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討賊聯軍來了

“保定城到了!”

李來亨看到保定府城的城牆上,依舊樹立有闖軍旗幟的時候,心裡的不安感才漸漸消退了下來。他急行軍到博野縣的時候,正好撞到了被劉芳亮派到這裡調回分守兵的馬世泰。

李來亨從馬世泰口中得悉了劉芳亮的決斷,他不禁欽佩劉芳亮並不瞭解瘟疫傳播的相關知識,也不知道清軍一定會入關的大勢。可居然只靠着一些蛛絲馬跡,就做出了幾乎可算是最正確的應對措施。

天命在闖軍啊!

當然這種感嘆李來亨也就是說說罷了,他知道這更多還是因爲像劉芳亮這樣資深的闖軍元從,大多走過無數次鬼門關。

他們經歷過的最糟糕的情況,甚至都不是李來亨所能想象到的。

畢竟李來亨投奔闖軍不久以後,起義軍就由低谷轉入高峰,並一路凱歌走到了今天。李來亨並沒有經歷過商洛山時期以前,起義軍撲而再起、起而又撲的慘淡經歷,更沒有和李自成在青海附近的西番界裡爬雪山、過草地。

有時候他也再想,沒有經歷過那些慘痛失敗的自己,將來萬一遭遇慘敗,究竟能不能穩住陣腳呢?

不過歷史上的情況,那些經歷過闖軍低谷期的元從將領,在山海關之戰後一系列的失敗裡,似乎也沒有穩住自己的陣腳。

或許說明統帥個體的經驗和才具,終究是低於大勢、地盤、軍力、財政等等各方面因素的力量吧?

“好直,你記得讓許都安排好收容掉隊兵員的事情。”

李來亨對顧君恩囑咐了一句,許都現在已經是參軍司的一名參軍主事了。他雖然作戰經驗欠佳,但熟讀兵書,換句話來說,“紙上作業”的能力頗強。

在參軍司裡一些楚闖老軍官的幫忙和教導下,許都進步倒也飛快,現在已經完全能夠勝任殘參軍的種種統籌工作了。

因爲三萬楚闖大軍強行軍疾馳北上,李來亨考慮半路上必然有許多兵員掉隊,所以就讓許都留在博野縣,負責收容掉隊的士兵。

顧君恩看着不遠處已經在望的保定城,對李來亨這個要求感到有些突然,無奈道:“要我回去博野縣那邊再看一看嗎?”

“我本來總擔心官軍會先我一步進攻保定,現在看來是我多慮了。咱們也不用太着急,好直你去博野縣把掉隊的士兵全部收容好……這樣,我讓李世威跟你一塊去。炮標的不少重炮也落在後面,估計還要些時日才能跟上來。”

李世威指揮的炮標是楚闖軍中器械裝備最爲豪華的一支部隊,也是李來亨攻堅的絕對主力。不過重炮行動不便,在強行軍時,自然落在了隊伍的最後面。

顧君恩明白情況如此,也就沒再說什麼了。他很快就在李世威一支部隊的護衛下,轉而朝博野縣方向轉去。

“看來保定這邊並無戰事,府主多慮了。”

李來亨對方以仁點點頭,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第一是劉芳亮自己有所戒備,看來不至於遭到敵人的偷襲而導致損失慘重;第二是敵人也並沒有很快發起進攻,自己還是順利趕在敵人有所行動前,抵達保定和劉芳亮會師了。

李來亨喘了口氣,越是靠近北京城,越是靠近山海關,他心中的疑雲便愈發深厚了起來。那一團黑色的陰霾,總是纏繞在他的心間,讓他忍不住在睡夢中驚醒過來,分辨不清楚到底醒時是真,亦或者夢時是真。

“我師傅平常用兵以輕銳著名於闖軍,這一回卻是十足的謹慎。能張能馳,古名將之風呀。”

