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

清軍攻破薊州以後,立即席捲直隸一省,以雷霆迅猛的凌厲攻勢攻破涿州,緊接着的是保定、河間。

明軍之中,再也未能涌現出像崇禎十一年時盧象升那樣的英雄。諸軍只能龜縮據守於一壘、一城之中,坐視東虜肆虐河北,接二連三地攻破名城大郡。

志得意滿的阿巴泰在攻破德州以後,更是狂妄地做出了分兵的舉動,以一部兵力向東掠樂陵,隨後在三順王降兵軍官的引導下,一路向登萊濱海衝去;剩下的主力部隊,則先是大掠了大運河上數一數二的商業城鎮臨清,接着再度分兵,以一部兵力圍濟南,阿巴泰則自督剩餘部隊向南攻破了兗州。

清軍的攻勢是如此肆無忌憚,阿巴泰率領的入關清軍部隊,總數不過三四萬人。他們深入敵國境內千里不說,居然還敢於一而再、再而三的分兵掠奪明朝百姓,簡直狂妄到了令人瞠目結舌的地步。

可現實就是這樣的殘忍,即便阿巴泰在德州分兵一次、在臨清又分兵一次,現在他直接指揮的二萬餘人八旗部隊,依舊是一股使得淮海大地爲之戰慄的可怕力量。

兗州百姓是強盜的威逼之下,展現出了驚人的勇氣。當清軍二萬餘人的強大重兵氣勢洶洶雲集兗境,兵臨府城時,兗州軍民百姓在一片絕望的肅殺氛圍中,奮起自救,誓死守城。

wωw● Tтkǎ n● C ○

當時兗州的正規兵勇僅有二百餘人,可在東虜壓境之下,全城軍民爆發出了高昂的氣魄,抗擊清軍的氣氛空前高漲,旦夕之間便募集了新兵四五千人之多,可以說是厲兵秣馬,嚴陣以待。

可兗州百姓的抗清氣魄越是這樣的大無畏,就越發凸顯出清軍的可怕實力來——如此堅決抗敵的兗州,也只在一晝夜間就被清軍攻破。

兗州軍民雖然集結了不少兵民,聲勢浩大,作戰倍極慘烈。可是因爲組織不完備、訓練不充分,臨時組織的民兵部隊也不熟悉戰守之法,易聚易散,打不起硬仗,總的說來是聲勢浩大,成效卻是有限。

清軍先以火炮掃清女牆,打得兗州守軍在城中反而站立不住,擡不起頭來。繼而則以強悍的滿洲八旗攻城,未曾見識過遼東屍山血海、慘烈戰爭的兗州民兵,雖然拼命可戰,可是敵衆我寡、敵強我弱、敵組織有素我散亂不堪,結果根本不問可知!

這一晝夜的戰鬥也讓清軍付出了近百人的傷亡,城內外軍民更是死傷累累,達到了骸骨撐天、鮮血成河的地步。

清軍記恨兗州軍民的激烈抵抗,特別是這回親自指揮攻城戰事的入關清軍第二號人物內大臣鈕鈷祿·圖爾格,他的弟弟遏必隆在先登兗州城時,被一民兵投擲飛石,砸傷面目。

圖爾格有意以殺戮來擊潰山東百姓的抵抗意志,他的弟弟遏必隆則因爲被擊傷面目的事情,更加仇恨兗州軍民,八旗兵便放開了手腳,將兗州變成了一片血海。

遏必隆自恃武藝高潮、騎射無雙,他爲先登之時竟然被一個區區民兵砸傷毀容,既羞憤又氣惱。他將這股無名怒火轉加到了兗州百姓的頭上,縱馬馳入城內,先令部下押來數百名被俘的百姓,在府衙門前將他們一起釋放,接着疾奔追上,左右開弓,和他的部下兄弟們一起展開了一場“圍獵”式的遊戲。

放下武器的百姓全都成爲了待宰的牛羊,還有極少數鬥志沒有被擊垮的人,他們則聚在了府城內的文廟做殊死一搏。

這些人中有本地的豪富,有窮酸的教書先生,有聲名狼藉的污吏,也有平凡無奇的屠夫、鐵匠、農民、獵戶、小販。

這羣本應沒有任何聯繫和交集的人物,這羣本來被不同的階層隔閡開的人物,此時此刻卻在兗州文廟裡成爲了一條繩子上的螞蚱。

他們的武器極少,只有四五支長矛和三副弓,一領盔甲都沒有——只有那個出了名刻薄的胥吏,他手上緊緊抓着的一支鳥銃還算利器。

“這些人瘋了吧!”

李率泰震驚了,他是漢人……不,更準確來說應該是漢軍旗人。李率泰對於這些匹夫的殊死一搏,除了不可思議的震驚只有徹徹底底的鄙夷。

“這些人自己尋死,也就別怪我大開殺戒了。”

李率泰陰沉地說完這句話,便揮揮手讓手下的漢軍們放火燒燬文廟,他根本沒打算派兵進去一個一個地將這些螻蟻般的匹夫殺掉。

這些人不過是自己尋死,識時務者爲俊傑,他們如果乖乖聽話,或許在遏必隆一類滿洲親貴遊戲似的屠殺以後,還能保住一條性命,跟着大軍去遼東安家。

大清待有谷之人如父之待子!

