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毒士吉珪

吉珪望着楊承祖的模樣,好像一切盡在不言之中的樣子。曹營走到今天這樣的地步,羅汝才如此作踐自己,早就不知道讓多少曹營內部有志氣的人感到不服了。

當年曹營和闖營合營聯軍的時候,羅汝才纔是盟主,李自成不過是一個附從者罷了!

在吉珪和楊承祖看來,雖然後來曹營落魄了,只能到河南去投奔闖營。但這個投奔,絕不是讓闖營吞併掉曹營,雙方依舊是平起平坐的盟友關係,曹營雖然實力上較闖營差了一等,但也不至於到今天如此地步吧?

看看人家張獻忠,難道離開了闖營,沒有了張屠戶就吃不了帶毛豬嗎?

現在張獻忠已經平定了西川,他在成都擁太平天國皇帝,分封諸王,這些事情楊承祖也不是不知道。

在曹營諸將看來,張獻忠在湖廣被李來亨逼走的時候,地位也好、威望也好,還是具體的兵力實力也好,都是不如彼時曹營的。

可現在張獻忠已經稱了天王,又挾天子以令諸侯,佔領了幾乎整個川蜀之地。曹營卻只能在西安爲李自成看家,最讓楊承祖感到憤恨的,又當屬羅汝才的自暴自棄。

過去那個才氣縱橫的曹操,到底去了哪裡呢?

獲鹿之敗的消息傳到西安以後,人心浮動,曹營諸將的心思更加是立馬活絡了起來。吉珪第一時間就找到了羅汝才,他畢竟對老主公還有一些情分在,總歸希望羅汝才自己能夠振作起來,抓住這個難得的天賜良機,起兵叛順,自取關中稱帝建國。

如此,要創造一番不下於李自成和張獻忠的事業,也絕不是難事。

可偏偏,羅汝才卻拒絕了。

吉珪一直以爲自己非常瞭解羅汝才的爲人,也一直以爲自己總能在背後默默操縱羅汝才的一切行動。可當他百般勸說羅汝才起兵叛順以後,卻反而引發了羅汝才的雷霆大怒,曹操怎麼就這樣做了大順朝、李自成的忠臣孝子?

吉珪實在無法理解。

看着羅汝才那副虛浮的樣子,吉珪又一次想起了多年前他被裹挾入曹營的往事。當時的曹營軍紀只能說比左良玉好那麼一點,實在談不上秋毫無犯,吉珪被掠入曹營的時候,幾乎認爲自己是必死無疑。

後來是羅汝纔看他談吐非凡,不僅親自給吉珪鬆綁,而且馬上就賜金銀、賜美酒,還把羅汝才自己的一個愛妾送給了吉珪。

這樣的厚待,至今想來,也讓吉珪心中火熱不已。

曹操羅汝才這樣的梟雄,怎麼成了今日這樣胸無野心的樣子呢!

吉珪咬牙切齒,曹闖合營以來,曹營其實有很多個機會發展出自己的獨立勢力來。可是當初偏偏就因爲各種各樣的機緣巧合,最後讓曹營錯失了所有機會——吉珪仔細想想,又覺得那些機緣巧合,好像每一次都有李來亨的身影在裡頭。

那這到底是機緣巧合,還是李來亨的有意爲之?

他不敢深想。

吉珪恃才傲物,楊承祖又是野心勃勃之輩,既然羅汝才已經自己放棄了曹營統帥所應擔負起來的責任,吉珪和楊承祖兩人就一拍而合,下定決定斷然行動起來,絕對不會讓曹營像革左五營那樣,或死或散,徹底消亡。

吉珪貼在楊承祖的耳邊,也小聲說:

“辛思忠帶兩萬兵馬出關增援河南?這真是說得好聽,真的要出關,他來西安幹嘛,直接出潼關不就好了嗎?

兩萬順軍突然部署到西安附近,現在辛思忠又要帶好幾個標精兵進城內休整——承祖,我看來者不善善者不來,這種人心浮動的時候,辛思忠不趕快出關,卻來西安城耽誤幾天寶貴的時間,裡面一定有內情。”

吉珪確實城府深沉,真心思點滴不肯外露。這種時候他和楊承祖說話,居然也還是幾分假、幾分真的在裡面。

楊承祖自己就還是那樣一張臭臉的樣子說:

“我看明朝未必滅亡,或許至少還能有東南半壁的江山。四川已經是八大王的地盤了,關東完全落到清軍手裡大約也是不長時間就會發生的事情。這樣天下就只剩下關中一隅,只要咱們控制住關中,闖營這夥小人,就連一條退路都沒有了。

哼哼,誰能想到逐鹿中原,第一個退場的會是老八隊這夥人?”

