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授節鉞於晉王

幾十具屍體安靜地躺在晉王府的庭院裡,李來亨的面容上流露出難得一見的痛心神情。他揮揮手,李瑋羣便帶着楚兵們爲這些在兵變中戰死的兩軍屍體,裹上素布。

戰死士兵的鮮血一直順着庭院的小徑,流到了大順元從諸將們的腳下,所有人都難掩他們悲傷、痛惜的心情。

方以仁用手帕按着自己的嘴脣,目光深沉:

“沙場征戰,誰又痛惜馬革裹屍還呢?”

死在晉王府內的大順老本兵,死在圍攻晉王府過程中的大順老本兵,有的人是李過的部下,有的人是楚闖的精兵,但更多的人則是大順中營的戰士。

此時此刻他們的屍體都靜靜地躺在地上,在黨守素的帶領下,越來越多的中營將士放下了武器,束手就擒,所有老本兵都以一種難以言喻的眼神盯着田見秀、牛金星和張鼐三個人。

這三人的身上還沾染着戰士們的血跡,甚至田見秀的身上還沾染着袁宗第的鮮血。他們在全軍如同利劍般的眼光下,如芒在背,無所適從。

這三個人都是大順開國的元勳功臣,全軍上下所有人看着這三個曾經立下過許多豐功偉績,看着這三個在大順軍所有將士心目中具有極高人望和地位的人,纔在關西蒼莽的黃土上、纔在太行巍峨的山脈下、纔在幽燕冷冽的冰河上,與東虜、與北傀死斗的老本兵們,就因爲這三個人的一己之私,付出了多少無謂的犧牲!

李來亨仰天長嘆:

“只解沙場爲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可他們,可是他們都沒能戰死在爲了大順、爲了華夏抗敵禦侮的戰場上,而是死在了玉峰、啓翁……還有雙喜,死在了你們的陰謀下啊!

在這數百將士的遺骨面前,你們還有什麼話要說嗎?”

經過一整天的激變,天色已經漸漸黯淡了下來,晚風吹過,劉幼辭躲在李來亨的身後,也不免被晚風吹起了臉上的頭蓋。但她緊記得晉王的教誨,緊記得夫君的話語,即便頭蓋被風吹起,也依舊緊緊閉住雙眼,沒有看到晉王府中血腥的場面。

田見秀和牛金星兩人都呆呆地站立在原地,一動不動,說不出話來。只有張鼐,他張開嘴巴,很想說兩句話,可當話語出口以後,卻變成了奇怪的哭喊聲。

吳汝義已經被楚兵抓住了,黨守素則因爲帶頭投降,並沒有像吳汝義那樣遭到五花大綁,郭君鎮只是命部將郭升解除了黨守素的全部武裝而已。

此時黨守素一身布衣,在楚兵的監護下走入了晉王府。他看到了在那裡發出奇怪哭喊聲的張鼐,臉上滿是失望的神情:

“雙喜,這不是你的過錯,可你本不該和晉王爭奪大順的江山社稷。這,這本就不是屬於你的東西。”

張鼐看到黨守素也走了進來,聽到他說出的這句話,踉蹌地退後兩步,終於被一具中營將士的遺體絆倒,又摔在了地上。

李過看着眼前的一切,神色複雜,他緊緊拍了拍高太后的手,安撫了李自成的遺孀以後,終於問道:

“來亨,你打算怎麼辦?”

開封城內的叛軍已經基本上被悉數平定,雖然還有少數田見秀的死黨在負隅頑抗,但人數連一百人都不到了,根本不是楚兵的對手。

李來亨整了整自己身上那一襲紅色的禮服,禮服上沾染了不少鮮血,但因爲本來就是紅色的綢緞,看起來並未因那許多血污而顯得狼狽。

晉王在監國的面前立正,他慢慢單膝跪在了李過的面前,伸出手來,請求道:

“城內尚有叛軍還未徹底剿除,大局未定,局勢猶有翻轉的可能性。當此四方擾亂之時,兒臣籲請監國立即降下教旨,委平叛之權於兒臣,先定名義,方能安定時勢。”

接着帶領楚闖大軍入汴平叛的諸將,包括郭君鎮、陳永福、郭升、李瑋羣等人,晉王府親軍將帥孫守法、李懋亨等人,還有已經徹底倒向李來亨一方的劉芳亮、劉汝魁、馬世耀、宋企郊、鞏淯、牛銓等人,全都紛紛跟隨晉王跪倒,齊聲道:

