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朕不爲寡人

“聖駕已至——”

從太原出發的將近十萬大順精兵,東出娘子關,在張鼐率領先鋒騎兵趕抵井陘以後,李過和宋獻策又帶着一支兵馬陸續抵達井陘關上。在他們的身後,狹窄的山嶺峽谷之中,已經完全被順軍將士充塞,旗幟招舞猶如重疊密佈的雲朵,深藍色的罩衣和戰袍,則好像是一條奔流不息的大河。

在大軍的中央,數面高高立起,迎風飄舞的明黃色旗幟,代表的就是永昌天子李自成的位置。

黃纛之下,還有許多甲騎遊走戒備,威勢一點不比真定城下清軍的御帳要差。李自成坐着金色的皇家輦轂前行,除了田見秀因爲雁門之敗,受到了一些冷落,現在被留在太原負責留守之責以外,大順朝的其他文臣武將,幾乎全部環繞在李自成的左右,盡數跟隨在這一支大軍之中,趕赴井陘。

李自成經過十多年的艱難苦戰,幾經挫折,血流成河,終於走到了今天這一步上了。今日的決戰,在明眼人看來都知道將會決定此後天下數百年的命運。

大順軍全軍上下,所有文臣武將,在抵達井陘關後,從張鼐和張皮綆那裡獲知了清軍的動向以後,都興奮鼓舞,認爲清軍頓兵堅城之下,久攻真定不克,調兵想要搶佔土門關關城又被張鼐挫敗,看來是氣數已盡,不會成爲大順的強敵了。

日頭閃爍,李過先帶着一支御營親軍開道,李自成則在城外提前用了早膳以後,才進入井陘關的關城裡面。他一邊走着,一邊想起許多問題,如今在李自成的胡思亂想中,他想到稱“孤”和稱“朕”的問題,不禁微笑了。

李自成起小過着貧苦的日子,向來只有一個“我”字的稱呼。他攻破洛陽,建立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的旗號以後,當時以牛金星和宋獻策爲首的文臣們一致建議他自稱爲“孤”;他對國王自稱爲“孤”的事並不陌生,戲臺上國王或是自稱爲“孤”,或是自稱爲“寡人”,都不自稱爲“我”。

李自成小時讀過《孟子》,梁惠王對孟子說話就自稱“寡人”。如今已經建立大順,改元永昌,受文武百官朝賀。當時文臣們都向他三跪九叩,山呼萬歲,將他看做是開國皇帝,所以建議他自稱爲“朕”或者“寡人”,以正視聽。

但是李自成出於習慣,仍舊愛用“我”字。他口頭上說不慣“朕”,更加不喜歡用“寡人”這樣的稱呼。

從小的時候起,李自成在家中就不大受到重視。除了李過這一個名義上的侄子,實際上的兄弟以外,他本來就沒有幾個家人,邢夫人和高傑的背叛,更讓李自成感到分外的傷痛。

這一回李來亨將邢夫人送去太原,就讓李自成想起了自己這大半生來,在家庭生活上的失敗。他雖然和高夫人有很深的感情,也有了一個可愛的女兒,可是因爲邢夫人的緣故,又始終對於家庭生活懷有一層深層次的恐懼感。

邢夫人到太原後,李自成沒有去見過她一次,只是囑咐牛金星妥當安排邢夫人的生活。最好要讓她過上充裕而安定的日子,對於邢夫人和高傑的子女,李自成也希望他們能夠沒有顧慮地好好生活下去。

在太原時,李自成這樣和牛金星談過這個問題:“我……朕是個莽夫,從前在銀川驛站討生活的時候,已經虧待了家人太多。補之那時候還是個半大小子,一個月裡卻有十幾二十天來驛站幫我做活計。這也全賴我總要去大包大攬幫別人的忙,最後自己又完不成活計,反倒是連累了補之特別辛苦。

後來驛站欠餉太久,大家公推保舉我去討要薪餉,惹出了不少事情。家裡人總是埋怨我,又沒有什麼好處,何苦於一次次爲別人出頭呢?

唉!所以啓翁你讓我用‘寡人’自稱,我實在不喜歡。我是不願意做一個寡人的,我站出來打殺十幾年,初時不過是爲了給自己討一個公道、出一口惡氣,後來卻是想要天底下更多人都有這樣的一個公道可去依靠……你說咱們辦得到嗎?

