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姜大將軍

清軍對太原的進攻,已有很長一段時間了。但就像姜瓖說的一樣,“太原地險城堅,人諳戰守,非別處可比”。

太原的城防早已經部署紮實,在清軍攻城的間歇時間裡,姜瓖還組織軍民百姓在北關修起了一座拱衛城市的新城。城內兵力和糧食都不缺乏,憑堅嚴扼,半年之內,必無差池。

陳永福過去在明軍中任職的時候,雖然最高也曾經坐到總兵官的位置,單純從官職角度來說,和姜瓖差距並不大。

但是陳永福是從平民出身,一點點走行伍之路走到總兵官任上的。姜瓖卻是將門世家出身,家族盤踞邊軍之中,關係網絡根深蒂固又錯綜複雜。他雖然因爲被劉遷截胡,喪失了降清的機會,被劉遷奪走了許多人脈和關係上的資源。

可是當姜瓖在太原站穩腳跟以後,依靠他的人脈威望,在山西動員出來的資源,實在不是陳永福所能夠比擬的。

陳永福是個慮周思密,膽大心細的人。而且他非常熟稔邊軍將領的心理,所以即便姜瓖騙過了田見秀,也不可能騙過陳永福。

陳永福從最開始就知道姜瓖的降順,絕對不是真心實意的。他也就這一點,曾經和李來亨做過秘密的彙報——不過李來亨卻是反其道而行之,巧妙地利用這點,利用陳永福在明軍降將中的關係,從田見秀的手下策反了姜瓖。

今日姜瓖又帶着一批家丁巡城,他站在城門下做着誇張而虛有其表的演講,大言慚慚地說:

“兄弟們,我身爲大順軍的制將軍和太原守備,負有守土之責。我軍上下,皆系晉人,除了有爲國家捍禦患難的職責,也是要爲各位兄弟守住自家的家產。

大家都該聽說過了吧?東虜在大同已經頒佈了剃髮令,所謂‘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這倒還在其次,最狠辣的地方在於十日之內不剃頭,就將滿門抄斬——這!這擺明了是盯上了晉人的祖產呀!

我們怎麼能袖手旁觀,怎麼能坐視不理?一定要打回大同去。”

說完以後,姜瓖便將戰袖一摔,大義凜然地向陳永福走了過來。陳永福心知肚明姜瓖的爲人和脾性,但也知道要守住太原,是絕對需要用到姜瓖那些人脈資源的。

這段時間以來,自從多爾袞在北京頒佈了剃髮令後,便陸陸續續有許多姜瓖過去的舊部,從晉北一帶清軍的控制區,逃到太原這邊。短時間內姜瓖就收容了成百上千的舊部,這些人多是宣大邊軍中倚爲骨幹的軍官,本來這些人早就和劉遷一起背叛了姜瓖,但是現在多爾袞爲淵驅魚,反而又將他們趕回了姜瓖的麾下。

時局的發展,頗讓陳永福產生一種荒謬之感。

正在這時候,城門處又傳來了明軍過去慣用的梆子警示聲。姜瓖的部下還保持了許多明軍的作戰習慣和傳統,戰士們聞訊後趕緊敲響了銅鑼,召集士兵紛紛趕上城頭。

陳永福知道這是清軍慣例發動的襲擾性作戰,他和李來亨的推測相同,都認爲多爾袞如今對於太原,大概是視其爲雞肋,所以才總是發動一些沒有太大意義的襲擾性進攻——聚集了一支大軍,但多爾袞既沒有把握在短時間內靠葉臣的軍隊克城,又不敢輕易將大軍調走。

姜瓖則飛奔似地衝上城牆,他的動作是這樣迅疾,讓陳永福驟然懷疑到前幾日姜瓖到處吹噓的身中八道箭傷、三道刀傷,究竟是真是假?

姜大帥上到城牆上面以後,便從士兵的手中奪過一杆鳥銃。自從歸誠大順以來,姜瓖就一直對隨州產的重型鳥銃特別欣賞——當然他最爲熱衷的還屬湖廣製造的自生火銃,只是順軍中的自生火銃數量特別有限,只有李來亨的衛隊裝備了一些,姜瓖只能是看着眼饞了。

姜大帥把重心鳥銃夾在城垛的槍眼上,慢慢瞄準了城下的敵人以後,就跟着家丁們一起怒吼說:

“殺敵!”

