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革左五營

闖軍對孝感的攻勢還是一如既往由郭君鎮出任前敵總指揮,孝感本身沒有多少守軍,所以郭君鎮也就難得一次,可以擁有壓倒性的優勢兵力。

闖軍從東南西北四面同時攻城,先由炮兵標發炮猛轟,然後弓箭手和火銃手上前壓制城頭守軍,礦徒兵抓住時間挖掘地道、牆基,準備爆破,步兵主力則舉着手牌攻城。

李來亨騎着馬站在北面稍遠處一個高地上觀戰,在他身邊是易道三等一羣衣冠士紳。孝感幾無守軍,這一戰不要花費多少工夫,闖軍就有必勝的把握,所以李來亨才帶上這些人,既是示威,也是警告。

這時候城下傳來轟隆一聲,苗裡琛指揮礦徒兵穴地爆破取得了極大成效,一片城牆轟然倒塌。早已做好準備的闖軍兵馬,立即從缺口殺進城中。孝感守軍本來在士氣和體力上就已經難以支撐了,這時候城牆坍塌,精神更是徹底崩潰,幾乎全數投降。

易道三的堂兄,在湖廣名氣極高的大文人易道暹被闖軍的攻城手腕驚得目瞪口呆。他知道孝感守軍不多,誓難抵擋住闖軍攻勢,可絕沒想到闖軍攻破孝感會這樣的容易和輕鬆,心中震動,總算覺得易道三把田息拿去跟闖軍搞“公私合營”很有那麼幾分道理。

李來亨看着士紳們震驚的神色,心中好笑又自得,他同前營的兩位果毅將軍高一功、谷可成講了幾句話,要他們嚴加約束入城兵馬,不許殺戮、放火、搶劫。

然後便調轉馬頭,到部隊另一端聽取張皮綆和郝搖旗帶回的消息。

張皮綆彙報的是左良玉已經撤回襄陽,根據紅隊探查的情報來看,左良玉蒐集了不少潰散在河南的官兵,現在在襄陽約有近三萬可戰之兵。雖然大多是驚弓之鳥,但畢竟人多勢衆,又毗鄰隨州,威脅着闖軍後方大本營,必須嚴加警惕。

郝搖旗帶來的消息則更爲緊要,一是丁啓睿帶着約二萬兵馬已回到了武昌,二是張獻忠和革左五營咬在丁啓睿的屁股後面也到了湖廣,現在蘄水一帶活動。

張獻忠是大家所熟悉的人,革左五營則是由革裡眼賀一龍、左金王賀錦、爭世王劉希堯、治世王藺養成和老回回馬守應率領的五支隊伍。

革左五營互不統屬,但爲了應對官軍的威脅,總是聯合行動,總兵力也有一萬多人接近兩萬,同張獻忠不相上下。

張獻忠和革左五營都很關注闖軍的動向,他們在江北進展不利,又聽說闖軍在豫楚戰場上節節勝利,人馬日益壯大,便決定先到湖廣,見見李來亨,再做下一步的考慮。

郝搖旗雖然官位不高,但在起義軍中資歷很深,他同張獻忠以及革左五營的主要頭目都認識,而且頗有交情。

所以李來亨便派他去應付這突然衝入湖廣的數萬兵馬,郝搖旗已把西營和革左派來的先鋒兵馬安置到蘄水縣附近休整。

據說張獻忠和賀一龍、馬守應、賀錦等著名首領,全都已經到了蘄水附近,他們都要求立即見到李自成,若見不到李自成,也要求見到田見秀、李過等闖軍的知名人物或者是湖廣闖軍的最高負責人。

李來亨冷冷一笑道:“他們就在英霍潛山一帶活動,我還真不相信革左五營會不清楚湖廣闖軍是由誰統領的。這些人無非是倚老賣老,想給我來一個下馬威罷了。也好,既然他們來者不善,也就怪不得我用上種種手段。”

他又低頭沉思一會兒,叫張皮綆將方以仁等人叫來,又讓郝搖旗準備一下,待孝感稍稍安定以後,便組織一支兵馬去蘄水同張獻忠、革左五營會盟。

革左五營並未同張獻忠在一處紮營,西營紮營在蘄水南面,靠近長江的地方,革左五營則駐紮在蘄水北面,與西營保持了一定距離。

張獻忠有意和革左五營聯手,先拿下闖軍在湖廣經營已久的基地。革裡眼賀一龍對此頗爲意動,但左金王賀錦和劉希堯、藺養成都很反對,老回回馬守應表面上不置可否,實際上則加強了本部兵馬對西營的戒備,賀一龍沒有辦法,也只好放棄這個打算。