如果他們能夠認清形勢,跟着大軍出關,只要肯努力,不愁不能從奴隸變成滿洲世爵們的包衣,將來擡旗出人頭地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我大清的上升渠道,遠勝於大明啊……那些奴隸純粹是自己又懶又蠢還不努力罷了。

“壽疇……遏必隆玩得有點過火了,他從中午一直射獵到現在,把我們俘虜的明朝奴隸射殺了六七百人之多……這實在太浪費了!”

李率泰的部下已將火焰點燃,橘紅色的火苗慢慢吞噬了整個文廟,孔子、孟子,諸聖們的泥塑木雕並沒有發揮出神奇的功效,而只是被火焰輕而易舉地摧毀了。那些死守在文廟裡的兗州人,在這絕望的形勢下,陸續有人自殺,也有人精神崩潰衝了出來投降,還有些人則默默地死在了煙霧和火焰之中。

這場景沒有動搖李率泰的內心半分絲毫,可是李國翰說的話倒是讓他愣了一下。

李國翰也是漢……漢軍旗人,他父親李繼學本來是在遼東一帶經商的商人,楊鎬經略遼東時,李繼學曾經代表明朝通使於努爾哈赤。天命六年,努爾哈赤克遼陽,早和清軍有所勾結的李繼學也就順勢投降了東虜,被授予都司之職。

李國翰襲封了他父親的世職三等男,又被皇太極授予侍衛,賜號“墨爾根”。也是清軍年輕一輩中的佼佼者。

他的目光比輕放狂妄的遏必隆慎重許多,一開口就讓李率泰重視起問題來了。

正如李國翰所說的,清軍這回入關,並不是爲了只有發泄意義的屠殺而來,而是爲了掠奪足夠的財貨和奴隸,來爲行將崩潰的遼東經濟補血。

шωш▲ tt kan▲ ℃o 皇太極雖然取得了鬆錦大戰的最後勝利,可這一場熬垮了明朝的戰略決戰,同樣給基本盤更小的東虜造成了空前巨大的物質壓力。

清軍爲了勝利,撐住了這種壓力。現在他們取得了勝利,自然首先就要通過掠奪明朝,來補充鬆錦大戰時自己的巨大損失。

清軍是爲了掠奪奴隸而來,可現在遏必隆爲了發泄私憤,卻毫不在意後果地胡亂射殺被俘的明國人。

只是就算李國翰提出了這個問題,李率泰也不敢冒然去制止遏必隆。

雖然遏必隆只是一個侍衛,李率泰卻是漢軍正藍旗的梅勒額真,也就是副都統。可是遏必隆是滿人,李率泰是漢軍旗人,更何況遏必隆的哥哥內大臣圖爾格更是阿巴泰的副手。

李率泰自然不敢去觸這個黴頭,惹惱了性情輕狂的遏必隆。

李率泰冷着臉,對李國翰回道:“明國人就像雨後的雜草一樣,你割掉了一茬,立馬又會長出一茬來,我們沒必要去爲明國人擔心。攻破兗州以後,我們還可以打徐州、打濟南、打海州、打淮安,包衣奴才要多少有多少。遏必隆也是被人暗算受傷,這才火氣不小,就由着他胡鬧一會兒吧。”

李國翰暗自搖頭,他知道李率泰是懾於圖爾格的權威纔不敢置詞,自己心中也無別的辦法,只能暫時不管這件事了。

說到底多掠奪一些奴才回遼東,固然是好事。但如果拖着太多明國人走,如果明軍趁機銜尾追擊,可能清軍要退出關外還真不容易!

所以遏必隆的殘殺,好像也有幾分道理。

不過有人卻不這樣看待。

“這話讓我去說,我不準遏必隆再胡鬧了!”

