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流賊無備

阿山與何洛會雖然率軍俘獲張汝行,又獲得了闖軍炮兵輜重所在地的重要訊息,可是他們放跑李瑋羣一行人的事情,還是讓博和託大發雷霆。

博和託是阿巴泰的兒子,當然知道這一戰對於阿巴泰地位的重要性。相比較之下,阿山又是什麼人?當初他們一家子跟着貝勒代善一黨廝混,代善倒臺後,阿山還兩次妄圖逃離清國投明。

這樣一個毫無政治嗅覺的武人,不免就觸怒到了博和託的刀刃上。

“你放跑敵騎……流賊一定會有所準備,我輩大事去矣!我父子將不得歸於盛京!”

博和託仰天長嘆,碭山之敗已經大大動搖了阿巴泰一家的地位,如果此戰又敗,那他們父子真的是沒辦法回盛京向大汗覆命了。

阿山卻滿不在乎道:“敵騎僅數人得脫,必不成問題。”

博和託氣得拳頭握緊,何洛會趕忙相勸說:“輔國公,流賊輜重兵馬,即便有所準備,也釀不成大患。我們尚有近萬步騎,只是打掉流賊後隊,不會有什麼困難。”

博和託還想訓斥阿山兩句話,只是阿巴泰一家現在地位微妙,白溝河大戰如果是以慘勝告終,估計皇太極也會藉機敲打一番阿巴泰。

當時候虎落平陽被犬欺,今天博和託如何對阿山發火泄氣,到時候可能就是阿山如何原樣返還了。

想到這一點,博和託也只好收起怒氣,比精力集中在如何儘快大勝流賊的方面上。

“你們掌握的情況到底準確不準確?我們的任務只是迂迴到流賊側後,配合阿瑪夾擊敵兵。現在要是繼續南下,可就真的深入敵後,一旦有事,說不定連撤回去都成問題。”

此次迂迴之師,是阿巴泰寄予了厚望的全勝一着。九千步騎,如此兵力還要倍於碭山之戰時譚泰統帥的部隊。

正因爲這一戰關係到阿巴泰一家今後在大清的政治地位,所以博和託更要謹慎萬分。他決不能重蹈譚泰在碭山的覆轍,既不能因爲過激冒進而失敗,又必須取得一場酣暢淋漓的重大勝利——博和託的糾結無奈,也是毫無辦法。

何洛會跟隨過多爾袞和豪格,無論是爲人處世的風格,還是具體用兵的手腕,在這幾人中都是最爲高明的。

阿山這個兩次想要棄請投明的蠢貨且不提,何洛會的分析還是很有道理的。他勸解博和託道:

“流賊兵不似明軍,縱橫天下已久,其衆善走能攻。但以洪先生所言,流賊流賊,慣於流動遊走,長於機動野戰,短於守城。我們攻其輜重之必救,流賊只好聚兵死守,不復能流,如此破賊必矣。”

阿山卻不合時宜地反駁說:“若不是明國要借師助剿,洪賊還被在被圈禁着呢。譚泰和鰲拜他們,在碭山之戰爲什麼兵敗?爲什麼吃了一個大虧?不就是聽了這老匹夫的連篇鬼話嘛!”

“呸!洪先生是被大汗看重的人,你胡說什麼?”何洛會對阿山冷笑道,“洪先生現在也是大汗面前的紅人,你不好好看清楚風向,還打算再投奔一次明朝嗎?”

何洛會此話一出,阿山便再也不敢多言。投奔明朝,這就是阿山的死穴了——當初阿山的靠山代善失勢以後,他就投奔過一次明朝;後來阿山又多次舉止失當,經常作死胡亂說話,天聰三年時又曾經打算投奔明朝。

皇太極是考慮到阿山的父親,是舉部落投奔努爾哈赤的後金開國元勳伊爾根覺羅·阿爾塔什,所以才一再赦免阿山,給他戴罪立功的機會。

但大汗的寬宥,絕不是阿山胡作非爲的資本。所以何洛會一說這話,阿山便再不敢插嘴頂撞一句了。

博和託終於聽進去了何洛會的建議,下令道:“既然流賊長於野戰,短於守城。我們就追其必救,迫其斂兵死守。滿洲兵皆是以一敵十的勇士,流賊輜重所在,一定多是民夫,合當讓我們殺掠一番!”

何洛會也笑道:“流賊以數萬大軍屯守白溝河,糧食缺口一定很大。只要我們焚燬流賊的輜重和大炮,流賊士氣軍心一定瓦解。到時候多羅饒餘貝勒從正面進攻,我們自後夾擊,數萬流賊,都將成爲大清的盤中之餐。”

“就這樣辦!”

