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章 歲入

女官回答說:“南安公和延平公都住進了陛下新賜的府邸,只有西寧公上書請求出鎮西南。西寧公以爲秦逆爲滔天巨寇,非有如他那樣瞭解西南地理形勢、熟知西營內情兵勢的人,斷難徹底平定滇患。”

李來亨頷首沉吟,李定國、劉文秀、鄭芝龍三人解甲入朝,是大順能夠迅速平定西南、東南割據勢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孫可望的負隅頑抗,則是雲南遲遲未定的原因。

是否要將李定國外放使用呢?

他細想一會兒後,說:“此事先交政事堂議論,參軍院也要派人蔘與議事。”

明朝的兩京十八省,如今除了雲南、遼東兩省以外,天下版圖已經悉數歸於大順。以大順的行政效率,李來亨從這樣的版圖內,一年搞出九千萬石糧食,還不使人民負擔太重,那是很容易的事情。

九千萬石糧食,換算下來,大概是四千多萬、接近五千萬兩白銀的樣子。

按照大順現在通行的制式銀幣“光中銀元”來算,朝廷一年掌握的歲入相當於是六千四百萬銀元。

後世的清朝,經過雍正的三大改革後,到乾隆時期,國家每年獲得的財政收入每年都在四千萬兩白銀上下。

而同時期的歐洲主要強國,如克倫威爾護國公統治下的英國,政府的財政收入大約爲一百五十萬英鎊。

十四世紀到十七世紀初,一英鎊等於一磅銀子,相當於是十多兩白銀了,如此計算克倫威爾護國公政權的歲入就是一千多萬兩了。

不過十七世紀英國進行過幣制改革,克倫威爾時期一英鎊也可能只是相當於四兩銀子。也就是說這時候作爲歐陸一大強權的護國公政權,歲入也不過六百萬兩而已。

法國比英國要更富裕些,西班牙的財政收入又超過法國。

法國和西班牙的人口絕無大順的四分之一多,可是這兩國的收入均遠在一千萬兩以上。

由此可見,大順的財政歲入按照中國傳統的歷史觀念來看,已經足可以稱爲古典財政制度的輝煌時刻。

但是按照近代史的觀念來看,則其挖掘程度依舊極大。

雖然大順不是像明朝那樣低稅收、低支出的財政政策,而是採取高稅收、高支出、高投資的財政導向政策,可是和十七世紀的克倫威爾護國公政權、亨利四世波旁政權、哈布斯堡王朝政權相比,財政潛力的挖掘還是大大不足。

或者說,其潛力依舊甚大。

明末沒有經歷歷史上長達近四十年的抗清戰爭,民間元氣保存較多,只是大順僅在覈心的河南、湖北、湖南、山東、山西等省,完成了田地丈量和戶口重新統計的工作,李來亨也尚不能完全確定大順戶口的全貌。

他粗略估計,認爲大順轄區的人口,應該在一億左右,這要低於乾隆時代,也說明大順此時的財政潛力挖掘,其實已經比清代最善於“搞錢”的乾隆更加成功。

只是比起正在資本主義道路上前進的英法等國,還有擁有意大利銀行家、新大陸貴金屬支撐的哈布斯堡王朝,存在一定差距。

乾隆時期,清朝的財政收入四千多萬兩裡頭,地丁銀就有兩千多萬兩,大概佔到60%左右。

滿洲人爲給官員發養廉銀而向民間徵收的耗羨,也達三百萬兩。清廷按照規矩,每年還會向民間的富裕人家出賣一定的監生功名,這又能獲得三百多萬兩。

鹽是許多王朝的大利,清代仍然實行一定的專賣。但是,和漢、唐、宋的鹽稅佔了總財政的一半相比,清代的鹽稅收入是適度的,只有五百餘萬兩,僅僅佔總收入的12%不到。

這一點其實是和明朝相同的,放棄朝廷對於鹽鐵專賣的壟斷權力,是明初朱元璋時就定下的基調。這一點雖然使得朝廷專賣收入大幅度下降,但對減輕一般百姓負擔、促進手工業發展來講是極好的。

更何況鹽鐵專賣,也只有在漢唐那樣手工業發展尚不全面的時代實行纔有好處。到南宋以後,這種政策就幾乎只有壞處,南宋後來搞到百姓紛紛從金國走私鹽,弄到蠻夷之邦的生活反而比傳說中資本主義萌芽的大宋市民生活更好,着實荒唐且丟人了。