我不想做一個寡人,啓翁,等平定了東虜,我們打到北京以後,我想就應當好好補償一下我的家人兄弟們。補之也是,我給他將名字從李過改成李錦,這件事情啓翁你,還有玉峰和雙喜,是不是都有些不大高興?我聽說有一些人在傳話,說給補之改名字,是因爲我將來要大順的皇位傳給他……

今天我可以和啓翁你先透個底,我自己雖然還沒有老,但年紀也不小了。過去的半輩子,我總覺得許多地方對不起補之,太勞累他了,今後即便皇儲不是他,我也一定要讓補之的子子孫孫,都和我的子孫同享萬世的太平富貴。”

李自成對牛金星袒露的這一番心跡,全是他的肺腑之言,真誠質樸的全無人君之象。可是牛金星又到底能夠聽進去幾分呢?

永昌天子對於大順朝裡田見秀、牛金星這一黨黨人,和李過之間隱隱約約的矛盾,早就看的清清楚楚。

但李自成也相信,他自己還在春秋鼎盛的時候,平定東虜以後,還有大把的時間好好調解雙方。依照他的性格,自古開國君臣之間,往往會有的一番“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劇目,李自成是絕不願意上演的。

他只希望平定東虜,一統海內以後,百姓可致太平,君臣可同富貴罷了。

“朱元璋從當兵開始,出生入死,歷盡千辛萬苦,費了十五個年頭,終於奪取天下,建立明朝。我自起義至今,你說巧不巧?也恰是十五個年頭!”

李自成看着井陘關雄偉的關城,撫須微笑。牛金星則藉着他的話說道:“洪武帝身經百戰,驅逐胡元,建立大明,功業遠遠超過宋代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可是洪武帝將小明王沉水,其道義又不比萬歲高崇了。”

李自成感嘆道:“只可惜大明朝不到三百年,只有二百六十年就亡國了。我大順朝決不如此!”

李自成左右的中營親將李友、吳汝義等人都頓首道:“大順朝當然是萬世一統!”

李自成哈哈笑了一聲,說:“啓翁給我講解史書,我看自古沒有不亡之國;周朝雖說有八百年,但是平王東遷之後,過了兩代,周天子徒有虛名,十分可悲。大順朝如果能夠享國四百年的國祚,就已經非常難得了。”

深明《易》理,兼諳奇門、遁甲、風角、六壬之術的宋獻策,隨即拍掌大笑道:“陛下應運而興,大順國運長綿,何止於四百載呢!”

環繞在李自成周圍的從龍之臣,一個個在恭敬謹慎中面露微笑,紛紛點頭。所有人都是滿面春風的樣子,大家都認爲清軍頓兵真定城下,勝利已經多半操在順軍手中,便一個個開始展望起了新朝定鼎天下以後的美好圖卷。

這時候前方傳來一陣馬蹄踏地之聲,李過帶着一標親衛奔了回來,向李自成稟告道:

“陛下!清軍攻打土門關的大隊兵馬,已讓臣等肅清乾淨,現在道路平靜,清軍丟下很多攻城器械狼狽退走,義侯想要請示一下,是否使大軍開拔出關,直抵真定城下?”

李過是李自成的親侄兒,叔侄同歲,自幼一起玩耍,學習武藝,互相廝打,常在地上翻滾,如同兄弟。他們兩人的感情之濃厚,還要超過許多人家的親兄弟。

不過現在李自成已經稱帝,李過不能不以特別尊崇的態度對待他的叔父了。爲着擁戴叔父的帝王大業,他牢記自己應該時時對叔父執臣下之禮,爲其他衆多武將樹立榜樣。今日雖在戰場,李過也沒有像其他武將那樣只行一個躬身作揖的簡單禮節,而是特地下馬,單膝跪地,再慢慢回報軍情。