第八十三章 開國元勳第一百一十七章 奔楚(七)第一百零三章 高鬥樞怎麼辦第十一章 宗藩制度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二)第二十八章 只有打了第一百零七章 少虎帥破陣(二)第六十三章 情報流纔是戰場的本質第七十四章 羊角山第九十六章 聯軍末路(一)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九十九章 上蔡亂局(二)第一章 滿洲入寇(上)第一百四十章 蒼髯老賊第七十四章 羊角山第二十九章 洛陽春光好(六)第三十六章 約翰王孫可望第六十八章 沙州之戰第九十八章 聯軍末路(三)第四十二章 青丘州第五十六章 王輔臣第八十六章 左良玉,斬立決第六十二章 東虜真是太弱了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七十三章 洗甲北舞渡(三)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營第一百章 中心開花第六十二章 僕固懷恩第三十六章 人才儲備第六十九章 大明的姜維第十九章 清田馳禁第八十七章 討賊聯軍來了第四十九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二)第二十九章 洛陽春光好(六)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戰(五)第三十四章 破陣軍嶺川(五)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三十一章 鈕鈷祿·陳泰不夠勇第三十九章 小虎隊第十八章 建號封爵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態,大順衛生運動第三十二章 破陣軍嶺川(三)第四十三章 和平將軍陳永福第七十九章 夾河之役的第一勝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堵牆,三堵牆!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二)第一百零二章 潼關防線堅如磐石第五十五章 楊嗣昌第九十二章 慶功宴(上)第十章 狼真的來了第一章 滿洲入寇(上)第九十章 保衛山東第三十五章 襄陽陷第一百零七章 火燒阿山第九十八章 方太師第五十六章 三生投闖第一百一十八章 滅頂之災第三十六章 流動作戰與根據地的條件第十九章 陰謀改變不了歷史第一百四十一章 狙殺李來亨第一百四十四章 借道第五十章 革裡眼第七十二章 洗甲北舞渡(二)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帥劉芳亮第三十一章 鈕鈷祿·陳泰不夠勇第九十四章 疑雲第九十七章 東師出動第三十一章 洛陽春光好(八)第二十四章 富水堡第四十四章 小虎隊的初戰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個師保護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安事變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鐵馬之象第一百零五章 張國武第四十章 懦夫畏死終須死第三十九章 爆頭騎士鰲拜第六十章 不見洛陽花(三)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第十四章 老營改革(中)第四章 女官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後一戰(四)第一百零六章 竹溪一節帥(下)第一百零三章 馬三寶第三十一章 洛陽春光好(八)第六十八章 南水門第一百三十六章 闖軍大東征第十八章 猛將郝搖旗第九十二章 宋和記第三十六章 流動作戰與根據地的條件第十五章 春秋大義第八十二章 精明震怒,借師助剿第一百一十七章 關中有何罪第一百一十一章 長安血夜第四十章 再議老營改革第四十六章 繡衣使者出奇算第八十四章 金山第四十五章 遼澤第三十九章 李定國案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
第八十三章 開國元勳第一百一十七章 奔楚(七)第一百零三章 高鬥樞怎麼辦第十一章 宗藩制度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二)第二十八章 只有打了第一百零七章 少虎帥破陣(二)第六十三章 情報流纔是戰場的本質第七十四章 羊角山第九十六章 聯軍末路(一)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九十九章 上蔡亂局(二)第一章 滿洲入寇(上)第一百四十章 蒼髯老賊第七十四章 羊角山第二十九章 洛陽春光好(六)第三十六章 約翰王孫可望第六十八章 沙州之戰第九十八章 聯軍末路(三)第四十二章 青丘州第五十六章 王輔臣第八十六章 左良玉,斬立決第六十二章 東虜真是太弱了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七十三章 洗甲北舞渡(三)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營第一百章 中心開花第六十二章 僕固懷恩第三十六章 人才儲備第六十九章 大明的姜維第十九章 清田馳禁第八十七章 討賊聯軍來了第四十九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二)第二十九章 洛陽春光好(六)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戰(五)第三十四章 破陣軍嶺川(五)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三十一章 鈕鈷祿·陳泰不夠勇第三十九章 小虎隊第十八章 建號封爵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態,大順衛生運動第三十二章 破陣軍嶺川(三)第四十三章 和平將軍陳永福第七十九章 夾河之役的第一勝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堵牆,三堵牆!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二)第一百零二章 潼關防線堅如磐石第五十五章 楊嗣昌第九十二章 慶功宴(上)第十章 狼真的來了第一章 滿洲入寇(上)第九十章 保衛山東第三十五章 襄陽陷第一百零七章 火燒阿山第九十八章 方太師第五十六章 三生投闖第一百一十八章 滅頂之災第三十六章 流動作戰與根據地的條件第十九章 陰謀改變不了歷史第一百四十一章 狙殺李來亨第一百四十四章 借道第五十章 革裡眼第七十二章 洗甲北舞渡(二)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帥劉芳亮第三十一章 鈕鈷祿·陳泰不夠勇第九十四章 疑雲第九十七章 東師出動第三十一章 洛陽春光好(八)第二十四章 富水堡第四十四章 小虎隊的初戰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個師保護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安事變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鐵馬之象第一百零五章 張國武第四十章 懦夫畏死終須死第三十九章 爆頭騎士鰲拜第六十章 不見洛陽花(三)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第十四章 老營改革(中)第四章 女官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後一戰(四)第一百零六章 竹溪一節帥(下)第一百零三章 馬三寶第三十一章 洛陽春光好(八)第六十八章 南水門第一百三十六章 闖軍大東征第十八章 猛將郝搖旗第九十二章 宋和記第三十六章 流動作戰與根據地的條件第十五章 春秋大義第八十二章 精明震怒,借師助剿第一百一十七章 關中有何罪第一百一十一章 長安血夜第四十章 再議老營改革第四十六章 繡衣使者出奇算第八十四章 金山第四十五章 遼澤第三十九章 李定國案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