吉珪笑而不語,一直望着楊承祖,等羅汝纔開始帶着辛思忠的幾標兵馬入城後,才說: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我們曹營在定鼎的事情上比闖營慢了好幾步。可這也使得闖營和李自成成爲衆矢之的,李自成被殺身死,這就是衆矢之的的結果啊。

爭鼎之道的關鍵無非是那句話,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而已。李自成急不可耐地稱帝,有現在這種下場也是題中應有之義。闖營到底只是紅巾軍,李自成到底只是劉福通。我看羅帥不願意做朱元璋,一定要做郭子興——承祖,你可要擔起咱們曹營的擔子來呀。”

吉珪話裡話外暗示楊承祖纔是當今天下的朱元璋,說得楊承祖嘿然一笑。他抓緊繮繩,說:

“軍師放心,我的準備十分充分,解決辛思忠可以說是有十足的把握。哼,區區幾標的闖軍,我還不放在眼裡。”

吉珪又囑咐說:“那就好……不過事情的關鍵還是羅帥態度,陝西軍政大權現在都在羅帥的手裡。不管做什麼事情,咱們還是要注意保有羅帥的名義。”

楊承祖點頭說:“嗯,我做的所有事情,全部都是爲了給舅舅開路。他不知道被李自成灌了什麼迷魂湯,一點雄心壯志都看不到了。現在只要靠咱們先斬後奏,將事情辦成以後,再以關中之地,一起擁護舅舅稱帝建國。”

“好了,他們都過來了。承祖,你要注意不要衝動,一切事情都要慢慢辦,慢慢來……你明白嗎?”

“軍師,你就等着吧……曹營的好日子剛剛開始呢。”

隨着羅汝才帶辛思忠走進西安城內,城樓上、城牆上的士兵們就都吹響了號角、打響了鑼鼓,鼓角戰聲遍佈全城。

原本因爲李自成之死而惶恐消極的西安軍民百姓們,這下都知道了辛思忠帶着援兵抵達的事情。老百姓們私底下就都開始紛紛議論了起來,人們都認爲辛思忠抵達西安,也就意味着大順軍反攻的開始。