第三章 李天下第五十二章 金氏朝鮮第六章 雪花無辜第七十二章 鹿角線第十三章 老營改革(上)第三十九章 李定國案第二十六章 李來亨以手握日第十六章 鞏尚書的好文章第九十六章 鳥銃對輕炮第九十九章 聯軍末路(四)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離解第九十九章 聯軍末路(四)第七十四章 雞肋的巨人們第七十八章 治隆漢唐第二十二章 牛金星第一百七十四章 絕境白狐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險第十七章 無派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後一戰(三)第七十三章 磁州第十三章 老營改革(上)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順大總統李過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十三章 復套與搗巢第二十五章 沈莊軍的末路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六)第五十章 峨眉峰李遠第一百零七章 火燒阿山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一百六十三章 最後一戰(九)第七十九章 續順公第七十六章 我的大腿呀第三十五章 裱糊匠史可法第四十七章 流賊投降第一百一十二章 奔楚(二)第三章 林貓貓第八十一章 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暴骨沙礫第四十三章 高一功的輩分第一百三十七章 給我翻譯翻譯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八十八章 顧君恩來了夠不夠第五十六章 三百大船第九十二章 慶功宴(上)第六十八章 江南兵北伐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將李隨侯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七章 左鎮第二十三章 沈莊軍事變第七十四章 郭巨埋兒第一百三十九章 懷來宴第九十三章 牆式衝鋒沒有對抗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三十四章 破陣軍嶺川(五)第七十六章 跑跑跑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瘟疫,可防可控第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吳三桂第一章 幼辭在開封第十二章 李來亨沒有離婚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第九十九章 上蔡亂局(二)第二十章 強攻屏風寨(六)【求收藏和推薦!】第九十八章 方太師第一百零四章 官軍炮火(三更)第五十七章 左良玉的打算第六十六章 太平天國之謀第三十三章 容齋隨筆只有六筆第一百二十四章 奔楚(十四)第十章 竹溪突圍(中)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五十四章 車騎關第八章 着佃交糧第五十一章 義王的實力第七十二章 大將劉汝魁第七十六章 我的大腿呀第十六章 虯龍溝第五章 拳碎大明第八十章 鄉官體制開始動員第八十八章 虜必有詐第五十一章 猛士許都第四十二章 楊嗣昌的終局(六)第十三章 隨州夜第三十三章 霧中的騎兵交戰第九章 整治三河第十章 李錦和李鼐第四十三章 和平將軍陳永福第一百二十九章 徐州徐州第二十九章 官軍崩潰第五十九章 大清南征闖孽第一百章 南明的北伐第十二章 沈莊軍第二十一章 勤王討賊第一百零六章 流賊無備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四十六章 風起潼關第三十二章 公子鄭成功第四十七章 伏兵山陽(二)第四十一章 不可期門受戰第一百二十五章 奔楚(十五)
第三章 李天下第五十二章 金氏朝鮮第六章 雪花無辜第七十二章 鹿角線第十三章 老營改革(上)第三十九章 李定國案第二十六章 李來亨以手握日第十六章 鞏尚書的好文章第九十六章 鳥銃對輕炮第九十九章 聯軍末路(四)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離解第九十九章 聯軍末路(四)第七十四章 雞肋的巨人們第七十八章 治隆漢唐第二十二章 牛金星第一百七十四章 絕境白狐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險第十七章 無派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後一戰(三)第七十三章 磁州第十三章 老營改革(上)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順大總統李過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十三章 復套與搗巢第二十五章 沈莊軍的末路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六)第五十章 峨眉峰李遠第一百零七章 火燒阿山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一百六十三章 最後一戰(九)第七十九章 續順公第七十六章 我的大腿呀第三十五章 裱糊匠史可法第四十七章 流賊投降第一百一十二章 奔楚(二)第三章 林貓貓第八十一章 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暴骨沙礫第四十三章 高一功的輩分第一百三十七章 給我翻譯翻譯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八十八章 顧君恩來了夠不夠第五十六章 三百大船第九十二章 慶功宴(上)第六十八章 江南兵北伐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將李隨侯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七章 左鎮第二十三章 沈莊軍事變第七十四章 郭巨埋兒第一百三十九章 懷來宴第九十三章 牆式衝鋒沒有對抗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三十四章 破陣軍嶺川(五)第七十六章 跑跑跑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瘟疫,可防可控第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吳三桂第一章 幼辭在開封第十二章 李來亨沒有離婚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第九十九章 上蔡亂局(二)第二十章 強攻屏風寨(六)【求收藏和推薦!】第九十八章 方太師第一百零四章 官軍炮火(三更)第五十七章 左良玉的打算第六十六章 太平天國之謀第三十三章 容齋隨筆只有六筆第一百二十四章 奔楚(十四)第十章 竹溪突圍(中)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五十四章 車騎關第八章 着佃交糧第五十一章 義王的實力第七十二章 大將劉汝魁第七十六章 我的大腿呀第十六章 虯龍溝第五章 拳碎大明第八十章 鄉官體制開始動員第八十八章 虜必有詐第五十一章 猛士許都第四十二章 楊嗣昌的終局(六)第十三章 隨州夜第三十三章 霧中的騎兵交戰第九章 整治三河第十章 李錦和李鼐第四十三章 和平將軍陳永福第一百二十九章 徐州徐州第二十九章 官軍崩潰第五十九章 大清南征闖孽第一百章 南明的北伐第十二章 沈莊軍第二十一章 勤王討賊第一百零六章 流賊無備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四十六章 風起潼關第三十二章 公子鄭成功第四十七章 伏兵山陽(二)第四十一章 不可期門受戰第一百二十五章 奔楚(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