劉芳亮曾經教過李來亨槍棒功夫,所以李來亨還是習慣用師傅這個稱謂來稱呼劉芳亮。他和李過是義父子關係,和劉芳亮又是師徒關係,與羅汝才又是妹婿關係,闖軍六個權將軍,李來亨自己佔了一個,又和剩下的三個存在這樣密切的聯繫。

也難怪牛金星對他們這個“李黨”十分忌憚了。

畢竟牛金星雖然把持闖軍中樞的文官體系,可是在武將方面,只有田見秀和袁宗第這兩個權將軍而已。

不過“牛黨”在李自成中營親軍的影響力,遠過於李黨,也是一大優勢。

當然這些論述的前提是,真的存在一個和“牛黨”競爭的,以李過爲首的“李黨”團體。

想到這件事情,李來亨忍不住哂笑一陣,心裡也輕鬆了不少。

保定城裡的劉芳亮對李來亨如此快地趕來會師,先是大感驚喜。但隨即獲悉李來亨沒有先行佔領河間府,而是直接從真定府的深州,走博野縣,直奔來保定的消息以後,劉芳亮就板起了臉。

他對李來亨擅自改動李自成北伐安排的做法,有些不快地說:“河間府遮蔽保定側翼,而且去年東虜曾經攻破過河間府,當地既無強兵駐守,城池又已殘破。你要攻佔河間府,至多多耽誤幾天時間,何必這樣急忙忙趕來保定。”

李來亨自知他的做法確有不對的地方,當時決策之時,過分受到山海關之戰陰影的影響,以至於激進過度了。

他無奈解釋說:“大雪封凍,師傅你也發現瘟疫已經告停了吧?我就怕明軍趁此機會,雪夜襲蔡州,你在保定才只有兩萬人。萬一遭到明軍空國來攻,事情就很麻煩了。”

“你說的瘟疫之事,我有所關注。近段時間來保定投闖的難民之中,已經很少再發現有因瘟疫而死掉的人了。不過你也不用多慮,我已經派馬世耀帶二千騎,前出到白溝河一帶探查官兵動向,不至於遭到敵人的突然襲擊。”

劉芳亮佈置周全,讓李來亨頗感嘆服。前營兵馬陸續進城以後,他又同劉芳亮提到了大同邊軍的事情,說:

“我聽說殿下攻佔大同的時候,大同總兵姜瓖是獻關而降。像這樣反覆無常的人,今天會獻明朝的關城,明天或許就會獻我們闖軍的關城。我聽說這件事後就寫信給殿下,勸殿下殺掉大同總兵姜瓖,好震懾住晉兵,不知道姜瓖現在是下獄了還是已被殺掉?總之絕不能用他。”

劉芳亮臉色古怪地看着李來亨,過了好一會兒才說:

“自成……殿下確實是罷去了姜瓖的所有官職,將他閒置在大同家中。不過殿下率兵西征以後,據我所知,田玉峰覺得姜瓖是難得一見的人才,在收編晉兵的事情上,常常聽取姜瓖的意見。後來更是發展到去哪裡都要帶着姜瓖隨侍左右的情況,還把姜瓖調去了太原,協辦留守之事。”

“這……”

李來亨想到姜瓖這個反覆無常之人歷史上的種種做法,對田見秀深感無語,這樣一個大同的地頭蛇,不砍掉他的腦袋,居然還留在身旁?

這可真是要鬧出大樂子來的!

“玉峰叔荒唐了,殿下都已經把姜瓖罷官在家了,怎麼能隨便重用這種反覆無常之人?不行,師傅,我還是要寫信給殿下,也要寫信給玉峰叔去,姜瓖這種人必須殺掉才行,留着他必有後患。”

但李來亨還沒有開始重新寫一封信,馬世耀帶去的二千精騎,就有一小支部隊奔回了保定城。數十名騎兵十萬火急奔入保定城內,劉芳亮見狀知道一定是官軍有所異動,立即打開城門,直衝到城門口迎接探馬。

李來亨臉色同樣一變,他和方以仁對視一眼,均想到難道是自己推測的事情成真了?官軍真的要趁虛反擊嗎?

