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大梁精兵甲天下

以結果來說,清軍還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肅清了彰德府和大名府北部剩餘的反清武裝。被多爾袞和諸王貝勒們以仇恨目光注視了一整天的尼堪,終於後怕地自薦毛遂,帶兵出城肅清了其他在鄉間抵抗的義軍武裝。

清軍依靠龐大的有組織野戰軍,很容易就消滅了總計上萬人的搢紳民團和順軍殘兵。中間又有一些不服從軍令的漢兵肆意縱火焚燒,本地軍民百姓流乾了鮮血,終於化成了一堆堆灰燼,幾千棟的廬舍民宅也都成爲了瓦礫堆。

可是清軍自己,也同樣又付出了數百人的傷亡代價。

另外這些抵抗活動也拖慢了清軍佔領彰德府、大名府北部其他市集村鎮的時間,直到尼堪徹底掃蕩乾淨全部漢人的抵抗武裝後,清軍才又花了兩天的時間,佔領了已經沒有任何兵力戍守的涉縣、偏店、固鎮、臨水鎮、回隆鎮等地。

這些多出來的時間,就讓更多百姓得以有時間逃往順軍的控制區。

而清軍因爲額外的傷亡使得軍心更加難以控制,許多士兵趁亂殺人放火,其他姦淫擄掠之事,更加是不計其數。

這些極端惡劣的軍紀敗壞行爲,最直接的後果是使得清軍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難以將士兵重新組織和控制起來。

反過來說,這就給了大順軍重新組織防線以更多時間。

如此清軍雖然很快就佔領了磁州和大名兩座重要城市,但是劉體純一直擔心的緊迫追擊卻遲遲沒有出現。

因爲清軍本身又花費了長達兩天的時間掃平彰德府和大名府北部的反清武裝,這以後又花了相同長的時間,多爾袞才恢復了對於大清軍的有力控制。

如此一來一回以後,等到清軍準備繼續延續其南征攻勢的時候,距離劉體純後撤往開州一帶已經過去了五天。時間也終於來到了一月底,經過兵政府和參軍院緊急調動的一部分地方衛軍已經在全面武裝以後,抵達河北,開始接替一部分疲乏至極的殿右軍將士防守城池。

“清豐縣雖然淪陷了,但是內黃尚在大順軍的手裡。”劉體純終於鬆了口氣,“安陽、開州、內黃皆在,清軍又躊躇不前,我們的時間就多出來了。”

袁宗第的病情情況已經遞呈到了開封,李來亨因此令劉體純直接將袁宗第送回開封,晉王殿下很乾脆地命劉體純代理殿右軍權將軍之職,統一負責後撤以後的新防線。

同時李際遇等部河南地方衛軍,共計約一萬多人的援軍也已經穿過了冰封的黃河河道開至河北,這就大大增強了河北的防禦力量。

而且還有另外將近兩萬人的地方衛軍正在動員之中,並將很快填充到防線上面,阻遏多爾袞的南征之勢。

李來亨對大名的突然淪陷,還是心有餘悸:

“孤一直將總預備隊捏在手心裡,如果反而因此變成坐視多爾袞突破黃河河防,那就鬧了天大的笑話!”

距離清順兩軍重新開戰以來,已經過去了半個月時間。現在看來清軍的主力就集結在黃河中游的河北四府方向,多爾袞現在親自駐節大名的消息也轟傳各方。

而在潼關和太原,清軍的兵力雖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強,並且隨着多爾袞南下,也陸續對順軍控制下的堅城發起了有力攻勢,只是其兵力似乎都不足以完成突破大順關河防線的任務。

至於山東方向,清軍只保持了足以遏制順軍反攻的兵力。山東方面清軍總體兵馬的數量反而是減少了,現在看來他們的兵力應該也是進一步增加到了黃河中游的方向,來確保多爾袞的成功。

野火四發,風聲越緊,清軍在河北的屠戮消息已經傳遍大河南北。參謀官周昌在荊隆口渡口聽說這件事情後,立即快馬加鞭,最先將消息送回開封。

汴梁一接此訊,全城立即沸騰,軍民之憤慨馬上達到極點。李來亨在軍府中差點摔碎虎符印璽,他脫口大罵實行屠殺的尼堪必將斷子絕孫,對於那些跟隨滿洲兵一起進行殘酷殺戮的漢兵,晉王更沉下臉色,要求左右的案牘書辦們記下這件事情:

“今天將是大順軍民百姓永遠不會忘記的一天,今天是大順的恥辱之日,也是中華的恥辱之日……我們竟然讓苦寒之地的區區數十萬落部族之索虜,將他們的屠刀舉到了我們的頭頂?

