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春秋大義

明朝的宗旨,就是北京城裡,紫禁城上的“敬天法祖”四個大字。

今天闖軍把這四個字做了簡單的修改,將“敬天法祖”四個金燦燦的大字改爲了“順天應人”的新宗旨,昭然若揭地顯示着新生國度不同以往歷史的新宗旨。

禪讓儀式和闖軍開國建基的一切典禮,都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劃之中。總負責人還是禮政府的鞏尚書,他本來就是明朝政府中負責禮制的官員,對於這一方面的知識也自然是相當豐沛。

李來亨仔細觀察着太原大道上形形色色、不同人物的神情,很明顯可以看出的一點是,牛金星現在雖然已經貴爲“新朝”的平章政事,可牛相的養氣功夫顯然還是很不到位的。從他的神情上來看,牛太師對於自己不能參與籌辦開國大禮這件事情,是非常在意的。

“啓翁,別來無恙啊!”

李來亨似笑非笑地看着牛金星,拱手說道:“啓翁是我朝的開國第一相,今後垂大名於青史之上,也是也是不枉此生啦。”

只是牛金星好像沒有什麼閒情雅緻同李來亨談談開國首相的事情,他的不快簡直顯露於形表,這等養氣功夫,現在被宋企郊和鞏焴這班人直追而上,似乎也就並不奇怪。

牛金星自己頗憤憤於李自成用人竟然有了幾分“用人如積薪,後來者居上”的味道,但在李來亨調侃時,這些小小的不滿,也只能暫時先收一收。

他顯然不願意和李來亨多說什麼,只是裝作淡然的樣子,輕聲道:“小李帥位列諸侯之位,開國封侯,同樣是要留名大順之史冊了。”

李來亨輕笑道:“封侯非我願,唯望天下平。啓翁……啊不,應該說是牛相,牛相過譽了。自從明太祖廢除宰相一職以後,時隔二百餘年,我朝重新設宰相,牛相就是這二百年來頭一位宰相,權傾朝野,天下何人能望及項背?這真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李自成恢復唐制,當然也就重新恢復了被朱元璋廢除的宰相一職。而且唐朝本來是羣相制度,大順雖然也設有左右兩個平章政事,不過因爲另一位平章政事惠世揚年邁,李自成加其爲平章,更多是爲了爭取明朝舊臣的人心,並沒有授予惠世揚真正的宰相實權。

所以說牛金星是這兩百多年漫長時光中,第一位真宰相,好像也沒有什麼不對的地方。

不過牛金星自己知道自家事,古之宰相是能開府建牙的,至少也能自己徵辟僚屬。可是大順採取右武制度,李自成現在又重用一班在陝西投降的明朝舊臣,牛金星不要說是徵辟一班宰相僚屬,即使是想保持自己對於六政府的影響力,都很困難了。

所謂真宰相,也只不過是因爲現在大順的文官架子還沒有完全搭建起來……至少從李自成加授牛金星天佑殿大學士一銜的情況來看,或許將來的大順,平章政事將只是虛銜,天佑殿大學士纔是實職。

如此所謂真正宰相,其實也不過是聊備顧問的內閣輔臣而已。

牛金星不再多言,與李來亨隨意說了些無用的廢話以後,衆人便看到一隊隊列嚴整的騎兵打馬而出。

李自成的黃龍大纛也出現在太原城的大街之上,黃蓋遍張,道路兩旁早已獲悉闖軍將要在今天開國建基的城內居民們,也都紛紛焚香頂禮,跪在路邊上頂禮膜拜。

李來亨嗅到了濃重的香爐煙燻氣味,整座城市都被一股似乎能看出金黃之色的煙霧覆蓋。

“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

李來亨聽到了鞏尚書的聲音,他好像在大聲念着《禮記》中的內容。周圍的騎兵向前涌動,金鼓喧天,戈甲耀日,山西附近聞訊的老百姓都扶老攜幼,像潮水一樣涌來太原城觀禮。

雖然牛金星一再提出禁止外郡百姓到太原觀禮的建議,不過李自成似乎因爲即將稱帝開國的緣故,整個人具備了比較之前更爲強大的一股自信力。他一口否決了牛金星的話,決定讓更多人看到大順皇基的奠定時刻。