有百姓連連拍手稱好,也有人趕過來要看這些甘肅兵軍容如何。只有吉珪和楊承祖對這些變化漠然無視,他們已經下定決心,推行自己的一套計劃。

楊承祖把手按在刀柄上面,全身上下都在細不可查地顫抖着。

===

推薦一個ai寫詩的網站

Ai寫詩,過於生草,有些寫的很不錯

《吊獲鹿戰場》

獲鹿當年戰,英雄此地亡。

山河餘霸氣,草木帶悲光。

古戍依寒月,空林噪夕陽。

傷心千載後,誰爲吊興王。

《贊順世祖李來亨》

天下誰無聖,人間只有神。

乾坤開日月,宇宙自陽春。

白髮三千丈,丹心十二辛。

太平猶未老,何以報君親。

甚好,歡迎大家把你們的ai寫詩詩文發到本章說~

第九十八章 上蔡亂局(一)第四十九章 義藩的巡夜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會戰開始第一百二十五章 潰圍第一百零三章 長安議第一百零一章 誰是泥菩薩呢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四十三章 愛新覺羅屯齊第九章 土改藍圖的第一步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戰(五)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瘟疫,可防可控第四章 女官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轄區第七十三章 大寧新城第一百三十四章 結束於碭山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十一章 宗藩制度第二十八章 血戰無名山(下)第六十二章 都營田使白旺第十三章 老營改革(上)第六章 雪花無辜第六十三章 帝國特惠制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襲第四十一章 李過的問題第八十五章 守太原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二十二章 吾乃官軍敵爲賊第四十九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北來水師第一百一十三章 羅顏清絕不苟活於世第八十三章 大梁精兵甲天下第七章 免賦均田的悖論第七十章 聯結小袁營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轄區第一百五十三章 康大海第一百一十七章 徐州總動員第一百零八章 大清義王吳三桂第三十章 洛陽春光好(七)第四章 於大忠第一百零一章 崩潰的吳三桂第一百一十二章 奔楚(二)第一百零九章 曹帥亂彈琴第三十三章 容齋隨筆只有六筆第十五章 身後第四十一章 左跑跑第一百零一章 誰是泥菩薩呢第十一章 宗藩制度第一百章 東方既白,大順中興第三十二章 伐遼第六十七章 真是一條好狗第二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一)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一)第三十章 清鮮戰爭第五十二章 搜殺第十八章 建號封爵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轄區第十六章 赤蛇蛻皮第六十章 刀馬旦(下)第三十二章 滿洲的國運不久了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五十九章 不見洛陽花(二)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軍營第三十八章 必要的“暴行”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二)第九十四章 阿巴泰在行動第九十六章 李自成定策第八十二章 狗韃子不過如此第四十五章 雷霆一棒第八十六章 全世界都想知道李來亨在哪裡第十一章 竹溪突圍(下)第六十一章 進士館第七十一章 郝搖旗的三堵牆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五十三章 最強之人高謙第三十六章 羣鴉嘶鳴於深州第四十一章 血濺第六十四章 山中豈桃源(三)第六章 明末商稅論第七十七章 夢迴劉宗敏第九十二章 欽定第一百章 何洛會多慮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順大總統李過第四十四章 滿城之戰故智第九十三章 漢東節度使第七十七章 西域屯田第八十八章 虜必有詐第五十九章 不見洛陽花(二)第三十八章 楊嗣昌的終局(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防線第一百零一章 天氣晴朗夏雨正涼第九十六章 李自成定策第五十三章 顧君恩第七十二章 鹿角線第九十三章 青丘故事第五十四章 鼻血如注第八十一章 大明中興第五十八章 刀馬旦(上)第一百三十八章 婦孺與王者之師爭道第二十三章 沈莊軍事變
第九十八章 上蔡亂局(一)第四十九章 義藩的巡夜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會戰開始第一百二十五章 潰圍第一百零三章 長安議第一百零一章 誰是泥菩薩呢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四十三章 愛新覺羅屯齊第九章 土改藍圖的第一步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戰(五)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瘟疫,可防可控第四章 女官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轄區第七十三章 大寧新城第一百三十四章 結束於碭山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十一章 宗藩制度第二十八章 血戰無名山(下)第六十二章 都營田使白旺第十三章 老營改革(上)第六章 雪花無辜第六十三章 帝國特惠制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襲第四十一章 李過的問題第八十五章 守太原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二十二章 吾乃官軍敵爲賊第四十九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北來水師第一百一十三章 羅顏清絕不苟活於世第八十三章 大梁精兵甲天下第七章 免賦均田的悖論第七十章 聯結小袁營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轄區第一百五十三章 康大海第一百一十七章 徐州總動員第一百零八章 大清義王吳三桂第三十章 洛陽春光好(七)第四章 於大忠第一百零一章 崩潰的吳三桂第一百一十二章 奔楚(二)第一百零九章 曹帥亂彈琴第三十三章 容齋隨筆只有六筆第十五章 身後第四十一章 左跑跑第一百零一章 誰是泥菩薩呢第十一章 宗藩制度第一百章 東方既白,大順中興第三十二章 伐遼第六十七章 真是一條好狗第二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一)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一)第三十章 清鮮戰爭第五十二章 搜殺第十八章 建號封爵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轄區第十六章 赤蛇蛻皮第六十章 刀馬旦(下)第三十二章 滿洲的國運不久了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五十九章 不見洛陽花(二)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軍營第三十八章 必要的“暴行”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二)第九十四章 阿巴泰在行動第九十六章 李自成定策第八十二章 狗韃子不過如此第四十五章 雷霆一棒第八十六章 全世界都想知道李來亨在哪裡第十一章 竹溪突圍(下)第六十一章 進士館第七十一章 郝搖旗的三堵牆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五十三章 最強之人高謙第三十六章 羣鴉嘶鳴於深州第四十一章 血濺第六十四章 山中豈桃源(三)第六章 明末商稅論第七十七章 夢迴劉宗敏第九十二章 欽定第一百章 何洛會多慮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順大總統李過第四十四章 滿城之戰故智第九十三章 漢東節度使第七十七章 西域屯田第八十八章 虜必有詐第五十九章 不見洛陽花(二)第三十八章 楊嗣昌的終局(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防線第一百零一章 天氣晴朗夏雨正涼第九十六章 李自成定策第五十三章 顧君恩第七十二章 鹿角線第九十三章 青丘故事第五十四章 鼻血如注第八十一章 大明中興第五十八章 刀馬旦(上)第一百三十八章 婦孺與王者之師爭道第二十三章 沈莊軍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