除了鹽之外,另一個收入是關稅。這裡的關稅不是對外關稅,而是在國內的各個關卡收稅,相當於一種間接商業稅,這種稅在清代有五百四十萬兩。

比崇禎時期多一點,但實在多的有限。也可見所謂崇禎收不到商稅,導致明朝滅亡,純屬推鍋。

這種財政收入和財政結構,按照古典觀念來看,是極夠使用的。要知道明初的時代,朱元璋還認爲只要能夠收到三千萬石糧食,那麼國用就算非常充足。

但同樣是英國,克倫威爾時期一年財政收入不過一百五十萬英鎊,不管是用英鎊是等於四兩還是十二兩的口徑,這個收入相比大順都不算多高。

可英國的戶口可比大順少太多了。

何況只是三四十年後,1692年的英國,財政收入就達到了四百萬英鎊之多。

短短三四十年,歲入直接翻三倍……

這效率就很恐怖了。

如果李來亨可以做到三十年歲入翻三倍,那大順的財政收入就能達到一億二千萬兩白銀之多,絕對可以應付任何情況。

不過要做到這點,李來亨首先要解決的就是關稅問題——這項關稅指的就是傳統上明朝的市舶司收入,即海外貿易的收入。

在國內設卡收商業稅,不僅很容易影響到工商業的發展——這點明朝歷史上就有過先例,盲目加徵商業稅,結果造成百業凋零,稅基大大縮小,稅收反而下降了——而且徵收效率也非常低。

對海外貿易徵稅效率就要更高,而且隆慶開海以來,海貿着實繁榮,朝廷從中獲利卻很小。

崇禎時期,朝廷的市舶司收入才只有五萬兩!

與其費勁功夫,消耗大量行政資源,去收那至多才幾百萬兩的所謂商稅,只要認真搞搞市舶司,要提高財政收入實在不難。

畢竟要像崇禎一樣,把一年幾千萬兩盤子的海貿,搞成才收五萬兩關稅,那才叫難事。

清朝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可是廣州十三行都還能爲滿洲人提供每年上百萬兩的關稅稅銀。

崇禎時期,明朝雖然招安了鄭芝龍,但也就此徹底放棄了對於海貿的管理,幾乎是以上千萬兩的海貿收入來贖買鄭家。

現在鄭芝龍輕而易舉地放棄了自己的勢力,李來亨早已下令劉希堯在寧波造船、訓練海軍,將來大順要恢復朝廷對於海外貿易的控制權,絕非難事。

現在這一千萬兩的海貿收入大頭在鄭森手上,可是李來亨已有了將其捏到自己手心裡的準備。

他又叫住女官說:“朕還要賞賜延平公,鄭芝龍帶到東京的家人,朝廷要多加賞賜,女眷也都要授予一品、二品的夫人頭銜,不必吝嗇。”

