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炮標就位

郝搖旗在大雨中突襲得手後,並不戀戰,迅速就把部隊撤回了馬牧集附近。這時候闖軍主力也漸次抵達,李來亨親自帶着李世威等炮標精銳部隊趕到了馬牧集附近,做迫降陳永福的準備。

李世威的炮標是湖廣闖軍的真正精華所在,李來亨幾乎把所有八斤以上的重炮都裝備在了炮標之中。

這些重型火炮有的來自於繳獲,但更多的還是來自於湖廣闖軍的自造。

隨州、襄陽等地,在闖軍的精心經營之下,在營莊制帶來的豐厚糧食基礎之上,又以公私合營的辦法,與許多選擇了接受營莊制、接受把田息收入拿去投資工商業的士紳合作,建立起了許多大型工坊。

這些工坊雖然並不直接承接闖軍軍械的製造項目,但它們的繁榮發展也爲白鳩鶴主導下的軍器院提供了更爲豐沛的物質基礎和更廣泛的選擇範圍。

隨州和襄陽的許多軍器院工坊,都和這些公私合營的工坊存在合作關係。這也把易道三等一羣漢東士紳,越發地捆綁在了湖廣闖軍的戰車之上。

炮標就是現在湖廣闖軍強大物質基礎的最大象徵!

炮標的火炮數量,雖然還不及孫傳庭整頓以後的秦軍車營。可是炮標的火炮在質量上比起秦軍車營就具備了不少的優勢。

軍器院負責重炮製造的總監張光是精通數學的天主教徒,闖軍佔領武昌以後,張光又請來了兩位在武昌活動的耶穌會教士,幫忙計算出了新的火炮模數。

明朝雖然也有《火攻摯要》等書介紹了火炮模數這種新知識,可是終究未能獲得廣泛的傳播。這就使得明軍的火炮鑄造,依舊需要很大程度上仰賴於工匠的經驗,缺乏真正科學的體系。

這種情況下,像秦軍車營的火炮,要麼是因爲採用“倍裝法”,裝填了超過身管應力極限的火藥,浪費大量火藥能量,或者乾脆因爲過度裝填造成炸膛;要麼就是因爲不合理的鑄造,使得設計的應力水平過高,令炮壁過厚,增加大量無用重量。

闖軍的火炮在工藝上事實上還無法追趕明軍或者清軍,可是在設計上卻由於更爲科學的“模數”,可以在相同的用料和重量上,表現出更高的威力和機動性來。

“大帥,炮標已經盡數到齊,只等天氣好轉就可以攻打馬牧集。”

李世威單膝跪在地上,對着李來亨雙手稟報道。他雖然在才幹上表現比較一般,但是李世威對李來亨個人確實是忠心耿耿,加上李世威能力雖然有限,卻也因此能夠更加容易地接受種種新知識,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

所以李來亨才把至關重要的炮標,交給李世威指揮。

“很好,雨已經停得差不多了。只要炮標到齊,陳永福和袁時中想要抱團從馬牧集衝向徐州,就絕無一點可能。”

李來亨拍拍手,人們從地平線上已經能夠看到一縷白光。空中的雲層也薄了許多,這場席捲豫東的連綿秋雨,現在只剩下了像毛毛細雨一樣的最後幾滴雨水。

地面雖然還是一片泥濘,會影響到炮標的機動,但是隨着天氣的好轉,大規模的火炮射擊已無問題。

顧君恩爲此得意道:“我早說過這場雨下不了多久……”

他轉而看向方以仁,笑着說道:“樂山還是多慮了,我除了戎馬之事以外,平常也留心天文天象之學,早看出這場大雨快要停下了。我此前跟你講過,樂山還不大相信。現在願意相信了吧?再沒有比這更好的形勢和戰機了。”

方以仁把被雨水浸溼的袖子擰了一下,面上微笑回答說:“好直之多才博學,雖古之諸葛孔明、司馬仲達亦不能相比。”

顧君恩嘿嘿笑着說:“過譽!過譽!”

李來亨沒有想到方以仁的言下隱含之意,他想到的是亳州和歸德的奇妙聯繫,感嘆道:

“亳州是紅巾軍的起家之地,韓林兒和劉福通定都亳州,重開大宋之天。歸德則算得上是趙匡胤的起家之地,藝祖被周世宗任爲歸德軍節度使,後來又稱宋王。這兩個大宋,竟然都在豫東這裡交集了起來。”

他沒有說出的話是,這兩個大宋政權也都和胡人夷狄存在着莫大的聯繫。

宋太祖的大宋被胡人所毀滅,韓林兒和劉福通建立的龍鳳大宋則開啓了胡元的毀滅之路。

更進一步聯想到,此刻就在黃河以北悄然前進着的清軍,他們會是忽必烈還是元順帝?