可他們對李來亨還是頗爲看不起,五營首領開會時,馬守應便直接說出大家的心裡話:“什麼狗屁李公子,李來亨這麼一個黃口小兒,憑什麼和咱們平起平坐?就算是他爹一隻虎,也別想給老子臉色看。”

革裡眼賀一龍也附和道:“對對,李來亨怎麼敢讓我們在蘄水這裡等他?他算是哪根蔥?架子居然這麼高,李自成的手下如果都是這等貨色,我們還去投奔他做個鳥。”

但左金王賀錦則勸說道:“你們兩人也不要這麼說,李來亨一個少年小將,可卻能攻佔二府之地,斬殺湖廣巡撫宋一鶴,這是我們五人加起來都辦不到的戰果。他如果沒有幾分本領的話,我們革左五營又算什麼?李自成手下一個小將就有這等功夫,現在到處傳聞什麼十八孩兒兌上坐,可能真要應到他們李家身上。”

劉希堯也說:“既來之則安之,我們此來本就是打算投奔闖王,一些事情也只能入鄉隨俗。馬老哥看不慣李來亨,那不同他來往,直接去河南就好。”

對於投奔闖軍這件事,革左五營的意見本來就很不一致。五營之中聲威最高、資望最盛的兩人,也就是革裡眼賀一龍和左金王賀錦分別代表一派意見,革裡眼賀一龍對闖軍很不信任,而且他自認爲自己兵力不弱、資歷又高,大可以同李自成掰掰手腕;左金王賀錦則同李自成有老交情,他對闖軍比較瞭解,心中更傾向於直接加入闖軍,協同李自成打天下。

至於老回回馬守應,他也是一個老資歷的人物,意見和革裡眼賀一龍一致,都想要保持獨立性。

而劉希堯、藺養成兩人資歷則就差的遠了,劉希堯是湖廣蘄州人,藺養成是湖廣南漳人,都不是陝北老兄弟。他們兩人的意見更接近於左金王賀錦,甚至於比賀錦還進一步,賀錦想的是去河南做李自成的部下,而劉希堯、藺養成乾脆想在湖廣投入李來亨的麾下。

劉希堯跟藺養成兩人之間,藺養成的資歷又要再淺一些,所以藺養成比之劉希堯,還要更加傾向於投靠李來亨。

革左五營剛回到湖廣的時候,藺養成便暗中通過郝搖旗向李來亨傳遞了一些革左五營的內幕情報。

他見賀一龍、馬守應兩人對李來亨意見很深,便爲李來亨開脫道:“丁啓睿督率二萬兵馬逃回武昌,我想李虎帥也是要堵防丁啓睿渡江恢剿,一時騰不出手來,纔沒有到蘄水來遠迎我們。但看闖軍的意思,他們那邊戰事稍稍平緩以後,李虎帥還是會親自來同我們會盟。”

