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奔楚(十一)【慶收藏5K】

今天更新一萬字,慶祝一下收藏達到五千,大家GKD,5K收藏訂閱一直200豈不是很尷尬。

===========================

明末威力較大的火炮,去除掉一些技術上實在過於老舊或者華而不實的類型,以輕重分別而論,輕炮較實用的基本就是百子弗朗機、發貢炮(即大銅銃)、滅虜炮,重炮的話就是三種大小不同的將軍炮和大小紅夷炮了。

這些火炮裡李來亨接觸較多,又通過繳獲而擁有了一定存貨的是滅虜炮、將軍炮和紅夷炮。

滅虜炮算是明末輕炮中最典型的一種實用類別,炮本身的重量只有約一百斤左右,可以發射一斤左右的鉛彈,一輛普通的炮車或者改過的葉公車就可以裝載三門滅虜炮。它的缺點主要就是作爲輕炮,自然威力較弱、射程較短,火藥消耗量比較大,只適合野戰中打一打散兵。

將軍炮的話,則是明末重炮中的中堅款式,之前一段時間闖軍的火炮也是以各類將軍炮爲絕對主力。明朝官軍一般是按照將軍炮發射鉛彈的不同重量,將其劃分爲三等,大將軍炮可以發射七斤的鉛彈,二等將軍炮則是發射三斤鉛彈,三等將軍炮就和滅虜炮差不多了,只能發射一斤重量的鉛彈。

李來亨之前通過繳獲和同李仙風做“交易”獲得的將軍炮,就屬於二等和三等將軍炮。

當然將軍炮中本身還有比大將軍炮威力更大一等的無敵大將軍炮,只是它實用性就很低了,明軍本身都已經棄用,李來亨自然也不會去考慮。

最重要的還是紅夷炮。

紅夷炮分爲大小二種,小炮大約長一米五到二米左右,大小和重量以及發射炮彈的斤數都低於紅夷大炮,主要適用於野戰——羅汝才送給李來亨的那幾門炮就屬於這個範疇,用於攻城的話,雖然威力、效果已經遠超一般的將軍炮,但比之現在滿洲人主要適用的紅夷大炮,還是有不小差距。

紅夷炮在炮彈的斤數上,相比大將軍炮優勢並不是很明顯。但是紅夷炮由於技術形制上更爲先進,所以倍徑比要超過將軍炮很多倍。

倍徑比是指火炮炮管身長與口徑之比,簡單來說,倍徑比越高,火炮的形狀就越細長,炮彈在身管內被加速的時間自然也就更長,發射後初速、威力就會更大。

倍徑比的優勢,使得紅夷炮在炮身、炮彈用料和重量都相當的情況下,威力、射程都要超過老式的將軍炮。

只可惜李來亨手中一門可發射十斤以上炮彈的紅夷大炮都沒有,只能用適宜野戰的普通紅夷炮和威力更弱的二等、三等將軍炮來攻擊郾城城防。

但前標軍攻城也不只是靠李世威率領的銃炮隊而已,這時候另外有數百名士兵由苗裡琛帶領,等候在城壕外。他們沒有拿刀槍劍棒等武器,反而人人手持鏟子、錘子、鐵釺子,肅立不動。

一陣冷風吹過,李來亨擡起頭看着天空中越聚越多的烏雲,對苗裡琛說道:“這天色……要是下雨事情就難辦了,我們加緊進攻!”

