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宇文免費補償上一章過多的玩梗

晉王府上,李來亨帶來開封的那些親衛們,現在也都忙着和隨從們一起張燈結綵,將這不大的一座府邸,裝飾的美輪美奐起來。

除了備好後天將要燃放的鞭炮以外,因爲李來亨的戎馬身份,衛士們也在晉王府的院子中佈置了好幾門禮炮。

羅顏清派來保護幼辭的那些侍女們,這時候則在府內佈置陳設傢俱,除喜賬、梳妝檯等物品的擺放外,還另外準備了紅棗和花生、桂圓等有良好寓意的東西。

晉王府中到處都被人們掛上了紅色的絲線,侍女們還在院中四角薰上了檀香,深沉的香氣讓孫守法等親衛都感到一陣昏昏沉沉之感。

李來亨隨性地坐在門檻上,嗅着空氣中的檀香氣味,拍了拍屁股一旁的地方,示意方以仁同坐。

方以仁看着那道門檻,露出嫌惡的神情。他自顧自搬來一張板凳坐下,扣着手指數起了操持大婚的各項事務,但還沒說完,便讓李來亨一口打斷。

“行了行了,樂山……這豈是重點?歸德那邊情況如何?”

方以仁斜眼看着李來亨,說:“陳永福已將山東捷報按住了快要半個月了……再要繼續按住,恐怕是做不到了,估計這幾天消息就會傳來開封。”

李來亨拍拍手笑道:“這幾天嗎?那就無礙了。後日大婚已經結束,到時候消息抵達,也無礙大局了。”

“自歸德向東,直到徐州,都是陳永福的老地盤,他熟絡的很。”方以仁又說,“多虧了他,咱們才能控制住一路上的驛傳。太原那邊的消息渠道……也是多賴陳永福。”

“陳永福的兒子戰死在獲鹿戰場……”李來亨提到這件事情時,眼神也稍稍黯淡下來了一些,“他與東虜已經有了不共戴天之仇,如此不死不休之局下,也只能傾力協助我等。那個左光先的兒子左勷,他之前也到我府上遞過名刺,這些明朝降將,斷絕了投清之路以後,如果不能隨我等攻滅東虜,那麼身負叛明弒君的大罪,又全家死於東虜之手,也只能和我一條道走到黑了。”

其實陳永福還好,他是河南人,田產家業皆在河南,現在河南尚在大順控制之下,所以陳永福就算是了保住自己的產業,也會傾力支持大順。

但是那些秦軍將領,比如李來亨提到的左光先之子左勷,還有牛成虎、王永強、孫守法等一批秦軍戰將。他們的產業皆在關中,現在大順已經放棄了關中大部分地區,這些人依舊能夠忠誠大順軍的事業,就屬於比較難得的事情了。

也是考慮到秦軍諸將的利益,李來亨纔會力排衆議,派遣米剌印率領一部分兵力前去經營隴西,保存順軍對西北一帶的影響力,也爲秦軍諸將保留一個短時間內或將反攻陝西的希望。

當然,這其中使得秦軍舊將們盡心盡力效忠大順,其實還有一個更加關鍵的因素。

那就是李來亨撤離關中時的遷民之舉,也將秦軍將領,甚至許多陝西籍文臣的家屬們,一起全部遷出了關中。

當時李來亨和多爾袞已經達成了互讓一步的交換協議,雙方形成默契,清軍便坐視了李來亨的遷民之舉。

秦軍將領、陝籍文臣們,家眷已經全部被遷徙到了河南和湖廣,皆在李來亨的控制之下,其祖宅產業則都被隨後蜂擁而至的東虜佔據。

這樣他們在家族人身上,不能不依附於李來亨;在利益關係上,又同清軍有了祖產被奪的仇恨。

兩相比較,這些人當然只能抱緊順軍的大腿——或者說的更準確一些,是抱緊順軍中最有可能戰勝東虜的晉王李來亨大腿。

“宋企郊和鞏焴也是如此。”方以仁淡淡地說,“秦人文臣,多數也都向府主效忠了吧。”

李來亨哈哈一笑說:“樂山又說笑了……是向監國效忠,怎麼能說是向孤效忠?”

