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

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

朱祁鎮將太皇太后的手,放在手心上。

只覺得太皇太后的皮膚雖然很細膩,但是卻枯了下去。就好像是一張皮一般,包在手骨上面。

沒有一點肉感。

太皇太后說道:“皇帝,我夢見仁宗皇帝,他說他在下面等我好長時間了,沒有我,漢王欺負他怎麼辦?我也夢見老二了。”

“老二從小都是一個病秧子。”

“到了下面,他可怎麼辦啊?”

太皇太后這些話,幾近於自言自語。

朱祁鎮說道:“娘娘,你就放得下孫兒?不要胡思亂想,娘娘,你會好起來的。”

太皇太后這纔回過神來,說道:“放心,我沒有見重孫,是萬萬不能去見仁宗皇帝的。這江山社稷放在你手中,我是放心的。”

朱祁鎮說道:“娘娘。萬不可說什麼喪氣話,孫兒將全天下最高的名醫都請過來。”

太皇太后說道:“好好,知道你的孝心,外面的情況怎麼樣了?”

WWW ●тTk Λn ●c○

朱祁鎮說道:“金英一直在外面,已經傳來消息。雖然雨水不小,但是老人們都說,這雨下不了幾日了。”

“于謙辦事得力,內澇不嚴重,大部分百姓都分到了寺院,還有一些進了宮,金英都安排的妥妥當當,決計不會有什麼疫病的。”

朱祁鎮無意之間,居然達到了使功不如使過的結果。金英在外面辦事,可以說十分之賣命。大體北京城之中的情況,還在控制之內。

朱祁鎮伺候太皇太后喝了藥,這才安置太皇太后睡下。

一出來就發現,王振就好說火燒眉毛一般,坐立不安。

朱祁鎮問道:“出了什麼事情?”

王振見朱祁鎮出來,立即上前說道:“陛下,盧溝河決口了。”

“什麼?”朱祁鎮大吃一驚。

所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朱祁鎮之前已經下令加固盧溝河河堤,但是卻不想依舊是缺口了。

“內閣幾位都在文淵閣等着陛下。”王振說道。

朱祁鎮二話不說,就走進了大雨之中,王振連忙將雨傘撐在朱祁鎮頭上。但是即便如此,朱祁鎮到了文淵閣的時候,身上也有不少地方,都被打溼了。

朱祁鎮先在偏殿更衣之後,纔來到文淵閣正殿,直接問楊士奇,道:“盧溝河倒是怎麼回事?決堤的是南邊,還是北邊。”

楊士奇說道:“盧溝河南北皆決。北京城南已經是一片汪洋了。”

朱祁鎮正說道:“怎麼回事如此?”

楊士奇說道:“盧溝河之害,由來以久。盧溝河常有無定河之稱。古時,盧溝河出西山之後,漫流無邊際。根本沒有固定河道。而今的河道,乃是元時以大都爲京,加固石景山一帶河堤。但是即便如此,也無法將盧溝河固定下來。”

“這也是盧溝河的特性,每逢七八月之間,就會暴漲,漫過之前的河道。”

“還有就是遷都行在以來,西山草木爲之一空,河流之中泥沙聚下,將河牀擡高,更是加劇了盧溝河的改道的頻率。”

“洪熙元年之後,宣德三年,九年,正統元年,都有大水,也多加修繕,只是治標不治本。”

朱祁鎮回想起來,正統元年的時候,他依稀記着有這樣的奏疏的。

但是印象不深。

畢竟不管是大多的洪水,對紫禁城卻是沒有任何威脅的。

當時太皇太后就替他處理了。

只是此刻他當家做主,才知道盧溝河之害。

朱祁鎮深吸一口氣,說道:“如今該怎麼辦?”

楊士奇立即拿出一系列方案,開倉放糧,關閉南城的城門。並清空官舍,用以招待災民,並從下令從通州運輸糧食到京師來了。

一系列命令。

各方面都想的很明白。

朱祁鎮立即準了。

朱祁鎮感到深深無力之感。有時候他不得不承認一件事情,對大明朝來說,楊士奇才是不可或缺的,而不是他。

楊士奇在見他之前,已經知道該怎麼做了,不過是等他一個準字而已。

他離開文淵閣之後,並沒有立即回乾清宮,而是卻文華殿,立即傳見於謙。

過了半個時辰,于謙纔來了。

于謙一進來,就行朱祁鎮行禮說道:“臣請陛下請罪。”

朱祁鎮連忙將於謙攙扶起來,說道:“這是天災,先生何罪之有。”

于謙說道:“臣爲順天知府,盧溝河決堤,威脅京城,臣難辭其咎。”

朱祁鎮說道:“朕說先生無罪就無罪。”朱祁鎮一把將於謙給攙扶起來,說道:“先生在順天府任上,根本施展不開手腳。想要做什麼都做不成,這不是先生的錯。”

“只是百姓何辜,遭此劫難。”

“盧溝河之事,朕不想有第二次了。”

于謙說道:“臣謝陛下。”

朱祁鎮說道:“朕之前。總以爲北京乃京師,乃本朝根基之地,即便糧食不足以自給,也不可全賴運河。”

“只是盧溝河害不除,北京難安。”

“於先生,可以良策教朕?”