恥辱啊!”

方以仁不失時機地提出建議:龍衣衛,現在已經隸屬在戶政府建制下的懇德記,還有隸屬在禮政府建制下各路說書人,現在都該行動起來了。

大順有必要將清軍屠殺彰德府、大名府的消息傳遍天下,先是中原,接着是湖廣和山東,通過潼關和漢中傳向四川,當然還有重中之重的東南。

索虜屠戮中國,這是生死存亡的大事,而非大順李氏一家之禍。

李來亨對於東南的南明小朝廷不抱任何希望,他冷言:

“江南兵不聯結索虜攻我,孤就已經是大喜過望。指望他們平虜,我不如去爲崇禎做官。”

方以仁則說:

“大明已失其鹿,今天爭奪天下的,其實不外乎清順兩家而已。多爾袞號稱爲崇禎復仇,挾持幼帝同治南下,欲飲馬黃河。

這種說辭本來騙不過任何一個明智之士,可是耐不住總有一些明朝的搢紳,出於種種原因,鼠目寸光只能看到我朝均田害他的利益,看不到東虜來了以後,何況均田?連他的性命也不會留下的事情。

現在我們將東虜在河北大肆屠殺的消息傳遍天下,這就和之前多爾袞頒佈剃髮令的一步臭棋相同,將把那些對於明朝已經沒有指望,但是依舊在我朝和東虜之間左右搖擺的搢紳推入我方。

換言之,使本來欲支持東虜之人,不敢斷然支持東虜;使本來聯虜攻我之人,有所忌憚;使本來欲隱逸山川之人,出而助我。使河北士民盡皆護髮南逃,使燕趙之人盡皆反向攻殺虜賊。

殿下,多爾袞昏招頻出,大梁精兵反攻的時機就要成熟了。”

李來亨深吸一口氣,他走出軍府大門,晉王府中都是氣勢嚴整的羽林軍護衛。晉王看着這些充滿自信和鬥志的戰士,腦海中又浮現出了那句話:

大梁精兵甲天下!

“今夾河而戰,大梁精兵必破索虜。孤已決意,在黃河上和多爾袞決一死戰。”