至於自己,又究竟會像歷史上的李來亨一樣,重蹈陸秀夫的絕望之路,還是會像劉太保和朱洪武一樣,開闢出新的理想國?

“天下多事,誰能料想之?”

李來亨一番不合時宜的懷古幽思,暴露的還是他心底對於黃河北岸清軍動向的擔心。

阿巴泰他們到底是何意圖?

如果清軍此時驟然渡河,闖軍又毫無防備地把全部兵力投入進攻,那麼形勢就確然將變得十分糟糕。

即便“重演”歷史上山海關之戰的慘劇,也完全在意料之中。

“使君還在擔心北岸的東虜嗎?有谷將軍帶兵組織河防,清軍豈能飛渡而過?實在是多慮了啊。”

顧君恩對李來亨的多番憂慮感到十分的奇怪,他並未真正接觸過清軍的兵鋒,雖然也聽說過這些年來明軍在清軍面前的屢戰屢敗,可終究並不覺得東虜有什麼特別厲害的地方。

其實顧君恩的想法在闖軍之中方是多數,像李來亨和方以仁這般的憂慮,反而是少數。

甚至可以說顧君恩對於清軍的重視,在闖軍之中可說是已經非常高了。

後世歷史中,闖軍佔領北京時,也是顧君恩率先提出“遼東多事”提醒李自成務必要關注吳三桂和關外清軍的動向。

只是佔領北京的時候,闖軍已經自陷困局,以數量上相比多爾袞和吳三桂而言實在太少的兵力,身處在大量懷有敵意的官紳降兵之中。

如此形勢下,即便顧君恩看出了關外清軍的威脅,闖軍也很難有在山海關戰而勝之的希望。

現在的顧君恩,就更不把東虜視爲什麼燃眉之急。他能將清軍和皇太極,當成達延汗、俺答汗一類的勁敵,見識其實已經高出了關內未曾親身接觸過清軍的一般士人許多了。

“嗯,谷哥是闖軍裡數一數二的悍將。有他盯住黃河,相信清軍絕不可能飛降在我們的面前……現在還是要儘快勸說陳永福投降了。”

李來亨頷首稱是,方以仁跟着說:

“王臣的信件我們是不是要送進馬牧集裡?現在陳永福說是身在絕境裡也不爲過,有王臣這個老朋友在闖軍做節度使,陳永福也該相信我們絕不會虧待他。”

李來亨搖搖頭:“不,再等一等。陳永福這個人首鼠兩端,當初開封被闖軍攻陷,陳藎就投了我們闖軍。陳永福卻在那個時候,利用闖軍對他的善意突圍逃走,他這個人絕不是陳藎的一點老交情就能說服的。

還是要等炮標展現實力,讓陳永福知道我們的厲害才行。更何況他身邊還有一個袁時中,袁時中這個人不知道哪來的一些奇怪思想?把幫助士紳當成了唯一的救時良方,他可比陳永福要頑固得多。”

之前總是暗騰騰、陰沉沉的,看不見一絲陽光的天空,這時候卻日漸泛白了起來。一道又一道的陽光,像是剛剛從鞘中拔出的利劍一樣,閃耀着寒光貫透了雲層。

大雨已經完全停了下來,雨後的氣溫也在慢慢回升,空氣中還瀰漫着溼潤而清新的氛圍。但李來亨卻知道,不要多長的時間,硝煙就會打碎這片刻的安寧和寂靜。

闖軍的主力兵馬已經開始行動了起來,步兵們正在清理道路和殘敵,炮標的將士們則把重炮向前推進到了合適的戰鬥位置上,郝搖旗也帶着騎兵部隊趕回了馬牧集附近。李來亨盛讚自己這位老兄弟的長足進步,他調侃着說:

“人道你是猛張飛,將來卻未必會比關帝君差到哪裡去!”

郝搖旗剛剛下馬,聽到這話,駭然失色說:“管隊這是哪裡話?我是張飛關羽,那大元帥是咱們劉皇叔還好,管隊你豈不是成了那個沒用的劉阿斗?”