苗裡琛點點頭,他還是一副穩健沉着的樣子,即便受到李來亨的催促,也沒有立即下令開始進攻,而是堅持等待守軍在炮火攻擊下漸漸趨向混亂的更好戰機。

士兵們都嚴陣以待,人們心情振奮而緊張,等待着約定的動手信號。過了一陣,只見遠處射出一支火箭,苗裡琛突然就喝了一聲,所有人馬上飛奔起來,迅速填埋城壕。城上的守軍也不甘示弱,拼命往下扔磚頭和石頭,磚石有的被傍牌和盔甲手牌擋住,有的直接落在人身上和頭上,登時傷了許多人。

爲了掩護填埋壕溝和掘城的土木隊,前標軍其他將士也都向城頭猛烈射箭、放銃、發炮。城上守軍不斷地中流矢死傷,使他們藏在城垛裡邊,不敢探出頭來,所以他們拋擲的磚、石、檑木準頭都非常低,差不多十個裡只有一兩下能夠傷到土木隊的士兵。

守軍也向城外射箭發炮,但因爲很難從城垛之間露出頭來,只能從箭眼裡邊往外射,而現在天色因爲烏雲聚集和漸至傍晚,又昏暗了很多。守軍看不清楚目標,基本上全靠感覺射擊,忽高忽低,全無把握。

城下的前標軍則雖是仰攻城頭,視野同樣比較昏暗,可是城頭的燈籠、火把,給了他們很大方便。更不要說李世威一直和方以仁學習校正炮擊的技術,比起守軍全靠蒙的打法,準頭要高太多倍了。

義軍的攻勢越發猛烈,雖然李來亨實際上沒有什麼兵力優勢,可是虎大威新敗,楊文嶽成爲戴罪之人也不理事,陳永福不敢輕易出城逆擊,也摸不清楚前標具體的總兵力到底是多少。

不過陳永福到底是官軍裡一個比較精明強幹的將領,他一到郾城都宣揚闖軍在上蔡、汝陽等地殺戮甚慘、羞辱婦女。後來因爲百姓們聽過不少闖軍的傳說,並不怎麼相信陳永福的說法,他又迅速轉換口徑,聲稱闖軍的軍紀確實不錯,可是同他們合營作戰的曹營就是一支食人的獸軍。

據說曹操羅汝纔在軍中置有石臼百臺,軍糧不夠時就會四處抓捕鄉民,將他們丟到石臼下面搗碎成爛肉,然後合骨而食。

雖然這種說法比闖軍到處殺戮淫掠更加離譜,畢竟就算缺乏軍糧要吃人,也沒誰會大費周折去搞什麼石臼來把人搗的徹底粉碎再吃——能把人體搗爛的石臼,還是搗碎到能夠“合骨而食”的地步,這是什麼天頂星科技的核動力石臼?

不過還真別說,因爲曹營的軍紀作風雖然不至於差到左良玉、賀人龍的那種地步,可也實在不算太好。再加上郾城不少文人士紳添油加醋,這個石臼食人的謠言還真就流傳了起來,等到這故事傳到江南去,乾脆就又從曹營用石臼食人,變成了李自成親自用石臼吃人。

本地軍民因爲聽信了這些傳說,所以儘管守城的人不斷被前標軍殺傷,保定兵又全部士氣低沉,鬥志極弱,但在居民支持之下,守軍不僅擋住了李來亨的第一波攻勢,還能不停地向城下投擲各種能夠殺傷敵人的東西。

只是義軍士氣高漲,在守軍強烈抵抗之下,依舊將城壕填埋出了一片可供大隊步卒通過的地方。弓箭手和銃炮手也都取得不少戰果,李來亨看天色又變暗很多,才下令停止第一波進攻,讓將士們休整一二。

陳永福見義軍攻勢停止,心中暗自喘了一口氣,他留兒子陳德在城牆上指揮部隊,自己則不脫衣甲,坐在一把圈椅上,閉着眼睛假寐。他實在疲倦,正要昏昏入睡,忽被城頭和城外的一片吶喊聲驚醒。

他雙目一睜,心中罵道:“他媽的,怎麼這麼快又來了!”隨即帶着一羣親將、親兵、家丁,迅速奔上城頭。

義軍稍作休整以後,便開始分波次衝到城牆近處掘洞,虎大威知道這是闖軍用過的一種戰術:他們將城牆牆角的部分挖出洞來,然後向其中填入大量火藥,一次引爆,便可以重創城基。