守軍應聲放銃,密集的銃彈和紅夷炮射出的火力匯合到一處,形成片片雷雨,擊退了清軍的襲擾性進攻。

姜瓖又大吹大擂道:“姜氏數代爲中原負守土之責,抗擊北虜,家門鼎盛,從未有無恥降敵,敗壞家聲的叛徒。和苟默自容、無所表見的劉遷一家相比,姜氏爲了漢人付出的實在太多。”

陳永福汗顏道:“東虜已近城門,公當下城牆了,免得耽誤守軍作戰……不,免得吸引到東虜的火力。”

姜瓖就是知道葉臣率領的這支清軍的山西兵團,每次攻城都是三心二意的做派,知道敵人已經沒有了堅定攻取太原的決心,所以纔敢於一直留在太原守城,並持續性地做招攬人心的種種政治表演。

陳永福心中暗道,可惜晉王不在此處,否則晉王的演技,應當可以大挫一下姜瓖的威風。

陳永福還猶自在爲張鼐的犧牲感到悲痛,他想到清軍如今視太原爲雞肋,進退兩難,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爲自己和張鼐及時增援解圍有功吧?

張鼐雖然在田牛之變中百般的不對,但至少在解圍太原的最後一戰中,張鼐的主動出擊,他的與守軍配合作戰獲致勝利,纔是太原到現在還堅如磐石的重要原因。

城外又傳來一陣轟隆隆的炮聲,陳永福知道這是葉臣調來的紅夷大炮。早在大半個月前,太原守軍就已經見識到了清軍紅夷炮的威力,不過由於姜瓖已經提前在北關修建了新城,向前凸出的新城,擁有相對太原本城低矮和厚實的城牆,牆壁曲折多彎,這時候正好派上用場,抵禦住了清軍的炮擊,守軍隨即也以大順的紅夷炮還以顏色。

順清兩軍便在太原城的附近,又一次展開了沒有多大意義的炮戰。這場炮戰由於雙方都已經做好了十足的防護措施,幾乎沒有造成多少人的傷亡,只不過是各自消耗了一些炮彈和火藥而已。

等到炮聲低沉下來,炮戰結束以後,陳永福將頭盔別在腰間,他走在姜瓖一旁,拍着這另一位明軍降將的肩膀,終於露出如釋重負的笑容說:

“修建北關新城,這是姜公的功勞,我必會上報給晉王的。”

姜瓖知道陳永福是李來亨左右的腹心之臣,在田牛之變中積極爲李來亨開路辦事,關係非同一般。他得到陳永福如此許諾,當即便喜笑顏開:

“陳公折煞我了!陳公乃是大順開國元勳和從龍之臣,我不過在陳公麾下任事而已,功勞當然應該算在陳公的身上。”

陳永福撫須笑道:“晉王心中自有一杆秤,你將來會懂的。大順的用人已經極有章法,誰該有功勞,誰改獲得提拔,你不需要擔心,一切都是最公平的。”

此時城牆外的炮戰已經完全結束,夕陽緩緩落下,呈現出一片血色的光彩。如血的天幕,映照着山西的表裡山河,壯闊巍峨的便是太行大山,在山的另一端,陳永福知道,黃河就要封凍了,清軍一定會拼死南下一戰的。