第二十章 強攻屏風寨(六)【求收藏和推薦!】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線亦大捷第六十九章 狸奴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勝寨第十五章 老營改革(下)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煥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五十一章 藺營換裝第一百零九章 顧君恩在此第十一章 制式銀幣第七十二章 洗甲北舞渡(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五十四章 周祚鼎第三十二章 公子鄭成功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二十七章 豪格好好好第五章 公審殺人第六十二章 僕固懷恩第五十五章 賀鎮精騎(二)第二十章 郝標騎兵第九十章 處置士紳第六十一章 不見洛陽花(四)第七十六章 洗甲北舞渡(六)第六十八章 大戰的氣氛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六章 裕州人第九十九章 上蔡亂局(二)第六十一章 小酒宴第二章 滿洲入寇(中)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軍營第十五章 宇文免費補償上一章過多的玩梗第五十七章 燧發槍成軍第一百三十八章 延安府野豬嶺第五十九章 大清南征闖孽第四章 徐州剿總,拉我一把第七十五章 撲夷陵(一)第四十三章 和平將軍陳永福第七十九章 續順公第三十四章 破陣軍嶺川(五)第五十八章 中原戰局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鐵馬之象第五十八章 中原戰局第三十二章 公子鄭成功第三章 經略隨州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一百一十八章 滅頂之災第八十八章 龐存回鄉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決戰名臺詞第一百四十六章 忠貞營第六十四章 曹營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爾袞高呼渡河第二章 這裡不是魏博第八十四章 範永鬥第一百零二章 解圍太原城第一百一十六章 難道歸來盡列侯第一百四十一章 狙殺李來亨第九十六章 鳥銃對輕炮第四十一章 血濺第八十七章 稅改第六十四章 和碩特戰爭第一百四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已厭棄我家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人仰視的李來亨,無誤第十四章 郭君鎮的勝利第二十六章 天降闖軍第三十一章 破陣軍嶺川(二)第五十六章 葉方實學第六章 營田使第九十七章 闖軍李公子第八章 英雄氣第二十三章 楚闖雷霆第一百七十八章 吾其被髮左衽矣第十六章 赤蛇蛻皮第三十七章 暴民的復仇第一百四十一章 狙殺李來亨第二章 竹溪一民夫(下)第九章 竹溪突圍(上)第二十五章 大戰將至第一百四十一章 多爾袞不如皇太極第七十九章 撲夷陵(五)第五十九章 程朱大義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須桑梓地第九十一章 高謙日記第三十五章 大清的巴圖魯第一百零六章 崇王吊宮燈第十七章 義侯做天子第一百零四章 鄖陽式結局第六十九章 大順軍以順擊逆第八十二章 依舊大順第五十六章 王輔臣第一百零七章 火燒阿山第一百一十章 超過清廷的大順諸將第七十四章 李來亨和羅顏清的蜜月第三十四章 破陣軍嶺川(五)第三十一章 入宮第五十八章 高郭進兵第四十二章 多爾袞放棄太原第四章 節帥幕府第一百三十一章 治亂大不易
第二十章 強攻屏風寨(六)【求收藏和推薦!】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線亦大捷第六十九章 狸奴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勝寨第十五章 老營改革(下)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煥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五十一章 藺營換裝第一百零九章 顧君恩在此第十一章 制式銀幣第七十二章 洗甲北舞渡(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五十四章 周祚鼎第三十二章 公子鄭成功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二十七章 豪格好好好第五章 公審殺人第六十二章 僕固懷恩第五十五章 賀鎮精騎(二)第二十章 郝標騎兵第九十章 處置士紳第六十一章 不見洛陽花(四)第七十六章 洗甲北舞渡(六)第六十八章 大戰的氣氛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六章 裕州人第九十九章 上蔡亂局(二)第六十一章 小酒宴第二章 滿洲入寇(中)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軍營第十五章 宇文免費補償上一章過多的玩梗第五十七章 燧發槍成軍第一百三十八章 延安府野豬嶺第五十九章 大清南征闖孽第四章 徐州剿總,拉我一把第七十五章 撲夷陵(一)第四十三章 和平將軍陳永福第七十九章 續順公第三十四章 破陣軍嶺川(五)第五十八章 中原戰局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鐵馬之象第五十八章 中原戰局第三十二章 公子鄭成功第三章 經略隨州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一百一十八章 滅頂之災第八十八章 龐存回鄉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決戰名臺詞第一百四十六章 忠貞營第六十四章 曹營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爾袞高呼渡河第二章 這裡不是魏博第八十四章 範永鬥第一百零二章 解圍太原城第一百一十六章 難道歸來盡列侯第一百四十一章 狙殺李來亨第九十六章 鳥銃對輕炮第四十一章 血濺第八十七章 稅改第六十四章 和碩特戰爭第一百四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已厭棄我家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人仰視的李來亨,無誤第十四章 郭君鎮的勝利第二十六章 天降闖軍第三十一章 破陣軍嶺川(二)第五十六章 葉方實學第六章 營田使第九十七章 闖軍李公子第八章 英雄氣第二十三章 楚闖雷霆第一百七十八章 吾其被髮左衽矣第十六章 赤蛇蛻皮第三十七章 暴民的復仇第一百四十一章 狙殺李來亨第二章 竹溪一民夫(下)第九章 竹溪突圍(上)第二十五章 大戰將至第一百四十一章 多爾袞不如皇太極第七十九章 撲夷陵(五)第五十九章 程朱大義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須桑梓地第九十一章 高謙日記第三十五章 大清的巴圖魯第一百零六章 崇王吊宮燈第十七章 義侯做天子第一百零四章 鄖陽式結局第六十九章 大順軍以順擊逆第八十二章 依舊大順第五十六章 王輔臣第一百零七章 火燒阿山第一百一十章 超過清廷的大順諸將第七十四章 李來亨和羅顏清的蜜月第三十四章 破陣軍嶺川(五)第三十一章 入宮第五十八章 高郭進兵第四十二章 多爾袞放棄太原第四章 節帥幕府第一百三十一章 治亂大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