陳永福一上城牆,就看到很多地方都有義軍掘城,他們組織嚴密,行動極爲迅速,情況十分危急。他從城垛中間探頭下望,“嗖”的一聲,一支箭正好射中他頭盔的上部,把盔纓射下城去。

一個家丁將他的袖子扯了一下,說:“大人,小心!”他沒有理會,親自抓起一塊磚頭,砸了下去。正在這時,又一支箭從他頭上飛過,射中了他背後一個守城的壯丁。

陳德怕他有事,趕緊跑了過來說道:“大人,目前賊兵分成十餘股,到處都在掘城。不管如何拋擲磚、石、火藥,可賊兵多有防備,傍牌甚爲牢固,就是不退。”

“大人,我們還是開城門,派騎兵部隊出城逆擊,將賊兵一舉驅散掉吧!”

陳德的建議其實頗有見地,可是陳永福尚未把握到義軍的兵力規模,他生怕李來亨手中握有強大的預備隊,官軍一出城門就有去無回,因此反對道:“胡鬧!你不要驚慌,要沉着,我自有辦法。”

他和虎大威一起商議了一會兒,本來還打算問問楊文嶽的意見,只是聽虎大威說自從崇王被殺的消息傳來以後,楊文嶽每天都處在飲酒過度的狀態裡才作罷。

他們先命令家丁在城上傳諭,說大將虎大威和陳永福都正在城牆上親自督戰,叫將士和百姓們沉着殺敵,不要慌亂。他們在城上開了兩箱現銀,聲言殺賊兵一人者當場發給現銀若干、傷賊兵一人者又當場發給現銀若干。

守城的“民”大多是有權有勢的士紳之家和他們麾下家僕,另外還有一部分則是被陳永福的核動力石臼謠言嚇壞了的普通百姓。

這些“民”守城的目的各不相同,但此時聽到這道口諭,全都勇氣倍增,軍心一下穩定了下來。

虎大威也連聲稱讚道:“兄弟,你真是有辦法!”