他接着又將話鋒一轉,說:“說到宋企郊……這位老宋尚書,我本來是屬意讓幼辭拜他爲義父的。”

理論上來講,幼辭還是李來亨的義妹,全名應該叫李幼辭。

明代是理學復興的時代,人們對同姓不婚的說法還是非常重視的。更何況從禮法上來說,李來亨和幼辭存在這等義兄妹的關係,再要成婚,實屬無禮。

雖然李來亨對待幼辭,並非百分百的真情實感,可他既然要以大婚爲契機實現順軍重新定於一尊的目標,也不能不按照此時的禮法行事。

所以方以仁便爲李來亨出了一個主意,那便是讓幼辭從順軍長輩中選擇一人,拜爲義父。如此幼辭自然脫離了和李來亨的義妹關係,而且又能夠擁有一個較爲體面的身份,更不要說幼辭選擇拜誰爲義父,實際上就是李來亨挑選誰來加深政治盟友的關係。

李來亨心中對此人選,本來是屬意於六政府中的吏政府尚書宋企郊的。

但是方以仁對此強烈反對,方以仁是直言當此劍拔弩張、圖窮匕見的時刻,沒必要浪費機會用於安撫文臣。

他強烈建議讓幼辭拜劉芳亮爲義父,起到鞏固楚闖與左營聯盟的效果。

雖然劉芳亮是李來亨的師傅,兩人關係在順軍中已算得上非常深厚,但方以仁還是慮及到萬一情況——畢竟若論關係的深厚,李來亨和劉芳亮的感情再怎麼樣真切,也不可能比得過劉芳亮和李過的感情真摯。

這種做法當然是高度功利性的,但時局已經到了一觸即發的地步,李來亨又怎麼能再想着獨善其身呢?

他有點苦悶地說:“我可是遂了你的意思,拜託幼辭認劉師傅做了義父……唉,今後劉師傅將是我的泰山了。”

一陣粉香往李來亨的鼻端撲來,他擡起眼睛看了幼辭的閨房方向一眼,心神又有些恍惚了起來。

繡花的綢緞被衛兵和侍女們掛了起來,長條的緞帶一縷一縷地垂下來,在院子里人們還擺放了兩面圓鼓,鼓上飄着長長的綢條,掛着用珠子做的裝飾。

李來亨剛提拔起來不久的親兵都尉李懋亨拿着一支婚禮上將要用到的笛子,慢慢地吹奏了起來秦腔曲調,笛子在太陽的亮光下閃起道道的金光,悠揚的音樂奏響在了晉王府的庭院間。

方以仁將經過修飾的新氈笠取了過來,上面的紅纓被妙手的工匠改成了漂亮的孔雀羽飾。

李來亨看着那好像孔雀開屏一樣滑稽的紅纓氈帽,感到有點不倫不類,便擺手說:

“這還是算了吧。樂山,我照舊戴那頂舊帽子……照着先帝戴的那一頂,再改一改,我們做得更像一些。”

“好,府主紹述先帝遺址,彷彿北宋哲宗。”

方以仁一本正經地誇讚道,李來亨心裡想的卻是誇我爲哲宗?這是咒我英年早逝嗎……

李來亨拍拍屁股站了起來,陳永福從歸德送來的一封書信恰好落到地上,上面寫着:

山東露布飛捷,郭帥用兵如神,馬節度、許招討收明廷津遼水師爲我所用,先劫孔有德輜重,後焚三叛王戰船,登州已復,吳橋叛酋鼠竄歸濟,捷報自徐迭送,約十餘日後將至汴,臣已盡力拖延,魯兵尚在調動,望殿下早做佈置……