無論如何,滿洲人的軍隊依舊是世上第一流的強軍。博和託下定作戰的決心後,哪怕大雪紛飛,這支軍隊也迅速運轉了起來。

雖然自從努爾哈赤攻破瀋陽,已經過去了許多年。年輕一輩的滿洲子弟已經是生長在城市中的貴族,但他們相比較明國的達官貴人,還保有騎射遊獵的習慣。

而且多數的滿洲士兵,依舊保存了他們父輩的生活習慣,能夠忍耐嚴酷的氣候和環境,擁有着最堅韌的作戰能力。更何況皇太極也多次派兵到極北之地,俘獲了大量索倫人,這些野人披甲以後,戰鬥力真真正正達到了傳說中滿萬不可敵的女真人水準。

博和託也相信,這樣一支強大的軍隊在手,他又不是譚泰那種蠢貨,絕對沒有任何一絲可能,再重蹈一回碭山之敗的覆轍。

滿洲人的帝國,這個由數十萬人統治數百萬人,還將統治數千萬人的帝國,是一個建立在戰無不勝神話上面的流沙城堡。

一次碭山之敗已經足夠,如果大清再有一次相同的失敗,流沙就再不能形成一座鞏固的城堡。一切帝國幻象,都將轟然倒塌。

這是博和託承擔不起的責任,也是阿巴泰承擔不起的責任。

所以,此役必勝。不僅是必勝,還必須是大勝、全勝。

“南下擊賊!”

博和託叱吒怒吼,他額頭青筋暴起,滿貫決心和怒火。八旗鐵騎堅不可摧,滿洲人戰無不勝的神話,絕不可能被區區流賊所打破!

飛雪連天,滹沱河上浮冰蔓延,八旗兵飛蹄馳過了這片匈奴人、鮮卑人還有契丹人和蒙古人,以及他們自稱的女真祖先,都曾經踐踏過的土地。

大雪滿弓刀,胡騎沸騰,八旗鐵騎的確比關寧軍更爲強悍,他們行軍時的氣魄,遠遠望去,偃旗息鼓,並不張揚。於近處觀察,卻又能看到凜然若一體的可怕軍威。

九千步騎,威勢更勝於數萬關寧軍和秦軍。

博野城只是一座縣城,城牆單薄,長度和厚度都不足一提,城池面積也相當一般。縣城之外,以前還向外延展出許多民房,但這兩年因爲清軍入寇頻繁,居民幾乎都遷居城牆之內。城外的民宅要麼被居民拆毀,取其建材作爲燃料,或者就是空置着。

率領清軍迂迴部隊先鋒軍的還是阿山,他率先衝到博野城附近。路途上流賊似乎沒有留下強大兵力進行阻擊,只有少數探騎和清軍大隊兵馬維持着若即若離的距離。

阿山一路上發現的數處驛站和村莊,等八旗兵進入其中尋找糧食和輜重的時候,都發現驛站村莊之中,全被疏散一空,只留下空置的房屋。

多數村莊的水井都被封凍了起來,少數能使用的井水,等滿洲人打水試着喝了兩口的時候,也發現都被敵人用糞便污穢了。

憤恨的清軍乾脆放火燒燬了博野城周邊的數處村莊,沖天的黑煙和純白色的雪花,相映成趣,成爲亂世戰火中荒唐的另一幕場景。

這些堅壁清野的準備,多多少少讓阿山心中略感不安。可是等他發現博野城城牆附近還有很多民房沒被拆毀的時候,心中又升起幾分喜意。

那些民房不僅可以供攻城者做遮蔽之用,而且還可以拆其木料來製作攻城工具。流賊沒有拆毀全部民房,只能說明他們雖然有所準備,但準備實在還不齊全。

阿山喜道:“流賊無備,我們趁勢攻擊,一定得手!大勝在望啊!”