“報!馬果毅探得軍情,官兵大隊人馬已到白溝河以北地帶,數目不止數萬!另有爲官兵所驅難民過來報信,言十四日已到涿州,似不甘心輕棄冀南,有與我爲難之意!”

“果真如此!”

李來亨和劉芳亮同時驚呼道,沒想到他們的猜測全中事實。

但是對闖軍而言幸運的是,劉芳亮提前做出了正確的預判,派出馬世耀捕捉到了官軍的動向。而李來亨同樣及時趕到保定,使得闖軍兵力比起官軍不至於劣勢很多。

李來亨又向夜不收細細盤問道:“官軍北來兵力多少人?你們掌握到一個大概的情況了嗎?”

夜不收回答道:“馬將軍只二千騎,但爲探得清楚情報,還是冒險過河。好在天寒地凍,白溝河多半結冰,所以馬將軍雖然遭到大股官兵追殺。但咱們左營的三堵牆精騎最爲驍悍,馬將軍只損失四十騎,就殺回到固城鎮了。官兵兵力總數目約有四五萬人,戰馬、器械、甲仗、銃炮皆極多,士飽馬騰,十分精強。”

李來亨知道夜不收說的這段很簡單的話,其中必然包含了一系列兇險至極的生死搏殺。沒想到劉芳亮的這個副將馬世耀,名聲不顯,居然有如此大智大勇,爲闖軍把握到了相當重要的先機啊!

雖然白溝河許多河段結冰,但馬世耀只要區區二千騎兵,敵人可是有着五萬大軍。他居然敢於帶着這樣一支小部隊深入敵前,捋了一把老虎的鬍鬚。

李來亨自然不知道,後世闖軍在潼關大戰失利後,馬世耀只帶七千兵詐降於豫親王多鐸,準備以此七千兵馬與李自成裡應外合,一舉扭轉乾坤,擊滅多鐸所部。

若非歷史的天命沒有落在馬世耀的身上,讓他的詐降密信於無意間被清軍獲得,豫親王多鐸恐怕是走不出潼關的。

“好,官軍必以爲保定兵力僅其一半,沒想到來亨已經趕到,我們兵力大大增強。快,我們立即準備一番,馬上趕去固城鎮接應馬世耀。”

劉芳亮對自己選擇馬世耀前去偵察這一決定,頗感自得。他就是知道馬世耀是一個很有主意,又相當大膽的人,才做出這樣的安排來。

李來亨看着北方的天際線,雪已經停了很久,雲層不薄也不厚,但是這一兩天應該是不會再下雪了吧。

“我們立刻去接應馬將軍!”