“臣等籲請監國立即降下教旨,授節鉞於晉王,以安天下人心——”

李過慢慢閉上了自己的雙眼,他知道大順軍的一切權力,現在都已經被李來亨所徹底掌握,即便是自己,也再不可能阻擋他的前進步伐了。

李過總是認爲李來亨還太年輕,認爲自己有責任爲他開闢好道路,引導好前進的方向。他是這樣相信晉王,可如今看來,其實同樣是低估了這個孩子。

晉王已經迫不及待,要承擔起那天下的責任了嗎!

接着袁宗第也跟着諸將羣臣一起跪了下來,袁宗第望了晉王一眼,想到這個年輕人如今方不過二十一歲,就感到一種深深的敬畏感,所謂後生可畏,便是如此吧?

袁宗第跪下了,他知道劉體純和自己的弟弟袁宗道大約都已經被李來亨控制住了,從此大順軍政大權悉入晉王之手。

當此四方擾亂之時,爲了維護大順的內部團結,爲了在這場兵變以後避免大順軍的進一步分裂,袁宗第和劉芳亮做出了同樣的選擇,只有承認李來亨掌控全局的力量與地位,團結在晉王的周圍,才能維護大順軍的內聚力。

劉芳亮低着頭,沒能直視李過,袁宗第則擡起了頭,嚴肅地說:

“大局已定,臣等唯有請監國速授節鉞於晉王,以正視聽。”

李過最後看了一眼高太后,這位李自成的遺孀,掌握大順軍內部最高正統性的老嫗,眼神中難掩對諸將羣臣做法的震驚之色。

可她看着那緊閉雙眼,躲藏在李來亨身後的劉幼辭,終於點下了頭。

李過至此再無話可說。

李過左右的兩位副將馬重禧和張洪,也在高太后點頭以後跪了下去說:

“臣等籲請監國殿下速將教書——”

李過默然無言,終於命侍從拿來紙筆,他本想讓左右的參軍司人員抄寫教旨,但想到了曹本榮和周昌皆是李來亨的人,終於明白了一切的緣由。

“鞏尚書,由你來寫吧?”

鞏焴先看了一眼李來亨,見李來亨同意以後,才站起身來,走到李過的身邊,爲他抄寫教旨。

“太祖駕崩,國家動搖,內釁既生,禍起蕭牆。幸賴晉王用事,平息諸亂,使宗社危而復安,人心亂而復定,此萬世無疆之福……

乃特授節鉞於晉王,使其平章軍國重事,加諸道行軍大總統,總理朝政……”

李來亨輕輕吐了一口氣,平章軍國重事和諸道行軍大總統,一個代表政權、一個代表軍權,大順內部的事情,這算是告一段落了……

這以後自己手握節鉞大權,收拾殘局也好,善後整軍也好,都是非常方便的事情。

再往後,秋天過去以後,到了冬天,黃河封凍,東虜糧食不足,勢必再度全力南下。這一回大順軍從上到下,必將做好全力以赴的決戰準備。

這一場大決戰,纔會最終決定天下人的命運。

李來亨接過鞏焴所寫的監國教旨,高聲謝恩後站了起來,面向諸將和羣臣說:

“今日之事已畢,監國以節鉞大權授孤,孤亦絕不開大順內釁清算的先例,只懲首惡,絕對不會再殺任何人了……我們的兄弟們,死的已經足夠多了!”

