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義藩藩兵

吳三桂在和多爾袞達成共同反對豪格的政治同盟以後,便帶領義藩藩兵全體遵制剃髮易服。所以現在李瑋羣等部騎兵突襲清營的時候,光靠辨認辮子頭,是難以區分清楚吳三桂到底有沒有得到大量真正滿洲人增援的。

義藩藩兵的主體是關寧軍的精銳,這其中也包括高第等部,算得上是囊括了關寧軍這支耗盡明朝最後財政儲備、並竭三餉加派供應的精兵。

除此以外,吳三桂還利用暗殺孫傳庭的契機,收編了孫傳庭訓練出來的秦軍老卒。

可以說到此時爲止,大清的義王吳三桂已經盡收明朝之精兵於麾下,早就成爲了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

吳三桂的兵力之強,地位之顯赫,就現在的情況來看,還要超過原本歷史上的同一時期——畢竟後世歷史上的“平西王”打開山海關不久以後,就被多爾袞閒置在了關外。

雖然這位“平西王”還在順治四年被調入關內鎮壓西北的抗清義軍,但其地位不過和八旗將領李國翰相當而已。

直到李定國兩闕名王,滿洲八旗兵實力大幅度下降,清廷轉而開始採用以漢制漢的政策時,吳三桂的地位才逐漸顯赫起來。順治十年八月十九日清廷主持皇室同平西王吳三桂聯姻,把公主嫁給三桂之長子吳應熊後,吳三桂和他麾下的“平西藩”,才真正擁有了獨立於一方的能量。

換言之,此時的義王吳三桂,他的實力和地位,其實已經相當於後世歷史中順治十年後的“平西王”了。

這自然也是因爲李來亨三戰三捷擊敗八旗兵的緣故,可以說清朝歷史上每一次漢人地位的提升,都無非是由於八旗兵的敗績,是由於僅靠滿洲八旗兵已經再不能鎮壓漢人以後,清廷纔會提升漢人的地位。

吳三桂和曾國藩、李鴻章,並沒有多大的區別了。

他同樣也應該感謝,若不是後世歷史李定國的奮戰、若不是如今李來亨的三戰三捷,吳三桂這樣一個無恥、卑劣、豬狗不如、被禽獸所唾棄的漢奸敗類,豈會得到清廷的重視,得以真正意義上的分藩建府呢?

在大多數時候,出賣民族的漢奸敗類們也應該感謝李定國、李來亨這樣不屈不撓的奮戰者,否則漢奸們怎麼能將自己的民族出賣出一個好看的價錢呢?

義藩藩兵經過整編以後,其中的精銳,也就是屬於吳三桂嫡系的兵力,主要是多達一萬五千人的精騎。

這些騎兵全都採用八旗軍制進行整編,改編爲義藩左旗、義藩中旗、義藩右旗,三旗共計七十五個佐領的精銳部隊。

其餘由收編的關寧軍前屯鎮、山海關鎮、秦軍、山東兵等鎮較弱殘兵組成的部隊,則整編爲義藩援剿左鎮、義藩援剿右鎮、義藩援剿前鎮、義藩援剿後鎮總計四鎮二萬餘人的步兵、炮兵部隊。

除此以外,吳三桂的麾下還有不少多爾袞配屬給他的陝西綠營及本地降清官紳武裝,義藩藩兵不論從單兵戰力還是總體兵力數量來看,實力都是相當可觀的。

此刻夜色雖濃,但義藩藩兵的軍營裡燈火數量還是不少,巡隊的夜不收和聽子數量也相當多。李瑋羣分精騎爲數隊絞殺外圍的清軍夜不收以後,他知道以吳三桂佈置的守夜兵力,要不了多長時間清軍就會察覺到順軍夜襲部隊的存在了。

所以李瑋羣再不等時間繼續拖延,當機立斷下令各隊騎兵自不同角度分陣突入清軍營地之中。

因爲吳三桂將營寨修得十分寬闊,營中道路也十分寬敞,這既有利於清軍組織反擊,也有利於騎兵夜襲時的馳騁縱橫。

“衝進去!”