于謙沉默一會兒,說道:“陛下厚愛,臣本應該竭力效死,只是在臣不是治水之臣,對如何治理盧溝河,卻也不知道該如何下手。”

“只是臣以爲,治理盧溝河絕非限於盧溝河本身,要將河北水系通盤考慮。”

朱祁鎮說道:“此言怎講?”

于謙說道:“此處可有直隸地圖?”

朱祁鎮立即說道:“王大伴。”

王振一聽,立即將北直隸的地圖從文華殿之中翻了出來。鋪在御案之上。于謙上前幾步,說道:“陛下請看,河北河網密佈,彼此相連。本應該是魚米之鄉。但是有這麼河流入海通都不是太通暢的。”

“故而河北之地,湖泊,沼澤密佈。很多荒地,看似是荒地,但是一到雨季,就爲河流所佔據。”

“有水而不能用,翻爲水害。”

“而盧溝河僅僅是其一而已。”

于謙手指按在盧溝河上,朱祁鎮的視線順着盧溝河曲線而動,卻發現,盧溝河到了下游居然分成好幾條河。

似乎別的河,都是無數支流匯入一條河道,但是盧溝河卻是一個例外。

與河北其他河流,分分合合。

這種有悖常識的現象,本身就說明了盧溝河與其他河流不一樣的地方。

這一帶,在後世乃是海河流域。

但是在而今,河北地界上沒有一條河是叫海河的。

朱祁鎮並不知道,河北這樣的情況,其實與黃河奪淮有直接的關係,河北大地上的大部分河流與湖泊。

之前都是黃河支流,很多湖泊都是黃河故道。黃河奪淮南下,給河北帶了永久性的傷害。這種水系紊亂,已經好幾百年了。

這也是,在漢唐之際,天下最富有的就河北一帶,到了明代會衰落到這種狀態。要知道漢唐之際的河北,自己就可以出幾十萬大軍。

如果河北還是當初的樣子,九邊決計不至於乏食。

朱祁鎮所面臨的河北,乃是從金元之後,滿目瘡痍的河北。

要知道修建水利,從來不是一代之功,江南有而今之盛,卻可以追溯到吳越王時代修建水利。絕非一代之積累。

朱祁鎮看着這一張地圖,他從來沒有從研究水利的方向來想過,但是而今看來,卻足夠他牙疼。

朱祁鎮問道:“於先生,如果朕想整頓河北水利,需要多少人力物力?”

于謙老老實實的說道:“臣不知道。只是非十年之功不可。”

朱祁鎮嘆息一聲,說道:“先說北京城吧。北京城情況如何?”

“已經穩定下來了。”于謙說道:“待數日之後,放晴北京城中就無恙了。

第三十章 御前帶械第七十八章 趙新的考驗第一百章 定風波三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國公的死訊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楊榮第一百二十九章 慶都公主駙馬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六章 困境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變化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一百一十章 糧與銀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銀流向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九章 蹇公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七十章 年關第六十六章 解決問題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八十八章 錢婉兒的一天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一百一十一章 議麓川二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二十六章 換講官之意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決然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十八章 陳綱案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三十九章 國事家事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一百三十七章 曬鹽法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鐵都第九十九章 不可讓楊士奇沒有好結果第三十一章 崩潰的開始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第十九章 毛裡孩第七十八章 趙新的考驗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一百三十七章 曬鹽法第九十五章 任禮出鎮甘肅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爲天第三十四章 交趾戰況始末第五章 太后二第三十九章 國事家事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一百二十二章 周忱辦事之道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五十八章 豐收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
第三十章 御前帶械第七十八章 趙新的考驗第一百章 定風波三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國公的死訊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楊榮第一百二十九章 慶都公主駙馬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六章 困境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變化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一百一十章 糧與銀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銀流向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九章 蹇公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七十章 年關第六十六章 解決問題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八十八章 錢婉兒的一天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一百一十一章 議麓川二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二十六章 換講官之意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決然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十八章 陳綱案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三十九章 國事家事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一百三十七章 曬鹽法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鐵都第九十九章 不可讓楊士奇沒有好結果第三十一章 崩潰的開始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第十九章 毛裡孩第七十八章 趙新的考驗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一百三十七章 曬鹽法第九十五章 任禮出鎮甘肅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爲天第三十四章 交趾戰況始末第五章 太后二第三十九章 國事家事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一百二十二章 周忱辦事之道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五十八章 豐收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