李來亨啞然失色……

第五章 耿應衢的生意經第九十四章 最後一天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大清天下無敵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九十章 處置士紳第十六章 李自成(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人生無處不青山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一百三十八章 婦孺與王者之師爭道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煥第五十七章 遏必隆滿口天話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三十四章 破陣軍嶺川(五)第二十章 李來亨爲誰前驅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八十六章 絕地反擊第九十二章 皇太極之夢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第八十三章 歷史開始了第二十九章 洛陽春光好(六)第十二章 兩大寇第八十九章 白溝河第一百一十一章 歷史轉動起來了第六十一章 不見洛陽花(四)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堵牆,三堵牆!第一百一十九章 重點進攻,我全都要第三十章 清鮮戰爭第二十章 明末順初第十四章 大義覺迷錄第三十三章 李來亨政權誕生第六十九章 公審劣士紳第七十一章 與明爭天下,實與流賊角第五十章 臣竊議親藩封建論之不可第九十四章 疑雲第一百四十七章 炮手就位第二章 顧炎武第七十五章 撲夷陵(一)第一百章 中心開花第二十四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二)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統第三十四章 陳可新被捕第五十二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五)第四十三章 姜大將軍第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吳三桂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鐵馬之象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順大總統李過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疇和大明忠臣吳三桂第二十一章 總結會第九十四章 阿巴泰在行動第四章 耿應衢的棉布工坊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華的大家庭第七十五章 崇禎的四字宗旨第七十七章 不辱使命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們幹吧!第二十六章 李來亨以手握日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七章 順兵第十七章 大順開國!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三十八章 必要的“暴行”第十章 軍官匱乏第十六章 強攻屏風寨(二)第六十六章 軍議(上)第二十九章 洛陽春光好(六)第二十四章 席捲黃麻第二十六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四)第五十七章 左良玉的打算第八章 科舉改革第七十八章 劉國能自刎第三十六章 崇禎哭第一百零九章 曹帥亂彈琴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華第五十八章 朝鮮世子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態,大順衛生運動第八十八章 龐存回鄉第四十三章 楊嗣昌的終局(七)第一百二十一章 飛雲橋南岸第二十章 即將定於一尊第九十五章 馬紹愉使團第十一章 龍沙讖第八十三章 開國元勳第三十二章 公子鄭成功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後一戰(四)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一百三十九章 偉人的時代第一百零四章 官軍炮火(三更)第一百零八章 少虎帥破陣(三)第四章 徐州剿總,拉我一把第一百零五章 毒士吉珪第十一章 宗藩制度第一百零一章 天氣晴朗夏雨正涼第七章 鳥銃隊第五十章 峨眉峰李遠第七十章 放棄關中第六十六章 太平天國之謀第三章 李天下第六十一章 孤的底牌比多爾袞的頭髮還多第一百二十九章 山西大局糜爛
第五章 耿應衢的生意經第九十四章 最後一天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大清天下無敵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九十章 處置士紳第十六章 李自成(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人生無處不青山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一百三十八章 婦孺與王者之師爭道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煥第五十七章 遏必隆滿口天話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三十四章 破陣軍嶺川(五)第二十章 李來亨爲誰前驅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八十六章 絕地反擊第九十二章 皇太極之夢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第八十三章 歷史開始了第二十九章 洛陽春光好(六)第十二章 兩大寇第八十九章 白溝河第一百一十一章 歷史轉動起來了第六十一章 不見洛陽花(四)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堵牆,三堵牆!第一百一十九章 重點進攻,我全都要第三十章 清鮮戰爭第二十章 明末順初第十四章 大義覺迷錄第三十三章 李來亨政權誕生第六十九章 公審劣士紳第七十一章 與明爭天下,實與流賊角第五十章 臣竊議親藩封建論之不可第九十四章 疑雲第一百四十七章 炮手就位第二章 顧炎武第七十五章 撲夷陵(一)第一百章 中心開花第二十四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二)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統第三十四章 陳可新被捕第五十二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五)第四十三章 姜大將軍第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吳三桂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鐵馬之象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順大總統李過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疇和大明忠臣吳三桂第二十一章 總結會第九十四章 阿巴泰在行動第四章 耿應衢的棉布工坊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華的大家庭第七十五章 崇禎的四字宗旨第七十七章 不辱使命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們幹吧!第二十六章 李來亨以手握日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七章 順兵第十七章 大順開國!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三十八章 必要的“暴行”第十章 軍官匱乏第十六章 強攻屏風寨(二)第六十六章 軍議(上)第二十九章 洛陽春光好(六)第二十四章 席捲黃麻第二十六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四)第五十七章 左良玉的打算第八章 科舉改革第七十八章 劉國能自刎第三十六章 崇禎哭第一百零九章 曹帥亂彈琴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華第五十八章 朝鮮世子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態,大順衛生運動第八十八章 龐存回鄉第四十三章 楊嗣昌的終局(七)第一百二十一章 飛雲橋南岸第二十章 即將定於一尊第九十五章 馬紹愉使團第十一章 龍沙讖第八十三章 開國元勳第三十二章 公子鄭成功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後一戰(四)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一百三十九章 偉人的時代第一百零四章 官軍炮火(三更)第一百零八章 少虎帥破陣(三)第四章 徐州剿總,拉我一把第一百零五章 毒士吉珪第十一章 宗藩制度第一百零一章 天氣晴朗夏雨正涼第七章 鳥銃隊第五十章 峨眉峰李遠第七十章 放棄關中第六十六章 太平天國之謀第三章 李天下第六十一章 孤的底牌比多爾袞的頭髮還多第一百二十九章 山西大局糜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