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後一戰(十)

一旗所轄牛錄,少者十餘牛錄,多者四十餘牛錄,因此各旗白甲多者六七百人,少不過二三百人。

多爾袞現在調集了他手中可以籌措到的所有白甲兵,作爲清軍壓陣的最後一支機動兵力。其餘兵馬則悉數調往環壕之上死戰,他一直握在手裡準備狙擊李來亨的一羣神射手也都放上了戰場。

尚可喜也請纓道:“我軍大炮可由恭順王負責指揮,現在前線動搖,流賊火力又十分犀利兇猛,我軍也需要一批銃手彌補戰線。殿下,請調我軍參戰吧。”

多爾袞對於三順王這些漢人多少有些警惕,並不像表面上那麼放心。他畢竟不是皇太極,個人能力沒有那麼強大,對於控制這些漢人藩王也沒有十足的把握和信心。

所以這段時間來,多爾袞暗中總是想方設法限制三順王兵力的擴充。現在尚可喜卻主動請纓投入到壕溝上的絞肉機裡,實在讓多爾袞有些吃驚。

尚可喜神色嚴峻地說:“臣乃至愚極陋之人,曾背崇禎帝,先皇不以此罪臣,反以智順王王臣,授臣以功名富貴。今日臣等惟知捐軀矢志,竭力保固大清,以表臣始終之誠。”

尚可喜的話幾乎使多爾袞第一次明白感動的心情是何物,他有些激動,心裡卻又依然對漢人藩王保存一點偏見。

多爾袞有些猶豫,但看着尚可喜這樣的主動請纓,終於說:

“智順王自從航海歸誠以來,勳猷懋著。太宗皇帝一貫嘉賞你的勞績,特賜王封,及定鼎燕京,復能殫竭忠忱,襄贊大業,使得河北寧靜,百姓安居樂業,這是難得的功績。

如今我與流賊交鋒,關係天下要害,智順王益勵忠純,克抒偉略,以王爵之身親馳戰場,宜錫殊榮,以酬懋績。

範學士……將智順王尚可喜著進封親王,待徐州大捷以後,便爲爾行封典!”

多爾袞給尚可喜進爵爲親王以後,當然也不能冷遇了孔有德。雖然孔有德並不像尚可喜那樣積極請戰,不惜本錢地爲大清賣命,但同樣是漢人藩王,此刻若厚此薄彼,可就大大不好了。

多爾袞對尚可喜和孔有德毫不吝嗇最高之賞,也是要儘快穩定漢軍綠營的軍心。畢竟大順軍不過是發動了一波擲彈兵的密集縱隊衝鋒,居然一個照面,就打得數萬綠營兵節節潰敗——這還是綠營依託堅固的環壕防線了!

尚可喜所部漢軍很快就投入了前線戰場,綠營兵潰敗的速度之快,讓清軍所有將帥都大感震動。大順軍擲彈兵的密集縱隊衝鋒,簡直如排山倒海一般攻來,勢頭猛烈,誰也不能阻擋,即便是博和託這樣的一流戰場指揮官、尼堪這樣悍不畏死的勇士,也難以靠手頭上數量不多的滿洲兵抵擋住流賊兵鋒。

現在只能看尚可喜等部援軍的力量了,智順王他不惜血本爲多爾袞維持戰線,漢軍兵馬架銃猛擊,步卒也紛紛被調到壕溝一側衝擊順軍。

在壕溝兩側狹小的戰場上,清軍和順軍、東虜和流寇,兩軍將士無不戰鬥到了血流漂櫓的地步。擲彈兵實現突破以後,後方的步卒大隊也都陸續填上戰線,力求達成全面突破的效果,更對精銳的騎兵在兩翼徘徊尋找戰機,以虎視眈眈的姿態盯住了清軍馬隊。

即便是康大海這樣的忠奴,看着智順王藩下漢兵們填入戰場的一瞬間,就死傷數百人,上百具屍體滾落到壕溝中,也不禁感到困惑和害怕:

“王爺不留下一點種子,咱們藩下就打光了!奴才斗膽,還請王爺不要再上前了,流寇的大炮實在太厲害了!王爺再上前一點,萬一有事,事情就全壞掉啦!”

尚可喜的臉上沒有一點猶豫和恐懼的神情,他帶着藩下所有護衛馳入戰陣之中,態度冷靜地說:

“流寇已到我軍門庭,全局形勢漸至危急,本王當年已背崇禎帝,今日豈能再背大清?”