李瑋羣一聲令下,順軍騎士便紛紛舉火,點燃裝滿火藥的特製萬人敵以後,便大力揮開手臂,將其投入清軍營帳之中。

萬人敵爲火焰引爆,橘紅色的爆炸火光中,轟隆隆的雷鳴揭開了順軍騎兵夜襲的序曲。戰士們接着抽出手銃,一邊向前衝鋒丟擲火把,一邊用早就裝填好的短手銃集中火力射殺清軍營地中的巡隊騎士和舉着火把的守夜人。

火光照亮了部分的夜空,但是總體來說,清軍營地之中還是以黑暗爲主。義藩藩兵多數措手不及,尚處在驚嚇和混輪之中,楚闖騎士卻發揮了組織度上的驚人優勢,在騎兵士官的帶領下以數十人爲小隊,瘋狂穿插入清軍營寨深處。

他們或投擲萬人敵、或舉火焚燒、或以短手銃和馬刀直接殺戮敵兵,全力在清軍營寨之中製造混亂。

清軍方面則因爲營盤修建不久,立足未穩,連瞭望塔和營牆都還沒有建好。雖然吳三桂所部守夜紀律的確十分嚴格,可驟然遭到夜襲,還是顯出一片慌亂。

更何況黑暗之中,組織度更高的一方本來就佔據了巨大的優勢,義藩藩兵因爲夜色緣故,大多都只能各自爲戰,只有少數部隊在燈火通明處勉強集合了起來。

可是楚闖騎士皆是有備而來,部隊裡又有大量騎兵士官時時刻刻都在約束部伍,使得數十人的楚闖騎兵分隊,都能如臂使指,和友軍配合進行穿插作戰,將清軍營地掀起一片血浪。

吳三桂的副將楊坤剛從夢中驚醒過來,一枚萬人敵正落到他的營帳附近,驚天動地的爆炸聲讓楊坤嚇出滿身冷汗。幾名家丁慌亂地衝入帳內,不等他穿好甲冑便將他架了出來。

楊坤剛被架出來,他就回過味來了。自己取下營帳前的火把,把自己睡覺的軍帳點燃,高聲喊道:

“將弓手和銃手都集中到這裡來!”

他連連喊道:“點火、點火,快點火。弓箭手和銃手都來這裡,楊坤在此,諸軍勿驚!”

吳三桂原本在寧遠鎮中的部下游擊宋友功最先反應過來,他帶着幾十名家丁趕到楊坤的營帳前,接着又陸陸續續有其他將領帶來約二三百名士兵。

這些兵力聚攏到一處以後,楊坤才稍稍鬆了一口氣:

“諸將勿爲流賊驚擾,快去號召各部聚集兵力……流賊現在還在大營外圍,義王的中營尚未被流賊掠及,立即派人前往中營營寨,稟告義王軍情,一定要急調兵馬增援,驅走流賊!”

楊坤的表現頗爲冷靜,義藩軍兵力聚集起來以後,也慢慢開始展開反擊。火銃手在夜色中不便於填充火藥射擊銃彈,楊坤也擔心銃手驟然反擊,發出的槍炮聲可能驚嚇到更多友軍,而且槍彈無眼,誤傷的情況也不少。

宋友功則命令弓箭手們聚集到一處,對準在營地裡騎馬衝馳的大隊人影放箭。箭矢在黑夜中飛射而出,空中不斷髮出嗖嗖嗖的梆子聲,羽毛飛馳,順軍隊伍裡頗有一些戰士不幸中箭落馬,可是黑暗裡同樣有一些義藩藩兵不幸被友軍流矢殺傷。

楊坤急罵道:“先聚攏兵力,不要盲目反擊……諸軍不可輕動!”