第三十六章 崇禎哭第八十章 囚車行第九十四章 最後一天第五十一章 藺營換裝第五十三章 大順龍衣衛第四十四章 小虎隊的初戰第三十四章 鰲拜震驚了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統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六章 純良的雙喜哥第十八章 猛將郝搖旗第一百零六章 南陽公經略關中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三十一章 南都內戰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賊第八十五章 守太原第十三章 老營改革(上)第八十章 沅兵的大炮第九十五章 誅殺李自成第十五章 老營改革(下)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四章 於大忠第八章 着佃交糧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六)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六十二章 添亂小能手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三十章 城下之潰第六十五章 孫可望:大家都是好兄弟第六十七章 葉爾羌第五章 公審殺人第四十章 懦夫畏死終須死第四十八章 尼堪人第一百零一章 同心圓第四十四章 黃河之冬第十四章 明國西地諸帥第一百零七章 我大明同治中興了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六十三章 情報流纔是戰場的本質第九十三章 牆式衝鋒沒有對抗第三十二章 公子鄭成功第九十八章 方太師第十章 竹溪突圍(中)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陽城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賊第八十六章 左良玉,斬立決第七十四章 給晉王算一卦第七十六章 我的大腿呀第十八章 猛將郝搖旗第九十四章 闖賊殘殺崇禎皇帝第九章 土改藍圖的第一步第十三章 隨州夜第一百一十九章 從屋上建瓴水第十四章 碗口銃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七)第二章 惠世揚第九十四章 闖賊殘殺崇禎皇帝第十三章 誰來當皇帝第三十三章 李來亨政權誕生第六十六章 軍議(上)第八十八章 龐存回鄉第五十七章 遏必隆滿口天話第七十一章 花關索(上)第九十六章 江山靠誰守第六章 明末商稅論第二十章 即將定於一尊第六十三章 孫可望出手第一百零四章 決戰在開州嗎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八十八章 顧君恩來了夠不夠第二十九章 官軍崩潰第四章 闖營一小卒(中)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後一戰(四)第三十一章 破陣軍嶺川(二)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四十二章 楊嗣昌的終局(六)第五十三章 顧君恩第二十八章 八旗權力鬥爭第四十七章 流賊投降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三十七章 順與清各擅勝場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一百零四章 決戰在開州嗎第七十六章 劉澤清逃了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營第三十六章 崇禎哭第一百零七章 少虎帥破陣(二)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第六十七章 受國之垢,是爲社稷主第七十八章 治隆漢唐第七十三章 軍官造成的騎牆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虜已入冢穴第七十章 鷹子山下第一百四十一章 狙殺李來亨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順軍萬勝(二)
第三十六章 崇禎哭第八十章 囚車行第九十四章 最後一天第五十一章 藺營換裝第五十三章 大順龍衣衛第四十四章 小虎隊的初戰第三十四章 鰲拜震驚了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統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六章 純良的雙喜哥第十八章 猛將郝搖旗第一百零六章 南陽公經略關中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三十一章 南都內戰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賊第八十五章 守太原第十三章 老營改革(上)第八十章 沅兵的大炮第九十五章 誅殺李自成第十五章 老營改革(下)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四章 於大忠第八章 着佃交糧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六)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六十二章 添亂小能手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三十章 城下之潰第六十五章 孫可望:大家都是好兄弟第六十七章 葉爾羌第五章 公審殺人第四十章 懦夫畏死終須死第四十八章 尼堪人第一百零一章 同心圓第四十四章 黃河之冬第十四章 明國西地諸帥第一百零七章 我大明同治中興了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六十三章 情報流纔是戰場的本質第九十三章 牆式衝鋒沒有對抗第三十二章 公子鄭成功第九十八章 方太師第十章 竹溪突圍(中)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陽城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賊第八十六章 左良玉,斬立決第七十四章 給晉王算一卦第七十六章 我的大腿呀第十八章 猛將郝搖旗第九十四章 闖賊殘殺崇禎皇帝第九章 土改藍圖的第一步第十三章 隨州夜第一百一十九章 從屋上建瓴水第十四章 碗口銃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七)第二章 惠世揚第九十四章 闖賊殘殺崇禎皇帝第十三章 誰來當皇帝第三十三章 李來亨政權誕生第六十六章 軍議(上)第八十八章 龐存回鄉第五十七章 遏必隆滿口天話第七十一章 花關索(上)第九十六章 江山靠誰守第六章 明末商稅論第二十章 即將定於一尊第六十三章 孫可望出手第一百零四章 決戰在開州嗎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八十八章 顧君恩來了夠不夠第二十九章 官軍崩潰第四章 闖營一小卒(中)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後一戰(四)第三十一章 破陣軍嶺川(二)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四十二章 楊嗣昌的終局(六)第五十三章 顧君恩第二十八章 八旗權力鬥爭第四十七章 流賊投降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三十七章 順與清各擅勝場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一百零四章 決戰在開州嗎第七十六章 劉澤清逃了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營第三十六章 崇禎哭第一百零七章 少虎帥破陣(二)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第六十七章 受國之垢,是爲社稷主第七十八章 治隆漢唐第七十三章 軍官造成的騎牆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虜已入冢穴第七十章 鷹子山下第一百四十一章 狙殺李來亨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順軍萬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