尚可喜將一支匕首藏在懷中,又命親兵護衛們在營帳內準備好薪柴,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尚可喜甚至做好了戰死沙場以殉大清,或者是自焚殉節的打算。

康大海是東江鎮老兵,他親眼目睹過崇禎七年尚可喜借元旦之會,逮捕副將俞亮泰、仇震泰,然後掠廣鹿、大小長山、石城、海洋五島軍民萬餘人,攜麾下諸將、轄下五島軍資器械航海歸金的一幕歷史,實在無法理解,也難以置信,爲什麼現在尚可喜會做好爲大清殉國的準備。

但是不理解歸不理解,康大海只是一個目不識丁的普通護衛。尚可喜待他極好,遠比過去遼東那些明朝大官要好,也比東江鎮裡沈世魁那一羣驕恣跋扈的大將要好。

康大海是一個忠僕,他望着尚可喜一張冷靜的面龐,明白智順王並非因爲一時的激情而做好了爲大清效死的準備,而是已有了十足的考慮。

“王爺決意如此……”康大海嘆氣道,“奴才這條命就交給了王爺,死便死罷,反正奴才這南征一路上,燒殺搶掠,錢財美女全部都享受過了,沒有什麼可遺憾的事情,活得已經比在大明朝時快活多了,還怕什麼!”

尚可喜拔出寶劍,他身披白色的布面甲,屹立馬背上,逆着陽光,劍鋒寒芒閃爍,竟然有了一絲視死如歸的壯士氣魄。

有尚可喜身先士卒,智順王的藩下兵們士氣也因此受到振作,全軍投入戰場後便分路迎擊大順步卒,死死堵住了環壕縱深內的數處缺口。

藩下甲士在清軍攻守維艱、救援莫待的關鍵時刻,作爲一支生力軍加入戰場,有效遏制了綠營兵的潰敗情況,使得清軍戰線爲之一穩。

位於戰線兩翼的蒙古八旗兵和外藩馬隊也陸續增援了過來,漠南鐵騎的奔騰爲清軍防線又注入了一絲新血。在順軍擲彈兵猛攻下兩股戰慄的綠營兵,這才稍稍恢復了陣線,士氣也因而轉旺,整體戰局又往清軍方向傾斜數分。

“見一剃頭,魂褫股戰,奔潰之恐不及,如是之軍,今日的流寇中已不存在。”

尚可喜對大順軍士卒的戰鬥力分外感慨,如果十年前的明軍已有今日順軍氣象,他又怎麼會、他又何苦走到今日的地步呢?

“是本王背叛了崇禎皇帝,還是崇禎背棄了東江之衆?”

他抽動寶劍,親身率領王府護衛殺了出去,順軍擲彈兵以萬人敵作爲回禮,戰場上雷聲大作,一顆萬人敵炸開,馬上就嚇得大片綠營兵連連後退。尚可喜左攻右馳,又下馬帶領護衛抽調順軍士兵架在壕溝上的梯子,才稍稍穩住軍心。