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陣第六十九章 公審劣士紳第三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十一)第八十一章 土寨整編第一百零五章 毒士吉珪第一百零六章 少虎帥破陣(一)第一百二十八章 撤離保定第八十章 鄉官體制開始動員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一百二十九章 徐州徐州第七十七章 西域屯田第二十一章 勤王討賊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襲第九十七章 聯軍末路(二)第七章 順兵第七十九章 夾河之役的第一勝第四十四章 黃河之冬第一百二十九章 徐州徐州第八十一章 闖獻曹會師第一百六十九章 殺掉李來亨啊第二十五章 盡入我彀中第七十一章 郝搖旗的三堵牆第二十二章 牛金星第一百四十一章 多爾袞不如皇太極第九十三章 青丘故事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二十九章 毛遂自薦第十三章 隨州夜第一百零四章 大順古長安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一章 李公子第九十三章 慶功宴(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變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七)第七十六章 劉澤清逃了第一百一十五章 亂刀砍死張汝行第二十四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二)第七十三章 大寧新城第三十六章 約翰王孫可望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後一戰(三)第八章 濟南之屠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的首級第二十七章 換將第八十七章 聊城之戰第七十三章 洗甲北舞渡(三)第一百一十八章 奔楚(八)第九十二章 欽定第一百三十七章 給我翻譯翻譯第八十七章 稅改第九章 高家寨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第一百二十七章 民氣可用第九十八章 他來了,李來亨他來了第八十章 動地翻天第九十八章 方太師第十八章 祝捷第九十七章 闖軍李公子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線亦大捷第六十七章 摧破裕州城(三)第六十七章 真是一條好狗第三十一章 踏過士紳街第七十二章 洗甲北舞渡(二)第十二章 沈莊軍第一百二十一章 關寧軍是大明柱石啊第一百零七章 火燒阿山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駕親征第六十五章 湖廣巡撫第十九章 欲取棗陽第五十章 峨眉峰李遠第二十四章 李來亨的處置第十九章 陰謀改變不了歷史第八章 英雄氣第五十四章 車騎關第九十五章 闖曹軍議第二十二章 西寧公第二十一章 宋一鶴守在四境第五十五章 賀鎮精騎(二)第三十章 城下之潰第一百四十九章 瘋狂辱多爾袞第四十六章 李來亨的秘策(三)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順軍萬勝(一)第六十一章 小酒宴第四十四章 李來亨的秘策(一)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五十三章 顧君恩第一百八十八章 復仇第七十六章 我的大腿呀第六十六章 西北第四十五章 公子獻頭第二十六章 李來亨以手握日第二十二章 吾乃官軍敵爲賊第二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一)第三十九章 朱仙鎮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六)第八十四章 李來亨用兵第五十六章 賀鎮精騎(三)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五章 吳下搖旗
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陣第六十九章 公審劣士紳第三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十一)第八十一章 土寨整編第一百零五章 毒士吉珪第一百零六章 少虎帥破陣(一)第一百二十八章 撤離保定第八十章 鄉官體制開始動員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一百二十九章 徐州徐州第七十七章 西域屯田第二十一章 勤王討賊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襲第九十七章 聯軍末路(二)第七章 順兵第七十九章 夾河之役的第一勝第四十四章 黃河之冬第一百二十九章 徐州徐州第八十一章 闖獻曹會師第一百六十九章 殺掉李來亨啊第二十五章 盡入我彀中第七十一章 郝搖旗的三堵牆第二十二章 牛金星第一百四十一章 多爾袞不如皇太極第九十三章 青丘故事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二十九章 毛遂自薦第十三章 隨州夜第一百零四章 大順古長安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一章 李公子第九十三章 慶功宴(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變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七)第七十六章 劉澤清逃了第一百一十五章 亂刀砍死張汝行第二十四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二)第七十三章 大寧新城第三十六章 約翰王孫可望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後一戰(三)第八章 濟南之屠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的首級第二十七章 換將第八十七章 聊城之戰第七十三章 洗甲北舞渡(三)第一百一十八章 奔楚(八)第九十二章 欽定第一百三十七章 給我翻譯翻譯第八十七章 稅改第九章 高家寨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第一百二十七章 民氣可用第九十八章 他來了,李來亨他來了第八十章 動地翻天第九十八章 方太師第十八章 祝捷第九十七章 闖軍李公子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線亦大捷第六十七章 摧破裕州城(三)第六十七章 真是一條好狗第三十一章 踏過士紳街第七十二章 洗甲北舞渡(二)第十二章 沈莊軍第一百二十一章 關寧軍是大明柱石啊第一百零七章 火燒阿山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駕親征第六十五章 湖廣巡撫第十九章 欲取棗陽第五十章 峨眉峰李遠第二十四章 李來亨的處置第十九章 陰謀改變不了歷史第八章 英雄氣第五十四章 車騎關第九十五章 闖曹軍議第二十二章 西寧公第二十一章 宋一鶴守在四境第五十五章 賀鎮精騎(二)第三十章 城下之潰第一百四十九章 瘋狂辱多爾袞第四十六章 李來亨的秘策(三)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順軍萬勝(一)第六十一章 小酒宴第四十四章 李來亨的秘策(一)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五十三章 顧君恩第一百八十八章 復仇第七十六章 我的大腿呀第六十六章 西北第四十五章 公子獻頭第二十六章 李來亨以手握日第二十二章 吾乃官軍敵爲賊第二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一)第三十九章 朱仙鎮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六)第八十四章 李來亨用兵第五十六章 賀鎮精騎(三)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五章 吳下搖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