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東虜真是太弱了

李自成的宿衛精騎本來就全都是當世銳士,張鼐的爲人性情又充滿了一種易於影響其他士卒的神奇魅力。

兩相結合,張皮綆的勸說就完全不能對義侯所部中營親軍騎兵產生分毫影響。

這些頂盔貫甲,全身上下閃爍着金鱗光輝的御營騎兵,其衣甲之耀眼、馬術之矯健,還遠在劉芳亮麾下最精銳的三堵牆騎兵之上。

張鼐不顧張皮綆的多番勸說,下定出擊逆戰的決心以後,來自中營的宿衛精騎們,萬騎如一人,動作真正稱得上是整齊劃一地跟隨張鼐放下面甲,夾馬出城。

這一隊騎兵的氣魄是這樣驚人,他們一排結爲數十騎,魚貫出城,連揚起的塵埃裡都充滿了戰鬥的激情。

留守土門關關城的張皮綆,一手按在刀柄之上,心中雖然十分不安,可也對張鼐的勇氣和這一標驍騎的精悍感到歎服。

“不意中營精兵,竟然還要勝於楚闖的精銳……”

李自成帶領中營兵馬佔領西北三邊以後,特別是佔據了著名的產馬地寧夏河西一帶以後,大順軍的戰馬質量已經有了跨越式的提升。

張鼐麾下的宿衛驍騎戰馬質量,當然遠在楚闖騎兵之上。

畢竟楚闖長期活動的湖廣地區,並不是優良的產馬地區。李來亨的戰馬,一部分來自於俘虜自明軍和清軍手中,一部分是通過懇德記的貿易渠道購買到的駑馬,質量都不能同張鼐的驍騎相比。

李來亨被李自成任爲江淮經略使,率部北伐淮北、山東,後來又攻破徐州,跨過黃河,縱橫河北,這纔算是從北地獲取了一批比較優質的戰馬資源。

但比起西北三邊穩定的高質量戰馬資源,李來亨的騎兵質量,從最根本的戰馬這一點上,就和張鼐存在很大差距。

當然楚闖騎兵在組織形式和衝鋒戰法上,與彼時天下各大勢力的騎兵,都存在根本差別。大家其實並不在同一條賽道上競爭,戰馬質量的差別,也並不一定就代表着楚闖騎兵和中營騎兵戰鬥力上的差別。

不過此時張鼐率部萬騎席捲奔騰,那些優良戰馬的矯健豪邁之姿,還是令張皮綆大開了眼界。

張皮綆從前對於李來亨總是存有不切實際的崇拜感,也因此對於中營等闖軍其他部衆,抱有不小的鄙視心態。

之前張鼐不聽勸說,非要冒險出城這件事情,也讓張皮綆覺得作爲開國侯爵之一的義侯,在軍學上的水平着實不高。

直到現在見識到中營宿衛驍騎的奔騰之姿,張皮綆才升起“打臉”之感,一下子覺得中營的實力實在比自己預想的厲害太多。

全副武裝的具裝鐵騎,如果全速衝刺十里路,大多數馬匹都會累死在半途上。張鼐不光是一個豪邁勇敢的戰士,他也是順軍中一位高明的騎兵將領。

義侯率部衝出關城以後,先是讓宿衛騎兵們列隊對齊,御營騎士們先以步速前進幾十米的距離,接着慢慢提速。

闖軍騎兵的步法分爲慢步、快步、跑步、襲步等數種。剛剛中營驍騎標戰士魚貫衝出關城的時候,採用的就是慢步,其特點是戰馬四肢單獨的各自起落,以對角肢交叉順序運步。其順序爲左前、右後、右前、左後。

慢步前進的張鼐所部騎兵,可以慢慢對齊隊形,展現出沉毅的堅定姿態。而後在前進過程中,又慢慢調整加速爲快步,快步前進是戰馬以對角線的前後肢同時運步,相互交替,一完步只聽到兩個蹄音。

慢步和快步兩種姿態,都可以讓騎兵穩健的長久前進運動,暢快奔馳數十里的距離,也不至於影響戰馬狀態。

接着加速爲跑步以後,戰馬四肢分三次着地和離地,左前跑步時,是右後肢先運步,然後右前肢和左後肢同時運步,最後左前肢以強度前伸而着地。

跑步姿態,纔算是開始進入衝鋒的階段。以這種姿態和速度奔馳的騎兵,就更看重衝擊力量,而非是戰馬的體力。

最後的襲步,纔是張鼐所部騎兵用於衝鋒時的衝擊姿態。此時戰馬運步方式和跑步類似,但在第二動作時,對角的兩蹄分開着地,實際上形成四聲蹄音,只是由於速度極快,第一、第二蹄音,和第三、第四蹄音,都很難分辨清楚。