戰況也因此更加激烈了,官軍把乾柴點着,扔下城去,燒死掘洞的人。土木隊的士兵則一面用钁頭和農叉將燃燒的木柴和棉絮推向遠處,一面繼續挖城。

不斷地有官兵從城牆下摔倒下來,也不斷有義軍士兵在城牆腳下被殺死。

第二十四章 席捲黃麻第三十八章 雲南第四十一章 李過的問題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一章 幼辭在開封第六章 純良的雙喜哥第八十二章 千人諾諾,數夫諤諤第四十二章 多爾袞放棄太原第六十四章 曹營第六十九章 大順軍以順擊逆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安事變第九十三章 慶功宴(下)第九十章 保衛山東第十一章 竹溪突圍(下)第一百一十七章 徐州總動員第一百三十六章 闖軍大東征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襲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安事變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第七十七章 不辱使命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軍,暈頭轉向第三十二章 新的田制第三章 闖營一小卒(上)第一百章 南明的北伐第三十六章 約翰王孫可望第一百二十二章 開國封侯,失之交臂第一百二十四章 奔楚(十四)第八十三章 大梁精兵甲天下第七十一章 與明爭天下,實與流賊角第三十五章 裱糊匠史可法第二十一章 會師商州(上)第一百四十六章 忠貞營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軍營第四十章 曹營的抉擇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勝寨第八十章 鄉官體制開始動員第六十章 反對第四十九章 棒打韃酋第七十二章 鹿角線第三十九章 朱仙鎮第八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衛晉王妃第二十五章 盡入我彀中第四十五章 公子獻頭第一百二十五章 孫傳庭在西線第四十九章 伏兵山陽(四)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華的大家庭第二十九章 朝鮮第一百四十三章 登萊第五十二章 陝西遭了二茬罪第九十五章 瑪瑙山第二十七章 換將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疇和大明忠臣吳三桂第七十章 奇襲雪域第四十章 萬曆以來所未有的大捷第一百八十章 兩白旗白甲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一)第三十六章 流動作戰與根據地的條件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順軍萬勝(一)第五十章 臣竊議親藩封建論之不可第六十七章 真是一條好狗第二十章 即將定於一尊第一百零二章 潼關防線堅如磐石第八十九章 白溝河第六十五章 湖廣巡撫第七十七章 夢迴劉宗敏第十三章 清軍俘虜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第八十六章 劉芳亮做出決策第三章 經略隨州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會戰開始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順軍萬勝(二)第三十一章 南都內戰第七章 免賦均田的悖論第七十四章 李來亨和羅顏清的蜜月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五十一章 義王的實力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七十六章 我的大腿呀第七章 順兵第二十四章 李來亨的處置第六十三章 孫可望出手第八十五章 紙幣第一百章 中心開花第二十三章 龍駒寨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的首級第二章 白土崗第四章 耿應衢的棉布工坊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一百零四章 大順古長安二十六章 歲入第五章 公審殺人第九十四章 火線解放,豁賤爲良第八十四章 熔天化地,聲震宇宙第十章 狼真的來了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六章 六尚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
第二十四章 席捲黃麻第三十八章 雲南第四十一章 李過的問題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一章 幼辭在開封第六章 純良的雙喜哥第八十二章 千人諾諾,數夫諤諤第四十二章 多爾袞放棄太原第六十四章 曹營第六十九章 大順軍以順擊逆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安事變第九十三章 慶功宴(下)第九十章 保衛山東第十一章 竹溪突圍(下)第一百一十七章 徐州總動員第一百三十六章 闖軍大東征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襲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安事變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第七十七章 不辱使命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軍,暈頭轉向第三十二章 新的田制第三章 闖營一小卒(上)第一百章 南明的北伐第三十六章 約翰王孫可望第一百二十二章 開國封侯,失之交臂第一百二十四章 奔楚(十四)第八十三章 大梁精兵甲天下第七十一章 與明爭天下,實與流賊角第三十五章 裱糊匠史可法第二十一章 會師商州(上)第一百四十六章 忠貞營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軍營第四十章 曹營的抉擇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勝寨第八十章 鄉官體制開始動員第六十章 反對第四十九章 棒打韃酋第七十二章 鹿角線第三十九章 朱仙鎮第八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衛晉王妃第二十五章 盡入我彀中第四十五章 公子獻頭第一百二十五章 孫傳庭在西線第四十九章 伏兵山陽(四)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華的大家庭第二十九章 朝鮮第一百四十三章 登萊第五十二章 陝西遭了二茬罪第九十五章 瑪瑙山第二十七章 換將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疇和大明忠臣吳三桂第七十章 奇襲雪域第四十章 萬曆以來所未有的大捷第一百八十章 兩白旗白甲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一)第三十六章 流動作戰與根據地的條件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順軍萬勝(一)第五十章 臣竊議親藩封建論之不可第六十七章 真是一條好狗第二十章 即將定於一尊第一百零二章 潼關防線堅如磐石第八十九章 白溝河第六十五章 湖廣巡撫第七十七章 夢迴劉宗敏第十三章 清軍俘虜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第八十六章 劉芳亮做出決策第三章 經略隨州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會戰開始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順軍萬勝(二)第三十一章 南都內戰第七章 免賦均田的悖論第七十四章 李來亨和羅顏清的蜜月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五十一章 義王的實力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七十六章 我的大腿呀第七章 順兵第二十四章 李來亨的處置第六十三章 孫可望出手第八十五章 紙幣第一百章 中心開花第二十三章 龍駒寨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的首級第二章 白土崗第四章 耿應衢的棉布工坊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一百零四章 大順古長安二十六章 歲入第五章 公審殺人第九十四章 火線解放,豁賤爲良第八十四章 熔天化地,聲震宇宙第十章 狼真的來了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六章 六尚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