第三十一章 踏過士紳街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大清天下無敵第三十三章 推行營莊制第七十八章 紅衣發熕之神第七十六章 劉澤清逃了第一百二十五章 奔楚(十五)第六十九章 狸奴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掃第七十七章 西域屯田第三十六章 馬寶臨機決斷第六十五章 隨州牧第一百二十五章 潰圍第二十二章 牛金星第八章 科舉改革第九十六章 李自成定策第三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十一)第四十八章 楚闖的騎士第一百八十章 兩白旗白甲第九十六章 鳥銃對輕炮第四章 女官第三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十一)第一章 滿洲入寇(上)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九十一章 大順騎士第五十五章 楊嗣昌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六章 雪花無辜第三章 楚闖這一年第二十六章 李來亨以手握日第六章 裕州人第一章 李公子第一百三十八章 婦孺與王者之師爭道第三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十一)第二十九章 洛陽春光好(六)第五十二章 袁時中不畏於死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鋒第四十一章 左跑跑第一百四十一章 多爾袞不如皇太極第一百二十八章 晉王李來亨第九章 鄉官亦士紳第七十五章 高達天下無敵啊第六十四章 我們這一年第八章 熊耳山第八十一章 馬進忠欲降第三十二章 公子鄭成功第十七章 義侯做天子第一百一十六章 飛雲橋第十六章 虯龍溝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二十章 即將定於一尊第五十二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五)第二十九章 會戰時刻第五十章 革裡眼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衛晉王妃第一百三十四章 結束於碭山第一百五十一章 快,快,太快了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統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第二十三章 授節鉞於晉王第十七章 黃河南岸第三十九章 爆頭騎士鰲拜第三十六章 崇禎哭第六十六章 太平天國之謀第三十八章 東三城告急如星火第一百一十五章 奔楚(五)第四十四章 滿城之戰故智第五十二章 謝明弦第九十四章 疑雲第八十五章 守太原第三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十一)第七十二章 厚重的騎兵第九十三章 漢東節度使第一百零二章 解圍太原城第一百章 南明的北伐第一百章 何洛會多慮第三十章 清鮮戰爭第二十五章 盡入我彀中第七十九章 續順公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十六章 虯龍溝第一百一十九章 朝廷成敗,悉在吳三桂第六十八章 大戰的氣氛第七十四章 李來亨和羅顏清的蜜月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四十三章 愛新覺羅屯齊第一百二十五章 孫傳庭在西線第六十八章 沙州之戰第三章 楚闖這一年第一百四十六章 忠貞營第十七章 黃河南岸第八十八章 噸噸噸第八十九章 張獻忠第十四章 郭君鎮的勝利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一百三十三章 尾聲的開始第六十四章 山中豈桃源(三)第十三章 復套與搗巢第一百二十一章 關寧軍是大明柱石啊第五十二章 金氏朝鮮第一百五十三章 康大海
第三十一章 踏過士紳街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大清天下無敵第三十三章 推行營莊制第七十八章 紅衣發熕之神第七十六章 劉澤清逃了第一百二十五章 奔楚(十五)第六十九章 狸奴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掃第七十七章 西域屯田第三十六章 馬寶臨機決斷第六十五章 隨州牧第一百二十五章 潰圍第二十二章 牛金星第八章 科舉改革第九十六章 李自成定策第三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十一)第四十八章 楚闖的騎士第一百八十章 兩白旗白甲第九十六章 鳥銃對輕炮第四章 女官第三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十一)第一章 滿洲入寇(上)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九十一章 大順騎士第五十五章 楊嗣昌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六章 雪花無辜第三章 楚闖這一年第二十六章 李來亨以手握日第六章 裕州人第一章 李公子第一百三十八章 婦孺與王者之師爭道第三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十一)第二十九章 洛陽春光好(六)第五十二章 袁時中不畏於死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鋒第四十一章 左跑跑第一百四十一章 多爾袞不如皇太極第一百二十八章 晉王李來亨第九章 鄉官亦士紳第七十五章 高達天下無敵啊第六十四章 我們這一年第八章 熊耳山第八十一章 馬進忠欲降第三十二章 公子鄭成功第十七章 義侯做天子第一百一十六章 飛雲橋第十六章 虯龍溝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二十章 即將定於一尊第五十二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五)第二十九章 會戰時刻第五十章 革裡眼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衛晉王妃第一百三十四章 結束於碭山第一百五十一章 快,快,太快了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統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第二十三章 授節鉞於晉王第十七章 黃河南岸第三十九章 爆頭騎士鰲拜第三十六章 崇禎哭第六十六章 太平天國之謀第三十八章 東三城告急如星火第一百一十五章 奔楚(五)第四十四章 滿城之戰故智第五十二章 謝明弦第九十四章 疑雲第八十五章 守太原第三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十一)第七十二章 厚重的騎兵第九十三章 漢東節度使第一百零二章 解圍太原城第一百章 南明的北伐第一百章 何洛會多慮第三十章 清鮮戰爭第二十五章 盡入我彀中第七十九章 續順公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十六章 虯龍溝第一百一十九章 朝廷成敗,悉在吳三桂第六十八章 大戰的氣氛第七十四章 李來亨和羅顏清的蜜月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四十三章 愛新覺羅屯齊第一百二十五章 孫傳庭在西線第六十八章 沙州之戰第三章 楚闖這一年第一百四十六章 忠貞營第十七章 黃河南岸第八十八章 噸噸噸第八十九章 張獻忠第十四章 郭君鎮的勝利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一百三十三章 尾聲的開始第六十四章 山中豈桃源(三)第十三章 復套與搗巢第一百二十一章 關寧軍是大明柱石啊第五十二章 金氏朝鮮第一百五十三章 康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