第三十三章 李來亨政權誕生第五十九章 井陘道上第一百四十章 延安使者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鋒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九十二章 宋和記第七十二章 花關索(中)第九十七章 博洛唱歌洪太死第五十六章 三百大船第六十八章 皇太極自有安排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虜已入冢穴第八章 濟南之屠第九章 牛相第四十九章 革左五營第七十七章 不辱使命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營第九十五章 失陷主帥第一百一十六章 奔楚(六)第十章 竹溪突圍(中)第六十二章 僕固懷恩第二十章 郝標騎兵第一百一十一章 長安血夜第七十九章 夾河之役的第一勝第六十七章 真是一條好狗第七十五章 撲夷陵(一)第四十八章 中夜決堤使南灌第一百零三章 長安議第六十七章 青羊宮之變第七十五章 高達天下無敵啊第一百一十九章 從屋上建瓴水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變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明水師出場第七十五章 崇禎的四字宗旨第一百四十三章 東師已入燕京城第十七章 無派第十一章 非晉王不可第四十章 楊嗣昌的終局(四)第六十四章 我們這一年第五十二章 金氏朝鮮第一百零一章 崩潰的吳三桂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七)第六十章 中原戰事結束第十四章 大義覺迷錄第九十四章 最後一天第三十七章 闖軍萬勝第八十五章 紙幣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順軍萬勝(一)第四十八章 伏兵山陽(三)第一百二十六章 奔楚(第二卷完)第一百零九章 曹帥亂彈琴第八十八章 顧君恩來了夠不夠第十九章 東西並進第一百零一章 陳永福增援上來第五十一章 收遼第三章 滿洲入寇(下)第四十五章 公子獻頭第四十一章 李過的問題第一百零九章 曹帥亂彈琴第七十七章 夢迴劉宗敏第一百零一章 崩潰的吳三桂第七十八章 紅衣發熕之神第一百章 中心開花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八十一章 大明中興第一百零一章 崩潰的吳三桂第四十一章 不可期門受戰第三十章 破陣軍嶺川(一)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三十三章 推行營莊制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鐵馬之象第二十九章 會戰時刻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後一戰(三)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歸見陛下第一百零五章 竹溪一節帥(上)第七十九章 撲夷陵(五)第三章 李天下第三十二章 洛陽春光好(九)第四章 小徽柔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二十六章 血戰無名山(上)第四章 小徽柔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殺爲慮第四十八章 中夜決堤使南灌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銀子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營第八十四章 金聲桓的忠告第三十七章 順與清各擅勝場第七十四章 郭巨埋兒第五十一章 義王的實力第六十三章 孫可望出手第八十八章 顧君恩來了夠不夠第七章 順兵第四十五章 公子獻頭
第三十三章 李來亨政權誕生第五十九章 井陘道上第一百四十章 延安使者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鋒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九十二章 宋和記第七十二章 花關索(中)第九十七章 博洛唱歌洪太死第五十六章 三百大船第六十八章 皇太極自有安排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虜已入冢穴第八章 濟南之屠第九章 牛相第四十九章 革左五營第七十七章 不辱使命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營第九十五章 失陷主帥第一百一十六章 奔楚(六)第十章 竹溪突圍(中)第六十二章 僕固懷恩第二十章 郝標騎兵第一百一十一章 長安血夜第七十九章 夾河之役的第一勝第六十七章 真是一條好狗第七十五章 撲夷陵(一)第四十八章 中夜決堤使南灌第一百零三章 長安議第六十七章 青羊宮之變第七十五章 高達天下無敵啊第一百一十九章 從屋上建瓴水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變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明水師出場第七十五章 崇禎的四字宗旨第一百四十三章 東師已入燕京城第十七章 無派第十一章 非晉王不可第四十章 楊嗣昌的終局(四)第六十四章 我們這一年第五十二章 金氏朝鮮第一百零一章 崩潰的吳三桂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七)第六十章 中原戰事結束第十四章 大義覺迷錄第九十四章 最後一天第三十七章 闖軍萬勝第八十五章 紙幣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順軍萬勝(一)第四十八章 伏兵山陽(三)第一百二十六章 奔楚(第二卷完)第一百零九章 曹帥亂彈琴第八十八章 顧君恩來了夠不夠第十九章 東西並進第一百零一章 陳永福增援上來第五十一章 收遼第三章 滿洲入寇(下)第四十五章 公子獻頭第四十一章 李過的問題第一百零九章 曹帥亂彈琴第七十七章 夢迴劉宗敏第一百零一章 崩潰的吳三桂第七十八章 紅衣發熕之神第一百章 中心開花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八十一章 大明中興第一百零一章 崩潰的吳三桂第四十一章 不可期門受戰第三十章 破陣軍嶺川(一)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三十三章 推行營莊制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鐵馬之象第二十九章 會戰時刻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後一戰(三)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歸見陛下第一百零五章 竹溪一節帥(上)第七十九章 撲夷陵(五)第三章 李天下第三十二章 洛陽春光好(九)第四章 小徽柔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二十六章 血戰無名山(上)第四章 小徽柔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殺爲慮第四十八章 中夜決堤使南灌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銀子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營第八十四章 金聲桓的忠告第三十七章 順與清各擅勝場第七十四章 郭巨埋兒第五十一章 義王的實力第六十三章 孫可望出手第八十八章 顧君恩來了夠不夠第七章 順兵第四十五章 公子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