第九十七章 聊城大捷第九十章 方從哲第五十九章 井陘道上第一百零七章 我大明同治中興了第十六章 李過和高一功是一種人第二十一章 宋一鶴守在四境第三十章 洛陽春光好(七)第七十六章 我的大腿呀第一百五十章 總動員第一百三十六章 闖軍大東征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六)第一百四十四章 借道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明水師出場第十六章 虯龍溝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第十章 李錦和李鼐第五十三章 清軍裂開了第三十九章 爆頭騎士鰲拜第三十九章 爆頭騎士鰲拜第二十一章 狸奴新生活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順軍萬勝(一)第三十七章 攤丁入畝不是必殺技第五十六章 三百大船第三十九章 小虎隊第一百八十九章 選擇第一百一十二章 流賊兵勢,強悍至此第七十四章 雞肋的巨人們第九十一章 高謙日記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第一百零一章 陳永福增援上來第一百零七章 闖軍一諸侯(上)第五十一章 義王的實力第八十二章 千人諾諾,數夫諤諤第一百零三章 高鬥樞怎麼辦第九十七章 博洛唱歌洪太死第六十四章 徐徐爲陣,夏風亂舞第七章 順兵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六)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五十九章 井陘道上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第五十八章 不見洛陽花(一)第十八章 瘋狂的田見秀第七章 九江之戰第十三章 隨州夜第十二章 遇順則止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來亨衝向微山湖第二十七章 控制麻城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五十九章 刀馬旦(中)第五章 吳下搖旗第九十二章 欽定其七十五章 遠征天山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二十七章 控制麻城第十二章 廢兩改元第四十二章 多爾袞放棄太原第十四章 老營改革(中)第一百零六章 南陽公經略關中第一章 李公子第六十二章 僕固懷恩第一百六十三章 最後一戰(九)第六十一章 不見洛陽花(四)第六十四章 和碩特戰爭第一百一十八章 閻爾梅第一百零四章 鄖陽式結局第三章 闖營一小卒(上)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爺第五十七章 賀鎮精騎(四)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二十九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完)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宮第七十二章 橫掃察北第三章 林貓貓第八十一章 大明中興第八十章 南陽入楚策第七十四章 羊角山第二十一章 狸奴新生活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戰(五)第三十四章 清軍的邪教徒使者第六十三章 情報流纔是戰場的本質第三十二章 公子鄭成功第八十六章 絕地反擊第四十七章 李來亨的秘策(四)第一百三十五章 人生無處不青山第九十三章 漢東節度使第三十二章 公子鄭成功第三十九章 朱仙鎮第三十章 城下之潰第六十九章 安北大都督府第二十五章 世子李玄燁第九十八章 方太師第九十五章 失陷主帥第一章 李公子第十三章 清軍俘虜第八十七章 聊城之戰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後一戰(二)第四章 耿應衢的棉布工坊第七十九章 撲夷陵(五)
第九十七章 聊城大捷第九十章 方從哲第五十九章 井陘道上第一百零七章 我大明同治中興了第十六章 李過和高一功是一種人第二十一章 宋一鶴守在四境第三十章 洛陽春光好(七)第七十六章 我的大腿呀第一百五十章 總動員第一百三十六章 闖軍大東征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六)第一百四十四章 借道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明水師出場第十六章 虯龍溝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第十章 李錦和李鼐第五十三章 清軍裂開了第三十九章 爆頭騎士鰲拜第三十九章 爆頭騎士鰲拜第二十一章 狸奴新生活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順軍萬勝(一)第三十七章 攤丁入畝不是必殺技第五十六章 三百大船第三十九章 小虎隊第一百八十九章 選擇第一百一十二章 流賊兵勢,強悍至此第七十四章 雞肋的巨人們第九十一章 高謙日記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第一百零一章 陳永福增援上來第一百零七章 闖軍一諸侯(上)第五十一章 義王的實力第八十二章 千人諾諾,數夫諤諤第一百零三章 高鬥樞怎麼辦第九十七章 博洛唱歌洪太死第六十四章 徐徐爲陣,夏風亂舞第七章 順兵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六)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五十九章 井陘道上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第五十八章 不見洛陽花(一)第十八章 瘋狂的田見秀第七章 九江之戰第十三章 隨州夜第十二章 遇順則止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來亨衝向微山湖第二十七章 控制麻城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五十九章 刀馬旦(中)第五章 吳下搖旗第九十二章 欽定其七十五章 遠征天山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二十七章 控制麻城第十二章 廢兩改元第四十二章 多爾袞放棄太原第十四章 老營改革(中)第一百零六章 南陽公經略關中第一章 李公子第六十二章 僕固懷恩第一百六十三章 最後一戰(九)第六十一章 不見洛陽花(四)第六十四章 和碩特戰爭第一百一十八章 閻爾梅第一百零四章 鄖陽式結局第三章 闖營一小卒(上)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爺第五十七章 賀鎮精騎(四)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二十九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完)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宮第七十二章 橫掃察北第三章 林貓貓第八十一章 大明中興第八十章 南陽入楚策第七十四章 羊角山第二十一章 狸奴新生活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戰(五)第三十四章 清軍的邪教徒使者第六十三章 情報流纔是戰場的本質第三十二章 公子鄭成功第八十六章 絕地反擊第四十七章 李來亨的秘策(四)第一百三十五章 人生無處不青山第九十三章 漢東節度使第三十二章 公子鄭成功第三十九章 朱仙鎮第三十章 城下之潰第六十九章 安北大都督府第二十五章 世子李玄燁第九十八章 方太師第九十五章 失陷主帥第一章 李公子第十三章 清軍俘虜第八十七章 聊城之戰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後一戰(二)第四章 耿應衢的棉布工坊第七十九章 撲夷陵(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