第三十八章 必要的“暴行”第十一章 龍沙讖第七十二章 橫掃察北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吳三桂第五十七章 燧發槍成軍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銀子第一百二十五章 奔楚(十五)第四十五章 公子獻頭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六十一章 行軍司馬第八十三章 大梁精兵甲天下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第五十六章 三百大船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第五十五章 賀鎮精騎(二)第六十四章 山中豈桃源(三)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堵牆,三堵牆!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瘋了第一百三十六章 闖軍大東征第五十四章 開科萬言書第一百四十章 蒼髯老賊第六十二章 僕固懷恩第二十章 郝標騎兵第九十一章 大順騎士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虜已入冢穴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一百零二章 湖廣大擴軍第三十一章 踏過士紳街第七章 順兵第九十五章 誅殺李自成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十七章 義侯做天子第七十九章 續順公第六章 易名李來亨第五十九章 不見洛陽花(二)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八十八章 虜必有詐第八十六章 羅汝纔來投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五十三章 大順龍衣衛第五十二章 袁時中不畏於死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七)第五十四章 鼻血如注第一百零二章 湖廣大擴軍第八十六章 羅汝纔來投第五十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三)第六章 易名李來亨第一百零七章 我大明同治中興了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第二章 白土崗第一百零八章 大清義王吳三桂第八十章 鄉官體制開始動員第三十九章 真定軍議第一百三十四章 結束於碭山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十章 太宗病危第四十五章 遼澤第一百四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五十六章 皇太極孤注於一擲第四十五章 雷霆一棒第十四章 軍臺線第八十八章 顧君恩來了夠不夠第一百二十五章 潰圍第九十章 首都第四十二章 多爾袞放棄太原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三十章 清鮮戰爭第二十三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一)第五十二章 搜殺第一百零五章 張國武第八十八章 龐存回鄉第六章 明末商稅論第一百一十七章 關中有何罪第三十七章 順與清各擅勝場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煥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帥劉芳亮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六)第五十二章 謝明弦第三十九章 楊嗣昌的終局(三)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線亦大捷第三十六章 流動作戰與根據地的條件第六十章 從李雙喜到張鼐第六十七章 摧破裕州城(三)第五十四章 賀鎮精騎(一)第六十四章 曹營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一百八十六章 九王,降了吧第一百四十三章 登萊第五十四章 開科萬言書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一百一十七章 奔楚(七)第七十四章 李來亨和羅顏清的蜜月第五十四章 賀鎮精騎(一)第四十六章 風起潼關第十八章 瘋狂的田見秀第九十五章 誅殺李自成第八十章 太原唐王
第三十八章 必要的“暴行”第十一章 龍沙讖第七十二章 橫掃察北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吳三桂第五十七章 燧發槍成軍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銀子第一百二十五章 奔楚(十五)第四十五章 公子獻頭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六十一章 行軍司馬第八十三章 大梁精兵甲天下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第五十六章 三百大船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第五十五章 賀鎮精騎(二)第六十四章 山中豈桃源(三)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堵牆,三堵牆!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瘋了第一百三十六章 闖軍大東征第五十四章 開科萬言書第一百四十章 蒼髯老賊第六十二章 僕固懷恩第二十章 郝標騎兵第九十一章 大順騎士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虜已入冢穴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一百零二章 湖廣大擴軍第三十一章 踏過士紳街第七章 順兵第九十五章 誅殺李自成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十七章 義侯做天子第七十九章 續順公第六章 易名李來亨第五十九章 不見洛陽花(二)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八十八章 虜必有詐第八十六章 羅汝纔來投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五十三章 大順龍衣衛第五十二章 袁時中不畏於死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七)第五十四章 鼻血如注第一百零二章 湖廣大擴軍第八十六章 羅汝纔來投第五十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三)第六章 易名李來亨第一百零七章 我大明同治中興了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第二章 白土崗第一百零八章 大清義王吳三桂第八十章 鄉官體制開始動員第三十九章 真定軍議第一百三十四章 結束於碭山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十章 太宗病危第四十五章 遼澤第一百四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五十六章 皇太極孤注於一擲第四十五章 雷霆一棒第十四章 軍臺線第八十八章 顧君恩來了夠不夠第一百二十五章 潰圍第九十章 首都第四十二章 多爾袞放棄太原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三十章 清鮮戰爭第二十三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一)第五十二章 搜殺第一百零五章 張國武第八十八章 龐存回鄉第六章 明末商稅論第一百一十七章 關中有何罪第三十七章 順與清各擅勝場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煥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帥劉芳亮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六)第五十二章 謝明弦第三十九章 楊嗣昌的終局(三)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線亦大捷第三十六章 流動作戰與根據地的條件第六十章 從李雙喜到張鼐第六十七章 摧破裕州城(三)第五十四章 賀鎮精騎(一)第六十四章 曹營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一百八十六章 九王,降了吧第一百四十三章 登萊第五十四章 開科萬言書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一百一十七章 奔楚(七)第七十四章 李來亨和羅顏清的蜜月第五十四章 賀鎮精騎(一)第四十六章 風起潼關第十八章 瘋狂的田見秀第九十五章 誅殺李自成第八十章 太原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