藺養成本人志氣不長,也沒有什麼野心,也因此他在各家義軍中一向人緣不錯,又比較圓滑世故。他既然說了這話,賀一龍和馬守應也不便再說些什麼了。

而賀錦和劉希堯都是精明強幹之人,他們兩個對視一眼,都感到依照賀一龍簡單粗暴的爲人和馬守應陰陽怪氣的性格,這投闖之事,恐怕多有波折。

不過賀一龍和馬守應還好,更大的問題是此時駐軍在蘄水南面的張獻忠。

八大王資望之盛,還在李自成和羅汝才兩人之上,他一到湖廣,就試探革左五營,流露出了吞併闖軍基業的意圖來。

難以對付啊……

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銀子第一百三十八章 婦孺與王者之師爭道第六十章 中原戰事結束第五十七章 遏必隆滿口天話第八十五章 隨州的全面勝利第一百二十六章 漢中制將軍賀珍第四十六章 伏兵山陽(一)第一百零一章 陳永福增援上來第三十四章 鰲拜震驚了第十八章 建號封爵第九十九章 閤中國之力,滅絕其種類第一百一十八章 滅頂之災第二十一章 勤王討賊第十四章 明國西地諸帥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七十章 鷹子山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見秀第三十二章 洛陽春光好(九)第六十八章 皇太極自有安排第三十章 洛陽春光好(七)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離解第十章 牛銓請罪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宮第二十三章 李得勝第十四章 明國西地諸帥第六十五章 湖廣巡撫第十三章 老營改革(上)第七十九章 續順公第四章 於大忠第五十九章 刀馬旦(中)第八十五章 紙幣第二十九章 會戰時刻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虜已入冢穴第一百零三章 方以仁的困清之策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駕親征第二十九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完)第三十四章 兩班第四章 女官第四十七章 開國無大案第三十章 三楚虎賁,北上第十七章 義侯做天子第六十章 刀馬旦(下)第四十七章 千騎劫營第一章 太原第十九章 清田馳禁第一百零二章 湖廣大擴軍第一章 幼辭在開封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八十七章 聊城之戰第二十八章 血戰無名山(下)第八十章 動地翻天第十二章 兩大寇第六十九章 安北大都督府第六十八章 南水門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三十九章 小虎隊第二十五章 世子李玄燁第十九章 北上商洛山(上)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七十九章 續順公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二章 竹溪一民夫(下)第七十九章 續順公第三章 李天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治亂大不易第八十二章 三馬少一馬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九十五章 闖曹軍議第二十三章 李得勝第九十三章 衝出洛陽城第八十九章 任繼榮和任光榮兄弟第三十七章 攤丁入畝不是必殺技第一百一十九章 從屋上建瓴水第七十六章 劉澤清逃了第七十八章 黃河巋然不動第三十九章 朱仙鎮第十一章 隨營學堂第九章 太后寢宮第一百二十四章 奔楚(十四)第五十四章 開科萬言書第九十一章 一線城市第七十一章 與明爭天下,實與流賊角第三章 經略隨州第五十三章 大順龍衣衛第四十二章 楊嗣昌的終局(六)第五十六章 葉方實學第七十五章 崇禎的四字宗旨第九十章 二龍一虎第二十九章 洛陽春光好(六)第二章 惠世揚第一章 湖廣節度使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後一戰(二)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一百零二章 湖廣大擴軍第七十三章 軍官造成的騎牆第一百四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二十一章 炮標就位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歸見陛下第三十章 清鮮戰爭
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銀子第一百三十八章 婦孺與王者之師爭道第六十章 中原戰事結束第五十七章 遏必隆滿口天話第八十五章 隨州的全面勝利第一百二十六章 漢中制將軍賀珍第四十六章 伏兵山陽(一)第一百零一章 陳永福增援上來第三十四章 鰲拜震驚了第十八章 建號封爵第九十九章 閤中國之力,滅絕其種類第一百一十八章 滅頂之災第二十一章 勤王討賊第十四章 明國西地諸帥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七十章 鷹子山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見秀第三十二章 洛陽春光好(九)第六十八章 皇太極自有安排第三十章 洛陽春光好(七)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離解第十章 牛銓請罪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宮第二十三章 李得勝第十四章 明國西地諸帥第六十五章 湖廣巡撫第十三章 老營改革(上)第七十九章 續順公第四章 於大忠第五十九章 刀馬旦(中)第八十五章 紙幣第二十九章 會戰時刻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虜已入冢穴第一百零三章 方以仁的困清之策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駕親征第二十九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完)第三十四章 兩班第四章 女官第四十七章 開國無大案第三十章 三楚虎賁,北上第十七章 義侯做天子第六十章 刀馬旦(下)第四十七章 千騎劫營第一章 太原第十九章 清田馳禁第一百零二章 湖廣大擴軍第一章 幼辭在開封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八十七章 聊城之戰第二十八章 血戰無名山(下)第八十章 動地翻天第十二章 兩大寇第六十九章 安北大都督府第六十八章 南水門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三十九章 小虎隊第二十五章 世子李玄燁第十九章 北上商洛山(上)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七十九章 續順公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二章 竹溪一民夫(下)第七十九章 續順公第三章 李天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治亂大不易第八十二章 三馬少一馬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九十五章 闖曹軍議第二十三章 李得勝第九十三章 衝出洛陽城第八十九章 任繼榮和任光榮兄弟第三十七章 攤丁入畝不是必殺技第一百一十九章 從屋上建瓴水第七十六章 劉澤清逃了第七十八章 黃河巋然不動第三十九章 朱仙鎮第十一章 隨營學堂第九章 太后寢宮第一百二十四章 奔楚(十四)第五十四章 開科萬言書第九十一章 一線城市第七十一章 與明爭天下,實與流賊角第三章 經略隨州第五十三章 大順龍衣衛第四十二章 楊嗣昌的終局(六)第五十六章 葉方實學第七十五章 崇禎的四字宗旨第九十章 二龍一虎第二十九章 洛陽春光好(六)第二章 惠世揚第一章 湖廣節度使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後一戰(二)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一百零二章 湖廣大擴軍第七十三章 軍官造成的騎牆第一百四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二十一章 炮標就位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歸見陛下第三十章 清鮮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