中營騎兵列隊以後,速度不斷攀升,中途不斷變化着合適的奔馳姿態,很快就趕上了倉促撤退的清軍攻城部隊後隊士卒。

他們在張鼐的統帥之下,列隊,慢步,快步,跑步,衝鋒,這一切動作都如行雲流水一般順暢完成。鐵甲騎兵猙獰殺入清軍隊伍之中,東虜好像根本沒有殿後死戰的決心,幾乎可說是一觸即潰,張鼐親自帶着幾十名騎兵衝破清軍的後隊,貫入敵人用於攻城的炮隊之中。

中營騎士們持刀亂砍,仗矛橫衝,還有許多人在快速衝鋒之中,猶且能夠在劇烈顛簸的馬背上精準射出箭矢,騎射功夫一點都不弱於自小在馬背上打熬力氣的八旗兵。

張鼐率部衝破敵圍以後,馬上殺進炮手之中。清軍炮手大多隻有簡單的盔甲防護,手裡只有一把單刀護身,根本不能和全幅武裝的順軍具裝鐵騎抗衡。張鼐衝過東虜銃手的火力阻擊,達到可以發射箭矢反擊,並進一步可以展開格鬥的距離以後,馬上就把這場戰鬥變成了一場一邊倒的大屠殺。

順軍精騎縱橫,追殺不止,直到遠處清軍大隊兵馬的旗幟顯露出來,又有許多大炮從遠處開火阻滯張鼐以後,他才命令旗鼓都尉們發出號令,停止順軍騎兵的繼續追擊,在一番金鼓爭鳴的耀武揚威以後,凱旋迴到土門關關城之中。

張鼐所使用的騎兵戰法,當然不及楚闖那種牆式衝鋒特殊別致,但同樣是一種高明的戰術。這種戰法脫胎於“秦中流寇”起義軍十多年轉戰天下的響馬生涯,老“秦寇”和“響馬”們,本來就大多出身於陝西三邊的邊軍之中,熟諳明軍騎兵的戰術。

他們結合正規明軍騎兵的戰法和流寇轉戰天下的土智慧,在李自成率師入關,抵定三秦以後,終於形成了像張鼐今天這樣耀武揚威的集大成者。

張皮綆終於爲自己的無知和自大感到汗顏,張鼐提着一串東虜首級走上城頭,把散落着辮髮、血淋淋的腦袋丟擲在地上,大笑道:

“東虜真是太弱了!如果不是他們的大炮又多又密,封鎖住了道路,老子真想一口氣衝破獲鹿,直接殺到真定城下去。”

張皮綆也對張鼐今天的英勇表現十分佩服,敬服道:

“義侯真是好威風!我以前也是和東虜交過手的,怎麼沒有見過他們被殺敗的這樣乾脆?真是待在湖廣待久了,不曾見識過咱們大順中營親軍的厲害!今日真是義侯爲我開了眼界,使我知道咱們大順的精兵,竟然是這等的厲害。”

張鼐嘿嘿笑道:“不必多說,只等萬歲帶大兵趕到。咱們立即開拔,解真定之圍。清軍主力想必現在就在真定城下,我們以騎兵開道,長驅直入,直抵城下,配合真定城裡的守軍裡應外合,拿下虜酋不成問題……來亨現在就在真定城裡嗎?我來救救他啦!”