很多老人手擎着香跪在地上,想着太平日子果然要盼到了,不禁激動得熱淚縱橫。

李自成本人也很激動,現在稱帝的程序已經到了晉王揖讓的第一步——由於闖軍一口咬定崇禎已經被清軍殺害,所以將在太原的明朝宗藩諸王中挑選合適的人物繼承大統。

此前李自成已經物色好了由秦王來做明朝這最後的一日天子“明末帝”,但是根據鞏尚書所言,秦王欲繼承帝位,也要首先揖讓數次。具體程序先由一些明朝的宗藩成員推戴晉王繼位,接着晉王出來說明自己是如何“德薄”,沒有資格繼承明朝的大統,並首先提出因爲清軍殺害先帝崇禎的關係,只有“興兵爲大行皇帝復國仇者”,才能擁有繼承明朝帝統的真正合法性。

這一條要求提出來以後,其實就完全杜絕了明朝宗藩成員繼承皇位的可能性。因爲無論是秦王也好,還是在南京擁有一定權力的潞王和福王,他們大約都無膽也無謀於討伐皇太極。

緊接着便是秦王的揖讓了。

他受到了明朝宗藩成員的一次勸進,接着又受到了只拿到幾百兩賞銀而不情不願的晉王勸進,於明朝舊人的推戴聲中,終於決定宣佈正式繼承“先帝”的皇業。

可是秦王偏偏又是一個審時度勢的人物,他生怕着自己如若真的做了“明末帝”,將來真的能夠安享宋王的五千兩恩養銀嗎?萬一未來的大順君臣忌憚自己這個明朝末帝,給他一杯牽機酒,像宋太宗謀害南唐後主李煜那樣,將他殺害了可怎麼辦?

所以揖讓到了這一步居然出現了一點小小的問題,便是秦王堅決不肯正式稱帝。他聲言按照《春秋》大義,殺害故君的逆賊尚未討伐,則故君不得下葬,新君不得繼位。

秦王認爲自己兵力弱小,不能討伐虜逆,便提出自己只能稱號爲“監國”,而實在不敢稱帝。

李自成對此當然是頗爲惱怒,一切說得好好的,五千兩恩養銀子和一個宋王的王爵都許諾下去了,結果秦王居然在這個節骨眼上鬧出了問題?

