第八十二章 依舊大順第一百七十一章 馬前卒第八十七章 討賊聯軍來了第一百一十章 坑盡胡虜第三十六章 約翰王孫可望第五十七章 遏必隆滿口天話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五十四章 鼻血如注二十六章 歲入第三十六章 流動作戰與根據地的條件第九十八章 聯軍末路(三)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將李隨侯第七十九章 夾河之役的第一勝第八十二章 三馬少一馬
第八十五章 紙幣第五十九章 大清南征闖孽第六十四章 大順使者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第一百七十六章 醜陋的辮子第四十四章 黃河之冬第七章 免賦均田的悖論第七十七章 撲夷陵(三)第一百一十七章 奔楚(七)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第一百零一章 同心圓第四十六章 繡衣使者出奇算第二十二章 牛金星第一百零一章 崩潰的吳三桂第二十四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二)第八十五章 幼辭小妹妹第三十九章 李定國案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十五章 老營改革(下)第八十九章 搢紳降爲編戶,衿佩等於僕隸第八十八章 龐存回鄉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九十四章 天下與我何加焉第五章 耿應衢的生意經第七十四章 郭巨埋兒第八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第二十四章 席捲黃麻第四章 節帥幕府第五十八章 高郭進兵第一百一十一章 歷史轉動起來了第一百四十六章 忠貞營第八十八章 開封第十五章 春秋大義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八十章 太原唐王第二十三章 龍駒寨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九十四章 火線解放,豁賤爲良第七十章 直衝狗韃中軍第二章 顧炎武第一百八十三章 嗷,得國之正第五十九章 大清南征闖孽第七十六章 洗甲北舞渡(六)第六十二章 都營田使白旺第十五章 強攻屏風寨(一)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順軍萬勝(二)第五十二章 金氏朝鮮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然武俠化的一章插曲第六十四章 和碩特戰爭第一百七十六章 醜陋的辮子第五十九章 程朱大義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三章 李天下第一百一十九章 朝廷成敗,悉在吳三桂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七十七章 洗甲北舞渡(七)第四十九章 革左五營第一百一十一章 歷史轉動起來了第七十二章 鹿角線第九章 土改藍圖的第一步第六十五章 朕不爲寡人第五十八章 高郭進兵第二十八章 洛陽春光好(五)第五章 耿應衢的生意經第一百六十二章 最後一戰(八)第三章 楚闖這一年第一百八十三章 嗷,得國之正第十五章 老營改革(下)第八十八章 基層政權第一百零五章 竹溪一節帥(上)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一百八十九章 選擇第十五章 宇文免費補償上一章過多的玩梗第四十章 曹營的抉擇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四十六章 永爲濁流第四十二章 楊嗣昌的終局(六)第十二章 闖營的勝利第一百零六章 南陽公經略關中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一百二十章 阿濟格東路軍第十章 狼真的來了第七十六章 我的大腿呀第八章 英雄氣第八十七章 夷陵大捷第八十二章 依舊大順第一百七十一章 馬前卒第八十七章 討賊聯軍來了第一百一十章 坑盡胡虜第三十六章 約翰王孫可望第五十七章 遏必隆滿口天話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五十四章 鼻血如注二十六章 歲入第三十六章 流動作戰與根據地的條件第九十八章 聯軍末路(三)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將李隨侯第七十九章 夾河之役的第一勝第八十二章 三馬少一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