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七十八章 劉國能自刎第六十二章 僕固懷恩第九章 土改藍圖的第一步第五十九章 大清南征闖孽第三十五章 裱糊匠史可法第九章 高家寨第九十九章 闖軍水師第三章 林貓貓第七十三章 軍官造成的騎牆第三十八章 楊嗣昌的終局(二)第五十九章 不見洛陽花(二)第五十九章 大清南征闖孽第四十九章 伏兵山陽(四)第三十三章 迷霧裡的號子聲第七十八章 寧武關只打了兩天第三十四章 清軍的邪教徒使者第七十七章 撲夷陵(三)第五十二章 金氏朝鮮第五十一章 藺營換裝第一章 滿洲入寇(上)第十五章 春秋大義第一百零二章 湖廣大擴軍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七十九章 滿洲大兵博覽會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一百二十六章 漢中制將軍賀珍第一百七十七章 就這?第三十二章 洛陽春光好(九)第六十七章 真是一條好狗第五十一章 義王的實力第十二章 廢兩改元第三十六章 約翰王孫可望第三十三章 霧中的騎兵交戰第一百一十二章 流賊兵勢,強悍至此第四十九章 老而不死是爲第一百一十八章 閻爾梅第三十六章 人才儲備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九十一章 迎接李過第三十三章 洛陽春光好(十)第二十一章 會師商州(上)第七十六章 撲夷陵(二)第一百零三章 馬三寶第五章 礦徒軍第二十七章 換將第五十八章 朝鮮世子第二十五章 洛陽春光好(二)第三章 經略隨州第八十三章 李過回來啦第一百章 揚武藍第三十五章 襄陽陷第六十四章 和碩特戰爭第四十二章 楊嗣昌的終局(六)第四十四章 義送袁時中第十四章 軍臺線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一百零六章 竹溪一節帥(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給我翻譯翻譯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一百零一章 同心圓第一百零七章 我大明同治中興了第一百二十章 貝勒爺昏招迭出第六十八章 大戰的氣氛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華的大家庭第八十三章 開國元勳第三十八章 雲南第一百四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明水師出場第二十八章 方太師的議論第四十章 孫可望第一百零九章 曹帥亂彈琴第十章 竹溪突圍(中)第九十章 首都第九十五章 誅殺李自成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內皆兄弟第九十章 首都第十六章 虯龍溝第十四章 大義覺迷錄第一百零四章 鄖陽式結局第一百四十七章 炮手就位第一百零五章 竹溪一節帥(上)第三十九章 爆頭騎士鰲拜第一百一十八章 奔楚(八)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五十七章 遏必隆滿口天話第六十三章 帝國特惠制第一百二十八章 晉王李來亨第一百零四章 大順古長安第四十四章 五營軍制第一百一十六章 難道歸來盡列侯第六十六章 倫理梗第二十八章 只有打了第五十六章 三百大船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第七十章 鷹子山下第八十一章 馬進忠欲降第八十章 呆迷兒帝國崛起
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七十八章 劉國能自刎第六十二章 僕固懷恩第九章 土改藍圖的第一步第五十九章 大清南征闖孽第三十五章 裱糊匠史可法第九章 高家寨第九十九章 闖軍水師第三章 林貓貓第七十三章 軍官造成的騎牆第三十八章 楊嗣昌的終局(二)第五十九章 不見洛陽花(二)第五十九章 大清南征闖孽第四十九章 伏兵山陽(四)第三十三章 迷霧裡的號子聲第七十八章 寧武關只打了兩天第三十四章 清軍的邪教徒使者第七十七章 撲夷陵(三)第五十二章 金氏朝鮮第五十一章 藺營換裝第一章 滿洲入寇(上)第十五章 春秋大義第一百零二章 湖廣大擴軍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七十九章 滿洲大兵博覽會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一百二十六章 漢中制將軍賀珍第一百七十七章 就這?第三十二章 洛陽春光好(九)第六十七章 真是一條好狗第五十一章 義王的實力第十二章 廢兩改元第三十六章 約翰王孫可望第三十三章 霧中的騎兵交戰第一百一十二章 流賊兵勢,強悍至此第四十九章 老而不死是爲第一百一十八章 閻爾梅第三十六章 人才儲備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九十一章 迎接李過第三十三章 洛陽春光好(十)第二十一章 會師商州(上)第七十六章 撲夷陵(二)第一百零三章 馬三寶第五章 礦徒軍第二十七章 換將第五十八章 朝鮮世子第二十五章 洛陽春光好(二)第三章 經略隨州第八十三章 李過回來啦第一百章 揚武藍第三十五章 襄陽陷第六十四章 和碩特戰爭第四十二章 楊嗣昌的終局(六)第四十四章 義送袁時中第十四章 軍臺線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一百零六章 竹溪一節帥(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給我翻譯翻譯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一百零一章 同心圓第一百零七章 我大明同治中興了第一百二十章 貝勒爺昏招迭出第六十八章 大戰的氣氛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華的大家庭第八十三章 開國元勳第三十八章 雲南第一百四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明水師出場第二十八章 方太師的議論第四十章 孫可望第一百零九章 曹帥亂彈琴第十章 竹溪突圍(中)第九十章 首都第九十五章 誅殺李自成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內皆兄弟第九十章 首都第十六章 虯龍溝第十四章 大義覺迷錄第一百零四章 鄖陽式結局第一百四十七章 炮手就位第一百零五章 竹溪一節帥(上)第三十九章 爆頭騎士鰲拜第一百一十八章 奔楚(八)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五十七章 遏必隆滿口天話第六十三章 帝國特惠制第一百二十八章 晉王李來亨第一百零四章 大順古長安第四十四章 五營軍制第一百一十六章 難道歸來盡列侯第六十六章 倫理梗第二十八章 只有打了第五十六章 三百大船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第七十章 鷹子山下第八十一章 馬進忠欲降第八十章 呆迷兒帝國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