第八十五章 紙幣第八十五章 紙幣第二章 竹溪一民夫(下)第九十九章 上蔡亂局(二)第九十六章 掃清胡塵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第八十七章 夷陵大捷第二十六章 天降闖軍第五十一章 收遼第八章 科舉改革第一百二十九章 徐州徐州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國的衣冠肝膽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七章 九江之戰第十六章 李自成(上)第一百八十九章 選擇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八十一章 大明中興第七十七章 洗甲北舞渡(七)第一百四十九章 瘋狂辱多爾袞第六十三章 河南的大逃荒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八十三章 歷史開始了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然武俠化的一章插曲第一百一十四章 小太師第一百零九章 曹帥亂彈琴第一百零一章 同心圓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四十八章 中夜決堤使南灌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的首級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七章 侯爺的日子第一百零三章 方以仁的困清之策第五十六章 三生投闖第一百四十九章 瘋狂辱多爾袞第七十六章 跑跑跑第六十章 戰雲陰霾第十九章 清田馳禁第一百一十七章 奔楚(七)第一百四十四章 燙手山芋邢夫人第八十章 囚車行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華的大家庭第一百二十一章 飛雲橋南岸第八十五章 不死於賊,必死於法第八十三章 李過回來啦第一百八十九章 選擇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二十一章 會師商州(上)第三十七章 水生第二十二章 西寧公第一百五十章 總動員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一百章 揚武藍第三十四章 鰲拜震驚了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然武俠化的一章插曲第八章 熊耳山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第七十九章 夾河之役的第一勝第五十四章 鼻血如注第八十章 動地翻天第十五章 袁時中之心第一百零三章 方以仁的困清之策第一百零九章 顧君恩在此第二十二章 牛金星第四十九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二)第七十七章 西域屯田第八十八章 龐存回鄉第三章 李天下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炮手就位第十六章 強攻屏風寨(二)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六十九章 北來之煙第六十七章 摧破裕州城(三)第五章 闖營一小卒(下)第一百二十九章 山西大局糜爛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營第一百二十三章 鐵馬收取興慶府第四十七章 開國無大案第一百一十五章 小姨媽羅顏清第五章 公審殺人第五十九章 不見洛陽花(二)第三十六章 人才儲備第四章 於大忠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順軍萬勝(三)第四十三章 愛新覺羅屯齊第九十四章 天下與我何加焉第十七章 義侯做天子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一百一十五章 奔楚(五)第六十三章 帝國特惠制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順軍萬勝(一)第三十一章 南都內戰第八十九章 不滅此胡,何復爲人第二十六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四)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後一戰(三)第八十九章 白溝河第四十七章 開國無大案第一百二十五章 奔楚(十五)
第八十五章 紙幣第八十五章 紙幣第二章 竹溪一民夫(下)第九十九章 上蔡亂局(二)第九十六章 掃清胡塵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第八十七章 夷陵大捷第二十六章 天降闖軍第五十一章 收遼第八章 科舉改革第一百二十九章 徐州徐州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國的衣冠肝膽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七章 九江之戰第十六章 李自成(上)第一百八十九章 選擇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八十一章 大明中興第七十七章 洗甲北舞渡(七)第一百四十九章 瘋狂辱多爾袞第六十三章 河南的大逃荒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八十三章 歷史開始了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然武俠化的一章插曲第一百一十四章 小太師第一百零九章 曹帥亂彈琴第一百零一章 同心圓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四十八章 中夜決堤使南灌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的首級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七章 侯爺的日子第一百零三章 方以仁的困清之策第五十六章 三生投闖第一百四十九章 瘋狂辱多爾袞第七十六章 跑跑跑第六十章 戰雲陰霾第十九章 清田馳禁第一百一十七章 奔楚(七)第一百四十四章 燙手山芋邢夫人第八十章 囚車行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華的大家庭第一百二十一章 飛雲橋南岸第八十五章 不死於賊,必死於法第八十三章 李過回來啦第一百八十九章 選擇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二十一章 會師商州(上)第三十七章 水生第二十二章 西寧公第一百五十章 總動員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一百章 揚武藍第三十四章 鰲拜震驚了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然武俠化的一章插曲第八章 熊耳山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第七十九章 夾河之役的第一勝第五十四章 鼻血如注第八十章 動地翻天第十五章 袁時中之心第一百零三章 方以仁的困清之策第一百零九章 顧君恩在此第二十二章 牛金星第四十九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二)第七十七章 西域屯田第八十八章 龐存回鄉第三章 李天下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炮手就位第十六章 強攻屏風寨(二)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六十九章 北來之煙第六十七章 摧破裕州城(三)第五章 闖營一小卒(下)第一百二十九章 山西大局糜爛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營第一百二十三章 鐵馬收取興慶府第四十七章 開國無大案第一百一十五章 小姨媽羅顏清第五章 公審殺人第五十九章 不見洛陽花(二)第三十六章 人才儲備第四章 於大忠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順軍萬勝(三)第四十三章 愛新覺羅屯齊第九十四章 天下與我何加焉第十七章 義侯做天子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一百一十五章 奔楚(五)第六十三章 帝國特惠制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順軍萬勝(一)第三十一章 南都內戰第八十九章 不滅此胡,何復爲人第二十六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四)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後一戰(三)第八十九章 白溝河第四十七章 開國無大案第一百二十五章 奔楚(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