第八十二章 尼堪屠殺第十四章 大義覺迷錄第七章 鳥銃隊二十六章 歲入第一百二十一章 飛雲橋南岸第九十章 大清已敗,快返旆燕都第五十五章 天不欲朕一海內第四十九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二)第九十章 方從哲第三十八章 必要的“暴行”第十八章 建號封爵第六十章 不見洛陽花(三)第十四章 郭君鎮的勝利第一百零七章 火燒阿山第一百四十六章 忠貞營第一百三十章 毀滅滿洲人第五十四章 車騎關第二十章 北上商洛山(下)第六十一章 不見洛陽花(四)第十二章 遇順則止第七十四章 羊角山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七)第三十一章 南都內戰第一百章 南明的北伐第九十三章 滿達海中心開花第四十八章 伏兵山陽(三)第二十二章 西寧公第四章 闖營一小卒(中)第四十八章 中夜決堤使南灌第九十章 保衛山東第五十二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五)第八章 熊耳山第十四章 軍臺線第二十七章 豪格好好好第九十二章 焦大沖啊第七十五章 尚可喜第七十六章 我的大腿呀第九十九章 清軍在迂迴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八十一章 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暴骨沙礫第四十五章 雷霆一棒第六十七章 受國之垢,是爲社稷主第六十四章 徐徐爲陣,夏風亂舞第六十九章 劉芳亮暢快出城第二十三章 福建第五十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三)第六十五章 隨州牧第六章 明末商稅論第一百二十五章 潰圍第三十五章 元戎與花頭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轄區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九十二章 欽定第六十九章 大順軍以順擊逆第九十四章 天下與我何加焉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八十八章 顧君恩來了夠不夠第一百零六章 南陽公經略關中第六十九章 狸奴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軍營第一百零八章 闖軍一諸侯(下)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後一戰(三)第四十三章 姜大將軍第一百三十九章 懷來宴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二十九章 官軍崩潰第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吳三桂第二十章 郝標騎兵第七十五章 崇禎的四字宗旨第六十六章 西北第六十九章 劉芳亮暢快出城第七十二章 厚重的騎兵第六十八章 南水門第一百一十九章 奔楚(九)第三十三章 容齋隨筆只有六筆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駕親征第四十章 再議老營改革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鐵馬之象第九十九章 上蔡亂局(二)第九十三章 漢東節度使第十三章 誰來當皇帝第二十五章 盡入我彀中第十九章 東西並進第一百零一章 同心圓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將李隨侯第七十八章 紅衣發熕之神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勝寨第一百四十一章 狙殺李來亨第二章 惠世揚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疇和大明忠臣吳三桂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七十九章 華南海盜第一百一十二章 會戰徐州第三十四章 兩班第十二章 廢兩改元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一百六十章 最後一戰(六)第一百二十章 貝勒爺昏招迭出第七十一章 郝搖旗的三堵牆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防線
第八十二章 尼堪屠殺第十四章 大義覺迷錄第七章 鳥銃隊二十六章 歲入第一百二十一章 飛雲橋南岸第九十章 大清已敗,快返旆燕都第五十五章 天不欲朕一海內第四十九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二)第九十章 方從哲第三十八章 必要的“暴行”第十八章 建號封爵第六十章 不見洛陽花(三)第十四章 郭君鎮的勝利第一百零七章 火燒阿山第一百四十六章 忠貞營第一百三十章 毀滅滿洲人第五十四章 車騎關第二十章 北上商洛山(下)第六十一章 不見洛陽花(四)第十二章 遇順則止第七十四章 羊角山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七)第三十一章 南都內戰第一百章 南明的北伐第九十三章 滿達海中心開花第四十八章 伏兵山陽(三)第二十二章 西寧公第四章 闖營一小卒(中)第四十八章 中夜決堤使南灌第九十章 保衛山東第五十二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五)第八章 熊耳山第十四章 軍臺線第二十七章 豪格好好好第九十二章 焦大沖啊第七十五章 尚可喜第七十六章 我的大腿呀第九十九章 清軍在迂迴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八十一章 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暴骨沙礫第四十五章 雷霆一棒第六十七章 受國之垢,是爲社稷主第六十四章 徐徐爲陣,夏風亂舞第六十九章 劉芳亮暢快出城第二十三章 福建第五十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三)第六十五章 隨州牧第六章 明末商稅論第一百二十五章 潰圍第三十五章 元戎與花頭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轄區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九十二章 欽定第六十九章 大順軍以順擊逆第九十四章 天下與我何加焉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八十八章 顧君恩來了夠不夠第一百零六章 南陽公經略關中第六十九章 狸奴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軍營第一百零八章 闖軍一諸侯(下)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後一戰(三)第四十三章 姜大將軍第一百三十九章 懷來宴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二十九章 官軍崩潰第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吳三桂第二十章 郝標騎兵第七十五章 崇禎的四字宗旨第六十六章 西北第六十九章 劉芳亮暢快出城第七十二章 厚重的騎兵第六十八章 南水門第一百一十九章 奔楚(九)第三十三章 容齋隨筆只有六筆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駕親征第四十章 再議老營改革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鐵馬之象第九十九章 上蔡亂局(二)第九十三章 漢東節度使第十三章 誰來當皇帝第二十五章 盡入我彀中第十九章 東西並進第一百零一章 同心圓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將李隨侯第七十八章 紅衣發熕之神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勝寨第一百四十一章 狙殺李來亨第二章 惠世揚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疇和大明忠臣吳三桂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七十九章 華南海盜第一百一十二章 會戰徐州第三十四章 兩班第十二章 廢兩改元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一百六十章 最後一戰(六)第一百二十章 貝勒爺昏招迭出第七十一章 郝搖旗的三堵牆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