否則他們不戰死在黃河邊上,也將活活餓死在北京。

第七十六章 掃除絕域第一百一十七章 奔楚(七)第四十三章 和平將軍陳永福第十八章 祝捷第七十章 牛李黨爭第六章 裕州人第二十七章 豪格好好好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六十章 反對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七十四章 羊角山第十五章 袁時中之心第二十五章 大戰將至第七十六章 掃除絕域第三十五章 大清的巴圖魯第四十章 孫可望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第一百二十五章 孫傳庭在西線第二十八章 洛陽春光好(五)第一百五十章 總動員第一百一十三章 羅顏清絕不苟活於世其七十五章 遠征天山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已厭棄我家第五章 吳下搖旗第一百一十八章 奔楚(八)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九十八章 方太師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來亨衝向微山湖第八十八章 虜必有詐第六十五章 入藏第一百一十四章 小太師第四十九章 老而不死是爲第二十五章 洛陽春光好(二)第六十五章 隨州牧第一百零四章 決戰在開州嗎第七十三章 磁州第一百零三章 長安議第三十一章 鈕鈷祿·陳泰不夠勇第一百六十章 最後一戰(六)第七十八章 劉國能自刎第一百零一章 陳永福增援上來第四章 闖營一小卒(中)第二十六章 洛陽春光好(三)第三十六章 約翰王孫可望第三十三章 李來亨政權誕生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順大總統李過第三十二章 伐遼第九章 高家寨第七十八章 黃河巋然不動第三十四章 鰲拜震驚了第四十八章 無能狂怒第九十二章 皇太極之夢第三十五章 裱糊匠史可法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編制第一百一十八章 閻爾梅第五章 先帝遺詔第九十五章 瑪瑙山第一百四十一章 多爾袞不如皇太極第十三章 清軍俘虜第七十二章 大將劉汝魁第七章 侯爺的日子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統第七十八章 劉國能自刎第八十五章 守太原第二十八章 血戰無名山(下)第五十六章 賀鎮精騎(三)第四十六章 風起潼關第一百一十二章 流賊兵勢,強悍至此第一百零九章 拜謝李過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來亨衝向微山湖第一百四十五章 吳橋賊第五十四章 周祚鼎第一百五十章 總動員第九十八章 他來了,李來亨他來了第八十二章 狗韃子不過如此第一百八十四章 愛新覺羅殺無赦第七十九章 華南海盜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戰(五)第三十四章 破陣軍嶺川(五)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十九章 東西並進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來了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顧細謹第四十四章 小虎隊的初戰第四十六章 風起潼關第一百四十章 延安使者第四十章 孫可望第三十六章 羣鴉嘶鳴於深州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須桑梓地第一百零二章 湖廣大擴軍第二十八章 血戰無名山(下)第七十四章 雞肋的巨人們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九十三章 衝出洛陽城第六十八章 沙州之戰第九十三章 慶功宴(下)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一)第五十四章 車騎關
第七十六章 掃除絕域第一百一十七章 奔楚(七)第四十三章 和平將軍陳永福第十八章 祝捷第七十章 牛李黨爭第六章 裕州人第二十七章 豪格好好好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六十章 反對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七十四章 羊角山第十五章 袁時中之心第二十五章 大戰將至第七十六章 掃除絕域第三十五章 大清的巴圖魯第四十章 孫可望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第一百二十五章 孫傳庭在西線第二十八章 洛陽春光好(五)第一百五十章 總動員第一百一十三章 羅顏清絕不苟活於世其七十五章 遠征天山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已厭棄我家第五章 吳下搖旗第一百一十八章 奔楚(八)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九十八章 方太師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來亨衝向微山湖第八十八章 虜必有詐第六十五章 入藏第一百一十四章 小太師第四十九章 老而不死是爲第二十五章 洛陽春光好(二)第六十五章 隨州牧第一百零四章 決戰在開州嗎第七十三章 磁州第一百零三章 長安議第三十一章 鈕鈷祿·陳泰不夠勇第一百六十章 最後一戰(六)第七十八章 劉國能自刎第一百零一章 陳永福增援上來第四章 闖營一小卒(中)第二十六章 洛陽春光好(三)第三十六章 約翰王孫可望第三十三章 李來亨政權誕生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順大總統李過第三十二章 伐遼第九章 高家寨第七十八章 黃河巋然不動第三十四章 鰲拜震驚了第四十八章 無能狂怒第九十二章 皇太極之夢第三十五章 裱糊匠史可法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編制第一百一十八章 閻爾梅第五章 先帝遺詔第九十五章 瑪瑙山第一百四十一章 多爾袞不如皇太極第十三章 清軍俘虜第七十二章 大將劉汝魁第七章 侯爺的日子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統第七十八章 劉國能自刎第八十五章 守太原第二十八章 血戰無名山(下)第五十六章 賀鎮精騎(三)第四十六章 風起潼關第一百一十二章 流賊兵勢,強悍至此第一百零九章 拜謝李過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來亨衝向微山湖第一百四十五章 吳橋賊第五十四章 周祚鼎第一百五十章 總動員第九十八章 他來了,李來亨他來了第八十二章 狗韃子不過如此第一百八十四章 愛新覺羅殺無赦第七十九章 華南海盜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戰(五)第三十四章 破陣軍嶺川(五)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十九章 東西並進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來了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顧細謹第四十四章 小虎隊的初戰第四十六章 風起潼關第一百四十章 延安使者第四十章 孫可望第三十六章 羣鴉嘶鳴於深州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須桑梓地第一百零二章 湖廣大擴軍第二十八章 血戰無名山(下)第七十四章 雞肋的巨人們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九十三章 衝出洛陽城第六十八章 沙州之戰第九十三章 慶功宴(下)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一)第五十四章 車騎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